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嫁到晋江安海生小孩娘家人要送什么礼?

女儿嫁到晋江安海生小孩娘家人要送什么礼?,第1张

小孩子出生,娘家及舅舅(如有多个)送红膏蟹一对或鸽子(4-8)给女

儿补身子。14天及满月送小孩衣服。周岁送小孩衣服及小孩银饰(银手链银脚链这个网上或金饰店有现成的也不贵)或者说包个红包也可以(俗称“结三带”)。(以上这些丰俭因人而异,只是安海的风俗这是女儿娘家给女儿的脸面)。相对来说,男方在收到女方的礼物后,要给女方送礼人,煮4个糖水鸡蛋包个红包(金额亦是因人而异,是男方给媳妇的脸面)除小孩子出生外,其它的14天,满月,周岁,男方同时回礼加送米面油之类。到小孩子16岁(虚岁)娘家还送衣物及小孩子金戒指。男方请客,请舅舅“座大位”就是说舅舅是最大最尊贵的客人。小孩子结婚同上。

安海人告诉你安海风俗,不为传播老式风俗,只是给需要的人一点帮助。因移风易俗很多都改了。给最佳回答,不谢

我这有一些关于南平的风俗希望对你有用 定亲

南平市传统婚俗。又称“下定”,男家要做肉丸(取团圆之意),备六碗菜(取六合六顺之意),宴请媒人与亲友。将定亲首饰、男女双方庚贴“乾坤书”、六祥干果装在一个特制的“红桶”内,由寻人送往女家。女家也备六样宴请媒人和亲友。20世纪70年代后,民间定婚仪式有“大定”和“小定”之分。“大定”则男女两家设早宴,女方备午宴,定亲男女青年 入席后,男(女)家的长辈要分别给“见面礼”,定亲礼品仍由媒人送到女家,但提红桶之俗已废。“小定”双方都不请客,男女青年会面赠纪念品,商议有关婚嫁事项。

送贴

又称下聘、送“日子单”,或者称“送银”。南平市传统婚俗。男家备早餐请亲友,将写上结婚日期的红贴连同聘金礼品,交媒人送往女家。聘金越重,则表示男家体面。女家不收或少收礼金,则认为是“自降身价”,以后到男家将不被“看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礼金废。20世纪60年代要彩礼之风又起,农村流动“六个六”(礼金360元,衣服6套,红酒60斤,猪肉60斤,鱼360斤,蛋360个),彩礼的钱物要合六数,还要缝纫机、收灵机、手表等。80——90年代还要彩电、电冰箱、洗衣机、金首饰等。

迎亲

南平市传统婚俗。婚前三天,男家要给女家送披风、花髻等。婚前一天,男家要给女家送一坛“离母酒”,女儿生育时,娘家用此坛子装酒送女儿。过门日,男家雇花轿鼓乐、举大灯笼到女家迎亲,抬新娘嫁妆的人同行。中午女家设“家母宴”送新娘。午后新娘要理去汗毛,梳装打扮,辫子要挽成发髻穿上新绣鞋,戴上霞帔,拜别父母长辈,然后由父兄抱上花轿。有的要“哭嫁”,以示从此是“两家人”;有的新娘上轿时要换下带土的鞋子,表示不带走娘家的“风水”。新娘的小弟坐小轿送亲叫“做舅仔”。一路鼓乐吹吹打打,鞭炮不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坐花轿等旧俗已废,新娘多由新郎迎接新由女友数人陪伴,其中一个撑伞步行或坐布置一番的新娘小轿车到男家。

