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侨亚热带植物引种园的简介

华侨亚热带植物引种园的简介,第1张

华侨亚热带植物引种园,位于厦门日光岩西麓鸡山路西侧。占地200多亩,三面环山,东起英雄山,北经鸡母山,面包山,西至浪洞山,南面朝海,成马蹄形谷地。这里冬季气温高于市区和郊区,是一处天然理想的热带、亚热带植物引种驯化基地。1959年由侨联创办,称引种场,1984年改称引种园。

引种园初创时期(1959年—1969年)

一、厦门华侨亚热带植物引种园创园背景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末至六十年代初,我国遭受严重自然灾害,及在“左”的影响下搞所谓“一大、二公”,国际上的反(和谐)华势力又乘机加强对我国的经济封锁,企图困死年轻的共和国,国家和人民都处在一个十分艰难的“困难时期”。但是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强烈的爱国凝聚力、不畏艰难险阻的伟大民族,在中国***的领导下,充满爱国之情的全国各阶层人士都毅然奋起,万众一心冲破了封锁,并战胜了自然灾害。

在“困难时期”,由于农业欠收,粮油短缺,国家实行粮油定量供应,(注:厦门市居民当时每人每月定量供应:粮每月24斤,油4两,肉半斤,其他如:布、肥皂等都凭票供应。)人们不得不束紧裤腰带。为尽快解决粮油短缺的燃眉之急,国家急需高产优质的粮油作物良种,用以发展农业经济。但国际反(和谐)华势力却极力封锁,不让一粒种子、一棵苗木进入我国,封锁与反封锁成了当时十分突出的一项斗争。厦门、泉州、漳州是著名的侨乡,从闽南一带走出国门的华侨遍布东南亚和世界各地,他们中绝大多数都希望祖国繁荣富强,不受列强的欺侮,都有一颗爱国爱乡的赤子之心。因此动员他们与祖国荣辱与共,积极引种,帮助家乡克服困难、渡过难关,这就是摆在厦门市政府和侨务界面前的任务,也是酝酿和创办厦门华侨植物引种场的历史背景。

二、创园人与创建以来的艰辛历程和坎坷道路 面对国家处于暂时困难时期,全国人民都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和政府的周围,自力更生,团结奋斗,共度难关。摆在厦门市侨联一个十分迫切的任务,就是怎样调动海外爱国华侨的力量,动员他们想方设法,帮助国家排优解难。就在这个关键时刻,有一名印尼归侨青年周才喜先生向市侨联倡议,在厦门创办一个华侨植物引种试验场,以便通过华侨渠道从海外引进植物良种,通过试验场进行栽培驯化,然后进行推广,提高粮油品种产量、质量,以尽快解决国家农业欠收问题。当这个“倡议”提到市侨联会议上时,立即受到市侨联主席颜西岳和副主席汪万新的积极支持,他们高度赞扬周才喜的爱国创举精神,并于1959年3月在厦门市侨联会议上研究决定:创办厦门华侨热带作物试验场,地点选在鼓浪屿博爱路口(现改为鹿礁路)的两亩菜地上,由市侨联提供数千元资金作为开办费,成员由周才喜、林菊花、苏淑仁、黄瑞等7人组成,试验场场长由市侨联副主席汪万新亲自兼任。由于周才喜是厦大生物系的学生,对植物栽培很懂行,苏淑仁也是热爱花木栽培的知识女青年,他们都有一颗爱国心。当时人虽少,但心很齐,经过两年的辛勤劳动,苦心经营,两亩试验园地的热带作物玲琅满目,硕果累累。开创了通过华侨渠道开展国际引种工作的范例。

随着引种事业的发展,两亩园地显然不够用,为解决扩大用地问题,市侨联主席颜西岳,先后多次找市政府、市侨务局、市委统战部,以及市园林局等多方联系,先是把引种试验场归属于市园林管理处管辖,解决了15名人员的“正式编制”,后市侨联、市侨务局、市科委倡议成立厦门植物研究所(包括引种试验场),这个倡议获得市政府许祖义副市长的积极支持,并得到市长李文陵的批准,许副市长多次亲自参与在厦门与鼓浪屿岛内外勘察选点工作,最后选定在鼓浪屿英雄山下的五个牌一带,用地面积约二百亩。这里依山傍海,与厦门本岛和漳州隔海相望,是天然的植物种植隔离区和理想的引种驯化场所。与此同时,市政府还决定划拨该选点范围内的三幢楼房(原教会旧楼)作为建所后的科学、办公用房。后因国家规定市级不准建研究所,因而保留引种试验场名称,正式调任园林处科技人员李芳洲任副场长,汪万新仍兼任试验场场长。1962年,中国科学院在厦门成立中国华东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时,引种场就从市园林处划归华东植物研究所。并挂两个牌子,对内称“中国华东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引种场”,对外称“厦门华侨亚热带植物引种场”。就这样,引种试验场从创建时只有两亩地,两年后发展到近200亩地,增长100培,而且成为国家编制的科研机构,这与当时厦门市副市长许祖义、市侨联主席颜西岳、汪万新和侨务局长庄云潮、统战部长施耀的远见卓识和积极领导是分不开的。

