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中的外国感人故事

战争中的外国感人故事,第1张

战争中的外国感人故事:

一封走了五十年的信:

1943年的冬天真是寒冷,特别是对于正在斯大林格勒城下作战的德军来说更是苦不堪言。没有棉衣,没有粮食,没有子弹,甚至连伤员也没有药品治疗。到处都是残腿缺胳膊的伤员和血肉模糊的尸体。伤兵米涅知道如果再待下去很快就会死亡的。想到这里,他想试试能不能站起来,刚一动。让炮弹炸伤的腰部伤口剧烈地疼痛起来。“帮帮我吧,我要回国,我要去见米丽亚。”米涅向正在撤退的连长求救。连长轻蔑地看了他一眼,冷漠地走了。

米涅的希望破灭了,只好躺在雪地上等待着死神的降临。看着那皑皑的白雪,他想起了和米丽亚的往事:那还是没参军前,他和米丽亚都是柏林大学文学系的学生。米丽亚的学习很好被选为班长,而米涅稍微差一些就当了个副班长。那时候每当下雪后他和米丽亚都到山上赏雪,边走边背着普希金的情诗。米涅深爱着米丽亚,可是米丽亚却只把米涅当最好的朋友对待。她心中爱的是班上一个叫德克的同学。米涅是又嫉妒又恼恨,真想好好教训一下德克。

但是还没等米涅向米丽亚表达爱意和教训德克,苏德战争爆发了。很快两人都入伍了,分在第一集团军20师同一个连队当列兵。1943年秋天,两人所在的连队开到斯大林格勒城下,在前不久的一场惨烈的巷战中,一发炮弹飞来,德克当场身亡,而米涅腰部被炸伤。眼看着部队节节败退,无人顾及受伤的米涅,米涅绝望之际,想到了自杀!正在这时,米丽亚的身影闪现在米涅的脑海里……

“对了,我不能这样死去,我还没来得及向米丽亚表达我的爱意呢!”米涅想,“我要让世界上所有人知道我是真心爱着米丽亚的。”想到这里,米涅掏出一支钢笔,找到一张还没烧尽的文件纸背面,立即书写起来。

亲爱的米丽亚: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因为死亡随时都在向我走来。可是如果我现在不说,到了天堂我就更没办法对你说了。在柏林大学的岁月里,我是多么的爱你!可是我怕说出来会损伤我们的友谊。我知道你爱的是德克,所以我始终也没说出来。现在,我的生命将要走到尽头,最想见到的人就是你了。可是我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再看到你那美丽的眼睛、金**的头发了,再不能听到你优美的吟诗声音了。我现在后悔为什么不向你表白,即使遭到你的拒绝我也无悔。

战争太残忍,泯灭了人性,断送了多少年轻人的幸福。我再也不相信希特勒所谓的为德意志而战斗的鬼话。我现在最想做的就是向你表达我对你的爱情!尽管你一直都不知道我爱你是多么的深,可是这确实是真的。我不想死,真的不想死。我曾经幻想过打完仗一定向你求婚,可是等不到这一天了。

现在,俄国人出现了,离我不到500米,正向我这个方向走来。我只有不到一个小时的生命了。皮靴的声音我都能听得见了。此时此刻我悔恨没有把生命交给你,而是交给了可恶的战争。我不知道你会不会想着我,也许你不会想念我的。可是我确实无时无刻不在想念着你。想像你会和一个什么样的人结婚,怎么样度过你美好的青春。只要你过得好,我到了天堂也会开心的。

我的伤口现在很痛!记得有一次我也是让刀划伤了,你是那么仔细地给我包扎。一切的一切都没有了。啊,俄国人距离我只有100米了,他们已经看到我了。上帝呀,能再给我5分钟吗让我把心里话向我的爱人说完吧,让我安心地到天堂吧。到了天堂我会等着你的。无论等多少年,我都会等的,一直等到你去的时候我再向你求婚。

来不及再说了,我已经看到黑乎乎的枪口了,永别了。我会永远爱你的!

