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彩礼的家庭都有哥哥弟弟?而不要彩礼的家庭没有哥哥弟弟?

为什么要彩礼的家庭都有哥哥弟弟?而不要彩礼的家庭没有哥哥弟弟?,第1张

彩礼的家庭不一定都有哥哥弟弟,但是要彩礼的风俗很可能是从兄弟姐妹之间的婚姻中演化而来的。过去,男性的资源相对较少,因此彩礼作为一种财物交换的方式,可以帮助男性在婚姻市场上获得更多的选择权和资源。此外,彩礼也可以被视为对女性家庭的回报和感激,因为她们的父母花费了大量时间和心血抚养女儿。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观念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反对这种婚姻习俗,认为它是一种不平等的交易,对女性和家庭带来了不必要的压力和负担。因此,一些地区开始逐渐弱化或废除彩礼等婚姻习俗,以促进男女平等和自由选择的权利。

相反,不要彩礼的家庭并不一定是因为他们没有哥哥弟弟,而可能是因为他们采用了其他方式来体现对家庭成员的爱和关怀,比如男性给女性经济支持、分担家务等等。这些家庭也并不是没有哥哥弟弟,而是他们选择了其他方式来表达对家庭成员的爱和关怀。

导读:有的人不懂得感恩,哪怕别人为他付出很多,他都觉得自己享受的理所应当,别人的付出都是应该的,却不知道别人不欠他的,而他欠别人的却还不清

1

吴大妈最近气的住院了,因为小儿子结婚的十六万彩礼没找落,因为大儿子说的那番话把她气得上气不接下气

吴大妈的大儿子很有出息,名牌大学毕业,工作也找的很好,在一家国企上班,一个月两三万的收入,也让他在城里早早的买了房买了车,不过吴大妈的大儿子有钱了却忘了爹妈,忘了为供他读书而辍学的弟弟,是一个彻头彻尾的白眼狼

2

大儿子学习很优秀一直是吴大妈的骄傲,虽然两个儿子她都很疼爱,但是相比起大儿子来,小儿子却不是那么聪明,虽然小儿子也很努力,却始终和大儿子有很大的差距。

不过吴大妈却不觉得小儿子不优秀,她只是觉得自己的小儿子不是块读书的料子罢了。

本来吴大妈和丈夫有能力供两个儿子上学的,结果在大儿子上高二,小儿子读初二那年,她丈夫却因为意外去世了,家里的主要经济来源瞬间没了,两个儿子读书的成了最大的问题。

当时大儿子就对吴大妈说不管家里有多困难他都不会放弃读书的,而小儿子虽然没说什么,吴大妈却知道不能厚此薄彼,大儿子能读书小儿子也能读书。

3

不过生活的重担都压在吴大妈身上,很快她就病倒了,那个时候大儿子依旧对着病床上的吴大妈说他不会辍学的,而小儿子却红着眼睛对吴大妈说他不读书了,他要出去挣钱养家

就这样,大儿子继续读书,小儿子辍学出去打工挣钱,吴大妈的肩上的担子就轻了很多,可是她却在心里对小儿子充满了愧疚,尤其是每个月小儿子按时寄回来的钱作为吴大妈和他大哥的生活费,更是让吴大妈觉得自己很对不起自己的小儿子。