开辟英雄山下的200亩地并非易事。这里原是农牧场,大部分是山坡地,坟墓成堆,凹凸不平,为加快建场步伐,汪万新副主席将办公地点搬到引种场,颜西岳主席还多次到引种场参加劳动,在颜主席带动下,参加义务劳动的有当时的市、委、办领导李文陵、许祖义、施耀、庄云潮,侨界的老前辈陈清江、陈影鹤、汪万新和市科委主任罗林等。新到任的李芳洲副场长更是抓紧规划建设,团结带领全场职工辛勤耕耘,大干快上,在短短两年内便迁移坟墓300多个;改造了原“教会”留下的三幢楼房成为科研楼、标本楼和华侨接待楼;建立了玻璃温室、苗圃、排灌设施等。与此同时,市侨联加强与东南亚侨胞的联络,在海外逐步建立华侨引种联络网,先后有几十名爱国侨胞引来大量名贵苗木、种子,有的捐款为引种场盖玻璃温室,有的还赠送了拖拉机、照相机、切片机,电冰箱与仪器设备和一大批植物标本资料等。截止文革前,引种场共引进木本的粮、油、果、药、香、蔬、花等优良植物品种280多个,其中引进的水稻优良品种“科情3号”,经驯化成功后在全国13个省、市大面积推广,为我国六十年代初水稻亩产(单产)跨千斤做出了贡献,荣获中国华东科学院两次七万元的奖金。类似引种驯化成功的品种还有很多,如被誉为“食品香料之王”著名热带香料植物——香子兰,是制造优质饼干、巧克力、冰淇淋的高级原料。1959年引种后次年就开花结果,经有关专家鉴定,这是香子兰在我国大陆上第一次结的果荚。又如紫胶虫寄主树——苏门答腊合欢。既可适应胶虫寄主生殖,又可作为荒山育林的先锋树种;还有可治疗肾炎、胆结石的药用植物——猫须草;可作为粮食煮用的牛角蕉;从日本引进的抗黑斑病地瓜;从中南亚引进的咖啡、芒果、油梨、菠萝蜜、金酸枣(克冬冬果),无籽番石榴、连雾、蛋黄果、人心果、文丁果,美国的薄壳核桃、巴西的南洋杉、澳洲的柠檬树、美国肯塔基洲兰草(饲料植物)、非洲玫瑰茄(饮料食物)以及柚木、桃花心木、大果红心木优质木材等,都在引种场开花结果。仅1962年一年之内,就写出引种研究报告9份(即糖棕研究报告、鳄梨研究报告、柚木研究报告、木棉研究报告、薄壳山核桃研究报告、面包树研究报告、猫须草研究报告、木茨橡胶研究报告、肉豆蔻研究报告等)。使引种场逐步成为集世界各优良植物品种的标本园。1964年,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亲临本场视察指导工作,肯定了引种场的成绩,并挥毫泼墨为引种场题了词:“面包果与糖棕,今来鼓浪屿始得一见。希望在同志们的努力研究之下能做出成果来。”中央领导的关怀指导和海外侨胞的热心支持,使全场同志和海外侨胞大受鼓舞。

正当引种场初具规模,并将继续壮大发展时,一场“十年浩劫”的“文革”开始了。从1966年至1971年引种场以所谓“海外关系”,被扣上“牛、鬼、蛇、神、黑窝”、“民革庄园”、“独立王国”等莫须有罪名,被逼下马,场领导以“里通外国”罪名被批斗,许多热心引种的爱国侨胞和民主人士受到诬蔑和牵连,场里引进的珍贵植物和先进仪器设备大部分遭受毁坏,场里所有房屋、土地分别交房管所和被学校、部队作农场菜地使用,场内人员也被分散处理,海外引种渠道从此中断。截止1971年,好端端的一个引种场已不复存在,爱国侨胞和爱国人士大失所望,无比痛心。尽管引种园遭受严重破坏,但人们永远不会忘记爱国华侨对引种园建设所作的奉献和付出的牺牲,他们的爱国之心、赤子之情,将永远激励后人,历史将永远不会忘记他们。

福建永春吾峰偏僻嘛

永春是属于县城,吾峰距离永春县城就将近需要20多公里的路,比较崎岖,应该说挺偏僻的,但是是个出名人的地方。

吾峰镇位于福建省永春县西北部,天马山南麓,距县城十公里,境内群山环绕,山清水秀。中部有三座山,形似三龟。民谣"三龟排走铜锣把水口"。因龟鳌同类,以鳌为雅,故俗称"鳌头"。后改称鳌峰。

知名人士有梁披云、梁灵光、梁良斗等先生,革命先驱者张文宣等。

请问有谁知道永春县有何好玩的地方?