一个苏联红军战士发现了米涅,回头对班长说:“看,一个可恶的德国鬼子。我打死他。”说着举枪对准米涅就是一枪。米涅用手把信举得高高的,手臂突然放下,他断了气。这个战士上前把米涅手里的信取下交给会德语的班长。班长看了一遍,很感动地对战士说:“这确实是一份很重要的文件,你去交到司令部。”

很快信转递到朱可夫元帅手上,朱可夫元帅看完后动情地对随从说:“战争毁掉了多少俄国人、德国人的生命,毁掉了多少年轻人的幸福爱情。要永远记住战争带来的教训!”随从问道:“元帅,那这封信怎么处理”朱可夫元帅轻轻地点点头,对随从说:“把它包好,交到档案局。”这封信在档案局待了一年又一年,每一个看到这封信的人都被这个动人的爱情悲剧所打动。

到了1993年,苏联解体后两年,这个档案也解密了。一个德国记者查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资料时,发现了这封信,并带回德国,几经周折终于找到了收信人米丽亚。

这时的米丽亚已经是70岁的老太太了。回忆起往事她不禁泪流满面,看了记者递过来的信,更是痛不欲生。米丽亚流着泪伤心地说:“真的不知道米涅如此爱着我!如果我知道的话,即使他死了,我也会嫁给他的。这一切都是为什么为什么”说完又泣不成声。在场的很多人都默然了。人们望着遥远的北方,仿佛回到那不堪回首的岁月里,仿佛看到一个在冰天雪地受重伤的年轻人面对死亡时痛苦绝望的表情……

吕不韦 (前?~ 前235)

战国时秦人。本为商贾,因有功于秦庄襄王,而为秦相,后封文信侯。曾以有孕之姬献给庄襄王,生子政,即秦始皇。始皇时尊为仲父,后与太后私通,畏罪自杀。居相位时,曾使门客着「吕氏春秋」一书。

吕后

吕布

字奉先,东汉九原人,勇冠三军,武艺超群。为董卓义子,后因董卓暴虐,与王允连手杀董卓,拥兵割据,最后为曹操所擒杀。

吕蒙(178~219)

字子明,富陂人。三国时吴国名将,曾计夺荆州、擒关羽,授南郡太守,封孱陵侯。

吕光 (337~399)

字世明。后凉开国君主,略阳氐人(故治在今陜西省秦安县东南八十里)。初事苻坚,苻坚死后,自称凉州牧,建元太安;后以麟见金泽县,改号麟嘉,称三河王;又七年,改元龙飞,称天王。在位十年,谥号懿武皇帝。

吕留良 (1629~1683)

字庄生,又名光纶,又字用晦,号晚村,晚号何求老人,清浙江石门县(今崇德县)人,生于明末。著作中含有种族思想,并誓不仕清。死后因牵涉曾静文字,被毁墓戮尸,全家抄斩。

1《布达佩斯之恋》

德国经典音乐**,除了影片中经典的钢琴曲《忧郁星期天》十分动听之外,**里的很多场景都是在布达佩斯实地拍摄的,可以说**画面是非常的美丽。

**讲述了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美丽的伊洛娜同时被餐厅老板和钢琴师深爱着,双方都不愿意打破这种平衡,本来他们可以幸福的生活下去,但一个叫做汉斯的年轻人却打破了这一平衡。汉斯是一个无名小子,一次偶然的机会,汉斯遇到了伊洛娜,他也被伊洛娜的美丽所打动,败在伊洛娜的石榴裙下。汉斯向伊洛娜求婚,却被伊洛娜拒绝,气急败坏的汉斯离开了餐厅。几年之后,汉斯成为了军官,他带着复仇的怒火来到了餐馆,爱与复仇的大戏在美丽的布达佩斯上演。

2《寻找爱情的下落》

作曲家米米在一次偶然的机会结识了著名歌手维纳斯,因为相同音乐风格,一拍即合的两人很快就坠入了爱河。但再美好的爱情也敌不过七年之痒,生活在一起的两人不断的为生活的琐事而争吵,最后二人的婚姻破裂。维纳斯想要换一个环境来让自己忘记婚姻的悲伤,而米米因为心魔却始终无法平静下来,最后在对维纳斯的回忆中逝去了。这部片子最大胆的地方是在现实爱情的基础上叠加了希腊的浪漫神话,维纳斯和米米的不朽之爱超越了一切,为了爱情她不惜来到地府去寻找自己的爱人。

