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拉萨往事》

看《拉萨往事》,第1张

1德康家族的兴衰

德康旺秋,索朗嘉措,强桑三个出身贵族,是从小一起长大的好朋友。强桑的妹妹白珍嫁给了旺秋,旺秋留过学,回藏后为拉萨修建水电站,是一位有学识见解的大才子。他主张向西方学习振兴西藏。在一份相关文件上,索朗认为若是在失去自己的条件下,按照西方的制度来管理西藏是行不通的。因此不认同旺秋,没有签名。同时白珍也喜欢索朗,旺秋和索朗既是好朋友又是情敌。

三大寺间政治分歧斗争中,联名振兴西藏的主张遭到反对派的打击。为了保护旺秋及其家族,索朗烧掉旺秋签过名的文件,自己承担“罪名”而落狱。

做为好朋友,旺秋心里过意不去,深深自责,常常借酒消愁。三年后就去世了。

德康家族没有了男主人,上下一大家子全靠白珍太太操持,在管家罗桑的帮助下,艰难维持。

女主人白珍与管家罗桑有了私情,并怀上了孩子。一个贵族的女主人与下贱的管家有这样的事,传出去会影响德康家族的声誉和命运。

德康老太太和白珍商量后,做主找了一个乡下人贡觉来做德康府的新老爷。贡觉没有文化,是个粗人,但为人忠厚善良,愿意接受怀着孩子的白珍,一起好好过日子。

德康府两位**渐渐长大。大**德吉先是嫁给哲多府老爷做小妾,哲多老爷死后被赶回德康府,后嫁给次丹,随他去了印度,在印度生了一个女儿。二**央吉从生下来那天就被大家视为“不吉利的女人”,长大后出家做了吉尊先生。

白珍生下与管家的孩子丹增,丹增被选为活佛。自丈夫旺秋死后,为了德康府坚强操持,守候着德康府。儿女一个个不在身边,在她心里,仍想念着索朗。

贡觉在德康府的日子,形同傀儡,没有能力主持德康府的未来。他知道,德康府并不属于他,白珍也不属于他,识趣的离开了德康府。

岁月流逝,德康府一次次变迁起落中,西藏迎来了新的曙光。索朗大赫后恢复贵族身份,归还财产庄园,当上了四品官员。等待着他的,将是属于他与白珍他们自己的幸福。

这就是一个贵族家庭的一般命运。

2归宿

  一个人总会有他的归宿。肉身的归宿想必大家都一样,最终走向自然,回归天地。这里的归宿,是指活着时的心灵、情感归宿。一个人,不论是谁,都要有这种归宿。

白珍:德康府太太

嫁给了德康旺秋,成为德康府太太。在此之前,她也喜欢索朗嘉措。向西方学习振兴西藏的进谏受到当权派反对,为保护旺秋,索朗下狱。而旺秋为此自责,不到三年后就去世了。

德康府没有了男主人,一大家子靠白珍维持。做为一个女人,尤其是那个时代的女人,不容易,受到一定限制。期间白珍与一向帮助打理家事的管家罗桑发生关系,并且怀孕,生下一子丹增。罗桑身为下人,女主人怀孕,不得以德康老太太出面,找了一个乡下人贡觉来充当德康府的新老爷。贡觉没有文化,白珍为他捐官,可他连公文写得都歪歪斜斜。平常只会玩牌。学识导致圈子有限。虽然贡觉为人厚道,能接受白珍怀了别人的孩子。然而,作为贵族的白珍,既使这样,贡觉也算是捡了便宜。

