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甘肃的旅游景点 介绍甘肃旅游景点的视频

介绍甘肃的旅游景点 介绍甘肃旅游景点的视频,第1张

甘肃的著名旅游景点

甘肃历史跨越八千余年,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伏羲、女娲和黄帝相传诞生在甘肃。以下是我为大家精心整理的甘肃的著名旅游景点,欢迎大家阅读。

1:山丹军马场

每值夏日,焉支山千峰叠翠,妖饶多姿,层林尽染,溪流潺潺;奇花异草,名贵林木遍布山间。唐代诗人李白曾有诗云:“虽居焉支山,不道朔雪寒,妇女马上笑,颜如颊玉盘,翻飞射鸟兽,花月醉雕鞍。南面的祁连山白雪皑皑,峰恋叠翠,山中的原始森林苍松挺拔,翠柏生辉,漫山遍野花草繁茂,灌木丛生。

野生动物_、熊、狼、狐、鹿、岩羊、黄羊、鬼、旱_、獐子等出入期间。 两山之间的大马营草原,蓝天白雪,轻风佛面。牛羊蠕动,群马奔腾,高山上的雪莲,草原上的蘑菇随处可见,每到盛夏,野花丛生,山丹花、野玫瑰花、纷团花、野菊花、马兰花等各种野花争奇斗艳,异彩粉呈,清香醉人,花草间,虫鸣,雀跃,峰飞蝶舞,山鸟啁啾,优美迷人,金**的油菜花_眼夺目

一望无垠的祁连白雪,绿如碧玉的辽阔草原,星罗_布的牛羊马群,碧亮赐透的西大河水库,农机具田间轰鸣牧马人歌如朝凤,构成了一幅动静相宜,浓墨重彩的西部田园画,实属旅游渡假之胜地

2:张掖

张掖古为河西四郡之一,历代中原王朝在西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外交活动中心。张掖曾是北凉国的国都、行都司的首府、甘肃省省会和历朝诸代设州置府的治所,素有"塞上锁钥"之称。市内汉明长城、历代石窟、寺民、碑塔、古城、烽隧、墓葬群星罗棋布。

大禹导弱水入合黎,老子骑青牛入流沙,周穆王乘八骏西巡会见西王母的`传说,张骞、班超、法显等都曾途经张掖前往西域,隋炀帝于609年在张掖曾召集西域27国君主使巨,召开了"万国博览会",唐玄奘经张掖去西天取经,马可·波罗旅居张掖一年等历史传说和记载,使这块土地更加神奇。创建于魏晋时期的马蹄寺、金塔寺,保存着文物价值极高的雕塑、壁画。

张掖南枕祁连山,北依合黎山、龙首山,黑河贯穿全境,形成了特有的荒漠绿洲景象。境内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林茂粮丰、瓜果飘香。雪山、草原、碧水、沙漠相映成趣,既具有南国风韵,又具有塞上风情,所以有"不望祁连山顶雪,错将甘州当江南"这样的佳句。

3:敦煌

敦煌的历史古老而久远。“敦煌”一词最早见于《史记·大宛列传》,东汉应劭解释。敦,大也;煌,盛也,取盛大辉煌之意。敦煌曾是中西交通的枢纽要道,丝绸之路上的咽喉锁钥,对外交往上的国际都会,经营西域的军事重镇。

它是一座古老的历史文化名城,是飞天艺术的故乡、佛教艺术的殿堂,有“戈壁绿洲”、“西部明珠”之称,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黄金旅游胜地,被誉为“世界的敦煌”、“人类的敦煌”。敦煌历史悠久,春秋时称瓜州,以地产美瓜而得名。

4:焉支山

焉支山旅游景区是一九九三年经甘肃省林业厅批准成立的省级森林公园,二O一O年被国家旅游局评为AAAA级旅游景区,地处甘肃省山丹县城南40公里处的大黄山林区,是以自然风光为依托的游览区。穿行于花丛林间,走在石板铺成的百岁梯上,呼吸着清新的空气,尝试着穿越“健身门”,站在环形玻璃观景平台上环视焉支山的美景,停下脚步休息时在花儿广场一边品尝焉支山自产的_子茶,一边聆听河西宝卷最淳朴的声音,享受学跳胡腾舞别样的风情,感叹丹碧相间的焉支山无尽的魅力。

西汉时骠骑大将军霍去病率万余大军逐匈奴于大漠之北,匈奴失此山乃歌曰“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隋炀帝西巡时,登焉支山朝见二十七国君主使臣,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万国博览胜会”。明代甘肃巡抚田乐、候东莱都督和知县张成曾铸大钟一口悬于寺中,后人又称钟山寺,在前寺的西北边建玉皇殿一处,气势宏伟,距后寺200米处有一座道庙。

今日焉支山旅游景区之出名,已不在于它显赫的历史,而是在于它碧峰千绕、松柏交翠的奇妙风景。园内植物有1千多种,其中乔木树种有青海云杉、祁连圆柏、华北落叶松、山杨;灌木种类繁多,各种野草野花争奇斗艳,中药材有大黄、黄芪、沙参等一百多种,野生动物有鹿、麝、獐、岩羊等几十种。

甘肃旅游景点有哪些

甘肃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下面我就告诉大家甘肃旅游景点有哪些吧!

1、青山古树——陇南官鹅沟

官鹅沟在甘肃省宕昌县境内,全长32公里,总面积约17637公顷,森林覆盖率为751%,沟内有色彩斑斓的湖泊,和松柏茂密的原始森林,有高耸入云的险峻峡谷,和从山顶或半山悬崖上直泻而小的大小瀑布,最深处为高山草甸和终年不化的`雪山。

2、大漠驼铃——巴丹吉林沙漠

巴丹吉林沙漠,位于内蒙古自治区的西部,是中国四大沙漠之一,总面积47万平方公里。其中的巴彦淖尔、吉诃德沙山是世界上最高的沙丘。巴丹吉林沙漠年降水量不足40毫米,但是沙漠中的湖泊竟然多达100多个。高耸入云的沙山,神秘莫测的鸣沙,静谧的湖泊、湿地,构成了巴丹吉林沙漠独特的迷人景观,每年吸引了上万名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

3、洁净之地——梦柯冰川

梦柯冰川又叫老虎沟12号冰川,位于甘肃省肃北县祁连山区面积219平方公里,是祁连山区最大的山谷冰川。老虎沟地区共有冰川44条,面积共543平方公里左右,有“透明梦柯”之称,蒙古语意为高大宽广的大雪山。“透明梦柯”冰川末端海拔4,260米,最高峰海拔5,483米。它有宽大的粒雪积累区,坡度较平缓,冰面坡降为3度到6度,人员容易进入、攀登。粒雪区最大坡度数26度,没有雪崩危害。

