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汉附近有什么好玩的地方吗

广汉附近有什么好玩的地方吗,第1张

1段家大院子

地址:德阳市广汉市高坪镇金九村

2三星堆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地址:德阳市广汉市向新路

3三星堆遗址

地址:德阳市广汉市三星堆镇

在广汉也有不少的景区景区景点值得大家为之前往,如果大家对这些景区感兴趣可以直接前去,有的景区门票还有优惠哟,大家可以提前在网上看看,还是比较推荐的。

小众稻田拍摄地

广汉有一个超小众拍摄稻田的地点,很多人都不知道,真的非常棒~

端午节的时候从这条路经过的时候,被这大片稻田惊住了。

可能照片都看不出来这片稻田有多大,只有身临其境才能体会。拍出来的照片整体画面很干净,再加上不远处的小山坡做为背景,很有层次感。

因为广汉有飞行学院的飞机在空中飞行,所以大多数区域都是限飞的,不过连山镇这片区域不限飞,但限高120米。

这个地方超级适合拍宫崎骏的夏日感,亲子照或者是小清新的写真的超级适合。如果是要拍情绪照可以选择阴天或者下午6点以后再拍,光线会柔和很多。

关于美食的话,连山镇有当地超级出名的代木耳回锅肉推荐大家试试看,或者周边农家乐、田野咖啡厅坐坐也很舒服。

小众稻田拍摄地

导航地址:四川省德阳市广汉市连山镇五一村

唐代名相房_后花园

房湖公园位于古雒城西南隅,沿古雒城城墙呈长方形状,占地面积近百亩,因唐代名相房_,所凿“房公西湖”故名,在川西各县中均属罕见。

雉堞高500米,城楼有三层,高耸巍峨,看起来十分庄严雄伟。

园内古色古香,既有苏州式园林小巧玲珑的特色,又有巴蜀园林中古风的神韵。

中心为一湖,湖心小岛假山隆起,隔湖为二。环湖亭台楼榭,竹木葱茏,湖光山色,交相辉映。

湖东有荷花池,湖西为游船池。环湖分布园艺园、馆园、儿童乐园等。荷花池中,饮碧亭有小桥通“园艺园”,湖心岛有石拱桥连接“冰光阁”,水陆景色,融为一体,非常有巧思。

荷花池,即古代的房公湖,是房公休息之所,也是文人骚客饮酒赋诗唱和的佳景。湖面有水上折廊,日照水映,波光粼粼。折廊通往湖心“饮碧亭”,湖中有石拱小桥,西达“园艺园”,东上翠山,在山顶“房公亭”极目四望,可将半园风光尽收眼底。

公园东南角为园艺园,集江南园林建筑风格与四川园林建筑技巧于一体,小中见大,曲折幽深。其中兰苑、柳荫轩、梅影阁、观鱼榭、听泉楼等,皆为苏州园林式建筑群体,奇石林立,挺拔俊丽。

公园中部为馆园,是一座仿木结构古建筑,由留琴馆、清怀轩、信可居、冰光阁等一系列厅堂廊阁组成。留琴馆是房馆纪念堂,位居正中,内有房_半身镀铜塑像,画家岑学恭所绘当年房公《西湖夜月》图和吕林绘的杜甫画像以及房_遗物“房公石”和“七弦琴”,琴亭下面还有房馆和杜甫的汉白玉雕像。

远香凝翠楼,俗称“红楼”,一楼一底,楼顶飞檐翘角,楼底浑厚壮实。楼南为林荫长廊,明代十二古柏凌空盘曲,俗称“十二相”。这里是川西每年正月十六“拉保保”最热闹之处,人山人海,数百年不衰。

整个公园相当热闹,喝茶的、打牌的、晒太阳的、带小孩的、唱歌的、跳舞的,大家都很享受在公园的闲趣时光。

湖畔竹木浓荫,亭台楼榭拿起手机就能拍出一张张绝美的山水风光大片。另外这里还能转糖画哦~

就这样实属罕见的唐代园林,被作为了广汉市市中心的城市公园,开放给大家休闲,真的不要太棒~

最近房湖公园全新升级打造的“夜景”,高科技灯光、投影、水雾营造出梦幻般的光影世界。到了晚上,流光溢彩的“荷塘夜色”又是另外一番风味。

房湖公园

公园地址:四川省德阳市广汉市武昌路南二段68号

到达公交:广汉3路、广汉7路内环、广汉7路外环可到达

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

虽然上热门的"愤怒的小鸡同款猪猪"现在还看不到,但三星堆还有"愤怒的小鸡同款小鸟"以及猪猪的两个兄弟在,大家可以去参观的时候和它们碰个头、拍个照。

除此之外,还有陶猫头鹰加入了“三星堆呆萌动物团”。

作为建立在三星堆古遗址之上的专题性博物馆,三星堆博物馆主要收藏和展示三千年前古蜀文化的数千件青铜器、玉器和金器,大量的稀世珍宝可以说相当震撼。

同时三星堆遗址及文物的发现,有力地证明了三四千年前古蜀国的存在和中华文明起源的多元性。

三星堆文物是宝贵的人类文化遗产,在这批古蜀秘宝中,有许多光怪陆离奇异诡谲的青铜造型,有高262米的青铜大立人、有宽138米的青铜面具、更有高达395米的青铜神树等,均堪称独一无二的旷世神品。

三星堆博物馆现有两个展馆,其展示面积近12000平方米,分为第一展馆(综合馆,陈列金、铜、玉、石、陶等类文物)和第二展馆(青铜专馆)。两大展馆陈列规模宏大,布局考究,内容与展线节奏动静结合,波澜起伏,以其融知识性、故事性、观赏性、趣味性于一炉的诠释方式,有力的揭示了三星堆文物的深刻内涵,集中反映了三星堆文明的辉煌灿烂,给人以身临其境、故国神游的感觉。

