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民的名义》中寻找你的婚姻类型

从《人民的名义》中寻找你的婚姻类型,第1张

在《人民名义》中,由于剧情需要,里面的基本人设都是中老年型,即使最年轻的陆毅,也已进入不惑之年,在这部电视剧里出现了多种婚姻类型,基本上代表了我国中年人的婚姻状况。中年一般是指三十五——五十五岁之间,这个年龄段的人们经验丰富,沉稳精明,男人年富力强,女人从容淡定,正是人生的黄金阶段,当他们熟悉规则,在职场游刃有余时,家庭是否也随之更加稳定幸福呢?我看未必,其实每个人的婚姻里都饱含着他们曾经的爱情梦想,也隐藏年轻时的野心。不信,我们就借这部电视剧来分析一下:

01幸福婚姻代表家庭:侯亮平、小艾。

剧中有好几个镜头是侯亮平在家里为妻儿炒菜,这是一个顾家的暖男,妻子小艾也理解他,支持他远调到汉东省工作,看来从小品学兼优的侯亮平,算是人生最大的赢家了。剧中这两人的恩爱作秀,也让电视机前的吃瓜群众羡慕不已。

生活上互相关怀体贴,工作上志同道合,其实幸福的生活就是这么简单,不在于物质的丰厚, 试问赵德汉拥有满壁、满床的钞票,他幸福吗?高小琴生活优渥,她幸福吗?

同样,如果你的婚姻陷入了困局,不妨反思下自己:当你感到工作疲累时,是否想到对方也可能这样身心疲累呢?如果自己不赞同对方观点,是否会为了爱而努力去理解他(她)?如果对方要去远方工作,你能否暂时放下私人感情,全力的支持他(她)?你心甘情愿的付出,不是为了得到什么,而只是因为你爱他(她)。

02政治婚姻代表家庭:祁同伟、梁璐,

当年家境贫寒的祁同伟为了摆脱远调的命运,对高干子女梁璐百般追求,这种婚姻只有利用关系,毫无感情可言。可惜梁璐看不透这一点,又或者是一时心软,自欺欺人,结果后来遭遇背叛,自食苦果。

人生最大的痛苦就是有求不得,如果为了达到私欲而借助于婚姻,结果就会收获两份痛苦:得到后的空虚和出卖了灵魂的自我煎熬。祁同伟享受了政治婚姻的好处,又厌倦了政治婚姻的空虚,他不得不另外寻求刺激,认识了高晓琴,从此走上了不归路。茨威格曾经感慨的说:“那时太年轻,不知道命运赠送的每件礼物,其实暗中都已标好了价格。”

生命不可重复,感情经不起考量,不要把婚姻变成了利益交换;简单纯粹的才叫爱情,内心喜悦的才是幸福,能够算计的肯定不是圆满的爱情。

03形式婚姻代表家庭:高育良,吴慧芬

剧中高育良和吴慧芬两人已经悄悄离婚,但为了职位升迁、个人形象、子女学业等种原因,仍然住在同一屋檐下,维持着形式上的婚姻。

抛去他们两人的私人目的不谈,这里只讨论为了孩子这样做,值得吗?较之外国人会为了孩子选择离婚的做法,我们只需要回答一个问题: 如果你的孩子将来婚姻破裂,你希望他怎么做?是以我们为表率,维持幸福的假象?还是像外国人一样果断离婚,重新开始新的生活?如果你能毫不犹豫的回答上来,就知道自己虚耗青春的维系究竟值不值得了。

形式婚姻有名无实,更多是两个人利益、面子上的妥协需要,也不要再拿孩子说事了,毕竟鞋子合不合适,只有脚最清楚!

04空壳婚姻代表家庭:李达康,欧阳菁

剧中的达康书记是个刻板的事业狂人,而欧阳菁是个憧憬爱情的小女人,当不识情趣的男人遇上感情细腻的女人,就会不可避免的发生悲剧。他们的婚姻已经名存实亡,之所以一直维系着,是因为欧阳菁对丈夫始终还存有一丝幻想,可惜李达康过于追求政绩,心无旁骛,以至于妻子犯这么严重的经济错误,他竟然一无所知!