4、雄关万丈——甘肃嘉峪关

嘉峪关,东经98°17′、北纬39°47′,在甘肃嘉峪关市向西5公里处,位于嘉峪关最狭窄的山谷中部。是明长城西端的第一重关,也是古代“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塞,是明代万里长城西端起点。

5、冰雪润物——祁连山

祁连山脉位于中国青海省东北部与甘肃省西部边境,是中国境内主要山脉之一。由多条西北-东南走向的平行山脉和宽谷组成。因位于河西走廊南侧,又名南山。东西长800公里,南北宽200~400公里,海拔4000~6000米,共有冰川3306条,面积约2062平方公里。

6、高峡平湖——莲花古渡

浩浩荡荡奔流而来的黄河,被刘家峡水电站大坝拦腰截断,驯服在高峡深谷之中,形成一望无际的湖面,东起刘家峡大坝,西南至炳灵寺,连接永靖、东乡、临夏、积石四县,湖岸线长55公里,最宽处6公里,湖容量57亿立方米。流域面积为166平方公里,水面达20万亩,以"西北地区最大的人工湖"著称。

甘肃有哪些旅游景点

甘肃的历史跨越八千余年,被誉为“河岳根源、羲轩桑梓”。在此我为大家科普一下甘肃有哪些旅游景点!

1、汉家马厩——甘肃山丹军马场

山丹军马场位于张掖山丹县南55公里处的祁连山区大马营草场,是目前世界上历史最悠久,亚洲规模最大,世界第二大马场。山丹军马场地势平坦,水草丰茂,夏季绿草如茵,冬季一片金黄,是马匹繁衍、生长的理想场所。早在三千多年前,这里就养马。自西汉以来,这里以当地蒙古马为基础,又引进了各种西域良马,杂交培育出的山丹马驰名天下。

2、净土松涛——天水仙人崖

仙人崖位于甘肃天水麦积山风景名胜区,相传此处过去常有高人隐居于此修行,故名仙人崖。仙人崖山巍、水秀、崖俊、林密,自然风景秀丽;人文景观仅次于麦积山景区,寺观、庙宇、窟龛多建于高耸的峰顶或凸凹的飞崖间。

3、陇右名胜——兰州兴隆山

甘肃兴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兰州市区东南45公里的榆中县境内距榆中县城西南五公里处, 总面积295836公顷,海拔界于1800-3670米之间,年平均气温41℃,年降雨量621毫米。。兴隆山两峰耸峙,一水中流,历史上誉其高峻,古因“常有白云浩渺无际”而取名“栖云山”,向有“陇上名胜”之称,被誉为“陇右第一名山”,境内奇峰叠翠,飞泉流湍,林木苍郁,风光旖旎。

4、南山牧马——甘谷古坡草原

古坡风景区位于天水市甘谷县南部藉河上游,总面积1328平方公里。古坡河由西向东横贯全境,系秦岭山脉之余脉,最高海拔2716米,最低1760米,相对高差951米。为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均气温74℃,年降水量600—700毫米,全年日照时数1600—1800小时,无霜期90—140天。

5、将军牧马——昌马水库

在甘肃省河西走廊地区,有一条内陆河,名叫疏勒河,也是唯一一条自东向西流淌的河,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甘肃省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历时十年,建成了一座昌马水库枢纽及沿途十几座小水电站和下游百万亩农业灌区,此水库和下游的赤金水库及双塔水库联合调度,保证着河西粮仓百万亩良田的丰收。

6、佛道一心——莲花山

甘肃莲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甘肃省东南部的康乐、临潭、卓尼、临洮、渭源5县接壤地区,是黄河一级支流——洮河的重要水源涵养区之一,水源涵养作用明显。地理坐标为东经103°39′59″~103°50′26″,北纬 34°54′17″~35°01′46″间,属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

7、北地南国——武都万象洞

位于陇南市武都区汉王镇以南白龙江沿岸的桦林山腰,距陇南市政府所在地7公里,据地质专家考证。该洞己有25亿年的历史,是我国西北地区发现的一处规模之宏大,艺术价值之高,可与举世闻名的桂林芦笛岩,肇庆七星岩相媲美。既具北国之雄奇又有南国之灵秀。位列中国四大名洞之一。

8、净水明湖——文县天池

文县天池国家森林公园位于陇南市文县以北约100公里处的崇山峻岭之中。由于远古时期的地壳活动,致使地壳断裂,洋汤河河道被堵截,于是在海拔高度为2400余米的天魏山上,便汇成了状如葫芦的一湖碧水,文县天池有九道大湾和一百零八个小湾,方圆20公里,水深97米,水域面积80公顷。

9、风电之都——甘肃瓜州

瓜州县隶属甘肃省酒泉市,地处甘肃省河西走廊西端,东连石油城玉门市,西接敦煌市,南北与肃北蒙古族自治县毗邻,西北与新疆哈密市相接,自古以来就是东进西出的交通枢纽,古丝绸之路的商贾重镇。

10、阿尼嘎卓——马牙雪山

位于甘肃省武威市天祝县西部,距天祝县城西部35公里处,年均气温-65摄氏度,西北--东南走向,东西长约45公里,南北宽约10公里。本地人称白嘎达山。主峰白尕达,藏语称伦布什则,意为最高的须弥山,海拔4447米。

甘肃旅游景点大全介绍 甘肃旅游景点有哪些

1、鸣沙山·月牙泉,鸣沙山·月牙泉风景名胜区,位于甘肃省敦煌市城南5公里。古往今来以“山泉共处,沙水共生”的奇妙景观著称于世,被誉为“塞外风光之一绝”。鸣沙山、月牙泉与莫高窟艺术景观融为一体,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人民向往的旅游胜地。

2、拉卜楞寺,拉卜楞寺,除了在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现存最古老,并且也是唯一的第一世嘉木祥活佛时期所建造的佛殿。这个寺庙是中国藏传佛教,建筑方面非常具有特色,形成了具有藏族特色的宏伟建筑群,每一座房屋都有不一样的历史。

3、昌马水库,在甘肃省河西走廊地区,有一条内陆河,名叫疏勒河,也是唯一一条自东向西流淌的河。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甘肃省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历时十年,建成了一座昌马水库枢纽及沿途十几座小水电站和下游百万亩农业灌区,此水库和下游的赤金水库及双塔水库联合调度,保证着河西粮仓百万亩良田的丰收。