不少粉丝们纷纷折服于古蜀文化留下来珍宝的神奇:

这里还有在中国发现年代最久远、最高大的青铜立人像。这个青铜立人像高172厘米,底座高90厘米,通高262厘米。基本上和真人的身高一样,加上又站在底座上面,我们看“他”都只能用瞻仰的目光。

现阶段综合馆、青铜馆均已开放,文保中心临展厅“发现三星堆:三星堆与巴蜀考古”特展延期至8月30日。

每日售票时间为上午8:30至17:00,需携带个人有效身份证件、出示本人健康码入馆购票参观,人工讲解服务已于8月1日起恢复正常。

按照德阳市新冠肺炎防控工作的相关要求,三星堆博物馆每日接待量不超过084万人次。当遇到馆内人员密度较大时,三星堆博物馆馆将根据具体情况采取控制入馆速度等措施。

这边发仔也简单介绍一下“发现三星堆:三星堆与巴蜀考古”特展,展览实在广汉三星堆博物馆文保中心一楼临展厅。

展览汇聚了三星堆和具有代表性的巴蜀文化遗址、墓葬出土自新石器时代晚期至战国文物共286件(套),包括大石璧、神树底座、四节玉琮、象首耳卷体夔纹铜_、水陆攻战纹铜壶、虎钮_于其中三星堆遗址祭祀坑出土“祭山图”玉边璋、青关山台地出土资料等为首次公开展出。

除了精美的文物,此次展览还首次公开华西协合大学博物馆(现四川大学博物馆)所藏三星堆遗址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发现、发掘的相关照片及档案资料实物。

门票信息

门票信息:原票价72元/人,优惠信息见上图

场馆地址:四川省德阳市广汉市西安路133号

开放时间:每日上午10:00至下午17:00(16:00停止售票),其余时段暂停开放

广汉也有很多景点值得大家去看看。如果对这些景点感兴趣,可以直接去,有些景点还有优惠票。可以提前上网查一下,推荐。

小众稻田拍摄地

广汉有一个拍摄稻田的超小众外景,很多人不知道。真的很棒~

端午节路过这条路的时候,被这大片水田震撼了。

照片上你可能看不出这片稻田有多大,但只有身临其境才能体会到。拍出来的照片整体画面很干净,以不远处的山坡为背景,很有层次感。

因为有广汉飞行学院的飞机在空中飞行,所以大部分地区限制飞行,但是连山镇这个地区限制飞行,但是高度限制在120米。

这个地方非常适合拍摄宫崎骏其人的夏季照片、家庭照片或小清新照片。如果想拍情感照片,可以选择阴天或者下午6点以后拍。光线会柔和很多。

至于美食,连山镇有一家当地超有名的木耳红烧肉,推荐大家去尝尝,或者周边的农家乐,野外咖啡馆也很舒服。

小型水田射击场

导航地址:四川省德阳市广汉市连山镇五村

唐代名相房_后花园

枋湖公园位于古城西南角,沿古城城墙呈长方形,占地近百亩。因唐代名宅而得名“龚放西湖”,为川西诸县所罕见。

雉鸡高500米,塔有三层。它高耸入云,看起来非常庄严雄伟。

园林古色古香,既有苏州园林的小巧玲珑,又有巴蜀园林的古韵。

中央有一个湖,湖中央有一座假山,两个分开的湖。环湖的亭台楼阁,郁郁葱葱的竹木,与湖光山色相得益彰。

湖的东面有一个荷花池,湖的西面有一个游船池。园中花园、亭中花园和儿童公园分布在湖的周围。荷花池中,有一座小桥通往银壁亭中的“园中园”,湖岛中央有一座石拱桥连接“炳光亭”。水陆景色融为一体,非常巧妙。

荷塘,古龚放湖,是龚放的长眠之地,也是文人骚客饮酒、作诗、唱歌的好去处。湖上有折叠长廊,阳光明媚,波光粼粼。折叠长廊通向湖中心的“银壁亭”。湖中有石拱桥,西有“园中园”,东有青山。山顶的“龚放亭”可以将半个花园尽收眼底。

公园东南角为园艺园,融合了江南园林的建筑风格和川园的建筑技艺。有小有大,有深有曲折。其中有兰苑、柳音轩、梅影阁、观音阁、听泉楼等。都是苏州园林式建筑群,奇石多,挺拔帅气。

公园的中心部分是亭园,这是一座古老的仿木建筑。它由一系列的大厅,走廊和亭子组成,如留琴亭,庆槐亭,新客居亭和炳光亭。留琴大厅是众议院大厅的纪念堂,位于中心。有殿宇的半身铜像、画家岑和所画的杜甫画像,还有殿宇的遗物“龚放石”和“七弦琴”。殿内有汉白玉塑像,琴亭下有杜甫。

袁宁翠楼,俗称“红楼”,一楼一底,楼顶有飞檐走角,楼底苍劲有力。建筑南面是林荫长廊,有明代古柏十二棵,俗称“十二相”。每年正月十六是川西拉包包最热闹的地方。这里人山人海,绵延数百年。

整个公园相当热闹,人们喝茶、打牌、晒太阳、带孩子、唱歌、跳舞。每个人都喜欢在公园里度过闲暇时光。

公园地址:四川省德阳市广汉市武昌路南二段68号

到达公交:可到达广汉三路、广汉七内环、广汉七外环。

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

虽然现在还看不到流行的‘愤怒的鸡猪’,但是三星堆有‘愤怒的鸡猪猪’两兄弟。你可以在参观的时候和他们见面并合影。

此外,陶枭还加入了“三星堆笨兽团”。

三星堆博物馆作为建立在三星堆古遗址上的专题博物馆,主要收藏和展示3000年前古蜀文化的青铜器、玉器、金器等数千件。大量的稀世珍宝可以说是相当震撼。

同时,三星堆遗址和文物的发现有力地证明了三四千年前古蜀国的存在和中华文明起源的多样性。

三星堆文物是人类珍贵的文化遗产。在这些古蜀珍宝中,有许多奇形怪状的青铜造型,如高262米的青铜巨人、宽138米的青铜面具、高395米的青铜圣树,都堪称独一无二的杰作。

