近年来中国结婚率和离婚率

近年来中国结婚率和离婚率,第1张

如何看待离婚率上升现象,怎样认定离婚标准,是社会较为关注的话题。在最近由中国婚姻法学研究会举办的「婚姻法修改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学者对此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据有关方面统计,从八十年代以来,中国内地离婚率直线上升。一九八零年中国内地结婚七百十六万六千对,离婚为三十四万一千对,离婚率百分之零点七。至一九九五年,结婚为九百二十九万七千对,离婚则达到一百零五万五千对,离婚率为百分之一点八。十五年间,离婚率上升了近三倍。一九九七年,中国内地离、结婚比率为十三比一百左右,而一九八零年这一比例仅为百分之四点七五。

从人民法院受理的一审离婚案件数量来看,一九九零年是八十一万多件,一九九一年是八十六万多件,一九九四年上升到一百零三万多件,一九九七年达一百二十四万多件,一九九八年略有下降。另外,还有多数人是到民政部门办理协议离婚的。

中国法学会副会长、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巫昌祯认为,改革开放二十年来,离婚呈上升趋势的原因很多,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正如最高人民法院在一次报告中提到过的:一是广大妇女反对封建婚姻的束缚,为追求幸福的婚姻和充实的精神生活,要求离婚,这种要求是合理的,从这点来看,离婚率升高也是一种社会进步的表现;二是少数的暴发户喜新厌旧,或喜新不厌旧,利用金钱玩弄异性,这是一种丑恶的社会现象。所以,离婚率上升不能单纯地说是好事或坏事,应该具体分析。总体来说,社会进步了,人们的自由度更大了,更愿意追求幸福的婚姻。中国婚姻法规定离婚是自由的,受法律保护,但如果夫妻双方感情确已破裂,经调解无效,可以判决其离婚。我们既要保障离婚自由,又要反对轻率离婚。一九七九年,中国的离婚率仅为百分之三,而现在是百分之十三左右,从纵向看,中国离婚率上升比较快,但从全世界范围内看,中国尚属低离婚率的国家之一,所以说中国是婚姻家庭关系比较稳定的国家。

杨大文教授认为,近十多年离婚率上升的原因,除了婚姻道德观念的变化,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冲击外,最主要的是现代人对婚姻品质的期望值远远高于上一辈,一旦婚后的现实与婚前的期望产生矛盾且不可调和,离婚就是必然的选择。在这里,离婚只是一种迫不得已的手段,只要婚姻还有一线希望,就应该尽力挽救。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离婚问题会有逐步完善的解决途径。

对于判决离婚的法定条件,婚姻法学界已经基本上达成共识,即将现行婚姻法的「夫妻感情确已破裂」修改为「婚姻关系确已破裂」并辅之以列举性事由,从而解决现行婚姻法离婚标准难以掌握,司法实践中判案结果宽严不一的问题。

巫昌祯教授认为,现行婚姻法认定离婚的标准是「感情确已破裂」太笼统,不好掌握。因为感情问题所反映的是人的主观世界,而婚姻关系是客观的社会关系,法律应当调整后把「婚姻关系确已破裂」作为离婚的理由,再在法律条款中列举若干具体情形作为婚姻关系确已破裂的尺度,使离婚的法定理由更加具体化,使它具有可操作性。

我国每年结婚的人数正在逐步下降,难怪说如今年轻人都不愿意结婚了,但其实仔细想下来都是有原因的,包含各个层面的原因。

对于生活而言,大家经历过的挂在嘴边长谈有两个方面。巨大的生活压力。如今的年轻人想要结婚,就得面临买房买车的压力,五年前中国房价和现在的房价相比,完全不在一个档次上,如今就算在一个普通的二线城市结婚,房子至少都要花去一百多万,这样的巨大压力,也成为了压在年轻人身上最终的一垛稻草。

教育水平提高。如今上大学的越来越多,每年光是大学毕业生就有八百万,而这些人经历了十几年的寒窗苦读,刚刚步入社会,肯定不想过早成立家庭,都想着在外多打拼几年、等到手里有了一定存款,有了稳定的感情之后,再考虑结婚的问题,所以,这也是年轻人选择晚婚的一大原因。