4、定西贵清山,贵清山位于甘肃漳县南72公里处是陇中黄土高原最为奇秀的自然风景区,现为国家AAAA级森林公园,被誉为陇中的“小华山”、“贵清仙境”。 因其绵延长达18个村社,故有“贵清十八村”之说。

5、甘肃舟曲拉尕山,拉尕山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境内,地处昆仑山支脉岷山腹地,白龙江上游33公里处,今年被评定为国家4A级风景区,共有景点31处。拉尕山风景区内亚热带、温带和寒带植被垂直分布明显,是集藏寨、溪流、草地、森林于一身,融北国的雄浑磅礴与江南的婉约秀丽为一体的独特自然人文景观,具有北方少见的欧式原野风光,像一块绿色的翡翠镶嵌在白龙江南岸的青山秀谷中。

甘肃必去景点

甘肃旅游景点 1汉族马厩-甘肃山丹军马场 2净土松桃-天水仙人崖 3龙游景区-兰州兴隆山 4南山牧马人-甘谷古坡草原 5普牧——昌马水库6 佛道一心——莲花山 7 南北大地——五都万象洞 8 碧水湖——温县天池 9 风电之都——甘肃瓜州 10 卓阿尼伽-玛雅雪 山。

扩展信息

1、甘肃省,简称甘或陇,是我国省级行政单位之一。 地处黄河上游,省会兰州市。 甘肃源于赣州(今张掖)和苏州(今酒泉)的首字。 因为西夏曾设甘肃军司,元朝设甘肃省,简称甘; 又因全省大部位于龙山(六盘山)以西,唐朝曾在此设龙游道,故又称龙。

甘肃位于北纬32°31′~42°57′,东经92°13′~108°46′。 控制黄河上游,连接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东连陕西,南眺巴蜀、青海。 西至新疆,北至内蒙古、宁夏; 西北出蒙古,辐射中亚。 甘肃省东西蜿蜒1600多公里,面积4537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472%。 全省总人口276365万人,常住人口25539万人。 辖12个地级市和2个自治州。

甘肃有着8000多年的历史,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也是中医药的发祥地之一。 相传中华民族的人类祖先伏羲、女娲、黄帝出生于甘肃。 西王母下荆川县,回中山。 周人起于青阳,秦人立足于天水、陇南。 李氏天下之根,在陇西。

2014年,甘肃省生产总值达到683527亿元。 新中国成立以来,经过开发建设,甘肃已形成以石油化工、有色冶金、机械电子为主导的工业体系,已成为我国重要的能源和原材料工业基地。

2先秦时期,中国分为九州。 甘肃省大部分属永凉州,原名“永凉之地”。 西周时期,秦人的先民定居于省东部,即今天的水区,开始了由游牧经济向农业经济的缓慢过渡,游牧生活仍占主导地位。 秦朝时期,公元前688年,秦国在攻陷的荣、冀荣地区设县(今水麦积区以南)和冀县(今甘谷县)。 县。 战国时期,秦国疆域已达今甘肃东南部。 秦昭王二十七年(公元前280年)设陇西县,九年后秦昭王三十五年(公元前272年)设北帝县。

甘肃旅游 景点

甘肃旅游景点:

1、莫高窟:被称为“沙漠中的美术馆”和“艺术与信仰的精神绿洲”的莫高窟,以其精美的壁画和塑像闻名于世,已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圣地。

2、麦积山:位于甘肃省天水市辖区的麦积山风景区,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麦积山风景区有5大子景区,最著名的就是麦积山石窟。麦积山石窟与敦煌莫高窟、山西云岗石窟、河南龙门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以其独特的泥塑艺术独树一帜。

3、鸣沙山月牙泉:鸣沙山月牙泉可以说是甘肃敦煌最美的风景区。在连绵起伏的沙丘中,一片绿洲和一弯清泉,是如此的美丽。到鸣沙山月牙泉旅游,最不可错过的就是骑骆驼感受西域风情,以及傍晚在沙丘上看落日,摄影留下那美好地瞬间。

《婚礼年 The Wedding Year(2020)》百度网盘高清资源免费在线观看

mmjb    

导演: 罗伯特·路克蒂克

编剧: Donald Diego

主演:萨拉·海蓝德、泰勒·詹姆斯·威廉姆

类型: 喜剧、爱情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语言: 英语

上映日期: 2019-09-20(美国)

片长: 90分钟

又名: 结婚年

故事讲述洛杉矶的摄影师(海蓝德饰)与新男友在一年内参加了15场婚礼后,关系变得紧张起来。

10月17晚,“甘肃文旅杯”2020首届丝绸之路短视频展暨首届中国短视频创作精英挑战赛颁奖晚会在兰州市甘肃省广播电视总台大型演播厅闭幕。

本次盛会以“交响丝路微视界·如意甘肃任你游”为主题,旨在进一步加强短视频创作交流,扶持优秀短视频创作,集聚国内外**、新媒体等文化人才资源,推动影视文化市场繁荣和短视频微**产业发展。参与颁奖嘉宾: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原党组翟惠生,中国文联原党组成员、杨承志,原中国人民艺术学院政委孙健,国家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祝燕南,中宣部新闻局原副局长张文祥,孙公麟,总编室原王建宏,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副主任左钢,中共甘肃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文旅厅党组、厅长陈卫中,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本次赛事执行主席万学科,甘肃省广播电视总台、台长王晓岚,甘肃省广播电视总台副台长王小枢,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科技信息处处长、本次赛事副主席秦炳峰,华夏文化促进会副会长、民盟宣传委副主任胡适之,华夏微**微视频研究院院长、华夏微**总编辑杨才旺,评委会主席著名导演刘杰等领导嘉宾出席晚会并参加颁奖。

本次影展以专业权威的评委阵容、中西方**文化的思想交汇、多元的创作拍摄实践和理论交流、创作观摩等丰富内容为优秀短视频微**作品与国际接轨搭建了“新丝绸之路”交流对话的桥梁。

颁奖晚会由来自中文国际频道“中国新闻”栏目主持人刘阳、来自拉脱维亚的央视“快乐汉语”主持人安泽、甘肃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兰州市控烟大使”杨涛和获得2013年“金话筒奖”的甘肃卫视“时尚旅游”栏目的主持人王建萍四人主持。

“甘肃文旅杯”2020首届丝绸之路短视频展”设“金骆驼奖”,来自全国各地和法国、英国、意大利、日本、韩国、南非等近百个国家的2101部短视频、微**作品彩屏展翅,精彩亮相,角逐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编剧、最佳摄影、最佳男女演员奖在内的11个奖项。经评委会最终评选,颁奖晚会现场揭晓了获奖作品和各项奖项。中国微**《三伏天》获得最佳影片,拍摄了《百日舞会》的导演闫琨骜获得最佳导演奖,最佳男演员由南非影片《西克勒斯》主演尼尔斯·范·加尔斯费尔德获得,芬兰影片《好女孩》主演德娜·法里宁获得最佳女演员奖。

