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中袁隆平爷爷的妻子叫董婕,是因为这是**不是纪录片,这可能也是导演另有深意。
现实中袁隆平爷爷的妻子叫邓则。邓则(既是袁隆平梦想的支持者,也是他梦想的陪伴者。
袁老曾经说过,这辈子最大的幸福就是在别人都不肯嫁给他的时候,邓则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他的求婚。在人生最困难的时候,也是邓则始终和他在一起。
因为遇到邓则之前,袁隆平有过两段感情经历,都无疾而终。有人这样描述,暗恋没敢开口,初恋被迫分手:大学时代,袁隆平有过一段非常青涩的恋情,是典型的暗恋;大学毕业后,袁隆平到安江农校任教,又有过一段几乎就要成功但最终还是功败垂成的爱情。
后来,袁隆平就成了名副其实的大龄剩男,没人愿意嫁给他,直到34岁才遇到他生命中一生爱人。袁隆平也善于抓住机遇,和邓则相恋一个月就闪婚,从此相携相扶,一生陪伴。
《袁隆平》:
《袁隆平》这部**根据农业科学家袁隆平的真实事迹改编,讲述了这位“杂交水稻之父”自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为解决人类温饱问题,执着于杂交水稻研究的坎坷历程。
《袁隆平》以艺术的手法再现了袁隆平不平凡的科研道路以及他作为一位功勋卓著的科学家的多彩人生。该片以鲜活艺术手法再现了袁隆平院士心忧天下、造福人类、自强不息、淡泊名利的情操。
该片在传记片的拍摄手法上进行了诸多创新,叙事新颖,创作理念融浪漫与现实为一体,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心忧天下、自强不息、勇于创新的科学家形象。而该片的拍摄和发行放映,对于中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对于在全社会开展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这场乌龙事件反映了一些营销号为了热度无所不用其极,大众们也是人云亦云,喜欢跟风。袁隆平先生值得所有人敬佩,他的研究发明解决了民生根本问题,他受世人敬仰,可以说在现在网络社会,袁隆平先生是很有热度和流量的明星级人物。抖音属于一个娱乐性质视频平台,他的工作非常忙碌,不可能有时间去注册这样一个平台,他的工作性质主要是科学研究,不需要在平台去做一些宣传。所以,只要冷静的思考就会知道,这不可能是他本人注册的账号。
网络上一些乌龙事件
网络上乌龙事件简直是数不胜数。有一个视频显示,一个小学生午饭只有几个不太新鲜的橘子,老师非常非常心疼,拍摄视频传到了网上,立刻冲到了热搜榜第1名。他的父母被网友们留言批评了很多条,学校调查之后才发现,原来小孩每天中午都可以回家吃午饭,只是当天放学之后不想回家,所以吃了点零食而已。该老师也受到了校方批评教育,作为老师竟然闹出了这样的乌龙事件。
未成年人士是所有人保护对象,网络上曾有一则新闻,一些留守儿童所在幼儿园成了一些犯罪人士光顾之地。正义人士开始纷纷声讨,无数人开始转发评论、制造舆论,希望警方对犯罪人士从重处罚。警方进行全面调查之后表示危害儿童的是网络上找来的,这件事也是一位网友杜撰的。虽然这件事是假的,但是未成年人仍然是备受关注对象,保护好未成年人是重中之重。
未知全貌,不予评价
