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闪的概念

快闪的概念,第1张

快闪分为 “快闪行动”或 “快闪影片”。

“快闪行为”指地面行为的短暂艺术为主,或以简单的拍摄来记载。

“快闪影片” 指以专业歌舞影视制作的影片,以影片在网络的传播效果为主,拍摄时难度较高,为达到影片效果会反复多次,流传度较广,常与公益或商业相结合传播。

闪族

“快闪”于2000年最先在纽约出现,后来扩展至欧洲、亚洲等。

快闪最早起源于2000年3月美国纽约的曼哈顿。当时一个名叫比尔的组织者召集了400余人,在纽约时代广场的玩具反斗城中,朝拜一条机械恐龙,5分钟后众人突然迅速离去,快闪族因此而闻名。

快闪族是都市时尚文化中的一种,是现代人在忙碌之余和世界开的一个善意的玩笑。大多带给人们惊喜、温暖和快乐。

中国最棒快闪

MCreativeCentre旗下艺人、导演,原东方卫视的著名主持人朱莉叶,是中国最棒歌舞类快闪影片的缔造者。结合了最优质的活动策划、音乐制作、编舞,后期剪辑,把“快闪”这一简单的概念与品牌推广、公益活动、甚至媒体影视相结合。将快闪这一线下活动,以专业影视制作角度及其独有对音乐舞蹈的理解重新诠释,推出了全新的定义——快闪影片,将快闪变的更具观赏性,更具传播力。

朱莉叶凭借其创作、策划及独有的歌舞剪辑能力,在2010年首先推出了第一部快闪影片《百人横扫吴江路》,获得300万的点击量的疯狂转载。获得了网友公认的中国最棒快闪之名。

在2011年快闪影片《英雄惊现新天地》通过先锋的歌舞活动策划、资源、执行,以歌舞内容有效的结合产品、品牌理念,最有效的将品牌最大化的推广,这两个活动以最具性价比和效应的成果获得了空前的成功。让人们知道了潮流也可以那么公益、公益也可以那么娱乐,当仁不让的续写了中国最棒快闪的第二部。

而后她帮助东方卫视2011七夕特别节目组,指导拍摄剪完成了四部快闪影片《七夕情人节求婚快闪》特别节目,获得了收视好评。

2012年,她执导拍摄SMG新娱乐频道的快闪影片《春节回家——虹桥火车站》《欢迎回来——浦东国际机场》等一系列作品,不仅代表了中国一流快闪活动的水准,更赶超国际水平,让这些作品从被用作于网络到电视等全媒体领域,来传播起不同的品牌、理念。爆炸式的散播带来了良好的收视效果、社会效应及口碑。被公认“只有她能做出中国最棒的快闪影片!”。

2013年,朱莉叶和她的团队MCreativeCentre再次创造出令人眼前一亮的快闪影片《云办公,微软随我行》。这部影片是为微软旗下Office365量身定制的快闪,同一时间在北京、上海、广州三地发生,通过后期制作将三地影片结合在一起,通过三地快闪,以不同的人群不同的地点体现Office365的办公理念:随时随地,云端办公。

2016年, 继2012年虹桥火车站《过年回家-就是要开心》快闪影片在电视及网络媒体播出广受好评后,今年导演朱莉叶又再一次回到熟悉的场地设计编排并参演了《尽举手之劳-暖冬行动》的 及拍摄,相比2012年歌手平安参与录制的那次,此次快闪在整体编舞上进行了再突破,联合多名国际街舞大奖选手展现了多种最新街舞视觉编排体验,经典曲目《金蛇狂舞》融合了电子曲风,并融合功夫街舞,将国际化大都市的年味以创新的方式展现在大家眼前,给全球的网民展现了最具有中国特色的快闪,更受现场观众的围堵,尤其是年轻人群的蜂拥拍摄,央视CCTV得此之前得知有该活动后,提前赶到现场全程报道。

1 出现过程

快闪族是于2000年最先在纽约出现,后来扩展至欧洲、亚洲等。

快闪族最早起源于2000年3月美国纽约的曼哈顿。当时一个名叫比尔的组织者召集了400余人,在纽约时代广场的玩具反斗城中,朝拜一条机械恐龙,5分钟后众人突然迅速离去,快闪族因此而闻名。

快闪族是都市时尚文化中的一种,是现代人在忙碌之余和世界开的一个善意的玩笑。他们当中的多数人表示,如果活动设计合理,自己将会主动参加。当然,也有些人因为担心造成误会,而采取保守的态度。

