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仁古城的介绍

铜仁古城的介绍,第1张

铜仁市中南门古城简称“铜仁古城”,位于铜仁市中心地带,东、南、西三面临水,仅北面依山,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总占地面积36685平方米,古民居建筑总面积25544平方米,是铜仁市仅存的足以反映古城风貌的原生历史街区,是铜仁市独有的民族文化资源。

        铜仁是由湘入黔必经地之一,行经铜仁最该去的地方应该是梵净山。可惜,盘算了一下,如果去梵净山得三天,时间不允许,只好放弃。放弃了不等于放下了,心里总难免有些失落,沿途路侧不时出现标示梵净山的招牌,又总难免在心里的失落处添点堵,也是没办法的事。

        进入铜仁找酒店路上,沿锦江而行,见对岸临波而林木郁然中,一带吊脚楼连排成阵铺开,间有亭阁三两其间,也不知是景点还是居住区,气派且有格调,好感油然而生。

        入住的酒店离锦江很近。带着对路上看到的一带吊脚楼的印象,也带着游过“苗王城”和“大明边城”的余兴,信步便向江边寻去。穿小巷过江桥,不知不觉间,一条老街展开在脚下,原来,铜仁古城到了。

        时值日暮向晚,老街或古城行人寥落,街面门店也都打烊上了门板,反倒感觉更有韵味。

        整条街入口一座“飞山宫”,显然是道家的所在。想进入看看,被大门紧闭。扒开门缝(形象不佳啊)往里看,不光人踪全无,且人声也杳然。下班下得如此斩钉截铁,并不违背道家精神。不过,门外找不到这个宫的文字介绍,回去查资料也没有满意的结果,让人纳闷不已,似不是道家所谓“无为”的本意吧?

        继续信步闲逛,东看看西瞧瞧,心里再默着些念头。

      不是很懂建筑风格之间的区别。这条街或这古城的建筑都很好看,也很耐看,但到底归于哪一族别或派系风格却说不上来。有意思。

        见有一着乌纱帽古人昂首缰马豪迈塑像。这回底座有文字;“田载置铜仁府”。得以琢磨出来一些意思:这是在纪念或褒扬一个叫“田载”的古人。看他的装束,肯定是清代以前的明或宋代人;再看他的名字和“铜仁府”之间那个“置”字,可猜知铜仁府之府治初始于这个人。那么,这田载置铜仁府是一种地方自治还是朝廷任事?

        不管怎么说,我开车来都不觉得轻松的这远地方,古代的“置”和“治”并无荒疏,就值得点赞。铜仁不忘自己的田载,各边远地方都应该铭记自己的田载。

        又看到周逸群陈列馆和周逸群故居。原来周逸群是铜仁人。过去听说过这个名字,也大约知道,如果他不是1931年在苏区肃反时被夏曦杀害,以他的资格和能力,开国授衔大将应该没有问题。就觉得他特别冤。

        陈列馆和故居也已下班,不过还是得以推门进去看。进而得知,他的家境绝对是当时的殷实人家。23岁那年别家赴日本留学。之前,他为妻和子在故居中庭还造了一座中堂带两厢的住房。

        放弃优越的生活条件而走上阶级斗争之路,许身革命就包括许革自己家的命,却又不见容于自己投身的革命,生命戛然而止于35岁,个中种种真是不知从何说起。

        周逸群到底是以什么说辞被杀?一直没看到有关资料。次日辞别铜仁去遵义,在遵义会议旧址,无意中看到一幅集体照,其中有夏曦,看上去是一个脸盘长阔的人。注意到一个细节:照片中,夏曦左右分别是王震和肖克,而夏曦分别用自己的左手和右手紧紧握着他们俩的手。这就不光是只有嗜杀冷血一种表情了。看来,这夏曦,是个爱恨都同样很贲张的人。被他恨了,必死无疑。联系到王震肖克二人的出身及文化背景与周逸群比较,周逸群出身大户和留学过日本的经历,是不是就是招了夏曦恨的根由呢?

