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奴将领马利克·安巴尔,为啥能被称为印度版曹操?

黑奴将领马利克·安巴尔,为啥能被称为印度版曹操?,第1张

安巴尔的画像

在16-17世纪德干高原的诸小国中,除了来自波斯、突厥、高加索、小亚细亚的嫔妃女奴被卖给南印度的土邦王公之外,还有很多雇佣兵,海员,商人以及西方殖民者通过海陆进入德干高原,前往南印度淘金。在这其中,来到这里的黑人,比前往世界其他地区的同胞获得了更高的地位。其中有一个来自埃萨俄比亚的黑人,成为了国之栋梁,并通过废立苏丹之举巩固他在南印度的势力,对抗各路敌人。他就是马利克-安巴尔。

印度黑人的历史

阿拉伯的的黑奴贩子

从公元7世纪开始,印度次大陆就开始出现各种非洲黑人,这些黑人往往以奴隶,奴隶战士,商人,海员,乐手的身份来到印度。比如汪大渊的冒险船队就记载了黑人卫士为船队护航的情况,当时的黑人护卫在印度洋上,意味着可靠和安全。他们中的一部分人会在印度落地扎根,还有的人会聚啸山林,形成自己的部落或者种姓,比如来自非洲黑人组成的希狄人就是这样的部族。这个词的词源可能来自阿拉伯语的“主人”,意思是那些追随主人的黑奴。由于德干高原的小国无法从阿富汗和中亚获得优质兵源,所以他们被迫招募这些黑人后裔从军。

虽然印度有严厉的种姓制度,但是在德干高原,身份卑微但是有才华胆识的人其实有机会脱颖而出 ,在伊斯兰世界的奴兵传统里,忠于主公的义子,有机会成为将军乃至首相。比如在德里苏丹国,女苏丹拉琪亚因为和一个阿比西尼亚的黑人武士贾马尔-乌德-丁·雅库特的亲密关系,引发了她麾下的突厥系军人的不满,并最终导致她死于一次暴动;在14世纪晚期,一个名叫马利克-萨瓦尔的阿比西尼亚将领短暂的在斋普尔建立了一个江布尔苏丹国;而在1487年,非洲裔军人甚至在孟加拉建立了一个短暂的希狄王朝。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接受了印度文化熏陶的黑人后裔登上历史舞台大放异彩。这就是马利克-安布尔登场的历史背景。

奴隶到将军

16世纪的埃萨俄比亚-葡萄牙军队

从14-17世纪,东非的阿比西尼亚王国和周边的穆斯林政权,正在四处征伐其他黑人部落。由于这些黑人部落不是基督徒或者穆斯林,所以他们将这些部落俘虏作为奴隶卖往阿拉伯世界,乃至印度次大陆,用于交换奢侈品,象牙和其他物产。1548年,马利克-安巴尔出生在阿达尔苏丹国 ,当时他的名字叫查普,或者沙布胡,他被自己的父母当做奴隶买到了也门的奴隶市场,随后又被以20杜卡特金币的价格被卖到了巴格达,在加齐-侯赛因那里,他获得了安巴尔的名字,并皈依伊斯兰教,接受了基本的教育。

最后,这个品相很好的奴隶飘洋过海,被主子卖给了阿哈穆德那加尔苏丹国的首相,和著名征服者成吉思汗有称号相同的奴隶将领。他从几千个同僚中脱颖而出,首相发现了他身上所具备的宝贵品质,并大为器重,让他成为了自己的副官,有意识地培养他带兵的才能。

在获得主人的栽培同时,成吉思汗死于德干高原上常见的政治陷害和内斗阴谋。在主人死后,服侍了主人几年的安巴尔,被主人遗孀解放并获得自由。由于阿哈穆德纳加尔苏丹国国势堪忧,随后他南下,为比贾布尔苏丹国效力,在这里成为了一个中级军官。

当时印度的骑兵

其实这个王朝的统治者最初是来自格鲁吉亚的军事奴隶,最后一步步翻身,从奴隶做到了国王,这给了后来居上的冒险家们以希望和信心。在这段经历中,安巴尔获得了马利克的称号,但是也没有获得实际上的权利,所以他回到了北方故国,在这里和一个同样来自阿比西尼亚的黑人士兵一起招募亡命之徒,组织雇佣军武装,在苏丹国两个王子的内战中浑水摸鱼,他成为了150名骑兵的指挥官,并以此为核心建立核心随从队伍。