婚姻的附加价值也被时代发展冲击的差不多了,过去一辈人结婚的本质就是搭伙过日子,至于是不是真爱开不开心也就凑合下来了。现在男女工资水平基本差不多,虽说职场歧视还是有但是自给自足是没问题的,各种娱乐活动,外卖平台,家政服务平台可以解决所有的生活需求。只有有钱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

然后最重要的一点,我觉得婚姻不稳定,是用户体验太差了…现在离婚率逐年升高,身边结了婚的人过得如何我们都看在眼里,还有一些报道的残害案这类新闻,搞得年轻人对于婚姻没有信心。也说不好今天爱我的人是不是明天依旧爱我,会不会在生活的鸡零狗碎中磨没了,所以权衡一下还是不婚比较好。结婚从来不是目的,幸福才是目的。

现在的年轻人大多都是追求自己的享受,从不考虑自己以后的问题,俗话说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越是这样,年轻人就越是不急不慢的,其实这都是表面现象,抛开外表看本质的话你就能理解为什么现在的结婚率和出生率都在下降了。

现代社会竞争激烈,一个孩子只要学业结束了,那么他就会立马踏入工作岗位,每天都是过着朝九晚五的日子,可以说根本就没时间想个人问题,就算想了那也是没有时间去实现的,然后就这样越耽误就越久,时间长了年龄也大了就更看淡一切了,就这样恶性循环着。

还有就是现在的人考虑的东西太多了,就拿男生来说吧,结婚是需要彩礼的,而且还不是小数目,给富裕的家庭还好,要是不富裕的家庭,那都是很大的压力,就算彩礼这个可以咬咬牙坚持一下,但是结完婚肯定会要小孩,现在的小孩是多么的难培养,要参加各种的补习班,还有兴趣班,除了这些还有生活费等等,这都是不小的压力。

就光光以上的就可以把一个年轻人压的喘不过气来,所以导致现在的人恐惧婚姻,就算结完婚了也是不敢轻易的要孩子,或者都是等家里稍微的富裕了才可能会考虑要孩子,所以说影响结婚率和出生率最大的原因就是年轻人的压力太大。但是这也只是我认为的,其实不管多大的压力,只要你夫妻二人肯吃苦,肯拼搏,就算有再大的压力也是可以化解的。

据有关方面统计,从八十年代以来,中国内地离婚率直线上升。一九八零年中国内地结婚七百十六万六千对,离婚为三十四万一千对,离婚率百分之零点七。至一九九五年,结婚为九百二十九万七千对,离婚则达到一百零五万五千对,离婚率为百分之一点八。十五年间,离婚率上升了近三倍。一九九七年,中国内地离、结婚比率为十三比一百左右,而一九八零年这一比例仅为百分之四点七五。

从人民法院受理的一审离婚案件数量来看,一九九零年是八十一万多件,一九九一年是八十六万多件,一九九四年上升到一百零三万多件,一九九七年达一百二十四万多件,一九九八年略有下降。另外,还有多数人是到民政部门办理协议离婚的。

一九七九年,中国的离婚率仅为百分之三,而现在是百分之十三左右,从纵向看,中国离婚率上升比较快,但从全世界范围内看,中国尚属低离婚率的国家之一,所以说中国是婚姻家庭关系比较稳定的国家。

有社会学专家预测,进入二000年之后,中国的离婚率将以每年二百万对的速度递增。有 关专家今天在此间表示,虽然离婚率不断攀升,但人们对离婚的心理反应已从悲戚发展到平和。

新闻说首都的仳离率达到509% 国内行政事务的一部部日前发布一组统计数值,去年天下办理成婚登记8341万对于,比上年增加227万对于; 办理仳离登记1613万对于,比上年增加282万对于,增长212%,此中国内行政事务的一部部分办理仳离的995 万对于,比上年增加304万对于,增长44% 我国今朝仳离率上升很快从天下平均水平看,1979年仳离率为4%,1999年达到137%,2003年达到15%以上仳离率上升最快的是首都、上海、深圳、广州等多数大城市。北京2003年登记结婚数是9万对,离婚4万对,已经超过40%

