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女子成亲,头上戴的冠被称为“凤冠”。我们看电视的时候会发现,女子出嫁的时候好像头上都会带着凤冠,但在古代的时候可不是这样。凤冠是只有达官贵人或者是有钱人家才戴得起的。如果是普通人家的女子,一般就只能戴一些金簪子。
之所以叫做凤冠,这是因为在礼冠上面有凤凰作为点缀。凤凰在古代的地位是非常高的,被大家当做是神鸟,所以又高贵又优雅。正是因为这般高贵,所以平民都没有资格戴,只有皇亲贵族才有资格戴。
其实除了结婚之外,如果是在一些大型的典礼上,也会出现凤冠。除了凤冠之外,还会有一块红盖头,就是一块红色的布。这块布一般都是纯红的,有些会绣着漂亮又有美好寓意的图案,比如说鸳鸯。
戴红盖头我们都以为是要遮住新娘子的面容,不让其他人看到,只在洞房花烛夜的时候让自己的郎君看到,有种新娘子羞羞答答的美。但是最早的时候,红盖头却不是这个作用。
红盖头是从塞外民族传进来的,因为在塞外的人生活在草原上,每天都会吸入大量的风沙。塞外的女子为了避免自己呼吸困难,就会在出门的时候都带上一块纱巾。后来这个习惯就被保留了下来,同时也用在了婚礼上。
现在的年轻人结婚的时候,多数还是沿用西方的婚礼,穿着白婚纱,带着白色的头巾。但是一些人在入场的时候,还是会将白色的头巾盖在头上,然后由新郎来掀开盖头。这就是以前掀盖头的这个习俗一直被保留了下来。
摘要:陕西历史源远流长,民族文化闻名遐迩。这里是中国古人类和中华民族文化重要的发祥地之一,是中国历史上多个朝代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也是现代中国革命的圣地,为炎黄子孙的生存、繁衍和人类历史文明做出了独特的贡献。那么陕西有哪些结婚习俗呢?陕西的结婚风俗流程有哪些呢?下面本文就为大家介绍陕西的结婚习俗流程,一起来看看吧!1陕西结婚风俗流程:订婚
订婚请介绍人:求婚之家,欲择某户女子为婚先请介绍人到家招待一番,说明求婚之意,于是介绍人奔走双方,发挥媒介的作用。见面:经介绍人媒介,同意联姻者约定时间双方在男方或其亲戚家见面,经谈话同意,即订婚约。见面时,男方要简单招待,双方主要亲戚要参加,给予意见,谈话后,两人要互赠礼品(男给女一身衣服和四样札,女给男之礼稍轻)。如对方收礼就表示同惫,否则就有问题。
2陕西结婚风俗流程:看屋
近年来兴起了女方到男方家看屋的规矩。看屋时,女方的主要亲属要陪同,男方要设像样的宴席,要给女方比见面礼时更重要的礼物,至少是一身好衣料。如男方不同意看屋,须将看屋的花费折成现金给女方,这纯属一种礼仪之举。
3陕西结婚风俗流程:扯衣服
看屋之后,介绍人即与双方协定给女方扯衣服的数最、花色、时间、地点以及什么人同行。这天,男方主婚人与介绍人同女方去的人进县城,一般扯四至六身(每身两件,每件七至九尺)的衣料,也有十身、八身的,至少要花二三百元,多者千二入百。解放初多买布料,现在以毛料、绸料为主。除衣料外,还有鞋、袜、围巾、毛线、提包等。扯完衣服,一行人还要到饭馆进餐,叫上十个八个菜,花上百元。在经济困难时农村人常为扯衣服犯难。
4陕西结婚风俗流程:坐喝
