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亲迎亲、婚礼有哪些习俗规范和禁忌?

送亲迎亲、婚礼有哪些习俗规范和禁忌?,第1张

送亲的人有什么讲究

送亲的人有什么讲究,我们都知道,送亲不是什么人都能送亲的,很多地方对于送亲都是有所讲究的,送亲也是有忌讳,有礼仪,有身份的要求,下面分享送亲的人有什么讲究。

送亲的人有什么讲究1

1、送亲人走位及安排

送亲的要走在新娘车轿的后面,穿着大方得体。现今社会进步了,娶亲的一般要给送亲的单备几辆车。等到了新郎家附近,送亲的就止步了,因为送亲的要等男方派人来接。这等贵人,自然是不能自己走到男方家的。而男方也一般早早地就在附近等上了,送亲的一到,就有人响起鞭炮,告诉男方家人送亲的到了。

2、送亲人不进男方家

男方并不把送亲的接到自个儿家,而是离男方家不远的邻里家。因为新娘子下轿或下车后,男方的小辈儿、姊妹们要耍笑,而送亲的是不兴看人们耍笑新娘的。

3、送亲的进门讲究

迎亲的要站在大门左边,伸手做出请进的姿势。若这时门右边正好有人,送亲的是绝不会进的,因为那叫“黑狗钻裆”。

4、送亲人席间

送亲的被迎到大方桌的正位坐下,陪客的就会不停地散烟,说些溢美之词,生怕哪句话不当,搅浑了这场喜事。当然,这陪客也是有讲究的,都是男方家的头面人物,穿着长相出众,能说会道。这也代表了男方家的尊严。

5、送亲人的酒席规矩

菜上齐了,陪客要率先举筷,说“请”,自己却不动,等送亲的夹了,自己才动。送亲的每回只动一筷头,不能一个劲地吃。送亲的当然要喝酒,但不能干杯,要小口小口地抿。席间的言语也极有分寸,不能多说也不能不说,不能多吃也不能不吃。倘若送亲的一直不苟言笑,高高在上,空气就显得沉闷无比,但若送亲的过于随便,也会让男方家人笑话。

送亲的`人有什么讲究2

1、另外一些地方有姐送妹子,穷一辈子的说法,就是妹妹出嫁,姐姐不能相送。

2、等到到了男方家附近,送亲的就止步了,因为要等男方派人来接,等贵人,自然是不能自己走到男方家里。

3、送亲一般是未婚的,不过结婚的也是可以的,很多人家里有长辈去送亲,这里需要注意一下,长辈中离婚、再婚、丧偶的人是不能去的,传统习俗认为,一段不好的姻缘会影响新人婚姻生活。

4、送亲的人员一般是伴娘团加上亲友团,父母是不能参与其中的,就是指父母不能直接送亲送女儿出嫁。

5、送亲的车一定要在新人婚车后面,现在社会进步了,男方根据女方娶亲人数预备好几辆婚车。所以新人在婚礼前应商量好具体送亲人数。

6、很多地方婚嫁习俗有规矩姑不娶姨不送,因为姑谐音孤,姨谐音疑,都属于婚姻中不吉利的词语。因此,女方的姨妈是不允许送亲的。

7、迎亲、送亲的人还有属相禁忌。

8、古代有嫁女之家三日不举火之禁忌。《礼记》有记载,说是为示伤离。送亲禁忌中以孕妇送亲为最忌。

送亲的人有什么讲究3

1、关于伴娘的人选问题

其实,送亲对于伴娘的挑选也是大有讲究的。一般情况下,送亲需要四位伴娘,而且必须是没有结婚的女子。通常伴娘可以是新娘要好的朋友,或者亲戚。但是,如果准备让你的亲戚当伴娘,就要选择和自己同一辈的亲戚,千万不要让长辈或者晚辈当伴娘。此外,需要注意的是许多地方新娘子的亲姐姐和亲妹妹是不能送亲的哦。

2、婚车数目

婚礼当天新郎家送亲的婚车数目一般都是单数,然后到新娘家之后再凑成双数。其实这么做的主要寓意就是“夫妻双双把家还”。因为我们中国人比较讲究,所以做什么事都讲究吉利。此外,送亲的车队必须走在新娘车轿的后面哦。

