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我们如今的生活是越来越好了,很多农村里的东西也不复存在,比如厕所,如今我们都是在用室内厕所,而且是家家户户都有的。但是有的地方却与众不同,今天小编就和大家介绍这一奇葩的村庄,全村只有一个厕所你敢信?
他就是位于我国西藏山南市浪卡子县打隆镇的推瓦村,被称为“最高的村落”;坐落在山南地区的蒙达岗日雪山脚下、普莫雍错湖畔,海拔5070米,氧气含量只有中国内地的一半,是世界上最高的行政村落,村里的生活来源全靠畜牧。这里距离拉萨有600多公里的路程,直到现在知道这里的人都不是很多的,可能是村子太过偏僻,所以才不会被人们发现。
因为这里的海拔特别的高,种上庄稼也是养不活的,所以当地的居民只能通过放牧来解决日常的经济开销。他们一天的主要工作就是在普莫雍错湖的冰结得最结实的时候,一起把羊赶到湖中央青草肥美的小岛上。等到十几天后藏历新年时,村民们再在把羊群赶回岸上,让羊儿也回家过年。
而紧挨着这个村子的就是普莫雍错湖,因为很少有游客到这里来,所以这里根本没有被开发,也是最为原始的村落,相对于美丽,危险也是相伴的,这里的氧气不足我国内地的一半,所以一不小心就会发生缺氧和高反的现象,严重的时候是特别的危险的。所以小编在这里要告诉大家,如果想到这里看看的话一定要戴好氧气或者是其他措施。
在这里的夜晚,站在湖水的旁边,可以看到最璀璨的星空和巨大的湖水融为一体,真的是美不胜收。而且这里的人们非常的可怜,或许是因为空气稀薄的原因,这里居民的平均寿命只在40岁左右,在这个隐秘的小村庄里,医疗的条件自然也是十分的落后,所以这个村子如今人已经很少了,这也就是为什么这个村子只有一个厕所,多了也没有人用,一个就够所有人使用了。
这样一处人迹罕至的仙境,或许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的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之中,所以如果大家去了西藏,在自身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一定要去这里歇歇脚,坐在普莫雍错湖的岸边好好欣赏这为数不多的景色。好了今天小编就和大家聊到这里,欢迎前来评论!
转载关于西藏喇嘛结婚不结婚的问题上很多人说法不同,现在很多人说:“藏传佛教里面黄(格鲁),花(萨迦),白(噶举),红(宁玛)四大教派,只有宗喀巴的黄教是不许结婚的,其他的都可以”。在藏族人自己的心里没有什么黄、花、白、红、黑的说法,这些都是翻译人的错误,按照藏族的说法,藏传佛教分为宁玛教、萨迦教、噶举教、格鲁教,还有苯波教等五大教派。宗喀巴的教派叫格鲁教,过去格鲁教比较重视戒律,因为他们显宗为主,但不能说他的继承人都是受戒的出家人。实际上,对戒律的遵守五大教派没有什么大的区别。关于西藏喇嘛结婚的问题方面我在《喇嘛的戒律》里已经讲明白了,但我这里还是详细地讲一次。现在,在内地和国外大部分人的心中,喇嘛可以结婚,而且可以生孩子,结了婚以后也可以再去当喇嘛。
而且有些人说:“喇嘛可以结婚,藏地的活佛都有老婆的,而且他们的老婆在寺院里有很高的地位”。这些都是不了解藏文化的缘故。因为,喇嘛和活佛有两种:有出家的喇嘛和活佛,也有在家的活佛和喇嘛。出家的活佛和喇嘛他们从小就进入寺庙,在寺庙里学佛修心,接受出家人的戒律,他有资格穿僧衣,并且他的地位很高,相当于汉地的方丈和住持人,这些喇嘛和活佛在老百姓的心里也有很高的地位,从内心中崇拜他们。还有一种是在家的活佛和喇嘛,他们从小就没有进入寺庙,也没有受过戒,这种活佛和喇嘛可以结婚生孩子,他也是活佛,也是喇嘛,但他们不是出家人,按佛理来说,没有资格穿僧衣,一般藏人叫他‘在家修行人’。近些年来汉地人将他们称为
‘瑜伽大师’,这些活佛和喇嘛可以去居士庙里当主持。有些活佛和喇嘛是掌握权利,搞政治的人,他有很高的地位,就像皇帝一样,老百姓也崇拜他们,他们的妻子在当地也有很高的地位。另外一种是很特殊的活佛和喇嘛,他们在寺庙学佛修心,但他们不愿意拥有地位和权利,更不愿意参与政治和管理寺庙事务,就把位子让给别人,让别人来管理寺庙住持。他们都很谦虚,很爱学习,思想很单纯,生活很朴素。有些喇嘛和活佛长期在山里,一般不接触俗人,不追求名誉,也不希求财物,不接受很多供养和弟子,这些活佛和喇嘛在老百姓的眼里就是佛,实际上真正的活佛和喇嘛就是他们。
答:按照藏传佛教的教义,出家的喇嘛不可以结婚,和汉地和尚一样,都要接受戒律。藏地一般居士是受五戒,出家人要接受25条沙弥戒,比丘戒250条戒,比丘尼360条戒律。一个真正的修行人,除了接受250条比丘戒以外还有菩萨戒360条,再加上密宗5大誓言和14条誓言都要接受,并且必须严格执行。对违反这些戒律的人叫“还俗”,出家人还俗是自由的,谁也管不了,只有因果报应来收拾。藏传佛教寺院的规矩是,你还俗了以后再也不能进入寺庙当和尚。不管他是地位多高的喇嘛与活佛,还是再能讲佛法的法王,只要他还俗了,藏族人们都认为还俗的人业障太重,来世只有下地狱以外没有别的去向,认为很可怜!
