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红河三日游攻略云南红河三日游攻略构成

云南红河三日游攻略云南红河三日游攻略构成,第1张

1云南红河三日游攻略作文

直到现在,除了一个网友回复说国家庆典要举行两天,我还没有我没有看到任何正式通知说这是一个国家庆祝节日。我不我认为它不会举行。后天将举行国庆日。如果有假期,我会提前通知你的,因为我需要安排值班什么的。政府是不会临时通知放假的,去年前年都没有放假,今年也不会例外!虽然我很期待假期!

2红河一日游

红河州州庆时间为11月18日至11月20日,为期三天。

云南省红河州简介: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位于中国云南省东南部,北临昆明,东临文山,西接玉溪,南接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北回归线自东向西贯穿。

2红河是云南省第四大经济体,经济总量和部分社会经济指标在全国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中排名第一。

3红河州面积32930平方公里,辖4市9县,总人口4561万(2012年)。它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边疆少数民族自治州,有10个土著民族,少数民族人口241万。

4红河州有滇南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建水;石屏,文学名邦;有两个国家级口岸:河口和金水河。

5红河是云南的缩影云南是中国经济、社会、人文和自然的发祥地是中国通往东盟的陆上通道和桥头堡。

贺州的特产:

1红河州土特产中有一种古老的锡工艺品,包括建水紫陶、狮饼、鸟巢饼和草芽。

二、蒙自米糕、过桥米线和石榴。

第三,开元甜葱,六果液,石屏豆腐,杨梅,炸鱼八面。

四、个旧、熊胆酒、荔枝、弥勒酒、风吹丹贝、红河香烟在屏边。

5绿春的茧茶、吴韵茶,鲁西的东山火腿,元阳的南沙岗巴,梯田的红米,河口的芒果香蕉、菠萝香蕉、荔枝等。

字体也许我可以给你一些建议。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梅县人,红河谷是我们避暑的地方,和外地的朋友一起玩,经常去。

红河谷,位于秦岭主峰太白山北麓的红河流域,东邻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是4A级风景名胜区。

主要景点,

1石海

2栈道

3瀑布

4莲花洞

等等很多景点,可以去官网的景点看看,但是一句忠告,仅供参考。

然后,让让我们谈谈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它去红河谷很简单,自驾,公交。不用说了。至少你得找个地方去观光。它it’开车是最好的,因为它从大门到风景区还有很长一段路。我们以前开车进去很久,但是入口里面的路比较窄,双向单车道,一边对着山,一边对着水和悬崖。新手不建议开车进去。唐不担心的朋友们。不要开车。门口有一辆景区游览车。价格因时间而异,主要看实际情况。门票也是如此。但如果持有眉县的身份证或户口本,就必须买保险。

参观:请参考官网提供的景点。我想说的是,其实里面大部分景点都只是一个景点两个台阶,景点都不大。基本上走快145小时就能全部浏览完。这个游览时间看你个人喜好,拍照时间等。

吃和住:就吃而言,景区的人都知道它it’它比平时贵一点。东西多是陕西小吃,凉面,肉包子,面食随处可见。

住宿:我不就价格而言,我不建议住在风景区。你知道,你不tkn

对了,去梅县还可以买猕猴桃。它这是猕猴桃之乡的正宗土特产。它it’它比外面便宜,而且质量有保证。当然,如果你去的时候有猕猴桃。

3云南红河游玩攻略

大家都吃过土豆,但是在云南,男女老少都喜欢吃土豆!特别炸!每个人都爱你~~尽管它这只是一种风味小吃。在我们那里,每个人都叫土豆。由于其简单的方法,高质量和低价格,油炸马铃薯是普通百姓的最爱,它经常被用来作为伴侣与过桥米线招待客人!

现在,我我想给你介绍一下炸土豆的方法。嘻嘻~~唐不要看着就流口水!当然,最重要的主角是云南昭通的黄馨土豆。除了一般的调味品,配料也可以令人眼花缭乱:紫金牛根、薄荷、葱花、蒜汁这时,调味欢让歌就要开始玩了!首先,把土豆切成波浪带用波刀,用冷水泡一下,把淀粉泡掉,等10分钟左右。与此同时,在锅中倒入一半的油,加热煮沸。将根、薄荷和洋葱切成块备用。

这个辣椒酱也很讲究:汤池老酱应该是掺了红河州的麻辣辣椒酱,能让原本普通的土豆变得华丽,在云南众多名小吃中脱颖而出!现在,将浸泡过的土豆过滤,倒入油锅中,煎至金**。它大约89%熟了。这个时候土豆的味道是最好的。加入刚做好的辣椒面和辣椒酱,撒上葱花、紫金牛、薄荷、蒜汁,那些基础调料是免不了的!最后倒几滴花椒油,撒几粒芝麻,就我们完成了!

这个油炸的金**土豆看起来像一个高贵华丽的公主穿着独特的美味皇冠,而且它太神奇了。把土豆搅拌均匀,它就就像这些金色的土豆去欧洲的海滩玩耍一样——它的颜色又黑又亮。它散发出诱人的香气,唤起每个人的胃口,让人无法抗拒。把一块土豆放进嘴里,仔细咀嚼它真是又香又辣。似乎如果你不不要吃完它,它会浪费它的味道!直到吞咽的最后一秒,香气和味道在整个口腔里久久回荡。最后,残留在舌尖的香气会让人回味无穷

现在,你对炸土豆的魅力有所了解了。如果你的贪婪的蠕虫真的很活跃,来云南享受吧!

