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古诗词大全

高中古诗词大全,第1张

一 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一年级第一学期 背诵篇目)

二 诗经•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一年级第一学期 背诵篇目)

三 饮 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一年级第一学期 背诵篇目)

四 登金陵凤凰台

♢李 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一年级第二学期 背诵篇目)

五 八声甘州

♢柳 永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

(一年级第二学期 背诵篇目)

六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辛弃疾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七 登快阁

♢黄庭坚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一年级第二学期 背诵篇目)

八 梦游天姥吟留别

♢李 白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一年级第二学期 背诵第二段)

九 终南山

♢王 维

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一年级第二学期 背诵篇目)

一○ 登 楼

♢杜 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一年级第二学期 背诵篇目)

十一 塞下曲

♢卢 纶

鹫翎金仆姑,燕尾绣蝥弧。

独立扬新令,千营共一呼。

(一年级第二学期 背诵篇目)

十二 从军行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一年级第二学期 背诵篇目)

十三 过华清宫

♢杜 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一年级第二学期 背诵篇目)

十四 雨霖铃

♢柳 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二年级第一学期 背诵篇目)

十五 踏莎行•郴州旅舍

♢秦 观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二年级第一学期 背诵篇目)

十六 苏幕遮

♢周邦彦

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二年级第一学期 背诵篇目)

十七 声声慢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二年级第一学期 背诵篇目)

十八 双调寿阳曲•远浦帆归

♢马致远

夕阳下,酒旆闲,两三航未曾着岸。落花水香茅舍晚,断桥头卖鱼人散。

(二年级第一学期 背诵篇目)

十九 中吕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踟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二年级第一学期 背诵篇目)

二○ 师 说

♢韩 愈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二年级第二学期 背诵篇目)

二一 劝 学

♢荀 子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二年级第二学期 背诵篇目)

二二 月 夜

♢杜 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三年级第一学期 背诵篇目)

二三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三年级第一学期 背诵篇目)

二四 水调歌头

♢苏 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三年级第一学期 背诵篇目)

(敬告读者:以下为高三下篇目,由于版本原因,未经校对,请以2010届高三下语文新教材为准,特此说明)

二五 《孟子》二章•鱼,我所欲也

♢《孟子•告子上》

孟子曰:“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嘑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三年级第二学期 背诵篇目)

二六 琵琶行(并序)

♢白居易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三年级第二学期 背诵第二段)

二七 论语七则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三年级第二学期 背诵篇目)

二八 兰亭集序

♢王羲之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三年级第二学期 背诵第一段)

二九 人间词话七则

♢王国维

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我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

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

境界有大小,不以是而分优劣。“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何遽不若“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宝帘闲挂小银钩”何遽不若“雾失楼台,月迷津渡”也。

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周介存置诸温韦之下,可为颠倒黑白矣。“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金荃》《浣花》,能有此气象耶?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罔不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界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其辞脱口而出,无矫揉妆束之态。以其所见者真,所知者深也。诗词皆然。持此以衡古今之作者,可无大误也。

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美成能入而不出。白石以降,于此二事皆未梦见。

(三年级第二学期 背诵“古今之成大事业……此第三境也”)

望庐山瀑布 早发白帝城 将进酒 送孟浩然之广陵

赠汪伦 咏苎萝山 塞下曲六首 静夜思

望天门山 夜宿山寺 登金陵凤凰台 长相思二首

把酒问月 独坐敬亭山 客中行 菩萨蛮

秋登宣城谢眺北楼 行路难 其一 送友人入蜀 渡荆门送别

梦游天姥吟留别 长干行 赠孟浩然 春思

军行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与史中郎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

蜀道难 长门怨 送友人 白头吟

草书歌行 关山月 白马篇 侠客行

秋浦歌十七首 行路难 春夜洛城闻笛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行路难 其二 子夜四时歌:夏歌 古朗月行 古风其二十四

月下独酌其一 古风 其十九 江上吟 登高丘而望远

秋风清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连理枝 金陵酒肆留别

北风行 忆秦娥 峨眉山月歌 清平乐

塞上曲 白鸠辞 怨情 日出入行

独漉篇 山中问答 江南春怀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望鹦鹉洲怀祢衡 劳劳亭 子夜四时歌:春歌 夜坐吟

子夜四时歌:秋歌 金门答苏秀才 学古思边 玉阶怨

妾薄命 结客少年场行 子夜四时歌:冬歌 采莲曲

飞龙引 谢公亭(盖谢脁、范云之所游) 乌夜啼 久别离

送别 远别离 金陵城西楼月下吟 有所思

临江王节士歌 拟古其九 古风其二 古风其三

襄阳歌 上云乐 菩萨蛮 冬日归旧山

哭宣城善酿纪叟 于阗采花 乌栖曲 句

南陵别儿童入京 寄东鲁二稚子 在金陵作 上李邕 ( 此诗萧士□云是伪作 ) 上斌下 赠从孙义兴宰铭

江夏送倩公归汉东 太华观 独坐敬亭山 清平乐

战城南 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 古风其十五 天马歌

扶风豪士歌 玉壶吟 梁园吟 鸣皋歌送岑徵君 时梁园三尺雪

长歌行 清平调词三首 阳春歌 箜篌谣

胡无人 广陵赠别 阙题 上清宝鼎诗

临路歌 感时留别从兄徐王延年从弟延陵 早秋单父南楼酬窦公衡 宣城送刘副使入秦

登广武古战场怀古 答高山人兼呈权顾二侯 至陵阳山登天柱石酬韩侍御见招隐黄山 登梅冈望金陵赠族侄高座寺僧中孚

登金陵冶城西北谢安墩 春日陪杨江宁及诸官宴北湖感古作 月下独酌其二 过汪氏别业其一

南奔书怀 留别贾舍人至二首 自梁园至敬亭山见会公谈陵阳山水兼期同游因 沙丘城下寄杜甫

夜泊牛渚怀古 豳歌行上新平长史兄粲 白纻辞 其一 幽州胡马客歌

梁甫吟 行行游且猎篇 古风其二十 古风其十八

古风其三十四 横江词其一 猛虎行 ( 此诗萧士□云是伪作 ) 上彬下 去妇词 ( 一作顾况诗 )

少年行其一 结袜子 沐浴子 上清宝鼎诗

句 句 句 经乱後将避地剡中留赠崔宣城

书怀赠南陵常赞府 赠僧崖公 赠王判官时余归隐居庐山屏风叠 赠张相镐其一 时逃难在宿松山作

白云歌送刘十六归山 留别曹南群官之江南 答长安崔少府叔封游终南翠微寺太宗皇帝金沙 登黄山凌□台送族弟溧阳尉济充泛舟赴华阴

越女词其三 感兴其一 天台晓望 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五首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永王东巡歌十一首 赠从兄襄阳少府皓 雪谗诗赠友人

赠清漳明府侄聿 邺中赠王大 (一作邺中王大劝入高凤石门山 闻丹丘子于城北营石门幽居中有高凤遗迹仆离 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

赠宣城宇文太守兼呈崔侍御 句 别匡山 观佽飞斩蛟龙图赞

地藏菩萨赞 句 阙题 栖贤寺

炼丹井 宿无相寺 荆州歌 杨叛儿

野田黄雀行 少年行其二 听蜀僧浚弹琴 渌水曲

门有车马客行 丁都护歌 ( 都一作督 ) 上留田行 公无渡河

古风其七 秦女休行 ( 魏协律都尉左延年所作, 今拟 东海有勇妇 代关中有贤女 横江词其五

同族弟金城尉叔卿烛照山水壁画歌 古风其一 钓滩 洛阳陌

桂殿秋 咏方广诗 题楼山石笋 句

秀华亭 赠韦秘书子春 古意 酬张司马赠墨

赋得白鹭鸶送宋少府入三峡 送别 越女词其四 宣城见杜鹃花

九日登山 陪族叔当涂宰游化城寺升公清风亭 登瓦官阁 越中览古

经下邳圯桥怀张子房 宿五松山下荀媪家 月下独酌其三 游泰山六首(一作天宝元年四月从故御道上泰

答杜秀才五松见赠 感遇其一 送萧三十一之鲁中兼问稚子伯禽 江夏送友人

酬崔五郎中 留别金陵诸公 江夏行 悲歌行

当涂赵炎少府粉图山水歌 赠崔司户文昆季 书情题蔡舍人雄 赠钱徵君少阳 (一作送赵云卿)

献从叔当涂宰阳冰 题宝圌山 自广平乘醉走马六十里至邯郸登城楼览古书怀 赠江油尉

桃源 普照寺 兴唐寺 相逢行

寻雍尊师隐居 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 翰林读书言怀,呈集贤诸学士 上崔相百忧章(时在浔阳狱)