所以她也是尽可能的想去弥补小儿子,不过她自己的能力有限,只能把希望寄托在读书很优秀的大儿子身上,希望他将来有出息了能好好的回报辍学挣钱供他读书的弟弟。

4

不过吴大妈的想法很好,但是等大儿子学业有成之后,她才明白自己想的多么简单,准确的说她太高看自己的大儿子了,因为她大儿子有出息之后连家都不愿意回了。

甚至她去城里看大儿子,大儿子给自己的同事介绍她的时候不是说她是自己的母亲,而是远房亲戚,这样吴大妈真的很伤心,很失望。

不过一切都为大儿子想的吴大妈也没怨恨大儿子,反而在心里为大儿子开脱,她自己太让大儿子丢脸了

然而,这还不算什么,从那以后大儿子都不准她再去看自己,而且给出的理由是,吴大妈去了会让他很丢脸,这就让吴大妈伤心,不过她还是把委屈吞下了。

可是大儿子不但不许她去城里看自己,甚至逢年过节都不回来看她,而且她大儿子一个月挣两三万却一分钱都没给她拿过,她花的每一分钱都是小儿子辛辛苦苦挣得。

尤其是她上了年纪,身体不好,经常吃药花的钱也全部是小儿子拿的,有的时候吴大妈厚着脸皮打电话找大儿子要钱,大儿子就会很不赖烦,在电话里先把吴大妈狠狠说一顿,然后寄个几百块钱就算完事

5

而吴大妈的小儿子,虽然没读多少书,挣得钱也不多,但是却胜懂得节约,而且他多年的摸爬滚打之后,利用存的钱开了一家小店,一个月也能挣个十几万,所以慢慢的也变得有钱起来。

但是比起自己大哥来,他还是差很多,实际上虽然吴大妈的小儿子辍学供他大哥读完大学,他大哥从上班之后就没和他有过任何联系,也没有一句感恩的话,活脱脱一个白眼狼,要说他心里没有怨言是不可能的。

不过他看到母亲的那个样子却又不忍心去和自己大哥闹矛盾,不过他大哥从上班开始没给母亲拿过一分钱的事情,却让他异常的恼火,不过也仅仅是恼火。

6

不过后来的发生的一件事,却让吴大妈的两个儿子闹的水火不容,甚至成了仇人

那还是她小儿子准备结婚,当时女方叫吴大妈家拿十六万彩礼,虽然她小儿子不差那十六万,但是这些年对小儿子的愧疚让吴大妈觉得,这钱应该她出,虽然她没钱但是她可以去找大儿子要。

所以吴大妈就背着小儿子去城里找大儿子,告诉大儿子他弟弟准备结婚了,女方要十六万彩礼,吴大妈的意思就是让大儿子出十六万。

结果她大儿子想都不想就拒绝了,而且还很理直气壮的对吴大妈说“弟弟结婚凭什么要我拿十六万彩礼?我又不欠他的,谁结婚谁拿彩礼,我是不会拿一分钱的”

看到大儿子那个样子,吴大妈就有些生气了,这些年来,她对大儿子真的很失望,如果没有小儿子的辍学,大儿子根本就不可能有今天的成就,而他却不懂个感恩,居然还说自己不欠弟弟的。

于是吴大妈就气愤的说“这十六万彩礼你必须出,你不欠他的?你这辈子最应该感谢的就是你弟弟,如果他不辍学打工挣钱供你读书,你会有今天?你还有脸说你凭什么拿彩礼?凭他辍学供你读完大学”

7

随后吴大妈和她大儿子就争执起来,两个人拉拉扯扯的,结果她大儿子一不小心就把吴大妈推到在地上,头磕在了地板上,当场就昏迷不醒。

虽然最后吴大妈没什么大碍,但是却让她的小儿子特别愤怒,直接跑去自己大哥的单位,找到单位领导狠狠的告了大哥一状。

结果可想而知,吴大妈的大儿子虽然没被开除却直接被一撸到底,成了最普通的办事员,工资也比以前少了一两万,也因为这件事两兄弟成了仇人,见面就会动手,连吴大妈都劝阻不了,眼看着两个儿子成了这样,吴大妈觉得自己这辈子真的活的很失败,将来没脸去见自己的老伴儿

总结:人在做天在看,一个人不懂得感恩,那么就不配为人,这个世界没有谁欠你的,即使父母也不欠你的,他们不欠你却为了你付出,那么将来你就必须加倍的回报,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父母之恩一辈子都是偿还不清的,如果你不回报不感恩,那么总有天会遭报应的