:2021年红河州4云南红河三日游攻略作文题目

火把节:8月2日放假,共一天。

楚雄火把节2021:8月2日至8月4日放假,共3天,7月31日(周六)和8月1日(周日)为周末。

凉山火把节放假安排:8月2日(农历6月24日)至8月8日7天。7月31日(周六)上班。

火把节

火把节是彝族、白族、纳西族、基诺族、拉祜族等民族的传统节日,具有深厚的民俗文化内涵,被称为东方狂欢节。不同的民族在不同的时间举行火把节,大多是在农历六月二十四日。

5红河两日游

墨江哈尼族自治县位于云南省南部,思茅地区东部,东经10108~10204,北纬225L~2359的县城一角。

它与姜东元和红河县接壤,面对蒲洱县西跨边江,南与江城县、北与新平县、东南与卢纯县、西北与镇远县接壤。东西横向距离64公里,南北纵向距离135公里,总面积5312平方公里。县政府所在地朱利安镇由北回归线穿城而过,距省会昆明350公里,沿罗琨公路,距思茅市220公里,思茅行署所在地。在墨江的历史上,它被命名为尊重和塔朗,1915年叫墨江。属古西南之地,唐代南诏时期属阴盛节(景东县)之地,是阿分诸部的基础。宋朝大理国时期,是魏初路袁茵(沅江袁茵)和玛琅(新平漠沙)的地盘。元宪宗的第四年建安七年(1254年),他依附皇帝,在第七年反叛。元十三年(1276年)在塔朗设千户,属沅江万户府。到二十五年(1

6云南红河三日游攻略作文怎么写

新年2021年s日放假安排:2021年1月1日-1月3日,共放假3天。

2021年春节放假安排:2月11日-2月17日,共放假7天,2月18日上班。

2021年清明节放假安排:4月3日-4月5日,共放假3天。

2021年五一放假安排:5月1日-5月3日,共3天,5月8日要上班。

2021年端午节放假安排:6月12日-6月14日,共3天。

2021年中秋节放假安排:9月19日-9月21日,共3天,9月18日上班。

2021年国庆假期时间安排:10月1日-10月7日,共7天放假,10月9日、10日上班。

字体红河旁的虾洞里住着一位美丽的龙女。龙女每天都去红河洗澡。我没有我没想到红河边的森林里会住着一个魔王。他看到了美丽的龙女,想抢她为妻。

妖精王男告诉妖王,龙女是龙王的女儿,不应该抢,只好提亲。魔王接受了建议,派兔子去求婚。野兔在路上遇到一个猎人,吓退了它。不敢跟魔鬼说实话,兔子骗了魔鬼,说龙女提了个要求:龙女让魔鬼看着龙女洗澡三年三个月三天。

结果妖王天天去找龙女,过了21天,终于被龙女找到了。龙女当场怒了,她带领一群水族跟妖王打起来的男人,用鲜血拍打着红河。从此,红河变红,故名。

魔鬼被打败了,但是红色的水使河两岸的庄稼枯萎了。龙要求龙王给一股清泉从虾洞里流出来。龙女在虾洞里洗澡,虾洞里流出的水让红河水恢复了正常。红河两岸的庄稼可以得到红河水的灌溉,人民又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7红河三日游推荐

元阳-个旧(二级公路约60公里)-建水(高速公路约50公里)-通海(高速公路)-玉山、玉溪(高速公路二级公路)-普二-景洪

这条路可能稍微好走一点,应该一天就能到。

-小P-儿童旅行者

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来看,认为人类是生物进化的产物,现代人和现代类人猿有着共同的祖先。根据已发现的古猿和古人类化石材料,最早的人类可能在距今300万年或400万年之前出现。人类起源过程分为三大阶段,古猿阶段,能制造工具的人的阶段,后阶段包括猿人和智人两大时期;它们又分为早期和晚期两个阶段。1859年,英国生物学家CR达尔文出版《物种起源》一书,阐明了生物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规律。1871年,他又出版《人类的起源与性的选择》一书,列举许多证据说明人类是由已经灭绝的古猿演化而来的。但他没有认识到人和动物的本质区别,也未能正确解释古猿如何演变成人。F恩格斯提出了劳动创造人类的科学理论,1876年他写了《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一文,指出人类从动物状态中脱离出来的根本原因是劳动,人和动物的本质区别也是劳动。文章论述了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古代的类人猿最初成群地生活在热带和亚热带森林中,后来一部分古猿为寻找食物下到地面活动,逐渐学会用两脚直立行走,前肢则解放出来,并能使用石块或木棒等工具,最后终于发展到用手制造工具。与此同时,在体质上,包括大脑都得到相应的发展,出现了人类的各种特征。恩格斯把生活在树上的古猿称为“攀树的猿群”,把从猿到人过渡期间的生物称作“正在形成中的人”,而把能够制造工具的人称作“完全形成的人”。随着化石材料的不断发现,测定年代方法的不断改进,人们对人类起源的认识也不断深化。尽管存在的问题还很多,但已经可以大致勾划出人类起源和发展的线索。生物进化论简介:

宇宙中最原始的存在,并不是具有精神的事物、灵或神,而是具有生能的物质。这生能以进化方式,演进成生元,即细胞;这细胞便是万物中一切生命的开始。在西方思想史上,力持进化论观点的是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1809—1882)。经过多年的探索,达尔文逐渐形成了一个系统的进化思想:生物界本来就存在着个体差异,在生存竞争的压力下,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物种所保留的有利性状在世代传递过程中逐渐变异,经过性状分异和中间类型消失便形成新种。达尔文主张,生物界物种的进化及变异,系以天择的进化为其基本假设:此外,并以性别选择和生禀特质的遗传思想来作辅助。1859年,达尔文的《物种起源》的出版,震动了整个学术界和宗教界,强烈地冲击了《圣经》的创世论。达尔文的《物种起源》提出生物进化论学说,对宗教“神造论”和林奈与居维叶的“物种不变论”发起一场革命,震动当世。由于进化论违反《圣经》里的创世论,所以自问世以来,一直是宗教争论的焦点。人类起源地:1、非洲:非洲是人类的摇篮首先是由达尔文提出来的。他在1871年出版的《人类起源与性的选择》一书中作了大胆的推测。另一位进化论者海格尔则在1863年发表的《自然创造史》一书中主张人类起源于南亚。此外,还有中亚说、北亚说以及欧洲说。由于人类的摇篮随人类化石的不断出土,而摇摆于各洲。2、欧洲:欧洲,特别是西欧,曾一度被认为是人类的发源地。从1823年到1925年就有116个个体,其中包括猿人阶段的海德堡人。而新石器时代的人骨发现得更多,有236起。因此,人们打开地图一看,欧洲布满了古人类的遗址。而当时除了爪哇猿人外,在亚洲其他地区和非洲还没有找到过古人类遗址。还有,最早发现的古猿化石也出土于欧洲,即1856年在法国发现的林猿化石。加上20世纪20年代“辟尔当人”的骗局喧嚣一时(辟尔当人被有些学者看作是最早的人,甚至称他为“曙人”。最后被揭露,所谓“曙人”,原来是来将一个新石器时代的人头骨和一个现代猿类的下颌骨凑合起来的假品),所以当时许多人认为人类起源的中心是在西欧。但随着亚非两地更多人类化石的发现,人类摇篮欧洲说才逐渐退出了舞台。3、北京人:“北京人”的发现不仅拯救了爪哇直立猿人,也使中亚起源说更加风靡一时。 1887年,荷兰解剖学家杜布哇,抱着寻找早期人类化石遗骸的热望,来到印尼的爪哇岛,居然找到了原始人的化石。1890年,在一个名叫垂尼尔的地方,先是找到下颌残片,次年又发现一具头盖骨,这就是著名的“爪哇人”第一号头盖骨。1892年,又在不远处找到一根大腿骨。杜布哇研究了这些材料后,认为它们属于同一个体,而且正是人们要寻找的人与猿之间的“缺环”。爪哇直立猿人的发现使南亚说为之一振。然而杜布哇的发现却遭到许多人的反对,最强烈的反对来自教会。教会坚持说,人类的祖先应是亚当,怎么可能是猿人呢?1911年,古生物学家马修在《气候和演化》一书中,列举种种理由鼓吹中亚高原是人类的摇篮。其理由,一是中亚因喜马拉雅山的崛起,致使自然环境变得不适宜生存,但对动物演化来说,受刺激产生的反应最有益处,所以这些外界刺激可以促进人类的形成;二是哺乳动物的迁徙规律常常是最不进步的类型被排斥到散布中心之外,而最强盛的类型则留在发源地附近继续发展,因此在离老家比较远的地区反而能发现最原始的人类。当时发现的早期人类化石如海德堡人和爪哇直立猿人,与这一假说正好吻合。1927年,中国发现“北京人”化石,之后相继发现了“北京人”制作和使用的工具以及用火遗迹。1930年,美国古生物学家刘易斯在印巴交界处的西瓦立克山到一块上颌碎块,该标本从形态上看有些接近人的特点,他便借用印度一个神的名字“拉玛”把它命名为“拉玛猿”。但由于当时他人微言轻,这一看法未被首肯。到了60年代,古生物学家皮尔宾姆和西蒙斯对林猿类26个属50多个种作综合研究时,注意到拉玛猿形态上的似人特点,认为它可能是人类这一支系的祖先类型,并将它从猿科中转到人科中,人类起源南亚说再度兴起。然而随着非洲早期人类化石和文化遗物的大量涌现,使人类起源非洲说重新崭露头角。4、东非地区:正当人们左右徘徊时,东非的化石发现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新的契机。从1931年起,英国考古学家路易斯·利基就在东非大裂谷一个名叫奥尔杜威峡谷的分支部分进行发掘,找到了不少非常原始的石器。它们是用河卵石或砾石简单打制成的,年代是更新世早期。谁是这些工具的主人呢?利基夫妇在这里搜索了20多年,终于在1959年7月的一天发现了一具南猿头骨。它比南非粗壮南猿还要粗壮,学名为“鲍氏南猿”,一般称其为“东非人”。通过种种理化测年法测得他的生存年代为距今170万年。料而言,人类的发祥地很可能在非洲,特别是东非地区据目前所拥有的化石材料。“东非人”及“能人”的发现,不仅揭开了东非地区一系列重要发现的序幕,而且将作为“缺环”代表的南猿,由“最接近人的猿”,一下跃升为“最接近猿的人”或“人类的先驱者。”以利基夫妇为代表的一批学者据此认为人类起源于非洲。进入70年代,世界范围内古人类学的重要发现和研究获得了长足的进展。首先是在巴基斯坦波特瓦高原,之后又在匈牙利、土耳其、希腊、肯尼亚和我国发现了大量的古猿化石。虽然它们名称不一,但基本可分为大小两种类型,大的属西瓦猿型,小的为拉玛猿型,而且往往两者并存。经过各方专家的比较研究,发现它们并非不同的种属,而是雌雄个体而已。既然拉玛猿并不是一个独立的种属,焉有人类祖先之说?