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皇帝的介绍是什么?

万历皇帝的介绍是什么?,第1张

神宗朱翊钧(1563年9月4日-1620年8月18日),或称万历,为明朝第14任皇帝,年号万历,是明穆宗朱载坖的第三子(实际上的长子),生母李贵妃。

隆庆六年(1572年),穆宗驾崩,九岁的朱翊钧登基,是为明神宗。在位48年,是明代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谥号为“范天合道哲肃敦简光文章武安仁止孝显皇帝”。

明神宗在位前十五年,在首辅兼帝师张居正的领导下明朝一度呈现中兴景象,史称万历中兴,而在位中期亦主持万历三大征,保护藩属,巩固疆土。在张居正死后始亲政,因国本之争等问题而倦于朝政,自此不上朝,国家机器运转近乎停滞,征矿税亦被评为一病。

万历年间走向活泼和开放,利玛窦觐见明神宗,开始西学东渐,但同时朝廷内东林党争开始萌芽、塞外又有后金势力虎视眈眈,在其晚年占领了明朝东北大部分地区,使明朝退守山海关,终在气候变迁下,明朝连荒自乱走向灭亡的局面。

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七月二十一日,明神宗去世,享年五十八岁,庙号神宗,谥号范天合道哲肃敦简光文章武安仁止孝显皇帝,葬十三陵之定陵。 死后由长子朱常洛继位,明神宗死后仅二十四年,明朝灭亡。

驾崩

萨尔浒之战后,辽东失陷,神宗郁郁寡欢,焦劳国事。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四月,皇后王喜姐病逝,明神宗在众大臣的催促下,已无心思为皇后操办葬礼。

万历四十八年七月二十一日(1620年8月18日),神宗皇帝驾崩于紫禁城弘德殿内,享年五十八岁。临终前遗诏指出大臣应勉以用心办事,以及废矿税,起用建言而得罪的官员,并要求册封郑皇贵妃为皇后等。

朝鲜一国为此举哀。皇太子朱常洛立即发内帑(皇帝私房钱)百万犒赏边关将士。停止所有矿税,召回以言得罪的诸臣。

不久,再发内帑百万犒边。八月即位,改元泰昌,是为明光宗,光宗即位后,内阁先是为神宗拟上庙号显宗、谥号恭皇帝,后来,朝臣认为谥号的“恭”是晋恭帝,隋恭帝两位末代皇帝的谥号,先帝圣谟不可殚述,而帝尧运乃神之德,于是后改成为其上庙号神宗,谥号显皇帝。

九月,在位不足三十天的明光宗便在红丸案之中暴毙。因光宗即位不到一个月即告驾崩,孙子熹宗朱由校即位后,于十月丙午(10月27日)葬神宗于定陵。

万历皇帝有两位皇后。

万历皇帝的皇后是:

1、孝端显皇后:孝端显皇后原名叫做王喜姐,1654年在北京出生,父亲是王伟。她是万历皇帝在做皇帝的四十八年里唯一的一位被万历皇帝亲自册封的皇后,也是万历皇帝的原配妻子。

2、孝靖皇后:孝靖皇后姓王,原本只是慈宁宫里面的一名宫女,在1581年的时候万历皇帝去慈宁宫给母亲请安,看到王氏以后一时冲动就宠幸了王氏。

在宠幸后不久就她就生下了朱常洛也就是后来的明光宗。在生下朱常洛之后她先后被封为恭妃、贵妃和皇贵妃,在1611年的九月她因为生病去世,去世以后他的孙子朱由校继承皇位追封她为皇后。

扩展资料:

明神宗是明朝第十三个皇帝,年号万历。隆庆六年,穆宗驾崩后,年仅十岁的朱翊钧即明神宗便登基了,神宗自小聪颖深受其父亲穆宗的喜爱,而他的生母李氏更是一位封建社会里典型的贤妻良母,同样也是一位严母。