3、据了解,结婚送亲的人的穿着要大方得体,而且送亲的到了男方家之后,必须要等到男方家的人来接之后才可以走向男方家。通常情况下,男方家早早的就会派人在附近等,送亲的人到了之后只要放一声鞭炮,就会有人来接送亲的人了。

4、但是,男方家的人并不会把送亲的人接到自己家,而是接到邻居家。因为新娘下车之后,男方家的姐妹、小辈都要耍笑,但这一幕幕是送亲的人不能看到的。此外,送亲的人被接到了大方桌坐下的时候,陪客的就会不停的散烟,同时会说一些好听的话,他们唯恐哪句话说得不恰当,影响了婚礼的喜庆。

送嫁的意思是送亲。

在中国农村常有此习俗,女儿出嫁时,娘家邀请两位男性互送女儿到婆家,俗称送亲。新人结婚的时候,很多地方都有新娘子结婚送亲的风俗。一般来说,出于忌讳的说法,新娘子离家时姑姑、嫂子不能相送。毕竟姑同音孤,嫂同音扫,如果姑姑、嫂子送嫁会对新娘子不吉利。

很多地方的送嫁习俗,都是由新娘的哥哥或弟弟送嫁。当新郎来到新娘的娘家接亲的时候,由新郎给脱下鞋子的新娘穿上鞋子,再由新娘的亲哥哥或者亲弟弟背出门上车,这就是送嫁。

送亲注意事项

在我国结婚时送亲是有很多讲究的,首先,车与人都得是双数,寓意成双成对,比翼双飞。其次是要有四个男性亲属相送,这就能够显示出女方对两家结亲的重视的同时,还能够显出女方家庭是守礼节的。最后选择的伴娘需要是未婚女士,不能选择婚期将近的女士。

如果是属相为鼠、猴、龙的新娘,不能是蛇、鸡、牛的人送亲。如果是鸡、蛇、牛的新娘,不能是虎、马、狗的亲人送亲。如果新娘属相是狗、虎、马,不能是猪、兔、羊的亲人送亲。

—送嫁

问题一:娘家送亲的人有什么讲究 送亲是一种婚嫁习俗。女儿出嫁时,娘家邀请两位男性护送女儿到婆家,俗称送亲。一般是出嫁者的舅父,叔伯或表兄弟、堂兄弟。送亲者到男方后,要等男方派人来接才能进屋,吃饭时两人一般分座两张桌子,男方派人陪宴。送亲者一般少喝酒,少吃饭,吃后嘱咐嫁女几句就走。送亲走后,男方客人继续婚宴。 送亲的长辈是个重要角色,他代表着新娘家的权威和体面。女方选择谁送亲是有讲究的,一般情况下由女方直系叔伯担当。实在没有直系叔伯,就找最亲的、锭近门的长者。但也不是谁都能送亲,这个人要长相端庄,举止大方,有权威地位,能端得住架子。不过,如果女方确有至亲叔伯,不管此人相貌如何粗俗,举止如何猥琐,这时也得出面送亲,否则会被人耻笑,一生抬不起头来。而这种人就要进行短期培训,教他各种规矩,直至烂熟于心。真到出场那天,也能撑得住台面。 送亲时,离娘肉是一定要带的。通常在迎娶前一天,男方要给女方送去一袋面和一块带有七根肋条的猪肉,把肉用红色纸包好,再拿上两瓶红葡萄酒和一根芹菜。面叫离娘面,肉叫离娘肉,表示新娘子要离开娘亲,另立门户了。送亲时,女方要将肉砍开,将带有三根肋条的猪肉给男方带回。同时,找一个空瓶子装上绿豆和一根并蒂的大葱。带回离娘肉,寓意女儿尽管出嫁了,但一半还在娘家,不能分离,名曰“肋骨不离”。绿豆可生豆芽儿,意思是告诉亲家,俺家女儿能生养,名曰“生根立后”。 送亲的要走在新娘车轿的后面,穿着大方得体。现在社会进步了,娶亲的一般要给送亲的单备几辆车。等到了新郎家附近,送亲的就止步了,因为送亲的要等男方派人来接。这等贵人,自然是不能自己走到男方家的。而男方也一般早早地就在附近等上了,送亲的一到,就有人响起鞭炮,告诉男方家人送亲的到了。 不过,男方并不把送亲的接到自个儿家,而是离男方家不远的邻里家。因为新娘子下轿或下车后,男方的小辈儿、姊妹们要耍笑,而送亲的是不兴看人们耍笑新娘的。另外,送亲的进门也有讲究,迎亲的要站在大门左边,伸手做出请进的姿势。若这时门右边正好有人,送亲的是绝不会进的,因为那叫“黑狗钻裆”。 送亲的被迎到大方桌的正位坐下,陪客的就会不停地散烟,说些溢美之词,生怕哪句话不当,搅浑了这场喜事。当然,这陪客也是有讲究的,都是男方家的头面人物,穿着长相出众,能说会道。这也代表了男方家的尊严。