白毫子歌 王昭君其一 王昭君其二 雉朝飞

古风其四 君马黄 从军行 君子有所思行

独不见 北上行 与元丹丘方城寺谈玄作 双燕离

殷十一赠栗冈砚 乌牙寺 桃源 阳春曲

惧谗 赠裴十四 上皇西巡南京歌十首 自金陵溯流过白壁山玩月达天门寄句容王主簿

送崔氏昆季之金陵 (一作秋夜崔八丈水亭送 观元丹丘坐巫山屏风 春日独酌其一 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

望庐山瀑布其一 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三首 金陵凤凰台置酒 金陵其一

望黄鹤楼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奔亡道中其一 安州应城玉女汤作

秋日登扬州西灵塔 自巴东舟行经瞿唐峡登巫山最高峰还题壁 秋下荆门 江行寄远

月下独酌其四 早望海霞边 酬张卿夜宿南陵见赠 友人会宿

越中秋怀 流夜郎闻酺不预 从军行 示金陵子 (一作金陵子词)

越女词其一 越女词其二 五松山送殷淑 送梁四归东平

宣州九日闻崔四侍御与宇文太守游敬亭余时登 寄崔侍御 留别于十一兄逖裴十三游塞垣 北山独酌寄韦六

送温处士归黄山白鹅峰旧居 东山吟 怀仙歌 赠韦侍御黄裳其一

淮海对雪赠傅霭 ( 一作淮南对雪赠孟浩然 ) 横江词其四 赠参寥子 赠崔郎中宗之 时谪官金陵

赠从弟冽 赠张相镐其二 流夜郎半道承恩放还兼欣克复之美书怀示息秀 赠别从甥高五

赋得鹤送史司马赴崔相公幕 小桃源 日出东南隅行 代佳人寄翁参枢先辈

中山孺子妾歌 送别 发白马 东武吟 ( 一作出东门后书怀留别翰林诸公 )

紫骝马 古风其三十五 飞龙引其二 古风其四十六

古风其五十九 禅房怀友人岑伦 相逢行二首 长门怨二首

登高丘而望远 前有一尊酒行二首 金陵歌,送别范宣 忆秋浦桃花旧游,时窜夜郎

蔡氏五弄·渌水曲 古风其五十六 古风其四十四 古风其四十八

春日行 司马将军歌 代陇上健儿陈安 古风其三十六 古风其四十

古风其三十一 古风其二十一 古风其十四 折杨柳

侍从宜春苑奉诏赋龙池柳色初青听新莺百啭歌 送贺宾客归越 题舒州司空山瀑布 月夜金陵怀古

寒女吟 南陵五松山别荀七 观鱼潭 叙旧赠江阳宰陆调

赠闾丘宿松 赠僧行融 登敬亭山南望怀古赠窦主簿 安陆白兆山桃花岩寄刘侍御绾 ( 一作春归桃

陈情赠友人 玉真公主别馆苦雨赠卫尉张卿二首 赠崔侍郎 驾去温泉后赠杨山人

早秋赠裴十七仲堪 笑歌行 ( 以下二首 苏轼云是伪作 ) 送友人寻越中山水 口号 (一作口号留别金陵诸公 )

别中都明府兄 寄韦南陵冰余江上乘兴访之遇寻颜尚书笑有此 春日归山寄孟浩然 泾川送族弟□ 金享

洞庭醉後送绛州吕使君果流澧州 ( 果一作杲 五月东鲁行答汶上君 (君一作翁) 以诗代书答元丹丘 酬坊州王司马与阎正字对雪见赠

送杨山人归嵩山 送范山人归泰山 送韩侍御之广德 送裴十八图南归嵩山其一

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 对酒 放後遇恩不沾 题金陵王处士水亭

避地司空原言怀 感遇其二 酬崔侍御 春陪商州裴使君游石娥溪 时欲东游遂有此赠

江上望皖公山 与周刚清溪玉镜潭宴别 潭在秋浦桃胡陂下 冬夜醉宿龙门觉起言志 金陵其二

宿巫山下 金陵白杨十字巷 下途归石门旧居 上三峡

苏台览古 夜泊黄山闻殷十四吴吟 宿虾湖 虾换鱼旁 之广陵宿常二南郭幽居

九日登巴陵置酒望洞庭水军 纪南陵题五松山 (一作南陵五松山感时赠别 金陵其三 过四皓墓

岘山怀古 苏武 寻高凤石门山中元丹丘 九日

九月十日即事 与谢良辅游泾川陵岩寺 登太白峰 登邯郸洪波台置酒观发兵

焦山望松寥山 与从侄杭州刺史良游天竺寺 江上答崔宣城 感兴其二

荆州贼平临洞庭言怀作 咏山樽二首 ( 此首一题咏柳少府山瘿木樽 ) 观放白鹰其一 拟古其三

拟古其六 独酌 夏日山中 对酒

嘲王历阳不肯饮酒 观猎 咏槿 白田马上闻莺

自代内赠 秋浦感主人归燕寄内 出妓金陵子呈卢六其一 越女词其五

送岑徵君归鸣皋山 送长沙陈太守其一 酬中都小吏携斗酒双鱼于逆旅见赠 江夏送张丞

浔阳送弟昌峒鄱阳司马作 饯校书叔云 送二季之江东 江西送友人之罗浮

送陆判官往琵琶峡 流夜郎至西塞驿寄裴隐 寄淮南友人 寄王屋山人孟大融

秋日鲁郡尧祠亭上宴别杜补阙范侍御 江上寄元六林宗 寄从弟宣州长史昭 闻李太尉大举秦兵百万出征东南懦夫请缨冀申

赠别王山人归布山 金陵白下亭留别 留别西河刘少府 送杨少府赴选

金乡送韦八之西京 述德兼陈情上哥舒大夫 读诸葛武侯传书怀赠长安崔少府叔封昆季 赠华州王司士

赠饶阳张司户燧 赠溧阳宋少府陟 赠嵩山焦炼师 月夜江行寄崔员外宗之

秋夜宿龙门香山寺奉寄王方城十七丈奉国莹上 赠宣州灵源寺仲浚公 赠友人其二 赠别舍人弟台卿之江南

江夏赠韦南陵冰 赠柳圆 流夜郎赠辛判官 赠常侍御

哭晁卿衡 金陵新亭 邹衍谷 金陵听韩侍御吹笛

劳劳亭歌 在江宁县南十五里 古送别之所 横江词其六 少年行其三 ( 此诗严粲云是伪作 ) 邯郸才人嫁为斯养卒妇

短歌行 千里思 树中草 枯鱼过河泣

上之回 怨歌行 长安见内人出嫁 友人令余代为之 古风其十六 古风其十七

古风其二十二 古风其二十三 古风其五 古风其三十二

古风其四十一 山人劝酒 古风其四十九 古风其四十五

古风其四十七 古风其五十八 古风其五十四 湖边采莲妇

凤凰曲 秋夕旅怀 代别情人 怨情

捣衣篇 三山望金陵,寄殷淑 草创大还,赠柳官迪 送张秀才谒高中丞

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 张相公出镇荆州,寻除太子詹事,余时流夜郎 襄阳曲 夜坐吟

咏桂 题嵩山逸人元丹丘山居 寓言三首 赠黄山胡公求白鹇

落日忆山中 万愤词投魏郎中 古风其三十九 古风其五十七

鞠歌行 君道曲 梁之雅歌有五章 今作一章 古风其四十二 古风其四十三

古风其三十七 古风其十九 古风其二十七 古风其六

古风其八 古风其九 古风其十 古风其十一

古风其十二 宫中行乐词其一 宫中行乐词其三 鸣雁行

陌上桑 出自蓟北门行 秦女卷衣 宫中行乐词其六

宫中行乐词其八 入朝曲 ( 一作鼓吹入朝曲 ) 秋思 对酒行

估客行 ( 行一作乐 ) 横江词其二 横江词其三 鸣皋歌奉饯从翁清归五崖山居

南都行 戏赠杜甫 送友生游峡中 春感

鞠歌行 会别离 初月 对雨

自溧水道哭王炎其一 玩月金陵城西孙楚酒楼,达曙歌吹,日晚乘醉 赠武十七谔 宿清溪主人

系寻阳上崔相涣其一 系寻阳上崔相涣其二 狱中上崔相涣 赠王汉阳

赠历阳褚司马 时此公为稚子舞故作是诗 赠宣城赵太守悦 巴陵赠贾舍人 于五松山赠南陵常赞府

赠友人其三 赠闾丘处士 赠僧朝美 淮阴书怀寄王宗成 (一作王宗城 )