3《魔鬼小提琴家帕格尼尼》

闻名于世界的著名小提琴家帕格尼尼,其实也是一位花花公子。帕格尼尼因为其天才的演奏享誉欧洲,在帕格尼尼事业的巅峰时期,可以说所有欧洲国家都承认他的能力,但唯有英国的市民们对此还不屑一顾。帕格尼尼要用自己的小提琴征服英国,他该怎么做呢?他的经纪人和情妇为他在英国举办了一场演奏会,这场表演会成功吗?帕格尼尼的英国之行充满未知,后来一些事情的发生完全超乎了他的想象。

4《狂野人生》

这部**根据德国六十年代时期的著名女模特兀琪奥伯迈耶的个人事迹改编,可以说,这部片子里充满了解放女性的思想。公社成员、探险家、摇滚歌手,每一个人都爱兀琪这个性感尤物,但却没有人能把她留在身边。

5《亲爱的克拉拉》

该部音乐**讲述了德国音乐史上一段著名的三角恋,德国著名音乐家舒曼和其妻子克拉拉及青年音乐家布达姆斯的一段爱恨纠葛。在十九世纪的德国,受到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和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影响,社会中充满了人文主义和浪漫主义的气息,著名音乐家舒曼和其妻子克拉拉也住在这里,贫穷少年布达姆斯仰慕舒曼,带着自己的作品来到这里。舒曼被布达姆斯的天赋所打动,邀请他在家里住下。初始,布达姆斯和舒曼一家相处极为愉快,但后来他发现自己爱上了自己的师母,为了断绝这段恋情,布达姆斯选择了离开。

