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歌歌词是什么?

军歌歌词是什么?,第1张

练练练

歌手:群星

所属专辑:热门华语262

练练练,

练为战,

练成那精兵才是好汉,

练练练,

练为战那,

练成那个打得赢的好儿男。

练成杀敌硬本领,

练得豪气冲云天,

从严从难不松劲呀,

真打实备练练练,

练练练!

练练练,

练为战,

练成那精兵才是好汉,

练练练,

练为战那,

练成那个打得赢的好儿男。

练成杀敌硬本领,

练得豪气冲云天,

从严从难不松劲呀,

真打实备练练练,

练练练!

扩展资料:

军歌是军人的内涵;军歌是军人的心灵;军歌是军人的使命;军歌是军人的灵魂;军歌更是军人坚定意志的命脉。

军队中拉歌比赛是经常事。军歌不仅有作战时的准备,也有吹响冲锋号奔赴集结地的基础。唱军歌能鼓舞军人的士气,唱军歌能唱出军人钢铁的意志钢铁的汉的坚定信念,唱军歌还能唱出军人对部队的训练的磨刀石。军歌唱响,军人服从命令,也唱出了军人的柔情的一面

向前!向前!向前!

我们的队伍向太阳……

这是中国人最熟悉的歌声之一。有人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也有人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到底是哪一首歌呢?

两个小青年鼓捣出惊世的音乐名作

抗日战争时期,延安是革命圣地,是进步青年向往的地方。1939年,两个文艺青年公木和郑律成在陕北的窑洞里,共同创作了不朽的音乐之作。

当时,公木和郑律成都在抗大政治部宣传科,住的窑洞是隔壁。一天,郑律成发现公木的笔记本有很多诗,其中一首《子夜岗兵颂》,这是公木半年前在抗大一大队做学员时写的一首短诗,登在连队墙报上,诗中反映了他在抗大学习时深夜站岗放哨的一点儿感受。诗写得很美:

一片鳞云,筛出了几颗流星,相映溪流呜咽鸣。是谁弹奏起这一阕乡曲,四周里低吟着断续的秋蛩。远处一点孤灯,像一点流萤。明灭在有无中,画出了无涯的黑暗,也画出了山影重重。你可敬的岗兵,手把着枪托,挺立在路口,面对着西风……

郑律成高兴得不得了,把这首《子夜岗兵颂》拿去不声不响地用咏叹调谱成一首独唱曲,然后用他那带有朝鲜族音调的清亮歌喉唱给公木听,这使公木又惊奇又激动,紧紧握着他的手说:“一首诗变成一支歌,那确实是一个质的飞跃。”

延安宝塔山

到了1939年四五月间,郑律成提出搞个“八路军大合唱”,约公木写词。郑律成还说,什么叫大合唱,就是多搞几首歌嘛。此时,冼星海与光未然也提出搞“黄河大合唱”。“大合唱”这名称,就是这样来的。说干就干,那时郑律成才25岁,公木29岁。

公木首先写了《八路军军歌》和《八路军进行曲》,接着还写了《骑兵歌》《炮兵歌》等。8月份,“八路军大合唱”的歌词全部写完。该组曲包括《八路军进行曲》、《八路军军歌》、《快乐的八路军》、《骑兵歌》、《炮兵歌》、《军民一家》、《八路军和新四军》七首和之前的《子夜岗兵颂》共八首歌曲,选择八首是为了突出了一个“八路军”的“八”字。

创作过程中,每当公木写成一篇词,郑律成随即便拿去作曲。延安的条件是很艰苦的,公木后来回忆郑律成的创作过程时说:“没有钢琴,连手风琴也没有,只是摇头晃脑地哼着,打着手势,有时还绕着屋当中摆的一张白木茬桌子踏步转悠……”有的老战友说郑律成是在窑洞里敲着盆、拍着腿完成作曲的。

9月份,曲还没作完,郑律成就调到“鲁艺”(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去了。鲁艺音乐系的条件好一点,有乐器。10月份,郑律成作曲完毕。

1939年冬,鲁艺音乐系将该作品油印成册,并在杨家岭中共中央大礼堂由郑律成指挥进行了演出,引起了轰动。

杨家岭中央大礼堂

“八路军大合唱”的全部歌曲印成油印小册子,传遍全延安,传遍全军,掀起了唱歌高潮,前方后方都唱。1940年5月,《八路军军歌》和《八路军进行曲》两支歌刊登在由毛泽东、王稼祥、肖劲光、郭化若、肖向荣为编委的《八路军军政杂志》上。总政宣传部部长萧向荣还专门请公木和郑律成去吃饭,说了很多鼓励他们的话。

1940年,《八路军大合唱》以《献给八路军的军歌合唱集》为名,在延安荣获“五四”青年节征文音乐类甲等奖。

公木曾说:“如果我不坐几次牢,不亲身参加抗战,不亲自作抗战时事研究,那是绝对写不了这样的歌词的。这是我当时的一种真感情,很自然很自觉地写的。不是首长叫写的,也没有谁告诉我要这么写,也没领导提意见,更没有开什么研讨会。回想起来,那时我们二人胆子也真够大的,既没有请示也没有汇报,一写就是军歌、进行曲……”

这句话很有启发,如果当时是领导把关,搞三堂会审式的专家审查鉴定,可能也出不了那样有激情、有个性的好作品来。

《八路军进行曲》一鸣惊人

“八路军大合唱”八首歌曲篇篇经典,要说最有感染力的当首推《八路军进行曲》。这首歌的歌词和旋律激昂、奋进,富有战斗性,它的影响,甚至超过了《八路军军歌》。

《八路军进行曲》歌词

向前!向前!向前!

