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令妃最疼爱的女儿,大名鼎鼎的七公主最后嫁给了谁?

作为令妃最疼爱的女儿,大名鼎鼎的七公主最后嫁给了谁?,第1张

乾隆二十一年七月十五日,令妃生下了一个女儿,排行老七,所以被称为七公主。在七公主之前,乾隆的六个女儿只活下来三个,所以一旦有女儿出生,乾隆都拿她们当宝贝来对待,其中七公主还是由乾隆最宠爱的令妃所生,受到的待遇更是不一般。

就在七公主出生不久,蒙古喀尔喀部的和硕朝勇亲王成衮扎布便前来求婚,成衮扎布是固伦额驸策凌的儿子,算是乾隆的表哥,地位非同一般,因此乾隆特意选中七公主来作为成衮扎布未来的儿媳,而没有选择年长一岁的六公主,可见乾隆待这个女儿是极为特别的。

话说,这成衮扎布有九个儿子,在选择额驸人选的过程中,乾隆挑中了成衮扎布第七子拉旺多尔济,拉旺多尔济当时才两岁,而且还是非嫡子身份,能够被乾隆选中,可是天大的造化啊。

果不其然,在拉旺多尔济四岁那一年,乾隆将他接到了宫中,与众位皇子一起读书学习。而且,乾隆还特意安排拉旺多尔济与年仅两岁的七公主见了一面。

值得一提的是,拉旺多尔济并非成衮扎布世子人选,但既然他幸运地被乾隆选为女婿,一切就有变数了,在他十岁那一年,乾隆封为世子,成为蒙古和硕亲王的继承人。此外,乾隆还命人在北京给准女婿拉旺多尔济开了一家当铺,以供其开销,这一切都能看出,乾隆真正将拉旺多尔济当半个儿子来照顾了。

乾隆三十五年,乾隆破例将七公主封为固伦和静公主,随后便将其嫁给了拉旺多尔济,乾隆不忍爱女远离自己,便破例公主额驸留驻京师,为其修建了豪华的公主府。

可惜的是,七公主的身体一直不太好,在结婚后的第五年就去世了,在七公主离开人世不到二十天,她的母妃令皇贵妃也走了。有人说,令贵妃的死和七公主早逝有很大关系,七公主死后,乾隆曾亲自到公主府为女儿祭酒,并一度哽咽着给女儿写下了诗作。

