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的铁路机动导弹PT-23УТТХ

苏联的铁路机动导弹PT-23УТТХ,第1张

苏联的铁路机动导弹PT-23УТТХ

说起苏联的轨道机动洲际导弹,就不得不说起南方设计局,而说起南方设计局,就不得不说起它的首任总设计师杨力。

杨丽全名--米哈伊尔-库兹米奇-杨丽,1911年10月25日(11月7日)生于伊尔库茨克,1971年10月25日卒于莫斯科。

1931年入莫斯科航空学院学习,1937年毕业,历任总设计师助理、厂副厂长、飞机试验站站长、飞机设计局副总工程师。 1950年4月12日任第88研究所所长,参与研制P-1、P-2、P-5导弹。

1954年4月任新成立的586特别设计局局长,先后完成了苏联新一代中程弹道导弹P-12、P-14和新型洲际弹道导弹P- 16其巅峰之作是P-36和P-36M重型洲际弹道导弹,使苏联在核打击力量上逐渐取得了对美国的优势。

两次(1959年6月25日、1961年6月17日)被授予社会主义劳动英雄称号,列宁勋章4次,十月革命勋章1次等。1960年获列宁奖,1960年获列宁奖。 1966年苏联科学院院士,1967年获苏联国家奖。

1954年4月10日,苏联部长会议作出决议,在第586厂总设计师室的基础上,成立第586特别设计局(1966年后称南方设计局),任命杨力,原第八十八研究所所长为总设计师兼所长。 1971年定名为南方设计局,是研制生产洲际弹道导弹的主要机构之一。 1986 年,南方研究与生产协会 成立。苏联时期,南方设计局研制的洲际导弹占苏联装备的洲际导弹的半壁江山。

插曲——勃列日涅夫与杨格尔的关系

1957年7月,因在苏共中央会议上支持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成为苏共中央主席团(后称政治局)委员,受赫鲁晓夫委托处理军工、火箭制造和航天等事务,从而与太空火箭系统的首席设计师建立了良好的关系。相对来说,他更喜欢杨丽;即便是1960年10月24日的那场意外也没有改变他对杨丽的态度,始终支持他。去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时,我坚持要看望杨格里,在一次例会中,我也非常关心他的家务,按照杨格里的意愿,帮助他搬走了原来采光不好的房子。新建筑。从1969年开始,南方设计局在以前的PT-21和PT-22洲际导弹的基础上,一直致力于PT-23发射井发射、地面机动发射架发射和铁路机动发射架发射导弹的研制系统。 1976年6月,苏联政府作出决议,由南方设计局研制新型固体燃料洲际导弹系统,代号为PT-23。 1979年6月,又作出决议,要求导弹有多个制导弹头,可用于地下和轨道机动发射。由于导弹系统部分部件可靠性差,难以满足铁路机动部署作战系统的试验要求,该导弹虽然多次试射,但一直没有装备部队。

该导弹设计射程8000-10000公里,携带单弹头或10枚分弹头,全长189米,最大直径24米,发射重量80吨。

1983年8月,苏联政府作出决议,责令南方设计局研制代号为PT-23的导弹系统,并明确要求性能不得低于美国正在研制的“和平卫士”。经过近20年的努力,10枚分弹头的三级固体推进剂洲际弹道导弹PT-23研制成功并列装,北约为其取了一个优雅而意味深长的绰号“手术刀”(解剖刀)。具体型号有

铁路机动发射型:1980年6月完成草图设计,1985年2月27日至1987年12月22日进行试飞,共发射32次,进行寿命试验和运输试验18次出动,总机动里程40万公里。 1987年10月20日,第一导弹团进入战斗值班,1989年11月28日列装。

单发地下发射型:1990年列为装备。1988年8月19日,第一导弹团在别列沃梅斯克郊外进入战斗值班,共部署导弹56枚。

这些导弹在乌克兰的巴夫勒格勒机械制造厂生产,该工厂成立于1931 年,最初生产炮弹,并于50 年代中期分配给南方设计局。这种类型的导弹共生产了200 枚。导弹“处女地-2”的地面移动发射版本不包括在设备中,但为此开发了重达140 吨的发射器:功率为1200 马力的-7906 运载火箭和- 7907运载火箭,功率为1500马力。