也是在1600年秋天,由于发现苏丹国内战不断,莫卧儿大军南下,攻占了阿哈穆德那加尔苏丹国的要塞,还流放了苏丹。趁着自己军队的首领被敌俘虏,安巴尔成了这支精锐雇佣军的领袖,带着手下的阿比西尼亚人,突厥人,波斯人,马拉塔人一步步反击莫卧儿大军。看到阿哈穆德那加尔苏丹的世系即将结束,于是安巴尔决定兴灭继绝,支持苏丹王室反击莫卧儿大军。1600年,他将穆尔塔扎扶持为苏丹,自己成为了首相和国丈。

到了1607年,他对内击败了主要政敌,成为了王朝的摄政王,并努力扶持木塔扎-尼扎姆的实力,为国家整军经武。在他的组织下,他整训了一支7000多人的骑兵部队,利用轻骑兵优势骚扰莫卧儿大军,带着人马和莫卧儿大军周旋。1605年阿克巴大帝去世后,新登基的贾汉吉尔派兵一度击败了安巴尔,并俘获了穆尔塔扎,但是他们对于当地的控制并不持久。

时间:2010-03-05 08:54 来源:未知 作者:储亦峰 点击:次 阿拉伯帝国封建制度。阿拉伯帝国在对外征服过程中,受先进地区的影响,逐渐过度到了封建社会。1、土地制度。伊斯兰教认为土地属于安拉,只有哈里发才有权支配,因而征战中所占领的土地全归国家所有,哈里发把原属拜占廷和伊朗王室贵族的一部分土地分给伊斯兰教寺院和阿拉伯贵族,各地清真寺也占有大片土地。此外,个别封建大家族(如倭马亚、阿里家族)占有许多土地,那些改信伊斯兰教、投靠新政权的拜占廷、伊朗贵族保留了他们原来的土地。清真寺占有的土地称“瓦克夫”,用以供养寺院,不得转让或买卖,私人所有的土地称“穆尔克”。可以自由处理,但必须向哈里发纳税。总之,哈里发国家是最高地主,所有土地均须缴纳土地税,非伊斯兰教徒必须缴纳人头税。国家、寺院、贵族的土地,由农民耕种,缴纳封建租税,七世纪时,政府强迫农民颈上挂牌,写明住址,防止逃亡,租税额也迅速增加,农民处境艰难。阿拉伯人在征战中,把大把战俘变为奴隶,奴隶买卖当时很流行。有黑奴,也有白奴,被大量运用在土地上,从事耕种,采矿家庭服务等。在农业生产中的奴隶,其地位接近依附农民,在手工业生产中,奴隶定期向主人缴纳部分产品或货币,也可经营自己的经济,奴隶生产在阿拉伯经济中不占主导地位,但奴隶的大量存在却是阿拉伯帝国封建社会的一个特点。阿拔斯朝时期,土地和水源主要归哈里发国家所有,但同时也存在有条件的封建土地所有制――伊克塔。它类似西欧的采邑制,由国家公职人员终身占有,领有伊克塔者,起初是征收地租,并按领受的土地面积大小为哈里提供相应的战士,如无特殊许可,领受者死后须将土地交还哈里发。后来随着职位的世袭,伊克塔也变为世袭领有,但在法律上被认为是哈里发的。2、封建经济的发展。阿拔斯王朝最初一百年是阿拉伯封建经济最繁荣的一段时期。哈里发政府十分重视水利灌溉,开渠筑坝,修建水库,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上河渠水网,纵横密布,促进了农业发展,叙利亚的大马士革地区,美索不达米亚南部,波斯湾东岸和阿姆河、锡尔河流域,是阿拔斯王朝的四大谷仓,土地肥沃,农产丰饶,号称鱼米之乡。手工业发展也很迅速,有纺织业、金属加工业、制陶业、造纸业等部门,像大马士革的锻子、库法的绢、布哈拉的毛毯、叙利亚的玻璃远近驰名,阿拉伯商人经销或转运世界各地的精美物品,使得巴格达成为著名的国际贸易中心,城内有各种手工行业,各地的工农业产品也通过水陆运输供应巴格达,城内还专设商业区以满足商业的发展。 顶一下(2)100%踩一下(0)0%