渭北人叫“吃洒席”,渭南人叫“过礼”,民间俗称为“抄,抄,抄”,意谓“吃吃,吃”,坐喝之礼仪非常隆重。这天,男方要杀猪、宰羊,备齐鸡、鸭、鱼、肉,请用傲菜,搭翻待客,房上架高音喇叭等,搞得排排场场,以示富有。男方亲属应邀带礼品赴套,女方通知族门、乡党、亲戚扶老拼幼来坐吃媒席,以表示赞同。普通坐喝,待客七八桌,多者达二十多桌,上菜二三十道。其程序是:①进门先喝羡,佐以糕点、干果。有四碟九盘者,亦有十一花《九大盘上架四小碟》。②吃先饭以吃臊子面居多数,专请村中巧妇操作,要达到“薄如纸,细如线,下到锅里莲花转”,嗓子有猪肉、羊肉、鸡丝等。③两顿饭:先喝洒,再吃饭。喝酒时开始出盘摆八个或四个菜,然后边饮洒边上莱,山珍海味五花八门,饮中,男对象由女方一人领上给女家客人逐一敬酒,叫认女婿。女对象则由男方一人领上给男家人敬酒,叫认媳妇。洒过三巡,介绍人将男方为女方所备衣物和客人所助礼品放在大盘内呈于女家主婚人面前(包括事先约定的婚礼现金,用红纸封好)当面交付,如无愈见,即完成订婚(过礼)任务。洒后吃饭,一般是一盘端,九个菜带馍,现行订婚礼。大体分为“仁义亲”240元,“普通亲”360元,多于以上者为“高价亲’。过礼后,每逢四时八节,未婚男女要互送礼,男方之札重于女方,女方来男家送礼叫回门,男家会盛情接待。
5陕西结婚风俗流程:择吉
即选择吉期结婚,乡下叫“合日子”。男方欲娶,经媒人说通女方后,请先生推算吉期。首先看男、女属相的“利月”“败月”,有一首合婚“利月”谣:“五、七迎鸡免,二、八虎与猴,三、九蛇共猪,四、七龙与狗。牛羊五、十、一,六、腊鼠马走。”其次,选择吉日、吉时,除一述讲究之外,还忌讳择吉时寡妇和四只眼(孕妇)的人接近,怕冲了“喜”等。今天此种陋习逐渐减少了。
6陕西结婚风俗流程:完婚
也叫嫁娶,乡下人称娶媳妇,旧的婚礼很复杂、很讲究,其主要项目有:(迎亲准备)请执事:即请主持婚礼仪式的人。请礼笔:即请收礼先生,于前一日书写喜联(大门、洞房门),结婚之日收写礼品名单。请“宾相”:乡下人叫请相客。男方请宾相,女家请扶女(或称侍女)。“宾相”要选年龄与新郎相当,关系好,且家庭条件好(谓有福的人)的已婚者2人担任,任务是陪伴新郎参加婚礼仪式。请厨师(包括做菜的红案师傅和蒸馍的白案师傅)。请跑乱:即请族人、亲友专司勤杂工作,如借家具、搭棚、买东西、烧水、招待等。请乐人:即叫、“龟子”(民间乐队),有三口、五口、八口之分,钟鼓乐之,奏乐助兴。赁轿:轿分红轿(花轿)、绿轿(蓝轿)两种,皆木制,长方形,双杆,顶如方盖,厢长5尺,宽35尺,高5尺,上有顶,底有平板,开前门有帘,轿内设一座,两轿杆长12丈,四人抬。红轿用红布作帷,花轿为雕花彩帷,绿轿以绿布或蓝布作帷。顶呈锥形,上雕“麒麟送子”,四角吊红色绣球,四臂刻八仙人物。
7陕西结婚风俗流程:迎亲