人类的直系祖先曾一度因“拉玛猿”而明朗过,现在又迷茫了。但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为人们了解自身起源的奥秘打开了一条新的途径。分子生物学,特别是分子人类学的发展,不仅从微观分子水平上展示了人与其他灵长动物,特别与大猿类密切的血缘关系,而且依据遗传物质的变异度,可以推算出它们分化的大致时间跨度。原先认为人和猿分离的时间大约为距今2000—2500万年间,而通过分子生物学方法的推算,只在距今400—500万年间!鉴于此,新的人类演化概念产生了,由此也决定了探索人类的发祥地不能再依据旧说行事。由于非洲大量涌现的南猿和早期人属化石,人类早期阶段的复杂图景终于开始清晰地展现在人们面前。人类的起源学说理论:1、达尔文理论:在达尔文推测人类起源于非洲时,当时少见化石证据。这种情况在20世纪20年代发生了改变。在南非盛产金钢石的小城金伯利附近,有一个名叫塔恩的地方,那里有许多采石场,在采石时经常发现哺乳动物化石。1924年曾发现一具幼年猿类头骨,后经解剖学教授达特的研究,认为它人形态介于人和猿之间,遂将其命名为“非洲南猿”。1936年,在德兰士瓦地区斯特克方丹采石场发现一个成年个体的南猿化石,次年又在一名叫克罗姆特莱伊采石场找到完整的南猿下颌骨和头骨碎片,南猿逐渐引起学术界的认同和重视。但就它是“最接近猿的人”还是“最接近人的猿”,学术界仍有争议。解决争议的关键是南猿能否制造工具。虽然人们曾在发现南猿化石的洞穴和裂隙中找到了石器,但同时还有进步类型的人化石伴生,因此南猿是否是工具的制造者很难取得一致意见。此外,由于南猿化石出土层位不清,故南猿确切的生存年代还一时无法搞清。自1924年找到首个幼年南猿头骨以来的70余年,在非洲有不下20个地点发现了最早阶段的人类化石。1974年,由美国古人类学家约翰逊领导的多国考察队,在埃塞俄比亚的阿法地区发现了一具保存40%遗骸的被称为“露西少女”南猿骨架,其生存年代超过300万年,以后被订名为“阿法南猿”。在阿法地区还曾发现一处埋有13个阿法南猿个体的骨骸,为此有人将之称为人类的“第一家庭”。90年代,非洲的古人类化石重要发现接连不断。1992年,在埃塞俄比亚的阿拉米斯发现距今440万年的南猿化石,最初被命名为“始祖南猿”,经过进一步发掘与研究,更名为“始祖地栖猿”。1996年,来自13个国家40多位科学家组成的考察队在阿法盆地的中阿瓦什地区,找到了距今250万年的南猿化石。由于它在形态上混杂着接近人和许多不同类型南猿的特点,被认为是连接阿法南猿和早期人属之间的一个新种代表,被订名为“惊奇南猿”。在肯尼亚图尔卡纳湖东岸的库比福拉地点,则相继发现了阿法南猿、鲍氏南猿,“能人”,以及曾被叫做“1470号人”的头骨化石。后者最后被订名为“卢道尔夫人”,距今年代为190万年,并被认为是人属中的最早成员;在湖西岸,1985年曾发现有一具距今250万年的头骨,被命名为“埃塞俄比亚南猿”,他是粗壮型南猿的祖先。1995年在西岸的卡那坡地点发现的距今410万年的原始类型南猿化石,被命名为“湖滨南猿”。令人瞩目的是,它们的下肢骨显示出直立行走的特点,而上肢骨却仍保留着上攀援的特点。这表明分子生物学所推测的距今500万年人与猿分道扬镳可能是对的。据目前所拥有的化石材料而言,人类的发祥地很可能在非洲,特别是东非地区。大概在距今200万年至180万年左右,非洲的“能人”甚至“匠人”走出非洲进入亚洲和欧洲。早在1907年发现的海德堡人,曾一度被视作欧洲的猿人或是向尼安德特人过渡的类型。1994-1996年,在西班牙北部阿塔普卡地区,发现了80多件人类化石,古地磁年代测定为距今78万年以上,被认为是海德堡人的祖先。而在之前的1991年9月,在格鲁吉亚东南边境一个名叫德玛尼西的地方,发现了一具保存完整齿列的下颌骨,形态呈直立人型。以后又发现比较完整的头盖骨化石。据古地磁年代测定为距今180万年,故德玛尼西人被认为是非洲以外已发现的年代最古老的直立人化石之一,也是迄今欧洲最早的人化石。以色列出土的尼人类型的古人类化石也很著名,最近又以早期石制品引人注目。在以色列境内有一条约旦河谷,是东非大裂谷的北延部分。1959年在这里发现乌贝蒂亚旧石器时代遗址。从该地上新世至早更新世地层中出土了大量哺乳动物化石和石制器,据古地磁法测得距今年代约在150万至100万年间。有些学者认为这个遗址是非洲之外最早的直立人文化遗址之一,它的主人可能是刚从“能人”演化而来的早期直立人。我国在近半个世纪也发现了大量有关人类演化的化石材料。自50年代在云南开远发现古猿以来,70年代和80年代在云南禄丰和元谋又相继发现古猿化石,可分大小两种类型。有些学者认为大型者可谓西瓦猿型,小型者属拉玛猿型。拉玛猿作为人类远祖的论点其时在我国正风行一时,所以有的学者认为人类远祖已在中国找到,便将小型古猿命名为“中国古猿”,以表达人类起源于中国的美好愿望。然而随着科学界对拉玛猿属性认识的变更,国内有些学者将云南不同地区的古猿归属到一个新属,即禄丰猿属之内。不过也有学者认为,它们只是云南西瓦猿中不同的亚种。60年代,陕西蓝田公王岭和云南元谋大那乌发现了直立人类型的蓝田人和元谋人,他们距今年代超出100万年,后者甚至达到170万年,成为目前已知中国境内最早的人化石。但遗憾的是,元谋人化石目前仅限于2枚上内侧门齿,以及年代稍晚的一段胫骨,而在非洲发现的年代大致相同的却有完整的骨架。虽然曾经有人将湖北建始地区发现的几颗化石牙齿看作是与南猿类型接近的材料,但因材料太少未获得学术界的承认。