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灶镇的婚嫁习俗

金灶镇的婚嫁习俗,第1张

金灶地处潮汕地区,其婚礼形式仍保留许多传统的潮汕特色,潮汕结婚习俗是有一定讲究的,旧时较注重“明媒正聘”。 其礼俗虽各地繁简有异,但较一致的提法和仪礼是:提亲、合婚、定亲、行聘、请期、迎亲,俗称“六礼”。也有将其概括成“四礼”:文定、请期、送聘、迎娶。潮汕婚嫁习俗经历代演变而有精简和变异。当代大多已废弃旧俗,从简从新。旅行结婚、举行小型茶话舞会和参加集体婚礼成为时尚。部分恋旧者,则还保持旧婚俗。潮汕结婚习俗大致如下
结婚当日,新郎到新娘家,用自行车、摩托车或汽车把新娘载回,伴娘、阿舅(新娘的兄弟)伴新娘而至。阿舅要备有礼品到男方家,这礼品除要有雌雄鸡一对外,特别要备上一瓶灯油,其意为男方“添丁”,小舅子到了亲家家里,会受到热烈款待。
出嫁时,新娘要带上嫁妆。嫁妆中,必须有灯、木屐、针线、镜子、梳子、尺子、米筒、草头肚兜(肚兜中夹上两株连根的草头香,即莎草)等,要备上送给儿童的玩具、文具,送给亲朋好友的袜子。其中带木屐取“同偕老”或“亦步亦趋”之意;带梳子象征着新娘做事有如梳头,有条不紊。 金灶镇是汕头市万亩反季节香蕉种植基地、汕头市三棱橄榄种植基地,也是汕头市潮汕蕉柑、三棱橄榄标准化栽培示范区。全镇年产各类水果约7万吨。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233亿元,农业产值279亿元。
金灶镇已形成了平原地区的香蕉产业带,种植面积24000亩;山区和半山区的橄榄、杨梅、油甘产业带,其中橄榄种植面积近10000亩,杨梅种植面积超过10000亩,油甘种植面积8000多亩。在山区形成了以鲜柿为原料的柿钱和柿饼加工产业。金灶镇农业经济正以果品种植为主体,鲜果加工为动力,不断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 为提高金灶镇农产品种植的经济效益,达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的目的,金灶镇委、镇政府运筹帷幄,不遗余力地为农产品做好各种服务,解决农产品收获后的销售难题。其中,2004年底至2005年初,金灶镇委、镇政府成功谋划、组织了“中国百年三棱橄榄精品认证暨拍卖会”,有力地促进本地区三棱橄榄的销售,大大提高了三棱橄榄种植的经济效益,并带动其他品种橄榄的销售,使农民尝到了甜头,提高他们的生产积极性。2005年6月。暨三棱橄榄的成功拍卖后,金灶镇委、镇政府又成功举办了“金灶镇首届杨梅节”,通过游客自摘品尝、购买、游玩金灶镇的风景名胜,吸引外地客商前来采购等多种渠道促进杨梅的销售,打响“金灶杨梅”的品牌知名度,提高杨梅的经济价值。本届杨梅节共销售杨梅500万公斤,创产值1000多万元。
通过“一会一节”的宣传效应,金灶镇的农产品和人文景观在粤东地区以至广东省内的知名度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为把握这一契机,促进本镇经济的发展,发掘和开发本镇的旅游资源,结合本镇农业的特点,金灶镇委、镇政府正着力规划建设“金灶镇旅游生态农业大观园”该项目的规划建成将为周边市区如汕头、揭阳等地的市民周末提供“农村生态体验游”。通过游客在本镇的消费活动带动本镇相关行业的发展。 点金”是潮汕风俗的独特建筑,因其四角上各有一间其形如“金”字的房间压角而得名。在旧时只有富达的家庭才能建造。“四点金”的建筑格局跟北京的四合院有点像。外围一般有围墙,围墙内打阳埕,凿水井;大门左右两侧有“壁肚”;一进大门就是前厅,两边的房间叫前房;进去就是空旷的天井,两边各有一间房,一间作为厨房,称为“八尺房”。另一间作为柴草房,一般称为“厝手房”;天井后面就是后厅,也称大厅,是祭祖的地方,两边各有一个大房,是长辈居住的卧室,如果小辈住进去就是大不敬。所以潮汕话说“细仔弟住厝耳”。
“四点金”一般对外不开窗,窗只开向内庭。这是因为“凡屋以天井为财禄,以面前屋为案山。天井阔狭得中,聚财”(《阳宅撮要》)。“财气”从大门或从上天降临积聚于天井后,再通过各房门窗“吸”进屋里,若对外开窗就是葫芦漏气,“财气”外泄。“四点金”的构式建筑还有许多种。只有前后四个正房,没有“厝手房”及“八尺房”,而四厅齐向天井的,称“四厅会”;前后房都带“厝手房”和“八尺房”的,变八房为十室的称为“四喷水”。如果在“四点金”外围建一圈房屋,就叫做“四点金加厝包”。 “下山虎”的建筑在潮汕地区农村较为普遍,又称为“爬狮”。顾名思义,“下山虎”的开头真有点如下山虎又似爬行之狮。建筑格局比“四点金”简单,比它少了两个前房,其余的基本一样。“下山虎”因为出入门路不同,因此有开正门和边门的区别。通常中间不开门,而是两边开门,两边的门又称为“龙虎门”,也既有开正门而不开边门的。“下山虎”形制十分古老,在广州出土的汉代明器和北京故宫博物馆藏的传为隋代展子虔所作的《游春图》中可见其前身,其格局与云南白族“一颗印”住宅也颇为相似。
过去的民居,大多是一家一户住的。随着社会人口的发展和增加,一家一户住的形式渐渐被人们打破。一个民居往往住着三、四户人家。这样的住宅,虽然住起来有些拥挤、杂乱,但是非常适合人与人之间的友好交往。平整光滑的大理石铺就了天井,所有的房门之上亦绘有壁画,这些壁画的内容不同于“门楼肚”上的花花草草,而是民间广为流传的戏剧故事、神话传说,如“穆桂英挂帅”、“仙姬送子”、“郭子仪得宝”等等,正厅墙上则有一幅长壁画,多为“十仙贺寿图”,皆取吉祥之意。还有红色的檀木,蓝色的橼子,这些丰富多彩的绘画使得“下山虎”成为一座真正的画苑,就像颐和园的长廊一样,有无处不在的艺术可欣赏。
单独画并不能彰显华丽,还有更具潮汕文化艺术代表的瑰宝:巧夺天工的雕刻,金光闪闪的潮绣和栩栩如生的剪纸,以及永不褪色的嵌瓷使得整座“下山虎”富丽堂皇,美轮美奂。 “四马拖车”也称“三落二火巷一后包”,是“四点金”的复杂化。
“四马拖车”整个建筑的各个部分都有它特殊的功能。头进的“反照”是为了遮挡路人和客人的视线,不致使屋里一览无遗。通廊是主人和来访客人停放交通工具的地方。南北厅是平时接待客人用的,而长辈们重要的会见和议事则在二进和三进的大厅进行。三进的大厅还设置祖龛供奉祖宗灵位。逢年过节、祖宗忌辰、家人要出国,就要开龛门祭拜抑或向祖宗“