这是多么令人寒心的婚姻啊!在这种外面光鲜,里边一团糟包的空壳婚姻里,有人自暴自弃,自我放逐;有人四处逃避,寻求出路,结果出轨;甚至有些偏执的人,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如果说,美满婚姻能够给人精神慰藉,政治婚姻能够给人事业加持,形式婚姻能够给人虚荣、尊严,那么这种空壳婚姻有什么存在的意义呢?

更为可怕的是婚姻中的人也早已心灰意冷,甚至懒得去打破这种空壳形式。执着的李达康需要一朵圣母白莲花,热情的欧阳菁需要一个温柔体贴的男票,他们不是不够好,只是没有遇到合适的人。 这一生很长,只有走出乏味的空壳婚姻,你才会发现,原来生命还有很多种可能,原来人生活得这么精彩。

05丧偶式婚姻代表家庭陈海

相对于那些表面上完整的家庭,陈海的婚姻就深有遗憾了,自妻子过世后,陈海一直保持单身,没有再婚。的确,提起重新组合家庭,中国的单亲爸爸(妈妈)会有重重顾虑:孩子会接受自己再婚吗?再婚是否对的起过世的爱人?自己会失去自由吗?

据专家研究,有配偶的人会比单身汉活得更久一些,因为稳定的夫妻关系和家人相处的快乐,会让身体产生很强的免疫能力,有利于健康长寿。同样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家庭,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是孩子最温馨的童年回忆。追剧未完,不宜过分剧透,希望陈海能够醒过来,不要再想着撮合别人,打消种种顾虑,和陆亦可幸福的生活在一起吧。

当然,婚姻类型还有很多,我们仅就《人民的名义》举例而言,余者不再赘述。中年人是家庭生活的中坚,是社会发展的中流砥柱,相对于年轻人的试婚、闪婚、隐婚等冲动行为,中年人出于个人发展和已有的财富、地位考虑,在婚姻生活上更多了一份审慎和顾虑。

如果你向往着幸福美满的婚姻,你就需要付出耐心、包容和理解。

如果你当初为了某种目的,误进入了政治婚姻,那么现在请善待你的爱人,学会感恩这位贵人,感谢他(她)没有因你的私欲而鄙视你,反而与你同甘共苦,一起度过了艰难的岁月。

如果时间淡漠,你的婚姻流于形式,请及时调整自己的态度和生活方向,因为茫茫人海,只有他(她)才是你最忠实的依靠。

如果你的婚姻陷入死亡的空壳,那就豁达的放手,各自找到属于自己的精彩,这时你才会发现原来生活还有一番新天地。

如果你们曾经发誓要白头偕老,共度今生,结果却在人生的旅途中不幸失去了对方,那就请你早些释怀,逝者已去,未来的路还很长,让自己的幸福,才会让死者走得安心。

婚姻是生命中一个重要形式,也许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制约形式会逐渐消亡,可是只要心中有爱,人们就需要感情分享,需要彼此忠诚,需要共同承担迎接未知的神圣使命。

愿爱永远存在,祝愿大家婚姻幸福。

梁璐,汉东大学法学院党总支副书记,汉东省公安厅长祁同伟的妻子。

梁璐在剧中的身份是高干子女,父亲是已经退休的省政法委书记梁群峰。

这样的家世与身份,并没有为梁璐的婚姻增添多少艳丽色彩,反倒是一步步把她的婚姻幸福给毁掉了。高干子女出身的梁璐和这个农村出身的祁同伟的爱情婚姻到底是如何陷入死局的呢?

梁璐坦言自己是为了对男性世界的报复而追求祁同伟的。

当年爱上自己的老师,后来怀着孕就被抛弃了。因为前任的抛弃,梁璐打掉孩子,造成习惯性流产,即便后来跟祁同伟结婚也没能有个一儿半女的,这对于一个女人来说,无疑是太残忍了。

这种痛苦,梁璐一直未能忘记。

人一旦有了报复心理,就会变得特别可怕。

可以说,梁璐一直在用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以自己的家世和地位,即便被人抛弃,还是有很大机会遇到合适男人的。

但是她选择了学生会主席祁同伟,开启了自己的报复生涯。祁同伟不爱她,他不想同她在一起,他那时候爱的是初恋情人陈阳,况且梁璐大他十岁。更可笑的是,当时的梁璐对祁同伟也谈不上爱,甚至于没有爱,只是想报复一个男人,碰巧让祁同伟遇上了。