颁奖嘉宾与获奖者合影

“甘肃文旅杯”中国青年短视频创作精英挑战赛微**篇章由“美丽中国——极拍48小时”15支微视频微**创作团队参与竞赛,经团队48小时的紧张拍摄与制作,最终全部成功完成挑战胜利,并向组委会递交了完整影片。

《往后余生 请多关照》琳澜文化团队

《红与白 》         奇异恩典团队

《留缘》           金正动画团队

《崆峒之语》        帧速影画团队

《我的家乡董志塬》  九月鼎辰团队

《陇宕》           龙启天成团队

《听·花儿》         好看影视团队

《天坑》           纪录片学会团队

《回家最美城》      木易影视团队

《追随》三倍时光团队

《迷失西凉》        长发传媒团队

《塞下霜寒》        视艺影视团队

《牡丹花儿开》  小白羊和大花猫团队

《九色路》          方寸之间团队

《主动失联》        JLGD团队

最佳影片创作团队

其中,评委会提名了三部影片,分别是小白羊和大花猫团队拍摄甘肃临夏自治州的《牡丹花儿开》、视艺影视团队拍摄甘肃嘉峪关的《塞下霜寒》以及JLGD团队拍摄敦煌的《主动失联》。由现场200多名大众评审的表决,最终影片《主动失联》获得了“甘肃文旅杯”2020首届中国青年短视频创作精英挑战赛”最佳影片”奖。

最佳影片《主动失联》演员:纪晓彤

导演:彭东 摄影:王大公编剧:王大海 李奕平 制片:宋卓

“甘肃文旅杯”中国青年短视频创作精英挑战赛短视频篇章由“跟着主播游甘肃·华夏拍客1000+”在线上线下参与了此次活动,其中线上活动以#甘肃旅游#智慧甘肃#华夏拍客为话题,在视频平台上展开,共征集了1009部短视频,表现到达甘肃的游客的真挚感情,也集中展现了甘肃辽阔奇峻的自然风光和纯粹又时尚的风土民情。其中获奖的20部最佳作品,中,《魔鬼城之旅》《甘南悟道》《金城兰州》《孤独星球——甘肃》以甘肃为题材的短视频,创意和制作都有着高超水平,体现了最甘肃、最中国的国际范。

《金城兰州》剧照欣赏 作者:刘尧清

20部最佳视频名单

《兰州老街》       苑  琳  兰 州

《空中看宕昌》      高  勇  陇 南

《灞陵桥》         肖鉴洋 定 西

《遇见渭河源》      陈  元 定 西

《大漠火星基地》    张富民 金 昌

《白塔山灯光秀》    大  尧 兰  州

《讨赖河大峡谷》    李东兴 嘉峪关

《大裕沟风暴三角石》徐  森  甘 南

《甘南悟道》        陆  青  甘 南

《敦煌魔鬼城之旅》  彭  东  敦 煌

《敦煌月牙泉》      王大海  敦 煌

《快乐甘肃》       刘道玄 甘肃各地

《孤独星球—甘肃》  陆 欢 甘肃各地

《我的大学我的生活》唐  雁  兰 州

《古城剪影》       杨洪波  武 威

《航拍甘肃》       张伟丰  甘肃各地

《金城兰州》       刘尧清  兰 州

《白塔寺》         老  鸭  兰 州

《武威石窟》       杨洪波  武 威

《摘星小镇》       唐  雁  武 威

甘肃省地处我国西北,地域辽阔,“甘肃文旅杯”2020首届丝绸之路短视频展暨首届中国短视频创作精英挑战赛的拍摄取景横跨甘肃1600公里的地域,特别感谢各地给予大力支持的地方力量,组委会特别鸣谢并颁奖。

“甘肃文旅杯”2020首届丝绸之路短视频展暨首届中国短视频创作精英挑战赛以视频活动展现大美甘肃,在甘肃省广电总台的支持下,在甘肃省广电总台一楼演播大厅举办进行了高清信息采集,同时开通了人民网直播、甘肃文化影视频道直播、快手@智慧甘肃直播,向全国全世界传播甘肃题材,智慧的甘肃,是艺术的甘肃,也是科技的甘肃。

“甘肃文旅杯”2020首届丝绸之路短视频展暨首届中国短视频创作精英挑战赛首届活动,开启了“微视频+文旅产业”的先创,与甘肃文旅在各个领域的工作一起,构成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互联网发达的今天,来自任何一名普通游客随时可拍的幸福旅游大片,体现甘肃魅力的视频全网可见,从而增加了天下游客对甘肃神秘而奇峻的人生旅游向往。

那是因为油灯有收藏的价值,可以陶冶情操,令人心旷神怡。收藏油灯是一件非常罕见的事情,在我们的现实生活当中,很少人会去接触到油灯这么奇特的东西,更别说会有人专门去收藏了,但是在甘肃庆阳藏家就有人收藏了530盏油灯,这是一位民间的收藏家,油灯对他来说不仅仅只是收藏品而已,还是时代记忆的载体和乡愁,收藏油灯对他的人生当中来讲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不仅能够让他在精神上还是物质上都可以得到前所未有的满足,他的家中有着530盏油灯,这些油灯材料多样,而且造型各异。

这位收藏家手里的油灯最远可以追溯到汉代时期,时间跨越了2000年。收藏家对收藏油灯这件事痴迷很久,在上世界九十年代的时候,就开始了收藏油灯的习惯。据他的原话,可以了解到,收藏油灯是想让它刻在脑海深处的回忆,同时也希望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们认识油灯,了解油灯。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油灯已经被时代淘汰的产物,现在的人们生活近乎用不上这东西,电线一拉,开关一按,灯就亮了。

这些油灯的存在,一方面它是历史遗留的产物,另一方面是当时文化、艺术的商品。随着时间到推移,世界随时随地都在发生变化着,人们都审美和潮流都在不断的变化当中,这些的东西保留至今,像是在向人们诉说着曾经属于它们的那一份光辉历史。时代变迁是毋庸置疑的,赋予了这些东西收藏价值,很多有品位的人,就喜欢收藏历史遗留下来的东西,不仅仅是油灯而已,诸如大家所熟知的书法,名画等,随便哪一件出来,都是大家趋之若鹜的东西。

因为这一对新人苦等了9个月的视频,但是却发现这个视频有很大的问题,画面看不清就算了,还有一大部分是背影,这个摄影师也不知道为什么手还老是抖,所以这一对新人他们也是非常的愤怒,把这件事情发布在了网上面。

网友们看了之后,也是感觉到非常的愤怒,因为这个视频确实不止8000块钱,简直就是在割韭菜,明明结婚是一件开心的事情,但是现在却变成了一件忧愁,所以也是非常扰乱这一对新人的兴致。

一个结婚视频是要制作9个月吗?