乍看这题目,可能很多人心里会冒出这样的想法:这闺女,不是这家人亲生的吧?怎么都感觉这家人像是在卖闺女似的。闺女明码标价,对方点钱走人。一家人拿到钱,高高兴兴去娶媳妇。

这样的事情,并不是个像。

依稀记得沙溢演过一部以80年代为背景的电视剧,他饰演的角色李大宝,没钱娶媳妇,所以礼金一直没有给到人家。后来,李大宝的妹妹李大雅出嫁,人家给了五千块的礼金。于是,李大宝就拿着这笔钱,给了自己的丈人家。

这部剧的名字叫《平凡岁月》,喜欢追剧的朋友可以一看。

当时,我看这个情节,心里面感觉特别扭。凭什么呀?

这里牵扯到一个彩礼归属的问题。

彩礼古来有之,并不是现代才流行起的。它的存在,是一种风俗。中国人向来看重礼俗,所以对于彩礼也是特别讲究。

我们大家熟悉的《红楼梦》里,就有不少情节是书写婚嫁风俗的。那时候订婚要下彩礼,又叫纳彩。这部包罗万象的小说里,不仅富贵人家的**有彩礼,贫家女儿要嫁人,也一样要纳彩。

彩礼是千百年来,祖辈传下来的风俗。说再严格一点,纳彩算是婚俗中的一种规矩。这种规矩演变至今,并无甚大变化。说白了,无论是谁,只要你想娶媳妇,就得纳彩。

但是古代彩礼的归属,和现代是有所不同的,这是由时代决定的。

古代下彩礼,那形同是买断一个人后半辈子的人生。说不好听点,就是买断她后半生的收入和劳动力。这时候,女方家收到彩礼那是分文不退的,女方家人掌握着这笔钱的支配权。

但是,现代与古代是不一样的。从当代法律层面来看,如果彩礼是赠与给女方的,就是女方个人财产,女方对礼金拥有着绝对的支配权。否则,如果没有双方特殊约定,那么这笔礼金就是夫妻的共同财产

我们再回到题目,弟弟结婚要买房,钱不够了就伸手向姐姐要。这一开口就是两百万,妈妈不仅没有阻止,反而觉得合情合理,表示姐姐就是弟弟的彩礼。说难听点,妈妈的意思是,养活闺女这么大,最终就是为儿子服务的。

我们中国人有句俗语是这样说的,“嫁出去的人,泼出去的水。”这话的意思是,女孩长大嫁人之后,那就是人家的人了。但儿子始终是自家人,他要娶媳妇,娶别人家的女儿,娶来以后就成了自家人。

我相信,我们当今有很大一部分人,都保留着这种观点。基于这种观点的存在,也就出现了本文标题中所提到的情况了。

弟弟向姐姐索要两百万买房,妈妈说姐姐该给。这句话里,无不透露着娘家人的薄情。就算你真这么想的,但要把心中所想全部说出来,就有点撕破脸的感觉了。这会让女儿觉得,自己被从小长大的家庭抛弃了。

不过,最终这笔钱该不该给,还要回到彩礼的归属问题上来。

如果,男方送女方彩礼时,女方提了这么一嘴,说这彩礼将来要给弟弟买房,男方同意的情况下,弟弟完全是可以拿着这笔钱去买房的。

当然,这得看男方有多大度,或者看他有多爱自己的未婚妻。毕竟两百万,不是一笔小数目。要知道,一般情况下,如今的彩礼钱,基本上都是会当做婚后夫妻共同财产来处置的。娘家人收到彩礼后,一般会把礼金给到女儿和女婿,让他们好好过日子。

如果,这笔钱全部给了弟弟,姐姐势必会陷入两难的境地。一边是娘家人,一边是婆家人。娘家人逼迫她拿钱,因为弟弟着急买房娶媳妇;婆家人坚持不肯给钱,感觉对方是在卖闺女。

最终受伤害最大的就是姐姐。她一面要顾及娘家人的颜面,尽量帮助弟弟;一面要安慰婆家人,不让他们感觉有所损失。姐姐在此间委曲求全,可有谁考虑到她的难处?