随着两个女儿渐渐长大,小儿子丹增出世,德康府兴衰命运起起落落,可谓一路艰难。幸而白珍有学识,大家出身,坚强,总算一步步走了过来。

在白珍心里,除了死去的丈夫旺秋,仍想念着索朗。而索朗也一直没有把她忘记。在索朗狱中生活阶段,白珍不忘送吃的穿的,并想办法希望可以救他出来。

拉萨监狱人满为患,嘠厦不得不将一部分犯人分摊到一些贵族家监管。通过强桑白珍的关系,把索朗分到了德康府。

随着时势变化,只要索朗向当权者承认错误,就可以释放。然而索朗坚持自己的立场,不愿更改。白珍无奈,在一个夜晚偷偷将索朗放跑。

虽然索朗走出了牢门,在身份上仍是逃犯。不可能与白珍修百年之好。

而白珍对贡觉根本没有爱,贡觉在德康府形同傀儡。他自己也知道,德康府并不属于他,白珍也不会属于他。他识趣地离开了德康府。

和平解放西藏在即,形势大好。索朗得到大赫,恢复贵族身体,返还庄园财产,并且在嘠厦任要职。新的民众大会在即,索朗对白珍说,等大会忙好了,就考虑我们自己的生活。

在此之前,大女儿德吉叫白珍跟她去印度,躲避战火,白珍之所以不走,一是因为德康府,二是因为索朗。

对于白珍,她的归宿就是所爱的男人。她对德吉说过,一个女人的幸福,就是嫁一个彼此相爱的男人。

德吉:德康府大**

旺秋去世后,家道开始中落。为了能过上好日子,经德康老太太介绍,德吉自己同意,青春少女德吉嫁给哲多府年老的老爷,做了小妾。不多久,哲多老爷一命归天,虽有心留了遗嘱给德吉,只是德吉年轻,不曾抓住。最终被另外两位太太赶出哲多府。大好青春年华,并没有换来金钱财富,落得伤心的教训,德吉回到德康府。

开始帮助阿妈白珍管理家务。此期间,白珍冷落贡觉,压抑的贡觉,晚上跑到德吉的房子,欲行好事,遭到德吉反抗。

此事大家都知道后,也不过是德康府的家事。因此贡觉摊开跟白珍商量,希望德吉同意,与白珍仨个人一起过。白珍自己没有意见,说只要德吉同意就可以。去和德吉说,德吉坚持不愿意。此事只好作罢。

在一次聚会中,次丹看上了貌美的德吉,并追求,向德吉求婚。德吉心里并不喜欢次丹,只是次丹在外事部门工作,还算体面,为了走出没落的家,德吉同意了次丹的求婚。

之后跟随次丹去了印度,并在哪里生下一个女儿。

德吉漂亮,懂事,明事理。她不甘贫穷,不甘低于人下,就像她冷傲的外貌一样,理应该得到幸福。然而少女时就嫁给了老头子,却遭到不如意的驱赶。嫁给次丹之前,如果不是因为德康府没落,她不可能下嫁给一个老头子。嫁给老头子被逐回后,更难以再找到如意郎君,不得以才嫁给一个不喜欢的追求者。

央吉:德康府二**

在央吉出生当天,有游方僧人预言德康府会来一位不吉利的女人,随着央吉来到德康府,加上她生性好玩,好奇,常闹出一些不大不小的乱子,因此每每总要背上“真是个不吉利的女人”的名声。实际上,央吉心地善良,她喜欢和下人在一起,和她们做朋友。比如奶妈,比如奴才拉姆,比如厨子财旺,比如犯人索朗。

然而,为了德康府的安宁,白珍不得不先后两次将央吉送到亲戚的庄园生活。

在帕鲁庄园叔叔家生活的日子里,央吉让久病的叔叔站了起来,走出了多年未走出的房门。俩人缘分相投,感情逐增。在管家罗桑来准备接央吉回府之时,央吉不想回去,不愿意离开叔叔,而叔叔也离不开可爱的侄女央吉,并宣布将把帕鲁庄园送给央吉,让她做庄园的继承人。

他们相处的短短日子里,那种亲情,不舍相依,让我十分感动。

叔叔死后,央吉回到了德康府。有吉尊先生上门要收央吉做徒弟,央吉自己也有出家做尼姑的意愿,当下剃度,离开了家,去桑觉寺修行。

在央吉心里,自小都被大家认为是一个不吉利的女人,做了吉尊先生后,她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实际上,这完全是个误会,好比是不好的事恰巧让她碰上了。

事实上,与她相处的人,如奴隶拉姆,如财旺,如索朗,如叔叔,都是那么要好,亲切。特别喜欢那个演儿时,少年时的两位央吉,比演成年的央吉演得更真切,更让人动容。

央吉从寺庙里走了出来,她跟随解放军财旺,要去看看北京,看看世界。我理解为去见识世界,四海游历,普度有缘人去了。

在藏族,出家做吉尊先生或者做了喇嘛是件荣耀的事。我疑问的是,这样他们是不是就不结婚了?