问题二:女方送亲人员有讲究吗 送亲的礼仪介绍 这个很难说哦

看你们那边的婚俗了

如果不太确定

也可以问一下长辈

相信会有好的答案吧

问题三:送亲要什么人去,多少人 您好,送亲是一种婚嫁习俗。女儿出嫁时,娘家邀请两位男性护送女儿到婆家,俗称送亲。一般是出嫁者的舅父,叔伯或表兄弟、堂兄弟。送亲者到男方后,要等男方派人来接才能进屋,吃饭时两人一般分座两张桌子,男方派人陪宴。送亲者一般少喝酒,少吃饭,吃后嘱咐嫁女几句就走。送亲走后,男方客人继续婚宴。

送亲的长辈是个重要角色,他代表着新娘家的权威和体面。女方选择谁送亲是有讲究的,一般情况下由女方直系叔伯担当。实在没有直系叔伯,就找最亲的、最近门的长者。但也不是谁都能送亲,这个人要长相端庄,举止大方,有权威地位,能端得住架子。不过,如果女方确有至亲叔伯,不管此人相貌如何粗俗,举止如何猥琐,这时也得出面送亲,否则会被人耻笑,一生抬不起头来。而这种人就要进行短期培训,教他各种规矩,直至烂熟于心。真到出场那天,也能撑得住台面。

问题四:送亲的人有什么讲究 不伴婚礼,那就是直接领证,领了证就是结婚了,哪个地方也没听说过这还要送亲的啊?

不想用她就直说不需要,难道送亲还要定个日子?

这个正常不会有影响,只是会给人心时不舒服的感觉,这样时间长了如果有人拿这个说事,很可能对以后的日子不好,所以还是不要用了。

问题五:女方送亲有什么讲究 结婚送亲的人有什么讲究 各地风俗不同,最好根据当地习俗决定。但是,有句老话,送亲说好话,临走不挨骂。望采纳

问题六:送亲讲究什么? 不伴婚礼,那就是直接领证,领了证就是结婚了,哪个地方也没听说过这还要送亲的啊?

不想用她就直说不需要,难道送亲还要定个日子?

这个正常不会有影响,只是会给人心时不舒服的感觉,这样时间长了如果有人拿这个说事,很可能对以后的日子不好,所以还是不要用了。

问题七:送亲讲究哪些礼仪? 婚俗从来都是有政治、经济背景的。过去是轿子抬、单车带,现在是坐彩车、取镜头,将来是“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所以说,社会越发达,婚俗演变得就越快。建国前男女婚事,全靠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婚姻当事人没有决定权。建国后随着 的提倡,加上《小二黑结婚》《刘巧儿》等剧目的普及,婚龄青年才逐步有了恋爱的自由。但那时的婚姻,靠媒人撮合的占比仍然很大。

不论是自由恋爱的、还是媒人说合的,婚前都要履行议婚、相亲、订婚、盼家、择好日、下彩礼、搬箱等程序。

议婚:家族会议研究讨论亲事的可否,这关如果是省略了,家族中的长辈会说待婚之家目中无人。

相亲:是媒人撮合的,媒人出面,约定个合适的时间、地点,男女双方见见面;是恋爱的,也得找个“媒人”,也得过这一关,目的是让双方的亲友参加看一看,帮助参谋参谋、把把关。同往的亲友,俗称“代眼的”。