在中国,2010年,由MCreativeCentre旗下导演,原东方卫视的著名主持人朱莉叶策划剪辑的第一部快闪影片《百人横扫吴江路》,在没有任何推广的情况下,获得300万的点击量的疯狂转载。获得了网友公认的中国最棒快闪之名。开启了国内快闪与商业结合的大门。

如今,快闪活动风靡全球的同时,在中国很多城市,都可以见到快闪族的身影,以及他们类似于行为艺术的表演或娱乐。

2003年8月,有人发起全港首个快闪行动,在指定日期时间到旺角一间电器店问店员有没有游戏机售卖(该店不卖游戏机),然后集体拍手叫好后各自离开。但到了行动当天,玩快闪的人只有发起者,一名十来岁的小孩而已。2003年8月22日,一群外籍人士突然在铜锣湾时代广场的麦当劳,集体举起纸巾并跳芭蕾舞,行动持续了一分钟,之后四散离开。该行动被称为全港首个成功的快闪行动。

其他曾被提出的行动有,在尖沙咀钟楼外喊“我爱香港”、在某超级市场集体拍西瓜等。 :动作定格:2011年4月1日,愚人节,由厦门理工学院的李同学和张同学组织的“快闪”活动在厦门中山路开展,晚上8点,突然一声响亮的哨声吸引了众多路人的目光。只见百余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向哨声处集合,他们戴着各种各样的面具,有的戴白色面具,有的套上了《让子弹飞》里那种麻匪面具,有的则是戴骷髅头面具。他们以吹哨人为基准,按长方形散开,瞬间定格成塑像姿势静止不动。

快闪族(Flash mob)是一群互不相识的人,透过因特网相约在指定时间和地点集合,然后一起做出一些无意义的动作,例如拍手掌、叫口号等。

出现过程

快闪族是于2003年最先在纽约出现,后来扩展至欧洲、亚洲等。

快闪族最早起源于2003年5月美国纽约的曼哈顿。当时一个名叫比尔的组织者召集了500余人,在纽约时代广场的玩具反斗城中,朝拜一条机械恐龙,5分钟后众人突然迅速离去,快闪族因此而闻名。

快闪族是都市时尚文化中的一种,是现代人在忙碌之余和世界开的一个善意的玩笑。他们当中的多数人表示,如果活动设计合理,自己将会主动参加。当然,也有些人因为担心造成误会,而采取保守的态度。

如今,快闪活动已风靡全球,罗马、东京、香港、台湾等地,都可以见到快闪族的身影,以及他们类似于行为艺术的表演或娱乐。而成都、杭州等地都有人玩过。

快闪律例

1所有快闪言行,必须遵守当地法规和注意安全;

2快闪指令,必须“时间、地点、言行”三明确;

3快闪内容,要简单易记、任何人士均可实施;

4快闪的标准时间,要约定先进入某一网站或打电话到“117”报时台核准时间,做到分秒不差。

“FlashMob快闪族”,他们一般拥有高学历和有固定职业,只是平常接触电脑的机会多,并愿意去尝试一些新的行为,当然前提是不准损害社会和危及安全的言行。

快闪,Flash,做完了即闪,从网络的虚拟世界走入了现实社会后,就要快些闪回到虚拟世界去,绝不相认。如果你问其他快闪友:“我们一起去泡吧……好吗”那可是违反了快闪族的“天条”了。

举例

2003年8月,有人发起全港首个快闪行动,在指定日期时间到旺角一间电气店问店员有没有游戏机售卖(该店不卖游戏机),然后集体拍手叫好后各自离开。但到了行动当天,玩快闪的人只有发起者,一名十来岁的小孩而已。

2003年8月22日,一群外籍人士突然在铜锣湾时代广场的麦当劳,集体举起纸巾并跳芭蕾舞,行动持续了一分钟,之后四散离开。该行动被称为全港首个成功的快闪行动。

其他曾被提出的行动有,在尖沙咀钟楼外喊“我爱香港”、在某超级市场集体拍西瓜等。

意大利:假装买书:罗马是欧洲首个出现快闪族的地方。今年7月24日,300人在10分钟内蜂拥至一家图书馆,向馆员查询一些根本不存在的书,时间一到,他们一同拍手15秒后迅速散去。

加拿大:扮青蛙跳:8月初多伦多首度出现“快闪族”活动。当晚6时半,数十名本地快闪族在央街与艾灵顿道交界处一商场外聚集,听取道首领现场指示后,数十人便一起步入商场内的TOYSRUS玩具店,扮青蛙在店内跳来跳去。

德国:张伞跳高:柏林的快闪族则于今年7月30日首现,策划的男子在街头拿彩色雨伞,号令在场75人随意跳高、鼓掌或伸展双臂、转圈。8月1日傍晚6时过1分,德国柏林闹市区街头突然有40多个人一起使出手机,大喊“是啊是啊”,然后开始鼓掌。