我们的队伍向太阳,

脚踏着祖国的大地,

背负着民族的希望,

我们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

我们是善战的健儿,

我们是民众的武装,

从无畏惧,

绝不屈服,

永远抵抗,

直到把日寇逐出国境,

自由的旗帜高高飘扬。

听,风在呼啸军号响!

听,抗战歌声多嘹亮!

同志们整齐步伐奔赴解放的疆场,

同志们整齐步伐奔赴敌人的后方。

向前!向前!

我们的队伍向太阳,

向华北的原野,

向塞外的山岗。

这首歌的歌词采用了非方整的长短句结构,据说这是郑律成特意向公木要求的。正是这种长短句结构的歌词使郑律成创作出了不同凡响、动人心魄的旋律。郑律成的女儿郑小提在《“军歌之父”用音乐激励抗日将士》一文中还讲到:谈及《八路军进行曲》的创作,父亲曾说自己是受到《大刀进行曲》的启发,但这里已不是“大刀”的形象,而是千军万马、一往无前的挺进场面。歌曲以英勇雄壮的气势、铿锵有力的进行曲风格,歌颂和塑造了八路军朝气蓬勃、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和英雄形象。

1939年2月,郑律成在抗大女生一队教唱歌,左二为队长丁雪松。经过三年交往,他们于1941年12月结为伉俪。

他还创作了《英雄赞歌》

诗人、词作家公木

全世界唯一一位为两个国家军歌谱曲的音乐家

能为一个国家的军歌谱曲,就已经很了不起了。可是他曾为两个国家的军歌谱曲。他就是郑律成。

音乐家郑律成

郑律成1914年出生在朝鲜全罗南道光州杨林町。原名郑富恩,后因酷爱音乐,改名律成。1933年春,进入朝鲜在华抗日团体开办的南京“朝鲜革命干部学校”。1937年10月奔赴延安,先后入陕北公学、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学习。1939年1月加入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后,郑律成与夫人丁雪松奉命返回朝鲜工作,郑律成历任朝鲜人民军俱乐部部长、朝鲜人民军协奏团团长等职,谱写了《朝鲜人民军进行曲》。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周恩来总理亲笔致函征得金日成同意,郑律成回到中国,随即加入中国国籍,定居北京,先后在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和中央歌舞团从事音乐工作。1976年12月7日,郑律成于北京逝世。原国家副主席王震在郑律成传记的序言中写道:“他是当代继聂耳、冼星海之后,又一位杰出的优秀的作曲家,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音乐事业的开拓者之一。”

郑律成和夫人丁雪松(新中国第一位驻外女大使)、女儿郑小提(作曲家)合影。

《八路军进行曲》曾被孙立人定为新一军军歌

《八路军进行曲》不仅在八路军各抗日根据地唱得响亮,甚至在抗战后期连国民党的部队也爱唱。那是1945年抗敌演剧队第五队进入缅甸慰问中国远征军时,抗日名将、新一军军长孙立人把该队演唱的《军队进行曲》(1940年在重庆《新音乐》月刊发表时所用的歌名),也就是《八路军进行曲》,暂定为该军的军歌。其中他把“我们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修改为“新一军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据说有人悄悄提醒孙立人说:“这可是***的歌曲。”孙立人轻蔑一笑:“我可不管它是***还是国民党,只要是我们中国人写的,只要是号召中国人打鬼子的,唱!尽管大胆地唱!”于是,《八路军进行曲》在滇缅战场上,成为国民党部队最喜爱的军歌。

《新音乐》月刊于1940年1月在重庆创刊,至1950年12月终刊。《新音乐》在抗战期间发表了大量反映抗日救亡的音乐作品和理论文章,是国统区影响最大的一家音乐刊物。

1997年国家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纂的《纪念孙立人文集》中记述:“他也特别喜欢‘向前,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这支进行曲,并让在部队中教唱。直到后来听说这支歌成了《人民解放军进行曲》,才停止了传唱。”

孙立人视察抗日劲旅新一军

《八路军进行曲》在解放战争更名为《人民解放军进行曲》

抗日战争胜利后,《八路军进行曲》作为广大官兵最喜爱的歌曲继续传唱,曲谱一直保留原样,但各部队根据当时的形势和任务,对歌词作先后了多处修改,并更名为《人民解放军进行曲》。

原歌词“我们是善战的健儿”抗战时期曾改为“我们是善战的前卫”,解放战争中又改为“我们是善战的队伍”;

“永远抵抗”改为“英勇战斗”;

“直到把那日寇驱除国境”改为“直到把蒋伪军消灭干净”;

“自由的旗帜高高飘扬”也曾改为“朱德的旗帜高高飘扬”,不过没有多长时间又恢复为“自由的旗帜高高飘扬”,解放战争临近尾声时又改为“全中国人民彻底解放”;

“奔向敌人的后方”改为“拯救受难的同胞”;

“抗战的歌声多嘹亮”改为“蒋区人民呼喊反抗”;