作为男家为“合婚”仪程序幕;而女家则是“送女”仪式。此日一早,新娘子由梳头侍女(伴娘)梳妆打扮,等待男家迎娶。新郎身穿长袍礼服(蓝色绸缎做),头带礼帽,披红插花,由本家叔(伯)、迎姑、宾相、轿夫、乐人等陪伴,骑马或坐轿(旧时世家、富户亦有新郎坐绿轿伴红轿迎亲的),携带“凤冠霞帔”及一面照妖镜、一把遮日伞等礼品来到岳丈家。在奏乐中,新郎为岳父母行叩头礼,入宴席。女方伴娘为新娘戴冠披霞,穿红绣鞋,蒙红绸盖头,向祖先神位告别,向父母兄嫂行礼辞行。此时新娘离别之情油然而生,哭声感人,叫“哭轿”或“哭嫁”。还有哭词叫《哭轿歌》:“娘呀娘您养我身,今日出嫁成客人,丢下弟妹谁照看,好比钢刀挖我心”。在乐声、炮声中由梳头侍女扶入轿中,轿门垂帘。照妖镜悬于轿杆,选二童扶轿护送叫“押轿”。乐人前头吹奏,“衣架”(摆新娘的妆奁等针钱活的木架)随后,紧跟“什罗”(专放新娘装饰品及生活用具的木抬箱),新郎骑马于轿前,梳头侍女之车随后,再后是娘家客人的乘车,形成一列长长的队伍,名为“吃筵席的”。凡轿过之村,皆鸣炮停歇,村女皆争观品评新娘的手艺。轿过桥头、十字路口、街道,必要鸣炮,有的还要贴红纸条表示以喜驱邪(送女仪式的隆重与否,因贫富而异)。若途中撞亲(两家花轿相遇),以互换礼物让道,表示互不干扰,各自平安。若遇丧棺,则要改道,或以红绸遮轿,在炮声中前行。
8陕西结婚风俗流程:婚仪
也叫“拜堂”、“拜天地”,由执事主持,执事身着礼服(礼帽、长袍)。从迎轿开始,“执事”手提一只斗,内装甘草(表示金)、麸皮(表示银),口唱《草料歌》,在鞭炮声中将新娘迎下轿来,穿门入庭,至花堂前,命新郎上前揭去新娘的盖头,象征夫妻相认。堂前桌上摆香、烛、献品及供奉“天、地、君、亲、师”之牌位;地铺红毯为新郎新娘叩首之用;另外桌上还放置六物:斗、秤、尺、剪、算盘、镜(象征传说中“三媒六证”之“六证”),表示“公平合理,心明如镜”。附民国中叶流传的一首《草料歌》及拜堂仪程:《草料歌》由执事唱迎轿词:“花轿到门前,宾主站两边,鼓乐迎淑女,鞭炮庆家宴。鸾凤鸣双喜,蓝田种美玉,聚乐生祥瑞,佳女配佳婿”。下轿词(新娘下轿时,由执事先生边撒边念):“一撒麸子,二撒料,三撒新人下轿”。进门词(新娘下轿后由男方接亲者搀入时念):“一撒金,二撒银,三撤新人进了门”。
9陕西结婚风俗流程:进堂词
“花堂设置多辉煌,五色云彩呈吉祥,青鸾对舞千秋会,鸾凤合鸣百世昌”。拜堂词:“寻得桃园好避秦,桃红又是一年春,桃园仙鱼逐水流,只等渔郎来问津。一拜天地日月星,二拜东方甲乙木,三拜南方丙丁火,四拜西方庚辛金,五拜北方壬癸水,六拜中央戊己土,七拜三代老祖宗,八拜父、母、伯、叔、婶、娘众弟兄(依次为高祖父、高祖母、曾祖父、曾祖母、祖父、祖母、父、母、伯父、伯母、叔父、叔母、兄、姐、弟、妹),九拜师长情意重,十拜亲友一礼行(依次为师父、师母、师兄、师弟、舅父、舅母、姑父、姑母以及所有亲属、宾客、媒人、村老)”。夫妻交拜词:“天上织女会牛郎,才子佳人配成双,今日两家结秦晋,富贵荣华万年长”。谢仪词;“再拜:吆车的,抬轿的,点火的,响炮的;接客的,了哨的,还有招呼不到的;梳头的,扶女的,扮相客的,知己的;看客的,收礼的,四面八方贺喜的;铺席的,夹毡的,还有人窝胡钻的;切菜的,揉面的,烧锅揽柴砸炭的;摘葱的,剥蒜的,担水吆驴垲面的;扫地的,看院的,提茶倒水抹案的;抱娃的,收蛋的,买烟灌酒上县的;还有停到门口立站的,扒到窗台偷看的;没有事情发干的,出来进去游转的;端盘的,拾馍的,专门招呼看坐的;还有啡下巴狗沿到粪堆害参的”。一并行礼。拜毕礼成。入洞房:新郎新娘拜堂后,互饮一杯酒叫“交杯酒”,由姑婆带领进入新房叫入洞房。