英国:家具店聚会:8月7日晚,由一名40岁的伦敦人号召的英国“快闪族”在伦敦购物区出现,约200人首先按所属星座分类,到不同酒吧聚集,细阅叮嘱他们“别让旁人看到”的指示:“你要在18:30到达”13分钟后,快闪族到一间家具店,依批示用手机致电朋友和称赞店内家具。正当该店经理心头大喜时,群众迅速在他面前散去。

在日本曾有闪客约定穿上黑色西装或套装,白衬衣,打黑色领带,戴黑色墨镜,在同一时刻出现在某广场上,然后一起拿起手机边走动边做打电话状。当上百号人按约定出现时,周围的人们都惊呆了:仿佛突然进入了“黑客帝国”一样。正当人们还在愕然时,突然哨子一响,“黑客”们迅速从四面八方撤离现场,10来秒钟的工夫就无影无踪了。

苏城街头首现快闪族

某天观前街玄妙观广场上突然聚集了百余名身穿橙色上衣,头戴火焰型面具的年轻人,他们在广场上逗留了一会后相互击掌,然后迅速向四面散开,整个过程不超过10分钟。这是首次出现在苏州街头的“快闪行动”。

在观前街出现的“闪客”,主要为追逐时尚、寻求新奇的年轻人,他们通过短信联系,在苏州移动的支持下进行了此次“快闪”活动。他们将自己分为文化、体育、游戏、影音、创业、旅游6个“部落”,在各自“部落首领”的带领下列队、击掌、散开。教育学院的一年级女生辰辰是其中一员,她说,“这是表达青春激情的一种方式,很好玩”。但是更多的旁观者对此却有些莫名所以,不知道他们在干什么。

在北京

组织者要做中国快闪族

在西单中友百货门前,12名自称“快闪族”青年男女突然手持玫瑰单腿跪地向一名女孩求婚,路人纷纷侧目。

12人闹市上演“求婚剧”

“你愿意嫁给我吗?”一个青年男子手持玫瑰突然从路人中挤出单膝跪地向一名年轻女孩大声求婚。随后,人群中又闪出数个年轻人手持玫瑰向该女孩求婚。

不到一分钟,跪在女孩面前求婚的年轻人已经达到12人,其中竟然有3名女子。“你是用XX聊天软件的人吗,我只愿意嫁给这样的人。”女孩大声问道。半跪在地上的男女们竞相声称自己是,并和女孩一起大喊该软件名字。随后,这些年轻人迅速消失在惊讶的围观人群中。

据了解,此前,这些青年男女曾经演练过一次,有4名男参与者见人多没敢上前。“求婚”只能重新进行。

“都是通过手机召集。”组织者之一闫先生称已为这次“求婚”准备了至少一周时间。闫先生称他经常使用手机软件与同是25岁上下陌生年轻人聊天,在手机上有近300个联系人。一个多月后,有人问其能否像国外一样组织一次“快闪”活动。“约地点和行动方案,做完就散伙。”“快闪”信息发布后立刻有50多个年轻人响应。随着时间临近,闫先生发现有不少人开始动摇,其中女性只肯做旁观者。“人多唱歌,人少就求婚。”组织者准备了两套方案,一种是大家突然出现后合唱一首歌曲迅速散去,另一种就是被实施的“求婚”方案。

闫先生表示“快闪”只是年轻人调剂心情方式,不影响他人生活。他说国外能聚齐100人就是大活动,中国也应有“快闪族”。

许多人一时没看懂

“挺有意思的。”路过的王**虽然没看懂眼前发生的一切,还是很喜欢这种方式,她说都市里年轻人活得很累,需要有释放的机会。但更多的旁观者却莫名其妙,不知道他们在干什么。年纪较大的受访者则表示对“快闪族”无法理解。一名妇女在突然出现的“求婚剧”面前搂紧了自己的孩子。她称很难猜透现在年轻人心里都想些什么,这样的行动没有任何意义。

专家称他们宣泄青春情绪

据了解,“快闪族”曾在外地出现过,对此,有专家认为,现代社会虽然通讯发达,但人们之间的内心交流却在减少,“快闪族”的出现,从表面上看,是通过“无厘头”的游戏在公众面前表现自我、张扬自我,实际上是为了寻找归属感。但这种行为应该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不损及他人,同时要注意安全。