三星堆博物馆有两个展厅,展览面积近12000平方米,分为第一展厅(综合馆,陈列金、铜、玉、石、陶等文物)和第二展厅(青铜馆)。两个展厅展览规模较大,布局精致,内容结合展线节奏和运动,起伏有致。它以集知识性、故事性、观赏性、趣味性于一体的解读方法,有效地揭示了三星堆文物的深刻内涵,体现了三星堆文明的辉煌,给人以身临其境、游遍故国的感觉。

许多粉丝对古蜀文化留下的宝藏的魔力印象深刻:

这里还有中国发现的最古老、最高的青铜人像。铜像高172cm,底座高90cm,整体高262cm。基本和真人一样高,而且站在底座上,我们只能用赞赏的目光看着他。

目前,综合馆和青铜馆已经开放,文保中心临时展厅的“三星堆的发现:三星堆与巴蜀考古”专题展已延期至8月30日。

每日售票时间为上午8:30-17:00。需要携带本人有效身份证件,出示健康码才能进馆购票。人工讲解服务自8月1日起恢复正常。

按照德阳防控新冠肺炎的相关要求,三星堆博物馆日接待量不到8400人。当馆内人员密度较高时,三星堆博物馆会根据具体情况采取控制入场速度等措施。

在这里,法子也简单介绍一下“三星堆的发现:三星堆与巴蜀考古”专题展览,展览地点在广汉三星堆博物馆文保中心一楼展厅。

新石器时代晚期至战国时期三星堆及有代表性的巴蜀文化遗址、墓葬出土文物286件(套),包括大石壁、神树垒、玉琮四段、象头象耳奎文铜壶、水陆攻战纹铜壶、虎扣等其中,三星堆遗址祭祀坑出土的“山祭图”玉边章和

除了精美的文物,本次展览还首次披露了华西谢赫大学博物馆(现四川大学博物馆)20世纪二三十年代发现和发掘的三星堆遗址相关照片和档案。

门票信息

门票信息:原价72元/人,优惠信息如上图所示。

地点地址:四川省德阳市广汉市西安安路133号

开放时间:每日上午10:00-下午17:00(16:00停止售票),其余时间闭馆。

一:摩天轮求婚

摩天轮本来就是幸福的象征,如果在摩天轮上求婚,相信更是一件非常浪漫的事情。幸福的情侣在包厢相拥,女方的手上突然多出一枚戒指,你们的爱情也是在这个一刻得到升华。

二:户外求婚

户外求婚的方式有很多,比如广场求婚,、布偶求婚等。户外的求婚方式不同于室内的求婚,惊喜程度要比室内求婚高很多,更让人意想不到。如果你想给女朋友一个惊喜的求婚,那么户外求婚是不二的选择。

三:灯光求婚

在她小区用灯带围成一个爱心的形状,等她下班回家的时候,看到你拿着玫瑰花站在爱心的里面。心里面浪漫的场景仿佛就呈现在眼前,在她感动的时候向她大声表白让她嫁给你。

四:家中布置求婚

如果已经有自己安乐窝,可以选择在家中求婚。在家里布置一个浪漫的求婚场景,让所有的亲朋好友来为你们的爱情见证。提前确定好求婚的流程,给她一个意想不到的惊喜。

南昌适合求婚表白的地方1、南昌八一广场天桥上

推荐理由:南昌八一广场是南昌最具代表地标性建筑物,而且人流量大,人来人往。在这里你可以引起围观,有一种向全世界宣告“我爱你,嫁给我吧!”的霸道总裁即视感!这是要让全南昌市人见证的节奏啊!碰上脸皮薄害羞的妹子也就一口答应了!

南昌适合求婚表白的地方2、南昌赣江新天地广场

推荐理由:10个妹子有9个爱看海,看到有水的地方基本难以自持。南昌虽然看不到海景,但是赣江也是波澜壮阔,可以与之比拟!注意好现场的布置和气氛的渲染,在空旷无垠的广场上留给你无限表现和遐想的空间。江风一吹,顺势对妹子说“嫁给我好吗,我来为你挡风遮雨一辈子!”

南昌适合求婚表白的地方3、南昌之星摩天轮

推荐理由:作为世界第三高,国内第一高的南昌之星摩天轮可是掳获众多妹子们心的法宝。尤其是夜晚的摩天轮霓虹闪烁,美轮美奂!曾经很多韩剧中经典男女主暧昧,表白场所就是在摩天轮上。遇上有恐高症的妹子,在最高点时可以英雄救美,紧紧搂住妹子温柔的说一句”别怕!嫁给我吧,让我保护你一辈子“接下来你懂的……

南昌适合求婚表白的地方4、南昌胜利路步行街

推荐理由:有前辈们告诉我:在胜利路步行街求婚可以说是屡试不爽;这里有悠闲的人群,热闹非凡的气氛,开阔的场地。带上妹子假装来逛街,冷不丁地拿出一束鲜花单膝跪地”嫁给我吧,我愿做你一辈子的提款机“关键时刻还可以拉上兄弟朋友来壮声势!虽然目前步行街还在改造中,但是改造后的欧式建筑高端大气上档次让求婚的浪漫指数蹭蹭往上涨。

我国古代的婚姻制度,通过夏、商、周三代,尤其是通过周代,基本上建立与固定下来,而到了秦、汉时期,则有进一步的发展。

一、婚龄

古人是主张晚婚的,认为一定要等性功能健全和发育成熟才能结婚。上一章虽述及《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说,女子二七天癸至,即十四岁始来月经;男子二八天癸至,即十六岁才开始遗精,如果这时“阴阳和”(即性交),则可能有子。但是这时性功能并未完全发育成熟,还没有进入合适的婚龄。女子要等到三