其实,现实当中,这样的事不在少数。因为类似事情发生,导致亲家双方老死不相往来的不是没有。因为发生这样的事,导致小两口婚姻出现裂痕,最终选择离婚也大有人在。但是,只要是通情理,心疼儿女的父母,是决计不会有这样的打算,做出类似为难儿女的事的。因为,儿女幸福,用多少钱都是买不来的。

直接拒绝。

弟弟的彩礼不够,凭啥要岳父母拿钱呢?没有什么不好意思,直接拒绝就好了。

一、让你岳父母拿20万给弟弟当彩礼

张林是家里的大哥,却如同一个外人一样,父母从小偏爱弟弟,明明自己学习好可以继续上学,可是父母偏偏让学习不好的弟弟继续读书上学。工作后父母也是想尽一切办法问自己要钱,这一切让张林内心难过极了。

后来张林结婚了,父母也不出一分钱,妻子的彩礼钱,是张林辛苦打工做兼职攒出来的,本想着结婚了离得远了,就这样过下去算了。

可是让张林没有想到的是自己的弟弟结婚彩礼不够,父母竟然要求张林问岳父母要20万给弟弟,这样的要求让张林直接无语。

父母为弟弟啃自己也就算了,现在竟然啃到岳父母的头上了,张林想都没想直接拒绝了父母的要求。

二、我是你们儿子,不是弟弟的取款机

看到这样的故事我首先会想到是不是张林不是他们的亲生儿子,才会如此差别对待。

可惜遗憾的很,张林是他们的亲生儿子,只不过张林没有弟弟嘴巴甜而已,父母喜欢小儿子,不喜欢大儿子,认为做大哥就应该帮着弟弟,疼弟弟。

哥哥虽然比弟弟大5岁,可是哥哥也是一个孩子,你不能因为他做哥哥了,就要立马懂事就要得疼弟弟惯着弟弟,做父母的要换位思考,哥哥也是孩子,也是一个需要被父母疼爱的孩子。

哥哥和弟弟都是你们的孩子,都是你们的骨肉,不应该差别对待,应该一视同仁,甚至还得要求弟弟要尊重哥哥,要听哥哥的话。

他是你们的儿子,是一个自由自在的个体,不是你们的取款机,也不是为了帮着你们养弟弟而生而活。

三、拒绝做扶弟魔

说扶弟魔,我们会想到女人为了帮助娘家弟弟,其实有很多男人也会无条件帮助自己的亲弟弟,弟弟上学需要给生活费,弟弟结婚需要出彩礼钱,弟弟买房子需要帮忙凑首付,弟弟装修房子需要买大件等等。

总之弟弟的事情是家里的头等大事,甭管做哥哥的是初中毕业,还是工厂上班,只要你有钱你就得帮着弟弟,让他实现人生阶层跨越。至于你这个做大哥的,只需要找个差不多的工作,找个差不多的女人结婚就行了,彩礼自己出,房子自己买,孩子自己看,钱自己赚。

为了自己为了自己的妻子为了自己的岳父母为了自己的孩子,拒绝做扶弟魔,拒绝做凤凰男。一些责任是自己的,那么就不要推脱,一些责任不是自己的,请不要大包大揽,你的妻子,你的孩子,你的岳父母没有责任和义务跟着你为你的家人吃苦受累。

最后:希望那些被冷落的孩子们,能够好好爱自己,不要被家人的亲情绑架。

自古以来,我国娶妻就有彩礼的传统。因为,男女结婚以后,都是要去男方家里生活的,并且生了孩子以后,也是跟随男方的姓氏。所以,在结婚的时候,男方多半都会给一些彩礼,作为表示。

当然,彩礼的多少,是根据双方家庭条件,适当即可。但是,随着物价的上涨,现在的彩礼也是水涨船高,很多父母为了给儿子结婚,多半都是倾尽所有的。甚至有的还不惜去借钱或者贷款。