我国古代,把骑马送信称为邮驿。据甲骨文记载,商朝时就已经有了

邮驿,周朝时进一步得到了完善。那时的邮驿,在送信的大道上,每隔34

里设有一个驿站,驿站中备有马匹,在送信过程中可以在站里换马换人,使

官府的公文、信件能够一站接一站,不停地传递下去。

我国邮驿制度经历了春秋、汉、唐、宋、元的各个朝代的发展,一直到

清朝中叶才逐渐衰落,被现代邮政取代。

在古代其它国家也存在过这种骑马送信的邮驿制度。14 世纪时,中亚地

区曾出现过一个强大而又短暂的帖木儿帝国,是由蒙古人的后裔建立的,控

制着包括现在的印度、阿富汗、伊朗等地的广大地区。贴本儿帝国制订了严

格的邮驿制度,规定驿使每天必须走500 里路程,而且还赐与驿使一项特权,

行路中需要换马时,不论是皇亲国戚,还是寻常百姓,只要驿使提出换马的

要求,都要用自己的马和驿使交换,如果柜绝就有杀头之罪。在一段时期内

帖木儿的大军开疆拓土,屡战屡胜,与邮驿制度健全,信息灵通是分不开的。

邮驿是官府的通信组织,只许传送官府的文件,而不允许传送私人信件。

由于生产的发展和生活的需要,人们对通信的要求越来越迫切,出外经商的、

做工的以及战乱年代被迫出征的战士和远离家乡逃荒避难的人们,都需要和

家人亲友通信。特别是各地商人,为了互相交流商情、商谈贸易、寄递帐单

等都迫切需要通信。于是民间传递信件的业务就应运而生了。大约在唐朝的

时候,长安、洛阳之间就有了专门为商人服务的“驿驴”。当时还有一种叫

飞钱的办法,就是各地商人可以把在长安贩卖货物挣的钱存入各地方官府驻

长安的机构。这些机构发给商人存钱的收据,商人拿着收据回到地方后,再

凭收据到各地方官府取钱,这样就免除了路上被强盗抢走钱财的风险。明朝

初年,在西南地区出现了叫“麻乡约”的民邮机构。那时候许多外省人移居

到地广人稀、土地肥沃的四川省,尤以湖北省孝感的人最多,他们虽然定居

在四川,但仍很想念家乡的亲人,所以每年都定期举行集会,并推举代表,

回乡探亲,同时也帮助同乡捎带书信和包裹,天长日久,就成了传统。于是

人们干脆就成立了叫“麻乡约”的商行,专门负责替人传递包裹和信件,兼

营货物运输。

到了明朝永乐年间,民间出现了专业民邮机构——民信局。民信局的出

现是民间贸易、民间交往日益发展的必然结果。民信局首先出现在著名的港

口城市——宁波。那里工商业发达,是水陆交通的重镇,当地有许多人外出

经商做官。当时的宁波绍兴一带人士遍布全国各地,他们之间的书信往来非

常频繁,但托人转代非常不便,一封信要经过很长时间才能到达收信人手中。

在这种背景下,民信局产生了。由于适应了形势的需要,所以民信局发展很

快。不久,在全国各地尤其是大城市和一些沿海口岸相继建立了许多家民信

局。这些民信局一般都有一定的管辖范围,路途遥远的邮件常常需要几个民

信局互相合作,才能把邮件传递到目的地。当时的民信局经营范围很广,既

能传递信件、包裹,也能汇兑银钱,甚至还能托运一些大件物品。民信局在

清咸丰同治年间发展到了鼎盛时期,全国大小民信局多达数千家。在广东、

福建的沿海地区还出现了专门为海外侨胞服务的民信局——侨批局。那时候

许多穷苦百姓为生活所迫不得不飘洋过海到异国他乡去谋生,虽然身在海

外,但仍心系故土,需要和家乡的亲人通信联系,也需要给家人寄回金钱和

物品。民信局为了满足这些人的需要,成立了专门为侨胞办理通信和汇款业

务的机构,只是因为福建方言中把“信”说成“批”,所以才叫“侨批局”。

具有现代意义的邮政局——大清邮政是于1896 年正式成立的。它是由当

时霸占我国海关税务大权的英国人赫德一手创办的。他的目的并不是要帮助

我国发展邮政通信事业,而是为了进一步掠夺中国的财富。以后几十年,从

英国人赫德到法国人制黎、铁士兰,帝国主义列强一直控制着中国的邮政,

并从中榨取了不尽的财富。但是当他们迫不得已将这项主权交还中国政府的

时候,却声称中国政府反欠他们184 万余两白银。当时,帝国主义国家侵犯

我国邮政主权的另一方式是他们纷纷在中国开办叫“客邮”的机构。这些机

构名义上是为在华的英、法、美、德、俄、日等国的侨民提供邮政服务,但

实际上却是他们用以搜集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情报的情报网。在

帝国主义的排挤、压制下,我国的民邮组织逐渐被削弱了,并最终于1935

年停办。

只有解放了,邮政事业才真正获得了新生,在人民政府的领导下,我国

邮政业务的覆盖面得到了迅速扩大。今天,不论是在城市还是在乡村,我们

都能看到邮递使者为我们送信送报的身影,即使是最僻远的山区,也都留下