七二十一岁,始能“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男子要等到三八二十四岁,才能“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故真牙而长极”。所谓“肾气平均”,就是指性器官和性功能得到了均衡、正常的发展,性器官和性功能都比较成熟;所谓“真牙生而长极”,指人的最后一颗牙齿“尽头牙”长出,也表示人的身体已完全发育成熟。

这一思想对后世影响很大,许多古代书籍中都提出过这个问题,在汉代与魏晋南北朝的许多学术书籍及医书中也强调这一点。

但是,到了汉朝,这“男子三十而娶,女子二十而嫁”的理论在实践中受到了一些冲击,有一些行不通了。例如《论衡·齐世篇》中说:“《礼》虽言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法制张设,未必举行。何以效之,以今不奉行也。”

这种状况和封建社会的发展有很大关系。在封建社会中,以一家一户为生产单位,男子早娶则家中较早地增添劳动力,似对发展一家一户的生产有好处;另外,封建的宗法制度十分重视子嗣,早娶则可能早得子、“早得福”。所以,虽然有些有识之士反对这种早婚现象,但收效不大。例如,汉朝有个学者叫王吉的说:“夫

妇,人伦大纲,天寿之萌也。世俗嫁娶太早,未知为人父之道而有子,是以教化不明而民多夭。

社会生活中有许多现象、民间有许多做法都源自经济发展需要,它是一些十分现实的问题,带有很强的现实性;而科学理论探索事物发展的规律,带有很强的预见性。预见与现实之间往往有矛盾。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都会遇到这类问题。对此,固然一方面要教育,但最根本的还是要从经济上彻底解决,这当然不是一朝

一夕的事了。

汉代早婚现象的兴起,王室与民间皆然。查考《汉书》、《后汉书》,男子从十五岁至十八岁初婚者都有。如《后汉书·灵帝记》:“建宁四年四月癸丑,立贵人宋氏为皇后。”灵帝于建宁元年即位,年十二,那么结婚时年十五。《后汉书·桓帝记》:“建和元年秋七月乙未,立皇后梁氏。”桓帝是十五岁即位的,结婚那

年应为十六岁。《隶释》十五金广延母徐氏纪产碑云:“收从孙,即广延,立以为后。年十八,娶妇徐氏。”

查考《汉书》、《后汉书》,女子出嫁从十三岁到十九岁的都有。如《后汉书·昭德马皇后纪》:“后从兄严不胜忧愤,白太夫人绝窦氏婚,求进女掖庭,由是选入太子宫,时年十三。”《汉书·外戚传》:“宣帝求得外祖母王媪。王媪家本涿郡蠡吾平乡,年十四,嫁为同乡王更得妻。”《后汉书·曹世叔妻传》:“作女

诫七篇,其辞曰:鄙人愚暗,受性不敏,蒙先君之余宠,赖母师之典训,年十有四,执箕帚于曹氏。”古诗《孔雀东南飞》:“十七嫁为妇,心中常苦悲。”《后汉书·光烈阴皇后传》:“更始元年六月,遂纳后于宛成当里,时年十九。”

需要提出的是,古人所统计的年龄,按中国旧俗为虚岁,即刚诞生就算一岁,诞生满一年即为两岁,所以实足年龄比上述的还要减去一岁。

男子相配,大率以男稍长于女为常。如《汉书·霍光传》:“光长女为桀(上官桀)子安妻,有女,年与帝(昭帝)相配,桀因帝姊鄂邑盖内安女后宫,为婕妤,数月,立为皇后。”又《汉书·外戚·孝昭上官后传》:“昭帝始立,年八岁,安女入为婕妤,月余,遂立为皇后,年甫六岁。”这两段是说明了男女相差两岁,是为“相配”。民间也是如此,《后汉书·循吏·任延传》:“洛越之民无嫁娶礼法,延乃移书属县,各使男年二十至五十,女年十五至四十,皆以年龄相配,同时相娶者二千余人。”

二、婚姻途径

在秦、汉、魏晋南北朝这一时期,由于距上古时期还不算很远,男婚女嫁还有一定的自主权,但父母之命已日益加强,夏、商、周时代那种在有的节日里“奔者不禁”之俗在汉民族中已基本绝迹了。

在《汉书》与《后汉书》上记载了这样几件事:《汉书·张耳传》:“外黄富人女甚美,庸奴其夫,亡邸父客。父客谓曰:‘必欲求贤夫,从张耳。’女听,请决嫁之。女家厚俸给耳。”

《后汉书·梁鸿传》:“同县孟氏有女,状肥丑而黑,力举石臼,择对不嫁。至年三十,父母问其故,女曰:‘欲得贤如梁伯鸾者。’鸿闻而聘之。”

在以上两个例子中,外黄富人之女尽管是他人建议,自己决定,但总是表明了对婚姻有一定的自主权。孟光之嫁梁鸿,不惟有眼光,而且是完全自主的。这种自主程度, 在宋, 明以后很少见了,即使有,也会受社会打击,被斥为“放荡”、“不规”、“有悖礼法”,而在汉代,还是时人异之,时人贤之的。

当然,以上这种现象只是事物的一个方面。从秦、汉起,婚姻由父母决定,已逐渐演变为事物的主要方面。《后汉书·戴良传》:“良五女并贤,每有求姻,辄便许嫁。”这个父亲有支配女儿婚事之权,对外也比较好说话。可是也有不好说话的父母,如《汉书·淮阳宪王传》:“赵王复使人顾尚女,聘金二百斤,博未许。”

