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蜀郡太守李冰建堰初期,都江堰名称叫“湔堋”,这是因为都江堰旁的玉垒山,秦汉以前叫“湔山”,而那时都江堰周围的主要居住民族是氐羌人,他们把堰叫做“堋”,所以都江堰就叫“湔堋”。
三国蜀汉时期,都江堰地区设置都安县,因县得名,都江堰称“都安堰”。同时,又叫“金堤”,这是突出鱼嘴分水堤的作用,用堤代堰作名称。
唐代,都江堰改称为“楗尾堰”。因为当时用以筑堤的材料和办法,主要是“破竹为笼,圆径三尺,以石实中,累而壅水”,即用竹笼装石,称为“楗尾”。
直到宋代,在宋史中,才第一次提到都江堰:“永康军岁治都江堰,笼石蛇决江遏水,以灌数郡田。”
关于都江这一名称的来源,《蜀水考》说:“府河,一名成都江,有二源,即郫江,流江也。”流江是检江的另一种称呼,成都平原上的府河即郫江,南河即检江,它们的上游,就是都江堰内江分流的柏条河和走马河。《括地志》说:“都江即成都江”。从宋代开始,把整个都江堰水利系统的工程概括起来,叫都江堰,才较为准确地代表了整个水利工程系统,一直沿用至今。
都江堰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城西,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始建于秦昭王末年(约公元前256~前251) ,是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前人鳖灵开凿的基础上组织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由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部分组成。
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至今灌区已达30余县市、面积近千万亩,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仍在一直使用、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凝聚着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勇敢、智慧的结晶。
都江堰风景区主要有伏龙观、二王庙、安澜索桥、玉垒关、离堆公园、玉垒山公园、玉女峰、灵岩寺、普照寺、翠月湖、都江堰水利工程等。
都江堰是世界文化遗产(200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世界自然遗产(四川大熊猫栖息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在四川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堰口上,横卧着一座有名的索桥。这座桥在古代为竹索桥,宋代之前叫珠浦桥,宋代重修改名为平事桥,清嘉庆八年(1803年)重修后改名为安澜桥,又叫夫妻桥。 说起"夫妻桥"的来历,还有一段动人的故事呢!相传,190多年前,岷江里有一条孽龙,它经常兴风作浪,使舟楫难渡。在上下数里的江面上,只有。个伏龙渡口,却又被封建把头霸占着。老百姓每次过江都要被百般勒索,甚至横遭凌辱,因此,人们把这个渡口叫做"霸王渡",有"走遍天下路,难过霸王渡"之说。这情形,被伏龙观对岸韩家坝教私塾的老师何先德夫妇看在眼里,忧在心头。他们虽无权无势,生活拮据,但乐善好施。他们想到300多年前这里曾经有过的索桥,便决心要把桥再建造起来,为民众造福。然而,这么大的一件事办起来又谈何容易,他只不过是一介书生,没有生产实践的本领,江面这么宽,水流这么急,桩该怎么打,索该怎么牵,料从哪里来,钱从何处集何老师在种种困难面前毫不畏缩,他察看地形水文,查阅历史资料,请教石工、篾工,四处筹集资金;成竹在胸以后,他将建桥计划用公文形式呈报县府衙门,经官府同意之后,便开始建桥。都江堰一带老百姓,听说何老师带头建桥,非常感动,纷纷出钱出力。而那渡口把头却深为忌恨,怕修桥以后会断他霸王渡的财路。因此,一直在寻机会挑衅,妄图破坏修桥。索桥眼看就要修好了。一天,忽然刮起了大风,恰有几个农民急于过桥进城,由于桥身摇晃得很厉害,不幸坠入江中淹死了。渡口把头抓住这个把柄,勾结官府,将何先德杀害了。这件事在民众中引起震动,群起拥戴其妻何娘子继承丈夫遗志,领头继续建桥。桥建成以后,人们为了纪念何先德夫妇,就将此桥取名为夫妻桥。多少年来,夫妻桥的故事,像滚滚的岷江波涛,长流不息。这个故事还被编成川剧、歌舞,广为流传。珠浦桥是竹索桥的代表作。清朝再建时,在桥梁建筑上作了许多改进:由石头和木桩做成桥墩,l0根粗如碗口的都江堰珠浦桥竹缆系在两岸石柱上,缆索上横铺着密集的木板,桥面两侧各有6根较细的竹缆做栏杆。桥上能行人,也能通过车马。1975年,兴建鱼嘴外江闸时,夫妻桥往下游移了l00米。新建的桥长120米,竹索改为钢索,木石27结构的桥墩改为钢筋混凝土桥墩。南北两岸建有民族形式的桥头堡,飞檐画栋,古朴雅丽。
1、司马迁考察都江堰