对角色的恐惧,对原生家庭的恐惧也可能他们在原生家庭中没有得到父母足够的爱,或者童年有过被抛弃的经历,觉得自己是父母的累赘。对不确定性的恐惧有的人到了适婚年龄,被父母疯狂催婚,但他又不想妥协于父母的催促,和一个自己没感觉的人在一起,于是开始排斥婚姻。

虽然不同的人恐婚恐惧的原因不同,但说到底,这些原因只是表象,他们恐婚的根本原因,往往是他们害怕自己会陷入婚姻危机,而自己有没有解决危机、抵御风险的能力。

因此,想要改变自己恐婚的倾向,最佳的办法是改变自己,提升自己抵御情感危机的能力。

掌握情感经营的办法,让自己具备爱的能力。

结婚率下降,正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之一。并且,这个现象不仅正在中国出现,在我们的近邻日本、韩国,在世界发达国家中的美国、德国、法国、英国,在以高福利著称的瑞典、挪威、芬兰,都出现了结婚率持续下降的现象。可以说,结婚率下降已经成为一股趋势,在许多国家都受到了高度关注。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使结婚率持续下降呢?对此,有各种不同的看法。有观点认为,一是穷,是过高的物质标准让人对婚姻可望而不可及;二是怕,是对婚后生活的各种担心让人在婚姻面前望而却步。

  但是,从更深的层次来看,结婚率的下降,与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是密不可分的。

  第一,人的个体生活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与以往相比,个人手中可支配的资源越来越多,个体越来越能够负担起独自生活。吃饭,可以交给外卖;娱乐,可以交给直播;情感,可以交给宠物。特别是城市生活带来的各种便利和安全保障,不仅满足了个体生活方方面面的各类需求,更极大地丰富了个体生活的广度和深度。

  第二,女性的社会状态有了巨大的变化。女性劳动参与率的提高,让她们在政治、经济、社会等各个领域,都获得了不输男性、甚至是超过男性的地位与成就。传统男主外、女主内的性别分工,男强女弱的社会形态被打破。这推动了更多的女性参与到工作当中,形成了良性循环。工作让女性获得了更多的资源,得到了更好的生活。同时,婆媳关系、家庭暴力、离婚率增高等负面报道越来越多,确实也让女性的担心越来越大。

  第三,人们对情感的品质有了更高的要求。追求更好的生活,既是人的本性,也是人的权利,更是人的希望所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自然要提高对生活的要求。生活是这样,情感也是这样。人们择偶标准的提高,不光是物质条件的提高,也有对更好情感体验的期待。并且,传统择偶观念中,男性希望对方不高于自身水平,女性希望对方不低于自身水平,这进一步增大了找到另一半的难度,也让剩男、剩女的两极分化愈发严重。

  第四,人们的婚姻生育观有了全新的转变。以往,恋爱、结婚、生孩子,对绝大多数人来说是一件事情,是一个连续发生的过程。但现在,人们对恋爱、结婚、生孩子的认识有了全新的转变,正在把这三者视为三个不同阶段,并为这三个阶段设置了不同标准的新门槛。比如,娱乐内容和形式的丰富多样,带来了更高的恋爱成本;房子、车子等物质要求,增加了婚姻的负担;优生优育观念的普及,提高了生育的标准。于是,恋爱、结婚、生孩子之间的间隔越来越长,联系越来越弱。

  从上面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正是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为个体出现上述变化提供了可能性和可行性。正是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让“人是否结婚?”这个问题从单选题变成了多选题,从简答题变成了论述题。并且,随着社会包容度的提高,答案日益没有对错之分,只有选择不同。

  所以,今天我们讨论结婚率下降,不能局限于这只是一个社会问题,还要看到这是一种社会进步的反映。必须站在人类发展的高度上,探寻结婚率持续下降趋势的全面性、深刻性、复杂性因素,才能知道今天“什么样”,昨天“为什么”,明天“怎么办”。

  实际上,结婚率的下降,并不等于是结婚意愿的下降。现实生活中年轻人遇到的,并不是要不要另一半的原则问题,而是如何找到另一半的实践问题。在年轻人还没有三分之一的人生中,他们现在的选择,远谈不上是终身孤独,更多的只是一种过渡性孤独。困惑他们的,是不知道去哪里找到另一半,不知道什么时候找到另一半。