婚礼

南平市传统婚俗。旧时,花轿到男家,新郎要站到楼台高处,以示“男尊女卑”,门前放鞭炮接新娘的同时,撒食盐于火盆中发出爆响声,取“大发”之兆。新娘下轿时,送接亲男童一串龙眼干,以示“圆满幸福、百子千孙”。司仪引新人在鼓乐声中入厅拜堂。即一拜天地,二拜高堂,三夫妻对拜。然后拜长辈、内亲,每个受拜的人要给礼钱。随后喜宴开始,乐队弹唱侑酒,小舅坐厅堂首席,新郎要到席前端菜敬酒。新娘由家娘带着向亲戚敬酒(有的则宴后敬茶),以辈份为序,长辈要送礼钱,俗称“见面礼”。新娘的公婆要给小舅送红包。礼毕,送新娘入洞房,饮交杯酒,然后开筵席。有的每上一道菜,新娘要更换一件衣服,向宾客致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此俗多有废除。

闹房

新人入洞房时,长幼亲友都可以去闹新房,向新婚夫妇逗趣。要新郎新娘表演节目。俗话说:“三天新娘没大小”,“闹房闹喜越闹越喜”,旨在增加热闹气氛,但也有的因戏谑粗野,闹得不欢而散。临睡前还要请长辈念吉词,在床上撒掷钱钞、彩果,俗称“掷床”,以兆早生“贵子”。当晚洞房灯光不熄,若有人偷得新娘的绣鞋衣物,第二天新郎要办酒赎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掷床与偷鞋之俗已废。

回门

南平市传统婚俗。第三天新婚夫妇乘轿回娘家拜见岳父母,称回门。回去时女在前,男在后。回来时男在前,女在后。岳父家中餐请回门酒留宿,晚餐男方请回门酒。女方亲友要送给新郎见面礼。三日后新媳妇始下厨房, 操持家务。结婚满月,娘家送女红用具。当年除夕前,给岳父母送年货。次年正月,男方亲戚请新娘,女方亲戚请新郎,俗称请新亲。亲戚均不收新郎、新娘拜年糖果。

入赘

又称“招附马”、“招亲”。南平市传统婚俗。男子“嫁”到女家,多是女方家缺劳力,或无男儿嗣续,招婿为儿,以承家计或续接香火。入赘完婚,男方在经济上不需什么开支,大多数家具设置和酒宴由女方自办,男方只补贴女方一定数量的钱即可。入赘前,双方家长要订立入赘合同,各执一份为凭。以长子随母姓,倘只生一子则两姓兼承祧。如果续弦之类男上女家,武夷山一带称“上门”。

生育

南平市传统生育习俗。女儿嫁后怀孕称有“喜”,娘家要送猪肚、蛋给女儿吃。临产前送婴儿衣着鞋帽,俗称“催生”。分娩后,女婿在三天内必须送蛋、酒到岳父母家报喜,酒 壶嘴定圆塞,表示生男;花塞,表示生女。岳父母则带鸡、兔、蛋等营养食品来探望女儿、外孙。岳父母家将女婿送来蛋酒分送亲友,亲友坐月第三天做“三旦”,也称“三诞”、“三朝”,为孩子第一个诞辰纪念。请长辈取名字。

做满月

南平市传统生育习俗。婴儿满一周月,即做“满月”,剃满月头,办满月筵宴请曾送过礼物的亲友。席中,包中婴儿拜见众亲友,众亲友美言赞誉,祝婴儿健康、聪明。一餐散席。

做周岁

南平市传统生育习俗。婴儿诞生一周岁之日,近亲送礼祝贺,俗称“送周”。中午,在筛中摆上文房四宝、算盘、刀剑等,抱婴儿坐于筛上,任其摸取筛上之物,俗称“抓周”,婴儿第一次摸取的物件,则预示其将来志向前程,如摸取书笔则预示好文,摸取算盘的预示好经商,以此挑逗婴儿,增添乐趣,抓周后,入席宴饮,尽欢而散。

我们家乡结婚彩礼是“三斤三两红”,“红”代表的是一百元的钞票。一张一百元的钞票是115克,三斤三两是1650克,大约需要1435张,彩礼也就是十五万左右,对于农村人来说,真的是要了半条命。

在每个人的一生当中,结婚可以算是大事,意味着你要步入幸福的殿堂,传宗接代,同时承担更多的责任。结婚基本上都是需要彩礼的,在我们福建,彩礼的标准都不相同,之前在网上流传出一张福建各地彩礼排名,我大致看了一下,和实际上差不了多少。那么,接下来就让我给大家说说在福建省的彩礼一般是多少钱吧!