了邮递员的足迹。另一方面,我国的邮政设备也在不断更新,汽车、火车、

轮船、飞机都成了邮政运输工具,许多邮政局都安装了诸如自动分拣机、条

形码识别机、报纸零售机等现代化设备,邮政这项古老的行业正在朝气蓬勃

地向前发展。

烽火传军情

靠人来传递信息速度是很有限的,即使骑马最多也只不过每小时60 公

里,所以在通信方式上进行变革是必然的趋势。

早在3000 多年前,我国中原地区的人们为了防范和抵御西北边陲少数民

族的搔扰,就建造了世界上最早的烟火报警通信装置——烽火台。烽火台是

用石块垒成的十多米高的石堡,上面堆有柴草和狼粪,时刻都有士兵在上面

值勤观察和了望。一旦发现敌情,夜间点燃柴草,使火光冲天;白天则点燃

狼粪,因为粪燃烧时其烟垂直向上,很远的地方都能看到,故而将烽火又称

为狼烟(到今天还有成语“狼烟四起”)。唐朝诗人王维曾有著名诗句:“大

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烽火通信系统是由许多个烽火台一个接一个串联

组成,每个之间有一定间隔。每当出现紧急情况便点燃烽火,后一个烽火台

看到前面的烽火信号便也跟着点燃烽火,以便通知下一个,这样从前到后依

次传递,警报很快就从边关传到了内地,中原人民也就可以早早地做好抗敌

准备。烽火不仅能表示警报,而且还能反映出一定的信息,比如利用燃放烟

火堆数的不同,每道烟火的时间间隔的不同等就可以大致表示出来犯敌人的

数目、方位等内容。只要事先规定好每种组合的定义,烽火就能传送一定量

的警报信息。

史书上曾记载了一个有关烽火的有趣故事。西周最后一统治者周幽王是

个昏庸的国王,他不理朝政却整日沉湎于女色。他有一个爱妃叫褒姒,是个

貌可倾国的美女,可是在周幽王面前却总是一副冷冰冰的面孔,不露笑脸。

周幽王想尽办法也无法让褒姒笑一笑,于是便设下千金重赏以求褒姒一笑,

这也就是成语“千金一笑”的由来。后来幽王手下的一个大臣出了一个主意,

让幽王带着褒姒在骊山的王宫内设宴,同时命人点燃了烽火,当时各路诸候

看到了烽火以为外族来侵犯镐京(西周国都)了,便纷纷带着人星夜赶来增

援,到了镐京才发现被幽王愚弄了,只好一个个带兵返回。看到一队队士兵

来来去去忙忙碌碌的样子,褒拟果然露出了笑脸,幽王为此龙心大悦,重赏

了那名大臣。但是很快就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没过多久,西部的犬戎族

果然来进攻了,周幽王又使人点燃了烽火报警,但各路诸候由于上一次的教

训以为又是幽王在戏弄大家,结果无一来援,西周从此灭亡。从这个古老的

故事可以看出当时在各种物质条件很不发达情况下,烽火通信已经发展成了

一个相当完备的系统,从周朝的国都一直通向各个诸候国,在应用中也起到

了很重要的作用。

以后各个封建朝代都很重视烽火这种通讯方式。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

进行了一项巨大的工程——修建万里长城。长城不仅是抵御北方游牧民族侵

略的屏障,也是一个烽火通信系统,长城上每隔二百米左右就修建了一座烽

火台。我们可以想象,当年烽火在雄伟的古长城上传递时,绵延不断、横贯

千里的情景一定蔚为壮观!唐诗中有这样的句子:“孤山几处看烽火,壮士

连营候鼓鼙”。秦始皇建造了万里长城后,各朝各代都在长城一线上派驻了

大批军队,并且多次对长城进行维修,最后一次大规模重修在明代。今天,

长城已经失去了原有的作用,但它仍然具有象征意义,一座座烽火台就象一

座座丰碑展示着我国发达的古代文明,也展示了我国古代人民的勤劳与智

慧。

烽火通信在每一站之间是以光速传递的,所以应属于光通信一类,光的

速度是每秒30 万公里,显然比马跑人行要快得多。在世界其它国家的古代历

史上也有利用光来通信的记录,1000 多年前的阿尔及利亚人就曾利用巨大的

铜镜反射太阳光来传递情报。古希腊的历史学家波列比曾发明一种利用光来

通信的办法。他在古希腊建造了不少高塔,每相邻两塔相对的高处墙壁上都

凿有5 个洞,每个洞可明可暗,5 个洞通过明暗不同的组合一共可有2 的5

次方种变化,也就是一共可以有32 种变化,希腊文一共有24 个字母,以每

种组合代表一个宇母就可以完全把这24 个字母传递出去,这样一个字母一个

字母的传递就可以连成完整的句子,情报也就这样一站一站地传递下去了。

这种通信方式可以说是现代电报的雏型,现代电报从原理上来说和古希腊的

光通信没有什么区别,只是利用的手段不同,一个是利用光,一个是利用电。

会飞的“邮递员”