永春,古称“桃源”,地处福建省东南部,位于东经117°41’-118°31’,北纬25°13’-25°33’之间,东与仙游县相连,西和漳平市交界,南同南安市、安溪县接壤,北和大田县、德化县毗邻。全县总面积1468平方公里,全境呈带状,东西长847公里,南北宽372公里。总人口54万人。现设18个镇、4个乡、9个国营农林茶果场。

[编辑本段]所获荣誉

永春县是国务院首批开放县之一,是“国家卫生县城”、“中国芦柑之乡”、“中国纸织画之乡”、福建省乌龙茶生产出口基地县、全国最大的陶瓷灯饰生产县、全国最大的神香生产出口基地和全国重点地方产煤县。

[编辑本段]行政区划

县人民政府驻桃城镇,距泉州市中心54千米。全县辖18个镇、4个乡:桃城镇、五里街镇、一都镇、下洋镇、蓬壶镇、达埔镇、吾峰镇、石鼓镇、岵山镇、东平镇、湖洋镇、坑仔口镇、玉斗镇、锦斗镇、东关镇、桂洋镇、苏坑镇、仙夹镇、横口乡、呈祥乡、介福乡、外山乡。共有27个社区、209个行政村。

[编辑本段]气候条件

永春气候条件优越,在14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同时兼有三种不同的气候类型,西半县属中亚热带,东半县属南亚热带,而千米以上山地则属北亚热带 。全县无霜期320天 ,平均气温204℃,降水量1600~2100毫米,气候温和,湿润多雨,夏长不酷热,冬短无严寒,素有“万紫千红花不谢,冬暖夏凉四序春”之称。

[编辑本段]地形地貌

永春境内山多地少,地势趋西北高东南低,著名的戴云山脉绵延全境。境内以蓬壶马跳为界,分为东西两部分。溪流瀑布西部多山,有1000米以上山峰58座,地貌资源丰富,分布有火山岩地貌、石灰岩地貌、花岗岩地貌以及丹霞地貌等,山体俊美,自然风光迷人 ,是永春县旅游业发展的主要优势。东部属闽东南沿海隆起地区,呈阶梯状,以丘陵和河谷为主,沿桃溪散布着串珠状的山间小盆地,是永春县重要的经济文化带。

[编辑本段]自然资源

境内资源丰富,溪流纵横,水系发达,水能蕴藏量1712万千瓦,其中可装机开发量117万千瓦。山地面积152万亩,森林覆盖率668%,木材蓄积量270万立方米,是全省用材林基地之一。地下矿藏主要有煤、铁、锰、石灰石、高岭土、明矾、花岗岩、辉绿岩、矿泉水、地热水等。永春无烟煤储量达13亿吨,煤质好,是全国地方重点产煤县之一,闽东南地区的煤炭主要供应地。高岭土储量丰富,分布甚广。坑仔口盘龙山矿泉水是全国第四家由国家矿产储量委员会命名的优质天然矿泉水,其水质可以与比利时士巴矿泉水、法国埃维昂矿泉水、美国山谷矿泉水等世界名牌相媲美。

[编辑本段]工业发展

永春工业正在崛起,涉及采掘、电力、化工、造纸、陶瓷、建材、机械制造、食品加工、美术工艺、制药等20多个行业,向社会提供1000多种产品,形成了以煤炭、食品、化工、建材、陶瓷为支柱的工业体系,开发、创造了一批名、特、优产品。永春老醋、养脾散、天然芦柑果汁、金桔糖、神香、漆篮等产品一直在国内外市场上享有有较高的声誉。具有永春特色的生物制药产业也正在快速发展。

[编辑本段]历史文化

永春山清水秀,景色宜人。福建省第二大山脉——戴云山脉自德化南伸本县,绵延全境。境内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以蓬壶马跳为界,大致可分为两部份。西北群山叠嶂,幽壑高岩,泉清树绿;东南丘陵起伏,盆地相间,犹如珠串散布。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曾经数游永春,不禁赞道“千浔瀑布如飞练,一簇人烟似画图”。 东关桥

永春民风淳朴,劳动力充足,素质良好。全县劳动力206万人,占总人口的392%。每十万人口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者达586人,其比例居泉州市第二位。全县有普通师范学校、技工学校、成人中专学校各1所、职业中学4所、普通中学36所。1995年开始全县实施九年义务教育。

永春县是福建省著名侨乡和港澳台胞的主要祖籍地,华侨历史源远流长。早在明德宣五年(公元1430年)就有人旅居南洋群岛。在东南亚至今仍有“无永不开市”之说。目前旅居海外的华侨、华裔以及港澳台同胞达103万人,足迹遍布世界40多个国家和地区。他们在侨居地与当地人民一道披荆斩棘,艰苦创业,创造了辉煌的成就;他们热爱祖国,关心家乡建设,为永春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1993年11月成立的“世界永春社团联谊会”(简称“世永联”),不仅对加强海外乡亲的横向联系,敦睦乡谊,合作交流,而且对该县开展海外侨务工作,加快永春社会经济发展,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等方面,都起了很大作用。近年来,永春发挥侨乡优势,积极发展外向型经济。项目规模日趋扩大,投资领域不断拓宽。