还俗的标准是,出家人本来戒掉女色之人,如果你沾染女色一次之后,你穿僧衣也没有用,你已经还俗了,你是佛教界的罪人。但在社会上有权利的活佛与喇嘛还俗的话,同样是佛教界的罪人,但人们不敢说,从心里崇拜的地位落到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答:修密宗的人也有两种,出家修密和在家修密,修密宗的出家人不允许有妻子,在出家的戒律基础上修密宗的话,修得比较快。在家修密宗的人,他可以结婚,就像内地居士。但他们没有资格穿僧衣,在家修密宗的人,他们自己也有瑜伽士的衣服。但现在确实有些藏族在家修密人穿着僧人的衣服,打着喇嘛的旗号,借口修密,欺骗女人的感情和财物,可以说他们都是骗子,不是真正的藏族出家人。现在江湖上混乱的在家修密的人,留下长头发和胡子,穿着僧人的衣服,打着僧人的旗号,显现一些普通的鬼通,骗人收财的人很多,愚痴的信徒跟随这班人,迷惑地学鬼通,最后神经叨叨。这些修密人永不成就佛。我们要知道,出家人不能留长头发、胡子和指甲,也不能显神通,这些都是他们的戒律啊!
答:按显宗来讲,男女双修的方法是不如法,因为男女性交叫做邪*,邪*是十大恶劣的行为之中第三;显宗的四大根本戒里也是第三,所以我们看出来佛陀对邪*非常重视,而且再三地强调众生戒掉邪*,因为邪*的罪过很大。在密宗最高法门来讲男女双修的方法也是不如法,因为,密宗最高境界没有男女分别,也没有双修和不双修的概念。但有些密宗圆满次第的教法之中,确实有男女双运的方法,这种方法有甚为深奥的义理蕴含其中,它绝不是世俗男女*欲行为。此法是针对两种人:
其一,刚强过度罪恶极大之人,史书中记载,很多高僧传教佛法时遇见十恶不赦之人(妖精、魔鬼、罗刹、外道),这些人毁灭佛法,伤害众生,做些天地不容之事,为他们发慈悲心也不接受,讲一万个道理也不改变,度化这种人,只有两种方法,应用和处决。
应用:十恶不赦女人的弱点是欲望,那些高僧抓住与应用她们的弱点而度化,所以男女双运方法来接近她们,让他们进入佛门,变为修炼佛法的空性母,最后修炼证果而变为佛母的。什么样的高僧可以男女双运呢?在俗人眼前能表演,将空中的彩虹收回自己的身上;撒出的尿,收回原位;身躯在阳光下没有影子;在你的眉间滴一滴水珠,当水珠能流到你鼻尖;在空中盘坐;身体能变为动物之类的高僧可以的,除外之人,男女双运的话,男女两人一闭眼(死亡那天)就会堕落金刚地狱的。
处决:十恶不赦的男人都嗔恨心强大,无法引进佛门,留下来的话,人类带来灾难,所以,高僧们将慈悲和空性无二的力量来处决他们,把他们的灵慧转移到好的地方,给他们改错的机会,最后让他们修炼证果。什么样的高僧可以处决呢?在俗人眼前能表演,杀死的动物,能复活过来;从空中取宝刀;杀死的身躯上出现彩虹;砍掉自己的脖子,此后自力连接起来;最起码,念破瓦法,打开他人中脉的高僧可以的,除外之人处决的话,一闭眼就会堕落十八层地狱。
其二,执著贪欲之人,有些密法认为压制与逃避并非根本解决的办法,而且要面对现实,那么,我们将一切的概念和观点要转变,所以密宗里有转五毒为五智的方便道,能依一切烦恼为道。这些道理说起来很容易,做起来很难,什么样的人能够烦恼转为佛道呢?仇敌拿起刀来刺杀你的时候,自己一点嗔恨心也没有,将仇敌能转为佛,刀转为智慧;有人给你尿屎时,一点肮脏心也没有,将屎转为会供食品而吃,将尿转为甘露而喝等;有人给你,亲妈身上剁下来的肉,你同样没有肮脏之心,将母亲肉转为食品而吃等,将贪、瞋、痴、嫉妒、骄慢是污染都转为佛道而修炼的话,你可以进入男女双运法。
大家要知道,密宗转变法不是自己想出来的,而是要证悟正见,不是疯子做法,密法的根本不能缺少菩提心和空性二法。现在末法时期,几乎见不到这样的高僧,有些高僧确实有这样的境界,但他们隐身不显,今天社会上所显神通而男女双运的僧人都是魔鬼穿袈裟之人,希望大家远离,不要造下地狱的恶业。
佛法的修行分为出家与在家修行两类。出家人要求是完全断*的,比丘戒律中有详细的说明。因此,无论如何,出家僧人是绝对不可以结婚的,否则就坏失了戒律——解脱的根本。在家的居士的根本戒里也讲过邪*,所以在家居士自己的戒律不能坏失。现在江湖上混的白衣瑜珈师,他们和你们一样没有剃度,有自己的工作、家庭,结婚也是很正常的事。但他们总认为自己的修炼很高,什么肮脏的事都可以做。大家可以验证他们的修炼,上面所讲的功能在他们身上的话,可以拜为师父。没有这样的功能,那就不能信任,也不能盲目拜为师父。
实际上,佛法就是这么对应,在家人有在家的修行方法,出家人有出家的方法。我觉得现在的人,很适合修显宗和大圆满,显宗比较踏实,大圆满比较快速成就,而且显宗和大圆满的修持就不需要男女双运等那些。密宗修道属于难行道,增巴兰堪大师曾经说过这样一句:“密宗道法如同从金龙口中取金宝”
。现在末法时代,修炼密宗男女双运的人越来越多,盲目诽谤人的人也越来越多,这两种人都属于妖魔转变过来的。因为,男女双运的人,打着修密的旗号,满足自己的欲望,欺骗他人,毁灭密法,罪过不可思议;盲目诽谤密法的人,弱智偏见,打着拯救佛法的旗号,诽谤与诬蔑,偏斥与狡辩,盲目地评价,伤害自己,也伤害他人,同时给别人增添邪念,这样一来,他的罪过也不轻。所以大家不要盲目乐观的学佛和评价宗派。
人口:约2万人
人口密度:19人/km2
琼结县位于西藏自治区南部、雅鲁藏布江中游 南岸的穷结河谷地。总面积1030平方千米。总人口2万人(2003年)。属于山南地区。
县人民政府驻琼结镇琼结雪居委会,邮编:856800。代码:542325。区号:0893。拼音:Qiongjie Xian。
琼结县基本概况 琼结县地处西藏南部、雅鲁藏布江中游南岸的穷结河谷地。面积103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8万亩,草场面积13万亩,林地面积07万亩。总人口近17万。辖8个乡,35个村民委员会。
琼结藏语意为"房角悬起多层"。第八代藏王辞世后被葬在青域,建起第一座藏王墓。从第九代到第十五代赞普时期,先后在琼结青瓦山上修建了6座王宫。到6世纪末,在琼结建立了匹播城,这是西藏最早的城堡。吐蕃时期,琼结属于约茹青哇于域区的青隆千户所。公元1268年,萨迦地方政松在琼结县的唐布其乡一带设万户府。14世纪中叶,帕莫竹巴地方政权在琼结建宗。西藏噶厦政府时期,琼结为一大宗,属于山南基巧管辖。1957年琼结宗改为琼结县。1960年隶属山南专区管辖。县府驻琼结雪。
该县处藏南谷地,雅鲁藏布江中游的琼结河流域。西、南、北三面环山,东面为狭窄谷地。地势西高东低,平均海拔3900米左右,最高海拔6450米。属高原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区,有气温年较差小,日较差大,日照时间长,干湿季分明,降水集中,气候干燥,冬春多风等特点。年无霜期125-153天。年日照时数2830小时。年降水量345毫米自然灾害主要有旱、洪水、冰雹、病虫等。
矿产资源主要有水晶石、玉石、铬铁等。野生动植物有羚羊、黑颈鹤、水獭、天鹅、秃鹫、獐子、虫草、贝母、雪莲花、麻黄等。
琼结以农业为主,是山南地区粮基地县之一。农作物主要有青稞、冬小麦、春小麦、豌豆、萝卜、土豆等。畜牧业以饲养牦牛、犏牛、黄牛、绵羊、山羊为主。经济林面积150亩,有苹果、梨、桃等。工业以民族手工业为主。主要产品有水桶、水壶、藏柜、茶碗、手镯、项链、香炉、酥油灯等250多种。个别产品荣获国家'星火计划'银质奖。