当过灶房时,有人专意给锅上扣个瓷盆,姑婆唱道:“新娘见盆,骡马成群”。让新娘拿铁勺在锅里搅一下,姑婆接唱:“新娘搅锅,越搅越多”。有人在锅内丢一双筷子,姑婆唱道;“新娘见筷子,明年抱太子”。看热闹的人向新房内丢一片瓷瓦片,姑婆又唱:“洞房摞瓷片,明年生谋娃”。有人给炕头放个木头墩子,姑婆就唱:“炕头放墩墩,后年抱孙孙”。有人给炕上四角放四种干果:核桃(谐白头到老)、红枣(见红有喜)、花生、栗子(落花生子之意),观热闹者抢食时,姑婆又唱:“七个核桃八个枣,娃子多来女子少,媳妇吃了核桃枣,两口子和气永不恼”等等。新娘人洞房后,刹时,必有年青小伙子前来以挂门帘、窗帘为名向新娘索要红封(红纸内包钱币),讲楔一个钉子见个封,以此耍闹逗笑,开宴时,端盘的人故意不拿筷子,又向新娘讨封;而娘家的女客们也在人不注意时,将酒壶茶杯碗碟等藏起,以至带回家,等女婿到岳丈家赴宴时,用手帕、糖果等礼物换回,这样耍闹,民间以为趣。
10陕西结婚风俗流程:宴客
叫“待客”,也叫“坐席”。一般是两顿饭,首席:一盘九碗(四角凉菜,五碗热菜)带馍。第二顿开始先喝酒,盘里四碟或六碟,边喝边上菜,酒毕再出一盘菜带馍。饭前饭后,以茶点招待。坐席的座位有尊卑长幼之分,即将娘家贵宾让至上席(如岳父母、舅、姑等)。饮宴中,新郎、新娘要逐席向宾客敬酒,主要亲属接酒时还要回赠一件礼物,这种礼叫“认亲”,所赠之物叫“见面礼”。宴客中,猜拳行令不亦乐乎。
11陕西结婚风俗流程:耍房
也叫“耍媳妇”,“闹新房”。在婚后的三个晚上,都有人耍房,其内容丰富多彩,有说曲儿(猜谜)、绕口令、唱歌,有双亲嘴、双吃糖、摘樱桃、鸳鸯送枕等,节目都很有趣,但也有些不健康的内容,如给纸烟内装上小炮,新娘点烟时炮响被吓,有的给茶水中放上辣椒面或芥末粉,新娘一喝就咳嗽不止,另外还有些低级趣味的不文明节目往往出现。
12陕西结婚风俗流程:送饭
结婚后第二天一早,娘家及主要亲属要给女儿送饭,有饺子、面条,一家摆一盘,意指女儿勿忘娘家的养育之恩,婆家则要盛情款待亲家客人。
13陕西结婚风俗流程:回门
婚后第三天(如逢单日推后一天,意取双吉),由宾相带上一对新人,抬上什罗去女方家赴宴叫“回门”,也叫“请女婿”,岳丈家设宴招待,女婿要给岳丈家里门族的长辈行叩头礼,受礼者以小礼品回赠,以示认亲。在回门之日,女家村院中人,还要戏耍女婿,女婿必须和气嘴乖,有时给耍闹者以红封等,—直热闹到天黑,才回家中。
14陕西结婚风俗流程:贺礼
贺礼也叫行礼。结婚之喜,亲戚要行礼,舅、姑、姨、干父家必行重礼——蒸花老虎一对,给新郎披一条红绸子等四样礼。舅父要买一盏灯、一个脸盆,其他亲戚按其远近以定礼物之轻重,远亲虽不必蒸老虎,也要带九个大花馍,有蒸面鱼的,有蒸大油炫的。乡党、朋友行礼一般是现金,叫“干礼”。德高望重之人之子完婚时,乡友多联名行“喜幛”(也叫“条子”,即红绸、缎料),上写恭贺的联语,如“天成良缘”、“喜渡鹊桥”等字,主人对乡亲贺礼者,同时宴请接待。陕西的婚俗根据地方民风民俗的差异有所不同,从婚俗中所折射出来的民俗文化也多种多样。下面再来说说乾县娇俗中的“配房”—烟布袋儿。烟布袋儿,就是经常抽早烟的乡党们,在近两尺长的烟杆上挂的装烟末子的袋子。它常为黑色,在乾县可不是随意做的,其文化内涵极为丰富,千百年来形响一代又一代的关中儿女。