[编辑本段]历史名人

永春出现的名人有:余光中、卢琦、郭忠福、林阿绵、陈英、弘一法师、留从效、颜域、留正、周自超、陈晋接、庄际昌、林一心、陈秀东、赵学敏、白_、梁灵光、林连通、林国雄、许寒冰、苏晋中,朱子、吴作栋。

[编辑本段]永春特产

永春芦柑

永春岵山的荔枝、达浦的甘蔗、下洋的煤矿、玉斗坑子口的香茶、湖洋的芦柑、县城的纸织画、农家的榜舍龟;下洋的牛姆林、蓬壶的百丈岩、一都的岱山岩、石鼓的魁星岩、五里街的万春寨、岵山的北溪村、锦斗的乌髻岩等都是永春人民的骄傲。

“永春佛手,清香可口!”

“永春佛手香又甜,畅销全国赚大钱!”

永春的佛手三次去全国参加比赛,次次都得了一个冠军,所以又有了一句话 :“永春佛手,全国第一!”

永春县五里街镇的逢源饮料厂、下洋镇的红狮水泥都畅销全国,价格便宜,质量上等。

永春老醋是中国四大名醋之一,闻名全国。

[编辑本段]永春白鹤

拳术,又称国术,闽南人亦叫“打拳头”也称功夫武术。在福建闽南一带以及星马、印尼等地华侨中,一谈起打拳头,常要绘声绘色称道:“永春白鹤拳,无烧也拉仑。”“无烧也拉仑”系闽南方言,即水不烫,也有微热的意思。这里是用来形容永春白鹤拳的厉害。

永春白鹤拳作为南少林一达尊、二太祖、三行者(猴拳)、四罗汉、五白鹤、五大拳种中最年轻的拳种,之所以能够蓬勃发展,历久不衰,是有它的历史渊源,健身作用和技击价值的,它以悠久的历史,独特风格,朴实又丰富的内涵,辩证而富哲理的技法而盛行于世,永春白鹤拳是一个具有多项内容的优秀拳种。永春白鹤学以鹤为形、以形为拳、取象于名、冠于雅称、寓意其中、便于记诵、易于领悟、利于习练。

它的套路动静有法、虚实分明、快慢相间、起伏有序、脉络贯通、神气流畅、似刚非刚、似柔非柔,形神兼备,轻盈灵巧、潇洒飘逸、弹抖劲力足、技手变化多。

它讲究「内外合一」,意与气合、气与力合、意守丹田、以意引气、意到气到、气到劲到、以气催力、吐气生威、攻防并重、运手务柔、著手须刚、讲究「子午虚实、吞吐浮沉、刚柔缓急、后发先至」,拳法结构严谨清晰,攻防意识鲜明,手法短桥多变,步法走闪灵活,劲力饱满刚脆。

永春白鹤拳自创始形成、传播发展、衍化变革,以至形成完整技术理论体系,迄今已三百余春秋,虽几经沧桑,亦创造辉煌。现支分派衍,花繁叶茂,虽各自开宗垂统,然情结祖庭。改革开放二十年来,海内外鹤友,或组团或个人,纷纷到永春寻根访祖,交流技艺。作为中华武术瑰宝的永春白鹤拳,继承发展,我侪责无旁贷,任重而道远。但我们坚信,有著三百多年光辉历程的永春白鹤拳,得天之时、得地之利、得人之和,必将更加发扬光大

白鹤拳与太祖、罗汉、达尊、行者诸拳一并称为少林五祖拳。它是福建南拳中较年轻的拳派,是祖国南拳百花圃中一朵鲜艳明媚的奇葩。这一拳派,最早在福建省著名侨乡永春县流行,而后传到德化、大田、永安、福州、福清、泉州、同安、厦门、漳州直至台湾等地,故又称“永春白鹤拳”。近来在福建南安又有发展成为自成体系的[鹤拳道]。

美妙的传说

白鹤拳顾名思义,当与白鹤有关。在永春民间,至今仍流传着一个白鹤仙教拳法的故事。清朝康熙年问(1662——1722年),福建省福宁州(今福安、宁德一带;另一说为浙江省处州府丽水县)北门外,有个名叫方种公的,妻室早亡,唯一女儿,玻名七娘。方七娘自幼聪明过人,好学武艺,俏丽多姿。方种公年上花甲,方七娘正满十六妙龄。远近各方青年纷纷登门,向七娘求婚。七娘为赡养老父,发誓不嫁。不料,有豪门望殷子弟,竞窜入方家,妄想调戏七娘。