现在电子产品泛滥,几乎每个人都必备一台智能手机。即使有人只想使用有简单打电话功能的手机,也几乎是不可能的,公司的内部沟通大多也是需要用智能手机,这就导致了几乎每个人玩手机时间都会变长,白天工作一般都要用一天电脑,这样就导致了视力疲劳,电子产品对人类辐射变久,电子产品发出的微粒子对空气也会产生影响。在持续观看电子屏幕的时候,人类会变得烦躁,因此在观看一些短视频、文字营销的时候,观众会轻易做出结论和判断。一些营销号有时候为了博得关注,并不会发布事件全部,都只是一些片段。所以,大家在网络上一定要理性,冷静,未知全貌,不要评价。
1、消瘦的身材,干瘪的脸颊,花白的头发,他和一般老人没什么区别,但他被世人称为“米菩萨”和“杂交水稻之父”。
2、袁隆平爷爷黝黑的脸,瘦矮的个子,却有着震撼世界的力量。
3、袁隆平爷爷黝黑的脸,矮个子,还有些驼背,不时用手捻捻泥土,不时蹲下来观察穗粒。很难想象,在这样一副身躯下却有着震撼世界的能量。
4、袁隆平爷爷他黝黑的皮肤、瘦削的面容、短短的头发,显得非常朴实。
5、袁隆平爷爷的外表像一位朴实的农民,内里却是一位有着深深的家国情怀的知识分子。
6、论外形,袁隆平爷爷实在是像得不能再像,甚至,站在一群每日下田耕作的农民中,其中那个最像农民的就是袁隆平。
7、田野上有一个人。他默默无闻的拿着一个本子在记录着什么,他拥有一副近似于老农民的面孔,憔悴并饱经风霜。
8、袁隆平的外表,比农民更像农民,瘦小的身子,高高的颧骨,背微驼,小平头,古铜色的脸庞爬上了些许老人斑,岁月风霜刻在了宽阔的额上。
以下是两篇观**《袁隆平》有感,觉得可以参考借用里面的片段,改写成两篇作文应该很容易
。
我做过一个梦,梦见我种的水稻长得像高粱那么高,穗子像扫把那么长,颗粒像花生米那么大,我和我的朋友,就坐在稻穗下乘凉。”这是袁隆平的梦,也是中国人的梦,还是全人类的梦……
小时候,我好奇,贪吃,爱玩,但最高兴的事,却是在浩月当空、繁星满天的夜晚,搬一条小竹椅,在山村小学前的操坪里,与大人小孩们一起,瞪大眼睛、美美地看上一场露天**。几十年以后,随着时代的变迁,家里有了电视、网络,丰富多彩、目不暇接的影视节目任你挑选,一年到头,进**院的次数也就越来越少了。
一天,手机“叮当”一声脆响,打开一看,是省文化厅发来的一则短信,为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邀请省直机关干部去湖南大剧院看**,片名《袁隆平》。要是其他影片,我可能不会前往,但这场**强烈地吸引着我,非得去看不可。
袁隆平,中国工程院院士,杂交水稻之父,是一位劳苦功高、众目敬仰、举世闻名的传奇人物。我虽与袁院士未曾谋面,但他是我一直以来十分崇拜和敬仰的人,他的事迹和形象早已在我心中根深蒂固。除此之外,我的生活与工作经历,还与他有一种似曾贴近若即若离的关系和缘分。
六十年代,袁院士任教于安江农校,我的父母也同为这个县的人民教师,这里是我魂牵梦萦的出生地,我对“拿黑板擦、捏粉笔头的人”有一份特殊的情感,湘西、安江、雪峰山、沅水河、学校、教室、讲台,这一摞名词概念无形中使我在感情上与他拉近了距离;七十年代,他别妻离子,顶着烈日酷暑,不分黑白昼夜,在海南岛农场潜心杂交水稻的研究与培育,我年纪虽小,却因母亲去世父亲下放,在湘乡农村摸爬滚打,播种、插秧、施肥、杀虫、收割,看着一粒粒黄澄澄的种子,长成一株株绿油油的禾苗,结出一穗穗金灿灿的稻谷,同样与水稻结下了浓厚的感情;九十年代,他调到了长沙,担任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职务,负责更宽领域更高层次的粮食生产科研攻关,为的是更多数量更高质量的增产粮食,这时,我也在省级财政部门具体负责粮食财务管理,数亿上十亿的粮食补贴资金通过我的审核和签发拨到粮食企业,支持粮食企业以保护价收购农民余粮,为的是保护粮食生产和农民利益,同样与一个“粮”字割舍不断,交情极深。