被人注视

2007年11月11日,50名网友聚集在武昌新世界大门口,突然一声号令,大家集中起来大喊“快闪”,随后各自从不同的方向离开。短短几秒钟,原来嘈杂的大门口顿时安静下来,当路人回头看向他们的方向时,一群人却瞬间散开。这就是江城快闪族的第一次活动,效果很轰动。

“快闪行动”是新近在国际流行开的一种嬉皮行为。许多利用网络联系的人,约定一个指定的地点和时间同时做一个指定的不犯法却很引人注意的动作,然后赶快走人。又译“聪明暴民(SmartMobs)”、“暴民(Mobs)”、“快闪暴走族(flashmobs)”等。开“快闪”先河的是美国一名文化工作者,他认为自己是纯为搞笑,他形容参加者都是“莫名其妙的一伙”。

12月初,30名“快闪族”聚集在一家肯德基店。大家选派出两名代表,走上前大声问服务员:“请问有盒饭吗?”服务员当时一愣,回答“没有!”两人朝外面的人群眨了个眼睛,外面的人开始大喊:“哦,那我们就去麦当劳了!”说完,30人一起闪了,留下顾客和工作人员目瞪口呆。

快闪族中,年龄层次也同样集中在十几到二十几岁之间。中南一家医院的护士李**也是江城快闪族成员之一,她告诉记者,自己的工作感觉很平淡,总是不自觉在内心呼唤一种激情和被人注视,所以加入了这种外人眼里很荒唐的团体。“不过感觉很刺激很好玩,下次有活动还要参加。”

目前,江城的“快闪族”也发展到了100多人,大家会不定期举办各类搞怪活动。

满足心理需要

对于“快闪”活动,有专家认为,采用这样激烈的形式的人可能具有比较强烈的“冒险心理”,敢于尝试,想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都是希望被别人注意的。现代社会虽然通讯发达,但人们之间的内心关注却在减少,“快闪族”的出现,从表面上看,是通过一种有时甚至是“无厘头”的游戏在公众面前表现自我,跟社会开一个玩笑,实际上是为了寻找归属感,在一个群体中宣泄青春的各种情绪,满足一种心理需要。但这种行为应该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不损及他人,同时要注意安全。

在现代社会人们内心的交流减少背景下,“快闪族”的出现,可以从三个角度看待。首先,从表面看是通过“无厘头”的游戏在公众面前表现自我;第二,就是寻求一种刺激;第三,现代社会年轻人会常感觉到“无价值感,无意义感”,在日本被称作“无气力”,即没有生机地活着。年轻人精力充沛,但很多时候无处消耗,快闪运动提供了平台,宣泄青春情绪,于是风行起来。人生下来就有展现自我的意识,婴儿的大哭也是一种需要引起周围人的注意,需要得到周围人的“回应”。快闪族强烈地希望通过刺激,最终的目的是希望进而“影响周围人”,吸引他们的注意。如果他们能“回归”社会,做一些既是个人兴趣爱好又对社会公益事业有好处的事情,比如涂鸦、街舞等和街头表演结合,也就更能被年轻人和大众接受了。

分析

快闪族其性质是:突破渴望,超越自己,闪电式聚会。对此,有专家认为,现代社会虽然通讯发达,但人们之间的内心关注却在减少,“快闪族”的出现,从表面上看,是通过一种有时甚至是“无厘头”的游戏在公众面前表现自我、张扬自我,跟社会开一个玩笑,实际上是为了寻找归属感,在一个群体中宣泄青春的各种情绪,满足一种心理需要。但这种行为应该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不损及他人,同时要注意安全。

现代社会人们内心的交流减少背景下,“快闪族”的出现,可以从三个角度看待,首先,从表面看是通过“无厘头”的游戏在公众面前表现自我,张扬自我,第二,就是寻求一种刺激,第三,现代社会年轻会常感觉到“无价值感,无意义感”,在日本被称作“无气力”,即没有生机地活着。我认为年轻人“力比多”充沛,但很多时候无处消耗,快闪运动提供了平台,宣泄青春情绪,于是风行起来。

快闪族所做的大喊大叫等被视作莫名其妙的动作或者没有实际意义的活动就是为了吸引眼球,引起周围人的注意。人生下来就有展现自我的意识,婴儿的大哭也是一种需要引起周围人的注意,需要得到周围人的“回应”。快闪族强烈地希望通过刺激,张扬自我,最终的目的是希望进而“影响周围人”,吸引他们的注意。

采用这样激烈的形式的人可能具有比较强烈的“冒险心理”,敢于尝试,想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攻击他人的快闪族是因为安全感不足。同时,快闪族心理也是一种逃避现实压力的选择,他们在寻找刺激的过程中,从破坏性的行为中寻求满足自己本能上的快感。起初可能是从无意识的伤害到别人,如果当事人做出受到性侵害类似的尖叫、害怕、手足无措等反应,则会使实施者得到鼓励,进而使其有意识地伤害他人以获得快感。