《魏志·王粲传》:“粲父谦,为大将军何进长史。进以谦名公之胄,欲与为婚,见其二子,使择焉,谦弗许。”有时,长辈对子女亲事的看法有矛盾,但归根结蒂,儿女亲事还是取决于长辈。如《汉书·孝宣许后传》:“时许广汉有女平君,年十四五,当为内孝令欧侯氏子妇。临当入,欧侯氏子死。其母将行卜相,言当大贵,母独喜。张贺闻许啬夫有女,乃置酒请之,酒酣,为言:‘曾孙体近,下人乃关内侯,可妻也!”广汉许诺。明日,妪闻之,怒。广汉重令为介,遂与曾孙。”再如汉高祖刘邦当初娶吕后,也有类似情况。吕后的父亲吕公看到刘邦的相貌,很敬重刘邦,说自己相人多了,没有人能及得上刘邦,要把女儿嫁给他。可是妻子吕媪发火了,她责问吕公说:“你一直说我们的女儿要嫁个贵人,沛县县令来求婚,你都不同意,怎么许给了刘邦这个小子?”吕公说:“这种事女人不懂。”结果还是将女儿嫁给了刘邦。

有时,男女的婚姻还由别的亲属插手干预决定,当然这种亲属要比父母更权威。例如汉朝的陈平年轻时娶不起妻,户牖有个富人叫张负的,在一次偶然的机会见到陈平,感到陈平相貌很好,气度也了不起,于是就要把孙女许给他。这个孙女命不好,嫁一个丈夫死一个丈夫,共五次。可是,张负的儿子不同意把自己的女儿嫁给

陈平,说陈平穷,又不干什么正事,县里不少人看不其他,为什么要把女儿嫁给他。但是张负认为此人不会没出息,最后还是把孙女许配给了陈平。

如果男女的婚姻不通过父母,或不从父母命,那么父母是十分生气的。例如汉朝的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事就是如此。临邛的大富豪卓王孙有次宴请宾客,司马相如应邀出席,在席间弄琴。卓王孙新寡的女儿文君偷偷地从窗缝看司马相如,十分倾心,于是在夜里跑到司马相如处,两人私奔至司马相如的故乡成乡。司马相如家

境贫穷,徒立四壁。卓王孙为此事大怒,说:“这个女儿这么没出息,我不忍心杀她,但一分钱也不能给!”人们劝他,他终不听。

无论是男女自行择偶,还是父母决定,选择的标准有哪些呢?

男方择妇,一是看重形相,当然所谓形相不光是美。汉朝有个有名的循吏黄霸,“少为阳夏游徼,与善相人者共戴出,见一妇人。相者言:‘此妇人当富贵,不然,相书不可用也!’霸推问之,乃其乡里巫家女也。霸即取为妻,与之终身。”二是看中女方的才。《华阳国志》卷十中说了这么一件事:“阳姬,武阳人也,生自寒微,父坐事闭狱。杨涣始为尚书郎,告归,郡县敬重之。姬为处女,乃邀道扣涣马讼父罪,言辞慷慨涕泣。涣恳告郡县,为出妻父,因奇其才,为子文方聘之。”三是看中女方的门弟,如《汉书·董贤传》说:“王闳妻父萧咸,前将军望之子也,久为郡守,病免为中郎将,兄弟并列。贤父恭慕之,欲与结婚姻。”还有贪慕女方家财的,如前面引述的陈平娶妻的事就是如此,陈平为什么接受张负这个守寡五次、人们都不敢娶的孙女呢?后人说是贪图岳家多财。

女家择婿,第一也是看男方形相,吕公之看刘邦,张负之看陈平,都是如此。《太平御览》 五百四十一引《吴书》 说到吴国有个有名的大臣陶谦年轻时的事:“陶谦字恭祖,丹阳县人。甘公出,遇之途,见其容貌,异而呼之,住车与语,甚悦之,因许妻以女。甘夫人怒曰:‘闻陶家儿游戏无度,如何以女许之?’甘公曰:‘彼有奇表,后必大成。’遂与之,后为徐州牧。”二是重男方之贤与才,古人对此是十分重视的,史书所载甚多,如《汉书·张耳传》:“父客曰:‘必欲求贤夫,从张耳。’”《后汉书·公孙瓒传》:“瓒为人美姿貌,大音声,言事辩慧,太守奇其才,以女妻之。”《后汉书·列女传》:“勃海鲍宣妻者,桓氏之女也,字少君。 宣尝就少君父学,父奇 其清苦,故以女妻之。”当然,少君之父是看中了鲍宣贫而好学,有志。《太平御览》五百四十一引《郑玄别传》云:“故尚书左丞同县张逸,年十三,为县小吏。君谓之曰:‘尔有赞道之质,玉虽美,须雕琢成器,能为书生以成尔志否?对曰:‘愿之。’乃遂拔于其辈,妻以弟女。”《华阳国志》卷十下说:“李燮,太尉固子也。父死时,二兄亦死,燮为姊所遣,随父门生王成亡命徐州,佣酒家,酒家知非常人,以女妻之。”

许多古人惜才、爱才,慧眼别具,识人于草莽之中,助人于穷危之际,这种赏识与帮助往往以联姻的形式出现,这种情况即以今天的眼光来看,也没有什么不好。

在那个时代,联姻还有一些特殊情况,如带有政治目的,为了某种政治关系而联姻。《史记》七《项羽纪》说:“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后汉书·刘植伟》:“时真定王刘扬起兵以附王郎,众十余万。世祖遣植说扬,扬乃降。世祖因留真定纳郭后,后即扬之甥也,故以此结之。”

在秦、汉之际,指腹为婚的事也始见端倪,此风盛行于后世。如《后汉书·贾复传》:“复兆与五校战于真定,大破之,复伤创甚。光武大惊,曰:‘我所以不令贾复别将者,为其轻敌也。果然失吾名将!闻其妇有孕,生女邪,我子娶之;生男邪,我女嫁之,不令其忧妻子也!”

