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称呼已婚的女性为“太太”,这个称呼相传起源于周朝时期。因为周朝的三位君王所娶的三位妻子,尊称中都有一个“太”字,分别太姜、太任及太姒。三位夫人因为贤良淑德,对周朝的发展起的至关重要的作用,皆为天下女性的楷模,所有的男子都期望自己的妻子和这三位夫人一样优秀,便把妻子称呼为“太太”。因此,“太太”并不单单是一个称呼,更是寄予希望的一种期盼,是代表一个榜样。
其中太姒是周文王的妻子,因为聪慧能干、品行优秀被尊称为“文母”。在《诗经》中便关于太姒和周文王相关事迹的记载。相传太姒还是待嫁闺中时,便因为个人的品行优良深受外人称赞,是很多适婚男子梦寐以求的妻子人选。后来周文王因为公务出行时偶遇了太姒,俩人见面便互生好感,一段美好的因缘便定了下来,周文王迎娶了太姒。
成为周文王妻子的太姒,更是事事以周文王的祖母太姜和母亲太任为榜样,以自己的聪慧辅助周文王,不时为周文王出谋划策;以自己的贤德把内室事宜打理得井井有条,让周文王没有后顾之忧。太姒没有因为成为君王的妻子而变得娇贵,而是凡事亲力亲为,尽到一个妻子最大的贡献。
正是因为太姜、太任及太姒三位勤劳智慧的女性,对周朝贡献了自己的力量,才更好的促进了周朝的发展。后来建立大周王朝的周武王,便是太姒和周文王所生的第二个儿子姬发。周朝这种从君王到君王夫人都注重仁德的朝代,让三位夫人的品行成为了天下女性的品行的标本,而“太太”这个称呼也从此一直延续下来,被人们沿用至今,成为妻子的另一个称呼。
古人认为丈夫的家庭是女人的最终目的地,女人嫁给丈夫的家庭是真正的家;阁楼:阁楼是闺房,古代未婚妇女住在阁楼上,不容易出现,所以女儿结婚称为阁楼;适应:本义是,到,女人到丈夫的家意味着女人结婚。但婚姻和适度有等级差异,高层社会妇女结婚,中低层妇女结婚。
一、女子出嫁的文雅说法
1、于归
出自《诗经》“之子于归,宜其室家”。古人认为,夫家才是女子最终的归宿,女子出嫁到夫家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回家。
2、出阁
“阁”即“闺房”,古代未出嫁的女子都住在阁楼上,不能轻易露面,所以把女儿出嫁称为“出阁”。
3、出适
本义是往、至,女子到夫家寓意女子出嫁。但“嫁”和“适”有等级区别,高层社会女子结婚用嫁,中低层女子结婚用适。
4、出聘
“聘”意为彩礼、定金等,有出使访问、出嫁的意思,主要指女子离开娘家与丈夫成婚。
5、字
《礼记·内则》有云“女子十五有年而笄”,女子十五岁为适婚年龄。起“字”有“许嫁”的意思,女子许婚叫“许字”,女子嫁人叫“字人”,尚未出嫁叫“待字闺中”。
二、古代结婚叫什么
1、常见称呼
古代结婚比较统一的称呼一般为成亲、成婚等,但从男女双方不同角度来看,男方结婚叫“娶亲”,女方结婚叫“出嫁”。
2、根据场合
古代阶层等级分明,不同身份的人群对于结婚的叫法也不同。在皇家被称为“赐婚”,在普通百姓家叫做“成亲”,在文人之前,又被称为“秦晋之好”。
古代的时候,女子的地位非常地下,在结婚之后,她们就会被称为某某氏,第一个某是丈夫的姓氏,后面的某是女子自己的姓氏,最后的氏其实就是姓的意思。举个例子,一个女子本来姓杨,后面她嫁给了一个姓刘的男子,那么人们就可以称她为刘杨氏。
古代的时候,汉魏时期开始将已经结婚的女子用丈夫的姓氏称呼,到了南朝的时候,这就已经成为了社会上约定俗成的一种习惯了。将女子用丈夫的姓氏来称呼,是加强女子对丈夫家依附的一种手段,也可以增加家庭的凝聚力。只是女子就很悲惨了,嫁给丈夫之后,她就必须从夫,也要冠上丈夫的姓氏,没有什么其他的选择。
一开始,女子出嫁之后,是直接冠上丈夫的姓,然后再加一个氏。官方在登记妇女的名字的时候,也就是直接写上赵氏、杨氏、李氏等等。当她们丈夫在的时候,一般需要出面的事情都是丈夫去,她们根本不用出门,这样就没有什么麻烦。可有的时候,女子成为了寡妇,某些时候她们就要出现在公共场合,这样就有了一个麻烦。因此,同姓的人太多,都用丈夫的姓加上一个氏,很多人都是一个称呼,就不能准确辨别是哪一个人。因此,后来人们也会称已婚女子为某某氏,前面是丈夫的姓,后面是女子自己的姓。
到了今天,已婚女子前面冠上夫姓也比较常见,比如嫁给姓刘的女子,可以被称为刘夫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