一、13万

按照各地平均一下的价格来说,结婚是需要13万的彩礼的,这个数字其实还不会很高,算是一般般的水平,我相信很多男生努力一点就可以达到这一水准。不过,有的地方彩礼高达20万,例如莆田,这个价格就相对来说有点贵了,甚至有的家庭要的价比这个还要高,各位男同胞还是需要多多努力啊!

二、结合自身状况

其实,这些规矩是死的,现在的社会是一个开放的社会,只要父母知道你们两个是真心相爱的,他们就不会向男方提出过分的要求,会结合男方实际的状况,给出相应的价格。在福建晋江,男方出多少彩礼,女生家庭都会如数奉还,有的甚至会乘上倍数还给你,并没有看上你那点钱。

三、父母要求

结合上面两点,然后再单独考虑一下父母的要求,我觉得这才比较准确。在福建,很多父母都不会那么死板,很多人都是很变通的,敢打敢拼的福建人很懂得做人的道理,并不会按照太多的规矩做事,有的女婿看顺眼的话就直接倒贴钱给你,根本不需要一分钱。

说了这么多,我觉得不管彩礼多少钱,我们男同胞都要努力一点,结婚不是小事。

在传统定义里,三金是指金戒指、金耳环和金项链。但一切都在与时俱进。新时代的结婚三金是哪三金,早已没有明确的定义。

由来:

1、价值最高。

古时候,人们生活并没有那么富裕无忧,当然交易的货币也不是我们现在的纸币,而是货真价实的金银,而金子则是价值最高的货物,用金子做出来的东西价值非常大,但是直接送金子大部分家庭又送不起,所以,送金货币,不现实,但是取而代之,可以送相对便宜的首饰,用金子打造的首饰,因为不是流通货币,所以一般的家庭还是买得起的。买得起也并非只要儿子一结婚,马上就去买新的三金,这一般家庭都无法承担,古时候三金买一次就足够了,也就是一直传下去,于是就有了传家宝。母亲为儿子准备三金,其实就是因为买不起。

2、金子不容易变质,可以长久保存下去。也就意味着天长地久。

3、女性佩戴起来很漂亮。古有穿金戴银之说。

综合以上全部,所以古代的人结婚就选择三金作为结婚传统必备。

提亲

  由媒人牵线,多数先由男家向女家提亲,媒人介绍双方家庭及男女情况,双方父母认为门当户对,男女适宜,就同意提亲,媒人把女方“生辰八字”带到男方,请算命先生合婚,有的还把女方“生辰八字”写在红纸上,压在祖宗牌位或香炉下,七天内如无破碗破碟等不吉利之事发生。就算基本确定这门亲事。俗称“合婚”,后亦称“议婚”。

  定聘

  经合婚后。男家向女家纳定聘礼,俗称“下彩礼”,后称“订婚”。连俗还分“上半礼” 和“下半礼”。聘礼数目各时代不同家庭大相径庭。除送肉、面等食物给女家外,更重要的是聘金。有钱人还有金银首饰、绸缎细软和其他贵重物品。聘金喜用“三”数(“三”与方言“生”谐音,含早生贵子之义),如银元33元、130元,新中国成立后有人民币530元、830元、1330元、3330元等。女方也送男方衣物和果糖等。订婚后双方都向邻居、亲友分喜糖,以取得乡邻亲友的认同。