华灯初放,车辆如梭。7:30,我准时来到湖南大剧院。这里人声鼎沸,灯火辉煌,一片热闹景象。走进放映大厅,与熟悉的朋友打过招呼后,在后排找个合适的位子坐了下来。不一会,大厅侧门活跃起来,人头攒动,大家不约而同向那边望去,原来是省委书记张春贤来了,后面依次跟随着政协主席胡彪、省委宣传部长路建平、省人大副主任蔡立峰、刘莲玉、省政府副省长郭开朗、省政协副主席龚建明等省领导。张书记神采奕奕,满脸笑容,一边向大家点头示意,一边快步流星径直来到大厅中间的贵宾席坐下。这么多领导光临,大家兴奋起来,无形中为整个大厅增添了热烈与欢乐的气氛。我暗自庆幸,能与湖南的最高***同坐一室,一起观看这场演泽湖南人(袁隆平已在湖南工作与生活了50多年,说他是湖南人毫不过份)自己的**。
袁隆平》是由潇湘**集团与北大星光集团联合摄制,由著名演员果静林、徐筠分别扮演袁隆平和袁隆平夫人董婕(剧中人名)。整个**采用了散文式章节分段结构,通过间断插入记者采访引导,衬以大量的蓝天白云青山绿水大自然美丽图景画面,以一个个或浪漫、或曲折而又不失真情实感的故事情节,演绎和赞颂了袁隆平长达30年苦苦追求,不懈探索,潜心研究杂交水稻的艰辛历程,动人心弦,感人肺腑,发人深省,催人奋进,不愧为一部歌颂和弘扬我国当代知识分子和科学家笃实质朴、豁达开朗、淡泊名利、乐于奉献的高尚情操和坚持不懈、吃苦耐劳、顽强拼搏、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的主旋律精品力作。
随着放映大厅的一盏盏灯光陆续地暗淡下去,悬挂在四周墙壁上具有特效音响的播音器骤然响起高吭激昂的前奏曲,放映机窗口一束强烈的灯光直射过去,银幕上一个嗷嗷待哺啼哭不休的襁褓儿由小至大,推到了观众的眼前……
袁隆平,是一个充满仁爱、有责任心的人。他大学毕业后,义无反顾,来到了地处偏远的湘西安江农校,与山区、与乡村、与农民、与农作物亲密接触,结下了深厚的感情。在那个大跃进的年代,他耳濡目睹乡亲们绝粮断炊,受饥挨饿,一日三餐,见不到米粒,生活在极度贫困的窘境之中,心情格外沉重。一天,他到农民家去探访,好客的主人热情地欢迎他的到来,但是由于家里已经断粮,晚餐时吃的是那黑不溜秋难以吞咽的野菜粑粑,天真可爱的小凤不忍心袁老师吃这东西,竟自架起板凳去取挂在屋檩上的稻种,想抓一把谷子熬一碗粥招待袁老师,不料一失足从高空中跌落下来,碰得满头鲜血直流。袁隆平急步上前,把小凤紧紧地抱在怀中,肝肠寸断,泪流满面。这一次,袁隆平的心灵受到了极大地震憾着,他是搞农业科学教育研究的,他深感到自己身负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他暗地里下定决心,一定要研究出高产的杂交稻,让天下受苦百姓都能吃饱饭,让人类远离饥饿!心系百姓,心忧天下,这份情节,这种信念,牢牢地嵌定在他的心底之中,化成了他以后几十年不懈追求与探索的智慧灵光和源泉动力。
袁隆平,是一个严谨务实、尊重科学的人。他虽然是一位中专学校的老师,却是一副地地道道的“泥脚杆子”打扮,一身布衣,一头短发,皮肤粗糙,满脸黝黑,经常把个袖口和裤腿挽得高高,除了上课、看书以外,长年四季曝晒在烈日下、浸泡在泥水里,废寝忘食,夜以继日,潜心于他的农作物栽培和杂交水稻研究。他我行我素,敢为人先,勇于质疑与挑战米丘林、李森科的遗传学说权威,与走红老师刘唯一弄虚作假大放卫星“唱对台戏”,不受“文革时期”走“白专道路”思潮的影响和干扰,顶住来自社会上各种热嘲冷讽和闲言碎语,矢志不渝,坚定不移,从“三系法”培育到“两系法”培育,从一般杂交稻研究到超级杂交稻研究,一步一步向科学高峰攀登,终于取得了成功,摘取了水稻种植亩产800多公斤的“皇冠”,创造了震惊中外的当代神话。