订婚:如果男女当事人及亲友团没有反对意见了,由媒人代表男方向女方表达求婚之意,女方如果同意,婚事就这样定下来了。订婚后就不能反悔了,悔婚当时在当地是件很受舆论谴责的事。

盼家:也叫攀家、看家或者“看地场”。未来的媳妇由媒人陪同,第一次正式拜会公婆。这天婆家对未来媳妇及媒人的款待极为隆重,亲朋好友欢聚一堂,筵席也是倾其所有,尽量丰盛。未来的媳妇参加女宴,女宴一般没有喝酒的;男宴则极尽劝酒之能事,力争气氛热闹。媳妇回去时,婆婆要赠送衣料等物品,叫“留念想”。

择好日:又叫挑吉日。找会择日子的人按照准新郎、准新娘的命相(生辰八字)选择结婚的日子。人们迷信结婚的日子好,婚后的日子就能过得好,所以相当重视吉日的选择。没有合适的好日,宁肯推迟婚期也不草草行事。遇到急于结婚而又没有合适好日子的,可以在春节那天结婚,叫“赖司日”。因为那天普天同庆,大地回春,就会赖上好运气的。择好日是男方的工作,但得派员前去征求女方的意见。如果女方不同意,就得另行选择,直到女方同意为止。

下彩礼:又叫“递红”或者送聘礼。结婚日子定下来以后,准新郎由媒人陪同到女方家下聘礼。聘礼有现金、衣服、被面等。数量随时代经济情况不断变化。

搬箱:结婚的前三天,男方的兄弟到女方家把嫁妆搬回来。或用小车推、或用拖拉机拉,都要极为小心。箱子、被褥、喜饼、大镜子、茶具等东西要确保完整,损坏了不吉利。搬回来的嫁妆,直接送入新房摆放。

婚前诸事妥当了以后,婚礼即开始了。

婚礼包括“嫁娶”“开箱”“瞻久”三部曲。

嫁娶:头天傍晚,新郎前去迎亲。离家这一刻,叫“走轿”。新郎要在太阳落山以后进新娘家(后多改为在着日头就进门)。女方家的亲朋好友齐来庆贺。岳家设喜宴招待女婿及亲朋(也有当晚由家人陪新郎吃点饭,第二日清晨举办亲友参加的喜宴)。女婿就这一次在岳家坐首桌的首席,以后则同儿子一样,有客时只能做服务生。

第二天早饭后,新娘和新郎交换信物,一般是新手绢,纯洁锦绣、涓涓流长之意。信物交换后就得马上启程。新娘的母亲不出来送女儿,这时要坐在炕上为女儿坐福(祈福)。新娘的伯伯、叔叔或者哥哥陪同随新郎、新郎同往,叫“送客的”。送客的人要是儿女双全、身体健康、运佳势达的人,这样才能给一对新人送去好运。如果这村这天有多家嫁女,以早出发者为好,有占先为吉的说法。新娘离开闺房这一刻,叫“上轿”。新娘“上轿”后只能看前方,不得回头看。寓意婚姻长久,不走回头路。新郎如果在路上遇到熟人,只能点头致意,不得说话。话――谐音“化”,引申“失”(言多有失)。这时男方家喜联盈门、喜字满街、鞭炮高挂,亲朋们站在大门口恭候,做好了迎接新娘的准备。

新娘一行一到,按事>>

问题八:男方怎样接待女方送亲团有什么讲究 没讲究,不外是红包、请吃饭、喝好酒、言语和气及得体大方。

问题九:送亲婚车数量有讲究么 送亲婚车数量双数为吉。2,6,8,10,12辆

问题十:东北送亲有什么讲究 汉族--婚俗

过去汉族青年的婚姻多由父母包办,大都是父母从小就给订了婚,有的还指腹为婚,即孩子还未出生,双方父母就为他们确立婚姻关系。

同姓不婚:即同一姓之男女不相嫁娶,始于西周初期,是周民族实行族外婚时遗留下的规定。春秋时,人们同姓婚会造成后代畸型及不育已有进一步认识,但同姓婚配仍在贵族中时有发生。战国后,以氏为姓,汉代以后,姓氏不分,因而同姓不婚多有不禁。至唐代,对同姓婚又循古制,予以禁止。宋、元一宗唐律,同姓为婚乾杖而离之。明、清时地域更大,人口众多,早成为以地域为基础的社会,取代了原先以血缘为基础的氏族。故《明律例》与《清律例》均分同姓、同宗为二,中表面规定两者皆禁止通婚,实际同姓而不同宗也可以结婚。清末册律,将同姓不婚与亲属不婚合并,只禁止同宗结婚。