1989年在湖北郧县找到2具原始人头骨化石,一开始又将其归于南猿之列,修理后发现乃属直立人型。1980年在安徽和县及1993年在江苏南京也发现了直立人型头骨化石。虽然对于它们的年代说法很多,但均未超出50万年。自1985年起,在四川巫山县龙骨坡出土了一批早更新世哺乳动物化石,其中包含像人的1枚门齿和一段下颌残块,同时还宣称出土了有人工痕迹的石制品。一开始它们被部分学者鉴定为直立人型,后来国外学者介入,认为与直立人形态差异大,而与非洲的“能人”和“匠人”相近,并进一步测定了其年代为距今180万年以上,甚至超过200万年。进入90年代,非洲出土大量早期人化石,并且这些化石构成了一个相当完整的演化体系,而亚洲地区出土的化石很难与它相提并论。相较而言,非洲似更有条件作为人类的发祥地。古人类学的研究还表明:能人/卢道尔夫人具有较大的躯体和较重的脑量,故具有较强的体能和较高的智能,不仅已能制造工具,很可能还有较紧密的群体关系。加上新世时期古气候的变化,引起生态环境的变化和哺乳动物的迁移,由此带动了古人类群的迁徙。这些研究成果在90年代后期汇成“走出非洲”的假说。部分学者提出:大概在距今200万年至180万年左右,非洲的“能人”,甚至“匠人”,走出非洲进入亚洲和欧洲。以色列的乌贝蒂亚、格鲁吉亚的德玛尼西、巴基斯坦的伯比山以及我国的“巫山人”诸遗址,均被看作是早期人类迁徙途中的遗迹。以后,非洲的能人/卢道尔夫人演化为匠人,而在亚洲则演化直立人。也有人构想出另一种过程,即非洲早期人类首先迁徙到亚洲,演化为直立人后,又返回到非洲,并迁徙到欧洲。不过“走出非洲”尚有另层意思,即现代类型的智人也是由非洲的智人迁移到各洲去的,时间大约在距今10多万年前,即所谓“夏娃说”。发现早于200万年前的人类化石固然重要,但要使我国距今150—200万年的古人类能站稳脚跟,更是当务之急。20世纪80年代,我国有些学者在发掘和研究元谋西猿时,认为在元谋盆地小河地区豹子洞篝发现的古猿伴有石器。能制作石器,岂不是人?故将之订名为“东方人”,并将其生存年代定在距今250万年前。而在同一地区的蝴蝶梁子发现的一具幼年头骨,鉴定为拉玛猿型,认为是人类的祖先,后来宣称在地层中也找到了“石器”,将之更名为“蝴蝶人”,其生存年代定为距今400多万年前,并进而构筑了“开远拉玛猿”-“禄丰拉玛猿”-“蝴蝶拉玛猿”(或“蝴蝶人”)-“东方人”-元谋猿人-昭通人(智人的早期代表)-西畴人、丽江人(智人的晚期代表)等相当完整的系列。鉴于此,有人提出滇中高原及其邻区是人类起源的关键地区。但遗憾的是,早在70年代后期,学术界已抛弃拉玛猿是人类远祖的观点。后经研究,所谓“蝴蝶人”的“石器”原来是天然石块;而“东方人”的石器,后来被证明是地表上拣来的,而且时代甚晚。1997年,我国启动了寻找200万年和更早时期人类的“攀登项目”,投入了不小力量,但迄今收获甚微。后来在安徽繁昌发现了距今200—240万年的石制品和骨器,发现物出自早更新世裂隙堆积中。但那到底是不是人工制品在学术界曾引起很大争议。此外,光有石器还远远不够,它只是间接证据,关键是找到人化石。1999年在河北蔚县上新世地层中找到了一件距今300万年的石器,这远远超过了非洲发现的不超出260万年的界限,并认为这是对人类非洲起源论的一次挑战。但该标本发现于1990年,事隔9年后才公布于世令人费解。2、非洲起源论:中国学者要挑战非洲起源论,就必须找出更多的早期人类化石。就连目前所认定的我国最早的元谋人化石,国内外有些学者认为其距今只有60万年!我们必须找到更早时期的人类化石,而且这些化石能建立一个比较完整的体系,使得非洲材料从属于这个体系才行。我国的古环境条件不算太差,既然已发现了丰富的中新世和上新世的古猿化石,这样的生存环境同样适合早期人类生存。我们并不完全排除人类起源亚洲的潜在可能性,但仅有设想和冲刺的良好愿望是远远不够的。具有说服力的化石材料才最具科学性。达尔文的简介:查尔斯·罗伯特·达尔文(1809年2月12日-1882年4月19日) 英国生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曾经乘坐贝格尔号舰作了历时5年的环球航行,对动植物和地质结构等进行了大量的观察和采集。出版《物种起源》,提出了生物进化论学说,从而摧毁了各种唯心的神造论以及物种不变论。除了生物学外,他的理论对人类学、心理学、哲学的发展都有不容忽视的影响。恩格斯将“进化论”列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其他两个是细胞学说、能量守恒转化定律),对人类有杰出的贡献。查尔斯·罗伯特·达尔文于1809年2月12日出生在英国。达尔文的祖父曾预示过进化论,但碍于声誉,始终未能公开其信念。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是当地的医生,家里希望他将来继承祖业。1825年16岁时便被父亲送到爱丁堡大学学医。因为达尔文无意学医,进到农学院后,他仍然经常到野外采集动植物标本并对自然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父亲认为他“游手好闲”、“不务正业”,一怒之下,于 1828年又送他到剑桥大学,改学神学,希望他将来成为一个“尊贵的牧师”,这样,他可以继续他对博物学的爱好而又不至于使家族蒙羞,但是达尔文对自然历史的兴趣变得越加浓厚,完全放弃了对神学的学习。在剑桥期间,达尔文结识了当时著名的植物学家J亨斯洛和著名地质学家席基威克,并接受了植物学和地质学研究的科学训练。