        ……

        找了一个石墩坐了下来,置身于徐来轻风拂抚之间,让心情享受一下夜幕降临中古城的静谧。

        铜仁铜仁,这个名字,传说是因为在锦江里发现了释道儒三个铜人而由来的。这个传说很有象征意味。历史中的铜仁古城,释道儒一直并存,和而不同,又互能相容。后来天主教跻身进来,互相也都能相安无事,还包括古城的建筑也都能杂糅并立,互不排斥,确实体现了一种宽柔境界。如今,经历过疾风暴雨的年代,和谐已成为社会共识,铜仁如此,中华如此,田载也好,周逸群也好,应该笑慰了。

铜仁地区旅游景点有九天温泉、梵净山、朱砂古镇、大明边城、亚木沟风景区、石阡古温泉水上乐园、苗王城、潜龙洞、梦幻锦江。

位于铜仁市中心地带,东、南、西三面临水,仅北面依山,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总占地面积36685平方米,古民居建筑总面积25544平方米,是铜仁市仅存的足以反映古城风貌的原生历史街区,是铜仁市独有的民族文化资源。

现状:

铜仁市中南门古城位于铜仁市中心地带,总占地面积约占37万平方米,古民居建筑总面积约占26万平方米,是铜仁市仅存的足以反映古城风貌的原生历史街区,是铜仁市独有的民族文化资源。古建筑以南北走向的中山路为纵轴线。

分列于路的两侧,再以东西向的无数条巷道连成一体,望楼、宗祠、民居、店铺、巷道、城墙、码头渐次排开,建筑数量多,种类齐全。据调查,古城区内的民居大多已有两三百年的历史。

铜仁 :英文(Tongren city)“中国西部名城”铜仁市是贵州省铜仁地区行署所在地,铜仁地区下辖1个县级市(铜仁市 )、4个县(江口县、石阡县、思南县、德江县)、4个自治县(玉屏侗族自治县、松桃苗族自治县、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沿河土家族自治县)、1个特区(万山特区)。位于贵州省(GuiZhou Province)东北,地处武陵山脉中部,紧邻湖南省湘西自治州、怀化市,重庆市秀山县,地区范围内有乌江连接两地。铜仁市中心坐标为 27°43′″N, 109°11′″E。城市扩容24万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23平方公里,城镇绿化率达51%。该市下辖河西、环北、谢桥、市中、灯塔5个街道办事处,云场坪、川硐、坝黄、茶店、漾头5镇,桐木坪、鱼塘、大坪、和平、滑石、瓦屋、六龙山7乡,150个自治村,是美丽富饶的宝地,新中国成立后,一直是铜仁地区行署所在地,市政府驻地谢桥街道办事处。铜仁旅游资源独具特色,三江沿岸15座大小桥梁凌空两岸,犹如15条彩虹。铜仁老城一面倚山,三面临水,发源于梵净的两条江自西自北而来,汇于铜仁,称锦江;锦江绕城半周,然后东去 铜仁一角 流入湖南沅水。锦江沿岸有壮观雄奇的六龙山溶洞群。其中已开发的九龙洞为贵州十大风景名胜之一,在市内西门码头乘船就可以游览九龙洞及锦江风景区。铜仁是杰出的红军将领周逸群烈士故乡,辟有周逸群烈士故居一处,烈士塑像一座,往来瞻仰者络绎不绝。

  铜仁地区主要旅游景点:梵净山 ·沿河乌江山峡百里画廊·沿河土地湾黔东革命根据地·九龙洞 ·太子石 ·南岳飞泉 ·沿河麻阳河自然保护区 ·四野屯 ·红二、六方面军纪念碑 ·云海波涛 ·中流砥柱 ·云彩江声 ·鱼梁夜月 ·文笔凌云 ·六洞岚光 ·周逸群故居 ·玉屏晴雪 ·西岭归樵 ·万笏朝天 ·两江春色 ·金鳞游泳 ·东山楼阁 ·东山寺 ·锦江公园 ·十里锦江 ·长寿村 ·思南石

  一梵净山:

  在与湘、渝、鄂三省、市交界的黔东北边陲,在横亘楚蜀大地、绵延数百公里的武陵山脉, 有一座充满神秘色彩而又雄奇伟岸的山峰,这就是贵州省铜仁地区的梵净山。几百年来,梵净山的名字一直在黔、湘、川、鄂、桂等南国地域久久流传。虽然朝代有更替,人世有变迁,但梵净山的魅力依然历久不衰。是什么原因,是哪些因素造就了梵净山的无穷魅力和巨大诱惑呢