因为这一个结婚视频的时长并不算很长,但是却制作了9个月,那这进度有够慢的,在这期间,这一对新人也没有说一直去打扰他们,还是给了他们足够的时间,但是做出来的就是一个这样子的效果,我觉得随便是谁看了之后应该都是会感觉到非常的愤怒,所以这一次是必须要给一个说法的。

花了多少钱拍的视频?

花了8000块钱拍的视频,我觉得不如把这个8000块钱给自己的朋友,要朋友帮自己拍,可能效果出来都比这些好很多,并且还拍了一系列的照片,但是这一些照片完全不像是一个专业摄影师的水平,这一对新人也说了,只能从这当中挑出几张还能够看得过去的。

为什么能够昧着良心赚这种钱?

我觉得这种现象肯定发生的不止一次了,就是因为以前被坑过的人他们都没有去维权,没有出来发声,才会让这一家婚庆公司的这种行为越来越严重,所以没想到这一次碰上了硬骨头,把这一个事情发在网上,还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所以这一个婚庆公司以后想开下去的话也是非常的难了,因为完全把自己的口碑已经砸掉了。

99年兔00年龙结婚

西西废

农村光棍问题又一次引起热议。10年前,人们 到的是农村光棍作为不稳定因素带来的问题,从妇女到暴力;10年后,人们终于意识到农村光棍也是受害者,却在生育率持续走低的担忧下荒唐地开错了怪错了人。为农村适婚男性暖被窝的不该是女性,而是乡村振兴。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男性人口72334万人,女性人口为68844万人,男性比女性多3490万人。2005 年以后,新进入婚育年龄人口男性明显多于女性,婚姻挤压问题凸现,低收入者结婚难。一方面是人口性别比失调不断加剧,另一方面是农村女青年进城务工进一步拉大了农村性别比,令处在婚姻阶梯末端的“丁男”择偶困难。

本文通过分析不同时代的不同经济与主流话语得出结论,不断扩大的城乡差别是这一问题背后的根本症结所在。

《光棍儿》剧照。

一、农村出生人口性别背后:生女价值不如男

农村光棍问题形成的重要原因是农村出生人口男女比例不均。现在20岁至35岁的青年,是在1986年至2001年之间出生的。根据资料人口统计数据资料,1982年,我国农村人口性别比为1077,即每出生100个女性,对应着1077个男性。而2010年这一数字达到1221,远高于103-107这一公认的正常比例。根据1953-1990前四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全国总人口性别比始终控制在107以下。近三十年来农村人口性别显著增长是得到公认的事实。

为何会出现这况?直接原因是1979年开始实施的计划生育。在此之前,农村家庭可以通过不断生育得到男孩,而计划生育之后,只能通过人为手段来控制性别。从分胎次出生人口性别比数据可以显著看出二胎及三胎以上胎次性别增长,如2010年数字分别为1303和1584。总人口数量的控制造成了农村性别失衡。

然而我们应该进一步思考,为何农村家庭偏爱男孩?大多数人对此的理解是残余传统重男轻女与传宗接代思想的作用,主流的解释也侧重这一方面,在农村到处可以看到“生男生女都一样”的口号,然而这背后有更深层次经济与观念的原因。

在中国,农村女性的地位不如男性,女性的经济效益也不如男性,是显然的事实。中国是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父权制家庭经济,理想家庭建立在性别与代际等级制度之上的,也就是男尊女卑、尊老养老。集体经济时代经历了“妇女”,包括动员妇女参与生产、赋予妇女相同的权利、婚姻自由、对妇女的保护与抚养化等等,极大改善了妇女的地位。然而父权本身并未打破,体现在不平等的工分制度、不平等的工作机会、家务劳动的性别分工未被打破、劳动分配未考虑到女性特殊权益等等。

总体而言,当时对男女平等的提倡更多是意义上的,而非经济上,即女性了与男性一样的劳动权和一定程度参与公共事务的权利(权)。但客观上,妇女全面走向、参与劳动,为女性经济与思想的独立打下基础。对农村妇女来说,她们已经成为农业生产不可或缺的劳动力。

然而如果 在农村家庭的角度,即便在当时,生育女孩的价值仍然不如男孩。当女性承担起繁重农务的时候,男性往往被合作社派到村外打工,收入远高于女性。比如修水库的活一天能挣超过20工分,而在邻镇担任管理工作能挣得一份工资来供全家开支。(Hershatter2011)

到了时代,女性的地位发生了新的变化。严海蓉指出,“妇女”在1980年代的语境下被认为失去了性别本性,主流话语要求女性回归家庭,恢复“女性化”,妇女与家务之间的 被完全合理化。而农村地区情况更加恶劣。由于农业去集体化与家庭承包责任制的推行,男性恢复了家庭的绝对支配地位,而妇女从公共空间退出,重新回到了狭隘的家庭空间。

当时的认为,在家庭承包责任制下,妇女可以在家自由地安排家务与从事副产品工作的时间,而不用像过去那样,即使并不强壮的女性也要下地劳动。而事实上,学者Kelkar1983年在无锡做田野调查的结果表明,妇女在繁重的家务与副产品或手工业的双重负担下疲惫不堪。“妇女早上4点或更早就要起床,从事副产品生产10-12小时……同时还要做饭、洗衣、带小孩、倒尿壶……男性从不分担家务……而生产交易所得却掌握在男性手中……女性对家庭与生产没有任何控制与决定权。”

此外,责任制本身也加强了男性的权威。工分制度式微后,农民秉承生产得越多,自己所得越多的原则,但是工分制度中的性别不平等(男性一天可赚10个工分,女性8个工分)却被保留下来。“一个健全女性只能承包16亩地,而男性可以承包2亩地。”(Kelka1983)对女性的歧视被制度化了。观念上,农村妇女对与公共事务的参与度几乎降为零。曾经妇女积极参加会议,以提高农村妇女意识与争取权益,而新经济下这些会议中断了。“妇女从早晚,根本没时间参加。”1983 年全国妇联承认,家庭承包责任制(以及一同推行的计划生育)忽略了妇女工作,男性权威观念复兴。(Kelka1983)在这样的背景下,农村家庭偏爱生男孩的理由是显而易见的,无论是地位或经济收益上,男性为家庭带来的贡献都较女性更大。