  并且,没有恋爱和婚姻,并不代表单身的生活就是无趣的、是离群的。友唱KTV、胶囊酒店、一人食餐厅……最近被热炒的“单身经济”,正在为已婚的人描绘出一个无法想象的单身世界。

  另外,导致结婚率下降的,并不完全是年轻人。我们可以套用下宋丹丹那句经典的“把大象装进冰箱里,总共分几步”,思考一下“把爱情装进围城里,总共分几步”。年轻人要找到自己喜欢的人、喜欢自己的人,还要找到双方家长喜欢的人,喜欢双方家长的人。从爱情的“两情相悦”到婚姻的“两家相合”,确实不是一件低难度、高概率的事。

  最后要讨论的是,如果我们不想让人们婚结得越来越晚、结得越来越少,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办?

  我觉得,一是要尊重人的自由选择,不能强加干涉,不能强加各种道德指责。我们要做的,是尽可能告知他们选择的多样性、生活的丰富性以及选择的经验性结果和社会性后果。毕竟大禹治水的经验早就告诉我们,洪水面前,堵不如疏。二是要营造一个适合的工作和生活氛围。在工作节奏加速、生活压力加大的今天,别让男女相遇真的成了一种娱乐,一种商机,而是要切实为他们和她们,在线上和线下,提供一个能够早日遇到对方的机遇,一个能够少担心、不担心的心理预期。三是要更大的包容和理解,充分认识到代际间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不同,以及由此带来的婚姻生育观的不同。

  毕竟,强扭的瓜不甜。如果我们只是想方设法把更多的鸟送入金漆的鸟笼,早晚有一天,鸟还是会飞走的。

2018年上半年,中国有540万对新人结婚,193万对夫妻离婚——每天有超过1万对夫妻离婚。

与之相对的,是结婚人数连年下降。

而离婚的原因,并不是我们以为的家暴出轨或者是穷。

来自浙江高级人民法院公布的数据,排在第一位的离婚原因,是“生活琐事”。

这让我想起了过年同学聚会时,听到的一个令人唏嘘的消息。

同学阿北离婚了。

他和女友从大学就开始恋爱,毕业不久便结婚了,如今结婚五年,还没度过七年之痒便离婚了。

这个消息对我们来说来的有点突然,阿北却说这是他深思熟虑的决定。

“我们也以为我们会一直恩爱甜蜜,可是结婚以后就发现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儿,好多事情都变了。”

“给双方的父母多少钱是矛盾, 要不要孩子是矛盾,连买个菜都能吵一架。”

“我经常会后悔和她结婚,如果没有结婚,或许我们现在还好好地在一起呢。”