泽下公路贯穿全县,是境内的主要公路。另有县道2条、乡道18条,全长总计180公里。
琼结镇也是著名的古城堡所在地,面积05平方公里,人口近500人。商业、金融、邮电、气象、医院、学校等公共设施齐全,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自然地理
琼结县地处藏南谷地,雅鲁藏布江中游的琼结河流域。西、南、北三面环山,东面为狭窄谷地 。地势西高东低,平均海拔3900米左右,最高海拔6450米。
琼结县处藏南谷地,西、南、北三面环山,平均海拔3900米左右,最高海拔6450米。
琼结县主要河流有琼结河,属雅鲁藏布江水系。
琼结县属高原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区,有气温年较差小,日较差大,日照时间长,干湿季分明,降水集中,气候干燥,冬春多风等特点。年无霜期125-153天。年日照时数2830小时。年降水量345毫米自然灾害主要有旱、洪水、冰雹、病虫等。
经济概况
琼结以农业为主,是山南地区粮基地县之一。农作物主要有青稞、冬小麦、春小麦、豌豆、萝卜、土豆等。畜牧业以饲养牦牛、犏牛、黄牛、绵羊、山羊为主。经济林面积150亩,有苹果、梨、桃等。工业以民族手工业为主,主要产品有水桶、水壶、藏柜、茶碗、手镯、项链、香炉、酥油灯等250多种。个别产品荣获国家'星火计划'银质奖。
琼结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各族人民紧紧抓住“农牧业综合开发”、“一江两河”开发等有利契机,切实加强了农田水利草场的基本建设,农牧业连续多年喜获丰收。至“九五”期末,全县粮食总产量从“九五”初的 180328 万斤,增长为 251638 万斤,增长 3954%; 油料总产量从“九五”初的 7984 万斤,增长为 9772 万斤,增长 199% 肉类总产量从“九五”初的 9832 万斤,增长为 10904 万斤,增长 109% ;奶类总产量从“九五”初的 18264 万斤,增长为 190 。 12 万斤,增长 41% 。基本实现了粮、油、肉的自给。
在湖北襄樊市的无私援助下,“九五”期间,我县基础教育进一步加强,素质教育全面推进,实现了“普六”基础教育,圆满完成了扫盲任务。资源保护、环境治理和生态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至“九五”期末,我县共实现人工造林 1193805 亩,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继续推进。广播影视、医药卫生、计划生育和体育等各项事业均取得了新成绩。初步建立了全县农牧民群众的初级保健体系。农牧区基层政权得到了加强,社会综合治理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依法严厉打击了达赖分裂集团分裂祖国的图谋,基本实现社会稳定。
“九五”期间,琼结县委、县政府结合琼结实际和发展优势,实施了积极可行的发展战略,极大地改善了农牧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在全县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九五”期间,琼结县成功摘掉了自治区贫困县的帽子。农牧民人均收入也从“九五”初期的 6936 元,增长为 121258 元,增长率为 7482% 。在解决温饱的基础上,农牧民群众的生活迈上了实现小康的大道。
“九五”期间,琼结县乡镇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逐步迈上了规范化发展道路。至“九五”期末,我县已发展壮大乡镇企业 3 家,实现产值 574 万元。多种经营从“九五”初期的 53605 万元,增长为 7482 万元,增长 3958% 。
琼结县委、县政府针对财政发展后劲不足的实际,积极转变理财观念,实施了“财政自我造血”工程,财政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九五”期末,全县财政收入为 128 万元,比“九五”初期增长 7067% 。
湖北省襄樊市按照中央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自实施开展对口援助工作以来,先后为琼结援助资金760万元,修建了琼结县城主街道、大地改善了琼结县落后的面貌。
行政区划
琼结县辖1个镇、3个乡:琼结镇、拉玉乡、下水乡、加麻乡。共有21个行政村(居委会)。
历史沿革
琼结,藏语意为“房角悬起多层”。
吐蕃王朝时期,琼结属于约茹青哇青域区的青隆千户所。公元1268年,萨迦地方政权在琼结县的唐布其乡一带设万户府。14世纪中叶,帕莫竹巴地方政权在琼结建宗。西藏噶厦政府时期,琼结为一大宗,属于山南基巧管辖。1957年琼结宗改为穷结县。1960年隶属山南专区管辖。县府驻穷结雪。根据1986年4月7日国务院国函50号批复,穷结县更名为琼结县,穷结雪更名琼结雪。1999年,琼结雪改名琼结镇。
琼结县辖8个乡,35个村委会:琼结乡、夏绥乡、加麻乡、白松乡、拉玉乡、唐布齐乡、琼果乡、强吉乡。
2000年,琼结县辖1个镇、3个乡。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17031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 琼结镇 4971人、 加麻乡 4594人、 下水乡 3038人、 拉玉乡 4428人。
2021年4月,琼结县上榜2021中国特色美食百佳县市榜第90名。
2021年1月,《小康》杂志社推出2021中国春季休闲百佳县市榜单,琼结县位列第85位。
2019年11月,琼结县被命名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
2019年8月,2019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名单出炉,琼结县在列。
2017年2月,琼结县上榜2016年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名单。
三月春暖花开,又一年的春天来临了,每年的春天赏花这个主题永远是不能缺少的,不论是桃花、樱花、杏花还是油菜花,总有那么几处地方深受大众的喜爱,在国内,最出名的莫过于西藏林芝的桃花了。好像只要一说到桃花,大家脑海中第一个闪现的就是林芝,确实,林芝的桃花可以说是享誉全中国,林芝成了国内桃花的最佳观赏地。
三月刚刚开始,我就打算到林芝拍摄桃花,可是上网一查机票,三月广州到林芝的直飞需要2500元左右,往返需要5000元人民币,这是贵的离谱,我买的南航“快乐飞”也使用不上啊!