此外,农村保障制度不完善的情况下,“养儿防老”也是农村家庭偏好男孩的原因。集体经济时代,随着农业合作化的展开,提出农村集体要解决贫困农民养老问题:“一切合作社有责任帮助鳏寡孤独缺乏劳动力的社员(应当吸收他们入社)和虽然有劳动力但是生活上十分困难的社员,解决他们的困难。”1956年颁布的《高级农业合作社示范章程》确立了“五保”制度,令失去劳动力与依靠的老弱孤寡社员没有后顾之忧(宋士云)。应该承认,当时的农村保障与合作社保障制度有很多不足的地方,集体经济自身实力欠佳情况下所能提供的保障十分有限,尤其与城市居民能享受到的退休、等保险相比差距悬殊。但农民至少能享受到集体保障,集体制解散后,农民不得不重新依赖家庭保障,“养儿防老”成为农村家庭不得已的办法。

在《林村的故事》中,得知集体制要解散,有个带着十几岁的女儿去找叶,“她说在集体之下,她和女儿都能赚取工分,维持生活。但要是大队解散了怎么办?她家没有男人,要是分得梯田,她也犁不动,她和女儿要怎么活下去呀?”(黄树民2002)严海蓉在《的农村,空虚的主体》中写到,曾经的生产责任田从1990年始变成了“福利田”,吸收伤残病余,而事实上农村劳动力即使回到农村,面对抛荒的农地和不完善的社保制度,也没有“福利”可言。

二、农村婚姻开销追赶城市,双重涨价带来恶性循环

男多女少、僧多粥少是形成光棍群体的客观原因。但我们应该进一步考察,那些无人问津的光棍究竟是什么人?他们为何娶不到老婆?尽管主流话语里充斥着对婚姻浪漫化的表述,强调爱情、缘分、外貌等,但在中国农村,男性的经济基础仍然是决定婚姻的首要条件。

在媒体报道过的农村光棍群体中,大多都是 贫困山区的案例。比如2007年《南方周末》报道的贵州牌坊村,村中282条光棍占男性1/5,全村几乎都是山地,田地占不到2%,2006年人均纯收入只有800多元。而《半月谈》报道过的陕西榆林米脂县的几个村庄,大多是扶贫重点村,“一家人一年也挣不下两三千元,而找一个媳妇至少要两三万元,许多人家都找不起”。

一方面,尽管农民年收入的绝对数值在几十年间大幅增长,但是婚姻开销的增长速度更快,考察几十年间婚姻开销所占农民年收入的比值让人吃惊。费孝通1936年曾在江村做过婚事费用的估计,大约需500元,“这个数字相当于一个家庭一年的开支” 。到了1990年代初,李银河曾考察中国一贫一富两个村庄,山西沁县南山头村人均年收入332元,结婚费用3000元左右,浙东余姚南阳村人均年收入2000元,结婚费用在15-2万之间。尽管绝对数额差异很大,但所占比例却差不多,都是一个农民10年的收入。而在孙淑敏2000年初对甘肃秦安赵村的研究中,1990 年代后期结婚彩礼的平均开销已达15000左右,作为贫困县山区村庄,当时赵村村民的人均年收入才700多元,结婚开销相当于一个村民 20多年的收入。

另一方面,随着人口流动的频繁与婚姻市场的扩大,我们可以看到越是贫困的地区,婚姻开销所占农民年收入的比重越高。米脂村郝家坪村的在新闻报说,“我们村靠近路边,条件还算可以的,比我们更偏的地方条件更差,我们这里娶的媳妇不少都是那些地方的,而那些地方的男人娶老婆就更难,花费更高,娶老婆无异于买老婆”。

这其中存在农村地区的两个恶性循环。首先,贫穷导致光棍。在越是贫困的地区,女性更愿意离开村庄,导致原本性别比就很高的农村,女性更少。而一旦女性去了更富裕的地区,就再也看不上原先村里的男性了,因为他们实在太穷了。另一方面,正是因为贫穷,女性更加迫切地希望通过婚姻来改变拮据的生活状态,因此进一步抬高了婚嫁的费用。其次,光棍导致更加贫穷。在缺乏家庭动力与人生目标的情况下,有的光棍会沉迷于吸烟、喝酒、、等,逐渐荒废农田,变得更加消极和贫穷。遗憾的是,在一些学者与媒体的解读与农民的理解中,光棍之所以找不到老婆是因为他们自身“文化水平低”,“思想”以及“没有缘分”等,这是本末倒置的说法,也是典型的“责备受害者” (Ryan1971)。

第二种恶性循环是结不起婚-光棍-必须付更多的钱才能结婚。费孝通曾在《江村经济》中曾提到,当农村工业不景气的时候,晚婚和“小媳妇”制度便产生了。而当童养媳被,男性又无力借贷并偿还婚礼钱的时候,无限的晚婚就会造成一大批单身汉。而一旦单身汉过了适婚年龄,当他们想娶老婆的时候就要补偿更高的代价。并且,很多单身汉面临的不仅是年纪大的问题,很多情况下也面临教育水平低、无固定职业、身体缺陷、嗜好、家乡偏远等问题,这时他们唯有出更多的钱才有可能娶到媳妇,以补偿女方受到的“损失”。这对贫穷的农村单身汉来说成为无解的题目。

我们应该注意到,婚姻开销上升并非只局限在农村,也并非孤立的,而是在整个去集体化和经济全面市场化的背景下产生的现象。刘燕舞通过分析河南、湖南与贵州豫湘黔三个村落时发现,经济因素对光棍形成的作用是从1980年代中后期开始凸显的,另一位学者徐安琪通过分析上海与哈尔滨两地五十年间择偶标准的变迁也得出了1980年代以后经济取向越来越重要的相似结论。

集体经济时代致力于消除城乡差别、体脑差别与工农差别,无论是农村的工分制度下,还是城市的国企体制中,个人收入之间的差别并不大,因此对婚姻的物质要求并不高,而对个人成分因素有时更为看重。而在去集体化之后,在市场经济个人利益驱动与物质思想的影响下,个人的贫富差距拉开,对婚姻的物质要求才不断攀升,甚至有“婚姻商品化”的趋势,这才是老乡“娶老婆等于买老婆”背后深层次的含义。阎云翔在调查黑龙江下岬村时发现,1980 年代中期开始,当地彩礼逐渐由实物变成现金(当地称“干折”),对彩礼的要求变得更加“高档现代”,“单子上甚至包括像沙发这种刚刚在乡行开来的城市家具。有些要求,比如4套高档床上用品,完全超过了新婚夫妇的实际需要”。