他热爱自己的事业,钟情于杂交水稻研究,已经到了出神入化、超然忘我的地步,也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困难和险阴。有一次,他在海南岛野地里寻找雄花败育的野生稻时,由于过度专注和痴迷,一不小心竟掉进了沼泽地,且越陷越深,最后快没过头顶,正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候,幸好一位当地农民路过,听到他的呼救声,快速跑过来,用一根木棒将他拖了出来。好险啊!让我们这些观众也跟着攥了一把汗,虚惊了一场。他却神态自若,一句风趣的“阎王爷还不想收我”完事,继续着他的杂交水稻试验。还有一次,在一个昏天黑地的夜晚,看着试验田里自己呕心沥血、苦心积虑培育的禾苗惨遭别有用心之人的破坏和蹂躏时,他不顾一切跳入没膝的水田中,顶着雷鸣电闪和倾盆大雨,高捧一团黑泥,痛心疾首,泪流满面,仰天长呼:“它也是一条生命啊!”其景其境,其神其态,感天动地,震憾人心,引来了放映厅里一片唏嘘抽泣声,我也忍不住热泪盈眶,悄悄地不停地擦拭着双眼……
袁隆平,他还是一个热爱生活、爱好广泛的人。他不仅为人正直,待人诚恳,还性格开朗,多才多艺,看书、游泳、下棋、打篮球、听音乐、拉小提琴,什么都来,样样都会,且像摸像样,无人能比。他擅长游泳,水准极高,曾拿过武汉市的游泳冠军,要不是落根于大湘西山区任教,潜心于杂交水稻研究与试验,说不定会成为一名鲜花簇拥奖牌累累闻名于世的游泳名星。他热衷于欣赏音乐,唱起曲子来抑扬顿挫、有板有眼,早在大学读书时期,他便是学校合唱团的成员。几十年工作之余,同事与家人会经常听到他以清润浑厚的嗓子,准确无误地哼出优美动听的歌声。他还爱好小提琴,经常一把小提琴在身,拉起小提琴来,技法娴熟,情感投入,轻松自然,韵味深长,极富表现力和吸引力,若有幸听他一曲,很容易被带进如诗如画如痴如醉的美好梦幻与联想之中,让人惊诧不已、赞不绝口。想不到的是,《袁隆平》的结尾部分,竟是由他自己亲自主演,流利的英语,坦然的气度,一招一式,举手投足,丝丝入扣,入木三分,毫不逊色于具有专业水平的男主角果静林,真乃一情感丰富、逸趣横生、多才多艺的旷世奇人。
影片中,还有两个人让我印象深刻,肃静起敬!一个是先是县委书记后为省农业厅长的成洪涛,另一个是袁隆平的结发夫妻董婕。
成洪涛是个惜才爱才的领导,当他得知袁隆平要进行杂交水稻研究,大加赞赏,给予了充分肯定和支持,即刻责成学校为其配备了两名助手。当袁隆平在海南基地进行杂交水稻试验遭受困难和挫折,冷嘲热讽扑面而来时,已为省农业厅厅长成洪涛给予了高度重视和极大关怀,带领专家风尘赴赴赶到海南,听取情况汇报,专题研究会诊,旗帜鲜明地支持他的工作,帮助他解决实际问题,为他创造了必要的物质条件,给了他信心、力量,看到了成功的希望。一位科学家的成长崛起,一项举世闻名的发明创造,就在这样一位远见卓识、大智大慧***的呵护和浇灌下实现了、成功了。看到这里,我不由得一声感叹!一份赞赏!
红花要有绿叶扶。董婕是袁隆平的妻子,从爱恋、结婚、生子到相伴到老,一直以来与袁隆平不离不弃,相亲相爱,默默无闻地担负起家庭的重担,一如既往地支持他的科研工作。为了展示这份艰难时代中的可贵爱情,**《袁隆平》通过送放大镜、缝被子、系红丝带等细节,贴近生活,演绎了两个人情感的坚贞不渝和深入发展,充分展现了一个成功男人背后有一个善良女性的伟大、光辉形象。董婕的牺牲与付出,换来了袁隆平的梦想成真,用一个字概括:值!