有广州的摄影朋友已经前期到达林芝,由他指点,我最后买了广州-西昌(快乐飞0元机票),西昌-林芝,1380元机票,返程机票:林芝-西昌888元,西昌-广州(快乐飞0元机票),这样最后才决定到林芝拍桃花去!
还有朋友是从西藏拉萨 旅游 自驾过去林芝的,虽然自驾开车很累,浪费很多时间以及多花很钱,然后山路崎岖,不熟悉路况非常危险,自驾318国道,还是有人愿意冒险的开车进藏,从这方面讲,就知道林芝桃花节的魅力有多大啊!
林芝属于高海拔地区,但相比西藏的其他地方,林芝的海拔较低,降雨丰沛,气候湿润,也造就了其丰富的植被和自然景观,所以林芝被称为“西藏的江南”,成为了西藏的热门 旅游 胜地,特别是每年的三四月份,总是林芝最繁忙的时刻,林芝全地区的桃花并不是在同一时间盛开的,它是根据海拔的高低分批盛开,海拔低,气温较暖和的地方就会开放得较早,而每一年的这个时间在林芝其他地方的桃花还未开发之时,有一处桃花已盛开了,它就是林芝八一镇的嘎拉村。
到林芝观赏桃花节,这些地方不容错过:巴松措、巨柏林、鲁朗林海、比日神山、色季拉山、卡定沟、雅鲁藏布大峡谷、南迦巴瓦峰、南伊沟……
嘎拉桃花村被誉为“林芝桃花第一村”,是巴宜区乃至整个林芝地区的最佳赏花地,一排排盛开的桃花在绿色麦田梯田的衬托下,整个山坡如同藏族妇女的围裙耀眼夺目,素有“西藏江南”的美誉。
由于林芝的天气是早晚寒冷,中午出太阳,温度都在十几度以上,姑娘们忍不住穿上了白纱裙进行了一场桃花树下的美美旅拍。
3月15日至4月30日,嘎拉桃花村正值当地桃花盛开的季节。这里三面环山,高处有水源,四周林木葱茏,中年碧绿苍翠,间有流水,清澈见底,而粉色桃花绽放时,更是美不胜收。
这里的桃树多为野桃。野桃树干粗大而遒劲,花朵小巧而繁多,层层叠叠,密密匝匝,宛若朝霞。沟内野桃鳞次栉比,林间鸟雀欢噪,既静僻又幽雅,这里是尼洋河畔赏桃花的最佳地点。
每年三月中旬至四月初,漫山遍野的桃花开始铺满山坡,绵延至河谷。漫步其中,可见雪峰耸立,桃花怒放,清泉嬉戏,藏寨悠然,美得让人叹为观止。
当远方的雪峰还覆盖着皑皑白雪,桃花却已如醉霞绯云般地争相斗艳。雪山冰川映衬着高大的野桃花,使林芝的春天又有了一种自然的纯净浪漫之美。
桃花树下的爱情
现今 社会 ,年轻人不相信爱情,怕恋爱,怕结婚,但是有一种爱情却是和各种物质条件不相符,只有默默地付出,一种长相厮守,让我觉得这就是“爱情”。
我在嘎啦村看到了一对中老年藏族夫妇,他们是嘎啦村的村民,丈夫在摆“射箭”摊位,到了中午,妻子拎着酥油茶和饭菜给丈夫送饭,他们坐在桃花树下,丈夫默默地吃饭,妻子在旁边静静地看着他吃,我见到这样的画面,感觉很温馨,很感动,老汉没有在豪华的餐厅,没有高档的 美食 佳肴,但是他在温暖的阳光下,桃花树下享受着妻子亲手制作的美味午餐,这就足够了,难到这不就是“爱情”吗?我拍下了这张照片,取名叫:桃花树下的爱情。
嘎啦村有一位“丁真”
我坐在藏族老汉“射箭”摊位前休息,这时走过来几位藏族小伙子要射箭,其中一位小伙子长得特别帅气,今年29岁,长相很有藏族人特点,由于摄影师敏锐的观察力,瞬间我就抓拍了一张他回头微笑的照片,然后我告诉他说,你就是嘎啦村的“丁真”。他看到这张照片之后和其他伙伴都笑了。
请爱护桃树,它们也是有生命的
每次旅行,我都会观察到有一些人只顾自己开心,做一些违背公德的事情,我会把这种不文明的现象记录下来,告诫每一个游客,希望都能自觉的遵守当地的有关规定,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但是总是有一些人,没有把这些放在眼里,随心所欲拍照,践踏树木。请问,你站在树上拍照自己就变美了吗?真是不知羞耻,反以为荣!