宿白鹭洲寄杨江宁 夕霁杜陵登楼寄韦繇 寄弄月溪吴山人 忆襄阳旧游赠马少府巨

赠郭季鹰 赠范金卿其二 温泉侍从归逢故人 僧伽歌

和卢侍御通塘曲 东鲁见狄博通 对雪奉饯任城六父秩满归京 送杨山人归天台

送友人游梅湖 颍阳别元丹丘之淮阳 留别广陵诸公 (一作留别邯郸故人) 别东林寺僧

别韦少府 将游衡岳过汉阳双松亭留别族弟浮屠谈皓 寄上吴王其一 别鲁颂

早过漆林渡寄万巨 题情深树寄象公 寄当涂赵少府炎 自汉阳病酒归寄王明府

江夏寄汉阳辅录事 早春寄王汉阳 寄王汉阳 送王孝廉觐省

送鞠十少府 送储邕之武昌 酬谈少府 酬宇文少府见赠桃竹书筒

答湖州迦叶司马问白是何人 送杨燕之东鲁 金陵送张十一再游东吴 江上送女道士褚三清游南岳

送鲁郡刘长史迁弘农长史 送梁公昌从信安北征 出妓金陵子呈卢六其四 巴女词

送内寻庐山女道士李腾空二首 口号吴王美人半醉 代美人愁镜其一 代美人愁镜其二

寄远其十一 长信宫 嘲鲁儒 寄远其三

白胡桃 巫山枕障 流夜郎题葵叶 题随州紫阳先生壁

白鹭鸶 洗脚亭 醉题王汉阳厅 山中与幽人对酌

对酒醉题屈突明府厅 待酒不至 拟古其四 拟古其五

效古其一 忆东山二首 紫藤树 拟古其八

拟古其十一 感遇其三 江上秋怀 酬裴侍御留岫师弹琴见寄

答裴侍御先行至石头驿以书见招期月满泛洞庭 答从弟幼成过西园见赠 酬崔十五见招 酬裴侍御对雨感时见赠

携妓登梁王栖霞山孟氏桃园中 宴郑参卿山池 同族侄评事黯游昌禅师山池其一 登锦城散花楼

登峨嵋山 登新平楼 谒老君庙 夜泛洞庭寻裴侍御清酌

楚江黄龙矶南宴杨执戟治楼 陪宋中丞武昌夜饮怀古 慈姥竹 丹阳湖

奔亡道中其二 太原早秋 过崔八丈水亭 上元夫人

下陵阳沿高溪三门六剌滩 鹦鹉洲 金陵望汉江 姑孰溪

庐江主人妇 鲁中都东楼醉起作 牛渚矶 灵墟山

寻山僧不遇作 过汪氏别业其二 春归终南山松龛旧隐 与南陵常赞府游五松山 山在南陵铜井西五里

流夜郎至江夏陪长史叔及薛明府宴兴德寺南阁 九日龙山歌 大庭库 陪从祖济南太守泛鹊山湖三首

同友人舟行游台越作 朝下过卢郎中叙旧游 侍从游宿温泉宫作 邯郸南亭观妓

春日游罗敷潭 秋夜与刘砀山泛宴喜亭池 东鲁门泛舟其二 秋猎孟诸夜归置酒单父东楼观妓

酬王补阙惠翼庄庙宋丞□赠别 此水旁 酬岑勋见寻就元丹丘对酒相待以诗见招。 秋夕书怀 感兴其五

感兴其三 求崔山人百丈崖瀑布图 观放白鹰其二 观博平王志安少府山水粉图

寻阳紫极宫感秋作 田园言怀 咏邻女东窗海石榴 南轩松

望月有怀 重忆一首 春滞沅湘有怀山中 拟古其七

忆崔郎中宗之游南阳遗吾孔子琴抚之潸然感旧 拟古其二 金陵江上遇蓬池隐者 时于落星石上 月夜听卢子顺弹琴

清溪半夜闻笛 庐山东林寺夜怀 观胡人吹笛 ( 观一作听 ) 题宛溪馆

题东溪公幽居 题元丹丘山居 题瓜州新河饯族叔舍人贲 莹禅师房观山海图

寄远其四 寄远其五 寄远其六 寄远其七

寄远其八 嵩山采菖蒲者 春怨 代赠远

陌上赠美人 闺情 代秋情 代寄情楚词体

寄远其一 秋浦寄内 出妓金陵子呈卢六其二 在浔阳非所寄内

送张秀才从军 送族弟单父主簿凝摄宋城主簿至郭南月桥却回 灞陵行送别 送贺监归四明应制

送通禅师还南陵隐静寺 送外甥郑灌从军三首 送殷淑三首 送侯十一

答友人赠乌纱帽 送舍弟 送赵判官赴黔府中丞叔幕 同吴王送杜秀芝赴举入京

送郗昂谪巴中 书情寄从弟□州长史昭 都者换分 独酌清溪江石上寄权昭夷 夜别张五

寄上吴王其二 寄上吴王其三 泾溪东亭寄郑少府谔 泾溪南蓝山下有落星潭可以卜筑余泊石上寄何

江夏别宋之悌 南阳送客 窜夜郎于乌江留别宗十六王景 留别龚处士

别储邕之剡中 送崔十二游天竺寺 别山僧 鲁城北郭曲腰桑下送张子还嵩阳

单父东楼秋夜送族弟沈之秦 时凝弟在席 鲁郡尧祠送吴五之琅琊 见京兆韦参军量移东阳其一 见京兆韦参军量移东阳其二

赠丹阳横山周处士惟长 赠韦侍御黄裳其二 赠薛校书 赠何七判官昌浩

赠徐安宜 赠任城卢主簿 山鹧鸪词 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中京

赤壁歌送别 赠瑕丘王少府 赠临□县令皓弟 时被讼停官 名水旁 赠新平少年

赠崔侍郎 (郎一作御) 戏赠郑溧阳 赠张公洲革处士 秋山寄卫慰张卿及王徵君

望终南山寄紫阁隐者 淮南卧病书怀寄蜀中赵徵君蕤 春日独坐寄郑明府 赠友人其一

赠从弟宣州长史昭 赠汉阳辅录事其一 赠汉阳辅录事其二 系寻阳上崔相涣其三

闻谢杨儿吟猛虎词因此有赠 在水军宴赠幕府诸侍御 赠易秀才 江夏使君叔席上赠史郎中

博平郑太守自庐山千里相寻入江夏北市门见访 江上赠窦长史 赠崔秋浦其二 赠崔秋浦其三

望九华赠青阳韦仲堪 游溧阳北湖亭望瓦屋山怀古赠同旅 自溧水道哭王炎其二 自溧水道哭王炎其三

宣城哭蒋徵君华 杂言用投丹阳知己兼奉宣慰判官 战城南 送袁明府任长沙

送客归吴 望夫石 暖酒 元丹丘歌

秋思 高句骊 宫中行乐词其七 宫中行乐词其二

来日大难 大堤曲 黄葛篇 凤吹笙曲 ( 一作凤笙篇 送别 )