  梵净山位于铜仁地区的江口、印江、松桃三县结合部,海拔2493米,不仅是贵州的第一山,更是武陵山脉的主峰,是屹立于云贵高原向湘西丘陵过渡的大斜坡上的巨人。其古老的山体距今已有10~14亿年的历史,是黄河以南最古老的台地。再加上山体庞大深邃,峰峦巍峨雄奇,主峰高耸入云,故明朝万历四十六年(公元1618年)奉皇帝诏令而建的古碑上称之为“众名岳之宗”。

  大自然造物的神奇力量,使梵净山富集了令人陶醉的自然风光。山,或雄奇险峻,或秀美多姿,那引人入胜的是新金顶,在海拔22 00余米的崇山峻岭上,突兀而起冒出一尊石柱,高约100米,如巨笋出土,似玉龙啸天,红云环绕,直指苍穹。大自然的神工鬼斧,又将山顶一劈为二。两个山顶上分别建有释迦殿、弥勒殿,两殿之间有天桥相连,朝拜的香火烧到了云天之上。还有那独立撑云的蘑菇石、依山望母的太子石、状若册籍的万卷书(山岩)等,形神兼备,令人叹绝!至于梵净山顶部一带常常出现的“佛光”,更是令人魂牵梦绕,一睹为快。水,或涓涓细流,或丁冬垂滴,或白练悬空,或奔腾咆哮,皆异常澄洁。峰回水转,汇成了九十九条溪流,顺山势的东西走向,向东汇成了锦江、淞江,直奔沅江入洞庭湖;向西汇成印江河,直奔乌江进长江。树,遍山皆树,满眼是绿,繁花争艳,鸟兽和鸣,一幅天然画卷。还有那云、雾、风,波谲云诡,也给梵净山增添了不少的神秘色彩。置身此山中,俨然画中行,恍若仙山游。

   古人云:“天下名山僧占多。”大自然造就了梵净山的奇异风光,而佛教徒则扬名了梵净山的灵山秀水。在明朝万历以前,梵净山作为“古佛道场”,早已声名远播。在梵净山的滴水岩附近,有一块奉万历皇帝的诏令而专门竖立的石碑。碑文中写道:“此黔中间之胜地有古佛道场,名曰梵净山者则又是天下众名岳之宗也。”明朝万历皇帝之所以要下诏重建梵净山金顶正殿(寺庙),是鉴于曾经兴盛一时的梵净山“古佛道场”,因长年战乱而日趋衰落破败,即碑文所言:“天哀名山之颓,而赐以钦命僧妙玄重建金顶正殿,足为万圣临銮。”碑文中把盛极之时的梵净山“古佛道场”比作“极乐天宫”,记载梵净山佛教自开辟以来,香火旺盛,信奉朝拜的信徒如云流水涌,连王公大人都十分向往。梵净山的声名早已传入了南京、北京,倾动了十三个行省的地方长官。

  梵净山这个山名,具有浓厚的佛教色彩,它是从“梵天净土”点化而来。据史料记载,梵净山原先的正名是“三山谷”,后来不知何时变成了“梵净山”。这大概只有去问当年的佛教高僧们了。

   大自然造物的神奇力量,还使梵净山成为一个原始古朴的生态王国。由于梵净山的山体庞大且垂直高差大,形成了一个生物多样性的原始基地。梵净山不仅生长着满山遍岭的各种植物和栖息着各类动物,而且拥有黔金丝猴、大鲵(娃娃鱼)、白颈长尾雉、云豹等珍稀动物和全球仅存的“贵州紫薇”以及中国鸽子花树(珙桐)等珍稀植物。梵净山原始古朴的生物群体,成为了人类的一大财富,具有极高的科学研究价值和保护价值。国务院于1978年确定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86年将梵净山接纳为全球“人与生物圈”保护网的成员单位(中国只有五个成员单位)。梵净山是幸运的,因为在地球的同纬度上,目前只有它还保留有如此原始古朴的生物群体。梵净山的幸运,既得益于先人爱惜,也得力于当代人的保护。