嘎拉村是林芝桃花节首选的开幕式之地,因此又称为桃花村。它是林芝地区最早盛开大批量桃花的地方,就在八一镇东南侧大约5-6公里处,嘎拉村的桃花沿着尼洋河畔两侧的田园和山丘上依次盛开,它成了整个林芝地区桃花的最佳赏花地,被誉为“林芝桃花第一村”,很多摄影师来林芝拍摄桃花,必来这里,它是摄影师们的最爱。
林芝地区每一年都会举办桃花节,桃花村是林芝桃花节的主办场地之一,也是桃花最密集的地方之一了,而且花期盛开得最早,从3月初开始一直到3月底,几乎每个到林芝赏桃花的游人都会到桃花村,所以尽量避开人流高峰时段进入景区,要不然可能拍到的不是桃花,人少的桃花村趣味性强,恍若置身世外桃源。
西藏第一座宫殿雍布拉康,见证了西藏先民从“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生活的转变。而雍布拉康山脚下的一块良田,则在藏族开耕史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这块良田叫做—萨日索当。
根据史料记载,公元前二世纪,吐蕃确定了第一代藏王聂赤赞普。王的确立,让雅砻河岸方圆几百里的部落民众纷纷搬迁而来,为其修建雍布拉康,并以宫殿为中心聚拢起来,出现了第一座村落。为了供奉藏王,村民们在雍布拉康南侧开垦了第一块农田,取名为“协赛辛”,意即“国王御用田”。
关于这块农田,贡布日山上的猴子洞还提醒着我们一个更为古老、流传至今的关于藏族起源的传说:猕猴与罗刹女结合生出六只小猕猴。猕猴把六只小猴送到山下果树林,三年以后去看望他们时,发觉已繁衍成五百多只。这时,树林中的果子已经吃尽了。猕猴看到儿孙们饿得皮包骨头、气息奄奄,心里非常的难过。于是,猕猴便四处采集野果给儿孙充饥,累得浑身脱光了毛、手脚裂开了口,尾巴也磨得像根干柴棍,如此地辛劳,也只是勉强维持了儿孙的一息生命。无奈之下,猕猴再次到观世音菩萨那里请求,他说:至尊啊,我与罗刹女成婚后生下的儿孙们,眼下正处于食不果腹、饥寒交迫的苦难之中。我拿什么养育他们呢?祈请至尊大慈大悲救救我们吧!观音菩萨预言:“将来你的子孙后代将分为父系和母系两大类别。既然你祈求我拯救他们,我会让你如愿以偿。”观音菩萨从须弥山中取了天生五谷(青稞、小麦、豆子、荞麦、油菜)种子给猕猴,猕猴把五谷种子撒在贡布日山下的一片土地上(今泽当)萨日(沃土)。到了金秋时节,他带着子孙们来到种植五谷的地方,望着丰收的景象,他激动万分地对儿孙们说:“吃吧,尽情地吃吧!这就是至尊大慈大悲观世音赐给你们的五谷之食。”“索当”在藏语中译为吃吧,由此,西藏第一块农田—萨日索当产生了。这些小猴乐坏了,他们觉得五谷比野果更味美可口。众猴得到充足的食物,并逐步学会了种植,他们在贡布日山脚下用爪子翻土种植谷物。劳动使猴子的尾巴慢慢变短了,也能说话,逐渐变成了人,这就是雪域上的先民。
无论是史书记载,还是民间传说,萨日索当既被认为是观音赐给猕猴儿孙五谷之食的地方,也是后来吐蕃先民为供藏王而开垦的第一块良田。在这片名叫萨日索当地开耕田上,藏族先民开始了耕种、收获、孕育五谷,滋养雪域高原,藏族农耕文化也由此发展演变。至今,为纪念西藏第一块良田—萨日索当,每年春耕时节,雍布拉康山脚下的农民都会穿着节日的盛装,来到萨日索当田间,举行隆重的开耕仪式,这一传统延续至今,这也是西藏的开耕起源。
据说,最初的萨日索当约有两亩地;今天周围的保护农田,已经达到了8万多亩。
Tips:
每年开耕节的日期并不固定,而是根据当年的藏历节气,并结合地域文化推算而得。一般在3-4月,若来要体验,需要提前咨询。
人口:约31万人
人口密度:5人/km2
索县位于西藏东北部、那曲地区东北部、怒江上游的索曲(河)流域。面积598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1万亩,森林面积359万亩,草原面积52万亩。总人口近31万。辖1个区,1个镇,11个乡,141个村民委员会。
索藏语意为"蒙古"。元朝时期称这一带为"索格"。明代称为"琐庄"。明末清初,又归附于蒙古和硕特部固始汗。1732年划归清政府西藏地方政府管辖。1751年归由驻藏大臣直接管辖。1960年成立索县人民政府。县府驻嘎切塘。
索县位于藏北高原和藏东高山峡谷的结合部,属南羌塘大湖盆区。地形以山地为主,地势西高东低,由西到东逐渐倾斜,平均海拔3572米。西部有少数较开阔的气候区。矿产资源主要有铅、煤、硫磺、石膏等。
索县经济以牧业为主,兼有农业。农作物主要品种有青稞、春小麦、豌豆、油菜、元根和马铃薯、萝卜、莲花白等。主要饲养牦牛、犏牛、黄牛、马、绵羊、山羊等。
工业以民族工业为主。主要生产氆氇、卡垫及民族服装和民族手工艺品以及制陶加工。现有一家木材加工厂,制作牛皮鞍子、挤奶桶、酥油桶和简单的家具。
1959年修建的黑昌公路,穿越本县的西北部,从而改善了索县的交通。近年来又修建了境内区乡间简易公路。交通运输条件和改善,方便了群众的生产和生活。
民族风情:历史上索县群众信仰苯教和红教者居多。清初随着格鲁派掌握西藏政权后,格鲁派成为县境内的主要的教派。目前最有名的增登寺,即为格鲁派寺庙。其他大小寺庙共有190多座。
赞丹雪村,地处黑昌公路要道,交通较为便利。学校、商店、银行、邮电、电视等文化设施及社会公共服务设施较为齐全。
经济概况
索县经济以牧业为主,兼有农业。农作物主要品种有青稞、春小麦、豌豆、油菜、 元根和马铃薯、萝卜、莲花白等。主要饲养牦牛、犏牛、黄牛、马、绵羊、山羊等。
工业以民族手工业为主。主要生产毯瑰、卡垫及民族服装和民族手工艺品以及制陶加工。现有一农木材加工厂,制作牛皮鞍子、挤奶桶、酥油桶和简单的家具。
索县从增加农牧民收入出发,加大了农牧业实用科技的推广力度。青稞良种推广、黄牛改良、犏牛改良等农牧业科技让广大群众尝到了实实在在的甜头,科技给这个藏北小县带来了农牧业发展的希望。