但是,无论怎么说,所谓的“大趋势”,彩礼作为自古就有的风俗,很难被“摒弃”。以前我在写关于彩礼问题的时候,很多读者都说适当要些彩礼并不过分。

其实,我也觉得,只要是合适,能让男方家里接受,并且不会影响到新婚小两口过日子,彩礼还是象征性地给一些。毕竟,这是个风俗,别人家有,而你家没有,自然就会传出去成为笑柄。

不过,彩礼可以出,大家有没有听说过,婆家的小儿子结婚,让大儿子和大儿媳负责出彩礼钱的吗?

在这样的家庭中,只要有这样的条件,说明这家的老人,普遍存在偏心的现象。这些是为什么,有读者给我留言诉苦,后悔自己嫁给了家中有两个儿子的家庭,自己成了嫂子,还成了个“小妈”。

其实,遇到这样的家庭时,如果丈夫跟妻子站在同一条战线上,应对起来会轻松很多。倘若丈夫“愚孝”,多半会让妻子受委屈,甚至还有可能就此把婚姻给闹腾没了。

过日子,虽然是由两个人的事情上升成为了两家人的事情,但是小两口过自己的日子,才是主要的。倘若连自己的小日子还没维护好,就去盲目地答应父母偏心且过分的要求,那就有点傻了。

薛家有两个儿子,曾经薛家的老两口,一直都觉得有两个儿子非常好,毕竟在他们心目中,“男尊女卑”的思想是比较严重的。

不过,薛家的家庭条件不是多么好,老两口没什么文化,大半辈子都是以务农为生,尤其还要供养两个儿子上大学,日子过得更是捉襟见肘的。

不过,不得不说,薛家的两个儿子都算争气,他们全都考上了大学,并且大儿子每年还都能拿到奖学金。

其中,大儿子确实很努力的,因为老两口从小就偏爱小儿子,有什么好东西都是紧着小儿子。大儿子心有不服气,为了证明自己比弟弟优秀,于是就各种努力,在上学的时候,每次成绩都很靠前。

虽然心有不服,但是对于弟弟,这个大儿子还是心有手足之情的。毕竟,血浓于水嘛。尤其是,学习越好,懂得的事情也就越多。

后来,大儿子留在了城里工作,他不想回家,不是因为家所在的城市就业环境不好,而是因为他从小就被父母委屈怕了,他怕回去,所有的事情又都得紧着弟弟,而选择牺牲他。

而小儿子,因为从小就被薛家老两口宠在手心,他们不放心小儿子远在他乡就业,于是在小儿子毕业后,老两口就各种电话催着小儿子回老家所在的城市找工作,这样方面和老两口见面。

再后来,大儿子在城里娶了一个家庭条件比较不错的妻子。他们是自由恋爱,大儿媳本就是城里的姑娘,加上又是独生女。不过,就算是条件再好,可是当缘分到了,有缘的两个人终究是会走到一起的。当他们看到对方第一眼的时候,就爱上了对方。

很快,两个人就坠入了爱河。不过,因为薛家大儿子的家庭条件不是太好,大儿媳的娘家人本来是反对的,可是见了薛家大儿子后,又觉得这个小伙子积极向上,又努力奋进,于是就没再继续反对。

当时,他们结婚的时候,薛家是没有钱的,并且就算两万块钱的彩礼钱,薛家老两口都拿不出。是真的拿不出吗?并不是,就算是随便去村上借,一转身的功夫也能借到两万块钱。

说白了,还是薛家老两口偏心,他们从大儿子留在其他城市工作后,他们就很少给大儿子打电话问候一下。除非家里有事需要钱了,他们才会想起给大儿子打电话。

不过,就算没有彩礼,大儿媳还是义无反顾地嫁给了薛家的大儿子,并且她娘家还陪送了一套房子,房本上是写的大儿子和大儿媳两个人的名字。

薛家大儿子不是“凤凰男”,他也不“愚孝”,在跟大儿媳结婚以后,他是一心一意地带她好,并且无论遇到大事小事,他们夫妻都是有商有量地去解决。由于从小就不被父母偏爱,有很多事情,在他结婚以后,就很少跟薛家老两口有牵扯了。