白纻辞 其二 白纻辞 其三 古风其二十八 古风其二十九

雉子斑 ( 一作设辟邪伎鼓吹雉子斑曲辞 ) 幽涧泉 古风其五十三 古风其五十

与贾至舍人于龙兴寺剪落梧桐枝望灉湖 夜下征虏亭 春日醉起言志 上清宝鼎诗(前见《东观馀论》,后见《王直

白鼻騧 少年子 送程、刘二侍郎兼独孤判官赴安西幕府 送于十八应四子举落第还嵩山

醉后答丁十八以诗讥余捶碎黄鹤楼(此诗杨慎 游南阳清泠泉 秋浦清溪雪夜对酒,客有唱山鹧鸪者 赠刘都使

醉后赠王历阳(历阳,和州也) 送韩准、裴政、孔巢父还山 鲁郡尧祠送窦明府薄华还西京(时久病初起作 杭州送裴大泽赴庐州长史

酬殷明佐见赠五云裘歌 走笔赠独孤驸马 秋日炼药院镊白发,赠元六兄林宗 句

见野草中有曰白头翁者 姑孰十咏(一作李赤诗)·姑孰溪 姑孰十咏·望夫山 改九子山为九华山联句

古风其五十一 古风其五十二 古风其五十五 古风其三十

古风其三十三 古风其三十八 古风其十三 古风其二十五

古风其二十六 宫中行乐词其四 宫中行乐词其五 空城雀

拟古 凤台曲 豫章行 胡无人行

题许宜平庵壁 题峰顶寺 晓晴 庭前晚开花

宣州长史弟昭赠余琴溪中双舞鹤诗以言志 醉後赠从甥高镇 赠秋浦柳少府 赠崔秋浦其一

赠裴司马 中丞宋公以吴兵三千赴河南军次寻阳脱余之囚 赠卢司户 赠从弟南平太守之遥其一

赠从弟南平太守之遥其二 赠潘侍御论钱少阳 对雪醉後赠王历阳 新林浦阻风寄友人

赠崔咨议 赠升州王使君忠臣 口号赠徵君鸿 此公时被征 对雪献从兄虞城宰

访道安陵遇盖还为余造真录临别留赠 上竹 赠卢徵君昆弟 赠郭将军 玉真仙人词

清溪行 ( 一作宣州清溪 ) 赠范金卿其一 送薛九被谗去鲁 送族弟凝至晏□ 单父三十里 土固

送族弟凝之滁求婚崔氏 送方士赵叟之东平 赠别郑判官 送张舍人之江东

送当涂赵少府赴长芦 魏郡别苏明府因北游 留别王司马嵩 游敬亭寄崔侍御 (一本作登古城望府中奉寄

下寻阳城泛彭蠡寄黄判官 流夜郎永华寺寄浔阳群官 江上寄巴东故人 望汉阳柳色寄王宰

鲁中送二从弟赴举之西京 (一作送族弟金 奉饯高尊师如贵道士传道录毕归北海 录竹 送纪秀才游越 送蔡山人

送长沙陈太守其二 送李青归华阳川 送窦司马贬宜春 送羽林陶将军

送侄良携二妓赴会稽戏有此赠 送张遥之寿阳幕府 鲁郡尧祠送张十四游河北 送崔度还吴 度故人礼部员外国辅之子

送白利从金吾董将军西征 送裴十八图南归嵩山其二 同王昌龄送族弟襄归桂阳其一(一作同王昌龄 同王昌龄送族弟襄归桂阳其二

南流夜郎寄内 思边 浣纱石上女 出妓金陵子呈卢六其三

赠内 寄远其二 平虏将军妻 杂诗

寄远其九 寄远其十 题江夏修静寺 春日独酌其二

自遣 日夕山中忽然有怀 秋夜独坐怀故山 效古其二

拟古其一 鲁东门观刈蒲 览镜书怀 题雍丘崔明府丹灶

感兴其四 拟古其十二 拟古其十 感兴其六

感遇其四 游南阳白水登石激作 寻鲁城北范居士失道落苍耳中见范置酒摘苍耳 东鲁门泛舟其一

同族侄评事黯游昌禅师山池其二 游谢氏山亭 登单父陶少府半月台 杜陵绝句

宣城青溪 (一作入清溪山) 游水西简郑明府 铜官山醉後绝句 游秋浦白苛陂二首

宴陶家亭子 在水军宴韦司马楼船观妓 天门山 望夫山

谢公宅 凌歊台 桓公井 商山四皓

入彭蠡经松门观石镜缅怀谢康乐题诗书游览之 望木瓜山 登敬亭北二小山余时送客逢崔侍御并登此地 登巴陵开元寺西阁赠衡岳僧方外

挂席江上待月有怀 秋登巴陵望洞庭 奔亡道中其三 奔亡道中其四

奔亡道中其五 郢门秋怀 至鸭栏驿上白马矶赠裴侍御 荆门浮舟望蜀江

下泾县陵阳溪至涩滩 王右军 姑孰十咏·天门山 安州般若寺水阁纳凉,喜遇薛员外乂

秋日与张少府、楚城韦公藏书高斋作 对酒忆贺监二首 秋夜板桥浦泛月独酌怀谢脁 初出金门,寻王侍御不遇,咏壁上鹦鹉

题元丹丘颍阳山居 赠段七娘 别内赴征三首 雨后望月

白微时,募县小吏入令卧内,尝驱牛经堂下, 历阳壮士勤将军名思齐歌 舍利弗 泛沔州城南郎官湖

登庐山五老峰 送族弟绾从军安西 与诸公送陈郎将归衡阳 摩多楼子

  人物年谱

  1岁,唐高祖武德七年(624年)正月二十三,生于利州(今四川省广元市)。父,武士彟,年48岁,任工部尚书,判六曹尚书事。母,杨氏,年46岁。异母兄武元庆、武元爽稍长,姐一人尚幼。

  2岁,武德八年(625年)六月初四,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其兄李建成、弟李元吉。初七,李世民被立为太子。八月初八,唐高祖李渊传位于太子李世民。九日,太子李世民即位,为太宗。封武士彟为豫州都督。

  5岁,贞观二年(628年)六月十五日,李治(唐高宗)诞生。本年,袁天罡为武相面,在当地留下了朝天关、望云埔等传说。

  12岁,贞观九年(635年)五月初六日,高祖死于长安大安宫垂拱殿。武士彟在痛悼高祖中患病身亡,享年59岁。十月二十七日,葬高祖于陕西三原献陵,庙号高祖,与太穆皇后合葬。之后,与母亲杨氏回文水(属山西吕梁市)葬父。

  14岁,贞观十一年(617年),太宗李世民听说武士彟之女美丽聪明有才华,召入宫中,立为才人,赐号“武媚娘”。

  16岁,贞观十三年(639年),全国有州府358,县1551。高丽、新罗、西突厥、吐火罗、康国、安国、波斯、疏勒、于阗、焉耆、高昌、林邑、昆明等酋长相继遣使朝贡。

  20岁,贞观十七年(643年)四月初七,太宗立李治为太子。

  23岁,贞观二十年(646年)三月初九,太宗病重,下诏军国机务并委太子李治处理。此后,太子隔日听政,朝罢,入侍药膳,武与太子开始接触,两人同在太宗身边侍疾。

  25岁,贞观二十二年(648年)正月,太宗作《帝范》12篇,赐太子李治。

  26岁,贞观二十三年(649年)五月二十六日,太宗下诏长孙无忌、褚遂良辅佐太子李治。太宗驾崩。按当时的法律,皇上死后,没给皇上生皇子的妃子,要去做尼姑。二十八日,武在感业寺出家为尼。六月初一,太子李治即位,为高宗,时年22岁。八月二十八日,葬太宗于昭陵,与长孙皇后合葬。

  27岁,永徽元年(650年)正月初六,高宗立妃王氏为皇后。五月二十六日,太宗忌日,高宗到感业寺行香,见到武。武氏哭泣,高宗伤感落泪。王皇后暗示武氏留长发,并劝皇上接其回宫。

  28岁,永徽二年(651年)八月,武入宫,为一般宫女,在王皇后身边。

  29岁,永徽三年(652年)七月初二,立李忠(陈王忠)为太子。十二日,户部奏:全国有户380万。本年冬,武生长子李弘。

  31岁,永徽五年(654)三月,封武为昭仪。三月十四日,唐高宗应武之请求,加赠武德功臣屈突通、武士彟等13人官。六月,王皇后的舅父看出皇后宠衰的现实,自请罢官,改封为吏部尚书。十二月十七日,高宗离京师谒昭陵,武从行,生次子李贤于途中。

  32岁,永徽六年(655年)三月,武著《内训》一篇。六月,王皇后与其母柳氏为“厌胜”事发,高宗大怒,令柳氏不得入宫,后舅罢知政事。此时,在皇后废立问题上朝臣分为两派:长孙无忌、褚遂良、朝瑗、来济等反对立武则天为皇后;许敬宗、李义府、崔义玄、袁公瑜等拥护立武则天为后。十月十三日,王皇后、萧淑妃废为庶人。十九日,高宗下诏立武昭仪为皇后。十一月初一,举行隆重的册立皇后仪式,文武百官及蕃夷酋长朝皇后于肃仪门。初七,追赠武后父武士彟为司空。本月,武后处死王皇后、萧淑妃。

  33岁,显庆元年(656年)正月初六,降太子李忠为梁王、梁州刺史,立武后子李弘为太子。二月十七日,追赠武后父武士彟为司徒,赐爵周国公。三月十七日,武后祀先蚕于北郊。四月十四日,高宗与武后在安福门楼观玄奘迎御制慈恩寺碑文。自魏晋以来,佛事活动从无如此之盛大。九月十二日,武后制《外戚诫》献于朝。十一月初五,武后生第三子李显于长安。

  34岁,显庆二年(657年)二月十二日,封李显为周王。

  36岁,显庆四年(659年)六月二十二日,高宗下诏改《氏族志》为《姓氏录》,以皇族与后族为第一等,皇朝得五品官者皆刊入士流。七月,杀长孙无忌及柳奭。九月,高宗下诏以石、米、史、大安、小安、曹、拔汗那、悒怛、疏勒、朱驹半等国置州县府127个,全国疆域进一步扩大。

  37岁,显庆五年(660年)正月,高宗与武后及太子在东都洛阳过春节。二十三日,离洛阳到并州。二月初十、至并州。十五日,会见随从官员、诸亲及并州官属父老等。三月初五,武后宴请亲戚故旧邻里于朝堂,宴妇人于内殿。初八,高宗讲武于并州城西,引群臣阅兵。四月初八,高宗、武后一行离并回东都。十月九日,改封武后母代国夫人杨氏为荣国夫人,品第一。本月,高宗初患风眩病,委武后处理部分政务,从此,武后参与朝政,处事都符合高宗旨意。

  38岁,龙朔元年(661年)正月,武后请禁止天下妇女为俳优之戏(古代指演滑稽戏的艺人),高宗采纳并下诏。四月,高宗欲亲率大军进攻高丽,武后抗表进谏以为不可,被采纳。