阿拉伯人(阿拉伯语::英语:Arabs),属闪米特人的一支,是指西亚和北非讲阿拉伯语的居民,属欧罗巴人种-地中海类型,绝大多数信奉伊斯兰教,人口约四亿五千万人,由阿拉伯人组成的社会为阿拉伯世界。“阿拉伯”作为民族指代词最早出现于西元前九世纪亚述征服亚兰时期的阿卡德文文献“库尔恩独石”上。欧洲人称之为“萨拉森人”。以阿拉伯人为主体民族的国家包括沙特阿拉伯、阿曼、也门、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卡塔尔、巴林、科威特、伊拉克、叙利亚、约旦、黎巴嫩、巴勒斯坦、埃及、利比亚、突尼斯、阿尔及利亚、摩洛哥。还有大部分分布在毛里塔尼亚、苏丹、吉布提、索马里和科摩罗等国,少数的分布在伊朗霍尔木兹甘省。

你好,沙特人属于闪族人,也就是闪米特人(这点和犹太人同源),是白色人种。只是因为久居炎热之地,肤色被太阳晒得较深。意大利人、印度人也有同样的现象,虽然还是属于白人,但肤色已明显加深。至于黑人,那应该是历史上黑人奴隶的后代,具体可以看一看三毛书中关于撒哈拉的描写,会提到当地阿拉伯人使用黑奴的问题。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最早的黑奴贸易公元9世纪阿拉伯帝国时期,不过近代黑奴贸易的始作俑者则是葡萄牙,而向美洲贩卖黑奴的滥觞是西班牙。

1441年,由安陶·贡萨尔维斯和努诺·特里斯陶率领的一支葡萄牙探险队,在布朗角(即今本·赛卡角)附近沿海劫掠了10名非洲黑人,带回里斯本出售,是为黑奴贸易的开始。在15世纪后半叶,葡萄牙人从西非沿海贩运黑奴去本国充当家务和农业劳动力,或贩运至马德拉群岛、加那利群岛和佛得角群岛等大西洋岛屿新辟的甘蔗种植园中工作,每年贩奴大约500—1000名。

16世纪,西班牙人在向西印度群岛及美洲大陆进行扩张掠夺的过程中,对土著印第安人进行了灭绝人性的屠杀,并企图奴役印第安人,但没有成功。西班牙人发现,印第安人不适宜于繁重的田间劳动,一个黑人奴隶顶得上四个印第安人。为了满足那里发展热带作物种植园及开发矿藏对劳动力的需求,他们决定从非洲运进黑人1501年,即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不到10年,伊斯帕尼奥拉岛就从葡萄牙运进了第一批黑奴。这是向美洲贩卖奴隶的滥觞,也是美洲实行黑人奴隶制的开端。1518年,第一艘来自非洲的贩奴船到达西印度,开始了非洲与美洲之间直接的黑奴贸易。

众所周知,非洲是人类的起源地之一,在古代文明发展的多极世界当中,非洲占有者一席之地。尤其是尼罗河流域,更是孕育出了人类最早的文明之一古埃及文明。而北非的地中海沿海地区也是古代文明发达地区,曾经能与古罗一决雌雄的古迦太基文明就发源于此。

公元7世纪以后,伊斯兰文化在北非、东非沿海及西苏丹等地的传播,使这些地区经济文化出现了新的繁荣。到16世纪以前,非洲跟欧亚大陆一样,已处于前资本主义发展的各个阶段。如果没有殖民主义者的入侵,非洲社会将循着自己的轨迹向前演化发展。

但是,近代殖民主义的入侵打乱了非洲正常的社会发展进程。随着资本主义的兴起,非洲变成商业性猎获黑人的场所。黑奴贸易发展成为一个专门的行业,成为一种特殊的历史现象。数以千万计的非洲黑人背井离乡,漂洋过海,被贩卖到美洲以及印度洋、亚洲由殖民者开办的种植园和矿井中工作,另一些黑人在捕奴、掠奴战争及贩运途中死去。非洲人民及其社会经济生活受到空前浩劫。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而万恶的殖民主义、资本主义制度却随着贩卖和奴役非洲黑人而兴盛起来。