15陕西结婚风俗流程:烟布袋儿
就是经常抽旱烟的乡党们在近二尺长的烟杆上挂的装烟末子的袋子。它常为黑色,这烟布袋儿在乾县可不是随意做的,这里面的文化内涵极为丰富,千百年来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烟布袋儿是乾县青年男女结婚时的女方家的“陪房”。为什么“陪”烟布袋呢这是因为,新媳妇过门后,首要的问题就是“表现”出对男方父母的孝顺。这也是关中民间婚俗程序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乾县,新婚后第二天一大早,新媳妇就会到公、婆房中,端茶倒水,同时也要带去自己亲手为公、婆做的见面礼。其中,带给公公的礼物就是烟布袋儿。这从表面看是带给公公的一个礼物,其实这其中折射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敬。“新媳妇”送给公公烟布袋儿,表达了新人对公公在家中权威和地位的尊重。烟布袋儿由新媳妇亲手制作,婚后敬送给公公。公公把烟布袋儿挂在自己的烟杆上,人前人后,亲戚邻里看到就会对烟布袋品评一番,“哎呀,看把你飘的,你家的媳妇真有本事!”、“哎!你老汉有福,取了这么能行的媳妇!”全村人对初来乍到的新媳妇充满了好奇心,这个精心制作的烟布袋儿,便是一个媒介,使乡亲对她有一个第一印象和间接的了解。烟布袋上的刺绣一般采用扎绣,多以牡丹、荷花等象征富贵,在袋子的两个角绣有蜘蛛、蝴蝶或一些昆虫,有辟邪之说。从构图、布局和针脚,都可以看出新媳妇是否心灵手巧,这些会成为婚礼之后,人们街谈巷议的热门话题。
从纯衣纁袡到红男绿女,再到元朝蒙古特色的婚服,然后是我们熟悉的凤袍霞帔,旗袍直到西式婚服。
说起结婚,当然会想到婚服,结婚穿婚服是从古至今流传下来的,而且婚服在不同的时代都在不断地改变,经历了一段漫长的演变历程。
周朝:纯衣纁袡。这是一种黑色的衣服,黄黑色两种颜色,因为在周朝结婚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不像现在很喜庆,所以周朝的婚服采用的颜色是严肃的黑色。
秦汉时期:黑色婚服。秦汉时期和周朝一样,婚服也是黑色的,皇太后、太后等等,当官的夫人穿的婚服都是深衣制,就是像连衣裙一样,衣服和下面是连起来的,汉朝时期用了十二种颜色的丝绸来做婚服的,不同身份的人穿的颜色不同。
唐朝:红男绿女。到了唐朝结婚不再像周朝那么严肃,带了喜庆的氛围,颜色变成了红色和绿色,衣服的款式也发生了改变,袖子很长的裙子款式,有很多层,一层又一层,再在外面穿上一件上衣,女子还要带什么金的银的配饰,有点奇怪,红配绿,在现代人的眼里就是个奇葩的颜色搭配。
宋朝:同唐朝一样。只是有一点小区别,当官的子孙可穿带九品幞头公服,百姓就穿圆领的衣服,两个角再往上折,新娘还是一样的。
元朝:民族特色。元朝的婚服是具有蒙古特色的“质孙服”,短一点的长袍,穿着很紧绷,腰的位置有很多皱褶。要是贵族的话就不一样了,穿的还是长宽的类型,头上还有一顶民族特色的帽子
明朝:凤冠霞帔。这个就是我们比较熟悉的比较常见的了。