从神宗幼年时便对他的教育生活严格要求,这位母亲无疑对明神宗的一生有着巨大的影响。明神宗的另一位母亲便是当年穆宗的皇后陈氏,陈氏体弱多病,无法生育,在神宗小的时候,生母李氏就多带他去看望皇后陈氏,而这位皇后更是对这个小皇子疼爱有加,呵护备至。

在神宗继位后,最隆重的仪式便是把圣仁皇太后的尊号赐予他的嫡母隆庆的皇后陈氏,把慈圣皇太后的尊号赐给他的生母隆庆的皇贵妃李氏。

哪怕在万历后期,明神宗无为昏庸显少临朝之时,每逢慈圣皇太后的生辰,他仍然亲临皇极门接受百官庆贺,所以也有人称明神宗之孝为古今帝王之孝所稀有。

而明神宗的孝顺也间接成为了其皇后王喜姐能够居于后位四十二年而不动摇的契机,尽管这位皇后十分平凡,没有醉人的美貌,没有最为显赫的家世,在其在位期间也没能为皇帝诞下皇子继承皇位,只育有皇长女荣昌公主。

但这位皇后却凭借她温婉的性格深得神宗生母李氏的喜爱。作为一国之母她尊长爱幼,对太后李氏的照顾可谓无微不至,对太子朱常洛更是保护有加。

这样的皇后让太后李氏赞赏不已,一向孝顺的神宗即便更中意她人,也断不会忤逆母亲的想法。这也是王喜姐能够居后位如此之久最有利的保证。

—万历皇帝

中国的皇帝,先秦时期的,不算。从秦朝到民国,中国有408个皇帝。其中,一个朝代有两三个成功的皇帝就不错了,其余的不是平庸就是不道德。尤其是明朝,有个皇帝一天娶九个妃子。现在,校易搜要向你介绍明朝的明神宗一天娶九个妃子。

明神宗——一天娶九个老婆。

明神宗,明穆宗的第三子。第二年,隆庆被任命为王储,当时他六岁。在隆庆的第六年,穆宗死了。十岁的朱翊钧即位,次年,他改元为万历皇帝。在位四十八年,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万历前十年,大学士张辅佐处理国家大事,社会经济快速发展,黎民百姓安居乐业。

网络图

十年后,张去世,开始主持政务。有一段时间,他勤于政务。后来因为和公务员群体的矛盾,罢工三十年。死于公元1620年,王位传给了王储朱常洛。死后葬于十三陵定陵。

明神宗罢课30年,史学界称之为醉梦时期,并称在此期间,明神宗懒于对朝,勇于敛财,与外朝隔绝30年。那么,明神宗什么时候从一个有前途的皇帝变成了一个被忽视的皇帝呢?是什么让这个曾经野心勃勃的大明之子落到如此地步?

从表面上看,明神宗弃政不愿面对朝廷的原因似乎首先是他偏袒郑贵妃,其次是因为他痛恨大臣间的任人唯亲。然而,主要原因是明神宗身体虚弱,无法动弹。当然,在他身体虚弱的背后,毫无疑问是过度沉迷于声色富贵。

万历十七年,即公元1589年12月,大理寺给任留下奏章,批评纵酒、纵欲、财气,并祭出四箴言。“九五”期间对最高皇帝私生活的这种干涉让明神宗非常生气。幸好首辅大学士申时行婉转开导,说皇帝如果要处分任人,无疑是承认任人的批评是真的,外面的臣民就会相信。最后,罗被革职为民。

这一时期,江南商品经济高度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国家和经济总量达到古代中国的巅峰,但阶级矛盾日益严重。文官集团的党争使政治日益腐败黑暗,东北女真乘虚崛起,从而种下了明朝灭亡的祸根。

明神宗不仅迷恋女人,也迷恋男人。

明神宗沉迷酒色,甚至玩基佬生意,也就是玩女人和小太监。当时宫里有十个太监,长得很像定陵出土的绣花童装。他们致力于为帝国的命令服务,或者被迫与他们的上级躺在一起,被称为十军。