他语重心长地劝我们还没进入围城的人不要着急,婚姻不值得。

几个已婚的男女都深有同感,附和着阿北的话,还羡慕我们这些单身狗。

你要是说他们已经不爱了吗?其实也不尽然。

他们之中大多数人,在结婚之前就已经恋爱多年,结婚是水到渠成的一件事。

只能说,婚姻与爱情的不同,是让他们看到了更多生活的真相。

恋爱时眼睛上是自带滤镜的,对方打嗝放屁都是美好的,而结婚后的鸡毛蒜皮,也能被放大到无法忍受的地步。

能够健康持续的爱情和婚姻,不仅要看到对方的优点,也要能够包容和化解对方的缺点。

然而高居不下的离婚率,写满了太多人的后悔。

当被问到“你后悔和现在的妻子结婚吗”这个问题时,我以为大多数人的答案是肯定的。

可没想到,不后悔的人远比我预计的要多。

陈世美的故事并不是每时每刻在上演,很多夫妻一起走过最苦的生活,不管过得更好或者更差,都选择不抛弃不放弃。

影帝黄渤在年轻的时候,作为歌手出道,但发展却并不好,刚刚转为演员时也大多数在跑龙套。

妻子小欧却默默担负起了一切压力,支持着黄渤的事业。

黄渤成名后更加努力,只是为了给小欧更好的生活。

退一步讲,在他功成名就之后,从未对妻子有任何的轻视和后悔,反而更加用心地保护自己的妻子。

婚姻对他们而言,已经不再是一种法律意义上的约束,而是代表了更多的责任和支持。

不需要结婚证,便可以让两个人都时刻记挂着对方,扶持着走过人生的风雨。

记得前几天在微博热搜上看到了热搜“父母抓阄在决定谁陪女儿走下去”。

柯美男和妻子汪华英正在“抓阄”,来做一个艰难的抉择。

两个人的女儿被查出患有“红斑狼疮”,然而夫妻两个都患有癌症,他们只能抓阄决定,全力救治谁留在世间抚养女儿成人

采访视频中,柯美男让妻子先抓阄:“你的是空白的, 那你就好好抚养女儿吧。”

事后,柯美男说:“其实两张纸都是白纸,不这样做,她也不会死心塌地的去治,我把机会让给她。”

在这场爱与人性的抉择中,柯美男选择了放弃治疗,所有的钱都用来救妻女。

这是何等的夫妻之爱?

如果我们中只有一个能够活下去,那一定是你。

这世上,有的夫妻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

也有的夫妻,爱彼此胜过自己的生命,将对方当成一生的责任。

无论贫穷还是富有,无论健康还是生病,都将不离不弃。

或许他们在吵架时,也埋冤过对方一二,但是到了真正需要做抉择的时刻,却比谁都爱对方,比谁都勇敢。

你问他们后悔吗?

我猜想他们甚至都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

们都想要那种不离不弃能够白头的爱情,期待我们一生中最浪漫的事,是和你一起坐着摇椅慢慢变老。

可是越来越多的人,却没有耐心去经营一段感情了。

其实婚姻远没有想象的那么复杂,两个人在一起,从来不是一件1+1>2的事情,而是每个人都要抛弃一半的个性,变成05,最终才是一个完整的圆。

后悔并不是最好的解决问题的方式,你以为离婚重新开始,比抵抗着悔意过日子更简单,实际上有问题的并不是婚姻。

期待另一半本身完美,能够处处包容你的所有,不管是对另一半还是对婚姻都不公平。

婚姻不仅仅是在法律意义上有约束的作用,对我们来说, 那一纸结婚证,是我们选择的结果,也是我们必须要承担的后果和责任。

相爱不容易,且行且珍惜。

鸡毛蒜皮虽然可以摧毁一段感情,但是两个人都用心解决的话,我想没有感情会真的走到穷途末路。

最让人感动的爱情,不是轰轰烈烈,敢去爱敢去悔。

而是你们在一起多年,偶遇老朋友,老朋友惊讶地说,你们还在一起啊。

“彩礼”两个字,从来没有离开过公众视线,最近这段时间,各地更是掀起了“抵制彩礼”的风气。

各地倡议抵制高价彩礼

彩礼并非“原罪”

结婚率崩溃怎么破?

各地纷纷使出大招:限制高价彩礼。

甘肃定西对彩礼“限高”,要求婚嫁礼金不超过5万元,婚事酒席不超过20桌等。

江苏沭阳县举办“沭阳小大姐”新时代文明婚恋倡导活动,倡议未婚女青年拒绝高价彩礼。

江西省吉安市遂川县,更是邀请了30名适龄未婚女青年,集体签订“抵制高价彩礼承诺书”。

一时之间,抵制高价彩礼,成为各地挽救结婚率的万能钥匙。

高价彩礼问题由来已久,对彩礼进行“限高”是积极的、毋庸置疑的。

但江西省让30岁未婚女青年站在台上示众画押,就有点儿黔驴技穷的味道了。

不具备法律效力的承诺书,女孩子自己签了,父母那边死活不同意,高价彩礼继续横行,治标不治本。

限制高价彩礼是没有问题的,但结婚率崩溃的根源,真的是彩礼吗?