通过一次"快闪"行动,他们的因寻求意义,即自我而产生和郁积的焦虑得到了暂时的释放,在强大的现实和社会面前的软弱和无力的感觉得到了暂时的纾解,可当通过"快闪"建立起来的"虚幻自我"头上的光环黯谈下来时,他们隐隐感觉到了这个"自我"背后的虚无正张着那可怕的大嘴虎视眈眈地盯着自己--因为"快闪"的背后一无所有,它并不指向任何意义,于是,或许这正是另一次"快闪"行动或者与此相类似的行动开始的时候了罢。

快闪是什么意思啊

快闪族

(Flash mob)是一群互不相识的人,透过因特网相约在指定时间和地点 ,然后一起做出一些无意义的动作,例如拍手掌、叫口号等。

快闪族是于2003年最先在纽约出现,后来扩展至欧洲、亚洲等。

有没有人听过快闪?好象广州、深圳都没有组织过,而成都、杭州等地都有人玩过。

快闪是英文Flash Mob的中文翻译,它最早起源于2003年5月美国纽约的曼哈顿。当时一个名叫比尔的组织者召集了500余人,在纽约时代广场的玩具反斗城中,朝拜一条机械恐龙,5分钟后众人突然迅速离去,快闪族因此而闻名。

快闪族是都市时尚文化中的一种,是现代人在忙碌之余和世界开的一个善意的玩笑。他们当中的多数人表示,如果活动设计合理,自己将会主动参加。当然,也有些人因为担心造成误会,而采取保守的态度。

如今,快闪活动已风靡全球,罗马、东京、香港、台湾等地,都可以见到快闪族的身影,以及他们类似于行为艺术的表演或娱乐。

快闪行动在香港

2003年8月,有人发起全港首个快闪行动,在指定日期时间到旺角一间电气店问店员有没有游戏机售卖(该店不卖游戏机),然后集体拍手叫好后各自离开。但到了行动当天,玩快闪的人只有发起者,一名十来岁的小孩而已。

2003年8月22日,一群外籍人士突然在铜锣湾时代广场的麦当劳,集体举起纸巾并跳芭蕾舞,行动持续了一分钟,之后四散离开。该行动被称为全港首个成功的快闪行动。

其他曾被提出的行动有,在尖沙咀钟楼外喊“我爱香港”、在某超级市场集体拍西瓜等。

快闪行动举例:

行动一、200人齐集纽约曼克顿一间百货公司,同一时间一齐向售货员说要买同一款地毯,弄得店员不知所措。

行动二、在某个公众场合,碰见有几十个人、甚至几百人先低头看一看手表上的时间,立刻不约而同做出一些行为,譬如在报摊前“拍拍两下手掌,一齐指名要买某份报纸。

在日本曾有闪客约定穿上黑色西装或套装,白衬衣,打黑色领带,戴黑色墨镜,在同一时刻出现在某广场上,然后一起拿起手机边走动边做打电话状。当上百号人按约定出现时,周围的人们都惊呆了:仿佛突然进入了“黑客帝国”一样。正当人们还在愕然时,突然哨子一响,“黑客”们迅速从四面八方撤离现场,10来秒钟的工夫就无影无踪了。

“FlashMob快闪族”,他们一般拥有高学历和有固定职业,只是平常接触电脑的机会多,并愿意去尝试一些新的行为,当然前提是不准损害社会和危及安全的言行。

快闪,Flash,做完了即闪,从网络的虚拟世界走入了现实社会后,就要快些闪回到虚拟世界去,绝不相认。如果你问其他快闪友:“我们一起去泡吧……好吗”那可是违反了快闪族的“天条”了。

快闪是什么意思?

快闪活动,是通过互联网或手机联系等现代即时通信工具使现实生活中互不认识的人,在特定地点、特定时间聚集后,做出一些令人意想不到的“行为”,然后迅速分散的活动。

目前国内在苏州,深圳、西安、北京等地出现数十次快闪活动,尤其是西安的C&L快闪族,团员上千人,目前是全国规模最大、活动效果最震撼、最成功的快闪团队,09年至今已经举办了十多次活动,全部是以推广娱乐活动为目的,没有受到官方的调查和约束。

快闪不能说是聚众闹事,但组织不好,有可能演化成“非法聚会”或者“聚众扰乱社会秩序”。聚众扰乱秩序是指行为人往往企图通过扰乱活动,制造事端,给机关、单位与团体施加压力,以实现自己的某种无理要求或者借机发泄不满情绪。由于本罪是聚众性犯罪,因而进行扰乱活动必须基于众多行为人的共同故意。所以快闪活动一定要组织严密,不要触犯法律就没有问题。

有好多舞蹈形式的~当然比如有用心地人也会组织其他的活动,您可以再网上多蒐集看下视频,我觉得是挺好看的舞蹈形式~

快闪有什么意义呢?