因此,在连的王位上,有十个运动员幸运地打开了欺骗的大门。在这方面,明神宗和他的祖先明武宗有点相似。至于对金钱的贪婪,明神宗是明朝皇帝中最有名的。他上台后,没收了当朝重要官员和张的财产,并让宦官张承全部入宫听候他的调遣。为了掠夺钱财,他派矿监和税监去搜刮人民的脂肪和奶油。

网络图

由于过度的放荡,明神宗的身体极其虚弱。万历十四年,也就是1586年,年仅二十四岁的明神宗向内阁告状,称自己暂时头晕乏力。礼部长官卢洪春为此到医院,指出肝虚则头晕,肾虚则腰痛、射精。

在th

因此,在明神宗个人执政期间,他很少去法院。他处理政治事务的主要方法是以戒律的形式传下来。万历时期,平定朝野叛乱、援朝战争、平定杨应龙叛乱等三大征服军事行动,都是以谕旨的形式,而不是大臣们所希望的形式。

三次征服战争结束后,明神宗似乎对大臣们批准王位更不感兴趣了。因此,明神宗轻忽国事的情况有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不愿理国事;到了后期,连大臣奏折都没有批下来,一直放在纸中间。

按照明朝的制度,皇帝是国家大事的唯一决策者。一旦皇帝不愿意处置但又不轻易授权给宦官或大臣,整个朝廷的运转就可能陷入停顿。因此,明神宗不负责任地为取悦自己心爱的妃子而罢工,无疑给明朝带来了致命的后果。

网络图

据有关史料记载,到万历三十年,也就是公元1602年,关官空缺已经非常严重。这一年,南京北出了三个大臣,十个侍郎。地方长官三人,政治使节、省法官等官员六十六人,地方官二十五人。按照正常的编制,南北京六部应该有十二个大臣,二十四个侍郎。此时,总共短缺近三分之一。

后世对明神宗的评价

对的评价是:“论述者说:明之死,实因神教。”然而,一些专家和学者提出了争议。因为明朝灭亡的因素是:第一,林东党与非林东党的斗争一直持续到南明灭亡。第二,宦官专政,明朝产生了王镇、刘瑾、魏忠贤等等著名的专制宦官。皇帝对他们的偏见对宫廷的气氛产生了很坏的影响。第三,从万历十年开始,中国进入小冰期,极大地破坏了中国以农业为基础的农业经济。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基础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必然导致上层建筑的变化。第四,内忧外患,明末清初满洲农民起义的爆发对明朝的覆灭也起了很大的作用。因此,将此归咎于万历皇帝朱翊钧是不负责任的。

明神宗朱翊钧(1563年—1620年),明朝第十三位皇帝,明穆宗第三子,隆庆六年(1572年),穆宗驾崩,10岁的朱翊钧即位,年号万历,在位48年,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朱翊钧在位初之十年,内阁首辅张居正主持政务,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社会经济有很大的发展,人民生活也有所提高,亲政后,励精图治、生活节俭,有勤勉明君之风范,开创了“万历中兴”局面,期间主持了著名的“万历三大征”,巩固了汉家疆土,执政后期荒于政事,使大明王朝逐渐走向衰亡。

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七月二十一日,朱翊钧崩,庙号神宗,谥号范天合道哲肃敦简光文章武安仁止孝显皇帝,葬十三陵之定陵。

1、早期经历

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八月十七日,朱翊钧出生在裕王府,是朱载垕的第三子,朱翊钧的诞生给裕王府带来欢乐,王府张灯结彩,来道贺的人络绎不绝,热闹非凡,然而,这种喜庆的气氛很快就烟消云散了,代之的是人人自危的恐怖现象,原来朱翊钧的祖父嘉靖皇帝,对于这个皇孙的出世并不高兴,而是产生一种愤恨的心理。