梁璐说: 我对祁同伟的不舍,还就源于当年那一跪。这一跪,把他祁同伟的心给跪死了,把我梁璐的心给激活了 。

这样就造成了自己悲剧的一生,和一个不爱自己的人,生活在一起。

这世上有不少这样的人,被别人伤害后,开启报复心理。其实这样到最后还不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利用别人的错误一直在惩罚自己。

很多人、很多事,过去了,就释然吧!人还是要向前走的,忘掉过去,才能从头开始。

别人犯的错误,那是他的事,跟我又何干?

女追男在婚恋关系中是大忌。

中国是有句古话:男追女,隔座山;女追男,隔层纱。

女追男,有时候是很容易,但是这里的容易也仅仅是你得到了这个男人的身体,想要得到这个男人的真心,不容易!

就像剧中,梁璐作为辅导员,主动示爱学生会主席祁同伟,追求了三年,还是未能如愿。使用权利把学生会主席祁同伟分配到一个乡镇的司法所,而祁同伟的初恋情人陈阳则被分到了北京。

祁同伟被现实打了重重的一记耳光,他第一次品尝到了权利的厉害性。于是他求婚梁璐,婚后靠着老丈人的关系,一步步爬到省公安厅长的位置。

表面看起来,两人终于在一起了。但实际上,这些都是祁同伟迫于权势而在妥协,为了出人头地、为了改变命运,他必须这么做。

在剧中,梁璐只能算得上是祁同伟政治生涯的一个工具,对这个名义上的妻子,他始终没有给予她一点点的爱意。

当今社会主流男女平等,女性独立的思想。但是在婚恋关系中,尤其是初期,一定要让男人主动追求你,因为追逐是男人的天性,这是由基因决定的。

你可以适当引导一下,但是还要让男人觉得你是他经过努力追求得到的。

毕竟一个人只有知道了来之不易,才会倍加珍惜,没有人会珍惜轻而易举得到的东西。

婚后,女人要承担生养孩子这样的家庭重任,男人在婚前多主动付出,这是理所应当的。

所以,告诫女孩子们: 谈恋爱的时候,一定要矜持,忍不了,耐不住寂寞,你就永远没有翻身之时 。

梁璐就是一个活生生例子:未婚先孕,被抛弃后,产生报复心理,害己害人。如果婚前足够自爱,也不至于闹的如此下场。

一个连自己都不爱的女人,谁又能爱你呢?

梁璐深知祁同伟是为了权势跟自己在一起的,这一点,祁同伟也是不避讳的,大家也是心知肚明的。

在婚后,大家就是一家人了,再总是耳提面命提这个事,你把祁同伟那点男人的尊严就都给抹杀了。

不要说祁同伟作为一个男人受不了,就是一个女人她也会受不了的。

我表姐的一个好闺蜜L,幼年家境贫寒,被一个领导干部家资助。L一直努力读书,后来被那位领导干部家相中,嫁入恩人家。十多年来,恩人全家几乎无时无刻不在提醒L,她现如今的一切,全是拜他家所赐。

L最后实在受不了了,辞去本市的工作,离婚后独自带着女儿去了外地读博。

这可能就是人的通病,明明我的地位在你之上,你就要时刻铭记我对你的恩情。将来发达后也是在我的恩惠之下成就的,所以你时时刻刻要敬重我,不能忘掉我对你的恩情。

人大可不必这样。如果你帮助别人是为了图回报,那我劝你还是别帮了,自己省省吧!

每个人都有不好的过去,如果这个人一直在努力,试图成就更好的自己,我们就说这个人是值得尊敬的。

你总是提醒他,他有今天全是靠你家的背景关系而来的,你永远凌驾于他之上,你永远高高在上的样子,真的很讨厌!

夫妻相处的关系平等自然,打情骂俏多和谐啊!所谓的家人,温馨自然,和谐相处,那才叫一家人呢!