此后,拉旺多尔济仍然受到了岳父乾隆和小舅子嘉庆两代皇帝的重用,尤其是,拉旺多尔济曾经两次救过嘉庆帝的性命,可谓是功勋卓著了。

乾隆三十六年,袭封超勇亲王。乾隆四十年授领侍卫内大臣,寻兼都统。嘉庆二十一年因病乞归,五月十六日卒。

在新版《还珠》里出现了乾隆的三女儿固伦和静公主,所以我在这里介绍下载清朝下嫁到蒙古的那些公主格格们。

1、舒尔哈齐之子恪僖贝勒图伦次女:由皇太极抚养宫中,封和硕公主,嫁科尔沁土谢图汗奥巴。

2、克勤郡王岳托之女:嫁科尔沁达尔汉亲王满珠习礼。

3、克勤郡王岳托之女:嫁巴林部固山贝子塞棱。

4、努尔哈赤第三女:嫁敖汉部索诺木杜棱。

5、皇太极长女:嫁敖汉部台吉班第。

6、舒尔哈齐子贝勒寨桑武之女:嫁巴林部贝勒塞腾礼。

7、代善第五女:嫁科乐沁台吉多尔济(布塔奇之子)。

8、饶余郡王阿巴泰之女:嫁土默特部布尔哈图岱达尔汉。

9、皇太极第四女雍穆公主:嫁科尔沁课饪松浦子弼尔塔哈尔。

10、饶余郡王阿巴泰之女:嫁科尔沁贝勒绰尔济。

11、舒尔哈齐子贝勒寨桑武之女:嫁科尔沁扎萨克图杜棱布塔齐之子台吉诺尔布。

12、代善次女:嫁奈曼部台吉巴达礼。

13、皇太极次女:嫁察哈尔林丹汗之子额哲。

14、克勤郡王岳托之女:嫁科尔沁达尔汉卓礼克图巴敦台吉。

15、皇太极第三女端靖公主:嫁科尔沁索诺木(孝端后之侄)之子奇塔特。

16、褚英之女:嫁科尔沁巴图鲁郡王满珠习礼。

17、颖亲王萨哈廉次女:嫁苏尼特部多罗郡王腾机思。

18、郑亲王济尔哈朗之女:嫁阿鲁科尔沁部贝子穆章。

19、皇太极第八女永安公主:嫁科尔沁巴达礼亲王之子巴雅斯祜朗。

20、英亲王阿济格之女:嫁杜尔伯特部台吉扎穆索。

21、英亲王阿济格第四女:嫁翁牛特部杜棱郡王博多和。

22、皇太极第十一女:嫁阿巴垓部噶尔玛索诺木。

23、皇太极第五女淑慧公主:嫁巴林辅国公色布腾。

24、承泽亲王硕塞之女郡主:嫁科尔沁多罗贝勒沙津。

25、简亲王济度第三女端敏公主:顺治抚养于宫中,封公主,嫁科尔沁达尔汉亲王班第。

26、简亲王济度长女郡主:嫁阿鲁科尔沁多罗郡王塞棱多尔济。

27、多铎第八女:嫁科尔沁部鄂齐尔(生母为雍穆公主)。

28、端重亲王博洛之女:嫁察哈尔亲王布尔尼。布尔尼。

29、贝子彰泰之女县君:嫁巴林部多罗郡王纳穆达克。

30、恭亲王常宁长女纯禧固伦公主:康熙抚养于宫中,封纯禧和硕公主,后进封为固伦公主。嫁科尔沁头等台吉班第(奇塔特之孙)。

31、安亲王岳乐之女:嫁土默特贝勒额尔德穆图。

32、康熙帝第三女荣宪公主:嫁巴林部额驸色布腾之孙乌尔衮。

33、庄亲王博果铎长女:嫁巴林部公爵纳穆札。

34、康熙第五女端静公主:嫁喀喇沁杜棱郡王扎什之子噶尔臧。

35、康熙第六女恪靖公主:嫁喀尔喀郡王敦多布多尔济。

36、显亲 臻之妇:嫁科尔沁贝勒喇什。

37、庄亲王博果铎之女:康熙抚养宫中,封郡主。嫁阿拉善郡王阿宝。

38、贝子罗托之子富达礼之女:宫中抚养,封郡君,嫁喀尔喀扎萨克图汗和硕亲王策旺扎普。

39、直郡王允A长女郡主:嫁科尔沁台吉多尔济色棱。

40、康熙第十女纯悫公主:嫁喀尔喀台吉策凌。

41、康熙第十三女温恪公主:嫁翁牛特部杜棱郡王苍津。

42、康熙第古五女敦恪公主:嫁科尔沁台吉多尔济。

43、显亲 臻之女:嫁敖汉部台吉罗卜藏。

44、裕亲王福全之女:嫁科尔沁和硕达尔汉亲王罗卜藏衮布(班第长子)。

45、恒亲王允祺长女:嫁喀喇沁部纳穆赛。

46、淳亲王允佑第五女郡主:嫁奈曼部达尔汉郡王垂忠。

47、淳亲王允佑次女郡主:嫁敖汉部三等台吉多尔济拉史。