订婚前要请媒人到女家去求婚。订婚时,由男方给女方一些财物作“订礼”,结婚时女方也要带给男家很多财物,叫“陪嫁”。

举行婚礼那天,新郎要坐上礼车或花轿,到女家去迎亲,礼车或花轿前边有乐队。新娘被迎进男家后,要参拜天地和父母。礼毕,新婚夫妻入洞房。这时男家设宴款待前来贺喜的亲朋。有的地方还有闹洞房、听壁脚的习惯。

查日子:汉族婚姻风俗。又称报日子。流行于广西多数县乡。农村议婚订婚的一个步骤。男女青年相识了解后,禀告父母,托媒沟通,男方给女方送彩礼,然后定婚期。

旧时多先请算命先生排“八字”,如命相相合才进行。有些地方双方家长相会为子女订婚。如全州县一带,双方意见一致后,媒人代男方送酒肉衣料给女方,约定日期陪同女方家长和舅舅到男家相会,男方设宴款待。小伙子执壶斟酒,先敬女方舅舅后敬自家舅舅,然后先客后主依序敬酒。双方商定婚期,订婚告成。尔后男女送女方重礼、聘金,女方准备嫁妆,男方准备家具,依期举行婚礼。如女方催婚,便做一对糯米粑(俗称“团圆粑”)送到男家,男方心领神会,盛情款待并请左邻右舍陪客。一般均尊重女方倡议将婚期提前。

贺郎歌:汉族婚姻风俗,流行于桂东北兴安县一带。拜堂、晚宴后,亲友簇拥新郎于正厅,唱贺郎歌。即兴现编贺词,也有戏谑、诙谐之词。亲友唱一首,新郎饮一杯酒。唱到半夜,送新郎入洞房。女歌手闭门以待,男女对唱《开门歌》,尽兴方开门。进门后唱歌闹房,由“恭贺新郎酒一杯”唱到“十杯”,新郎依次由1饮到10杯(酒力不胜者可由男歌手代饮)。然后唱《交欢酒》,新人双双同饮一杯。最后歌手扣门唱《扣门歌》以结束婚礼。

坐红堂:汉族婚姻风俗,流行于桂东北全州县一带,男女青年结婚前夕分别在自家祭祖并接受尊长训诫。新娘穿红挂饰,由同班姐妹相伴,端坐堂屋细声委婉唱《哭嫁歌》,念父母恩,叙姐妹情。姐妹们叮嘱新娘过门后孝敬老人、和睦兄弟姐妹,赞新郎俊秀勤劳。当新娘诉说不如意的心事时,姐妹们多方劝慰。唱到深夜衣依依告别并赠礼品。新郎亦由同班兄弟相伴坐在自家正厅,接受长辈勤俭理家,为人处世之教。教导结束老人退堂,小伙子们说笑打诨追新郎,欢乐深夜方散。

讨钥匙:汉族婚姻风俗,流行于桂东北全州县一带。新娘之嫁钥匙,由其年幼弟妹或侄男女中任“送亲郎”掌管。拜堂前,新郎向送亲郎送封包讨钥匙,以便拜堂后打开箱子,展示其中谷米钱物,象征婚后五谷丰登、家庭富裕。送亲郎嫌少不接,新郎多次添加。送亲郎收下封包,新郎讨得钥匙后,欢欢喜喜与新娘拜堂。

看屋:汉族婚俗之一,农村议婚中的一个重要程序。又名看家门、查家。流行于广西多数县乡。届时女方和两位称为“陪姑”的姑娘在10多位亲友的陪同下,到男女查访家况(也有女方本人不去的)。男方设宴款待。媒人介绍议婚双方相识。女方亲友代>>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很讲究礼节的国家,而在结婚这件大事上礼节更是不可小觑的。不管是结婚送亲人员的讲究,还是送亲人员的礼仪,都是不可小觑的。那么大家知道 女方送亲人员有讲究吗 ,送亲的礼仪有哪些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以下文章吧!