另一方面,在城市进入较快发展而农村收入水平无法跟上的情况下,随着人口迁移与通婚圈的扩大,发达地区的婚姻开销即便是稳步增加,对落后地区来说也是突飞猛增,农村的婚费再涨也难以赶上城市,只要中间存在差价,女性就有进一步流失的可能,这是一种“双重涨价”。更何况如今在城市,工薪阶层因为没有房没有车而结不起婚的情况也很普遍,更毋宁说农村。刘燕舞在调查农村各地后总结:“南方农村越来越偏向于要求男方在结婚时到城镇或县城甚至市区买商品房,而北方农村则强烈倾向于男方在结婚时必须在村子里建好新房子。至于彩礼的节节攀升,南北均同。”

从1980年始,农村向县城看齐,县城向城镇看齐,在城市里买房、模仿城市的彩礼标准这一婚姻高消费现象在农村越来越具有合法性。在经济结构高度分化、城乡差别不断扩大的情况下,婚姻开销的几何级上升与婚姻严重失衡的双重挤压才是农村光棍群体突增的重要原因。

三、城乡差别下的出走,会带来出路吗?

农村的女性本来就少,农村的男性本来就穷,在流动人口数量仍在不断增长的背景下,农村光棍的情况可能会继续恶化。根据的数据,1982-2022 年我国流动人口从660万上升到37亿 。人口的流动造成通婚圈的扩大,尤其是女性在“男高女低”的婚姻下更容易在农村传统婚姻圈外找到伴侣(30%左右),而男性中有80%的婚姻还依靠本地的传统婚姻圈来解决,这种非对称性的婚姻流动令农村男性可选择的婚配更少。(刘燕舞2001)这印证了婚姻市场的梯度理论,女性希望通过婚姻改变命运,因此倾向于找比自己条件更好的男性,因此最后在婚姻市场上剩下的就是更底层的“丁男”和最顶层的“甲女”。(Jiang,Sánchez-Barricarte 2012)

对于女性大规模离家外出打工与寻求婚姻,曾经的主流观念往往认为这是她们追求自我价值与人生幸福的重要方面,是女性勇于突破狭窄地域的束缚,的体现。而现在竟有一批“大局观”男性要求女性作为“性”留在农村解决光棍问题甚至服侍男性。

事实上,在前文的分析中,我们已经可以看出,女性在农村地位不高,收入也不高;农村相比城市,又面临巨大的城乡差别,她们是严海蓉笔下的“双重廉价的劳动力”。正因为如此,农村女性才开始了向城市的流动,“背后是城市对现代性的垄断和农村的化”。而这种基于性别差距与城乡差距下无奈的选择,却被曲解为“好逸恶劳”和“拜金”。

从经济上看,农村经济经历了集体生产消解,农业投入下降,农村经济让步城市发展的历史发展过程。在集体经济时代,工业化发展是为了减小城乡差别与工农差别,并且在1970年代后期,五小工业和农机工业已经开始反哺农业;统购统销的粮食中有三分之一是用于帮助缺粮农村。整个1950年代后期到1980年,对农业的投入始终占总投入的10%以上,一度达到 176%(严海蓉2005)。而后来“三大差别”从主流话语里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GDP”、“现代化”、“全球化”这样的字眼,与此相伴的是“经济转型”(Yan2008)。城市成为新经济部署的重点;吸引外资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Punand Chan 2012);农村不仅投入在1980年代后期急剧下降到33%,并且在行政体制上也受制于城市发展的优先地位(市管县);过去由集体经济提供的福利、与教育保障都消亡了(严海蓉2005);而城市重工业向轻工业发展的转向导致对农民工需求上升(Punand Chan 2012)。在农村经济不景气而城市发展欣欣向荣的巨大城乡差别下,城市的资本家只需提供微薄的工资与少许的,便可以吸引大量的农民进城,从而进一步剥削与他们。

与此同时,农村从观念上的高地与宣传的主体逐步沦落为“落后”与“愚昧”的代名词,而城市则具备“现代”与“文明”的优越地位(严海蓉2005)。主流话语经常用“低素质”来形容农民工。严海蓉指出“素质”这一词是由现代性话语建构出来的,用来刻画农民工缺乏教育、礼仪、品味等“文化资本”。当它成为农民工群体的标签,意味着城乡二元对立已经在人们的思维中根深蒂固。文中谈到一位工程师评论家政工“在农村她们养孩子就像养猪和养狗一样”(严海蓉2010b),正是这种意识的生动体现。在经济与观念的双重评判标准下,农村都没有出路,因此,农村年轻劳动力才会背井离乡。

从1982年至今,女性流动人口规模一直呈现上升趋势,2022 年达到了483%。而流动人口性别比在2012年达到峰值1119之后持续下降,2022 年为1072。在15-45岁劳动年龄区间,女性流动人口集中度更高,也就是更高比例的农村女性选择进城务工,这一方面是因为女性在完成义务教育之后继续升学的可能性低于男性,这从流动女性平均受教育以初中(4508%)和小学(2436%)为主就能看出(段成荣等2009),另一方面城市工作更偏好女工,工资低且更容易管理。这组数据再次验证了前文所述的生女价值不如男。

对于农村未婚女性来说,尽管来到城市仍然位于底层,尚有可能找到比自己条件略好的男性结婚。而对于农村光棍来说,位于婚姻梯度链条尾端的他们,即便去了城市仍然没有出路。

前文提到的相关报,牌坊村一个在深圳打工4年的青年回到家乡准备娶妻生子,因为外面交女朋友更难。“‘我们条件太差、太穷,想来贵州的女孩太少太少。要把女孩子骗过来也不是个好办法。’一些女孩一听说是贵州,之一反应就是:‘那里很穷吧?’”而回到家乡3年,他连一次相亲的机会也没有,因为村里几乎没有未婚的女孩。即便在城市里找到同样农村出身出来打工的老婆,也面临老婆逃跑、异地分居这样的状况。

一些言论认为农村光棍进城后,可以扩大社交圈、开拓视野、提高婚配的机会。可事实上,许多农民工进城后在资本的剥削与严格管控下,除了工作与休息,根本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谈恋爱;他们所能接触到的社交圈也很窄。可以想见,一个建筑工人白天工作,晚上睡集体宿舍,能接触到的都是同样位于底层、或许也没有结婚的男性。而潘毅所研究的跨国资本下的农民工(Punand Chan 2012),他们被当做机器连基本的生存权利与都无法保障,又谈何恋爱呢?