快闪,“快闪行动”的简称。“快闪行动”是新近珐国际流行开的一种嬉皮行为,可视为一种短暂的行为艺术。简单地说就是:许多利用网络联系的人,通过短信或bbs约定一个指定的地点,在明确指定的时间同时做一个指定的不犯法却很引人注意的动作,然后赶快走人。又译“聪明暴民”、“暴民”、“快闪暴走族”、“快闪族”、“聪明行动帮”等等。五花八门,称呼混乱。 “快闪党”活动策划人大多数匿名,各地不同。开先河的是美国纽约文化工作者比尔,有的是纯为搞笑,有的被视为社会或政治活动。

怎样举办一次成功的快闪活动?

baidu/swd=kuaishan 要组织一次成功的快闪行动,闪友们至少应遵循下列要点: 1) 务必于事前公布的时间及地点到达,并在指定时间开始活动。 2) 参加活动时,必须遵守事前公布的所有细节。 3) 活动结束后,不可在附近逗留,要尽快离开。 4) 活动前后,不得接受任何媒体、组织及个别人士的查询或访问。 5) 举行活动前应针对活动内容进行详细讨论及研究,保证整个活动内容不违法. 6) 如需喊口号,一定要叫得整齐,咬字要清楚,否则其他人会听不清楚。 7) 如遇传媒拍摄,动作要保持自然,不要受到影响(就当没有看到有人拍摄)。 8) 如果不希望被传媒拍摄,参加者可以戴墨镜、帽子等。 9) 所有参加者在行动前应校对手表,以保证时间准确,行动统一。

记得采纳啊

快闪是什么意思

用“快闪”展现年轻人的风采,用足球,为文化之都再添 之火,更显进取魅力。前所未有的顶级联欢,千万不容错过!让 之火直袭古都西安,活动正在火热蔓延著……

3月29日晚,足球点亮生活!齐聚西安钟楼世纪金花广场!这是一场年轻人的瞩目焦点!也是一场交际与联欢的露天大舞台!精彩绝伦的花式足球表演,足球秀场大PK,以新生代的最强阵容足球团队带领西安广大市民来一场疯狂肆虐的夜场狂欢!

快闪的概念

快闪分为 “快闪行动”或 “快闪影片”。“快闪行为”指地面行为的短暂艺术为主,或以简单的拍摄来记载。“快闪影片” 指以专业歌舞影视制作的影片,以影片在网络的传播效果为主,拍摄时难度较高,为达到影片效果会反复多次,流传度较广,常与公益或商业相结合传播。快闪族“快闪”于2000年最先在纽约出现,后来扩展至欧洲、亚洲等。快闪最早起源于2000年3月美国纽约的曼哈顿。当时一个名叫比尔的组织者召集了400余人,在纽约时代广场的玩具反斗城中,朝拜一条机械恐龙,5分钟后众人突然迅速离去,快闪族因此而闻名。快闪族是都市时尚文化中的一种,是现代人在忙碌之余和世界开的一个善意的玩笑。大多带给人们惊喜、温暖和快乐。中国最棒快闪MCreativeCentre旗下艺人、导演,原东方卫视的著名主持人朱莉叶,是中国最棒歌舞类快闪影片的缔造者。结合了最优质的活动策划、音乐制作、编舞,后期剪辑,把“快闪”这一简单的概念与品牌推广、公益活动、甚至媒体影视相结合。将快闪这一线下活动,以专业影视制作角度及其独有对音乐舞蹈的理解重新诠释,推出了全新的定义——快闪影片,将快闪变的更具观赏性,更具传播力。朱莉叶凭借其创作、策划及独有的歌舞剪辑能力,在2010年首先推出了第一部快闪影片《百人横扫吴江路》,获得300万的点击量的疯狂转载。获得了网友公认的中国最棒快闪之名。在2011年快闪影片《英雄惊现新天地》通过先锋的歌舞活动策划、资源、执行,以歌舞内容有效的结合产品、品牌理念,最有效的将品牌最大化的推广,这两个活动以最具性价比和效应的成果获得了空前的成功。让人们知道了潮流也可以那么公益、公益也可以那么娱乐,当仁不让的续写了中国最棒快闪的第二部。而后她帮助东方卫视2011七夕特别节目组,指导拍摄剪完成了四部快闪影片《七夕情人节求婚快闪》特别节目,获得了收视好评。2012年,她执导拍摄SMG新娱乐频道的快闪影片《春节回家——虹桥火车站》《欢迎回来——浦东国际机场》等一系列作品,不仅代表了中国一流快闪活动的水准,更赶超国际水平,让这些作品从被用作于网络到电视等全媒体领域,来传播起不同的品牌、理念。爆炸式的散播带来了良好的收视效果、社会效应及口碑。被公认“只有她能做出中国最棒的快闪影片!”。2013年,朱莉叶和她的团队MCreativeCentre再次创造出令人眼前一亮的快闪影片《云办公,微软随我行》。这部影片是为微软旗下Office365量身定制的快闪,同一时间在北京、上海、广州三地发生,通过后期制作将三地影片结合在一起,通过三地快闪,以不同的人群不同的地点体现Office365的办公理念:随时随地,云端办公。2016年, 继2012年虹桥火车站《过年回家-就是要开心》快闪影片在电视及网络媒体播出广受好评后,今年导演朱莉叶又再一次回到熟悉的场地设计编排并参演了《尽举手之劳-暖冬行动》的 及拍摄,相比2012年歌手平安参与录制的那次,此次快闪在整体编舞上进行了再突破,联合多名国际街舞大奖选手展现了多种最新街舞视觉编排体验,经典曲目《金蛇狂舞》融合了电子曲风,并融合功夫街舞,将国际化大都市的年味以创新的方式展现在大家眼前,给全球的网民展现了最具有中国特色的快闪,更受现场观众的围堵,尤其是年轻人群的蜂拥拍摄,央视CCTV得此之前得知有该活动后,提前赶到现场全程报道。 1 出现过程快闪族是于2000年最先在纽约出现,后来扩展至欧洲、亚洲等。快闪族最早起源于2000年3月美国纽约的曼哈顿。当时一个名叫比尔的组织者召集了400余人,在纽约时代广场的玩具反斗城中,朝拜一条机械恐龙,5分钟后>>