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司马迁奉命出使西南时,实地考察了都江堰。他在《史记·河渠书》中记载了李冰创建都江堰的功绩。后人在其西瞻蜀之岷山及离堆处建西瞻亭、西瞻堂以示纪念。
2、诸葛亮设兵护堰
蜀汉建兴六年(公元228年),诸葛亮北征,以都江堰为农业之根本、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征集兵丁1200人加以守护,并设专职堰官进行经常性的管理维护,开以后历代设专职水利官员管理都江堰之先河。
3、李二郎降恶龙传说
传说,古时的岷江中恶龙为害,李冰的儿子二郎带领海山七圣去降龙。一场斗恶下来,七圣和猎狗哮天犬全部战死,恶龙也身负重伤向南逃去。二郎追到青城山,不见了恶龙的踪影,坐在一块大石头上休息,遇到一位老婆婆。
老婆婆知道他是李冰的儿子,为了促住恶龙来到此地,就对他热情接待,烧好了面条请他吃饱肚子。不久,化作人形的恶龙也来到老婆婆的家,向老婆婆乞求食物充饥。
老婆婆一眼就看出这是一条恶龙,也煮了一锅面条让它吃,谁知,面条到了恶龙的肚子里,都变成了带铁钩的链条,将恶龙从肚子里锁起来,使它不得不束手就擒。至今,青城山下还有李二郎坐过的”屁股印“,和恶龙打滚的“滚龙槽”这两处遗迹。
4、马可·波罗游历都江堰
元世祖至元年间(公元1264~1294年),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从陕西汉中骑马,行20余日抵成都,游览了都江堰。后在其《马可˙波罗游记》一书中说:“都江水系,川流甚急,川中多鱼,船舶往来甚众,运载商货,往来上下游。”
5、李希霍芬考察都江堰
清同治年间(公元1862~1874年),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Richthofen 1833-1905)来都江堰考察,以行家的眼光,盛赞都江堰灌溉方法之完美世界各地无与伦比。
曾于1872年在《李希霍芬男爵书简》中设专章介绍都江堰。李希霍芬是把都江堰详细介绍给世界的第一人。1872年,李希霍芬称赞“都江堰灌溉方法之完善,世界各地无与伦比”。
扩展资料都江堰是世界文化遗产(200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世界自然遗产(四川大熊猫栖息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都江堰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城西,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始建于秦昭王末年(约公元前256~前251) ,是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前人鳖灵开凿的基础上组织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由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部分组成,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的作用。
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至今灌区已达30余县市、面积近千万亩,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仍在一直使用、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凝聚着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勇敢、智慧的结晶。
都江堰风景区主要有伏龙观、二王庙、安澜索桥、玉垒关、离堆公园、玉垒山公园、玉女峰、灵岩寺、普照寺、翠月湖、都江堰水利工程等。
2018年8月13日,加拿大萨斯卡通召开的国际灌排委员会第69届国际执行理事会,执理会全体会议上公布了2018年(第五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其中中国的都江堰等4个项目全部申报成功。
都江堰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原灌县)城西,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距成都市区约50公里,距离青城山风景区20公里。
都江堰市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年均气温152℃,年均降水量近1200毫米,年均无霜期280天。这里四季分明,夏无酷暑,最热的7、8月份平均气温为24℃左右,平均最高气温仅28℃。冬无严寒,最冷的1月份平均气温为46℃,平均最低气温在1℃左右。
参考资料: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