并不是薛家大儿子心狠,更不是他不孝。身为儿子该尽的义务,他做得一点儿也不差。只不过,薛家老两口有些贪心不足罢了。

他们知道大儿媳家里有钱,所以隔三差五地给大儿媳打电话要钱,今天修补房子,明天买肥料耕地。反正,每次要钱的理由,都是千奇百怪的。

而薛家的小儿子,虽然争气,但是参加工作之后,因为交友不慎,跟一些小痞子经常厮混,所以整个人也开始变颓废了。对待工作的态度不积极,时常还会跟领导顶撞,后来就被辞退了。

在薛家老两口的眼里,自己的儿子再颓废,也是优秀的。所以,当小儿子被辞退以后,老两口就让他一直闲在了家里。

每次要钱,他们老两口眼睛都不眨一下。要得少了,他们能应付,可是要得多了,老两口实在拿不出,就会想到给大儿子和大儿媳要。

刚开始,大儿媳是体谅婆家确实困难,时常也不跟大儿子商量,就私下满足了薛家老两口的“私欲”。

可是,随着金额要得越来越大,大儿媳也受不了了。于是,她就不再给薛家老两口钱了。为了这事,薛家的老太太跟大儿媳,还有过一次很激烈地争吵。

两个人的婆媳矛盾,就是这样产生的。其实,也是因为当初大儿媳妇没要彩礼,所以在李家婆婆的心中,就多少的觉得大儿媳妇是上杆子嫁给自己的儿子。

并且,在农村人的心中,就觉得自己的儿子上了大学,就非常的了不起了,有一种高高在上的姿态。而当初没要彩礼不觉得什么,可是真正过起日子来了,婆家不给彩礼这件事,在大儿媳妇的心中,也埋下了疙瘩。

要说一个儿子的家庭还好一些,可是偏偏薛家是两个儿子,大儿子结婚的时候没给彩礼,薛家父母倒是有想法,二儿子也能够捡个便宜媳妇,可是没办法,缘分这东西,还真不是自己能够左右的。偏偏二儿子看上了一个要彩礼的儿媳妇,并且二儿媳妇张口就是要彩礼五十万。

这个数字对于薛家来说,简直就是天文数字了。后来,薛家倒是有想法不同意这门亲事的,可是无奈,自己的儿子就是想要结婚,并且二儿媳妇还怀孕了,这婚事也是不得不办了。

最后,薛家老两口自己没办法拿出彩礼,婆婆就想到了大儿子,一想大儿子家现在日子过得挺好,所以拿出一些钱应该没问题。

然后,薛家婆婆直接就找大儿媳妇摊牌了,直言要大儿媳妇承担小儿子的彩礼钱:“儿媳,你小叔子结婚,你来出彩礼钱吧。反正你们家过得这么好,再加上你小叔子是你老公的亲弟弟,自然应该帮这点。”

都说长嫂如母,这话倒是一点也不假,可是薛家的这种情况下,要大儿媳妇出钱给小儿子结婚,于情于理,还是有些说不出的。可是薛家的婆婆,还是把这话说出口了。

当听到了婆婆说要自己拿钱给小叔子结婚,薛家的大儿媳妇明显的感觉很吃惊,毕竟这事是自己理亏,所以在说这件事的时候,薛家婆婆的姿态明显放下来了,可又怕儿媳妇会拒绝,所以又用了一点命令的口气。

一看小叔子结婚要彩礼,而自己当初一份钱的彩礼都没有,薛家大儿媳就有些不情愿。但是,就如同婆婆所说的那样,自己老公是小叔子的亲哥哥,并且他们家的情况确实不怎么样。于是,她思前想后,决定拿十万块钱来帮衬小叔子结婚。

可是,当她说出只拿十万块钱的时候,薛家婆婆气恼了,她说:“你家这么有钱,怎么才给十万啊?你小叔子结婚,人家那边要五十万呢!”