快闪是什么活动?

(Flash mob)是一群互不相识的人,透过因特网相约在指定时间和地点 ,然后一起做出一些无意义的动作,例如拍手掌、叫口号等。

快闪族是于2003年最先在纽约出现,后来扩展至欧洲、亚洲等。

有没有人听过快闪?好象广州、深圳都没有组织过,而成都、杭州等地都有人玩过。

快闪是英文Flash Mob的中文翻译,它最早起源于2003年5月美国纽约的曼哈顿。当时一个名叫比尔的组织者召集了500余人,在纽约时代广场的玩具反斗城中,朝拜一条机械恐龙,5分钟后众人突然迅速离去,快闪族因此而闻名。

快闪族是都市时尚文化中的一种,是现代人在忙碌之余和世界开的一个善意的玩笑。他们当中的多数人表示,如果活动设计合理,自己将会主动参加。当然,也有些人因为担心造成误会,而采取保守的态度。

如今,快闪活动已风靡全球,罗马、东京、香港、台湾等地,都可以见到快闪族的身影,以及他们类似于行为艺术的表演或娱乐。

快闪行动在香港

2003年8月,有人发起全港首个快闪行动,在指定日期时间到旺角一间电气店问店员有没有游戏机售卖(该店不卖游戏机),然后集体拍手叫好后各自离开。但到了行动当天,玩快闪的人只有发起者,一名十来岁的小孩而已。

2003年8月22日,一群外籍人士突然在铜锣湾时代广场的麦当劳,集体举起纸巾并跳芭蕾舞,行动持续了一分钟,之后四散离开。该行动被称为全港首个成功的快闪行动。

其他曾被提出的行动有,在尖沙咀钟楼外喊“我爱香港”、在某超级市场集体拍西瓜等。

快闪行动举例:

行动一、200人齐集纽约曼克顿一间百货公司,同一时间一齐向售货员说要买同一款地毯,弄得店员不知所措。

行动二、在某个公众场合,碰见有几十个人、甚至几百人先低头看一看手表上的时间,立刻不约而同做出一些行为,譬如在报摊前“拍拍两下手掌,一齐指名要买某份报纸。

在日本曾有闪客约定穿上黑色西装或套装,白衬衣,打黑色领带,戴黑色墨镜,在同一时刻出现在某广场上,然后一起拿起手机边走动边做打电话状。当上百号人按约定出现时,周围的人们都惊呆了:仿佛突然进入了“黑客帝国”一样。正当人们还在愕然时,突然哨子一响,“黑客”们迅速从四面八方撤离现场,10来秒钟的工夫就无影无踪了。