清朝:旗袍。清朝也是继承了凤冠霞帔的样式,红色为主要的颜色,旗袍形的婚服。
民国时期:偏西式。闭关锁国之后,西方的婚礼进入我们的视线,所以出现了现在的样式婚纱和头纱和西装。
我国古代等级森严,对于不同等级的人群所穿着佩戴的服饰首饰也是有很多讲究的。皇室宗亲所穿的服饰更是有规矩,丝毫不能越矩。
皇后是一国之母,吃穿用度都是后宫最好最尊贵的,而皇后最为珍贵的就是凤冠,凤冠也是皇后地位的象征。由于各个朝代的文化和民族不同,服饰文化也时有不同,所以各朝皇后的凤冠都是各有特色。接下来我们就来了解几款凤冠。
隋朝萧皇后的凤冠
隋朝萧皇后的凤冠是出土最早的凤冠,刚出土的时候,受损严重,很多细节之处都塌陷变形,要么是饰品被腐蚀和粉化。为了复原它工作人员废了很大的功夫。复原之后的凤冠看起来很贵气,形状如同花团,凤冠上面有很多小珠子,这些珠子都是用铜鎏金做的。这很符合唐朝以前的装饰风格,唐以前人们喜欢自然环境的因素搭配的花式,衣服上也经常秀一些花草树木和飞禽走兽,所以者凤冠也就像“花树”一样。
宋代刘太后九龙花钗冠
到了宋朝,在隋唐“花树”冠的基础上,增添了龙凤。宋仁宗年幼继位,刘太后代为治国,由于皇太后地位提升,所以在官服制度上也作出了革新。刘太后是宋朝第一位摄政太后,统治朝政,所以在她的花钗冠上增添了龙,来显示刘太后与皇后和太妃不同的地位,称作:九龙花钗冠。
明朝凤冠
明朝现存的凤冠都是在定陵里出土的,定陵是明十三陵之一,是万历皇帝的陵墓,而出土的四顶凤冠就是万历皇帝的两个皇后的。明朝对凤冠有明确的定制,在大典的时候,皇后用九龙四凤三博鬓,皇太子妃则用九翠四凤双博鬓。二出土的两顶凤冠就分别是九龙九凤冠、六龙三凤冠、十二龙九凤冠、三龙二凤冠,这四顶凤冠的材质和制作的程序都是相同的,不同的是装饰的龙凤数量,看起来也是珠光宝气的。
另外,除了举行大典的时候皇后佩戴的凤冠,平时皇后也是要戴凤冠的,叫做常服冠。常服冠并不用于礼服,而是在平时日常使用,制作并不复杂,花样装饰也很简单,一般都是用凤鸟装饰,彰显地位。慢慢的在平时的装饰上没有了过多的礼制,除了皇后和王妃,命妇和有地位的女子都可以使用凤鸟装饰的簪子。
清代朝冠
到了清代,在满足服饰的基础上,和汉族冠服文化相结合,有了独特的皇后皇冠样式。皇冠整体呈圆式,用貂皮制作,顶上有三只金丝凤,顶尖镶有东珠,形状虽然与之间各朝的大相径庭,但是一样的珠光宝气。
到了清朝这时候,普通人结婚的也可以使用“凤冠霞帔”,人们对“凤冠”的观念也变了。
古代女人结婚时头上带的头冠叫“凤冠”。凤冠霞帔指旧时富家女子出嫁时的装束,以示荣耀。也指古代贵族女子和受朝廷诰封的命妇的装束。
凤冠霞帔
(
fèng
guān
xiá
pèi
)
出处1元·杨显之《潇湘雨》第四折:“解下了这金花八宝凤冠儿,解下了这云霞五彩帔肩儿,都送与张家**妆台次,我甘心倒做了梅香听使。”
2《醒世恒言·张廷秀逃生救父》:“花烛之下,乌纱绛袍,凤冠霞帔,好不气象。”
3《红楼梦·第五回》:后面又画着一盆茂兰,旁有一位凤冠霞帔的美人也有判云:桃李春风结子完,到头谁似一盆兰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人作笑谈
《辞海》:
凤冠:古代贵族妇女所戴的礼冠。明清时一般女子盛饰所用彩冠也叫凤冠,多用于婚礼时。
霞帔:1古代妇女的一种披肩服饰。宋以后定为命服,随品级高低而不同。明代对霞帔作了详细规定,一品至九品,各有不同。
2道家的一种贵重服装。
凤冠,因以凤凰点缀得名。凤凰是万鸟之王,所以只有皇后或公主才配得上它,通常只在隆重庆典,如婚礼上才戴,普通平民一概不能佩戴。
帔,古代披在肩背上的服饰,大领对襟是它的一大特点,所以又称为对襟长袍。另外它左右胯下开叉,有水袖,是华贵又奔放的休闲服饰。在戏曲中帔一直是帝王、将相、官吏、豪绅的常服,有男帔,女帔之别,颜色分红、蓝、黄、绛、紫、粉红、天青等,其中红色是新婚或喜庆的代表色彩。
南宋王朝腐败时,金兀术攻入首都临安(杭州),康王赵构弃城南逃。在渡过钱塘江和曹娥江后,金兵仍在紧追不舍。康王于是经奉化直奔宁海。当我到达西店的前进村时,我看到路边矗立着一座破败的寺庙。在庙前,一个村姑正坐在晒台上的谷筐上。姑娘见金兵逃走,便急中生智,叫金兵躲在谷筐里,自己则若无其事地坐在上面。当金兵追上她,问她是否有人经过时,女孩平静地用手一指,说他们已经逃到南方去了。金兵信以为真,急忙向南追去。结果,康王躲过了这场灾难。
康王非常感谢这位村民用狡猾的手段欺骗了金兵,并立即答应女孩,如果她再次登上王位,她将在婚礼上以 "娘娘 "的名义享受坐新娘轿子、戴凤冠、穿官服的殊荣。没过多久,康王得救,回到了金殿。他把昔日那个村民承诺的 "金口玉言 "铭记在心,然后下诏授予这个村民是 "娘",结婚时可以真正享受凤冠霞帔的特殊荣誉。同时,他还修建了这座破庙,并题写了 "太庙"。后来,村里的姑娘出嫁时,也都效仿,戴上凤冠,穿上官袍。这一习俗传遍了浙江各地,这就是人们所熟知的 "浙江女子封王 "的故事。这种习俗流传了800多年,直到解放后才逐渐废止。
据《大明会典》记载:常服,大无衬衣夏佩:无衬衣--**,两领直下一驰,间缝子三。后身比前身长,线折,尾缝子二,新下蒙,拜放。袍子--两头平行,尖端缝合,挂在身前,垂下,平端放在大袍子后面的三角袋里。深绿色为质,织金云霞龙纹,饰以珠子。带玉佩,瑑龙文。襜褕:红色,胸前和背部有云龙纹,饰以珠子。2、四坏袄(即贝子):质地深绿,金绘龙文。
大带:红线罗为之,宿命关系。其余为绿色或青色。2、厄运衣:**。2、红领你知道吗,是织金云纹的。2、膀子裙:红色。2、绿边,金津色云龙文。玉皮带:绿绮鞓,描金云龙。玉饰十件,金饰四件。加上玉花、红丝带、白玉云龙状饰物,每部分都有两个带金钩的饰物。鞋子与鞋子一样。
女子出嫁,戴凤冠,披霞帔,铺红毡,坐花矫,举大宫灯,扬布襕旗,吹吹打打喜庆三日。
当新娘在和合饭后,就会戴冠盖头。冠,是凤冠。但不是皇后妃嫔戴的那种有凤龙图案的冠。而是彩冠,即花冠等(女子的一种冠饰),上头有假花或其他吉祥图案。肯定有。但凤龙图饰的,只能是贵族富家。戴冠,所受重量可不轻,虽然如此,依旧很是讨女子喜欢。到了明代,更是流行,而新娘戴的冠也被称为“凤冠”。
但很多的民间女子出嫁时,只能头插一支钗饰,以替凤冠。凤冠虽为大众所爱,但价钱也不斐。倒是“盖头”,就普遍人家都用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