无论出身如何,在婚姻关系中,丈夫和妻子是平等的,两人彼此敬重、和谐共处,这才是婚姻的经营之道。

这样的三步走下来,梁璐这位高干子女,彻底把自己的爱情婚姻给毁掉了。

人民的名义作为一部在新时代、新形势下的反腐作品,该剧不仅写出了当下反腐斗争的复杂性、艰巨性、多面性,更将其提高到了依靠 文化 、法律、制度进行反腐的高度上。下面由我来给大家分享人民的名义观后心得,欢迎大家参阅。

人民的名义观后心得1

要保持一颗公心——为人民服务的公心

“人民的名义”,这么正的标题在我看来,代表了中国***坚实的信仰,即一心为民,坚决反腐。

腐败侵蚀公共利益,反腐公众呼声高涨,这是观众对一部反腐剧集的追捧的主要原因,也是对我们公职人员的一种鞭策。《人民的名义》一定程度上也暗合人们对具体反腐过程的好奇心,诸如检察机关办案程序细节到底是怎样的,可能还有个案化的腐败官员的堕落程度是否真的如传言般糜烂对相关信息的严重关切,是人们对公共利益、尤其是公民切身利益被腐败现象所伤的真实反映。正如《人民日报》对反腐剧热播所诠释的,立足于反腐实践的影视剧,可以让观众对“反腐内幕”有更多了解,也有助于更好地营造反腐的社会氛围。

正如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中一段对白所言,“从检察的角度来说,应该按照司法程序办。”一句话道出反腐的根本凭仗,也让人明白法治观念深入人心的核心,在于深入权力执掌者之心,依法治国的核心也在于依法治权。反腐的过程是在摸索一条制度化约束权力的路,反腐剧热播是好事,从公众对《人民的名义》的追捧中可以看到民心向背,看到对腐败零容忍的社会共识。依法反腐是依法治国的一种具体体现,法律是治理腐败的根本保障。身为公职人员,我们要学法、懂法,要用法律来约束自己,要保持一颗公心——为人民服务的公心。

剧中关于京州市信访局的那一段刻画深刻反映了我们的有些干部懒政、不作为的现象,不想升官了就不为人民群众办事了,这完全忘记了我党为人民群众服务的宗旨。

身为一名中共党员要时刻把人民群众装在心里,要时刻记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然就不配是一名中国***员。作为一名公职人员,懒政,怠政更不应该。公职人员的工资福利是来之纳税人的钱,拿了纳税人的钱就要为纳税人尽心尽力的办事,不然你就对不起纳税人,对不起党和人民。

《人民的名义》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句话——“我们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世界三大哲学问题“我从哪里来我是谁要到哪里去”,我想对于我们***人来说应该有这样的答案始终要放在心中——“我是中国***人,我从人民中来,要到人民中去”。

人民的名义观后心得2

一名官员被人举报受贿千万元,当最高人民检察院反贪总局侦查处处长侯亮平前来搜查时,看到的却是一位长相憨厚、衣着朴素的“老农民”在简陋破败的旧房里吃炸酱面。检察院反贪局长陈海在调查行动中遭遇离奇车祸,为了完成当年同窗的未竟事业,侯亮平临危受命,接任陈海未竟的事业……

3月28日,由最高人民检察院影视中心组织创作的电视剧《人民的名义》,定在湖南卫视金鹰独播剧场开播。时隔多年,反腐剧再次回归荧屏,而且“尺度”颇大——剧中级别最高的贪腐官员“官至副国级”,一个大省的“半壁江山”都陷入贪腐。

本剧导演、制片人李路说:“本剧的力度、布局之大,是前所未有的。电视剧能拍到这个尺度,是国家反腐力度使然。”

原著小说作者、编剧周梅森对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说:“作为一个作家,如果你不敢写,或者写得不痛不痒,你的作品就失去了读者和观众的信任。老百姓是真的关心反腐,对腐败的切齿痛恨不容置疑。”

没有人脸上写着“贪官”二字

江苏省作协副主席周梅森出生于1956年,代表作有《人间正道》《绝对权力》《国家公诉》《至高利益》等。他只在徐州市政府挂职过一年副秘书长,并没有从政经历,如何写好官场,“只能说我非常关注这个时代,关注这个时代的政治生态,看透了权力背后的面孔”。

李路告诉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没有人天生是贪官,没有人脸上写着‘贪官’二字。从导演的角度,我更看重的是描绘官员内心世界和人格的演变过程。对人性的挖掘,是反腐剧需要思考的。”