歌词最后一句“向华北的原野,向塞外的山岗”改为“争取民主自由,争取民族解放”。

由于当时歌词的修改比较频繁,又没有比较严格的统一规定,以致流传着许多不同的版本,但总体上大同小异,只是个别词句有所不同。这里列举解放战争初期和后期两本正式出版的歌集,看看这首歌歌词的变化。

1946年出版的《新中国歌集》,收录了《八路军进行曲》,歌词如下:

向前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脚踏着祖国的大地,背负着民族的希望,我们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我们是善战的健儿,我们是人民的武装。从无畏惧,决不屈服,永远抵抗,直把那日寇驱除国境,自由的旗帜高高飘扬。听,风在呼啸军号响,抗战的歌声多嘹亮。同志们整齐步伐奔向解放的疆场,同志们整齐步伐奔向敌人的后方。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争取民主自由,争取民族解放。

1949年由北平书店出版的歌本《大众歌集》刊发的《人民解放军进行曲》,歌词如下:

向前!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脚踏着祖国的大地,肩负着人民的希望,我们是一只不可战胜的力量。我们是善战的健儿,我们是人民的武装,从不畏惧,决不屈服,英勇战斗,直到把蒋伪军消灭干净,全中国人民彻底解放。听,风在呼号军号响!听,蒋区人民呼喊反抗!同志们整齐步伐奔向解放战场,同志们整齐步伐拯救受难的同胞。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争取民主自由,争取民族解放。

1949年北平书店《大众歌集》刊登的《人民解放军进行曲》。

这首歌在解放战争继续传唱是因为它具有“大兵团形象”

诞生于抗战初期的一首军歌,何以在解放战争时期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呢?

解放战争中人民解放军进行大兵团作战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在解放战争时期,也有一支国民党军队把《人民解放军进行曲》当作军歌,据山东师范大学教授、原国民党军第二绥靖区青年教导总队音乐教官、中共特工聂景康披露:山东的国民党军第二绥靖区青年教导总队曾用《人民解放军进行曲》原谱,改写了歌词,当成军歌。后来青年教导总队被俘士兵参加解放军,学唱《人民解放军进行曲》时,一学就会。一问才知道,他们早就会唱……

《人民解放军进行曲》成为开国大典阅兵式主旋律

开国阅兵应该奏什么样的军乐呢?1949年9月中旬的一天,在受阅部队的联席会议上,军乐团总指挥罗浪提了这个问题。

自8月份全面铺开阅兵训练以来,军乐团就参加了步兵方队的分列式训练,罗浪选了一些曲目试验,可撒开腿急行军惯了的步兵怎么也踏不到音乐的节拍上。

罗浪说:“不确定下曲目,军乐团没法训练。”

会上主要有三种意见。有人提出用世界流行的德国曲目,也有人提出用苏联曲目。

罗浪的意见是:“华北军政大学曾在石家庄搞过一次阅兵式,用的是我军自己的军乐。这套曲子以解放区流行歌曲作为陪衬,以《人民解放军进行曲》为主旋律,中间穿插了《骑兵进行曲》、《炮兵进行曲》。晋察冀军区几次阅兵式都是用这组军乐联奏。我主张用它。”

主持会议的阅兵指挥所主任杨成武让罗浪把自己的方案写成文字,列出阅兵时拟演奏的乐曲名称及群众游行的乐曲名称,一并呈送阅兵指挥部,上报中央军委。罗浪熬了一个晚上,把人民解放军现有的进行曲串在一起,搞出了一份阅兵曲目方案,于次日早晨交到了杨成武的手上。

50年后,罗浪回忆说:“3种意见相持不下,最后还是那哼唱了多年的熟悉的旋律,征服了中央领导的心。”

于是,一套以解放区流行歌曲作为陪衬,以《东方红》、《义勇军进行曲》、《人民解放军进行曲》为主旋律的开国大典乐曲诞生了;而开国大典阅兵式则是以《人民解放军进行曲》为主,穿插《三大纪律八项注意》、《骑兵进行曲》、《炮兵进行曲》、《战车进行曲》等曲目。开国大典阅兵式,确立了《人民解放军进行曲》在新中国军乐的地位,也为日后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奠定了基础。

开国大典军乐队

《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成为我军的重要标志

1951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统一修订了歌词,刊于同年8月由总政文化部编印出版的《部队歌曲选集》第一集。如将原歌词“直到把蒋伪军消灭干净”改为“直到把反动派消灭干净”,把“全中国人民彻底解放”改为“毛泽东的旗帜高高飘扬”,把“争取民主自由,争取民族解放”改为“向最后的胜利,向全国的解放”。其中,有些改动是在新中国成立前后已经完成,即1949年下半年。

原军委总政治部文化部1951年8月1日编印的《部队歌曲集第一集》

1951年2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总参谋部命令颁布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内务条令(草案)》的附录二,曾以《人民解放军军歌》之名刊登了该曲。1953年5月1日颁布新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内务条令(草案)》,附录二重新以《人民解放军进行曲》之名刊登了这首歌。