一天,七娘正埋头飞梭织布。突然,一只白鹤翩翩飞来,伫克机旁,许久不肯走。七娘顺手抓起梭盒掷去。但见白鹤轻轻展翅,把梭盒弹了回来。七娘又举一竹枝,向白鹤打去。白鹤一脚轻轻抖动,竹授反而被弹到厅堂外去。这一切,使方七娘倍觉棹奇。入夜,白鹤不走栖息梁间。七娘睡中梦见,有一老人走来,对她说: “我是白鹤仙人,看你将遭人涂炭,特米相助。我有娘家正法,似刚非刚,似柔非柔,名为鹤拳。你若愿意,我当全都传授给你。”七娘喜出望外,连忙下跪,拜鹤佃为师。从此,白鹤仙日夜不停,教方七娘拳技。几个月后,方七娘成了远近闻名、独具一格的拳师。那些对她存有痴心妄念的公子哥儿,个个闻风丧胆。有一天,白鹤仙人对七娘说:“你艺学已成,今只一事相告。某月某日午时,如有陌生人前来你家避雨,当要留他。这人就是你的结发郎君了。”方七娘朝等暮盼。几个月又过去了,她又添一岁,可连个人影也没见到。女大当婚,方种公心也急了。他叫来七娘说:“还是在乡里挑个满意的吧!”七娘说什么也不肯。父女俩无言对坐。就在这时,天上黑云滚滚,屋外狂风呼啸,霎时,暴雨倾盆。不久,传来阵阵敲门声。七娘又惊又喜地开门。但见一青年,肩扛木棒,一头吊着个布袋。那青年腼腆地说:“雨太大,借个落脚地,避一避就走。”七娘让他进门,方种公看他眉目清秀、举止端庄,高兴地问他何方而来。青年彬彬有礼答说:“我姓曾,名阿四,永春人。只因家境贫困,才到贵地打拳棒卖膏药,借以糊口。”方种公按白鹤仙人所嘱,便留下曾阿四。夜间,在方种公一再催促之下,阿四无奈抡棒行拳。不料被方七娘用指轻轻一扫,便棒飞人倒。曾阿四立即跪拜七娘为师。自此,曾阿四成了方家女婿。七娘把白鹤拳所有技法、套路都传授给池。夫妻俩恩恩爱爱。光倒荏苒,一幌几年过去。他俩有了两个男孩,方种公却不幸去世。

有一天,知州派出爪牙,走村串户,横征暴敛。看到方七娘姿色超凡,吏爪便生邪念,上前要戏弄七娘。七娘踏个偏步,双手挥劈。其中一个吏爪便脑浆横飞。知州当即派人揖拿七娘治罪。那知当夜曾阿四已携七娘母子潜逃。几往周折,他们回到永春县。而后,在永春五里街金峰山麓的观音亭一带,向郑、王、吴、林、李、蔡、颜、乐等姓的二十八英俊传授白鹤拳技,白鹤拳就这样,在永春山区扎根繁衍开始结果,成为乡人普遍喜爱好学的武艺。

独特的风格

永春白鹤拳内容丰富多彩,有徒手拳法,有操持器械各法,又有点穴技法。徒手拳法有双手、两腿、头部“五技”,有108个技法和儿十个套路。每个动作,均有名称,如鹤冠、鹤嘴、鹤翅、鹤脚、弓、箭等。各技法,也有如“白鹤独立”、“白鹤展翅”、“白鹤踏雪”等名称。套路也各有独特的命名。初学者,要先练“三线”、“摇技”、“运气”、“摇节”等。器械包括刀、枪、剑、戟等十八般武艺,亦各有其技法、套路。永春白鹤拳还有按经络、穴位、时辰不同,用“鹤技”点断筋脉的技法。此外,它还包括一套推拿、按摩、接骨、治防的方法、药方以及制作丹膏药散的知识。因而,白鹤拳名师又是骨伤科名医。

民间常言“遇鹤如能电,败势摔三丈”。其技击必发声,一指一节,一招一式,有如风驰电掣,锐不可当。然而.白鹤拳动作又形似鹤姿,刚柔相济,灵巧时朗,优美多姿,其起势均系“白鹤寄脚”,以作标志。白鹤拳善用掌与腿法。拳法以节力、指力为主,防则多用节力,攻则多用指力。手臂至掌,要做到上节吞肩、中节吞坠尾节如猛虎擒猪之势。从内到外,则需做到内节如铁、外节如绵,尾节手指如泥。技击时,应手似轮车、肘如辅转、动手如牛舌、运手如马脚,后发而占先。其腿法,站立之状,应是“不丁不八”,两腿用力按“前三后七”分。左右两脚,视情况,以一脚为主,灵活旋转。脚腿站法分平马、勒马,连同身姿,又分上中下三盘。腿的技法主要有踢,扫、钩等永春白鹤拳讲究以静待动、以气推力。勘应从沉腰束脚,落大椎,起单田,提肠缩气,夹尾推而来。因此,必须苦练气功、基本功,达到内外功兼修。只有这样,才能“吞吐浮沉,子午分明。脉能贯通,神气流畅。意形相随.内外合一。刚柔相济,顺逆相生。”