小说中,某官员家属受贿150万元,破案过程就来源于南京市浦口区反腐部门的一个真实案件。“我曾经下到反腐第一线,和办案的同志们聊。我们以前觉得,反腐就是把犯罪嫌疑人抓过来,软硬兼施,其实不是,是斗智斗勇。像这个案件,完全是零口供办案”。

当时,受贿的方式是卡,可以用来消费和提现,但写的不是受贿人的名字,而银行取款机的监控录像也因时间久远已经销毁,案子一度陷入僵局。但反腐部门的同志注意到,卡里还剩几千元“零头”,“就看受贿者舍不舍得这几千块钱,如果他拿着这张卡再去取钱或者消费,证据就拿到了。最终,受贿者还是舍不得,拿着卡去买了贵重物品,还和自己的卡合并使用”。证据到手,犯罪嫌疑人立刻被捕。周梅森把这个案子写进了小说,也成为电视剧中的一个重要案件。

从年轻时候起,巴尔扎克就是周梅森的偶像——巴尔扎克所处的是一个新旧交替、金钱至上的时代,和现在有很多相似之处。“巴尔扎克有一个观点讲得非常好,小说家必须面对现实生活,使自己成为当代社会的风俗史家;小说家的任务不仅在于描摹社会现象,还要解释这些现象的原因;小说家又必须同时是道德家和政治家。”周梅森说,“巴尔扎克的作品有一个特点,就是对社会思考的追求,这也是我这部小说所追求的东西。”

弱势群体对贪腐有切齿痛恨

在《人民的名义》中,除了描写官场,周梅森还花了近一半篇幅写下岗工人等弱势群体。“我的几乎每一部小说都会有一定篇幅触及弱势群体,这个群体我非常熟悉。”周梅森自己曾是一个煤矿工人,十几岁就在煤矿半工半读,1979年离开煤矿后,仍有很多亲戚朋友在煤矿工作。

“高楼背后有阴影,霓虹灯下有血泪。一方面,我们改革开放,物质极大丰富;另一方面,两极分化严重,这是非常可怕的。”周梅森在《人民的名义》中写到一个老工人郑西坡,工厂破产,工人下岗,他本来是帮助政府做说服工作的,但后来被贪腐官员欺压,打官司又被司法腐败压迫,为了保卫自己的工厂,他被逼无奈搞出一个群体性事件。

“这正是贪腐的可怕之处,侵害了老百姓的权益,败坏了世道人心,激起了人民的愤怒。”周梅森说,“有些无耻的腐败官员,连老百姓的救济款都贪,没有底线到这种程度。底层老百姓对腐败有切齿痛恨,我的作品就要写出老百姓的这种痛恨。”

反腐主题的文艺作品在过去十几年一度出现空白,反腐剧也在电视屏幕上消失,此次《人民的名义》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回归观众的视野。周梅森说:“文艺作品对腐败和反腐败问题的描写,也是一种监督。过去我们的文艺作品对这些群体性事件都是回避的,官僚们以为你不写,老百姓看不到,就能掩耳盗铃。”

在《人民的名义》中,一个大省的“半壁江山”都沦陷了,老书记、接班者、政法委书记、公安厅厅长、法院副院长、大型国企老总、省会城市副市长……全是腐败分子;小说中级别最高的贪腐分子更是官至“副国级”。

周梅森说:“我们写出来,不是要让人民绝望,而是要给人民希望,引导人民正确地看待这场反腐斗争。要让人们知道,像侯亮平、沙瑞金这样的肩负着反腐职责的同志,面对多么大的风险,要让老百姓相信我们。”

95后剪完片子称“重塑三观”

当周梅森刚写完3集剧本的时候,制片人兼导演李路就与他签约;为了筹拍这部“很有风险”的电视剧,李路差点抵押了自己的房子贷款,最终,投资方是5家民营企业“个体户”,而且从不干涉拍摄。