在央吉出家一事上,奶妈女儿告诉她说,是太太(白珍)为了省去嫁妆,才让二**去出家的。因此央吉十分难过,不过她自己本是愿意的,并没有因此怨恨阿妈。

在白珍为什么要让央吉出家?只有索朗明白她的心事。

索朗说,有一次我问央吉长大了想干什么?她毫不犹豫地说要当尼姑,要成为受人尊敬的吉尊先生。央吉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孩子,她对世界总是充满了好奇和疑问,也许寺庙能给她一个思考的机会。

我也觉得索朗说得有道理。不过,还是为央吉的命运感到可怜。

奴隶,平民的命运:

少爷常叫拉姆做一件事,去村子里叫一位平民的媳妇来陪他睡觉。奴隶、平民的悲惨命运,恐怕是现在的人们难以想象到。奴隶完全是不自主的,等同于主人的一条狗。睡就睡在屋檐下。

所谓的贵族,有金钱权力,有农庄奴隶马牛羊,有充足的支配权。如果是男性奴隶,唯有干脏活累活,做牛做马,辛苦一辈子。如果是女性奴隶,同样的命运,若是长得好看些,还会成为男主人*欲的对象。

我为奴隶悲惨的命运哀伤,也为高高在上的主人老爷们感到不耻。早在很多很多年前,就有“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呐喊声。为什么同样是人,会有如此大的差别?

社会制度是大环境,小环境则是个人和个人所在家族命运的直接影响。原本的出身,多半决定了一个人的命运。

3藏族风俗

白珍和央吉,去圣湖朝拜,说能看到自己今后的命运。

一行翻山越岭,来到高山环抱的一汪静水,在圣湖边,有一个女人和两个男子面湖而跪,女人居中,两边的男人各将一根红绳系在女人的哈达两头,然后女人将哈达抛向平静的湖中,最后,女人选择了她右边的男人做为伴侣。是怎样通过抛哈达的现显来决定选择谁?这个没有看明白。是选择先沉入湖中的一端方或者后沉入湖中的一端方?

这边白珍和央吉也将哈达抛向湖中,合什闭目。当睁开眼睛一刹那,在湖面白珍看见的是一个挂饰,是送给索朗的那个挂饰。印证了白珍与索朗的重逢。

而央吉看见了一座二层小楼和一座白塔,也印证了她后来出家为尼的真相。

那么我在想,朝拜圣湖,真的能看见自己的命运吗?

看上去,有可信之处,想来确有缘故。你想,一颗虔诚的心灵,一路朝拜,面对幽静如镜清澈的湖水,当心沉静下来祈祷的时刻,一定会是想到自己特别想要的事物。心有所属,眼才有所见。这种见似真,实则幻像。幻从心里来,又成为真。因此,这种预示就有它的一些道理。

  导语:在旧西藏,拉萨聚居了众多的贵族,他们的婚姻带有浓重的门第观念,因此,婚俗显得格外繁褥。从择偶、求婚、定婚到举行婚礼以及婚礼后的规矩

 在旧西藏,拉萨聚居了众多的贵族,他们的婚姻带有浓重的门第观念,因此,婚俗显得格外繁褥。从择偶、求婚、定婚到举行婚礼以及婚礼后的规矩,各种礼仪、禁忌颇多,这为传统婚俗留下了典范。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原有的婚俗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如今在拉萨,青年男女基本上自由恋爱,自主婚姻,因而免去了求亲等各种仪式。只要两情相悦,做父母的一般都不会为难自己的子女。但一般来说,藏族家庭很重视婚礼,婚礼举行前,首先要备齐几样东西:挂有吉祥如意藏文幕布和幔帐的藏式帐篷、青稞酒、酥油茶以及牛羊肉,因为,这些是传统的象征,也是藏式婚礼的特征。婚礼这一天,不管是新郎新娘,还是来宾,只要是藏族,大都会穿上自己华丽的民族服装。在约定的时间,新人的亲朋好友会等候在帐篷旁接待来宾。待来宾到齐入座后,新娘新郎以及双方父母再入座。之后,是正式的结婚仪式:主持人宣布仪式开始—僧人或有威望的人诵经祝福—客人给新人及其父母献哈达、献歌舞—娱乐—新人给客人敬酒—煨桑—新人给客人献哈达。整个婚礼可短可长,短则一天,长则好几天。如果是好几天,则在最后一天才由新人给客人敬酒、煨桑、回献哈达等。