1951年版《中国人民解放军内务条令(草案)》

1965年《人民解放军进行曲》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这一期间,一些报刊书籍曾将这首歌作为“军歌”加以论述介绍。实际上,这首歌以前未经正式确定为“军歌”。但是几十年来,这首歌激昂的旋律,总是在人民解放军的重要活动如阅兵式上奏响;八一**制片厂的开头曲,伴随着八一军徽出现的也是那振奋人心的旋律!《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已成为军旗、军徽之外的我军重要标志之一。

八一**制片厂片头

1986年12月,公木(右)及夫人吴翔与郑律成夫人丁雪松(中)在一起。

正式定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

1988年7月25日,经中共中央批准,中央军委决定将《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同日,总参、总政为正式颁布军歌联合发出《关于颁布〈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的通知》和奏唱的暂行规定。通知指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体现了我军的性质、任务、革命精神和战斗作风,反映了我军的光辉战斗历程。正式颁布《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一定会激励全军指战员在中国***领导下,继承和发扬光荣传统,努力加强我军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肩负起建设四化、保卫四化的历史重任。高唱《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将使广大指战员更加振奋革命精神,激发战斗热情,增强革命军人的光荣感、自豪感和使命感。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形象鲜明,旋律流畅,音调坚实,节拍规整,集中表现了人民军队豪迈雄壮的军威,具有一往无前的战斗风格和摧枯拉朽的强大力量。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

向前 向前 向前

我们的队伍向太阳

脚踏着祖国的大地

背负着民族的希望

我们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

我们是工农的子弟

我们是人民的武装

从无畏惧 绝不屈服

英勇战斗

直到把反动派消灭干净

毛泽东的旗帜高高飘扬

听 风在呼啸军号响

听 革命歌声多么嘹亮

同志们整齐步伐

奔向解放的战场

同志们整齐步伐

奔赴祖国的边疆

向前 向前

我们的队伍向太阳

向最后的胜利

向全国的解放

2017年8月1日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图为现场奏唱《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

新的内务条令有关军歌的规定

2018年4月17日《解放军报》

2018年5月1日起施行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内务条令(试行)》,其中第十四章“国旗、军旗、军徽的使用管理和国歌、军歌的奏唱”,专门列有一节,对军歌的性质、军歌奏唱的时机和场合作出规定:

第四节 军歌的奏唱

第三百一十五条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见附录三)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性质、宗旨和精神的体现。新兵入伍、学员入校,必须学唱军歌。国庆节、建军节等重大节日组织集会,应当奏唱军歌。

第三百一十六条 军歌可以在下列时机、场合奏唱:

(一)军队单位举办的庆典和重要集会;

(二)重要外事活动和重大国际性集会;

(三)部队迎军旗、校阅、队列行进和集会;

(四)其他维护以及显示军队威严的时机、场合。

部队教歌员正在给战士们教唱《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

第三百一十七条 军歌不得在下列时机、场合奏唱:

(一)丧事活动;

(二)舞会、一般联谊会等娱乐活动;

(三)商业活动;