参考资料:

1、Hershatter, Gail 2011 The Gender of Memory Ch 5 Farmer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2、Jiang, Quanbao, Sánchez-Barricarte, Jesús 2012 “Bride Price in China: the Obstacle to ‘Bare Branches’ seeking marriage” The History of the Family Vol 17 pp 2-15

3、Kelkar, Govind 1985 “Impact of Household Contract System on Women in Rural China” In Economic and Political Weekly Vol 20 pp ws39-ws48

4、Pun, Ngai and Jenny Chan 2012 “Global Capital, the State, and Chinese Workers: The Foxconn Experience” In Modern China 38(4):383-410

5、Stacey, Judith 1983 Patriarchy and Socialist Revolution in China pp 248-267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6、Yan Hairong 2008 New Masters, New Servants: Migration, Development, and Women Workers in China Introduction Durham: Duke University Press

7、费孝通,2002[1939],《江村经济——中国农民的生活》,:商务印书馆

8、黄树民,2002,《林村的故事:1949 年后的中国农村变革》,:三联书 店

9、李银河,2003,《生育与村落文化——一爷之孙》,:文化艺术出版社

10、刘燕舞,2011,“农村光棍的类型研究——一种人口学的分析”,《中国 农业大学学报》Vol 28 No 3 160-169

11、,1955,“《中国农村的》的按语”

12、宋士云,“1949-1978 年中国农村保障制度”

13、孙淑敏,2005,《农民的择偶形态:对西北赵村的实证研究》,:科 学文献出版社

14、严海蓉,2005,“的农村,空虚的主体”,《读书》7;74-83

15、严海蓉,2010a,“‘负担’与家务劳动——劳心与劳力,性别与阶 级之一”,《时代》6:103-120

16、严海蓉,2010b,“阶级的言说与改造——劳心与劳力,性别与阶级之二”, 《时代》6:121-139

17、阎云翔,2006,《私人生活的变革:一个中国村庄里的爱情、家庭与亲密关 系 1949-1999》,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

责任编辑:朱凡

校对:徐亦嘉

以上就是与99年兔00年龙结婚相关内容,是关于农民的分享。看完87年兔和2000年龙合适吗后,希望这对大家有所帮助!

因为男女比例失调严重,现如今我国的单身男性是越来越多,很多年纪轻轻的男性小伙伴都抱怨女朋友实在是太难找了。甚至还有小伙伴表示,不仅女朋友难找,即使找到了也娶不起,这是为什么呢?大家都知道结婚就得需要彩礼,这是我国传统婚嫁习俗之一,现如今不要彩礼的女孩子是越来越少了,几乎是没有的。

这彩礼的存在也没有什么不好的,只是现如今的彩礼高得离谱,让很多人是接受不了。国内又很多地区的彩礼费是高到夸张的,而很多年轻人也因为高额的彩礼结不起婚,下面小编就跟大家来聊一聊国内彩礼最高,最难娶媳妇的三个省份。

第一个:甘肃省。甘肃因为地处西北地区,地理位置不是十分优越,所以经济发展也不是特别的好,GDP总量都是位于国内倒数的。不过甘肃虽然经济不发达,但是这里的彩礼可不低,境内的各个城市彩礼基本上都是10万起。

而在庆阳一带,彩礼在20万以上已经是常态了,当然了除了彩礼以外,有房有车这些都是必须的。如此之高的彩礼让同是年轻人的男性朋友该怎么办,很多人可能把家底全掏出来了也只够彩礼的。

第二个:河南省。河南各地的平均彩礼也基本上都是10万起,对于生活在大城市里的人来说这不算特别高,但是对于农村的男性朋友来说这无疑也是天价彩礼。而且小编给大家算的是平均彩礼,在濮阳、商丘、周口这些城市起步的彩礼可不是10万。

除了高额的彩礼以外,在河南结个婚还有很多的名堂,比如一般家庭,双方见面要给见面礼,最好一万零一,寓意为万里挑一。除此之外还有“万紫千红一片绿”就是一万张5元、一千张100元和若干张50元,约合18万元,最后还有"一动不动","三斤三两"等等风俗,这加起来,小编已经算不清要多少钱了。

第三个:江西省。这个省份的彩礼也是出了名的高,30万的彩礼算是一个比较普通的价格,看到江西的彩礼瞬间觉得河南和甘肃的彩礼都不算什么了。在江西常常能看到上百万的彩礼,而且不仅彩礼要高,房子车子也必须得有。

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我们,几乎每个地方都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今天,小编要介绍到的就是处于我国西北地区的甘肃。不知道大家在听到甘肃这个名字的时候,可以想到几座城市,是省会兰州,或是有着莫高窟的敦煌,亦或是有着七彩丹霞的张掖。

小编要讲到的是甘肃的酒泉、武威、敦煌、张掖这四个地方,早在2000多年前,它们的名字就已经确定了并且一直沿用到了今天。在古代的时候,这四个地方统称为河西四郡,而且每一个都与汉朝大名鼎鼎的冠军侯霍去病有关,当时这些地方就是霍去病击败匈奴所收复的,据悉有些名字还是霍去病所命名的。

酒泉

这个地方大家应该都是非常熟悉的,因为在这里有一处卫星发射基地,像家喻户晓的神舟系列大多都是酒泉所发射的。对于酒泉名字的来历有两个说法,一个为传说这里的泉水就像酒一般,由此得名。另一个说法就是霍去病在大破匈奴庆功时,将酒倒入泉水中,供全军将士共同饮用而得名。

武威

这个地名的得名同样与霍去病远征河西有关,当初在击败匈奴过后,取"武功军威"中的武威所命名。自此之后,武威一直都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道,如今还可以看到保留了很多古迹。除此之外,在武威还有一种奇特的现象,就是一片荒芜的戈壁与绿洲风光以及雪域高原都可以在这里看到,旅游资源非常丰富。

敦煌

敦煌的莫高窟可谓是享誉海内外,虽然敦煌目前还只是酒泉市下辖的一个县级市,但其名气可谓是非常高了。对于敦煌名字的来源,也是存在着多种说法,不过能够确定的是,早在汉朝的时候,这里就是已经设置敦煌郡了。自此之后,敦煌这个名字也是一直沿用了数千年时间。

甘肃这4座城市,2000多年未改名沿用至今,竟全都与一个人有关

张掖

张掖同样也是一个因景点而知名的城市,七彩丹霞吸引了多少游客慕名前往。这两个字取自于"张国臂掖,以通西域"这句话,也是在霍去病收复河西走廊后,就在此处设立了张掖郡。目前,张掖还拥有着亚洲最大的军马场。除此之外,张掖的风景也是非常的不错,有着"塞外江南"的称号。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164710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5
下一篇2023-12-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