 虽然是传统的婚礼,但随着时代的变迁,我们越来越多地看到传统与现代如何在婚礼上结合。首先,举行婚礼的地点,有可能不是在新郎或新娘家,帐篷有可能是租来的,甚至以舞厅、酒店来代替其次,来宾的服饰也越来越随意,不一定非要穿藏装;第三,婚礼上的饮料,除了青稞酒、酥油茶,啤酒和白酒也充当了重要角色,自助餐的吃饭形式成为时尚;第四,婚礼上的娱乐方式也越来越现代化。除了传统歌舞也有现代歌舞,还有扑克、麻将,特别是麻将占去了婚礼的绝大部分时间,甚至于简化了传统的仪式。

 总之,西藏的婚俗异彩纷呈。从姑娘小伙恋爱到成亲虽说过程大体相同,但各个地方都各具特色。比如在一个名叫毛工村的地方,当冬天来临,年轻人就会聚集一起踢毽子。名义上这是在娱乐,实际上是互相挑选自己的意中人。选中了意中人,就会把毽子踢给他(她)。于是,小小的毽子作了媒,撮合成一桩桩姻缘。在扎囊县,新娘得骑上怀驹的母马嫁到新郎家,新娘到达新郎家,全家人不是起身迎接,而是端坐不动,否则,他们认为身下压着的福运就会跑掉。

 西藏经历了民主改革后的几十年,婚姻方式也逐渐移风移俗,婚礼在保持传统礼仪的同时,其中的陈规陋习也越来越少,并且逐渐与现代方式结合,诸如以坐车代替骑马等,以现代歌舞代替传统歌舞等,使得这里的婚礼既简便又隆重,让我们通过婚姻这个小小的镜头,感受到西藏各民族的变化和社会的进步。

那是1350多年前的事。有个13岁继承王位的翩翩少年长成了一名真正的吐蕃赞普王,这位能争善战的年轻君王很快统一了青藏高原的众多部落,却很难摆脱山南旧贵族势力的牵制,于是,带领着一群骁勇剽悍的兵士,来到了这里。这个年轻君王被世人称作松赞干布

那时的世界是大唐的世界,年轻松赞干布率吐蕃大军战败于松洲城下。此时的吐蕃赞普王已被大唐的强盛而折服,于是,在呈交的谢罪书中夹了一份与唐廷和亲的求婚书,那位英明远虑向往和平的唐太宗,感到这次“和亲”是个笼络感化外域又能缓和战争冲突,巩固西陲边防的好机会。接着,像当年昭君和番一样,一个雍容宁静、端庄贤淑的唐宗室女,肩负着唐王和睦邦交的政治使命,踏上了远嫁西藏的征途。这位沉稳大气德才兼备的汉家女子就是后来被藏族人视为神明,世世代代倍受敬仰的文成公主。