周梅森告诉李路,之前他的《绝对权力》和《国家公诉》两部反腐剧,审查修改意见有__百处,这次也要做好心理准备。“结果,这次我们给最高检影视中心和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都呈送了剧本,审查过程比较顺利。当下的国家形势和反腐力度,需要这种重拳出击的剧。”李路说。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视剧司司长毛羽还公开表示:这段时间,我们在审看周梅森编剧、李路导演的《人民的名义》时,一直被这部现实主义大剧感染着……剧中腐败势力非常猖獗,形势非常严峻,但看的过程中,每一集都有正面的力量,光明hold住黑暗。从这部剧中,我们看到了人性的温暖,看到了正义的力量,看到了光明和希望。

曾有不少人建议李路给电视剧改个更抓人眼球的名字,但他坚决不同意。“先立正,再观剧。主旋律不是喊 口号 ,也可以拍得很好看。好莱坞**也是弘扬美国精神、正义战胜邪恶,商业和娱乐元素并不代表不是正剧”。

《人民的名义》集结了陆毅、张丰毅、张凯丽、侯勇等40多名实力派演员。相比之前传出的“抠图演戏”等新闻,李路用“敬业得不得了”来形容这些演员。因为夜戏太多,演员们熬夜是家常便饭,晚饭都常常顾不上。

在《人民的名义》后期制作中,剪片子的工作人员有不少是95后,剪完后对李路说了4个字,“重塑三观”。“他们跟我说,原来官员是这样的,生活是这样的。本来以为是年轻人的父母才爱看的剧,结果发现年轻人这么感动,观众是全年龄段的。”

人民的名义观后心得3

电视剧《人民的名义》讲述了最高人民检察院反贪总局侦查处长侯亮平临危受命担任汉东省检察院反贪局局长,在领导和同志们的坚定支持下,率领检察官抽丝剥茧、层层突破,依法查处京州市山水投资集团侵吞大风服饰集团股权案背后的职务犯罪,最终将腐败犯罪分子绳之以法的 故事 。曲折精彩的故事情节反映出中国***壮士断腕、刮骨疗毒的反腐决心和严惩力度,以检察官侯亮平为代表,塑造了一群一心为民、刚直不阿、清正廉洁的群体形象,是一部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展现温暖人性、紧扣时代的用心之作。

《人民的名义》能够成功顺利面世,少不了该剧的三大灵魂人物。编剧周梅森、导演李路以及最高检影视中心专职副主任范子文。而在周梅森与范子文有了运载《人民的名义》这个项目的计划后,李路成为最后一个“上船”的人,也成为了重要的领航者之一:“我们一直在等一个重要人物能撑起这个项目,他得是一个团队的主线,来让我们这条大船远航,然后李路就出现了。”周梅森说道。

李路坦言,为了拿到周梅森的剧本,自己不止一次前去 拜访 他:“当时听说梅森大哥,我二十多年的朋友,在写一个反腐剧本。我立即带着两瓶酒去拜访他,我们喝的很开心,热情洋溢。结果第二天我给他打电话,他说 我什么都没听见,我耳朵不太好 。所以第二天晚上我又去了,继续和他聊。我知道《人民的名义》一定有很多他憋着想说的话。因为20__年没有反腐剧了,他也有十年没有创作同类题材了,所以他一定有很多东西想表达。”据悉才看到前三集剧本,李路就立即支付了周梅森稿酬,义无反顾地投入到该剧的运营和创作中。

人民的名义观后心得4

时隔多年,反腐剧荧屏破冰。昨晚,《人民的名义》在湖南卫视黄金档开播,由最高人民检察院影视中心组织创作,周梅森编剧,李路执导,陆毅、张丰毅、吴刚、许亚军、张志坚、张凯丽、高亚麟、赵子琪等40位老中青演员实力出演。

在古装玄幻、偶像剧当道的电视剧市场,反腐题材的厚重并不是那么“市场”。江苏省作协副主席周梅森是《人民的名义》的灵魂人物,此前有代表作《人间正道》《绝对权力》《国家公诉》《至高利益》等多部反腐剧。时隔多年反腐剧回归荧屏,剧中涉及贪腐官员官至高层,一个大省的“半壁江山”都陷入贪腐。导演李路说:“电视剧能拍到这个尺度,是国家反腐力度使然。”