  在梵净山麓,居住着土家族、苗族、侗族、汉族、羌等各族人民。在这里,可以领略到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体悟到梵净山区丰富深邃的人文文化。其中最值得称道的是书法艺术。印江,只不过是梵净山脚下的一个区区小县,异常闭塞,可是自明清以来,书法名家辈出,以题写“颐和园”匾牌而名噪海内外的严寅亮就是杰出代表,印江成为了著名的“书法之乡”。在梵净山麓的两个碑林中,你可欣赏到当代书坛泰斗赵朴初、启功、沈鹏等人的墨宝。这里还是一个富有革命传统的山区。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贵州高原上的第一块红色根据地,即1934年由贺龙等老一辈革命家创立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黔东特区,就屹立在梵净山麓的领边几县。

  梵净山的过去属于我们历代的先民,而梵净山的现在和未来已不仅仅属于它所在当地的我们以及我们的后人,它还属于全人类。随着大旅游、大开放思路的逐步确立,在自然保护的前提下,梵净山将东连以张家界、武陵源为代表的风景名胜,南接以阳河、杉木河为代表的旅游景区,形成一个合理的旅游链条,构成横跨黔湘的旅游“金三角”。再加上铜仁大兴飞机场的复航,玉屏至铜仁高等级公路的改造以及梵净山登山索道的建成,渝怀铁路也即将开通,梵净山必将逐步成为一个新的旅游热点。这,也是铜仁的希望之所在。

  梵净山是佛教名山,是生态王国,是风景胜地,是一方净土。谁不向往这么一个返朴归真、怡养身心的人间仙境呢!

  梵净山是武陵山脉的主峰,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保存较为完整。梵净山山清水秀,号称有“九十九溪”,这些溪流汇成黑湾河、马槽河等十一条主要河流,呈放射状奔腾而下,沿途多急流险滩,跌水瀑布。梵净山是佛教胜地,“梵净”二字,即含佛家超凡脱俗之意。自明万历年间开始,建梵刹庙宇,成为与峨眉山、五台山、普陀山、九华山遥遥相对应的佛教名山。

  梵净山中最珍贵的动物是黔金丝猴,有“世界独生子”之称,因其背部有青灰色的毛,又称之为“灰金丝猴”。梵净山为世界上唯一分布区,最初1991-1993调查仅为3只!现在仅有500余只,是世界濒危物种之一。黔金丝猴的分布环境比较特殊,主要活动于保护区东北部松江县境内,海拔1400—1800米之间;那里地形崎岖、林木茂盛。它以多种植物的叶、芽、树皮和果为食,它们过着典型的群体树栖生活。各群均由不同年龄组成,最强壮的雄猴任群体的首领,但各群体间互不往来,活动的地域范围各不重叠,囿于固定的领地。对于受伤和死亡者则有抢尸习俗。

  二九龙洞: 九龙洞景区位于城东的漾头镇是市区较近的旅游好去处,六龙山脉北端、 洞内景观 锦江南岸大峡谷之中,区内山峰林立,重峦叠嶂,溪谷幽深,竹木苍翠,植被完好,既有璀璨峥嵘的岩溶洞群,雄奇险秀的锦江峡谷,逶迤秀丽的锦江(漾头)库区,还有考古价值较高的岩董、杜家园新石器时代原始人的古文化遗址,是一个集观赏和科研于一体的旅游胜地。九龙洞是该景区的主体景点,洞内空旷宽敞,气势磅礴,景物众多。(主)洞长2284米,宽100多米,高75~80米,面积7万多平方米。全洞分为8厅和一道暗河,厅又分为两层,上层6厅,下层2厅,上下厅及洞洞之间均有小洞相连,深不可测。洞内遍布钟乳石笋、石柱、石帘、石瀑、石幔、石花、石针等,有的似云海奔涌,有的似飞禽走兽,有的似奇花异草,千姿百态,巧夺天工,神奇瑰丽,令人留连忘返,遐想不断。从市区坐旅游景区的车或者去城区中心西门桥渡口乘坐旅游船可以到达{是欣赏锦江沿岸秀丽风景,良好生态景观的好选择。},坐车的人到了锦江对岸乘船过河,均为坐马上山,走路也行但是喜欢轻松的游客和想体验坐马背感觉的游客可以选择,到了门口购买门票即可进入内部检票进入洞内,欣赏雄奇壮丽的溶洞自然奇观。