广泛的流传

永春地处闽南山区。在漫长的暇社会中,虎狼出没,兵匪窝乱,豪绅勒索,官吏压迫,乡村百姓,挣扎于水深火热之中。这一切,逼使许多人都要有“二谱功夫”。那些离乡背井、远渡重洋谋生的,对拳术更要有“二步七”。因此,当七娘、阿四把白鹤拳带到永春山区后,从县城州内、五里街、达埔、蓬壶到岵山、太平、湖洋等地,到处设有拳馆,男女争相学技。《永春县志》载:“郑礼,和风里大羽人,善拳术。康熙间,礼父明,尝与七娘角,不敌,病将死,遗言命礼师七娘。”“礼与林椎、姚虎等与七娘习白鹤拳,礼精勤不懈,遂以技名。”其时,郑礼技艺最高。名扬闽南各地后,他远游福建、江西.与各地拳师较量,并从中取人之长。从而,使永春白鹤拳得到发展。他的徒弟,遍于八闽大地。此后的二百多年,正如《永春县志》所云:“永地以拳名者,大率礼之徒所授也。”与此同时,永春白鹤拳也随着出洋谋生的人,传播到东南亚各地。特别是索称“无永不开阜”的马来亚,几乎各主要市镇,都有永春拳师在开馆授拳。

历史上,永春白鹤拳在抵御深山兽害、反对封建压迫、抗击土匪强盗中,曾起过很大作用。有一年,返永春探亲的几位海外华侨,因害怕路过南安一山岭被土匪抢劫,滞留泉州许久。名拳师郑礼在泉州比武闻讯,忙找上侨亲说:“跟我回去,包保无事”。来到山岭,果有几个强盗从丛林跳出,杀气腾腾。持刀抢劫。郑礼佯装众人代表,上前欲交出财宝,便用“单枝”朝一歹徒点穴,又卖个空,夺下歹徒大刀,杀了过去。众匪只好下跪告饶。侨亲于是安抵故里。清咸丰三年(1853年),应太平天国起义、威震八闽的永春林俊义军,武艺高强,翘勇善战,所向披靡,先后攻克永春、德化、大田、永安、尤溪、仙游等十八个州县。首领林俊,就是名赫一时的白鹤拳名师。

由于白鹤拳在少林五祖拳中是最年轻的拳种,它善于吸收其他拳种之长,发展自己,加上永春民间广泛传播,因而,使永春白鹤拳一度蜚声中外。1928年8月,伪国民政府在南京举办全国首届国术考该、比赛。永春选十人参加,个个均合标准。其中一人参加比武,曾获金牌嘉奖。载誉归来,又应南洋侨领陈嘉庚等邀请,于1 929年8月,由李万悦率领,前往星马等地演,历时八个多月,深得侨胞和当地人民的欢迎。陈嘉庚还多次接见永春白鹤拳师,并予资助。由于华侨要求迫切,永春白鹤拳师多人,还留下来在东南亚各埠设馆传艺。1930年冬,,永春县又在五里街“翁公祠”开办国术馆,先后由林宝山,潘世讽、潘孝德等任馆长,系统地传授白鹤拳。

解放后,在***和人民政府的重视下,永春白鹤拳得到进一步发展。对流传于民间的白鹤拳套路、技艺进行发掘,搜集、整理。多次推选代表,参加各级举办的武术表演、比赛。其中,郑礼拳师后裔、省武术协会会员、曾两次荣获全省武术表演、比赛一等奖的郑文存 ,整理了“永春白鹤拳》手稿,对其来历、特点、技法,拳套等作了较完整的总结。文存拳师年已八十,仍精神矍铄,于闽南各地继续传授白鹤拳。在新加坡、马来西亚、香港等地,还出版了《干德原白鹤拳谱》、李载鸾著的《白鹤拳秘要》等书籍。不久前,国家体委,省体工队曾派人到永春,寻访白鹤拳名师,发掘整理永春白鹤拳。永春县的这一风格独特的拳术,必将得到进一步提高和发展。这一拳圃中的鲜花,必将在祖国的大好春光中,开放得更加烂漫。

自然景点:

牛姆林:

坐落在福建省泉州市西部永春县下洋镇境内,距县城70公里,是省级自然保护区,福建省生态教育基地、科普教育基地。独特的南亚热带和中亚热带过渡型的区域优势,使这里呈现出千姿百态的自然景观,是人们认识自然、陶冶性情绿色乐园。

仙洞山:

坐落在永春县蓬壶镇,是泉州道教名山福建省唯一的炎帝庙。山上覆盖着一片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郁郁葱葱,掩映着一座古庙--炎帝庙,其建于五代南陈末年,至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山顶无极殿是供奉神农氏的另一所在,居此可鸟瞰蓬壶胜境,南宋理学家朱熹游览后写下"千浔瀑布如飞涟,一簇人烟似画图"的绚丽诗句。仙洞山石奇树秀,移步即景:来鹤台、仙人指、藤门、虎关、鸟道、蝠地洞天、神农洞府、静林听蝉等十八景。站于山脚远眺来鹤台,如老君诵经之态,与泉州清源山的老君岩相映成趣。