总之,秦、汉为中国封建社会的初期,在婚姻的途径与目的上已日益鲜明地打上了封建社会的烙印:家法与父母之命越来越起作用,而门第之见也开始产生,从前面所引述的许多事例来看,门第相当的所占比例不少,这种重门第、重等级之风是封建社会的特征,而到魏晋之时达到顶点。当然,也有许多女家不嫌男方卑贱与

贫穷以女嫁之的事,一般说来这没有什么不好,但是深入分析,其中有许多“此男当贵”,“此人必非终于草莽者”的看法与期望,带有一种以求有朝一日进入较高等级的希求。至于通过联姻以获取金钱还不太明显,陈平欲得五嫁夫辄死之女意在金钱,也只是后人的分析。古人联姻中以追逐金钱为目的的远不如今日,这可能是

商品经济还不发达的缘故。

三、婚仪

这个时期的婚仪沿袭过去的“六礼”,而且在贵族和平民中都日益普及了。如《艺文类聚》四十说:“纳采,始相与言语采择可否之时。问名,谓问女名将归卜之也。纳吉,谓归卜吉,往告之也。纳征,用束帛,征成也。请期,请吉日将迎,亲谓成礼也。

但是,这一时期的“六礼”比之于古之“六礼”,繁缛得多,奢侈得多,以此来显示地位与财富,是封建社会的特点之一,淳朴的古风已逐渐丧失殆尽。例如,从汉朝起,百官纳采,用玄纁、羊、雁等礼物凡30种。《通典》五十八对此作了较详细的描述:

后汉郑众百官六礼辞大略同于周制,而纳采女家答辞,末云:奉酒肉若干,再拜反命。其所称前人,不云吾子,皆云君。六礼文皆封之,先以纸封,表又加以皂囊,着箧中,又�皂衣箧,表讫,�大囊表之,题检文,言:谒表某君门下。聘礼物凡三十种,各有谒文,外有赞文各一首。封箧表讫,蜡封,题用皂帔盖于箱中,

无囊表,便题检文,言:谒箧某君门下,便书赞文,通共在检上。礼物:案吕玄纁、羊、雁、清酒、白酒、粳米、稷米、蒲、苇、卷柏、嘉禾、长命缕、胶、漆、五色丝、合欢铃、九子墨、金钱、禄得香草、凤凰、舍利兽、鸳鸯、受福兽、鱼、鹿、鸟、九子妇、阳燧。

以上这些礼物都要写上讨吉利的谒文,表明它一定的含义,这些谒文还表明当时人们的伦理观念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通典》五十八记载的是:

总言言物之印象者,玄象天,纁法地。羊者,祥也,群而不党。雁则随阳。清酒降福。白酒欢之由。粳米养食。稷米粢盛。蒲众多性柔。苇柔之久。卷柏屈卷附生。嘉禾须禄。长命缕缝衣。延寿胶能合异类。漆内外光好。五色丝章采,屈伸不穷。合欢铃音声和谐。九子墨长生子孙。金钱和明不止。禄得香草为吉祥。凤凰雌

雄伉合俪。舍利兽廉而谦。鸳鸯飞止须匹,鸣则相和。受福兽体恭心慈。鱼处渊无射。鹿者禄也。鸟知反哺,孝于父母。九子妇有四德。阳燧成明安身。又有丹为五色之荣,青为色首,东方始。

至于聘金,即纳征钱,是越来越豪华奢侈,甚至达到了令人咋舌的程度。《汉官仪》说:“皇帝聘皇后,黄金万斤。”《汉书·王莽传下》说:“进所征天下淑女,立杜陵史氏女为皇后,聘黄金三万斤。”《后汉书·献烈梁皇后纪》说:“于是悉依孝惠皇帝纳后故事,聘黄金二万斤。”《宋书·礼志》说:“尚书朱整议:

汉高后制,聘后黄金二百斤,马十二匹;夫人,金五十斤,马四匹。”《汉书·淮阳宪王传》说:“赵王复使人顾尚女,聘金二百斤,博未许。”

这种状况不仅在王室贵族中定为礼制,而且在民间也蔚为风气。如《汉书·陈平传》中叙述:“张负卒与女,为平贫,乃假贷币以聘。”由此看来,这种“门面”无论如何不能不要。《后汉书·任延传》中所述的任延因骆越之名不懂嫁娶礼法,就以官府的力量,按两千多男女的年龄差异,为他们配对。“其贫无礼聘,令长史以下各省奉禄以赈助之”,这也是风俗不可违也。

当时,不仅聘金甚巨,而且婚礼的其它方面排场很大。如《汉书·西域乌孙传》说:“汉元封中,遣江都王建女细君为公主以妻焉。赐乘舆服御物,为备官属宦官侍御数百人,赠送甚盛。”《潜夫论》三《浮侈篇》说:“富贵嫁娶,车軿各十,骑奴侍僮夹毂节引,富者竞欲相过,贫者耻不逮及。”

这种嫁娶侈靡之风在当时就为一些有识之士所反对。例如前面所述的那个戴良,“嫁女,以竹方笥为严器”,陪嫁的只是疏衣、布被、竹笥、木屐。还有前面说过的那位因清苦但好学而被人赏识、妻之以女的鲍宣在这方面作风也很好,其妻少君嫁过来时,装送资贿很丰厚,鲍宣很不高兴,对妻子说:“你生长于富豪之门,习惯于修饰、享受,而我是生活贫贱的,对这些礼实不敢当。”妻说:“我的父亲因为你品德作风好,才叫我嫁给你。我既然做你的妻子,总按你的意见办。”鲍宣高兴地说:“如果是这样,我们就志同道合了。”这位妇女就把华衣美服与侍从都退回娘家,换上布衣,和鲍宣一起归乡里。当然,在那种社会里像戴良、鲍宣这种人

