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饶县陈官镇中心初中七届三次教代会

广饶县陈官镇中心初中七届三次教代会,第1张

2017年12月18日,广饶县陈官镇中心初中,在学校会议室召开了七届三次教代会。

大会在雄壮的国歌声中拉开序幕。学校工会主席燕继杰同志主持,学校校长李万兵同志作《喜迎十九大·凝心聚力谋发展》的学校工作报告。经过整理,本次大会共收到各项提案十一份,李校长对各位代表提出的议案一一作了详细解答。最后,大会通过了学校新的考核制度、教师成长管理制度、评先树优制度、以及班主任管理积分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

此次教代会的胜利召开,既是对前一段学校工作的总结,也为下一步学校发展指明了方向。(陈官中学:邢文新)

仅供参考,稍作修改。

您好,吕剧

发源地:广饶县(现东营区)时家村

吕剧是山东省主要的地方戏曲剧种,是我国戏曲艺术园地中一朵散发着浓郁泥土芳香的绚丽之花。它发源于东营区时家村,始成于1900年,当时被艺人们称之为“化(上)妆扬琴”,而民众则以“跑驴戏”、“捋戏”或“小戏”等称之。其早期主要流行于乡村集镇,后逐渐在济南等城市兴起。

“七七”事变之后,日寇侵占济南,吕剧艺人穷困潦倒,吕戏班社大多解体。至济南解放前夕,吕剧已濒于危境。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扶持下,吕剧获得新生并迅速发展,流行地域遍及山东绝大部分地区,在其他省份如江苏、新疆、黑龙江、吉林、辽宁等地也具有重要影响。

吕剧的唱腔婉转、优美,通俗易懂,主要伴奏乐器坠琴,音色和韵味独特。吕剧唱腔素有“拴老婆橛子”之称,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吕剧音乐的继承与发展,对研究和发展齐鲁民间音乐具有重要的作用和价值。

陈官短穗花鼓

发源地:广饶县陈官村

流传于广饶县陈官乡的陈官短穗花鼓起源于明清时期,迄今已有300多年历史。2006年11月,陈官短穗花鼓入选山东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2月又入选国家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短穗花鼓原是旧社会流浪艺人借以乞讨谋生的手段,每逢青黄不接之时或灾年,艺人们就背起花鼓,四处逃荒,往往师徒、兄弟或父子组成一班,或跑坡或设地摊演出。长年的流浪生活,使艺人们练就了一身硬功夫和绝技,闲时便互相交流和比赛鼓技,日久天长便形成这么一种技艺独特的汉族民间舞蹈。

广饶县陈官乡陈官村张家是当地的花鼓世家。20世纪初,张延水在长期的乞讨生涯中练就了一身花鼓绝技,并不断改进技巧,翻新花样,提高表演水平,成为当时名震鲁北、胶东一带的民间艺人。

“打场脚微颠、八字腿弓箭、击打头略晃、跑鼓轻如仙”。陈官短穗花鼓动作奔放、舒展。它的特别之处在于用以打鼓的不是鼓槌,而是系在鼓槌一端的鼓穗。两根三寸长的短杆,各系六十公分长的短鞭,短鞭中间部位两个猫耳朵,猫耳朵上系两个灯笼穗,表演时迎风飞舞,鞭头手工加工成疙瘩穗,穗头十二公分,用于击鼓。花鼓在腰间是活动的,并不固定,在跳动中用鼓穗打鼓没有高超熟练的技能是做不到的。

木杠子乱弹

发源地:广饶县大王镇

“枣木杠子乱弹”是广饶县大王镇一种独特的民间小调,俗称“小调”、“杂八调”,有曲调七十余种,素有“九腔十八调七十二哼哼”之称。始创于大明初,发展于清康乾盛世。迄今三百余年。

“枣木杠子乱弹”流行范围以大王镇大王西村为中心,覆盖方圆十余华里。有剧情中所反映的风俗人情,方言土语为证,如“根半腿”、“撅噘着个腚”、“腰就粗的那六筲子瓮”……

演奏时伴奏乐器甚多,以扬琴、挫琴为主,二胡三弦为辅,佐以笛子坠琴月琴。“枣木杠子”即一枣木梆子。若掌鼓板者,为乐器演奏之指挥,故名“枣木杠子乱弹”。

随着敲击枣木杠子发出的脆响,舞台上的幕布徐徐开启。二胡悠扬,扬琴竹笛之韵,如流水般倾泻而出。演员神情专注,手持枣木杠子、碟子、盘子,边敲边引吭高歌。台边乐手、唱手或坐或站,随意哼唱,似“说尽心中无限事”。一曲极具乡土气息的“枣木杠子乱弹”在广饶大地回响。

“枣木杠子乱弹”传承着开拓进取的精神,传递着积极乐观的能量。不仅需要大家用心观看,用心品味,更需要大家脉脉相传。

公交线路:东营-广饶专线 → 广饶1路,全程约230公里

1、从陈官镇步行约27公里,到达三干桥站

2、乘坐东营-广饶专线,经过7站, 到达肛肠医院站

3、步行约60米,到达肛肠医院站

4、乘坐广饶1路,经过5站, 到达山东宇通集团站

5、步行约350米,到达宇通驾校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151076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2
下一篇2023-12-0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