  迎娶

  即结婚,历来为最隆重的礼俗之一。先由男方择定黄道吉日,提前通知女家,并把下半礼聘金送达女家。迎娶前一日,凤城地区:女家将嫁妆送往男家,俗称“搬佽”,嫁妆主要有客厅或卧室用品、皮箱及首饰、衣物等。旧时有钱人也有田地房产。旧时嫁妆之外,必有系红线的雌鸡1只,谓“红线羁脚"。亲友乡邻观者如潮,有的还开箱观看嫁妆品之分量。穷娘家嫁妆压力最重,有的甚至举债厚备嫁妆(续弦、再嫁者除外)。男家并于此日宴请宾客,称为“闹厅”。黄岐地区女家也以此日宴请亲戚,各亲属赠以衣布,谓“添箱”,赠银钱渭“压肚袋”。

  迎娶之日,新郎聘花轿往女家接新娘。新娘一般由伴娘扶轿。旧社会,男尊女卑,有的地方轿一抬出门,即泼脚桶水,意谓泼出去的水,嫁出去的女,不能再回头。花轿到男家,鞭炮齐放,鼓乐喧天,热闹非凡。新娘到男家后主要礼仪有:一拜天地、二拜祖先、三夫妻交拜,然后请翁姑尊长出堂一一拜过,翁姑尊长即给“见面礼”,随之由“龙烛”前导引入洞房。其间。新婚夫妇于席中出太平面时向宾客敬酒,并由长辈介绍有关亲戚之称谓。宴会结束新婚之夜,连俗闹洞房气氛特别热烈,亲朋好友聚集一堂,除唱词、吟诗祝坝外,年青人还别出心裁,出一些小巧节目要新娘新郎表演逗趣,旁人则起哄捧场,笑语满堂,直至深夜方散。旧俗婚后10日新娘才第一次回娘家,谓“转十日”。后此俗渐废。多数在结婚第二天回鸾,新婚夫妇归宁岳家,俗称“回马”,岳家设宴请客,新郎拜见岳父母及亲戚长辈,行礼敬酒,并接受见面礼仪。至晚双双回家(有的乡村不限第二天归宁)。民国时期提倡改革婚俗,推行结婚登报,不办酒宴,尤其流行集体举行婚礼仪式,由县长或官员主婚,但多在城镇知识界和政府职员中实行,农村仍以旧俗为主。

  新婚俗

   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公布后,结婚旧俗有很大变化,严格实行一夫一妻制。提倡婚姻自主,鼓励男到女家,允许寡妇再嫁,反对包办和买卖婚姻,禁止重婚、纳妾和抱养童养媳等劣俗。新娘坐花轿已近绝迹,婚事新办一时蔚然成风,多数不收彩礼聘金,不办酒宴,由男方或女方单位领导主持婚礼仪式,举行座谈茶会,新婚夫妇介绍恋爱过程,分喜糖给亲友同事,仪式简单俭朴。农村也有举行集体结婚的。新中国成立后,嫁妆有手表、缝纫机、自行车等。60年代中期,农村收彩礼聘金有所回潮。70年代提倡晚婚,婚小简办,境内有不少青年男女举行集体和旅行结婚。进入8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发展,结婚花费越来越大,尤其牲办嫁妆、装饰新房、大开酒宴,收取礼仪,互相攀比。嫁妆日益向冰箱、电视机、洗衣机、摩托车、首饰甚至商品房发展,迎亲也多用高级轿车。

  畲族婚俗

  畲族婚姻形式,除女嫁男家外,男到女家较为普遍,俗称“抱儿子”,其家庭地位和财产继承权平等。婚礼仪式简朴,多数习俗已与汉族相似。但姑娘出嫁前还流行“做表姐”这一陪客唱歌的特殊风俗。完婚之日,男方亲眷送新娘至男方大厅,男方除新郎外全家躲避。婚礼先拜灶君灶婆,后拜天地。婚后10 日。新娘新郎带礼品回娘家认亲、对歌。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172782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7
下一篇2023-12-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