“我见青山多妩媚,青山见我仍如是。”面对波浪滔天、浩瀚宽广的大海,袁隆平心潮起伏,感慨万千,不假思索,脱口而出,回答了外国记者的提问。一句话,亦为一首诗,如雷贯耳,掷地有声。这是袁隆平的真情表白,更是袁隆平的境界抒发!
《袁隆平》,若再上映,我一定还去观看!
把生命当歌唱--**《袁隆平》观后感
2011年05月03日 17:02:57 太原市煤气公司
2011年4月22日,我公司根据市城乡管委要求,积极组织员工观看了**《袁隆平》。"我可以把生命当歌唱!"这是**《袁隆平》开头主人公的话。袁隆平,一个用他的一生,奉献事业的人,那张黯黄、瘦骨嶙峋的笑脸,那句激情澎湃的话语,让他的生命如歌般在全世界奏响。我怀着激动的心情观看后感慨颇多,被袁隆平心系祖国、无私奉献等精神深深打动。
**以生动幽默的方式讲述了举世闻名的生物遗传学家、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数十年如一日痴心不改,倾其毕生的精力埋头研究杂交水稻的故事。影片通过再现袁隆平从上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进行杂交水稻研究并取得成功的风雨历程,以袁隆平对家人、对人民、对国家深沉的爱为依托,给我们展现了一位勤劳、坚强、仁爱平民科学家和他以天下苍生为己任、让所有人远离饥饿的崇高情怀。
一、热爱人民,坚持不懈,寻求真理
袁隆平是新中国第一批大学生,他目睹过生活在落后中国人民忍饥挨饿的悲惨,所以,农学院毕业后积极投身到农学教育的第一线,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全中国人民吃饱饭、不挨饿。为了祖国的建设,他放弃了参加空军的机会,敢想敢干,在湘西安江农校扎下深根,立志要在这片土地上实现自己农学报国的志愿。在设备落后、资金缺乏的情况下,他意志坚定,追求真理,不断探索。影片中我们看到他用墨汁刷被单,实际上是要对嫁接到红薯苗上的月光花进行短日照处理,可见当时的安江农校条件何等简陋,也反映出袁隆平不畏艰难、勇于创新的精神。对于那些空喊口号、弄虚作假的人,他敢于站出来予以批评。他崇敬科学,反对教条主义,敢于挑战权威,不过分迷信苏联生物学家米丘林、李森科的学说,在讲台上向学生传授货真价实的农学知识。影片中的刘老师是那个时代教条主义的代表,口号喊得好,喊得响,套路线,上纲领,在稻田里造假,在课堂上吹嘘,完全违背了灵魂工程师的良心,也违背了自然科学的规律。袁隆平是当时掌握真理的少数人,虽然多数人认为他是错误的,但是他仍然顶着压力,说实话,干实事,这让他失去了很多,受到了排斥、打击。
二、经历挫折,毫不气馁,钻研科学
在袁隆平培育杂交水稻的科研道路上,经历过无数次的挫折与失败,但他依然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实验室和试验田中,把祖国和人民的利益至于一切之上。看到影片中因为要把宝贵的种子拿出给袁隆平吃而跌落受伤的小凤,听到小凤父亲说出那是全家人视为命根的种子,甚至就连小凤妈去世的时候都舍不得吃的镜头,袁隆平痛心了,我的心揪紧了!那是新中国最为艰难的时刻,有多少人在挨饿啊!袁隆平说:"我永远忘不了三年自然灾害,刻骨铭心!"就算是废寝忘食、遭人批斗、条件再苦,也要搞出高产水稻!正是这样的信念,让他为之奋斗了一生。他在搞杂交水稻的过程中,又研究孟德尔和摩尔根的学说,崇拜苏格拉底,在"文革"中被扣上"资产阶级反动分子"的帽子,受到批判。影片中我伤心地看到,"革命小将"对他呵斥,毁了他辛辛苦苦培育的试验田,这些无知的举动严重阻碍了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实验,但是他没有退缩不前、唉声叹气,依然勇敢地重头再来。
三、舍弃小孝,大孝为国,奉献不停
民以食为天,民乏食,天将乱,生命必多艰。袁隆平培育的杂交水稻,是生命之稻。他告别妻子和孩子,毅然奔向远方。他舍弃小家,为的是千万家。他的实验不被看好,受到冷嘲热讽,甚至百般阻挠,但是袁隆平没有放弃,他坚定地说:"你们可以不给我经费,可以撤销这个项目,我袁隆平决不放弃!"在海南的农场,经受了艰苦环境的磨练,袁隆平更加坚强了,甚至对险些失去生命仅仅付之一笑。这个坚强的汉子,在得知父亲去世的消息后,黯然泪下,向着北方跪地痛哭。他的父亲没有得到他的孝敬,但是他是为了全天下的父母与百姓呀!自1978年杂交水稻推广至今,每亩平均增产20%以上,增产的6亿多吨粮食足以养活7000万人,我国的粮食产量实现了一次大飞跃,这是一个人间的奇迹!