一听五十万,薛家大儿媳吓得一个踉跄,差点摔倒。五十万,就算她家里过得不错,也不是一笔小数目。于是她没当即答应,她想听听丈夫的意见。

回去两口子一商量,加上大儿子本就对父母有成见,最终决定再加十万。也就是说,他们愿意赞助二十万。

可是,这二十万离五十万也差一半多呢,薛家婆婆听了后,指着大儿子和大儿媳骂,说他们养了大儿子这个白眼狼,自己的亲弟弟结婚,要五十万都不肯出。

说真心的,五十万对谁来说都是不小的数目,更何况,大儿子和大儿媳结婚以后,也就攒下了二十多万的积蓄,他们几乎是倾尽了所有的积蓄。可是,薛家婆婆不认,就觉得大儿子是白眼狼。

后来,大儿媳气不过,然后笑着对薛家婆婆说:“五十万不是不行,我可以给。但是,到他们结婚的时候,我和我老公必须坐在你和公公的位置上,钱是我们出的,长兄为父,长嫂为母。让他给我磕头敬茶,我就出钱!”

听了大儿媳妇的话,婆婆的已经从脸红到了脖子,除了骂大儿媳妇不要脸,似乎不能再想出其他的话来骂儿媳了,骂过了儿媳,又骂自己的儿子没出息,可是最后就算她骂得口干舌燥,也没有让大儿媳妇拿出一份钱来。

小儿子的婚事,也因为彩礼钱,一直僵持着。

对于彩礼钱这件事,我始终觉得,两个人在一起讲究的应该是两情相悦,至于彩礼和陪嫁,应该看双方父母的心意,还有结合家庭的实际情况来。

在这点上,大儿媳妇其实已经做到最好了,可是薛家的婆婆并不觉得这是大儿媳妇懂事,反而觉得这是大儿媳妇的廉价。

后面,对于小儿子的婚事,可以说,薛家的婆婆尝到了苦头。其实,要我说,也是薛家的小儿子不争气,为什么就不能跟女方商量商量,把彩礼钱降低一点呢?彩礼钱虽然是风俗,不能摒弃,但也要结合实际情况。更何况,大儿子和大儿媳,几乎是倾尽了所有的继续,赞助了二十万。

再有就是,不管怎么说,婆媳关系不好相处,不奢望婆媳能够亲如母女,可是关系太僵,毕竟不利于家庭的和睦,所以奉劝所有的婆媳,还是彼此多包容,多理解,所谓的女人何苦为难女人?

儿媳只是儿媳,又不是亲生女儿。再说了,就算是自己的亲生女儿,也不能这样要求吧?说到底,薛家小儿子的婚事,是一笔糊涂账。

最后,我只是听说,薛家的小儿子,为了结婚,都逼迫着薛家老两口卖房子卖地了。

婚姻的幸福,并不能靠彩礼的多少来衡量;儿媳妇是否贵重,更不是以“要彩礼就不廉价”和“不要彩礼就廉价”这种说辞来定义的。想要婆媳和睦,一定得先尊重对方,别人不问你要彩礼,是体谅你,而非上杆子要嫁。

再有,父母的偏心,最终还是要归还到自己身上,让大儿子受委屈,来贴补小儿子,这样一碗水端不平的老人,多半都会面临老来无所依的结局。

所以,希望能善待那个不要彩礼的儿媳;希望能在众多子女中,做到一碗水端平。否者,最后苦的终究是老人自己。

所谓的“家和万事兴”,不是一个人努力来的家和,而是身处整个家族中,所有人的和睦,才能让整个家族兴盛起来!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149954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2
下一篇2023-12-0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