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聊城市的古楼,我在部队服役期间,经常到河北省及山西省运输部队的物质路过聊城市见过。有时也住在聊城市军分区招待所,空余时间到城中心的百货公司购买物品时到过这古楼。那时古楼下面是一个百货商店,南来的、北往的都到这里购买生活必需品。在70年代购买什么东西都要有票,我们当兵的就是有粮票(因出车补助每餐是半斤粮票),可以购买点吃的,凡是其他用票的物品,我们只能望物兴叹了。
那时看到这古楼也很不起眼,就是这么个楼。因为楼上面没有开放,不像武汉的黄鹤楼那么出名,也不像湖南岳阳市的岳阳楼,因北宋范仲淹脍炙人口的《岳阳楼记》更使岳阳楼著称于世。使我没有想到现在的古楼,古城越古越有价值了,成了这个一个又一个城市的香喷喷、香飘飘、香扑扑的香饽饽了。
自从1986年部队转业后,这是第二次到聊城。第一次是到莘县看望我的领导崔学桩,晚上入住在聊城。这次是看望聊城的战友再次来到聊城,我到聊城后,看到聊城市围绕这个古楼做文章。以古楼为中心,南西北方向都建了古城墙及古门楼,规划建设一个“城中有水、水中有城、城河湖一体”古城。他们把古城是魂,运河是脉的理念,贯穿于古城的改造建设中。
在我走马观花参观古城时,没有看到小桥流水的施工,也没有看到古城的水利设施(也可能正在建设中,笔者没有看到),假如古城没有水,这个古城就活不起来,因为古城是灵魂,水应该是灵脉,没有脉了,魂也就没有了。
光岳楼位于聊城古城中心,是江北水城——聊城的象征,明洪武二年,东昌卫守指挥事陈镛为了与元朝残余部队作战,将宋熙宁三年所建土城改建为砖城,并于洪武七年利用修城余木修建了这座高达百尺的更鼓楼,所以初名“余木楼”,后又因地而名“东昌楼”。直到明弘治九年,吏部考功员外郎李赞路过东昌,才将其命名为光岳楼。他在《题光岳楼诗序》中说:“城中一楼,高壮极目,天锡携余登之,直至绝阁,仰视俯临,毛发欲竖,因叹斯楼,天下所无······与天锡评命之曰‘光岳楼’,取其近鲁有光于岱岳也。”此后皆称光岳楼。当时建造此楼的目的是为了“严更漏,窥敌望远,报时报警”,随著明王朝统治的巩固,此楼的军事作用很快被遗忘,但却以它的雄伟高大而名扬天下。光岳楼是宋元建筑向明清建筑过度的代表作,在中国古代建筑史上有着重要地位,1988年光岳楼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