48、诚亲王允祉次女郡主:嫁喀尔喀头等台吉根扎普多尔济。

49、裕亲王保泰长女郡主:嫁科尔沁头等台吉策旺多尔济。

50、贝子允K长女郡主:嫁厄鲁特郡王色布腾旺布。

51、恂郡王允_次女郡主:嫁喀喇沁贝子们衮扎布。

52、恒亲王允祺次女郡主:嫁厄鲁特部郡王策凌旺布。

53、贝子允K次女:嫁巴林郡王凌布。

54、诚亲王允祉第三女郡主:嫁喀喇沁多罗杜楞郡王伊达木扎布。

55、废太子允i第三女郡主:嫁土默特达尔汉贝勒阿拉布坦。

56、履亲王允长女郡主:嫁科尔沁台吉达尔玛达都。

57、废太子允i第六女淑慎和硕公主:雍正抚养宫中封和硕公主。嫁科尔沁贝子观保。

58、恂郡王允_第五女郡主:嫁厄鲁特多罗郡王色布腾旺布。

59、怡亲王允祥第四女和惠公主:雍正抚养宫中,封公主。嫁喀尔喀世子多尔济色布腾。

60、淳亲王允佑第七女郡主:嫁科尔沁二等台吉色布腾多尔济。

61、庄亲王允禄长女端柔公主:雍正抚养宫中,封公主。嫁科尔沁郡王齐默特多尔济。

62、恒亲王允祺第四女县君:嫁科尔沁冰图郡王伊锡班第。

63、直郡王允A第十三女郡主:嫁喀喇沁贝勒僧衮扎布。

64、庄亲王允禄第八女县主:嫁阿拉头号贝勒罗卜藏多尔济。

65、恒亲王允祺子弘昂次女:嫁喀喇沁郡王喇特纳锡第。

66、慎郡王允禧第三女县主:嫁喀尔喀郡王桑赛多尔济。

67、泰郡王弘春长女:嫁喀喇沁贝子瑚图灵阿。

68、乾隆第三女和敬公主:嫁科尔沁色布腾巴勒珠尔。

69、和亲王弘昼长女和婉公主:乾隆抚养宫中,封公主。嫁巴林部郡王堪钦之子德勒克。

70、P亲王允秘之女:嫁科尔沁班珠尔(达尔玛达都之子)。

71、贝勒允祁次女:嫁科尔沁公爵哈达(贝勒绰尔济曾孙)。

72、理亲王弘晰第十二女郡君:嫁厄鲁特亲王道齐。

73、辅国将军弘明次女:嫁厄鲁特郡王罗布扎。

74、乾隆第七女和静公主:嫁喀尔喀定边左副将军成衮扎布之子拉旺多尔济。

75、怡亲王弘晓长女郡主:嫁科尔沁三等台吉敏珠尔多尔济。

76、二等侍卫永璞长女:嫁翁牛特部郡王博达扎布。

77、循郡王永璋长女县君:嫁喀喇沁固山贝子扎拉丰阿之子丹巴多尔济。

78、荣亲王永琪长女县君:嫁阿拉善亲王罗卜藏多尔济之子旺亲班巴尔。

79、三等侍卫弘瞩之女:嫁厄鲁特贝勒富塔喜。

80、礼亲王永恩次女:嫁喀喇沁贝勒索诺木巴禄尔之子根都扎布。

81、辅国公永琨之女:嫁喀喇沁贝子丹巴多尔济。

82、贝勒永瑗之女:嫁科尔沁郡王达锡端多布。

83、履亲王永A次女县主:嫁阿拉善亲王罗卜藏多尔济之子旺沁巴穆巴尔。

84、定亲王绵恩长女郡主:嫁喀喇沁多罗郡王端珠布色布腾之子满珠巴咱尔。

85、成亲王永w次女县主:嫁敖汉部固山贝子德威多尔济。

86、质亲王永第五女县主:嫁敖汉部郡王德钦。

87、贝勒永瑗之女:嫁喀尔喀郡王蕴端多尔济。

88、履亲王永A第三女县主:嫁敖汉部公爵纳穆扎勒多尔济。

89、嘉庆第三女庄敬公主:嫁科尔沁郡王索特纳木多布斋。

90、嘉庆第四妇庄静公主:嫁土默特贝子玛尼巴达喇。

91、顺承郡王伦柱第十一女:嫁阿拉善亲王囊栋布苏隆。

92、庄亲王绵课第十女:嫁翁牛特部郡王敖那克勒迪。

93、贝勒文和次女:嫁科尔沁亲王僧格林沁。

94、怡亲王奕勋长女:嫁土默特贝子德勒克色楞。

95、贝勒永珠次女:嫁喀喇沁郡王布尼雅巴拉长子色伯克多尔济。

96、贝勒奕绘(荣亲王永琪之孙)长女:嫁喀尔喀亲王车登巴咱尔。

97、贝勒奕绮长女:嫁敖汉部郡王达尔玛格尔之子达旺之克坦。

98、贝子祥端长女:嫁喀喇沁郡王多尔济。

99、道光第四女寿安公主:嫁奈曼部台吉德穆楚克扎布。