(四)其他不宜奏唱军歌的时机、场合。

第三百一十八条 奏唱军歌时的要求,按照本条令第五十九条的规定执行。

第三百一十九条 军歌一般不与其他歌曲紧接奏唱。举行接待外国军队宾客的仪式和在我国举行由军队主办的国际性集会时,可以联奏有关国家的军歌。

歌曲: 向前冲 歌手: 大宏 专辑: 《祝你健康-情感故》

向前冲

作词 大宏

作曲 大宏

演唱 大宏

冲冲冲 我们向前冲 迈开大步向前冲

冲冲冲 我们向前冲 人生哪能没苦痛

冲冲冲 我们向前冲 脚步不停向前冲

冲冲冲 我们向前冲 坚持到底你会成功

多少年的努力就在今天验证

多少次的风雨之后才能见彩虹

一路上的荆棘坎坷算什么

只要有梦你就勇往直前追寻

冲冲冲 我们向前冲 迈开大步向前冲

冲冲冲 我们向前冲 人生哪能没苦痛

冲冲冲 我们向前冲 脚步不停向前冲

冲冲冲 我们向前冲 坚持到底你会成功

多少年的等待就在今天圆梦

多少次的成功失败你都在陪我

一路上风雨兼程不停歇

只要有梦你就一步一步向前冲

冲冲冲 我们向前冲 迈开大步向前冲

冲冲冲 我们向前冲 人生哪能没苦痛

冲冲冲 我们向前冲 脚步不停向前冲

冲冲冲 我们向前冲 坚持到底你会成功

《当兵光荣》宋祖英

你从东我从西

我们一起来当兵

当兵的小伙十八岁

当兵的姑娘正年轻

青春的生命是一团火

青春的岁月是一阵风

如风如火的好年华

全都献给咱们军营

啊当兵光荣啊当兵光荣

当兵为了保卫祖国

当兵就是为了老百姓

啊当兵光荣啊当兵光荣

当兵为了保卫和平

当兵就是为了老百姓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

流不走万代英雄情

当兵的小伙最忠诚

当兵的姑娘最柔情

小小的连队藏着将军梦

闪闪的军徽是勇敢的星

我们走进这大家庭

个个都是钢铁的兵

啊当兵光荣啊当兵光荣

当兵为了保卫祖国

当兵就是为了老百姓

啊当兵光荣啊当兵光荣

当兵为了保卫和平

当兵就是为了老百姓

我从东你从西

我们一起来当兵

当兵的小伙十八岁

当兵的姑娘正年轻

青春的生命是一团火

青春的岁月是一阵风

如风如火的好年华

全都献给咱们军营

啊当兵光荣啊当兵光荣

当兵为了保卫祖国

当兵就是为了老百姓

啊当兵光荣啊当兵光荣

当兵为了保卫和平

当兵就是为了老百姓

当兵就是为了老百姓

《当兵干什么》郁钧剑

当兵干什么

当兵干什么

你也说他也说

当兵就为保家卫国

当兵干什么

当兵干什么

你也说他也说

当兵就为保家卫国

当兵好啊

当兵乐

当兵的日子光荣又气魄

当兵好啊

当兵乐

当兵的日子光荣气魄

当兵是一首青春的歌

你也说他也说

当兵就为保家卫国

当兵干什么

当兵干什么

你也说他也说

当兵就为保家卫国

当兵好啊

当兵乐

当兵的日子一辈子都记得

当兵好啊

当兵乐

当兵的日子一辈子记得

当兵是一首豪迈的歌

当兵好啊

当兵乐

当兵的日子一辈子都记得

当兵好啊

当兵乐

当兵的日子一辈子记得

当兵是一首豪迈的歌

呀呼嗨

豪迈的歌

《一二三四歌》阎维文

一二三四一二三四象首歌

绿色军营,绿色军营教会我

唱得山摇地也动

唱得花开水欢乐

一呀么一呀么一呀么一

一个钢枪交给我

二呀么二呀么二呀么二

二话没说为祖国,

三呀么三,三军将士苦为乐

四海为家

嗨!嗨嗨!!

哪里有我

哪里有我

哪里就有

一二三四

一二三四

一二三四

战士的歌

- music -

一二三四一二三四象首歌,

这边唱来这边唱来那边和,

唱给蓝天和大地

唱给妈妈和祖国,

一呀么一呀么一呀么一

一条大路多宽阔

二呀么二呀么二呀么二

二面春风拂面过

三呀么三,三山五岳任我走

四海为家

嗨!嗨嗨!!

哪里有我

哪里有我

哪里就有

一二三四

一二三四

一二三四

战士的歌

战士战士的歌

一二三四

《小白杨》阎维文

一棵呀小白杨

长在哨所旁

根儿深,干儿壮

守望着北疆

微风吹吹得绿叶沙响罗喂

太阳照得绿叶闪银光

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

小白杨小白杨

它长我也长

同我一起守边防

当初呀离家乡告别杨树庄

妈妈送树苗对我轻轻讲

带着它,亲人嘱托记心上罗喂

载下它,就当故乡在身旁

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

也穿绿军装

同我一起守边防

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

小白杨,小白杨

同我一起守边防

一起守边防

《说句心里话》阎维文

说句心里话我也想家

家中的老妈妈已是满头白发

说句那实在话我也有爱

常思念那个梦中的她梦中的她

来来来来既然来当兵

来来来就是责任大

你不扛枪我不扛枪

谁来保卫咱妈妈谁来保卫她,谁来保卫她

说句心里话我也不傻

我懂得从军的路上风吹雨打

说句实在话我也有情

人间的那个烟火把我养大

来来来来话虽这样说

来来来有国才有家

你不站岗我不站岗

谁来保卫咱祖国谁来保卫家谁来保卫家

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

你不站岗我不站岗

谁来保卫咱祖国谁来保卫家,谁来保卫家

新一军,魂兮归来

共识网—《领导者》杂志官方网站,2010-08-05 14:33 作者:周华蕾

1947年9月8日,广州。在新一军印缅阵亡将士公墓落成祭礼上,孙立人站在纪念塔下,平静而缓慢地说:我站在墓前。

60年后,那些亡魂的袍泽们说:“不为他们修复公墓,我们于心不忍。”

1990年11月19日,台中,一位在家种了半辈子玫瑰花的老人过世了。葬礼上,自动前往吊唁者一万余

人。一位辅仁大学的老教授说,今后在台湾大概不可能再有同样的感人场面了。

这位老人便是“十大抗日将领”之一的孙立人,人称“东方的隆美尔”。在抗日战争中,他曾率领新一军远征印缅,成为歼灭日军最多的将领。1955年,孙立人因被怀疑策动“兵变”,被蒋介石勒令迁至台中。

他被软禁在台中市向上路一段18号的庭院里,一去就是33年。

逢年过节,孙立人都会默默来到神龛前,为死去的部下们焚香烧纸。临终前,他尚有两个心愿:一是回安徽老家探望父母坟冢;一是待他“百年”之后,归葬广州马头岗新一军印缅阵亡将士公墓,与战士们“同冢长眠”。

2006年,广州白云山下,新一军印缅阵亡将士公墓,1947年9月落成,占地4万平方米,坐落于今天的濂泉路、广园东路一带。公墓倚山面南,当年,孙立人曾三次乘坐军用飞机盘旋广州上空,觅得这一具典型风水格局的“宝地”。年深日久,公墓已经残存无几。据学者卢洁峰考证,如今仅墓门、纪功亭和纪念塔尚存,它们以“三点一线”的姿态,散落在这片城中村里,不复可辨。