古代的交通是很不发达的,在平原地区还好些,在多山地区通信就是一

个比较令人头痛的问题了。人们非常羡慕天空中自由自在飞翔的鸟类,如果

能让鸟类成为人类的邮递员,通信自然要快捷多了。鸽子是人类最早驯养的

善于长途飞行的飞禽,其记忆力非常好,就是把它带到几千里以外,它也能

跨越高山大川、森林和海洋,飞回自己的家。据记载,1980 年一个葡萄牙人

将一只南非鸽带到葡萄牙的里斯本,但这只信鸽从里斯本出发,经过7 个月

的飞行,飞越了地中海和整个非洲大陆,最后还是返回了它在南非比勒陀利

亚的家,行程达九千公里。据科学家研究,鸽子的大脑对地球的磁场分布非

常敏感,它能通过对磁场的辨别找到飞回家的路线。鸽子是一种非常能吃苦

耐劳的鸟类,尽管一路上风餐露宿,天气又变化莫测,时而朔风呼啸,时而

大雨滂沱,但它仍能一往直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有时由于自然条件太恶

劣,送信的鸽子一路上水米未进,但仍会拼尽最后一点力气飞到终点。当主

人拿到信件的时候鸽子也常因劳累过度而死去。

历史记载中最早的信鸽通信是在公元前43 年,古罗马将军安东尼带兵围

攻穆廷城。当时罗马大军里三层外三层将穆廷城围得风雨不透,困守在城内

的守军根本无法派人和城外的援军取得联系。这时守军指挥官白鲁特想到了

鸽子。他把告急信绑在鸽子腿上,让鸽子从空中飞过敌人的重围而把消息传

送给援军。援军得到了确切的情报,终于和城内的守军里应外和,打退了安

东尼的军队。

近代军事史上也有应用鸽子通信的战例。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阿尔卑

斯山麓,法德两军展开了激战。有几个团的法军被数倍的德军围困在阿尔卑

斯山以西的桦树林中。为了让友军得到情报前来解救,法军放出了十几只信

鸽去报信。德军发现了这一情况,马上对这些信鸽进行射击。大多数信鸽被

击落了,但仍有两只信鸽冒着枪林弹雨,历尽艰险到达了目的地。这几个团

的法军也因此而获得了解救。战后,为了纪念这些英勇无畏的信鸽,法国人

为它们建造了鸽子纪念碑。直至今天,法国人仍然十分喜爱鸽子,饲养鸽子

非常普遍。许多野生的鸽子可以在广场大街上自由自在地飞翔停留,和人们

和平相处。许多游客还买来了鸽子爱吃的食物撒在广场上供鸽子食用。故法

国也有“鸽子王国”之称。

在我国饲养信鸽也有很悠久的历史。信鸽用于通信在史书中也多有记

载。公元 1128 年,南宋大将军张浚有一次视察部下曲端的营地,到了军营,

空荡荡不见一个士兵,他非常恼火,就对曲端说要视察他的军队,曲端立即

将所统帅的 5 个军的花名册递上。张浚指着花名册说我要视察第一军,曲端

不慌不忙地打开笼子放出了一只信鸽,倾刻间第一军将士全副武装,飞速赶

到。张浚大为震惊,又说:“我要看你的全部军队。”曲端又放出四只信鸽,

其余四军也奉召赶到。

不光是鸽子,大雁也能传递书信,现在还常常把送信的邮递员称为“鸿

雁”。汉朝时有一个非常有趣的鸿雁传书的故事。公元100 年,汉朝大臣苏

武出使匈奴,匈奴单于很欣赏苏武的才能,想迫使苏武投降匈奴,被苏武严

辞拒绝。于是单于便将苏武扣下,随后把他流放到荒无人烟的北海(今贝加

尔湖)去牧羊,对他说什么时候公羊生了小羊,什么时候就放他归汉。苏武

在北海一带放牧十九年,虽含辛茹苦,但始终不曾向单于屈服。后来汉昭帝

与匈奴和亲,出使匈奴的汉朝使者问起苏武之事,单于撒谎说苏武已经死了,

但这位使者私下里打听到苏武仍然在北海牧羊,于是回去后就把这个情况报

告了汉昭帝。当时的霍光想出了一个计谋,又派去一个使者并对单于说:“大

汉天子喜欢打猎,有一次射下一只大雁,雁腿上系着一封信,是苏武的亲笔

信,上面写着苏武还活着,现在北海牧羊。”单于听后,见无法抵赖,只好

放回了苏武。虽然这只是霍光的一个计谋,但可以想象,当时一定有人已经

在利用大雁传书了,否则这个故事就缺乏根据,霍光也不会想到这样的计谋,

单于也不会轻信。据说现在美国德克萨斯州的一些邮局中还有近百只经人训

练过的野鸭在担任“邮递员”负责送信呢。

风筝传书