  三锦江旅游区

  从佛教名山梵净山,流出两条江,一条叫大江,一条叫小江,两江穿山越谷,在铜仁城中汇合形成了锦江。就在三江汇流的地方,一巨大岩石突兀江心,成为铜仁的中流砥柱——铜岩,岩上供奉“儒、释、道”鼻祖孔子、老子、释迦牟尼三尊铜像,铜仁的历史渊源由此而起,铜仁因此而得名“铜人”。又因三位鼻祖的教义宗旨均以“仁”为核心,遂改名为铜仁。

  山是铜仁的根,水是铜仁的魂,锦江孕育了铜仁——仁义之城。这是一个被山怀抱的城市,一个被水滋润的城市。穿城而过的锦江孕育着这方美丽富饶的土地,将城市装扮得如诗如画。一幅“城在山中,水在城中,人在画中”的水墨山水画卷伴着千年流淌不息的锦江徐徐展开。由亚太环境保护协会APEPA中国委员会、香港中国城市研究院CUI等机构联合举办的第三届(2009)中华100大生态亲水美景口碑金榜,日前在香港发布,贵州省铜仁市十里锦江入选十佳。

  铜仁因水而兴。锦江下洞庭,入长江,古时,是铜仁走出大山的唯一通道,“舟楫往返,商贾云集”,曾经盛极一时,素有“黔东重镇”之称号。自古以来,临水而居的铜仁人,水上行舟,运输、捕鱼是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你依然能听到城中江声渔歌缭绕,看到绿柳下一个个静候江水的休闲垂钓者。更为有趣的是那夕阳里的十多座大桥上,一排排桥钓者悠然自得的情景不得不令你驻足守候桥下的鱼上钩。锦江带给这里的人们无限欢乐,让您无时无刻都能尽享到游泳的乐趣,垂钓的乐趣,人鱼水嬉戏的乐趣。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垂钓、游泳、高台跳水、龙舟、漂流、独竹漂等水上运动依然是铜仁人最大的爱好和乐趣,锦江不仅养育了勤劳勇敢的铜仁人,更赋予了铜仁独具特色的水文化、渔文化、龙舟文化。团结、力量象征的龙舟竞渡也因此而成为铜仁最悠久、最丰富、最具特色的民间传统习俗。

  龙是中国吉祥的象征,掌管降雨的神。古时,是铜仁侗族人最崇敬的神灵。龙的传说在这里优美动人,惟妙惟肖。赛龙舟的传说更是深入人心,源远流长。龙舟竞渡,在铜仁俗称“划龙船”,虽然同纪念屈原有关,但在铜仁却赋予它新的含义。最早是这里的侗家人向神龙祈福免灾的一种祭祀活动。铜仁有句俗话叫做“端午不下,犁耙高挂”。意思就是如果端午不下雨的话,今年就会遇到旱灾。一年无雨,必影响到农作物生长,没有收成。因而,每年农民完成了一年的春耕春种,就开始忙着向降雨的神龙祈福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时值端午时节,村村寨寨的人们杀猪宰鸭,沿母亲河——锦江开展祭祀活动。为了能引起神龙的注意,让神龙知道百姓的意愿,按时节降雨。每个村寨家家户户就按人头凑份子,依照龙的样子打造一条龙船,并买来猪和鸭子做供品。挑选村里身强力壮的后生20—40人在河里来回划着龙船,齐声吼叫,唤龙降雨,并扔下活鸭子和香喷喷的腊肉、豆腐、糯米做的粽子,盐菜、酸辣肉馅的蒿菜粑诱龙出水,意在请出水里的神龙来到人间接受村民的供奉,降雨。争强好胜的侗家汉子划着几十上百条龙船在锦江欢快的穿梭,相互追逐,追抢在河里扑腾的鸭子,欢呼声、呐喊声震天响。船越划越有劲,舟越行越快,最后演变成齐心协力,团结一致,勇敢争先的划龙船比赛。岸上人都为自己村里的龙船呐喊助威,哪个村的龙船胜利了,就是为这个村争了光,村民像迎接英雄一样将划船的后生迎进村,全村男女老少一起涌进村里的祠堂,摆上庆功宴,端上丰盛的贡神食物,家家户户拿出自制的甜米酒开怀畅饮,犒劳为村争光的英雄们。只有拿头奖的英雄们才能吃上猪头。那是一件终身都会感到光荣而自豪的事情。划龙船比赛从此成为同饮锦江水的各族农民喜闻乐见的群众自发性水上运动。每年端午前十几天,村村寨寨农民便自发地组织起来,把搁置了一年的龙船用桐油“油”一遍,请进水里,开始操练起来。到了了端午那天,各地龙船便相约聚集在铜仁城中三江汇流的铜岩,等待比赛。这一天,铜仁城乡万人空巷,齐聚锦江两岸,观看比赛。政府从此也将这项自发的群众体育赛事纳入全民健身事业发展壮大起来。锦江儿女一代代传承着这瑰丽的原生态民族文化,且愈演愈烈,从由男人主宰的龙舟比赛发展到女子龙舟参与比赛,从传统龙舟比赛发展到国际标准龙舟比赛,直至演绎为举办国际龙舟赛事。2009年1月,铜仁还荣获了中国传统龙舟之乡的称号。