马克思曾指出,非洲变成商业性猎获黑人的场所,是资本原始积累的主要因素之一,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后来,黑奴贸易以及美洲的黑人奴隶制又为工业革命积累了资金。因此可以说,资本主义从头到脚沾满了非洲人民的鲜血。

人类史上第一批有组织大规模贩运非洲黑奴的奴隶贩子,是阿拉伯人和波斯人,他们从公元1世纪起就开始了这项肮脏的贸易,比西方早得多。

黑奴生产的第一个环节——洗劫黑人村庄抓奴隶,很多都是阿拉伯的驼队干的,当欧洲人卷入黑奴贸易时,他们又将战利品卖给欧洲来的奴隶贩子,成为了最大的中间商。

据统计,在阿拉伯帝国时期,阿拉伯人从非洲差不多抓走了1300万黑奴,而后来阿拉伯人卖给欧洲人的黑奴约有1000万。欧洲的传教士在信中揭发了那些阿拉伯人贩子的罪恶:在非洲腹地,大量当地人在集会的日子里聚集交易,很是热闹。但是第二天,突然来了一大批阿拉伯骑兵,冲进集市,见人就杀,起码上万人毙命,血流成河。

他们这么做,主要目的是震慑当地人,迫使当地人顺服于他们,乖乖地被捉去。

阿拉伯奴隶贩子充分利用了非洲部落之间的冲突,买通其中势力强大的一方作为爪牙,到弱小方的村落里抢人,再卖给阿拉伯人贩,换回大量廉价的日用品和枪支弹药。人贩们用大篷车把黑奴运至桑给巴尔的奴隶市场,买家再用帆船把挑中的黑奴运到阿拉伯半岛和南亚诸国充当苦力。

阿拉伯黑奴贸易路线主要有四条:从西非经毛里坦尼亚穿越撒哈拉到达马格里布;从西非中非经乍得到达利比亚;从埃塞俄比亚、苏丹经尼罗河到达埃及;从东非经桑吉巴尔等阿拉伯殖民地经海路出售给欧洲人或运回阿拉伯。

阿拉伯人还在东非建立了很多贩奴据点。位于东非坦桑尼亚的桑给巴尔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成了奴隶贩子们最重要的中转站和交易中心。桑给巴尔有东非最大的黑奴市场。

据统计,公元1000年的时候每年运进桑给巴尔的黑奴就达到了15万人左右。黑奴的死亡率非常高,奴隶贩子们正是通过虐待黑奴的办法淘汰老弱病残。上世纪初期去东非修铁路的印度工人曾经多次遭到狮子的攻击,后来发现那个工地正是当初奴隶贩子的必经之地,他们会把生病的奴隶丢弃在路边,那里的狮子养成了吃人肉的习惯。如果奴隶们没被狮子吃掉,活着到达桑给巴尔,就会被关押在黑奴牢房。岛上至今仍然保存有一处牢房,高度只有15米,黑奴们像牲口一样拥挤在里面,不少人窒息而死。

19世纪初,当欧美等国立法取缔了非洲西海岸的奴隶贸易时,在中非和东非,阿拉伯人仍在继续这一勾当。英美两国甚至派出军舰在红海和印度洋上打击贩奴行为,然而收效甚微。

欧洲列强参与奴隶贸易的故事想必读者们已经耳熟能详了。

1441年,一只葡萄牙探险队在布朗角附近劫掠了10名非洲黑人,带回里斯本出售,是为黑奴贸易在欧洲的开端。之后,葡萄牙人从西非沿海贩运黑奴去本国充当家务和农业劳动力,每年贩奴大约500-1000名。

16世纪,西班牙人在向西印度群岛及美洲大陆进行扩张掠夺的过程中,企图奴役印第安人。但他们发现,一个黑人奴隶顶得上四个印第安人,而且他们更适宜于繁重的田间劳动。于是,为了满足那里发展热带作物种植园及开发矿藏对劳动力的需求,他们决定从非洲运进黑人。