100、怡亲王载垣长女郡主:嫁科尔沁亲王伯彦讷谟祜(僧格林沁之子)。

101、顺承郡王春山之女:嫁敖汉贝子达克沁。

102、惠亲王绵愉之女:嫁喀喇沁郡王多尔济(娶贝子祥端长女为妻)之子旺都特那木济勒。

103、瑞郡王奕志第七女:嫁贝勒那尔苏(僧格林沁之孙,伯颜讷谟祜之子)。

104、庆亲王奕脸づ:嫁喀尔喀亲王那彦图。

105、贝勒溥庄之女:嫁奈曼部郡王玛什巴图尔。

106、克勤郡王晋祺之女:嫁科尔沁亲王那木济勒色楞。

107、睿亲王魁斌之女:嫁科尔沁亲王阿穆尔灵圭。

108、克勤郡王晋祺之女:嫁科尔沁冰图郡王棍楚克苏隆。

109、贝勒载澍次女:嫁科尔沁亲王色旺端鲁布。

110、肃亲王善耆之女:嫁科尔沁亲王业喜海顺。

一个嫁给了蒙古亲王,在乾隆四十年死了,死的时候不过二十岁。另一个嫁给札兰泰,在乾隆四十五年的时候死了,死的时候不过二十三岁。孝仪纯皇后总共有六个孩子,在乾隆众多妃子当中也是能生了。她有四个儿子两个女儿,儿子分别是永璐、永琰、皇十六子和永璘,其中永璐和皇十六子早夭。两个女儿分别是固伦和静公主和和硕和恪公主,虽然是一母同胞,却是不同的等级,下面我们就来详细说一下。

一、固伦和静公主

固伦和静公主是皇七女,乾隆二十一年出生,在乾隆三十五年被封为固伦和静公主,同年七月,嫁给了博尔济吉特氏拉旺多尔济。清朝因为沿用了明朝的旧制,还是将皇帝的女儿称之为公主。但是,公主虽然都是公主,也是有等级的。皇后生的公主和妃嫔所生的公主自然不可能是一个称号,于是,清朝规定,皇后所生的公主为“固伦公主”,而后妃生的公主,或者是皇后的养女统统称为“和硕公主”。

固伦和静公主的生母孝仪纯皇后魏氏是在死后被乾隆封为皇后的,所以当时魏氏并不是皇后,按照清朝祖制,和静公主应当是“和硕公主”才对,但是偏偏,和静公主被封的是皇后的孩子才能有的“固伦公主”。是因为她的母亲魏氏受宠所以她“女凭母贵”吗,其实并不是,这主要是和她的驸马有关。清朝是定期要和蒙古联姻的,联姻的对象就是蒙古的亲王,那自然不能随意拿一个宗室女糊弄。

和静公主的驸马是博尔济吉特氏拉旺多尔济,别一看博尔济吉特就以为是满族人,虽然满蒙不分家,但是这个拉旺多尔济是超勇亲王策凌的孙子,说白了吧,他是成吉思汗的嫡裔。成吉思汗的嫡系后裔啊,身份可是不低,所以,嫁给他的公主必须也是地位较高的才行,所以乾隆才封和静公主为“固伦公主”,地位和十公主固伦和孝公主等同。但是不幸的是,和静公主年仅二十岁就死了。

二、和硕和恪公主

和硕和恪公主是九公主,乾隆二十三年出生,在乾隆三十六年被封为和硕和恪公主,乾隆三十七年嫁给了乌雅氏札兰泰。和硕和恪公主才是遵循祖制册封的公主,当时孝仪纯皇后不过还是令妃,她的女儿并没有被封为“固伦公主”的资格。而且,和硕和恪公主的驸马是扎兰泰,扎兰泰的身份并没有固伦和静公主的驸马身份显赫,他不过是一个小小的京官,怎么可能能和成吉思汗的嫡系后裔相比呢。

和硕和恪公主虽然嫁给的是一个京官,似乎也没有什么乱七八糟的事情让她头疼,但是,她的命运也是相当悲惨的。她和扎兰泰生了一个女儿,但是结婚并没有很长时间,在乾隆四十五年的时候,她也死了。那年她也不过才二十三岁,比她的姐姐多活了三年而已。

所以说,乾隆的两个女儿的结局都不是很好,全部都是早亡。

这是因为满蒙一家亲,满蒙之间的联姻关系。

努尔哈赤在逐步统一女真诸部的同时,也要做好与明朝抗衡的准备,这就使他不得不认真考虑如何处理与林丹汗为首的蒙古察哈尔部的关系。

察哈尔部位于女真和明王朝势力范围北部,从属于察哈尔的科尔沁部与建州部接壤且风俗文化相近,有过贸易任来,也曾参加以叶赫为首的“九部联军”攻伐过建州,失败后两部开始通好。