  锦江景区沿岸如诗如画的景点,主要包括武陵桥城、锦江十二景、锦江公园、水晶阁等。

  (1)武陵桥城。铜仁市是一座多水的桥城,仅城区就有大小十余座风格各异的大桥。桥下江水碧波荡漾,锦江两岸绿树掩映,江上渔舟点点,既有名城苏州的婀娜多姿,更有山城铜仁的风格特色,是一座名副其实的水城、桥城。

  (2)锦江十二景。锦江十二景是锦江沿岸较有特色的自然景点,分别是:南岳飞泉、两江春色、中流砥柱(铜岩)、东山楼阁、云彩江声、文笔凌云、金磷戏水、渔梁夜月、石笏朝天、芦洞岚光、玉屏晴雪、西岭归樵。

  (3)水晶阁半岛。位于城东太乙峰下,锦江东岸,岛三面环水,半岛古树参天,幽香四溢。江面碧水映翠,渔舟如梭,宛如一幅流动的风景图。

  (4)铜岩跨鳌亭。在铜仁锦江两江汇流处,有一巨石突起江心,高出水面十多米,总体面积486平方米,“孤屿嶙峋,当两江湍流中”,“作中流之砥柱,挽狂澜于既倒”,这便是与“铜仁”有着极深渊源的铜岩。相传,元朝时有渔人潜入铜岩底,“见岩足如鼎,中有铜范三教像”,“挽而出之”,“铜仁”也因此而得名。三尊铜人为儒、道、释三教的鼻祖孔子、老子、释迦牟尼。而铜岩上的“跨鳌亭”,历代皆有修建,最早为明正德十一年(1516)所建,现存之亭系1993年重建。旧时相传,铜岩旁迎小江处有沙洲隐于水中,每逢乡试前,如洲现水面,郡人必有中榜者,故俗名“挂榜洲”。每逢乡试前七日,铜仁的地方官按古制举行宾兴大典,在跨鳌亭上设宴招待应举之士,“酌旨酒以盈卮,于斯亭以宠饯”,以求个“独占鳌头”的吉兆。

  四中南门古商埠文化街区

  据史料记载,作为“黔东门户”的铜仁,早在宋代就有湖南、四川、江西的客商来此贸易;明、清时期,更是“商贾樯帆、络绎不绝”,素有“黔东护商栈”之誉;清末民初,铜仁滨河“船舶往来,日凡数十百号,商务不衰。外商在铜开设洋行五、六家”,城内有大中商户400余家,成为黔东和川东一带的各种土特产和省外常德、汉口等地工业品的集散中心和销售市场。中南门、西门几大码头商旅辐辏、异常繁荣。中南门曾是铜仁著名的码头和繁华商业区,以八大商号为主的大小商家,主要集中在中南门一带。

  (1)中南门古城区。中南门古城区系明、清传统的砖木结构四合院建筑,位于锦江北岸、东山西麓的中南门片区,背依东山,南临锦江,群体庞大,布局井然。古城区占地总面积36685平方米,古民居建筑总面积25544平方米,保存完好的四合大院35个,古巷道11条,现存木结构及砖木结构建筑228栋。其房屋、道路建设及排水系统设计科学合理,显示了古代民居建设规划设计技术的高超水平,为黔东民居之典型。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区。