因此,关于朱翊钧的诞生,没人敢报告皇帝,更不敢为之起名字,直到5岁时,这个皇孙才有了朱翊钧这个名字。

万历是穆宗的独子,差不多是衔着玉玺出生的,6岁时就毫无悬念地被立为太子,万历的生母李太后身世卑微,原是宫人,后来母以子贵才晋升为贵妃。

2、登基为帝

隆庆六年(1572年)五月二十二日,宫中传出隆庆帝病危的消息,二十五日,内阁大学士高拱、张居正、高仪被召入宫中,高拱等人进入寝宫东偏室,见隆庆帝坐在御榻上,榻边帘后坐着皇后陈氏、皇贵妃李氏,10岁的太子朱翊钧就立在御榻的右边,隆庆帝抓住高拱的手,临危托孤,“以全国使先生劳累”,司礼监太监冯保宣读给太子朱翊钧的遗诏:“遗诏与皇太子。朕不行了,皇帝你做。一应礼仪自有该部题请而行。你要依三辅臣并司礼监辅导,进学修德,用贤使能,无事荒怠,保守帝业。”三位大学士受托之后,掩泪而出。

第二天,隆庆帝即崩于乾清宫,六月初十,皇太子朱翊钧正式即位,次年改元万历。

3、内阁争纷

按照隆庆帝的布置,高拱是外廷的顾命大臣中排名最前的;在宫中,朱翊钧自然依靠冯保,但是,冯保与高拱的关系非常恶劣,此前,司礼监掌印太监职位空缺,高拱先后推荐了陈洪、孟冲,就是不愿让冯保做掌印太监。

冯保此人知书达礼,又喜爱琴棋书画,很有涵养,所以很受隆庆帝的喜爱,冯保利用皇权更迭之间的权力真空,轻松地通过一道遗诏朱翊钧简介,就驱走了孟冲,自己做了掌印太监,但是,就高拱来说,对冯保自然是必欲除之而后快,在高拱的授意下,工科都给事中程文、吏科都给事中雒遵、礼科都给事中陆树德都开始弹劾冯保,由此,一场政治斗争势必不免,斗争中,冲突双方是冯保和高拱,而张居正表面上是帮助高拱的,但实际上,张居正与冯保关系非常密切,早就预谋赶走高拱。

隆庆六年(1572年)六月十六日,冯保就利用高拱曾经说过的“十岁太子,如何治天下”一语把自视甚高、性格粗直的高拱赶离京城,高拱一走,高仪也惊得呕血三日而亡,三位内阁顾命大臣中只剩下张居正一人。

4、太岳辅政

万历朝的前10年,朱翊钧的生活基本上是受三个人的规范,一个是自己的母亲慈圣李太后,一个是司礼监掌印太监冯保,一个是内阁大学士张居正。

慈圣皇太后与太监冯保都喜欢书法,所以,朱翊钧很小的时候书法就极为工整,冯保在宫中,被皇帝称作“伴伴”、“大伴”,小皇帝对于冯保非常畏惧,每次小皇帝与小太监玩的时候,看到冯保来了,就正襟危坐说:“大伴来了。”冯保的职责不但是对皇帝实行 一般的教育,有时还要代皇帝朱批,因此,他与张居正之间的联系要紧密一些,实际上,正因为内有冯保,外有张居正,万历初年的新政才能顺利地推行。

张居正对于朱翊钧的辅导和关怀无微不至,他为皇帝安排了详尽的视朝和讲读的日程表,大至朝廷用人之道,小至宫中的一些小节,张居正都要细细地与皇帝说。

万历朝的前10年,在小皇帝的支持下,张居正在政治上、经济上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 面貌焕然一新,经济状况也大为改善,万历十年六月(1582年),一代名臣张居正病逝,朱翊钧从此开始亲政。

5、万历三大征

朱翊钧亲政后,曾主持了著名的“万历三大征”,先后在明王朝西北、西南边疆和朝鲜展开的三次大规模军事行动;分别为李如松(李成梁长子)平定蒙古人哱拜叛变的宁夏之役、李如松,麻贵抗击日本丰臣秀吉政权入侵的朝鲜之役,以及李化龙平定苗疆土司杨应龙叛变的播州之役,巩固了汉家疆土。