1984年以来索县就开始实施黄牛改良项目,近几年索县又购买种牛、冻精等对犏牛进行改良。在县里工作人员的耐心引导下,广大农牧民发现经过改良的黄牛产奶量大大提高,过去一天产奶量只有11公斤多,现在一天的产奶量达到35公斤以上,而经过改良后的犏牛体格更大,更加耐用,产奶量也大大提高。群众对这一农牧技术非常欢迎,现在索县的黄牛改良数目已达到3300多头。
自然地理
索县位于西藏东北部、那曲地区东北部、怒江上游的索曲(河)流域。索县位于藏北高原和藏东高山峡谷的结合部,属南羌塘大湖盆区。地形以山地为主,地势西高东低,由西到东逐渐倾斜,县城海拔3980米,平均海拔3572米。
索县位于西藏东北部、那曲地区东北部、怒江上游的索曲(河)流域。索曲流域位于南羌塘陆块东部,由发源于唐古拉山南坡的本曲、索曲、连曲和益曲等四条贯通性河流组成,是怒江上游面积最大的汇水区域。
索曲,位于西藏境内怒江左岸,发源于白雄以北的唐古拉山南麓,流域面积大于1000平方千米的支流有本曲、巴青曲、益曲、库而色等。在比如县以东20余km处汇入怒江。索曲流域面积132万平方千米。
索县是西部有少数较开阔的气候区。空气稀薄,雨雪较多,日温差较大,冬春多大风。年无霜期仅40天左右,年日照时数24772小时,年降水量5729毫米。常见的自然灾害有大风、暴雨、雪灾、冰雹、霜灾等。
索县矿产资源主要有铅、煤、硫磺、石膏等。野生动植物资源主要有獐子、鹿、豹、狗熊、猴、岩羊、黄羊、水獭及多种鸟类、虫草、贝母、知母、黄连、雪莲花、茯苓、党参等。
历史沿革
“索县” 一名,为汉字译写的藏语名称。“索”意为蒙族或蒙古人,解放前为索宗,1960年设立索县,沿用至今。
索县,元朝时期称这一带为“索格”。
明代称为“琐庄”。
明末清初,又归附于蒙古和硕特部固始汗。
1732年划归清政府西藏地方政府管辖。1751年归由驻藏大臣直接管辖。
1960年成立索县人民政府。县府驻嘎切塘。
2001年,索县辖:亚拉镇、赤多乡、嘎美乡、嘎尔木乡、加勤乡、江达乡、荣布乡、若达乡、 热瓦乡、色昌乡、永纳乡、亚安乡。
2002年,索县由1区,1镇11乡,141村委会调整为2镇、8乡,6居委会、135村委会:亚拉镇、荣布镇、若达乡、热瓦乡、赤多乡、嘎美乡、加勤乡、江达乡、色昌乡、嘎木乡。
行政区划
索县辖2个镇、8个乡:亚拉镇、荣布镇、若达乡、热瓦乡、赤多乡、嘎美乡、加勤乡、江达乡、色昌乡、嘎木乡。共有141个行政村。
索县(古地名)
即今湖南汉寿县。汉寿地名源自西汉时期的“索县”,至汉阳嘉三年(134年)更名“汉寿县”,县治位于今鼎城区断港头。
2020年6月,索县列入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西藏片区)。
2019年8月,2019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名单出炉,索县在列。
2017年2月21日,索县上榜2016年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名单。
人口:约1万人
人口密度:1人/km2
219国道
界山达板
泉水湖
班公湖
日土,藏语意为“枪叉支架状山下”。噶厦政府时期,日土县为日土宗。日土宗又分为宗政 府和 拉让两个机构。宗政府官员由噶厦政府从拉萨直接委派。拉让设堪布,由拉萨色拉寺委派。 1961年3月设立日土县,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管辖,1978年划归西藏自治区,隶属阿里地区 管辖至今。县府驻日土镇。_
日土县地处西藏西北部、阿里地区西北部,是我区边境县之一。面积75400平方公里。水域面积16平方公里。草场面积7000万亩,耕地面积073万亩。总人口6300余人。辖4个区,12个乡,30个村民委员会。_
喀喇昆仑山和冈底斯山支脉横穿全境,被称为“世界屋脊的屋脊”。平均海拔4500米左右,最高海拔为6800米。已知的矿产资源有砂金、铅、铬铁矿、硼砂、食盐等。_
日土县属半农半牧县。牧业比重较大,农业生产局限性很大。交通便利。新藏公路贯穿全县,可通狮泉河、日喀则、拉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各乡、村 都有公路相通。土特产品主要有酥油、皮张、羊毛、牛羊绒、裂腹鱼、斜齿裸鲤鱼等。_
自然资源
日土县地貌类型属高原湖盆区,喀喇昆仑崇山峻岭和岗底斯山支脉横穿全境,由于气候干旱,流水作用弱,高原面保存完整,总的地势是南北高,中间低,沿班公错——怒江断裂带形成高原地势最低的巨大集水洼地,在四周山脉之间沿断裂带则为宽谷或串珠状湖盆洼地。
日土县土壤属山地灌丛草原土壤区,主要分布在海拔4000米左右的灌丛草原上,4200—4700米高山草原土比重增大,土壤的发育有落叶灌丛和草本植物参与,A层的灰棕色腐殖质层较显著,厚度较大。但由于冷季长及干旱,微生物活动少,土体中粘粒少,下移不明显,演积B层发育不完全。自B层30—40厘米开始有碳酸钙聚集,土体有较强的石灰反应,并形成钙积层。在洼地土体中,碳酸钙的聚集更加强烈,白色固体的碳酸钙又厚达1—2米,石灰含量在20—30%以上,山地灌丛草原土和高山草原土部分开辟为耕地。
_ 喀喇昆仑山和冈底斯山支脉横穿全境,被称为“世界屋脊的屋脊”。平均海拔4500米左右,最高海拔为6800米。冈底斯山又名“喀拉斯”,海拔6800多米,自古以来是中亚和东南亚各地人们仰慕、朝圣和旅游的圣地,沿着以喀拉斯为中心的朝圣线路,布满了众多历史悠久的文化遗迹,点缀了这座世界级神山。
喀拉斯,天地宇宙所铸就的曼陀罗,雄伟而且壮观,只有你亲眼看见它的时候,才能出现那自然绝对真实的存在。它是自然的曼陀罗,如佛经所说:它非我们凡人的眼睛所能见,它是精神之极地,佛陀也曾预言:“千真万确的喀拉斯,宇宙世界之中的喀拉斯。那里雪花飞舞,那里斑驳陆离,水晶塔一般的峰巅,洁白而又闪烁如‘丹姆雀’(DEMCHOG)的宫殿那里是深奥的瑜迦之源奇妙无与伦比,壮丽无与伦比”。