生活中的袁隆平其貌不扬,甚至有些不修边幅,看上去就像一个刚从田间地头走出来的老实巴交的农民。中国随处可见这般模样的农民。然而,任何一个中国人都应该在这位相貌平平的"农民"面前脱帽致敬,因为他让我们这个民族摆脱了千百年来纠缠着我们的一个噩梦--饥荒。每一个中国人都知道,"要吃饭,找隆平"这句话。这个老实巴交的"农民"以令世界震惊的杂交水稻技术改变了这个世界上人口最多、农民最多的国家的面貌,并且正在改变着世界的面貌。
也许有人会说,是那粒无意中发现的稻种成就了袁隆平的神话,那是上帝对他的厚爱。但是,每一个***员都熟悉这样一句歌词:"从来就没有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若没有"我毕生的追求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的坚定信念,若没有在这种以天下苍生为己任的坚定信念的支持下长期从事"苦中作乐"的艰苦的研究工作,他又怎能"无意"中发现那粒神奇的稻种?袁隆平,一个"神话"的创造者,一个信仰一种精神的象征!
作为天然气公司一员,我深深被袁隆平那种为理想、为事业执着追求的精神所感动;深深为袁隆平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精神所折服。我一定要努力学习业务知识,发扬袁隆平敬业奉献的精神,脚踏实地,勤恳工作,为太原燃气行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当你吃着香喷喷的白米饭的时候,也许你会想到“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李绅,不,我会想到“我一生最大的愿望就是让人类摆脱饥荒,让天下人都吃饱饭”的袁隆平爷爷。他是解决一个国家吃饭问题的大功臣。
袁隆平,他是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他利用仅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从1976年至1999年,我国累计推广种植杂交水稻35亿多亩,增产稻谷3500亿公斤,相当于每年解决3500 万人的吃饭问题。
对于一个几千年未曾真正解决吃饭问题的大国,这是一个多么巨大而深远的贡献!他先后获得了国内国际多项顶尖大奖,身兼数十个学术和社会职务。浩瀚宇宙中,以他名字命名的小行星闪烁翱翔;风云市场上,以他名字上市的股票亮丽登场。
不知多少人梦寐以求的这些辉煌、荣耀、名利,似乎丝毫也没有对袁隆平产生任何改变。从播种到收获,他依然风尘仆仆地骑着摩托车去试验田;从春夏到秋冬,他依然追赶着阳光从北到南察看育种基地。即使这次来京领奖,他也无时不惦记着他的试验。
他拉着身上的衣服说:“这是我最贵的一件T恤,七十元。一般我买的都是三、四十元。我在香港,一百元买六条领带,人家都说好。”但他抽烟要抽好烟——“中华”,每个月二千元,是生活中最奢侈的开销。“我对财富的看法,有钱不花就是没钱,放在银行里那不是自己的钱。”
不论银行里有多少钱,袁隆平还是种水稻的人。他除了日渐增多的条条皱纹,没有任何的变化。
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研究,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