告别”;家人做了伤风败俗的事要绳之以家法,也要开龛焚香,让他在祖宗面前请罪。后库则是供办丧事时停放棺柩的地方。主体建筑的大房由长辈居住,最高长辈一般住在三进的房子,其它房间由小辈居住。磨房、厨房、浴室、厕所等生活用房都集中在左边的火巷。家中遇上办喜事,则各进大厅的禅门洞开。办丧事时更为隆重,不单要卸下“反照”,还要卸下各进的禅门。所有天井架上地板,天井的上空撑起帐篷。这样一来,一、二、三进形成了一个宽敞的大空间,便于进行各种活动。总的来说,主体建筑前低后高,每进递增三级石阶,这样便于突出主要厅堂,更重要的是为了不让前进遮住后进,保证后进的采光。后包是为了保护主体建筑和防盗而设。 金灶民居的主要特色是将传统的建筑文化与潮汕特有的传统工艺美术如金漆木雕、工艺石雕、嵌瓷艺术、金属工艺以及书法、绘画艺术等最大限度的融合。民居建筑金碧而不庸俗、淡雅而有韵味,具有浓郁的文化底蕴和豪华气派,而且规模庞大,轻巧通透,注重装饰,工艺精致,追求与自然的和谐,讲究风水,无论在建筑序列格局还是装饰工艺等方面都可以与皇宫相媲美,故自古就有“潮汕厝,皇宫起”、“京华帝王府、潮汕百姓家”之说。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180042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1-02
下一篇2024-01-0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