臭名昭著的大西洋三角贸易正式登场。

西欧——西非——西印度群岛——北美,这就是三角奴隶贸易路线图。商船从利物浦、布里斯托尔、里斯本等港口装上货物行驶到西非海岸,卸货装奴,再到西印度群岛把奴隶贩卖给种植园主,装上糖、烟草和朗姆酒返回欧洲。非洲奴隶到达大西洋另一头后价格上涨七八倍,

位于非洲几内亚湾的圣多美岛是16世纪刚果至安哥拉沿海的贩奴基地。这里很早就有欧洲人定居于此。16世纪中叶这里成为非洲向美洲贩卖黑奴的主要转运站,在1530-1560年间达到繁荣顶点,在整个黑奴贸易期间,这里运进了将近10万名奴隶。

1576年,葡萄牙人在罗安达湾建立了圣米格尔堡作为基地,从此刚果河口以南的黑奴就直接从这里贩运去美洲,这里也逐步发展成为安哥拉和刚果的奴隶贸易中心之一。

16世纪时,控制奴隶贸易的是葡萄牙,17世纪的大部分时间中是荷兰,18世纪时则是英国。相对来说,美国人直接参与黑奴贸易的比较少,他们在整个奴隶贸易中的角色,主要是买方,而不是卖方。在很多美国清教徒看来,做买方而不是卖方能够减轻不少道德负罪感。

人性中的罪恶是不分国界与种族的。令人发指的是,很多黑人竟也参与贩卖自己的同胞,从中获利。自有黑奴贸易,非洲黑人便参与其中。

由于阿拉伯人在非洲推行阿拉伯化,黑人国王和王公们在当时就接受了伊斯兰教,他们和阿拉伯人合作,经营人口货物的输出。他们抓捕自己的同胞,卖给奴隶贩子。非洲境内著名的卢姆波拉黑奴交易市场,卖主多数都是黑人。

据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里的记载,当英国人决定废除奴隶贸易时,非洲的一些酋长竟公开表示反对。因为他们用一个强壮的奴隶可换得20到30英镑。当人们要一位酋长停止这种贸易时,他说:什么!猫能停止抓老鼠吗?哪个猫不愿嘴里叼着老鼠死去?我要嘴里叼着奴隶死。非洲经纪人曾从这种贸易中获得巨额利润,他们竭力反对所有废除黑奴贸易的建设。

黑人买卖黑人这样一个历史事实,至今仍困扰着许多被卖到美洲来的黑奴后代。他们能够接受白人奴隶主奴役了他们祖先的事实。但是,他们从感情上不愿意接受黑人兄弟也是制造这种悲剧的主力,其原因同样是贪欲。

直到非洲各国独立后,西非海岸才算洗去了奴隶海岸这一耻辱的称呼。然而,当时光迈进21世纪的时候,这里仍存在着贩卖黑童奴的现象,主谋依然是黑人。

2001年3月,加蓬警方接获密报,一艘从贝宁利伯维尔港出发的货船埃蒂雷诺号载有200多名黑童奴,他们将此事通报贝宁当局,并拒绝埃蒂雷诺号靠岸。于是这艘船掉头前往喀麦隆,然而喀麦隆警方也早已接获密报,当他们登船检查时,果然发现了有200多名孩子,密密麻麻地挤在充满便溺味、呕吐物味以及体臭味的货物舱里,很多生病的孩子倒在地上不断呻吟。尽管警方非常同情这些孩子,但他们只能将这艘奴隶船驱逐。随后,这艘备受国际媒体关注的船消失在了茫茫大海中长达半月。

2001年4月17日,当它终于出现在贝宁港口时,人们发现船上除了船员,只剩下了7个孩子。他们要么已经在某个不知名的港口被卖掉了,要么就被奴隶贩子杀人灭口,抛尸大海。一时间,全球媒体哗然。事后警方调查证明,埃蒂雷诺号的船长是尼日利亚人,曾经有过贩卖童奴的前科,而这艘童奴船的幕后老板,则是赫赫有名的贝宁大商人斯坦尼斯拉斯·阿巴丹。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171708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7
下一篇2023-12-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