发动机机壳采用全纤维缠绕复合材料结构,发动机中央固定喷口部分潜入燃烧室。一级主机采用旋转控制喷管,显着提高了导弹在飞行中的控制效率,同时也采取了一些提高导弹抗核凝固能力的措施。二级和三级发动机喷嘴可以在飞行中伸出。动车版的主副面没有多用途涂层,气动整流罩略有不同。

不间断制导系统采用高效弹载计算机,具有两套(弹上和地面)防辐射电子元器件的指挥仪表系统(铁路机动型只有一套) ,并且没有地面陀螺仪)。效应破坏的结构及防护措施。该制导系统可确保导弹在发射前自动准备发射,有效地在发射前改变攻击目标,控制导弹飞行,保证给定的高命中精度,并进行地面探测。地面陀螺仪可与弹载陀螺稳定平台仪器配套使用,用于导弹瞄准。

导弹通过固体气体发生器从运输发射管发射,飞行中途分离依靠导爆索和固体后期。飞行控制是通过在第一级飞行期间摆动主发动机喷嘴,在第二和第三级飞行期间通过战斗级偏航,以及部分通过使用安装在整流罩上的空气动力学方向舵。

该导弹最大射程为10000-11000公里,携带10枚330000-550000吨TNT当量的核弹头。

虽然该型导弹有两种型号,但最著名、最广为人知的往往只有铁路机动型。 “可怕的核导弹列车”几乎成了该型导弹的代名词。事实上,在50年代后期,美国就首次提出在火车上部署“民兵”I型导弹的计划,但由于战略思维的转变和海基核力量的明显优势,未能实现到底。 1985年,美国计划对MX洲际导弹实施铁路机动发射,并于1989年7月进行了试验。此后,由于苏联解体,试验于1991年停止。苏联最早的尝试的是P-12中程导弹的轨道机动版,计划由20节车厢组成,其中6节既是导弹运输车又是导弹发射架。但由于系统复杂、导弹发射准备时间长等一系列原因,该设计于1962年终止。因此,PT-23导弹成为世界上唯一 一种由火车发射的洲际弹道导弹。

根据《限制战略武器条约》第一阶段备忘录,苏联到1990年9月1日部署了33枚PT-23带轨道机动发射架的导弹,1997年部署了36枚。此外还有10枚没有部署,其中9枚用于在普列谢茨克射击场进行测试。所有这些发射器都属于由3-4 个导弹团组成的3 个导弹师。每个导弹团有1 辆标准配置的轨道车和3 个发射器。每个导弹师有1-2座固定式钢筋混凝土建筑物进行防护,长462米,宽92米,高104米。导弹师分布在以下地区:科斯特罗马(第10近卫导弹师,由4个导弹团组成,每个导弹团有一列可携带3个发射器的铁路列车,并有两座固定建筑物),其他埃尔什金(捷尔诺波尔斯克-柏林)导弹师,第52导弹师,由3个导弹团组成,每个导弹团有一列可运载3个发射架的铁路列车,并有固定建筑物),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格拉德科耶村(维也纳导弹师为第36近卫导弹师,由4个导弹团组成,每个导弹团有一列可运载3个发射架的铁路列车,并有固定建筑物)。导弹列车载重120吨。车厢长238米,高5米,宽3米。列车最高时速为120公里。整列列车共有20节车厢,包括牵引单元、指挥通信单元、生活单元、保障单元和3套独立发射单元。牵引单元包括3台内燃机车;指挥通信单元由指挥车、通信车和供电车组成;生活单元由餐车1辆、储物车1辆、生活车2辆组成;支撑单元为能源车;每个发射单元包括1辆发射车、1辆控制车和1辆辅助车。导弹位于发射车舱后部。

与以往的导弹机动方式相比,铁路机动有其自身的特点

机动性强:一般运行速度可达100公里/小时,满载发射列车昼夜可机动数千公里,机动范围大。

隐蔽性强,生存能力强:导弹发射列车采用与普通列车相似的特性,与民用列车难以区分,是最有效的伪装。铁路运载火箭自重大,便于伪装、加固和抗电磁干扰设计。

快速反应:发射列车高度集成,各作战要素有机结合,快速转换作战部队战备状态。

全天候:可全天候执勤,一般可携带4-6枚导弹。必要时还可以加长,使携带的弹药量与核潜艇相当。

当然,由于铁路、桥梁、隧道是战时敌方歼灭的重点,可能难以实现扩大射程机动;此外,开发、维护和更新成本高。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31684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4
下一篇2023-07-1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