  (2)铜仁古城垣。在中南门码头边,看到一道用青石块砌筑的石基,时断时连,沿城蜿蜒而伸去的,那就是铜仁古城垣的遗址。铜仁古城垣始建于明正德七年(1512),距今已有700百余年的历史。为铜仁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还在全面进行进行维护阶段

  (3)川主宫。川主宫是铜仁市现存时代最早(明洪武八年即1375年)、保留最完好的古建筑。位于铜仁大小两江交汇处的西岸,与铜岩上的跨鳌亭隔江相对峙。川主宫为二进高封火墙围护四合院式建筑。占地面积约5000平方米。宫内精美的木雕、石刻、彩绘、泥塑遍及全宫,令人目不暇接,是研究明清时期社会生活、戏曲、宗教艺术的珍贵实物。被私人给引起火灾,给烧毁大部分,现在正在复建原址,获得国家批准而开始复建铜仁交通以前相对落后,但近年来不断得到改善,铜仁大兴机场2001年通航 渝怀铁路过境 ,大兴机场即将更名,贵州和湖南共同开发规划扩建机场,由于用到湖南凤凰的土地,所以更名为铜仁凤凰机场,这样有助于靠凤凰的知名度来让更多人也知道铜仁,共同发展使用,不论姓黔或是湘,开有贵阳、重庆、广州等航线,客流量逐年增加,渝(重庆)怀(怀化)铁路通过市区,目前已经通铁路几年时间,在这之中铜仁的发展速度加快,火车站广场的建设,市区道路的“白改黑”工程都已经开始施工,使得城市道路更大气更宽阔,城市建设也因此更快更好,玉(屏)铜(仁)高等级公路早已通车,现在准备修建玉屏铜仁的高速公路,已经进入招标阶段,有望年底或者2010年初动工,杭州--云南瑞丽的高速公路铜仁段也即将开工,除此之外,渝怀铁路的复线也将修建,并进入铜仁市区,市区还有船舶在锦江驶行,大多都是从市区上船开往市区旅游景点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九龙洞 的旅游船只,铜仁的交通正在努力一步一步完善中。

铜仁旅游攻略景点必去的地方有铜仁古城、大明边城、亚木沟风景区等等。

1、铜仁古城

位于贵州省铜仁市碧江区中山路185号。总占地面积36685平方米,古民居建筑总面积25544平方米,是铜仁市仅存的足以反映古城风貌的原生历史街区,是铜仁市独有的民族文化资源。

2、大明边城

位于贵州省铜仁市碧江区水晶路。大明边城是集“吃住行游购娱”及“休闲、养生、体育、影视”等为一体,全力打造一座历史文化厚重、民族风情浓郁、景区内容丰富的综合主题文化景区。

3、亚木沟风景区

位于贵州省铜仁市江口县太平镇寨抱村。进入园区内,就到了土家风情园,一排排整齐的房屋是各种古时物品的展览,包括旧时用的瓷碗,酒杯、织锦、蜡染等等,还有酿酒坊、榨油坊、水碾坊。

铜仁旅游必吃的美食推荐:

1、社饭

铜仁社饭是铜仁的特色传统美食。主料是粘米和糯米,辅以蒿菜、野葱、腊肉、豆干、花生米等配菜,搅拌均匀后上锅蒸制而成。刚出锅的社饭飘散着茼蒿和野葱的清香,色鲜味美,松软可口,油而不腻。

2、绿豆粉

绿豆粉是铜仁人最喜欢的食物之一,已有几百年的文化历史。绿豆粉是把绿豆和大米磨成豆浆,再倒进锅里烙成豆皮,就这样绿茵茵的绿豆粉就做好了,看着就很有食欲。吃的时候将粉烫熟,然后配上各种臊子,粉质细腻,口感清爽。

3、江口米豆腐

江口米豆腐是老少皆宜的风味小吃,虽然叫米豆腐,其实是选用当地优质粘米制成,跟豆腐没有一点关系。做好的米豆腐切成块,放在开水里烫下捞出,拌上鱼腥草、葱花,再来两勺秘制辣椒酱,口感完全颠覆想象,Q弹软糯有嚼劲,越吃越上瘾。

-铜仁古城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31251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4
下一篇2023-07-1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