风筝是我们祖先的一项伟大发明。它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代。据说有

名的木匠鲁班就曾仿照鸟的造型“削竹为鹊,成而飞之,三日不下。”墨子

也曾造过“木鸢”。这些都是风筝的前身。东汉时蔡伦发明了造纸术后,才

有了“纸鸢”,俗称风筝。之所以叫风筝是因为人们常在纸鸢上拴一个竹笛,

放飞的时候,经风一吹竹笛就发出像筝一样的声音。

风筝不只是娱乐工具,在军事上也曾起过很大作用。秦末楚汉垓下大战

时,汉王刘邦将楚霸王项羽围困在垓下城。项羽的军队四面被汉军包围,粮

草断绝,人困马乏,几次突围都没有成功。为了瓦解楚军士气,汉王命人夜

晚在城四周的高空放飞风筝。风筝上安放了竹笛,夜风一吹,笛声凄凉,汉

军士兵又和着笛声唱起了楚歌。城内楚军以为楚国已被汉军攻占了,再也无

心恋战,纷纷出城向汉军投降。项羽虽然带着几百人冲出了重围,但自觉无

颜再见江东父老,终于自刎于乌江之畔。

史书上也记载了真正利用风筝通信的例子。《新唐书》上写了这样一个

故事:公元782 年,唐朝节度使田悦发动叛乱,带兵包围了临洛城,朝廷派

马燧前去救援,但田悦的军队封锁得很严密,无法与城内守军取得联系。这

时守军将领想出了一个巧妙的办法,让人把联络用的信件绑在风筝上,向援

军驻扎的方向放飞。叛军看到风筝明白了守军的意图,于是纷纷向风筝射箭,

无奈风筝飞得太高,叛军鞭长莫及。守军和援军联络上后,里应外合,很快

打退了叛军,解了临洛之围。

音响通信

在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过程中,70%的信息是通过视觉器官——眼睛

获得的,20%是通过听觉器官——耳朵获得的,其余百分之几的信息,是由

触觉、嗅觉、味觉等器官获得。因此在通信形式的开发上,利用声音进行通

信也是非常有潜力的。在现代通信中,电话利用的就是听觉器官。古代在音

响通信方面也进行过许多尝试。比如我国古代战争中,两军交兵,往往要用

声音来传递命令,如击鼓进兵,鸣金收兵等。这是因为打仗时敌我双方混战

在一起,人员交错,靠人来传递命令是很困难的,而战鼓一响却可以一呼百

应。在现代的军队中,我们仍能看到利用声音来传递信号的情形。比如进攻

时由号手吹响嘹亮的冲锋号,夜晚睡觉时吹熄灯号,早晨吹起床号等。

在古代,由于没有文字、交通也不方便,所以音响通信就利用得更为普

遍。非洲的一些土著部落几乎每家都有长鼓和象牙号,很多大小事情都靠击

鼓来联系。各部落都有一套相当复杂的“鼓语”,不同的鼓声,不同的鼓点

就代表了不同的意思。部落里甚至有专门负责击鼓的人员,他们传递信息时

必须准确而熟练,不然就会闹出笑话。有一次,刚果河畔的奥尼可部落的西

萨玛村有一对年轻人要举行婚礼,负责传信的鼓手是个新手,由于不熟练以

至传错了消息,大家都以为是有人在办丧事,于是纷纷带着祭品赶来了。

19 世纪末,英国殖民主义者入侵苏丹国,苏丹人奋起抵抗,并在首都喀

士穆打败了英军。这一喜讯立即通过鼓声传遍了全国上下。苏丹的近领埃塞

俄比亚也曾利用鼓声报信的方法发布全国紧急动员令,号召全国各地人民做

好战斗准备,迎击入侵的意大利军队。

邮票是近代邮政的产物。而邮政的历史,比邮票长得多。早在2000多年前,我国周朝就已有邮政机构,那时称务邮或驿,合称邮驿。孔子曾说过:“德之流行,速于置邮传命。”此种邮驿制度延续了2000多年,一直保持到1912年才取消。

我国古代邮驿只传递政府的公文和军报,是不收邮费的,用不着发行邮票。但是为了辨别真伪,保证传递的准确、安全,历代都规定了牌符制度,用牌符证明所传的文书是真的。周代用竹符,汉代用铜符,唐代用银符,宋代用木牌,涂漆写字,有金字牌、青字牌、红字牌等。金字牌,一天行400里,只有传递敕书和军事机密文件才使用。J135《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第二次代表大会》纪念邮票。邮票图案是战国时期的虎节。虎身上有铭文“王命命传凭”,意思是传递王命,供应车马和饮食。这种虎节和虎符一样,一分为二,一半发给传递军事文书的信使,另一半发给驿站或关卡,以查验是否符合,判别真伪。