纪功亭正处于改造中,铁门紧锁着。这里将改建为永久市场,纪功亭作为文物,将用玻璃保护起来。

八车道的广园中路把纪念塔隔离在某单位用地里。门岗一边带路一边说,很少有人来这里扫墓,“一般一个月会有一次吧,也就是老革命来献献花,激动一下”。

清明节,枯寂了60载的公墓生平第二次被献上花圈。40多位年逾七十的“老战士”从全国各地、加拿大和美国赶来,自动组成一个致敬团,于4月2日抵达广州,集体给阵亡将士和孙立人将军敬礼。老战士中间,有的已身患癌症;有的颤巍巍拄着拐杖,由子女搀扶着;有的为了两天的广州一聚,奢侈地花上整年积蓄。

访问团里有一位特殊人物,孙立人将军的义子、加拿大滑铁卢大学化学荣誉教授揭钧先生。20年前,为给孙立人洗冤,他带头与台湾当局交涉,并最终使孙立人在1988年获得自由,但他也因此被限制重返台湾。

2006年4月3日,老兵们站在2米多宽的过道上,队列整齐,神情凝重。当年的“娃娃兵”揭钧以特有的方式向阵亡将士致礼:这位头发花白、身形瘦长的七旬老翁含泪伏下身,一连做了50多个俯卧撑。按照新一军军规,每个军人每天要做100个俯卧撑。

老兵们注视着纪念塔,静默无语。他们想起六十多年前,那些坐着大卡车,唱着军歌浩浩荡荡向西南挺进的日子。

“印度人的手,英国人的屁股和中国人的尸首”

“满腹诗书不如上阵杀敌。”在兵荒马乱的1940年,抱着这样的决心,20岁的张富麟离开师范学校,一个人来到重庆参军,成为孙立人领导的38师中的一名通讯文员。

那时云南一带传唱着一首忧伤的《难民曲》:日本鬼子的大炮,轰坏了我们的家,枪杀了爸爸呐,吓跑了亲爱的妈妈……

1942年1月20日,占领泰国的日军入侵英国殖民地缅甸,直逼滇西,意欲切断滇缅公路这一中国抗战的“输血管”,从而由后方夹击中国,打到重庆,彻底灭亡中国。中国政府根据《中英共同防御滇缅公路协定》,组织十万大军陆续奔赴缅甸战场。

1942年4月18日夜,缅甸仁安羌。白天43摄氏度的余温还没有退却。英国斯高特师长陷入越来越深的绝望。他已经两天没喝水了,救援迟迟不来。7000名英军被日军围困在“501高地”与“502高地”这两座小山间,犹如瓮中之鳖。38师接到英国的求救信号,英军指挥官斯利姆说,“不能等到明天了,部队已经两天两夜不进粮水,马上就要投降了。”

在敌人数量未知的情况下,38师113团决定在第二天5点拂晓攻击。战争风暴降临的前夜,没有人能睡得着。19日清晨4:30,沉睡的天空被信号弹映红。团长刘放吾立即下令——“开始攻击,强渡平墙河!”

在强大的“四七”迫击炮支援下,经过12小时激战,尸体堆积如山。敌人伤亡惨重,全线动摇。“这场胜仗是用勇气换来的。”老兵们说,“在你死我活的阵地争夺战、肉搏战中,指战员们是把自身的体力和战力都发挥到了最大的极限了。”

仁安羌战役,孙立人的部队入缅不到一个月,以寡敌众,以少胜多,创造了军事史上的奇迹。包括英国路透社在内的各国记者一致认为:这是近百年来中、英、日军队在同一时间、同一战场所做的第一次较量,结果中国军队赢得胜利。

新38师收复仁安羌,本期待友军的支援,准备对敌军进一步打击。但由于英军“弃缅保印”的战略,中英联军已呈大崩溃局势。38师保护缅甸的任务变成了阻击敌人并掩护已丧失战斗力的英军撤退至印度。

第38师忍饥挨饿苦行数日,终于跨过阿拉干山脉整齐划一地进入印度奎龙村,沿途收容了一两千英缅军的残兵败将和越南难民。

第一次缅战后,十万中国远征军骤减近六万,多系饿死、病死,有诗云,“一万忠烈死疆场,五万冤魂葬深山”。戴安澜将军也在此役中伤重不治而亡。据西南联大毕业生、38师的翻译官梁家佑回忆,那些趾高气扬的日本兵说,他们看到的总是“印度人的手(举手投降)、英国人的屁股(逃生)和中国人的尸首”。

“这不是战斗,是屠杀”

1942年5月,滇缅公路被日军抢占,中国唯一的“输血管”被切断。被日军占领的缅甸如同一个大楔子,从南面插在英属印度和中国间。美国开辟了一条飞越喜马拉雅的“驼峰航线”,冒着风险向中国西部空投物资。但最根本的办法,是开辟一条突破日军封锁的道路。

反攻缅甸的时机已经成熟。中国驻印部队合并为新一军,下辖新38师和新22师,敦厚的郑洞国任军长,孙立人被升为副军长。

1943年3月,第38师前往缅北地区开山辟路,消灭盘踞其间的日军,掩护美国筑路。这是一项可怕的任务:重返野人山。在泥泞的丛林山地行军,即便驮山炮的骡马也无法行走,重型炮械都需要士兵扛抬。

驻扎此地的日军是赫赫有名的第18师团。它曾参与过南京大屠杀,一直以来攻无不克,号称“丛林战之王”。而孙立人的第38师则是刚刚组建,初出茅庐。

于邦,北通新背洋,南向胡康河谷,是双方必争之地。孙立人率领114团在前线争夺数月之久,于1944年除夕的前夜,完全占领了于邦。112团的炮兵连连长丁涤勋至今记忆犹新,当攻下于邦,渡过大龙河以后,沿途的树枝挂满了日军溃逃途中留下的小纸条,上面字迹歪斜:“中国官兵们,请不要再追了,孟关再!”