对于婚姻大事,达尔文也有着科学家的谨慎。他拿了一张纸,中间划条线,线的一边写结婚的好处,另一边写单身的好处。达尔文感叹不结婚太孤单,然后连写三个“结婚”-证明完毕,必须结婚。达尔文显然是个性格温和的人,喜欢和女人闲聊,他就是要找传统的贤妻良母。他并不是没有别的选择。朋友家的三位女儿,个个博学聪明,能跟他辩论哲学和科学,更能容纳他的。他找上了从小认识的表姐爱玛·韦奇伍德。爱玛比达尔文大一岁,她的父亲是达尔文母亲的弟弟。爱玛一口答应达尔文的求婚——这个爱听女人唠叨的男人,女孩子似乎都当他理想丈夫材料。虽然爱玛担心死后会和丈夫永远分手,她将上天堂,不拜上帝的丈夫则不知去何方,她也只是要求达尔文对信仰保持开放心态。两个半月后,他们就结婚了。女儿安妮的去世未能摧毁达尔文的婚姻。在爱玛的时代,女儿安妮的病故很容易被认作是对自己“不道德”行为的惩罚,比如说,嫁了一个不信上帝的男人。但爱玛从未如此认为。两人都深爱安妮。眼见安妮停止呼吸,达尔文自己也病倒在床。他对爱玛说:我们更要互相珍重。爱玛答道:你要记住,你永远是我最珍贵的宝藏。每到周日,他陪着爱玛和孩子走到教堂。妻子带孩子进去做礼拜,达尔文却孤身在镇中散步。爱玛未必同意《物种起源》中自然选择的观点(而不是上帝创造),或许她都未必感兴趣。但也正因为如此,爱玛可以代表当时的未受过科学教育的信教大众,对《物种起源》手稿作出第一反应。爱玛仔细阅读了手稿,改正拼写,改正标点,并建议达尔文将一些容易刺激信徒和教会的段落写得语气温和一些,论据更清楚一些。如果当初不结婚的那一栏里理由再多一些,如果达尔文保持单身,继续生活在伦敦的知识分子中间,如果不是和爱玛结婚,他很可能写出一本较为激烈的书。由于爱玛的参与,对书中观点的争论,多少能摆脱感情的羁绊,而集中于事实和逻辑。《物种起源》初版于1859年。十二年后,达尔文又出版了《人类的由来》一书。不管人猿同源如何有争议,《人类的由来》一书,显然对达尔文夫妻的感情毫无影响。这本书出版后不久,他们存活下来的最大的女孩子埃蒂嫁人了。达尔文告诉她:我有一个幸福的人生,这要完全归功于你的母亲-你应以母亲为榜样,你的丈夫将会爱你有如我爱你的母亲。达尔文早于爱玛十四年去世。有一个传说,说他在去世前皈依了信仰。或许,是为了安慰爱玛的天堂不得相见的悲伤?没有这回事。在爱玛的日记里,未曾发现此类记录。达尔文至死是一个坚持自己立场的科学家。1831年毕业于剑桥大学后,他的老师亨斯洛推荐他以“博物学家”的身份参加同年12月27日英国海军“小猎犬号”舰环绕世界的科学考察航行。先在南美洲东海岸的巴西、阿根廷等地和西海岸及相邻的岛屿上考察,然后跨太平洋至大洋洲,继而越过印度洋到达南非,再绕好望角经大西洋回到巴西,最后于1836年10月2日返抵英国。他在随“小猎犬号”环球旅行时,随身带了几只鸟,为了喂养这些鸟,又在船舱中种了一种叫草芦的草。船舱很暗,只有窗户透射进阳光,达尔文注意到,草的幼苗向窗户的方向弯曲、生长。但后来几十年间,达尔文忙着创建进化论,直到其晚年,才着手进行一系列实验研究向光性的问题,在1880年出版的《植物的运动力》一书中总结了这些实验结果。达尔文是用草的种子做这些实验的。草的种子发芽时,胚芽外面套着一层胚芽鞘,胚芽鞘首先破土而出,保护胚芽在出土时不受损伤。达尔文发现胚芽鞘是向光性的关键。如果把种子种在黑暗中,它们的胚芽鞘将垂直向上生长。如果让阳光从一侧照射秧苗,胚芽鞘则向阳光的方向弯曲。如果把胚芽鞘尖端切掉,或用不透明的东西盖住,虽然光还能照射胚芽鞘,胚芽鞘也不再向光弯曲。如果是用透明的东西遮盖胚芽鞘,则胚芽鞘向光弯曲,而且,即使用不透光的黑色沙土掩埋胚芽鞘而只留出尖端,被掩埋的胚芽鞘仍然向光弯曲。达尔文推测,在胚芽鞘的尖端分泌一种信号物质,向下输送到会弯曲的部分,是这种信号物质导致了胚芽鞘向光弯曲。这次航海改变了达尔文的生活。回到英格兰后,他一直忙于研究,立志成为一个促进进化论的严肃的科学家。1838年,他偶然读了T马尔萨斯的《人口论》,从中得到启发,更加确定他自己正在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想法:世界并非在一周内创造出来的,地球的年纪远比《圣经》所讲的老得多,所有的动植物也都改变过,而且还在继续变化之中,至于人类,可能是由某种原始的动物转变而成的,也就是说,亚当和夏娃故事根本就是神话。达尔文领悟到生存斗争在生物生活中意义,并意识到自然条件就是生物进化中所必须有的“选择者”,具体的自然条件不同,选择者就不同,选择的结果也就不相同。然而,他对发表研究结果抱着极其谨慎的态度。1842年,他开始撰写一份大纲,后将它扩展至数篇文章。1858年,出于年轻的博物学家R华莱士的创造性顿悟的压力,加之好友的鼓动,达尔文决定把华莱士的文章和他自己的一部分论稿呈交专业委员会。1859年,《物种起源》一书问世,初版1250册当天即告售罄。以后达尔文费了二十年的时间搜集资料,以充实他的物种通过自然选择进化的学说,并阐述其后果和意义。作为一个不求功名但具创造性的人,达尔文回避了对其理论的争议。当宗教狂热者攻击进化论与《圣经》的创世说相违背时,达尔文为科学家和心理学家写了另外几本书。《人类的由来及性选择》一书报告了人类自较低的生命形式进化而来的证据,报告了动物和人类心理过程相似性的证据,还报告了进化过程中自然选择的证据。1882年4月19日,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因病逝世,人们把他的遗体安葬在牛顿的墓旁,以表达对这位科学家的敬仰。