努尔哈赤首先考虑与科尔沁联盟,以分化蒙古察哈尔的势力,为将来与明王朝争雄消除后患。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在迎娶科尔沁明安女之后,努尔哈赤继续推动满蒙通婚,而形成了第一次与蒙古诸部联姻的高潮。

扩展资料:

联姻统计

总计入关前后的整个清朝,满蒙联姻达586次,入关前联姻的32年间,为84次,入关後的268年间,为502次。这总计586次的通婚,满族皇家出嫁给蒙古的女子(包括皇女公主及其他宗女格格)多达430名,其中入关前27名,入关後403名。

满族皇帝及宗室王公子弟娶蒙古王公之女156名,入关前57名,入关後99名。出嫁公主、格格的人数以乾隆朝最多,遣嫁也最频繁,乾隆60年间,嫁与蒙古的皇家女儿多达179人,平均每年出嫁3人,最多的年份为乾隆四十四年(1777年),出嫁8人,这与当时乾隆皇帝严格地执行指婚蒙古的制度有一定关系。

—满蒙联姻

清朝皇族与蒙古联姻偏重科尔沁部的原因:

1、明朝时期,林丹汗辖有广袤的牧地,统领着诸多部落,并且受到明朝廷的庇护、支持。明朝廷打算,利用蒙古诸部落力量,牵制努尔哈赤的女真各部落势力。

以往,林丹汗始终站在明朝一边,敌视努尔哈赤,并且多次协助明朝军队攻打努尔哈赤,致使努尔哈赤严重受创,损失惨重。因此,后金国与林丹汗结下了深仇大恨。

当年,漠南蒙古分为三个部分:林丹汗所在的察哈尔系统;明安所在的科尔沁系统;恩格德尔所在的喀尔喀系统。对于科尔沁部,努尔哈赤首先采取了消弭矛盾的联姻形式,从而结成良好的联盟关系,成为后金国的主要支持力量。

2、满蒙联姻是清帝笼络蒙古的重要措施,长期的满蒙联姻,使蒙古很多部的领主贵族世代与清皇家保持姻亲关系,皇家格格、公主与她们的蒙古额驸,又繁衍大量的子孙後裔王公台吉,他们都与清帝有甥舅或外孙外祖父等关系,不少人又被清帝指婚,招为额驸。

每年,他们还要轮班到北京或承德觐见皇帝,接受宴、赏,进一步增进了与皇家的情感。这些皇家姻亲领主贵族,是蒙古稳固隶属清中央的重要向心势力。

乾隆中期以前,漠西额鲁特准噶尔部蒙古,被清帝视为影响边疆统治的不安定因素,曾多次出兵征伐,在历次战役中,漠南、漠北及西套蒙古都有领主王公带领本部旗骑兵配合作战,不少皇家额驸立下了功劳。

3、清代的蒙古姻亲集团成为清廷维持北疆、西北疆乃至内地安定的倚重力量。清廷采取结亲的政策,筑成一座人为的“长城” ,但它比土石筑成的长城更加坚不可摧。乾隆帝在巡幸科尔沁时,对满蒙联姻大加赞扬。

出嫁蒙古的300余名公主、宗女,全部聘与王公及其子弟,这些王公额驸与皇室之女繁衍了庞大的贵族阶层。其中不少人又身任札萨克、盟长、副盟长或协理札萨克旗务。

他们与清帝族血肉相连,诚心拥戴清帝,形成了举足轻重的向心势力,这不能不说是清朝能够维系对蒙古稳固统治的可靠保障。

扩展资料:

满蒙联姻统计:

总计入关前后的整个清朝,满蒙联姻达586次,入关前联姻的32年间,为84次,入关後的268年间,为502次。

这总计586次的通婚,满族皇家出嫁给蒙古的女子(包括皇女公主及其他宗女格格)多达430名,其中入关前27名,入关後403名。

满族皇帝及宗室王公子弟娶蒙古王公之女156名,入关前57名,入关後99名。出嫁公主、格格的人数以乾隆朝最多,遣嫁也最频繁。

乾隆60年间,嫁与蒙古的皇家女儿多达179人,平均每年出嫁3人,最多的年份为乾隆四十四年(1777年),出嫁8人,这与当时乾隆皇帝严格地执行指婚蒙古的制度有一定关系。

人民网-皇太极为啥给12岁女儿大办婚礼 联姻意在扩实力

-满蒙联姻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174943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8
下一篇2023-12-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