是不多的。

在当时,闹新房的风俗已经兴起,宾客们往往饮酒欢笑,言行无忌,如《群书治要》引仲长统《昌言》说:“今嫁娶之会,棰杖以督之戏谑,酒醴以趣之情欲,宜*泆于广众之中,显阴私于族亲之间,污风诡俗,生*长奸,莫此之甚,不可不断者也。”据记载,汉代汝南有个叫杜士的人娶妻,大家前来祝贺,喝了许多酒。

他的一个叫张妙的朋友在闹新房时开玩笑,把杜士捆起来捶20下,又把杜的手足高悬于梁,杜竟一命呜呼了。

四、几种值得注意的婚姻形式

秦、汉及以后的封建贵族、地主和前世以至封建社会的后世一样,多妻制颇为盛行,除正妻之外,还有小妾、**、傍妻、小妇、妾、下妻、外妇、傅婢、御平等许多名义,而且往往不止一人。如《汉书·元后传》:“王禁好酒色,多取傍妻。

”《汉书·孔光传》:“时定陵侯淳于长坐大逆诛,长小妻乃始等六人皆以长事未发觉时期去或更嫁。”《后汉书·梁节王畅传》:“臣畅小妻三十七人。”当时,如无子则买ae , 在民间也是寻常事,如《意林》及《太平御览》三百八十八又三百二十六引《风俗通》说:“陈留有富室,公年九十无子,取田家女为妾。”九十

岁还要买小老婆,这是多么畸形与丑恶!

这些情况,当然还是建立在男子统治与压迫女子、以女子为玩物的基础之上的。在这中间有许多丑闻秽事,如《汉书·王商传》:“耿定上书言:商与父傅婢通及女弟*乱。 ” 《汉书·夏候婴传》:“颇尚平阳公主,主与父御婢奸,自杀。”

《汉书·侫幸传》:“张彭祖为其小妾所毒,薨。”《汉书·淳于考传》:“许皇后姊孊为龙额思侯夫人,寡居。长与孊私通,因取为小妾。”至于《后汉书·赵孝王良传》说:“赵相奏乾居父丧私其小妾,坐削中丘县。”这是因为在父丧期内还

娶小老婆,触犯了封建礼法中的大忌,所以才受到了降职的处分,否则,在封建社会中多妻是完全合法的。

婚姻形式中还有一种值得注意的现象是重亲。重亲就是婚姻之家再结婚姻,即所谓“亲上加亲”。重亲可分三种:姻家恒为姻家,婚家恒为婚家,还有姻家、家互为的情况(指《仪礼士昏礼记》的说法,女氏称婚,婿氏称姻)。这种情况,按历史记载,多实行于王室、贵族,当然民间也有,只是未具体地记载于历史罢了。由于亲上加亲,就结成了一个个颇为复杂的关系网,如《汉书·文三王传》:“梁荒王嘉薨,子立嗣。荒王女弟园子为立舅任宝妻。宝兄子昭为立后。”

至于下面一种情况就更复杂了。《后汉书·耿弇传》:“父况,及况卒,少子霸袭父爵。弇卒,子忠嗣。忠卒,子冯嗣。冯卒,子良嗣,一名无禁,尚安帝妹濮阳长公主。……隃麋侯霸卒,子文金嗣。女金卒,子喜嗣。喜卒,子显嗣。显卒,子援嗣,尚桓帝妹长社公主。……牟平侯舒卒,子袭嗣。尚显宗女隆虑公主。袭卒,子宝嗣,宝女弟为清河孝王妃。”

这种“亲上加亲”的婚姻,其实质是为了双方在政治上、经济上相互扶持,相互利用,从而用重重的婚姻形式进一步巩固双方的关系。从这也可以看到,在封建社会中,尤其是在统治阶级内部,婚姻很少是爱情的结合,往往是以家族利益为前提的。

由于“亲上加亲”,结成了十分复杂的关系网,婚姻有时是在同辈之间进行,有时却是在不同辈之间进行。这并不是由于疏忽,封建宗法制度十分严格,这是马虎不得的,只不过是家族利益超过了对辈份的讲究而已。

另外,还有一种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周制同姓不婚,而汉朝人结婚似不避同姓。

如《汉书·王诉传》:“诉薨,子谭嗣。谭薨,子咸嗣。王莽妻即咸女。”由此看来,王莽和其妻是同姓。又如《通典》:“吕后妹嫁于吕平”,也是如此。

用现代科学观点来看,同姓联姻,并非不可,因为同姓未必有多近的血缘关系。但汉代的不同辈通婚,尤其是血缘关系很近的不同辈通婚,如亲母舅娶外甥女、姨侄娶姨母、表侄娶表姑母等现象很值得分析。可以从政治利益高于一切来考虑,还可能是古代血缘婚的回光返照。

五、绝婚与改嫁改娶

汉代至魏晋南北朝之际,绝婚(即离婚)与改嫁改娶之事甚多。这种情况比较复杂,从中既可以看到封建礼法与贞节要求的萌始,可以看到男子以及整个宗法制度对女子的压迫,又可以看到在绝婚与改嫁改娶方面还是有一定的自由度,这是显然不同于宋、元、明、清等后世的。

绝婚的第一种情况是男弃其妇,这样做有许多原因:一是无子。“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当然是一件大事。“无子弃,绝世也”,这正是七弃(或七去)之一。《东观汉纪·应顺传》:“顺少与同郡许敬善,敬家贫亲老,无子,为敬去妻更娶。”其实,无子不一定是女方的问题,这实在是很冤枉的。

二是口舌之故,即女方说“错”了什么话,闹了些家庭矛盾。例如汉朝的那个陈平,年轻时是个浪荡子,不事生产,他的嫂嫂看不过去,说了些不好听的话,如“有叔如此,不如无有”等,陈平之兄知道后,就逐其妇而弃之。人云,这种做法也符合七弃(或七去)之一:“口舌弃,离亲也。”其实,这也是很不公正的。这

正像后来刘备所说的:“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衣服破犹可补,手足断安可续!”在以男子为中心的宗法社会中,自然是如此。