当前,我国没有结婚的适龄青年分两种:一是自己不想结婚,二是自己没能力结婚。

不想结婚的人,你就算不要彩礼,他也不会步入婚姻。真正需要关注的,是那些想结婚,但没能力结的人。

农村结婚消费高

这个“能力”指的就是金钱方面,买房买车、三金、彩礼等,都是需要花钱的地方,但是他们没有钱。

婚姻本质是个经济行为,现在各地全力压降彩礼,女方家庭肯定就会放弃没钱的“穷男人”,寻找那些有支付彩礼能力的男性,底层男性依旧娶不到老婆。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男性人口有72206万人,女性人口68969万人。

这意味着,多出来的3237万男性,将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婚姻挤压,甚至找不到媳妇打光棍。

因此,把彩礼推出来,解决婚姻率低的难题,只会打桩不打稳。

有一个值得关注的点是,农村结婚消费需求,逐渐向城镇生活标准靠近。

以前农村结婚,盖个房翻新一下就行了,但如今在城市买房、买车,已经是对男方最基本的要求了,“物质化”的思想观念,将高价彩礼与“有面子”挂钩。

再加上,乡村社会的圈子文化浓厚,极易受到攀比、从众心理的影响。

农村的女方家庭索要高额彩礼,更多考量的是“别人家都要这么多,我为什么不要”。

有学者研究发现,如果某个女方家庭,索要低于或高于普遍标准的彩礼,会被村民议论“坏了规矩”而受到埋怨、排挤。

高价彩礼并非一夜之间出现,对其的治理也难以一蹴而就,婚恋市场上的交易行为,更不是一个女孩签了承诺书,就能遏制的。

女孩攒嫁妆

婚姻的算计

彩礼的争议,让婚姻成为一种算计,把男女结合,看作一种经济交易。

但如果在这段经济关系中,只说彩礼不论嫁妆,那就是耍流氓了。

从知乎上1888万彩礼事件,到四川19岁女孩家人收30万彩礼的新闻,都出现了反转、炒作的字眼。

这些夸张的细节,直接戳中了大众对于彩礼话题的敏感点,彩礼愈加面目全非。

与之相对,是嫁妆在舆论口的“失声”。

近些年,因为嫁妆少,引发婆媳矛盾、夫妻吵架甚至离婚的不在少数。

此前,95后女孩小王从小家庭离异,大学时交了一个男友,本该谈婚论嫁,却因嫁妆不够,和男方家人谈崩,被迫分手。

2011年以来,闽南泉州频频出现“百万黄金新娘”、“天价嫁妆”的新闻,“晋江新娘”在网络上也成为专有名字,坊间戏言“抢银行不如娶晋江新娘”。

费孝通在《江村经济》中说到,所有的聘礼,除了送给女方亲属的一部分外,这些聘礼都将作为女儿的嫁妆送还给男家,而其中还由女方父母增添了一份相当于聘礼的财物。

究竟女方的父母增添多少嫁妆,是较难估计的,但按照一般能接受的规则来说,增添的财物如果抵不上聘礼,那就是丢脸的事,女儿在夫家的地位也将是尴尬的。

足以可见,中国传统社会下,嫁妆的多少,可以确立女性作为妻子的家庭地位。

但总是有种误区,很多男性认为彩礼是给女方的,嫁妆还是女方自己的,失衡的金钱付出,非常不公平。

事实上,嫁妆虽然被视为女方的“私房钱”,但随着社会发展,为了维系父系家庭的稳定和延续,妇女的私财已经作为家产,资助夫家生产生活。

也就是说,女方的嫁妆,名义上是她自己的,但最终的用处,实际还是放在了家庭上。

费孝通在描述江村家产时指出,“嫁妆虽然被认为是妇女私房,但可与丈夫和儿女共享,它也是这个家的家产,遇到必要时,可以抵押出去来接济家的困难”。

浙江一女方嫁妆

这说明,其他家庭成员可以共享女方的嫁妆,尤其是在家庭遇到急事和危机时要拿出来。

《红楼梦》里,贾家走下坡路后,就是靠王熙凤典当自己的嫁妆,来维持生计的。

因此,如果只是把彩礼和嫁妆的多少,视作男女双方的对立,是过于简单粗暴的。

江西省让30名未婚女青年,站在台上签订承诺书,那福建泉州,是不是也要30名未婚男青年,签订“抵制高价嫁妆承诺书”呢?

非要搞二元对立,很没有意思。

现实大多数情况下,彩礼和嫁妆,其实都变成了夫妻的共有财产,用于小家庭的生活开支。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148357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1
下一篇2023-12-0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