38师继续向孟关和密支那方向追剿。孟关是胡康地区的心脏,地形复杂,山连水,水连山。孙立人深入前线督战的同时,蓄起胡须,立下誓言,“不攻下孟关,不剃胡子”。在孙立人的指挥下,新38师作战英勇,神出鬼没,常打胜仗,逼得日军节节败退、闻风丧胆。

密支那攻坚战是最苦、最长的一仗。战士们在过膝的泥水中奋战,日军拼死抵抗,局势僵持不下。自1943年5月18日史迪威派美国空军大规模空降偷袭密支那,一直到8月1日深夜,由104个中国人组成的“敢死队”与正面部队同时发动进攻,连续激战81天之久,日军终于全线崩溃。

梁家佑在回忆录中写道,在密支那,日军被围困,弹尽粮绝,水上少将看着丸山大佐把伤员和随军女人用木筏全部带走后,日本兵自杀成群,结果一个俘虏也没留下。

日军在仰光电台强作镇定:“支那军思乡心切,其气甚锐!”

此时新一军士气大振,所有将士的口号是:“打到东京去!”

新一军的攻击速度与强大的战斗力,终令日军难以抵抗,原本势均力敌的会战演变成了中国军人对日军的大扫荡。八莫、南坎战役结束后,日军惊魂未定,大叫:“这不是战斗,是屠杀!”

根据凤凰卫视报道的数据,第二次入缅战争,新一军歼灭日军48000人,阵亡18000人,取得了缅北战场的全面胜利。

高黎贡山脚下的老人说,打完仗几天,山坡上流的都是“血旺子”,那些年村民都管山泉叫“红河”。滇西一带的村民挖地盖房时,还能掘到中国远征军穿着草鞋的尸骨。

1945年1月27日,中国滇西作战军、中国缅北作战军及盟军会师于芒友。中印公路与滇缅公路完全贯,缅北滇西反攻作战取得完全胜利。

自1942年4月入缅到1945年4月3日止,中国远征军整整三载浴血奋战,以两倍于敌人的伤亡代价,终获“惨胜”。

“我们师是在缅甸唯一没有打败仗的部队!”说起这段往事,38师老兵们的情绪高亢依然。

仗打到哪里,公墓修到哪里

1945年1月,史迪威公路(即中印公路)通车。《大公报》驻军记者吕德润随军前行的前夜,到伊洛瓦底江边的一所木屋向孙立人道别。屋子里只有孙将军孤身一人,和一条猎狗。

吕德润问孙立人是否有需要捎带的国内物件。

孙立人沉思片刻说:“如果你方便时看昆明街头有没有卖冥钞的,如碰上就请你代我买一些回来。”

吕德润乍一听“冥钞”两个字没回过神来。

“冥钞就是上坟时烧的纸钱。”孙立人苦笑道,“并不是我迷信,只是我实在不知道还能用什么别的办法去祭奠那些为国牺牲的将士们。”他的声音越来越低,断断续续说完这句话,将头别过去。

吕德润事后回忆道:“我采访过不少中外将领,像孙将军这样重感情的,还是第一次见到。”

孙立人的部队有条不成文的规矩:仗打到哪里,就把公墓修到哪里。当年,从密支那到腊戍及卡萨十余城市都建立了新一军阵亡将士公墓和纪念碑。

一个士兵,不是战死沙场,便是回到故乡。1945年6月,带着缅甸俘获的大象和日军俘虏,新一军回家了。同行的还有上万阵亡将士的骨冢,一如孙立人的承诺,“招魂随旆,同返中原,永享春秋,长安窗梦”。

1945年9月16日,广州受降典礼一结束,新一军军长孙立人立即着手筹备建筑新一军印缅抗日阵亡将士公墓。公墓选址广州白云山马头岗上,因为“广州是一个抗击侵略者的城市,马头岗附近有72烈士、廖仲恺、朱执信诸位先生的墓园”。

公墓费用未动用国民政府一分钱,由新一军全体官兵自愿捐献。孙立人命令600名日军战俘“以流汗报流血”,“以慰先烈于九泉”。据王伯惠等老战士回忆,新一军用一个工兵连,每天从战俘营,押解600名战俘到沙河工地,工兵连的战士站在工地四面负责警戒,“修建公墓的日本战俘很老实,工作很认真,中午自己做饭”。

两年后,新一军印缅阵亡将士公墓落成,蔚为壮观。

一块青石纪念碑居于纪念塔正面,刻有孙立人的手书隶体,“陆军新编第一军印缅阵亡将士纪念塔”。

纪念塔中央驻守着一只铜鹰,它是新一军的军魂,以射杀日寇的炮弹壳熔铸而成。铜鹰重逾千斤,守护着二万七千名烈士的骨冢。

1947年9月8日,公墓落成祭礼上,两千多人身着墨绿色的军装、臂戴黑纱。孙立人站在纪念塔下,如同一棵笔直的松树,瘦削的脸上没有任何表情,他平静而缓慢地说:“我站在墓前,遥望西南,十分怀念那些印缅阵亡的袍泽。他们英容雄姿,仿佛就在我的面前。我时时在怀念他们,我永远在哀悼他们。”