清代还有一种排单制度。驿站传递公文或军报都附粘“排单”或“火票”,沿途各站均须填明到达日期和时刻,查核有无延误。1904年(清光绪三十年)12月28日湖南沅州发到辰州的公文封套,粘连排单,填了到达各驿站的日期和时刻。

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10月4日吉林到直隶(今河北省)的“将军火票”。

古代邮驿是政府办的,但不收寄老百姓的信件。老百姓要寄信件,只有靠熟人捎带,非常困难。明朝永乐年间(1403-1424)开始出现了民信局,为民间传递信件。民信局是民办的商业组织,资本大的,在各地设立分局、联号或代理店,形成一定地共有通信网;资本小的,则与其他民信局建立联系,互相接递信件。民信局除捎运信件外,还办理包裹、汇兑等业务。民信局没有统一的收费标准,也没有统一的邮票。民信局收寄信件的收费方式亦不完全一样。有预收的,亦有信件收到时由收信人付费的。收寄费用,有的叫酒资或酒力,也有叫号金的。民信局收寄信件的收据。

欧洲的情况与我国相似。2000多年前的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曾赞扬驿夫说:“不论雨雪风霜,不论酷暑严冬,还是黑夜,都不能阻挡信使迅速完成他们的邮班。”当时邮政是国王的特权,是为王家和朝臣寄送信件和传递信息的。以后商业发达了,邮政才逐渐发展到供商人使用。到了中世纪,欧洲有一些教会、学校、商行开始经营送信业务,为一般群众寄送信件。那时民信局送信,不预收邮费,而是在信送到后才向收信人收取邮资。

17世纪中叶,法国民信局已很发达。1653年,在巴黎有一位名叫德维拉叶(MONSIEUR DE

VELAYER,后为伯爵)的人建立了一个“小邮局”,收寄巴黎市区范围内的信件。他向用户出售一种纸片,上面印有“邮资已付”字样。寄信人把这种纸片贴在信封上,投入信箱。“小邮局”定时开启信箱,把信投交收信人。德维拉叶创造的“邮资已付”的纸片,可以说是现行邮票的雏型。可惜他所创办的‘小邮局“不久便停办了。他发行“邮票”、预收邮费的办法也没有坚持下来。到了1814年,撒丁尼亚王国(在今意大利境内),才重新采用德维拉叶的办法,发行了一种“邮戳纸”(STAMPED

PAPER),作为预付邮资的凭证,在各地邮局出售。寄信人把它贴在信封上,便可将信寄出。邮资是根据传递路程计算的。当时“邮戳纸”有三种面值,即15分、25分和50分。50分的“邮戳纸”为八角形,图案是信差骑在马上,吹着号角,奔驰送信,用蓝色印在光滑的白纸上,纸内印有水印。这种“邮戳纸”发行量很大,但实行时间很短,遗留下来的很少。因图案中的信差似骑士,集邮者称它为“骑士”票,视为珍品。

18世纪未叶,欧洲许多国家先后实行国营邮政,业务有所发展,但是仍照民办信局的办法,向收信人收取邮费。邮费仍按路程计算。但因当时有些国家本身并不统一,各邦币制不同,互相折算,非常困难。国营邮政,被作为财政来源,邮费昂贵,人民负担不起。据传说,1835年,英国大不列颠岛上有一位年轻美丽的姑娘,远近闻名,向她求婚者很多。求婚者纷纷写信给她,表示爱慕之情。姑娘每天收信数十件,所付邮资很多,不堪负担。于是她拒收信件,不付邮费。当时象这样拒收邮件的事很多。邮局传递信件,收不到邮费,受到不少损失。

还有一个传说,1838年的一天,英国有位名叫罗兰希尔(SIR ROWLAND

HILL,后为爵士)的人在伦敦乡间散步。他见到一位信差把信送给一位姑娘。姑娘瞧了一下信封,便把信还给信差,抱歉地说:“对不起,我没有钱,付不起邮资,请把信退回去吧!”信差不答应,两个人争执起来。罗兰希尔上前劝说,代付了邮资,把信交给了那位姑娘。信差走后,姑娘对罗兰希尔说:“这封信是我哥哥寄来的。我们预先约好,他平安无事,就在信封上画个圆圈,我看到这个记号,知道他平安无事,就不必收信,邮费也就不付了。”罗兰希尔听了姑娘的话,深有感触,立志研究改进邮政传递纳费的办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33702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5
下一篇2023-07-1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