6、万历怠政

朱翊钧的老师、万历第一任内阁首辅兼万历新政的策划与执行人张居正过世后,万历十四年(1586年)十一月,朱翊钧开始沉湎于酒色之中(一说是染上鸦片烟瘾),后因立太子之事与内阁争执长达十余年,最后索性三十年不出宫门、不理朝政、不郊、不庙、不朝、不见、不批、不讲。

万历十七年(1589年),朱翊钧不再接见朝臣,内阁出现了“人滞于官”和“曹署多空”的现象。

万历十年(1582年)的三月,朱翊钧就曾效仿他的祖父世宗的做法,在民间大选嫔妃,一天就娶了“九嫔”,而且,神宗在玩弄女色的同时,还玩弄小太监,当时宫中有10个长得很俊的太监,就是专门“给事御前,或承恩与上同卧起”,号称“十俊”,所以,雒于仁的奏疏中有“幸十俊以开骗门”的批评,这与当初荒唐的武宗有一点类似。

至于贪财一事,神宗在明代诸帝中可谓最有名了,他在亲政以后,查抄了冯保、张居正的家产,就让太监张诚全部搬入宫中,归自己支配,为了掠夺钱财,他派出宦官担任矿监税使,四处搜括民财。

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右副都御史谢杰批评朱翊钧荒于政事,亲政后政不如初:“陛下孝顺父母、尊祖、好学、勤政、敬天、爱民、节约开支、听取意见、亲人和贤人,都不能够像当初一样。”以至于朱翊钧在位中期以后,方入内阁的廷臣不知皇帝长相如何,于慎行、赵志皋、张位和沈一贯等四位国家重臣虽对政事忧心如焚,却无计可施,仅能以数太阳影子长短来打发值班的时间。

万历四十年(1612年),南京各道御史上疏:“台省空虚,那些致力于废除掉,皇上深居二十多年,从来没有一个接见大臣,天下将要沦陷的忧虑。”首辅叶向高却说皇帝一日可接见福王两次,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十一月,“部、寺大官十缺六、七,风宪重地空署几年朱翊钧简介,六科只剩下四个人,十三道只剩下五人。”

7、执政晚期

酒色的过度,使朱翊钧的身体极为虚弱,身体状况每况愈下,因此,朱翊钧亲政期间,几乎很少上朝,他处理政事的主要方法是通过谕旨的形式向下面传递,“万历三大征”中边疆大事的处理,都是通过谕旨的形式,而不是大臣们所希望的“召对”形式,在三大征结束之后,朱翊钧对于大臣们的奏章的批复,似乎更不感兴趣了。

朱翊钧荒怠的情形,还真有前后两个阶段:前一阶段是不愿意上朝听政;后一阶段是连大臣们的奏章也不批复,直接“留中”不发。

但是,按照明朝的制度,皇帝是 的惟一决策者,一旦皇帝不愿处置但又不轻易授权于太监或大臣,整个文官 的运转就可能陷于停顿。

时朱翊钧委顿于上,百官党争于下,这就是万历朝后期的官场大势,官僚队伍中党派林立,门户之争日盛一日,互相倾轧,东林党、宣党、昆党、齐党、浙党,名目众多,正如梁启超说,明末的党争,就好像两群冬烘先生打架,打到明朝亡了,便一起拉倒,这样的恶果,未尝不是由朱翊钧的荒怠造成的。

8、与世长辞

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七月,万历皇帝朱翊钧驾崩,传位皇太子朱常洛,朱翊钧是明代历史中在位最久的皇帝,明代历史中以万历纪元的时间,持续将近48年之久。

实际上,如果不是因为朱翊钧的儿子朱常洛在即位一月之后即去世,万历一朝应当足足是48年,即从公元1573年至1620年,朱常洛在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八月即位,九月驾崩,大臣们当时建议以万历四十八年八月以后为泰昌元年,以纪念这位短命的皇帝,因此万历纪元未满48年。

本文发布于世界历史网的文章,如有转载,请注明原文摘自于世界历史网:,注明网站地址;否则,禁止转载;谢谢配合!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163739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5
下一篇2023-12-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