女方送亲人员有讲究吗

女方送亲人员有讲究吗女方选择谁送亲是有讲究的,一般情况下由女方直系叔伯担当。实在没有直系叔伯,就找最亲的、最近门的长者。但也不是谁都能送亲,这个人要长相端庄,举止大方,有权威地位,能端得住架子。不过,如果女方确有至亲叔伯,不管此人相貌如何粗俗,举止如何猥琐,这时也得出面送亲,否则会被人耻笑,一生抬不起头来。而这种人就要进行短期培训,教他各种规矩,直至烂熟于心。真到出场那天,也能撑得住台面。

  

女方送亲人员安排注意事项

1、可能有些地方安排人数总数、男女的单双数也是有讲究的。这个我们这些年轻人一般都不太懂,要看当地的结婚风俗来定,并且去那些辈分的人也是有注意的。

2、一般优先安排直系亲属,就是爷爷、姥姥家里爸爸、妈妈的亲兄弟姐妹或者他们的孩子,比如长辈,一般爷爷可以送亲,然后就是大伯、叔叔,舅舅,这些最亲近的人,但是姑父、姨夫基本不安排,长辈是作为大客前往,作为长辈代表,做主桌,受到比较重视的礼遇;出面与男方客人沟通的。

3、然后就是平辈之间,男的一般去哥哥、弟弟或者堂哥堂弟、表格表弟,这些作为小客前往;女的一般安排妹妹、表妹、堂妹、伴娘;一般不安排比自己大的姐姐;

4、另外就是自己的好朋友、好闺蜜或者同学可以安排送亲,或者作为伴娘或者作为客人都可以。一般是男女总数最好是安排双数,男女人数也各为双数最好。

 

结婚送亲的礼仪

送亲的要走在新娘车轿的后面,穿着大方得体。现今社会进步了,娶亲的一般要给送亲的单备几辆车。等到了新郎家附近,送亲的就止步了,因为送亲的要等男方派人来接。这等贵人,自然是不能自己走到男方家的。而男方也一般早早地就在附近等上了,送亲的一到,就有人响起鞭炮,告诉男方家人送亲的到了。

不过,男方并不把送亲的接到自个儿家,而是离男方家不远的邻里家。因为新娘子下轿或下车后,男方的小辈儿、姊妹们要耍笑,而送亲的是不兴看人们耍笑新娘的。另外,送亲的进门也有讲究,迎亲的要站在大门左边,伸手做出请进的姿势。若这时门右边正好有人,送亲的是绝不会进的,因为那叫“黑狗钻裆”。

送亲的被迎到大方桌的正位坐下,陪客的就会不停地散烟,说些溢美之词,生怕哪句话不当,搅浑了这场喜事。当然,这陪客也是有讲究的,都是男方家的头面人物,穿着长相出众,能说会道。这也代表了男方家的尊严。

 

结婚送亲的酒席礼仪

酒席宴前的讲究也很多。菜上齐了,陪客要率先举筷,说“请”,自己却不动,等送亲的夹了,自己才动。送亲的每回只动一筷头,不能一个劲地吃。送亲的当然要喝酒,但不能干杯,要小口小口地抿。席间的言语也极有分寸,不能多说也不能不说,不能多吃也不能不吃。倘若送亲的一直不苟言笑,高高在上,空气就显得沉闷无比,但若送亲的过于随便,也会让男方家人笑话。现今很多人不懂得那么多礼数,送亲的一到,陪客就会说,我们年轻,不知道有什么讲究,请亲家们多担待。而送亲的也客气,说新时代了,咱们谁也别讲究。

款待送亲的酒席是漫长的,要等所有吃酒的人全散了才完。酒席宴一散,送亲的就会对陪客说上一堆客气话,如孩子还小,不懂事,请婆家以后多担待,等等。另外,送亲的还要到新郎家同新娘话别,也是千篇一律的话,比如别想家啦,好好儿跟人家过日子啦,等等。而新娘一定要送到门外,但不能有泪,以此证明在这个新家新娘是幸福美满的。

 

以上就是关于结婚女方送亲人员的讲究以及送亲人员的礼仪介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161096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4
下一篇2023-12-0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