永善向为彝疆,系土司土目掌管之地。置县前,永善之疆域时划云南、时归四川。雍正年间,云贵总督鄂尔泰平定乌蒙(今昭通),推行“改土归流”。雍正五年设昭通府,六年二月于米贴设一知县、教谕、典史,分驻昭通右营游击,抚驭乌西一带。此后一直隶属云南,辖于昭通。

永善是彝族的发源地之一,作为土著居民,彝族自古在这里繁衍生息,有着悠久的历史,创造了灿烂的文化。整个彝族文化的浩瀚长河里,也汇集了永善彝族的心血和汗水。四川凉山出版的《曲湟》、《古侯》两大彝族史书多收集于永善。

战争导致人口的剧减,汉、回、苗等民族的迁入、相互学习与交融,统治思想的灌输,对永善彝族的传统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冲击,随着时间的推移,历史的变迁,永善彝族渐渐形成了既有别于四川大凉山,又不同于东部方言区的昭通、昆明、贵州等地独具特色的生活风俗习惯。其中,婚姻习俗就有明显的特征。

一、定婚

永善彝族的婚姻,基本上有婚约,这被称为“媒妁之言、父母之命”约定,从今天的法律眼光来看,不具备法律效力,但已约定俗成,是彝族大家庭信守的准则,一诺千金,即使一两岁就定亲的娃娃亲,也是很少毁约的。婚约的缔结,一般遵循以下过程:

提亲。男方相中了谁家的姑娘,首先由父母提谈,探听女方父母的口吻,如果口风好,有缔结婚约的可能,再请媒人(彝语府嘎)到女方家去议亲。其中有一种特殊情形,那就是舅舅家有优先权。舅舅家开口(彝语恳抵)要娶的,其它人家不得再提亲。彝族有句名言:“喔呢啊门止”意思是“舅舅当母亲”,因此很尊重舅舅,多数姑娘会为嫁到舅舅家,尊养舅舅而自豪,其父母也因能报答后家兄弟而高兴。

说亲。即男方请人带上一坛酒、九个熟鸡蛋,到女方家商议缔结婚约的有关事宜。包括是否应允这桩婚事,商议聘金(彝语府者,俗称彩礼银子)及送聘金的时间。聘金多少不等,多则上千元,少则几百元,尾数为“八”或“九”,一般分三次送,不能一次送完。

烧鸡(彝语者洒)。第一次送聘金叫烧鸡。即选取吉日后,由媒人带领求婚的男孩及其长辈、亲友数人(必须是奇数,多为九人)带上一坛酒,九个熟鸡蛋、一对小鸡(一雌一雄)和约定送呈的聘金,到女方家举行正式定婚仪式。女方亲友数人(多为女性)在大门口往男方前来之人身上泼冷水,以示迎接,进屋乃止。进屋后媒人将酒和鸡蛋放在一堆装满谷物的升子旁,再将聘金放在升子里,一起交给主人。寓意财谷丰盈,最后将小鸡交与主人喂养,寓意这对小鸳鸯从此相依相伴了。随即杀猪宰羊以待,主人一般要请亲友与近邻作陪,一是告知大家,双方联姻之事;二是共同庆贺。当夜,双方亲友拉家常、叙亲情,多道祝福之辞,对酒当歌,通宵达旦。天明道别,女方父母还要打发一点钱给未来的女婿,以示接纳。随后,女方将礼节性地回访男方,男方隆重接待。烧鸡表示婚约的正式缔结。

二、结婚

和定婚一样,结婚也要经过几个过程。

择期。男女双方到一定的年龄,女方年龄为奇数(多为十七、十九、二十一、二十三)时,由男方找“毕摩”先生测算,选择吉日良辰。测算依据是男女双方及父母生辰八字。主要看女方家是不是“出人年”,男方家是不是“进丁年”,其次看有没有其他“相克”。

送期。择好婚期,男方请媒人带好一坛酒,九个鸡蛋,去告知女方。

接亲(彝语下母)。婚礼分二天两地举行。第一天女方家为主,男方组织迎亲队携带一坛酒,九个鸡蛋和为新娘准备的衣服、头饰、毡衣、裙子、腰带、鞋袜到女方家迎接新娘、搬运嫁妆。迎亲队除媒人外全为男性,由媒人领头,一定要有新郎一名弟弟参与,没有亲弟弟,堂弟弟也是可,其他人员不仅要年青力壮,而且能歌善舞、能言善辩,否则女方亲友会小看男方,甚至嘲笑男方亲友无能人。

泼水。迎亲队到大门口时,新娘的女友姊妹们使劲地往他们身上泼冷水。

抹花脸。吃过晚饭,待夜幕降临,女方的姑娘们以水调匀锅烟煤、阳尘,先抹新郎之弟(彝语下母北,俗称花脸头),再抹到部分迎亲队员的脸上,花脸不能全部抹完,且必须奇数个。抹花脸后来不能再洗脸,要回到新郎家一起洗后将水泼到新娘床下。

对歌。抹花脸后,女方两名女歌手开始挑战,迎亲队的两名歌手迎战。形式两人对两人,你一句我一句,你一首我一首,同曲同词,边舞边唱。内容或天文地理、古今中外,竟比知识渊博;或互相戏谑,引亲友开心、愉快;或表达传统、伦理与先哲,教诲后生晚辈;或述说人间至纯至真的亲情。舞姿古朴,曲调优雅,词意华美,回答往返,荡气回肠。鸡鸣时改唱留亲歌(彝语仍得格)。形式由二对二改双方集体对唱,各自由一名歌手领唱,用同一曲调,各用各的唱词;内容一是女方对迎亲队的调侃、鞭挞,二是对新娘的挽留,三是迎亲队表达一定要接走新娘的决心和对后家的安慰,幽婉的曲调,感伤的词句,把新娘与亲人之间的依恋和离愁别绪表达得淋漓尽致。与此同时,新娘已梳妆打扮穿上嫁妆。