老兵回忆说,当哀乐奏起的时候,留守墓园的3只缅甸大象竟像也被悲伤的情绪所感染,一连数声吼叫。沉闷的人群里,响起了低泣声。

时间似沙河的溪流缓缓淌过墓园。六十年过去,清澈的沙河已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成为眼下广州的下水道和臭水沟。

“一群被遗忘的人”

“那刻骨的饥饿,那山洪的冲击,那毒虫的啮咬和痛楚的夜晚,你们受不了要向人讲述,如今却是欣欣的树木把一切遗忘。”穆旦写在1945年的诗,竟一语成谶。

解放后,新一军散落天涯,墓园渐渐荒芜,无人问津。

正当中国抗日阵亡将士的公墓遭受毁灭性的破坏的时候,日本却在缅北建起了日军阵亡将士公墓,他们甚至给每一匹阵亡的战马竖立了纪念碑。数年前就已看过该公墓的张富麟说:“看了之后岂止难受,简直气得要骂爹骂娘!”

“一群被遗忘的人,他们战死,便与草木同朽;他们战胜,仍是天地不容!”柏杨在泰国一座中国印缅军公墓的石碑上留下文字。

1950年元旦刚过,美国麦克阿瑟将军派专机来台湾接孙立人,表示美方有意把他培植成为台湾“政权”***。但这只是美国的一厢情愿,孙立人将此阴谋原原本本转呈给蒋介石。他的忠诚也为自己埋下了悲剧的种子。1955年,蒋介石惟恐孙立人功高盖主,以“兵变”的罪名将他软禁台中。

孙立人成为“张学良第二”,那些旧日僚属袍泽也遭连累,据李敖记载,“他们三十多年来,或魂归天上、或命丧法场、或坐穿牢底、或穷困潦倒”。113团团长刘放吾在台湾凤山卖煤球。终生服刑的旧属郭廷亮在假释台湾时,发生火车跳窗事故,“意外”身亡。

那三十多年,孙立人被困在台中的“家”里,没有见过外人。生活窘迫的时候,靠种玫瑰花和养鸡下蛋支撑家庭。晴日里,他在园子里为玫瑰花施肥、剪枝、浇水。家人有时拿些花出去卖,人们管它们叫“将军玫瑰”。他一次次申请去美国参加女儿的毕业典礼以至结婚典礼,一次次被拒绝。

1991年2月20日黄昏,冰心老人在《纪念孙立人将军》里追忆道:“本来应是三十三年峥嵘的岁月,却变成蹉跎的岁月,怎能不使人悲愤?”

张德三原是中国远征军新一军总队机枪连机枪手、排长,在缅北沙河战斗中受伤被遣散后,只身逃回腾冲,险些被当作汉奸枪毙。他的记忆中再也没有留下当年的任何情节,只是一遍又一遍给探访者演示打机枪的动作:“哒哒哒,这是三发……”。他没有食指,只好用中指演示扣动扳机。

1945年抗战胜利后,张富麟留居缅甸曼德勒,做了三十多年的华文教师。60多年来,张富麟再也没有回过祖国。靠家人在市场卖米和生姜为生。他自己也摆摊卖字,但从未有人买过他的字,在缅甸,没几个人会喜欢中国书法。他的家是一间竹子搭的小屋,四面透风。他期待有一天,中国抗日老战士、老同志能再一次穿上威武的军装,戴上军功勋章,在人们的欢呼下,列队走过天安门广场。

那段光辉的历史,成为辛酸的历史,憋在每个战士心底。新一军的传说替代了历史,在民间越传越奇。故事里,奉行人本主义的孙立人成为活埋1200名日军战俘的铁血将军, “吾军欲发扬,精诚团结无欺妄”的新一军军歌演绎为另一版本,“君不见,汉终军,弱冠系虏请长缨……”

2006年10月,当学者卢洁峰前往成都访问新一军老兵时,他们的发言像决堤的洪水,争先恐后自顾自地说起来,挡也挡不住。事后好几个老兵对她说:“痛快!说出来就痛快!”

卢洁峰说:“我想,他们是被压抑得太久了,他们没有机会去表达,没有人愿意坐下来,听他们倾。”

世界没有忘记新一军。1992年,仁安羌战役50周年纪念时,芝加哥卡尔登酒店大厅里,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紧紧握住刘放吾将军的手:“今天我代表英国政府和人民,对你表示深深的感谢与敬佩。”美国总统布什也向其致函表示敬意。

2005年9月3日上午,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中国国民党和中国***领导的抗日军队,分别担负着正面战场和敌后作战的任务,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态势。”9月4日,这次讲话被《人民日报》全文转载。得到报纸的当天,新一军三十师老兵张孟轩拿着放大镜一个字一个字地看。由于患了喉癌不能说话,就在纸上拼命写:

“所有老战士都将被颁发纪念章,那也就是说,国家承认我们是抗日的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150554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2
下一篇2023-12-0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