  39岁,龙朔二年(662年)六月初一,武后生第四子李旦于蓬莱宫含凉殿,于殿内作佛事,供玉像。七月初一,以皇子李旦满月,大赦天下,赐宴三日。

  41岁,麟德元年(664年)十二月,西台侍郎上官仪谋废皇后失败下狱。十三日,杀上官仪等,赐废太子忠死。此后,高宗视朝,武后垂帘于后,中外称之为“二圣”。约于本年,武后生太平公主。

  42岁,麟德二年(665年)十月二十八日,高宗、武后与太子去泰山封禅,从驾文武仪仗数百里不绝,东自高丽,西尽波斯,各国朝会者随从。本年,又获丰收。

  43岁,乾封元年(666年)正月初一,高宗祀昊天上帝于泰山之南。初二,封于泰山之上。初三,禅于社首山,武后为亚献。初五,礼毕,高宗御朝觐坛受朝贺,赦天下,改元乾封。六日,宴群臣。十九日,离泰山。二十四日,至曲阜,赠孔子为太师。二月二十二日,还至亳州,高宗等祭老君庙,尊之为太上玄元皇帝。三月十一日,高宗、武后回东都洛阳。令刻《登封记号文》,立于泰山。

  44岁,乾封二年(667年)九月初三,高宗久病不愈,令太子弘监国,改封殷王李旦为相王。

  45岁,总章元年(668)闰二月,高宗欲建明堂。二十五日,分长安、万年二县置乾封、明堂二县,以明志。九月十二日,李绩攻克平壤,擒高丽王高藏及其大臣男健等,完全征服高丽。

  46岁,总章二年(669)正月,封诸王嫡子皆为郡王。十二月初三,李绩病死。

  47岁,咸亨元年(670)正月初七,刘仁轨因年老辞官。三月十九日,许敬宗退休养老。八月初二,武后母杨氏病死于九成宫,享年92岁。

  48岁,咸亨二年(671)正月初七,高宗与武后离京师长安到东都,留太子李弘监国,令戴至德、李敬玄等辅政。

  49岁,咸亨三年(672)正月,以梁积寿为帅,发兵讨叛“蛮”。昆明蛮14姓3万户归顺,设殷、敦、总三州。

  50岁,咸亨四年(673)八月,高宗患疟疾,病重,令太子李弘于延福殿受诸司奏事。十一月,高宗监制乐章,有《上元》《二仪》《三才》《四时》《五行》《六律》《七政》《八风》《九官》《十洲》《得一》《庆云》等曲。

  51岁,上元元年(674)八月十五日,高宗追尊其祖先,以高祖为神尧皇帝,太宗为文武圣皇帝,高宗自称天皇,武后称天后,改元上元,大赦天下。九月初七,高宗下诏复长孙无忌官爵,陪葬昭陵,其曾孙长孙翼袭爵赵公。十月二十七日,武后上意见十二条,高宗赞同,令施行。

  52岁,上元二年(675)三月十三日,武后祀先蚕于邙山之南。本月,高宗风眩病加重,不能听政,政事皆由武后处理。高宗欲逊位于武后,宰相郝处俊谏止。武后引文学之士于宫中著书,参决表奏,被人们称为“北门学士”。四月二十五日,太子李弘被杀。五月初五,追谥太子李弘为孝敬皇帝。六月初五,立雍王李贤为太子,大赦天下。八月十九日,葬太子李弘于河偃师恭陵,高宗亲撰《孝敬皇帝睿德纪》。

  53岁,仪风元年(676)二月初七,武后劝高宗封禅中岳嵩山。十五日,高宗下诏今冬有事于嵩山。闰三月,吐善攻鄯、廓、河、芳四州,高宗下诏停封禅,遣相王李旦等率军抵御吐蕃。

  55岁,仪风三年(678)正月初四,百官及四夷酋长朝武后于光顺门。

  56岁,调露元年(679)五月初七,高宗令太子李贤监国。

  57岁,永隆元年(680)正月十九日,武后登洛阳城门楼,宴请诸王诸司三品以上及诸州都督刺史,太常奏新编《六合还淳》舞。八月二十二日,废太子李贤为庶人。二十三日,立英王李显为太子,改元永隆,大赦天下。

  58岁,开耀元年(681)正月初十,以太子初立,宴请百官及命妇于大明官。二十九日,高宗下诏免雍、岐、华、同四州两年地税。河南、河北遭水灾处免税一年。二月,武后表请赦杞王上金、鄱阳王素节之罪,乃以上金为沔州刺史,素节为岳州刺史,仍不许朝集。七月二十二日,太平公主下嫁薛绍。闰七月二十四日,高宗病,令太子李显监国。十一月初八,令废太子贤迁巴州。

  59岁,永淳元年(682)二月十九日,皇孙重照满月,改元永淳,大赦天下。三月二十五日,立皇孙李重照为皇太孙。

  60岁,弘道元年(683)正月初五,武后随高宗至少林寺,见其母旧营之所未偿完功,倍感凄凉,作诗并序,令武三思资金绢等物续成功德。七月,高宗下诏今年十一月有事于嵩山,不久因高宗病重改为来年正月。十一月初三,高宗病情加重,下诏罢来年封嵩山。十二月初四,改元弘道,大赦天下,高宗欲登则天门楼宣诏,气逆不能上马,乃召百姓入殿前宣诏。当夜,高宗崩于洛阳宫贞观殿,终年56岁。遗诏皇太子柩前即位,裴炎等辅政,军国大事有不决者,兼取武后进止。十一日,太子李显即位,为中宗。尊武后为皇太后。

  61岁,光宅元年(684)正月初一,改元嗣圣,大赦天下,中宗立韦氏为皇后。武太后撰写《高宗天皇大帝溢议》及《述圣记》。二月六日,武太后与裴炎等废中宗为庐陵王,幽于别所。七日,立相王李旦为皇帝,为睿宗,改元文明,政事由武太后处理。八日,废皇太孙重照为庶人,流韦玄贞于钦州。九日,令丘神绩往巴州监视废太子李贤,以备外虞。以韦待价为山陵修作使,率兵民营造乾陵。三月初五,废太子李贤在巴州自杀。四月二十二日,迁庐陵王李显于房州,二十六日迁均州。五月十五日,高宗灵柩运往长安,武太后作《高宗天皇大帝哀册文》,留镇洛阳。八月十一日,葬高宗于乾陵,庙号高宗,刻述圣记碑立于陵前。九月初六,武太后改元光宅,改东都为神都。二十一日,武太后追王其祖:五代祖克己为鲁靖公,高祖居常为太尉、北平恭肃王,曾祖俭为太尉、金城义康王,祖华为太原安成王,父士彟为魏忠孝王。立五代祠堂于文水。二十九日,徐敬业以匡复为名在扬州起兵。十月初六,武太后令李孝逸等率兵30万讨伐徐敬业。十八日,斩裴炎于都亭。十一月初四,武太后令左鹰扬卫大将军黑齿常之为江南道行军大总管讨伐徐敬业。十八日,徐敬业败逃,部将王那相杀徐敬业后投降。李孝逸令追捕余党,平定扬州。

  62岁,垂拱元年(685)正月初一,因平息徐敬业反叛,改元垂拱,大赦天下。二月初七,武太后下诏:“朝堂所置肺石及登闻鼓不预防守。有上朝堂诉冤者,御史受状以闻。”三月二十一日,再迁庐陵王李显于房州。四月,下《求贤制》,制令自举。十一月,武太后作《方广大庄严经序》,撰《臣规》两卷,普赐臣僚,以教为臣之道。

  63岁,垂拱二年(686)正月,武太后欲复政于睿宗李旦,李旦固让,请武太后继续理政。武太后开始起用酷吏。三月初八,武太后令铸铜匦,这是一个功能齐全的意见箱。十二月,免并州百姓庸、调二税,终其身。

  64岁,垂拱三年(687)正月初二,武太后封皇孙李成美为恒王,李隆基为楚王,李隆业为赵王。

  65岁,垂拱四年(688)正月初五,武太后在神都洛阳立高祖、太宗、高宗三庙,令四时享祀如京师太庙之仪。十一日,令毁乾元殿,就地建造明堂,由薛怀义督办。四月,武承嗣造瑞石,让唐同泰献上,其文曰:“圣母临人,永昌帝业。”武太后命名为“宝图”。五月十八日,武太后加尊号称“圣母神皇”。七月初一,武太后更名“宝图”为“天授圣图”,改洛水为永昌洛水,“宝图”所出为“圣图泉”,设永昌县于泉侧。封洛水神为“显圣侯”,嵩山为“神岳天中王”。又以先于汜水得瑞石,改汜水为广武。八月十七日,琅邪王李冲起兵反对武太后。武太后令丘神绩讨伐,未至,李冲已为地方军所败。二十三日李冲被其旧部杀掉。二十五日,越王李贞起兵于豫州,攻陷上蔡。九月初一,武太后令左豹韬卫大将军崇裕为中军大总管,岑长倩为后军大总管,讨伐李贞,削李贞属籍,改姓虺氏。十一日,兵临城下,李贞自杀,平豫州。十三日,杀韩王、鲁王等参与叛乱者。十二月二十七日,明堂建成,号“万象神宫”,富丽堂皇,准许民众入内参观。武太后又令于明堂之北起天堂,以贮夹像。颁《亲享明堂制》。