永春县吾峰铺街的历史和作用

永春吾峰镇择水村与德化浔中镇高岭村之间的大剧岭,俗称“大山寨”,海拔894米。《永春州志》载:“《闽书》:(永春)西有大剧、小剧二岭。州峻岭殊多,而是岭尤剧。”大剧岭因奇峻险要而得名。在此向北可远眺德化县城,向南俯瞰吾峰镇,东南依稀可见永春县城,东依雄踞入云的天马山,西面是丘陵绵延。古时在大剧岭南麓(今吾峰镇吾中村)设驿铺,称“剧头铺”(又称“大剧铺”),有桥称“剧头桥”,大剧岭山腰的古隘虎豹关,又称“剧头隘”。 古时人们为防敌御寇,多在险要边陲建关隘。“虎豹关”始建于何时,邑志记载不详。但永春境内的关隘大多建于明朝靖嘉年间,虎豹关可能也建于此时。《明史》地理志中就有记载:德化“东南有虎豹关”。“虎豹”为名,正寓其凶险。今登临其上,但见一道狭窄的隘口,两旁芒蒿丛生,高与人齐,已难寻觅残砖断瓦之遗迹,瑟瑟秋风不停地从隘口刮过,令人顿时陷入怀古的愁绪。 拨开萋萋乱草,一方布满干枯苔痕的石碑显露出来,中间是“永春州界”四个大字,每字高约20厘米,两侧有小字,依稀可辨是“东至州治九五里,北至德化□□里”,碑的下端已深埋土里。古代从永春往德化,是从县(州)城往西北,由五里街(官田市),经龟龙桥、通德桥、剧头铺,越虎豹关。这条古道,至少可以追溯到宋代。早在南宋绍兴年间,一代理学家朱熹就曾走过这条路,并在虎豹关下的剧头铺留题千古传唱的《宿大剧铺》诗篇。 清朝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年),永春升为直隶州,德化、大田二县划归其辖。当时永德古道年久失修,有“百万”之称的蓬壶汤城尤氏家族一掷千金,先后重修通德桥(1735年)、龟龙桥(1737年)、剧头桥(1738年),又费巨资修筑从州城西北至虎豹关的古道,系用一块块青石条砌成,路宽约1米,路长约15公里,工程甚为浩大。 千年沧桑瞬息变,现在永德之间的交通要道早已改道,旧道现多为通村镇公路,也多为水泥路,只有虎豹关附近三四里长的一段青石古道留存至今,还在见证着什么。 走在青石路上,就渐渐走进了流逝的时光隧道。遥思1000多年来,在这条蜿蜒的古路上,每日挑夫、客商、行人往来不绝。德化以及闽西北的山货自此挑往永春,转运南安、泉州等地;沿海手工业品、海产品则由此挑往大山之内。 还有那乱世风云,铁马金戈,恍惚间浮现你的面前,让你心潮不能平静。因为这里地势险要,控扼两县,古来为兵家必争之地。例如名震八闽的林俊农民起义军,曾在此与清军展开多次激战,血流成河。1949年11月,人民解放军从永春出发解放德化,其中有一路就从虎豹关越过。民国永春名士郑翘松慨赋《虎豹关》诗:“混沌无端凿,蜗蛮亦战场。车难万轨进,关俨一夫当。鼠窃真毛贼,猿唬足断肠。倘无苛政恨,何物敢跳梁。” 关于此关的险要,乡野老人的回忆可能让你不寒而栗。民国间地方不靖,匪乱横行,虎豹关附近就时常有土匪出没劫掠,过往商旅叹为凶途。当时来往永春、德化的挑货脚夫,所使用的扁担,不像平常的扁担那样两端做成钩形,而是直直的一根,突遇匪徒时,可以两手往外一捋,立即将担子脱身,挥舞扁担以作防身武器,或转身逃命。

永春县吾峰镇,又名鳌峰,近傍天马山,古驿道穿境而过。

驿道由石头铺成,延伸数百里,连结闽南、闽中。它起于泉州,经南安,穿永春县城、五里街和吾峰大剧埔,后通至德化全境并连通大田。至今在永、德交界处的择水村隘内岭格上石刻的“永春州”三大字依然清晰可见。

南宋朱熹曾路过大剧埔,留下一首诗,刻石立于吾峰镇朱子途经之处: “王事贤劳只自嗤,一官今是五年期。如何独宿荒山坡,更拥寒衾听子规。” (资料来源:泉州历史网)

如果你的前男友结婚了,你还会不会去找他?我猜大家都会跟我一样,既然当时已经选择分手了,那么现在他拥有一段新的恋情,开始了新的生活,这也就说明两个人是没有缘分的,也不会再去打扰他的生活。

但是在印度有一位女子居然闯进前男友的婚礼,还高调的求婚前男友,原以为只是去闹事,没有想到是去表白前男友,而在所有人都认为不可能答应的时候,新娘却答应了于是两个人的婚礼变成了三个人的婚礼,三人完婚之后就组建了一个新的家庭

其实印尼这新娘不答应不行,搞不好新郎取前女友,新娘就不是她了,只能点头了。从网上发的视频看到前任抢婚成功,脸上透露了高兴。现任结婚当天被抢婚,本来是属于自己一个人的男人现在分别人一半,明显脸上不好看。