“FlashMob快闪族”,他们一般拥有高学历和有固定职业,只是平常接触电脑的机会多,并愿意去尝试一些新的行为,当然前提是不准损害社会和危及安全的言行。

快闪,Flash,做完了即闪,从网络的虚拟世界走入了现实社会后,就要快些闪回到虚拟世界去俯绝不相认。如果你问其他快闪友:“我们一起去泡吧……好吗”那可是违反了快闪族的“天条”了。

见过最 的大型快闪活动吗

妈的,就真有这种坑货。我上次遇到一个牛头,他妈的就是买了6双鞋,还带了疾跑。打团的,他上去放了一个大,然后开着疾跑跑了。

快闪有哪些形式

快闪,“快闪行动”的简称。“快闪行动”是新近在国际流行开的一种嬉皮行为,可视为一种短暂的行为艺术。简单地说就是:许多利用网络联系的人,通过短信或 bbs约定一个指定的地点,在明确指定的时间同时做一个指定的不犯法却很引人注意的动作,然后赶快走人。又译“聪明暴民”、“暴民”、“快闪暴走族”、 “快闪族”、“聪明行动帮”等等。五花八门,称呼混乱。 “快闪党”活动策划人大多数匿名,各地不同。开先河的是美国纽约文化工作者比尔,有的是纯为搞笑,有的被视为社会或政治活动。

你可以看看这个活动:tudou/programs/view/2vTF9wTqazE/

快闪形式就怕你想不到!

举例

2003年8月,有人发起全港首个快闪行动,在指定日期时间到旺角一间电气店问店员有没有游戏机售卖(该店不卖游戏机),然后集体拍手叫好后各自离开。但到了行动当天,玩快闪的人只有发起者,一名十来岁的小孩而已。

[快闪族]

快闪族

2003年8月22日,一群外籍人士突然在铜锣湾时代广场的麦当劳,集体举起纸巾并跳芭蕾舞,行动持续了一分钟,之后四散离开。该行动被称为全港首个成功的快闪行动。

其他曾被提出的行动有,在尖沙咀钟楼外喊“我爱香港”、在某超级市场集体拍西瓜等。

意大利:假装买书:罗马是欧洲首个出现快闪族的地方。今年7月24日,300人在10分钟内蜂拥至一家图书馆,向馆员查询一些根本不存在的书,时间一到,他们一同拍手15秒后迅速散去。

加拿大:扮青蛙跳:8月初多伦多首度出现“快闪族”活动。当晚6时半,数十名本地快闪族在央街与艾灵顿道交界处一商场外聚集,听取道首领现场指示后,数十人便一起步入商场内的TOYSRUS玩具店,扮青蛙在店内跳来跳去。

德国:张伞跳高:柏林的快闪族则于今年7月30日首现,策划的男子在街头拿彩色雨伞,号令在场75人随意跳高、鼓掌或伸展双臂、转圈。8月1日傍晚6时过1分,德国柏林闹市区街头突然有40多个人一起使出手机,大喊“是啊是啊”,然后开始鼓掌。

英国:家俱店聚会:8月7日晚,由一名40岁的伦敦人号召的英国“快闪族”在伦敦购物区出现,约200人首先按所属星座分类,到不同酒吧聚集,细阅叮嘱他们“别让旁人看到”的指示:“你要在18:30到达”13分钟后,快闪族到一间家俱店,依批示用手机致电朋友和称赞店内家俱。正当该店经理心头大喜时,群众迅速在他面前散去。

在日本曾有闪客约定穿上黑色西装或套装,白衬衣,打黑色领带,戴黑色墨镜,在同一时刻出现在某广场上,然后一起拿起手机边走动边做打电话状。当上百号人按约定出现时,周围的人们都惊呆了:仿佛突然进入了“黑客帝国”一样。正当人们还在愕然时,突然哨子一响,“黑客”们迅速从四面八方撤离现场,10来秒钟的工夫就无影无踪了。

西安快闪族

西安C&L快闪族(全国规模最大、活动效果最震撼、最成功的快闪团队)

成立于2009年8月2日,C&L全称为Crazy and love,取义为,我们是一群狂

[西安C&L快闪族 LOGO]

西安C&L快闪族 LOGO

热的、充满 与热情的的人们,同时我们也充满了爱,我们用我们的爱,我们的热情来感化来帮助一切需要帮助的人们。

纪念MJ的快闪>>

时下最流行的快闪是什么

一群人一起干一样的事,比如跳舞,或者不动,时间一到就该干什么干什么去了,像不认识一样,就是快闪,都是有组织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3275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17
下一篇2023-06-1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