日土县内流的河流多以内陆湖泊为归宿,形成闭合的流域,主要湖泊有班公错等。班公湖位于县城以北约13公里处,东西长约110千米,南北平均宽约4千米,湖水面积604平方千米,其中我国境内为413平方千米,湖面海拔4241米,最大水深413米,在我国境内的蓄水量4657亿立方米,东段湖水为淡水,矿化度为075g/l。班公湖上风光迷人,景色奇丽,历来为探秘旅游者的向往之地。著名的高原鸟岛就在该湖之中,每年5-9月份,班公湖鸟岛成为西藏最佳的观鸟旅游地点,吸引着大量游客特别是外国游客来此观光旅游。
日土县地处高原亚寒带季风半干旱气候区,气候具有气压低、辐射强、寒冷干燥、降水稀少等特点。由于本县未设气象观测站,据处于同一气候类型的狮泉河镇提供的气象资料表明:本县年平均气温01℃、≥0℃、≥5℃、≥10℃的年积温分别为1533℃、1389℃和1159℃,无霜期95天,年日照时数33709小时,日照百分率76%,年降水量734mm,年蒸发量24563mm,年平均风速32m/s。
耕地及作物种植资源
日土县现有耕地面积86149亩,其中保灌水浇地37996亩,占耕地总面积的446%;可灌水浇地26309亩,占耕地总面积的309%。
日土县主要种植青稞等农作物,青稞一般为早熟类型品种,全生育期为138天,其特点是生育期较短、耐寒性强、灌浆较快,是海拔4200米以上高海拔地区种植最为广泛的品种。
林业资源
日土县林业资源总面积289163公顷,主要有疏林地267公顷,灌木林地3895公顷,未成林造林地331公顷,苗圃05公顷,宜林荒滩地284667公顷。
日土县草地总面积70724万亩,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5853%,是发展牧业的主要物质基础;草地可利用面积为5340万亩,占草地总面积的755%;已利用草场面积5340万亩。
日土县天然草地共分为六类、九亚类、十三组、二十七个型。在各类草地中,以高寒草原类面积最大,占全县草地可利用面积的580%;其次是温性荒漠草原类,占全县草地可利用面积的224%;第三是温性荒漠,占全县可利用草地面积的116%;第四是高寒荒漠,占全县可利用草地面积的51%;第五是低平地草甸类,占全县可利用草地面积的26%;最小的是沼泽类,占全县可利用草地面积的01%。
畜种资源
日土县主要饲养牦牛、犏牛、绵羊、山羊、马等牲畜,其中山羊饲养比例较大,白绒山羊是该县的特色资源。我县白绒山羊占西藏山羊总数的369%,占羌塘山羊总数的1086%。我县的白山羊绒是我国最优秀的山羊品种资源,具有品种纯度高、绒细度高、单产高、毛囊密度高、纤维细、绒质优良的特点,历来在国际国内久负盛名,曾先后荣获中国农业博览会银质奖、金质奖,被称为日土的“软黄金”。
日土县境内生存的野生动植物主要有黑颈鹤、大雁、黄鸭、金丝野牦牛、蟠羊、藏羚羊、黄羊、青羊、野驴、熊等,其中,一些珍稀动物属于国家级保护动物,具有很高的旅游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
历史沿革
日土藏语意为“枪叉支架状山下”。据说日土县的小山形状像枪叉支架,故名。
噶厦政府时期,日土县为日土宗。日土宗又分为宗政府和拉让两个机构。宗政府官员由噶厦政府从拉萨直接委派。拉让设堪布,由拉萨色拉寺委派。1961年3月设立日土县,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管辖,1978年划归西藏自治区,隶属阿里地区管辖至今。
日土县辖4个区(日土区、日松区、多玛区、热帮区),12个乡,30个村委会。
2000年,日土县辖1个镇、4个乡。总人口7175人,各乡镇人口:日土镇 1585 多玛乡 1063 日松乡 1765 热帮乡 1742 东汝乡 1020 (单位:人)
经济概况
日土县位于西藏西北部、阿里地区最北端,东距拉萨1800公里,南距狮泉河镇120公里,北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全县土地面积803万平方公里,是一个以牧为主,兼有农业的半农半牧边境县。
40年来,在中央关怀、河北省对口支援和自治区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日土县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辉煌成就。日土县人口由1985年的4663人增加到目前的8540人,人口总数20年翻了一番;农牧民人均收入由1985年的99978元增加到2004年的314117元。特别是近几年来日土县经济得到了持续、健康、平稳的发展,2004年完成国内生产总值7792万元,比上年增长186%;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14117元;财政收入487万元;固定资产投资10288万元,同比增长348%。白绒山羊:金色的头羊。日土县是藏西北白绒山羊基地之一,出产的克什米尔白山羊绒是国际市场上久负盛名的产品,近几年来,在各级农业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共同努力,该县白绒山羊事业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一是本着把白绒山羊基地的“牌子喊响、品种另类、影响扩大、品质提高”的原则,实施了“普遍养羊、集中养白绒山羊”战略。2004年全县白绒山羊总数达到249万只,占牲畜存栏总数的593%。
二是采取了以龙头带基地、基地连牧户的举措,确立了以原种场为中心、以乡村选育点为桥梁、以科技示范户为纽带,逐步向农牧区辐射的良种繁育体系,有力地促进了本品种选育进程。2004年,全县白绒山羊个体平均产绒量达到了2796克,其中一等绒占85%以上。
三是各种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近几年来,上级加大了对原种场和白绒山羊基地的建设力度,促进了白绒山羊市场的发展。