而且新娘当时看到前女友进来的时候,心里就已经有一点不开心了,毕竟在举行仪式的时候是前女友,不请自来,新娘就看见这种情况,新郎都已经和前女友分手七八年了,突然就闯进了婚礼求婚,觉得这应该是命运的安排,于是就答应了让前女友成为第二妻。

有很多人就奇怪,现在不是一夫一妻制吗?为什么在印度可以娶多个妻子,可能这是在印度这种事情也是经常有的,每个地方的风俗习惯不一样,印度尼西亚本来就是一夫多妻制。

又看到关于这个新闻的后续,这场婚礼的意外展转折却给新郎带来不小压力。

结婚后两个老婆花费较大,目前无业的他坦言要一次养两名娇妻是不小的负担,作为两位女子的丈夫,肯定是想给自己的妻子更好的生活,他计划去大马打工来养两个妻子。

26岁的影后恬妞和印尼富豪叶聪豪打得火热,生下了一个女儿。没想到在新婚之夜,印尼富豪叶聪豪轻蔑地和恬妞说:“我家里已经有两个太太了,你是第三个。”恬妞忽然意识到,被人骗了,但自己已有对方骨肉,让人“套牢”,想退出已经来不及了。

恬妞嫁给印尼富豪叶聪豪

1999年,少年方世玉热播,让人没想到的是,年轻貌美的女主角没有红,红的是已经39岁“苗翠花”的扮演者恬妞。但让人没想到的是,事业上顺风顺水,感情上却一波三折。

恬妞在事业鼎盛时期,周围的追求者络绎不绝,而追求者中不乏一些青年才俊,和身价千万的大富豪。而这其中,有一个人格外突出,那就是印尼华侨叶聪豪。叶聪豪长得风流帅气,一表人才,让恬妞对他备生好感,不仅如此,叶聪豪对恬妞是一掷千金,毫不手软。

叶聪豪的产业很多,平时工作也很忙,但为了追求恬妞,可以做到3天3夜不上班,陪着她熬夜拍戏,还带她去逛街吃美食,还经常去国外旅游。在这样的攻势下,恬妞很快就沦陷了,恋爱仅仅两个月,在拉斯维加斯,叶聪豪就策划了一场求婚仪式,恬妞一激动,当场就答应了。两人在当地注册结婚,结果后没多久,恬妞就怀孕了,叶聪豪也非常高兴,带着恬妞去回印尼老家办酒席。等去了印尼,恬妞才发现,自己“羊入虎口”了。

结婚当晚后悔了

刚一进门,就有两个女人虎视眈眈的看着她,看的她心里直发怵,但因为初来乍到,自己没有多想。一天的仪式的完毕以后,恬妞累的腰都直不起来,就躺在床上休息,过了一会儿,叶聪豪回到了屋里。叶聪豪一脸兴奋的对她说:“这是你第一次来印尼的家里,感觉怎么样?”恬妞满脸的疲惫的说:“挺好的!就是不知道为什么,有两个女人,看我的眼神好像有点恶狠狠的,她们是你的亲戚吧?她们是不是不喜欢我啊!”

这时,叶聪豪好像想起来什么似的,对恬妞说:“哦!你说她们啊!我忘告诉你了,她们是我的两个妻子,你是我的第三个太太了,你以后要称她们为姐姐!”恬妞听完,震惊极了!刚要和叶聪豪争吵,但一使劲儿,肚子就疼,考虑到肚子里的孩子,恬妞就先让自己镇定下来。两人冷战了好几天,叶聪豪也没有像往常一样去哄恬妞,因为他知道,恬妞已经怀了他的孩子,是不会走的。

洞房夜才知对方有妻孩

恬妞在印尼的这段时间,可以说是生不如死,老公不搭理她,另外两个妻子也联合起来排挤她。恬妞实在是受不了,就对叶聪豪说:“让我回中国吧!在这里我不喜欢!”可叶聪豪怕她一去不复返,硬是不同意她回家,恬妞不得已就想偷偷的回国,被叶聪豪知道后,就直接吩咐其他两房妻子看住她,不要让她跑了。

恬妞没办法,只能生完孩子以后再想办法。她月子里就开始用凉水给孩子洗衣服,有时候顾不上吃饭,就只能吃凉的。后来,女儿慢慢大了一些,叶聪豪看她也就看的没那么紧了,恬妞找到机会,就带着女儿回国了。

回国后恬妞才知道,拉斯维加斯的婚姻,只在当地有效,其他地方都是无效的。多年后,恬妞回忆这段往事时,还潸然泪下,忍不住说:“我这辈子要吃的苦,都在印尼吃完了!”回国以后,恬妞和万梓良谈起了恋爱,两年后,两人准备结婚。但可惜的是,万梓良婚后绯闻不断,两人结婚4年便离婚,万梓良转身娶了小16岁的空姐。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51962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6
下一篇2023-07-1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