  66岁,载初元年(689)正月初一,武太后服皇帝衮冕,大飨万象神官,登则天门,改元永昌,大赦天下。初三,在明堂接受朝贺。初四,布政于明堂,颁九条以训百官。初五,在明堂飨群臣,吐蕃等遣使来贺。二月十四日,武太后尊其父魏忠孝王为周忠孝太皇,其母为周忠孝太后,文水陵为章德陵,咸阳陵为明义陵。置祟先府官。十五日,武太后再追王其祖:鲁靖公(克己)为太原靖王,北平王(居常)为赵肃恭王,金城王(俭)为魏义康王,太原王(华)为周安成王。十一月初一,武太后大享万象神官,改元载初,并始用周正(周历),即以十一月为正月,十二月为腊月,正月为一月。

  67岁,天授元年(690)正月初二,武太后布政于明堂。八日,下诏推行新造的字,其中新造字“曌(或作瞾)”为己名。改诏书为制书。二月十四日,武太后策试贡生于洛城殿,数日方休。贡生殿试自此开始。四月十一日,范履冰下狱死。告密之风起。七月,置制狱于丽景门,专理谋反案以扫除政敌。九月,远近百姓、四夷酋长、沙门道士6万余人上表,请改国号为周,赐皇帝姓武氏。睿宗皇帝也上表自请赐姓武氏。九日,武太后隆重登基称帝,大赦天下,降睿宗皇帝为皇嗣,赐姓武氏,改唐为周,改元天授,十二日,群臣上尊号曰“圣神皇帝”。十月十四日,改文水县为武兴县,县令品秩同赤县(京师长安),百姓世代免除赋税。

  68岁,天授二年(691)一月二十三日,杀丘神绩。二十八日,杀史务滋。二月,开始惩治酷吏,杀周兴、索元礼。九月二十五日,傅游艺下狱死。魏王武承嗣授意,凤阁舍人张嘉福使王庆之率数百人上表,请立武承嗣为太子,皇帝不许,王庆之即以死泣请,皇帝只得赐其印纸一张为出入凭信,才使他离去。后王庆之多次求见专言此事,皇帝怒,命凤阁侍郎李昭德赐杖。李昭德引王庆之出光顺门,立即杖杀,余党散去。之后,李昭德、狄仁杰都劝武则天立亲子为太子,无人再敢为武承嗣等求乞。

  69岁,长寿元年(692)一月初一,皇帝召见存抚使所推荐的人。全部试用,高者试凤阁舍人、给事中,次者试员外郎、侍御史、补阙、拾遗、校书郎。试官自此开始。二月初三,吐蕃、党项部落万余人归顺,分设十州。三月,五天竺国遣使朝贡。五月,吐蕃酋长曷苏率部请归降。六月,别部酋长咎捶率羌蛮8000余人归降。八月,女皇帝令严善思按问旧狱,平反冤案850余人,罗织之风开始平息。十月,狄仁杰请放弃安西四镇,皇帝不纳。二十五日,武威军总管王孝杰大破吐蕃,收复龟兹、于阗、疏勒、碎叶四镇。置安西都护府于龟兹,发兵戍守。

  70岁,长寿二年(693)一月二十四日,前尚方监裴匪躬、内常侍范云仙私自拜见皇嗣李旦,被腰斩于市。又有人告李旦欲谋反。皇帝命来俊臣审问其随从人员,太常工人安金藏自剖其胸以证明李旦不反。皇帝亲临探视,叹曰:“吾有子不能自明,使汝至此。”即令停止审查此事。这是圣神皇帝第一次在人前承认错误。九月初九,武承嗣等5000人上表请加尊号曰“金轮圣神皇帝”。皇帝在万象神宫举行庆典接受尊号。

  71岁,延载元年(694)一月初十,帝令娄师德为河源、积石、怀远等军营田大使,令做好边境营田。二月,王孝杰击败吐蕃、突厥各3万余人。韩思忠击败泥熟俟斤等万余人。十六日,帝命薛怀义为伐逆道行军大总管,率18位将军讨伐默啜。八月十七日,蕃胡慕义,捐钱百万亿,请立天枢,以颂女皇帝功业。帝令于端门外铸天枢。

  72岁,天册万岁元年(695)正月初一,女皇加号“慈氏越古金轮圣神皇帝”,改元证圣,大赦天下。十六日夜,明堂起火,照城中如昼。二月初四,杀薛怀义。十六日,皇帝去除“慈氏越古”之号。四月初一,天枢铸成。天枢由工匠毛婆罗造模,武三思为文,刻百官及四夷酋长名,女皇亲自书写枢名:“大周万国颂德天枢”,群臣赋诗称赞。七月,吐蕃犯临洮,皇帝令肃边道大总管王孝杰讨伐。九月初九,皇帝合祭天地于南郊,加号为“天册金轮大圣皇帝”,赐宴九日,改元天册万岁,大赦天下。

  73岁,天册万岁元年(695)腊月初一(这时已进入696年),皇帝前往嵩山封禅。十一日,封嵩山为“神岳”,改元万岁登封,改嵩阳县为登封县,改阳成县为告成县。免天下百姓当年租税。三月十六日,新明堂建成,规模小于旧者,名曰通天宫。四月初一,皇帝行亲享之礼,改元万岁通天(辞海等附录作三月改元),大赦天下。五月十二日,营州契丹松漠都督李尽忠、归诚州刺史孙万荣举兵反叛,攻陷营州。李尽忠自称可汗,以孙万荣为先锋,兵至数万。二十五日,武则天令左鹰扬卫将军曹仁师、右金吾卫大将军张玄遇、左卫大将军李多祚、麻仁节等二十八将率军征讨。七月,皇帝令武三思为榆关道安抚大使,防备契丹。八月二十八日战于峡石谷,唐军大败。继而叛军又设计伏击,唐军全军覆灭。武则天再次发兵征讨。九月二十一日,默啜率部讨伐契丹,皇帝封其为迁善可汗。十月,默啜破松漠,虏李尽忠妻、子。皇帝加封默啜为颉跌利施大单于、立功报国可汗。在唐军与突厥的共同打击下,不久李尽忠兵败身亡。李尽忠死,孙万荣代领收拾其众,军势复振,数侵扰州县,攻陷冀州,河北震动。

  74岁,神功元年(697)四月初三,九州鼎铸成。十八日,武则天令武懿宗、何迦密率军征讨。五月初八,又令娄师德、沙吒忠义率军二十万征讨。六月初三,皇帝下《暴来俊臣罪状制》,杀来俊臣。三十日,斩杀孙万荣,讨平契丹,余部降于突厥。

  75岁,圣历元年(698)正月初一,皇帝祭通天宫,改元圣历。本月,皇帝下《条流佛道二教制》,禁止佛、道教徒相互毁谤。三月初九,托病,令徐彦伯召回庐陵王李显。二十八日,庐陵王至神都洛阳。八月十一日,武承嗣因求作太子不得忧愤而死。十三日,皇帝令武重规、张仁禀、李多祚等率兵30万讨突厥。九月十五日,李旦固请让位于李显,皇帝准,立李显为太子。十七日,命太子为河北道元帅以讨突厥。二十一日,以狄仁杰为河北道副元帅,知元帅事,帝亲自送行。

  76岁,圣历二年(699)腊月二十五日,赐太子姓武氏。大赦天下。二月,登嵩山,过缑山,谒升仙太子庙,亲书升仙太子碑文,立碑于缑山升仙太子庙。四月,吐蕃赞婆等来降。十八日,皇帝为防止身后太子与武姓不相容,令太子、相王、太平公主与武攸暨等作誓文,告天地于通天宫,铭之铁券,藏入史馆。七月,吐谷浑1400帐归顺。本年,改昊陵为攀龙台,顺陵为望凤台。

  77岁,圣历三年(700)正月,以西突厥竭忠事主可汗斛瑟罗为平西大总管,镇守碎叶。三月初六,令东至高丽国,南至真腊国、西至波斯、吐蕃及坚昆都督府,北至契丹、突厥,并为入蕃,以外为绝域。四月二十九日,在三阳宫避暑,作成《宴石淙诗及序》。五月初五,服长生药病愈,改元久视,大赦天下,去“天册金轮大圣”之号。六月,令契丹降将李楷固击契丹余党,全部平定。七月,吐蕃将领麴莽布支侵犯凉州,围昌松,被唐休璟打败。十月初十,下诏复以正月为十一月,腊月为十二月,一月为正月。