三是盗窃。七弃(或七去)之一是“盗窃弃,反义也”。其实,这种所谓“盗窃”,往往不是什么大事。如《汉书·王吉传》:“吉少时学问,居长安,东家有大枣树,垂吉庭中,吉妇取枣以啖吉,吉后知之,乃去妇。”这棵枣树是邻家种的,枝果伸到王吉家来了,王吉的妻子摘了一些给王吉吃,结果王吉为之和她离了婚,这真是视婚姻为草芥,视女子为草芥。

四是女性嫉妒。七弃(或七去)之一是:“嫉妒弃,乱家也。”这样离婚当然有“充分理由”了。《后汉书·冯衍传》上说,冯衍娶北地任氏女为妻,任氏女又凶悍、又嫉忌,不许冯衍畜媵妾,而且虐待冯衍前妻所生的子女冯豹、冯姜,后来冯衍把她逐出了门。关于这件事,冯衍写了一封信给任氏女的弟弟任武达,说明原委,这封信在历史上颇为有名,人们常以此来教育女儿如何事夫,如何恪守妇道。

信云:

天地之性,人有喜怒;夫妇之道,义有离合。先圣之礼,士有妻妾,虽宗之眇微,尚欲逾制,年衰岁暮,恨入黄泉,遭遇嫉妒,家道崩坏。五子之母,尚足在门,五年以来,日盛岁剧,以白为黑,以非为是,造作端末,妄生首尾,无罪无辜,谗口嗷嗷,乱匪降天,生自妇人,青蝇之心,不重破国;嫉妒之情,不惮丧身。牝鸡之晨,惟家之索,古之大患,今始于衍。醉饱过差,辄为桀纣,房中调戏,布散海外。张目抵掌,以有为无。痛彻苍天,毒流五脏,愁令人不赖生,念令人不顾祸,入门著床,继嗣不育,纺绩织纴,子无女工,家贫无僮,贱为匹夫,故儿之,莫不凄怆,曾无悯惜之恩。唯一起,武达所见,头无钗泽,面无脂粉,形骸不蔽,手足抱土,不原其穷,不揆其情,跳梁大叫,呼若入冥,贩糖之妾,不忍其志。计妇当去久矣,念儿曹小家无他使,哀怜姜、豹,当为奴婢,恻恻焦心,事事腐肠,汹汹藉藉,不可听闻,暴虐此婢,不死如发,半年之间,脓血横流。婢病之后,姜竟舂炊,豹又触泥涂,心为怆然,编谷放散,冬衣不补,端坐化乱,一缕不贯,既无妇道,又无母仪,忿见侵犯,恨见狼藉,依倚郑令,如居天上,持质相劫,词语百东,剑戟在门,何暇有让;百弩环舍,何可强复;举宗达人解说,词如循环,口如布谷,县幡竟天,击鼓动地,心不为恶,身不为摇,宜详居错,且自为计,无以上书告诉相恐,狗吠不惊,自信其情。不去此妇,则家不宁;不去此妇,则家不清;不去此妇,则福不生;不去此妇,则事不成。自恨以华盛时不早自定,至于垂白家贫身残之日,养痈长疽,自生祸殃。衍以家室纷然之故,捐弃衣冠,侧身山野,绝交游之路,杜仕宦之门,阖门不出,心专耕耘,以求衣食,何敢有功名之路哉!

这封信写得很生动,振振有词,凿凿有据,女方家族自然无话可说,当时的社会舆论也在冯衍这一边。当然,以今日的眼光看来,这也仅仅是一面之词,信中还不时流露出“大男子主义”的思想。可能,任氏女确有许多缺点,但触犯丈夫的统治权,不许丈夫纳妾,危及丈夫的“权利”与“利益”也是原因之一。

五是女方德行差。例如《华阳国志·广汉士女赞》说,有个叫汝敦的人,兄弟住在一起,父母有些遗产,嫂子很想独占,汝敦的妻子很贤惠,劝汝敦都给他们算了,于是汝敦把田宅、奴婢都给了兄嫂,夫妻俩搬出去住了。有一次汝敦在耕地时挖出了一件金器,妻子劝他送给哥哥,夫妻就一起去了。嫂子见他们来,以为是来

借钱的,不给他们好脸色看;后来知道他们来送金器,又高兴得手舞足蹈了。这时,哥哥感悟了,出其妻,把家财还给弟弟。从这件事看来,这位嫂子贪心,似乎是个“小人”,但这位哥哥也很差劲,弟弟与家媳让出父母遗产,他竟也全部接收,不以为愧了。后来,虽然感悟了,为什么马上和妻子离婚呢?自己能感悟,为什么妻子就不能感悟,为什么不帮助、教育她呢?这又是“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在作怪了。

六是女方不得于父母,即没有把公婆侍候好,或是公婆对媳妇有偏见。这方面的例子很多。例如,《后汉书·鲍永传》:“永事后母至孝。妻尝于母前叱狗,而永即去之。”《后汉书·列女广汉姜诗妻传》上说:“诗事母至孝,妻奉顺尤谨。母好饮江水,去舍六七里,妻尝溯流而汲,后值风,不时得还。母渴,诗责而遣之。

”这两件事都很不讲理,鲍永的妻子只是在婆婆面前喝骂了一条狗,就被离弃了。姜诗的妻子更冤,她本来对婆婆很孝,婆婆喜欢喝江水,她常走六七里路去汲江水,有一天刮大风,她没能及时返回,婆婆口渴了,只是为了这件事,就被离弃了,这是多么违背人情、人性!

七是为了一时的政治关系而去其妻。汉朝大将班超就发生了这种事。《后汉书·班超传》说,当时有个大臣李邑初去于阗,畏敌如虎,又妒班超之功,于是上书皇帝诽谤班超,说班超拥爱妾,抱爱子,安乐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45921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6
下一篇2023-07-1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