一名官员被人举报受贿千万元,当最高人民检察院反贪总局侦查处处长侯亮平前来搜查时,看到的却是一位长相憨厚、衣着朴素的“老农民”在简陋破败的旧房里吃炸酱面。检察院反贪局长陈海在调查行动中遭遇离奇车祸,为了完成当年同窗的未竟事业,侯亮平临危受命……剧中饰演侯亮平的陆毅说,他熬了两个通宵把剧本看完,当即就决定必须接拍:“这部戏是有价值的,它是一个特定时代的产物,周梅森老师也已经十几年没写过这样的戏了。我们平时从新闻报道中看到的那些贪官落马的消息,跟我们这部戏比起来真是凤毛麟角。我在拍摄时有时候会想,周老师写到这么深入、这么高层次的贪污行为,这个剧能播吗我有时候真的会有这种想法。”

周梅森在创作中六易其稿,小说和剧本几乎同步诞生,剧中的情节体现了最新的反腐成果,拍苍蝇、打老虎、海外猎狐等,不但突破了以往涉猎的层级和尺度,更在政治生态的剖析和经济犯罪的成因上有了新的思索。周梅森说:“我们写出来,不是要让人民绝望,而是要给人民希望,引导人民正确地看待这场反腐斗争。要让人们知道,像侯亮平、沙瑞金这样肩负着反腐职责的同志面对多么大的风险,要让老百姓相信我们。”

人民的名义观后心得5

《人民的名义》是导演李路职业生涯中最难的一部作品。无论是演员,还是投资人,在谈到这部戏时,无不谈到他的拍摄艰辛。因为他不仅仅是这部剧的导演,还是《人民的名义》的制片人及出品人,三重极具冲突的身份集于一身。而李路自己也坦言,从拿下这个项目,到如今即将开播,两年下来没有一天睡好,可以说是一路走来如履薄冰。

为了做出经典的反腐剧,李路要求不管是演员阵容还是制作都要做到“一线”标准。这样的高要求,让不少投资方望而却步。在投资还没有完全到位时,剧本已经完全成熟,演员已经一切就位,李路就雷厉风行的拍板,决定先开机。周梅森透露,当初为了补齐资金链,李路差一点就抵押出了自己的房子,还好在最后关头有了5家民营公司的支持。多年的好友、也是在剧中出演重要角色的演员张凯丽说李路“神通广大”,能将剧本中出现的场景完美呈现,到这背后却是李路付出的不为人知的努力。而正是他从头到尾始终如一保持品质的创作,让湖南卫视在该剧拍摄期就三飞南京剧组,签下了购片合同。

谈到李路,周梅森表示,他是一个“抓住机会,绝不会松手的人,更是一个抓住机会就一拼到底的人。两年了,一直到今天,他为了这部戏心里一直忐忑。这部剧的每一个小细节,每一句话,他都在反复琢磨。现在很少有导演能这样了,一部戏从头到尾精雕细琢两年。很多导演拍完就完了,后期丢给别人制作,中间的时间可以再拍两部戏了。李路没有这样,他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到今天,实在不易,实属难得。

人民的名义的观后心得相关 文章 :

★ 观看《人民的名义》感想作文

★ 观看人民的名义心得体会范文

★ 《人民的名义》观后感1000字高中作文

★ 人民的名义观后心得感想5篇范文

★ 人民的名义观后心得范文5篇

★ 人民的名义观后心得总结5篇

★ 人民的名义观后感心得体会范文800字

★ 人民的名义观后感500字

★ 观看《人民的名义》观后感

★ 人民的名义观后心得体会

骑自行车上班,在陈旧简陋的家中吃炸酱面,每个月给乡下老母亲汇300元生活费;然而在另一处隐秘的豪宅,壁柜里、床上、冰箱里,却塞满了一沓一沓的现金,总数超过23亿元……最近热播的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一开篇,就为我们勾勒了这样一个腐败官员的“两面人生”。反腐决心之强、贪腐为害之烈,通过视听语言呈现,让人尤觉震撼。

“厉害了,我的‘人民’!”《人民的名义》甫一播出,便收获观众热情的点赞。除了跌宕的剧情、精彩的表演,更重要的原因还在于,它反映着当前中国反腐败斗争的实践,回应着反腐败的民心所愿。文艺当与时代同行,党的十八大以来,反腐败成为中国政治舞台的重要内容,也成为牵动人心的时代命题。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161982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5
下一篇2023-12-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