四是山羊绒深加工的初步尝试成功,探索并实践了一条集龙头带动、主导产业带动于一体的创新产业化经营模式下的自我发展之路。2003年,尝试性地与内蒙古鄂尔多斯集团合作,利用该县高品质的白山羊绒,结合对方先进的技术,生产的羊绒衫初步投放市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004年,与阿里金哈达公司合作,在羊绒深加工上再次取得成功,提高了白山羊绒的附加值。
在国际上享有“纤维宝石”和“软黄金”盛誉的“开司米”山羊绒,其正宗产地是西藏阿里地区的日土县。如今,一个可向世界纺织市场投放大批优质原料的“百万绒山羊基地”在日土建成。
山羊绒早在16世纪便已享誉西欧,而日土县出产的白山羊绒,据国际权威机构认定,已具备“品种纯度最高、绒细度最细、单位面积毛囊密度最大、没有饥饿痕”等四项世界之最,曾荣获全国农业博览会金奖。以此为原料生产的羊绒制品质地优良,手感细腻,保暖性好,倍受国内外市场青睐和消费者推崇。
据统计,目前日土全县共有白绒山羊25万多只,羊绒年产量在70吨左右,仅每年山羊绒收购,就占全县农牧民现金收入的85%,占据牧业的主导地位。
经过近几年畜群结构调整,日土农牧民饲养白绒山羊的比例增大,山羊绒产量增加,但由于畜产品价格上涨空间在逐年减少,绒山羊数量虽有增加,但增产不增收,农牧民的收入也得不到稳定增长。对此,目前在阿里地区负责筹备成立羊绒制品加工企业的原日土县委书记、援藏干部卢瑞卿说:“阿里地区应尽早建立自己的山羊绒加工企业,整合我们的资源优势,将品质最好的山羊绒加工成成品推向市场,这样既可以提高藏族牧民收入,同时也为雪域高原西藏打造出自己的知名品牌”。
班公湖:唱响第三产业的高音在今天的日土,现代商业、旅游、邮电、饮食服务、文化娱乐、IT等旧日土闻所未闻的新兴产业迅猛发展。1989年日土县工商局成立之时,商户不到20家,到2004年底全县个体工商户已经发展到218户,从业人员达到336人,注册资金409万元。
日土县依托班公湖和日土岩画这两大旅游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业,于2002年6月成功地举办了首次班公湖民俗节,在民俗节期间,共接待国内外、区内外游客1012人次,旅游收入7万元。
在班公湖民俗节期间,为发展特色旅游资源,发展民族经济,日土县充分挖掘文化特色,立足实际,投资购进了一套制作风干牛肉的真空包装、烘烤设备,并请专业人员制作仿真岩画作为礼品赠送给来宾,同时进行出售。形成了以旅游产业的兴起带动旅游产品开发,以旅游产品开发拓宽农牧民增收渠道的格局。
教育、金融:发展中并重的砝码1966年,日土县有4所小学,在校生88人,夜校1个,学员73人。日土县现有在校适龄儿童595人,2004年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899%,在校生巩固率达95%,并投资200万元完成了县完小规划建设项目,进一步增强了县、乡小学师资力量和师资队伍。
截至今年5月底,农行日土县支行各项贷款余额1220万元,其中涉农贷款418万元,扶贫贷款114万元。为了更好地服务“三农”,每年的畜产品收购期,农行日土县支行都会对畜产品公司投放大量信贷资金,支持企业增利,同时稳定增加两级财政及农牧民现金收入。农行日土县支行自1995年成立以来累计发放畜产品收购贷款9250万元。
精神文明:如同格桑花绽放2002—2004两年间,日土县共产生了80户文明户;培育了一个具有民族风情的民俗村、文明村——日土村,建设了一个小康示范村——乌江村;2000年创办了日土自己的刊物——《日土通讯》,2001年改名《班公湖》后,已成为宣传日土的阵地。
1984年,日土县电视台成立;1985年,日土县建成第一座**院;1986年,日土县建成第一座电视中转台,实现中央一台和西藏一台的转播;1989年日土县在日松乡建成第一座乡村广播单收站;1994年,日土县投资38万元建成第一座中波转播台;1995年,日土县在乌江建成农牧区第一座调频广播站;2000年2月,日土县有线电视开通,电视频道由2个增加到30个。自国家实施“村村通”工程、“西新工程”、“2131工程”以来,日土县广播电视事业更加蓬勃发展,截至目前,全县共有卫星地面接收站122座,广播人口覆盖率达65%,电视人口覆盖率达93%,全县安装闭路电视279家。
非公有制经济:2003年以来,阿里地区边境贸易活跃。截至目前,边境贸易进出口总额达3246万元。其中,出口1666万元,产品包括活羊、青稞、盐巴、山羊绒、绢丝等;进口1580万元,包括木碗、木材、食品、粮食、布匹、铝制品和日用百
货等。
行政区划
日土镇 总人口1585人,镇政府驻日土村。辖1个居委会、2个村委会:杰果桑;日土村、热角村。
多玛乡 总人口1063人,辖2个村委会:多玛村、乌江村。
日松乡 总人口1765人,辖3个村委会:德汝村、甲岗村、过巴村。
热帮乡 总人口1742人,辖3个村委会:龙门卡村、扎普村、丁则村。
东汝乡 总人口1020人,辖3个村委会:阿汝村、松西村、东汝村。
2020年10月20日,日土县荣获2020年全国双拥模范城(县)称号。
2019年8月,2019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名单出炉,日土县在列。
2018年12月29日,国家民委命名日土县为第六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
2018年2月22日,日土县上榜2017年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名单。
2016年7月,日土县荣获2016年全国双拥模范城(县)称号。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