  78岁,大足元年(701)正月初三,成州言佛迹现,故改元大足。八月,苏安恒上表请圣神皇帝还政,抑武兴唐。十月,皇帝与太子李显、相王李旦等从洛阳回到长安,改元长安,大赦天下。十一月,武则天以郭元振为凉州都督、陇右诸军大使。郭元振到任后,以南境硖口设和仁城,北境碛口设白亭军,控其要冲,拓宽州境一千五百里,突厥不敢侵扰。郭元振又令甘州刺史李汉通开置屯田,五年中夷夏畏慕,令行禁止,牛羊遍野,路不拾遗,积军粮可支数十年。十二月,武则天为其父立大周无上孝明高皇帝碑(又称攀龙台碑)于文水吴陵。碑高5丈,宽9尺,厚3尺,碑文6700余字,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大墓碑。碑文由唐代宰相李峤撰写,记载了武氏家族的起源及其父武士彟的一生经历,是一份重要的历史文献。

  79岁,长安二年(702)正月十七日,首设武举选将才。六月,为其母立大周无上孝明高皇后碑于咸阳顺陵,也是一块巨大的墓碑。碑文由武则天的侄子梁王武三思撰写,记载了其母杨氏的一生经历。十一月一日,封相王李旦为司徒。命苏审查酷吏旧狱,昭雪者众多。十二月,设北庭都护府于庭州,使安定北境。

  80岁,长安三年(703)正月初一,令武三思、李峤、朱敬则等修《唐史》。四月初九,吐蕃遣使献马千匹、金二千两求婚。六月初一,突厥默啜又遣使请以女嫁太子之子。

  81岁,长安四年(704)八月,病卧长生殿。十月二十二日,封秋官侍郎张柬之为同平章事。十一月初五,封天官侍郎韦承庆为行凤阁侍郎、同平章事,封张柬之为守凤阁侍郎。

  82岁,神龙元年(705)正月初一,改元神龙。病重。下诏:“自文明以来得罪者非扬、豫、博三州及诸反逆魁首,皆赦免。”二十二日,张柬之、崔玄暐等迎太子李显,杀张昌宗、张易之,进至皇帝寝宫,逼迫让位。二十三日,皇帝令太子李显监国。二十四日,传位于太子李显。二十五日,太子李显即帝位,是为中宗。封相王李旦为太尉,同三品。太平公主加号镇国。令免今岁税赋,放宫女3000人。皇族中的流放者和籍没者,子孙皆复属籍,量叙官爵。二十六日,圣神帝移居上阳宫。二十七日,中宗李显率百官谒帝,上尊号“则天大圣皇帝”。二十九日,中宗李显封崔玄暐为守内史,敬晖、桓彦范为纳言,张柬之为天官尚书,袁恕己为凤阁侍郎,并同三品。二月初一,中宗率百官诣上阳官问则天大圣皇帝起居,此后每十日一往。初四,中宗复国号为唐,郊庙、社稷、陵寝、百官、旗帜、服色、文字均恢复永淳前原状。复改神都为东都,北都为并州。五月初四,中宗迁周七庙神主于西京崇尊庙。下诏:“武氏三代讳,奏事者皆不得犯。”立唐太庙社稷于东都,封张柬之等五人为王,降武氏诸王为公。十一月二十六日,则天大圣皇帝崩于上阳宫仙居殿,遗诏去帝号,与高宗合陵。

  神龙二年(706)五月十八日,葬则天大圣皇帝于乾陵。谥曰:“则天大圣皇后”。

  景云元年(710)七月七日,改称“天后”。

  景云元年(710)十月十八日,改称“大圣天后”。

  延和元年(712)六月十七日,改称“则天后”。

  天宝八年(749)六月十五日,追尊为“则天顺圣皇后”。

李白

诗人小传

望庐山瀑布 早发白帝城 将进酒 送孟浩然之广陵

赠汪伦 咏苎萝山 塞下曲六首 静夜思

望天门山 夜宿山寺 登金陵凤凰台 长相思二首

把酒问月 独坐敬亭山 客中行 菩萨蛮

秋登宣城谢眺北楼 行路难 送友人入蜀 渡荆门送别

梦游天姥吟留别 长干行 赠孟浩然 春思

军行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与史中郎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

蜀道难 长门怨 送友人 白头吟

草书歌行 关山月 白马篇 侠客行

秋浦歌十七首 行路难 春夜洛城闻笛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行路难 其二 子夜四时歌:夏歌 古朗月行 古风其二十四

月下独酌其一 古风 其十九 江上吟 登高丘而望远

秋风清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连理枝 金陵酒肆留别

北风行 忆秦娥 峨眉山月歌 清平乐

塞上曲 白鸠辞 怨情 日出入行

独漉篇 山中问答 江南春怀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望鹦鹉洲怀祢衡 劳劳亭 子夜四时歌:春歌 夜坐吟

子夜四时歌:秋歌 金门答苏秀才 学古思边 玉阶怨

妾薄命 结客少年场行 子夜四时歌:冬歌 采莲曲

飞龙引 谢公亭(盖谢脁、范云之所游) 乌夜啼 久别离

送别 远别离 金陵城西楼月下吟 有所思

临江王节士歌 拟古其九 古风其二 古风其三

襄阳歌 上云乐 菩萨蛮 冬日归旧山

哭宣城善酿纪叟 于阗采花 乌栖曲 句

南陵别儿童入京 寄东鲁二稚子 在金陵作 上李邕 ( 此诗萧士□云是伪作 ) 上斌下 赠从孙义兴宰铭

江夏送倩公归汉东 太华观 独坐敬亭山 清平乐

战城南 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 古风其十五 天马歌

扶风豪士歌 玉壶吟 梁园吟 鸣皋歌送岑徵君 时梁园三尺雪

长歌行 清平调词三首 阳春歌 箜篌谣

胡无人 广陵赠别 阙题 上清宝鼎诗

临路歌 感时留别从兄徐王延年从弟延陵 早秋单父南楼酬窦公衡 宣城送刘副使入秦

登广武古战场怀古 答高山人兼呈权顾二侯 至陵阳山登天柱石酬韩侍御见招隐黄山 登梅冈望金陵赠族侄高座寺僧中孚

登金陵冶城西北谢安墩 春日陪杨江宁及诸官宴北湖感古作 月下独酌其二 过汪氏别业其一

南奔书怀 留别贾舍人至二首 自梁园至敬亭山见会公谈陵阳山水兼期同游因 沙丘城下寄杜甫

夜泊牛渚怀古 豳歌行上新平长史兄粲 白纻辞 其一 幽州胡马客歌

梁甫吟 行行游且猎篇 古风其二十 古风其十八

古风其三十四 横江词其一 猛虎行 ( 此诗萧士□云是伪作 ) 上彬下 去妇词 ( 一作顾况诗 )

少年行其一 结袜子 沐浴子 上清宝鼎诗

句 句 句 经乱後将避地剡中留赠崔宣城

书怀赠南陵常赞府 赠僧崖公 赠王判官时余归隐居庐山屏风叠 赠张相镐其一 时逃难在宿松山作

白云歌送刘十六归山 留别曹南群官之江南 答长安崔少府叔封游终南翠微寺太宗皇帝金沙 登黄山凌□台送族弟溧阳尉济充泛舟赴华阴

越女词其三 感兴其一 天台晓望 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五首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永王东巡歌十一首 赠从兄襄阳少府皓 雪谗诗赠友人

赠清漳明府侄聿 邺中赠王大 (一作邺中王大劝入高凤石门山 闻丹丘子于城北营石门幽居中有高凤遗迹仆离 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

赠宣城宇文太守兼呈崔侍御 句 别匡山 观佽飞斩蛟龙图赞

地藏菩萨赞 句 阙题 栖贤寺

炼丹井 宿无相寺 荆州歌 杨叛儿

野田黄雀行 少年行其二 听蜀僧浚弹琴 渌水曲

门有车马客行 丁都护歌 ( 都一作督 ) 上留田行 公无渡河

古风其七 秦女休行 ( 魏协律都尉左延年所作, 今拟 东海有勇妇 代关中有贤女 横江词其五

同族弟金城尉叔卿烛照山水壁画歌 古风其一 钓滩 洛阳陌

桂殿秋 咏方广诗 题楼山石笋 句

秀华亭 赠韦秘书子春 古意 酬张司马赠墨

赋得白鹭鸶送宋少府入三峡 送别 越女词其四 宣城见杜鹃花

九日登山 陪族叔当涂宰游化城寺升公清风亭 登瓦官阁 越中览古

经下邳圯桥怀张子房 宿五松山下荀媪家 月下独酌其三 游泰山六首(一作天宝元年四月从故御道上泰

答杜秀才五松见赠 感遇其一 送萧三十一之鲁中兼问稚子伯禽 江夏送友人

酬崔五郎中 留别金陵诸公 江夏行 悲歌行

当涂赵炎少府粉图山水歌 赠崔司户文昆季 书情题蔡舍人雄 赠钱徵君少阳 (一作送赵云卿)