文成公主不仅饱读诗书,通晓天文地理,而且是位虔诚的佛教信徒。她从大唐带来了大量书籍、音器、绢丝、种子,还将一尊佛祖亲自开光,世上仅有四尊的释迦牟尼12岁等身坐像带入西藏。入藏后,松赞干布着手为这位美丽的妻子建造一座供奉释迦牟尼坐像的寺院,就是现在这座历经沧桑香火绵绵千年的大召寺。松赞干布的另一位貌美贤惠的妻子,尼泊尔国王的女儿尺尊公主也信仰佛教,为了建造这座寺院特地请来自己的哥哥帮忙,只是寺院建了倒,倒了又建。事实上,寺院的建立、佛教的传播、外来文化对本土文化的侵入、渗透、交融息息相关,新兴的佛教实际正面临着与土生土长根深蒂固的本教之间的争斗,大召寺始终没有建成。这时的松赞干布更是左右为难。一天,他和文成公主骑着马走过这片沼泽,这位熟识天文地理五行学说的大唐公主,手里托着一个查天象观地形的陀盘,根据金木水火土五行相形相克的道理,断定这片沼泽是仰卧的罗刹女魔,那个卧措湖就是女魔的心脏。于是献策松赞干布‘罗刹女妖,状极凶残,不利创基立国,须有白山羊背土填湖建寺,镇其心脏,塞其血脉,以防凶兆剧变’。聪明的大唐公主巧妙地借助丈夫治国安帮的心理,一语坚定了这位年轻吐蕃君王建寺传教的决心。从那天起,成群的白山羊驮着土蜂拥而至。寺院不久落成。取名“惹萨”,翻译过来就是羊背上的土,在这位贤明大智的汉家女子倡导下,惹萨渐渐成了佛教徒心中的圣地。久而久之,“惹萨”被叫成了“拉萨”,拉萨成了西藏的中心,西藏的标志和象征,那座寺院后改名“大召”,佛教从此扎根西藏,千年不衰……

1000多年过去了,当年的松赞干布、文成公主都成了雕塑,与释迦牟尼一样被供奉在这个精美绝伦的宫堡式寺院里了。一样的白墙红墙,平顶黑窗,文成公主还是那么雍容华贵,松赞干布却从头顶处硬生生地长出了个小脑袋。朝圣的人从每个角落汇集而来,摇着转经桶,迈着轻缓的步伐顺时针一圈又一圈年复一年地转动着……

昨天有个美丽的汉家女子在我身后种下了一棵唐柳,今天已经融入茫茫岁月之中。昨天有位贤明的大唐公主带来了一尊佛像,今天已经成为一个民族千年不变的信仰……

夜晚的霓虹灯也让人觉得有种浪漫的气氛。可以两个人在夜晚的时候一起出去散步,走到某个你早就布置好的场所,用一闪一闪的点点灯火装扮成心形或者文字,在她惊讶万分的时候,对着她单膝跪下求婚吧!

现代求婚习俗其实就是现代人的求婚习俗。古代人的求婚习俗都是讲究六礼的,包括纳彩、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现代求婚习俗确定求婚日期、确定求婚方式、确定求婚场所、确定求婚流程、准备求婚道具和人员、联系摄影等服务人员、演练、求婚执行。

古代都是包办婚姻的,所以说都是提亲的,提亲都是要带上彩礼提亲的,女方的父母同意即可。但是现代的求婚都是直接的对女方求婚,女方的父母都不在场。现代求婚习俗其实是非常简单的,就是准备好钻戒,准备好鲜花就是可以的。一切的操作布置都可以交给婚庆公司帮忙完成。

 下面就来具体的说一说现代求婚习俗策划流程:

 一:确定求婚日期,确定求婚日期并非是随便的挑选一个日子即可的,而是要挑选一个良辰吉日,这样寓意着两个人的婚姻可以美满幸福。

二:确定求婚方式,求婚方式有很多种,比如说求婚视频,无视频现场求婚等等,男生要选择一种女生肯定喜欢,肯定会感动的求婚方式求婚,以保证高成功率。

三:确定求婚场所,求婚场所也是一定要选择女友喜欢的地方,比如说女友就喜欢潜泳,那么男生的求婚场地就应该设计在海洋馆,又或者是大海海底。

四:确定求婚流程,求婚的流程是一定要走的很准的,否则应该是上甜点的时候,男生却单膝跪地了,这个时候就是乌龙,会闹笑话的。

五:准备求婚道具和人员,这一切交给婚庆公司是最省心的,但是若是朋友多的话,让朋友帮忙置办也是不错的选择。

六:联系摄像等等服务人员,这个也是很简单的,男生一定要提前的讲好,避免被摄影人员放鸽子。

七:演练,为了保证求婚仪式进行的顺利就需要演练。

八:求婚仪式正式进行。

 

看完以上的现代求婚习俗大家是不是觉得要比古代的更简单呢?其实这样简单的现代求婚的策划流程也是非常的耗费精力的,因而如果说工作很忙碌的男生的话可以全权的交给婚庆公司来完成,以保证求婚仪式的顺利和精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49519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6
下一篇2023-07-1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