扯耳朵(彝语挠北克,俗称抢亲)。黎明将至,女方的年青男女一层又一层地把新娘围护在中心,迎亲队则一次又一次地保护新郎之弟冲入人墙去扯新娘的耳朵,直到扯着为止。

哭亲。扯了耳朵,新娘已成别家之人,开始哭别亲人。首先是父母,往下是兄弟姐妹等,内容历数父母的养育之恩,兄弟姐妹的手足之情,以及难以报答的忧伤。

背新娘。哭亲后即发亲,由新娘之弟将新娘背出门交予迎亲队,新郎之弟背着新娘往男方进发,婚礼主场也是由此转到男方。接亲的人一部分抬嫁妆,一部分轮流背新娘,一直背到新郎家。新娘不能着地,中途换人背时,先垫上草席供其踩踏,送亲的人中专门负责拿草席的是新娘的小表弟(彝语席帖)。也只有草席这东西是由送亲人拿。

送亲(彝语府母)。女方要派亲友护送新娘至男方,愿意前往的都可以参加送亲,一般数十人不等。还要从中挑选两三个姊妹陪伴新娘。

进亲棚。新郎家在大门外适当的地方搭一个简易露天棚子迎接新娘,谓之亲棚。将至新郎家,迎亲队将新娘背入亲棚,送亲的人们围坐两侧,新郎家抬出酒,每人斟一碗,宾主相互劝饮,气氛热烈。

梳头。亲棚里,仍由在后家给新娘梳头之姑母(新娘父亲之姐妹)将来时的一股辨子分梳为两股,寓意此青丝已分属娘家与婆家。彝语有句话“外侄100根头发有50根是舅舅家的”根源于此。

入房。斟酒梳头完毕,仍是新郎之弟将新娘背入新房。送亲的姐妹与新娘同卧,直至三天后回门,此期间,新郎不得与新娘同寝。

是夜,再次对歌,风格一改女方的婉约,以高亢欢乐为主旋律。

送客(彝语嘎洒)。第二天早饭后,男方为女方送亲的人饯行。先把客人招呼在头天搭亲棚的地方坐好,再用簸箕抬出羊卦、猪苦胆、猪连贴及感谢媒人、孝敬长辈的谢媒钱(府嘎者)、舅爷钱(喔呢者)、伯父钱(抛喔者)、姑母钱(啊伯者)以及打发兄弟、表弟和其他送亲小孩的兄弟钱(麻之者)、表弟钱(席贴者)、小孩钱(确渣革渣),每份钱物搭一瓶酒。每组钱都不多,只是礼节性的。媒人看了猪苦胆、猪连贴,祝福说:“苦胆亮汪汪,苦胆把把长,两家亲情地久天长。”

回门(彝语约哪古)。三天后,新郎新娘及陪同的兄弟姐妹一行,多则十余人,少则几人,带上一坛酒,有的还要牵一只羊回谢后家。后家再次杀猪宰羊以待。此后三五日,新郎独自将新娘接回圆房,正式成为夫妻。

送清净菩萨(彝语写俄布)。婚后,男女双方都有要请毕摩先生送清净菩萨,解除污秽,驱逐鬼怪。清除口舌是非,以图全家清清净净、和睦安康。

三、婚后拜年(彝语角古)

结婚后,每逢过年,夫妻都有要回家拜年,所带礼物主要是一坛酒、九个熟鸡蛋、半边猪头。

四、婚配禁忌

永善彝族乃至整个彝民族都很尊崇血缘和宗法制的家族关系,严禁家族内通婚。解放前多禁等级外通婚,禁与外民族通婚,现已开放。故有人称永善彝族的婚姻为“等级内、家族外婚姻”。姨妈、姨娘家子女互称兄弟姐妹,一般不相许配。

五、常用数字

永善彝族婚姻过程中多用“三、五、九、十一”等奇数字,偶数字仅有“八”偶尔用一两次,最喜欢用“九”。“九”彝语读“固”,“固固口口”表示牢固久远之意,这是父母希望子女感情久远,婚姻美满,家庭稳固、幸福,可谓用心良苦。忌讳“四、七”。

1、灯会

灯会起源于春天祭祀。灯最早是火把,原始人举着火把上山、到河边祭祀神灵。人们通过摆灯、挂灯来与神灵沟通。

2、祭杜主

祭杜主是汉族信仰习俗,流行于川西平原等地。十二月廿三夜是送“灶司菩萨”上天日。“灶司”又称“灶神”,“灶君”,民间贴在灶上的纸马称为“东厨司命”。顾名思义,灶神,在魏晋以后逐渐成为与百姓朝夕相处的家神。

3、祭蚕虫

祭蚕虫属于汉族信仰习俗,流行于川西平原一带。相传,蜀中开国国王蚕丛教民养蚕, 每年做金蚕数千头,送给百姓。凡得到金蚕的人家,养蚕一定获得丰收。他死后,人们因感恩而祭祀他。

宜宾文化特色:

1、酒文化

宜宾,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杂居的地区。聚居此地的各族人民依托世代承传的习俗和经验,曾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酿制出了各具特色的历史美酒。有史可考,诸如先秦时期僚人酿制的清酒、秦汉时期僰人酿制的蒟酱酒、三国时期鬏鬏苗人用野生小红果酿制的果酒等。

2、竹文化

宜宾是一个以绿色竹子环绕起来的城市,因《卧虎藏龙》而名扬天下的蜀南竹海则是宜宾“竹之美景”的代表,120平方公里,清风徐来,极目之处,尽皆竹浪,北宋文人黄庭坚一句“壮哉,竹波万里”道出了蜀南竹海的气魄和雄浑。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455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14
下一篇2023-06-1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