献从叔当涂宰阳冰 题宝圌山 自广平乘醉走马六十里至邯郸登城楼览古书怀 赠江油尉

桃源 普照寺 兴唐寺 相逢行

寻雍尊师隐居 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 翰林读书言怀,呈集贤诸学士 上崔相百忧章(时在浔阳狱)

白毫子歌 王昭君其一 王昭君其二 雉朝飞

古风其四 君马黄 从军行 君子有所思行

独不见 北上行 与元丹丘方城寺谈玄作 双燕离

殷十一赠栗冈砚 乌牙寺 桃源 阳春曲

惧谗 赠裴十四 上皇西巡南京歌十首 自金陵溯流过白壁山玩月达天门寄句容王主簿

送崔氏昆季之金陵 (一作秋夜崔八丈水亭送 观元丹丘坐巫山屏风 春日独酌其一 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

望庐山瀑布其一 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三首 金陵凤凰台置酒 金陵其一

望黄鹤楼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奔亡道中其一 安州应城玉女汤作

秋日登扬州西灵塔 自巴东舟行经瞿唐峡登巫山最高峰还题壁 秋下荆门 江行寄远

月下独酌其四 早望海霞边 酬张卿夜宿南陵见赠 友人会宿

越中秋怀 流夜郎闻酺不预 从军行 示金陵子 (一作金陵子词)

越女词其一 越女词其二 五松山送殷淑 送梁四归东平

宣州九日闻崔四侍御与宇文太守游敬亭余时登 寄崔侍御 留别于十一兄逖裴十三游塞垣 北山独酌寄韦六

送温处士归黄山白鹅峰旧居 东山吟 怀仙歌 赠韦侍御黄裳其一

淮海对雪赠傅霭 ( 一作淮南对雪赠孟浩然 ) 横江词其四 赠参寥子 赠崔郎中宗之 时谪官金陵

赠从弟冽 赠张相镐其二 流夜郎半道承恩放还兼欣克复之美书怀示息秀 赠别从甥高五

赋得鹤送史司马赴崔相公幕 小桃源 日出东南隅行 代佳人寄翁参枢先辈

中山孺子妾歌 送别 发白马 东武吟 ( 一作出东门后书怀留别翰林诸公 )

紫骝马 古风其三十五 飞龙引其二 古风其四十六

古风其五十九 禅房怀友人岑伦 相逢行二首 长门怨二首

登高丘而望远 前有一尊酒行二首 金陵歌,送别范宣 忆秋浦桃花旧游,时窜夜郎

蔡氏五弄·渌水曲 古风其五十六 古风其四十四 古风其四十八

春日行 司马将军歌 代陇上健儿陈安 古风其三十六 古风其四十

古风其三十一 古风其二十一 古风其十四 折杨柳

侍从宜春苑奉诏赋龙池柳色初青听新莺百啭歌 送贺宾客归越 题舒州司空山瀑布 月夜金陵怀古

寒女吟 南陵五松山别荀七 观鱼潭 叙旧赠江阳宰陆调

赠闾丘宿松 赠僧行融 登敬亭山南望怀古赠窦主簿 安陆白兆山桃花岩寄刘侍御绾 ( 一作春归桃

陈情赠友人 玉真公主别馆苦雨赠卫尉张卿二首 赠崔侍郎 驾去温泉后赠杨山人

早秋赠裴十七仲堪 笑歌行 ( 以下二首 苏轼云是伪作 ) 送友人寻越中山水 口号 (一作口号留别金陵诸公 )

别中都明府兄 寄韦南陵冰余江上乘兴访之遇寻颜尚书笑有此 春日归山寄孟浩然 泾川送族弟□ 金享

洞庭醉後送绛州吕使君果流澧州 ( 果一作杲 五月东鲁行答汶上君 (君一作翁) 以诗代书答元丹丘 酬坊州王司马与阎正字对雪见赠

送杨山人归嵩山 送范山人归泰山 送韩侍御之广德 送裴十八图南归嵩山其一

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 对酒 放後遇恩不沾 题金陵王处士水亭

避地司空原言怀 感遇其二 酬崔侍御 春陪商州裴使君游石娥溪 时欲东游遂有此赠

江上望皖公山 与周刚清溪玉镜潭宴别 潭在秋浦桃胡陂下 冬夜醉宿龙门觉起言志 金陵其二

宿巫山下 金陵白杨十字巷 下途归石门旧居 上三峡

苏台览古 夜泊黄山闻殷十四吴吟 宿虾湖 虾换鱼旁 之广陵宿常二南郭幽居

九日登巴陵置酒望洞庭水军 纪南陵题五松山 (一作南陵五松山感时赠别 金陵其三 过四皓墓

岘山怀古 苏武 寻高凤石门山中元丹丘 九日

九月十日即事 与谢良辅游泾川陵岩寺 登太白峰 登邯郸洪波台置酒观发兵

焦山望松寥山 与从侄杭州刺史良游天竺寺 江上答崔宣城 感兴其二

荆州贼平临洞庭言怀作 咏山樽二首 ( 此首一题咏柳少府山瘿木樽 ) 观放白鹰其一 拟古其三

拟古其六 独酌 夏日山中 对酒

嘲王历阳不肯饮酒 观猎 咏槿 白田马上闻莺

自代内赠 秋浦感主人归燕寄内 出妓金陵子呈卢六其一 越女词其五

送岑徵君归鸣皋山 送长沙陈太守其一 酬中都小吏携斗酒双鱼于逆旅见赠 江夏送张丞

浔阳送弟昌峒鄱阳司马作 饯校书叔云 送二季之江东 江西送友人之罗浮

送陆判官往琵琶峡 流夜郎至西塞驿寄裴隐 寄淮南友人 寄王屋山人孟大融

秋日鲁郡尧祠亭上宴别杜补阙范侍御 江上寄元六林宗 寄从弟宣州长史昭 闻李太尉大举秦兵百万出征东南懦夫请缨冀申

赠别王山人归布山 金陵白下亭留别 留别西河刘少府 送杨少府赴选

金乡送韦八之西京 述德兼陈情上哥舒大夫 读诸葛武侯传书怀赠长安崔少府叔封昆季 赠华州王司士

赠饶阳张司户燧 赠溧阳宋少府陟 赠嵩山焦炼师 月夜江行寄崔员外宗之

秋夜宿龙门香山寺奉寄王方城十七丈奉国莹上 赠宣州灵源寺仲浚公 赠友人其二 赠别舍人弟台卿之江南

江夏赠韦南陵冰 赠柳圆 流夜郎赠辛判官 赠常侍御

哭晁卿衡 金陵新亭 邹衍谷 金陵听韩侍御吹笛

劳劳亭歌 在江宁县南十五里 古送别之所 横江词其六 少年行其三 ( 此诗严粲云是伪作 ) 邯郸才人嫁为斯养卒妇

短歌行 千里思 树中草 枯鱼过河泣

上之回 怨歌行 长安见内人出嫁 友人令余代为之 古风其十六 古风其十七

古风其二十二 古风其二十三 古风其五 古风其三十二

古风其四十一 山人劝酒 古风其四十九 古风其四十五

古风其四十七 古风其五十八 古风其五十四 湖边采莲妇

凤凰曲 秋夕旅怀 代别情人 怨情

捣衣篇 三山望金陵,寄殷淑 草创大还,赠柳官迪 送张秀才谒高中丞

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 张相公出镇荆州,寻除太子詹事,余时流夜郎 襄阳曲 夜坐吟

咏桂 题嵩山逸人元丹丘山居 寓言三首 赠黄山胡公求白鹇

落日忆山中 万愤词投魏郎中 古风其三十九 古风其五十七

鞠歌行 君道曲 梁之雅歌有五章 今作一章 古风其四十二 古风其四十三

古风其三十七 古风其十九 古风其二十七 古风其六

古风其八 古风其九 古风其十 古风其十一

古风其十二 宫中行乐词其一 宫中行乐词其三 鸣雁行

陌上桑 出自蓟北门行 秦女卷衣 宫中行乐词其六

宫中行乐词其八 入朝曲 ( 一作鼓吹入朝曲 ) 秋思 对酒行

估客行 ( 行一作乐 ) 横江词其二 横江词其三 鸣皋歌奉饯从翁清归五崖山居

南都行 戏赠杜甫 送友生游峡中 春感

鞠歌行 会别离 初月 对雨

自溧水道哭王炎其一 玩月金陵城西孙楚酒楼,达曙歌吹,日晚乘醉 赠武十七谔 宿清溪主人

系寻阳上崔相涣其一 系寻阳上崔相涣其二 狱中上崔相涣 赠王汉阳

赠历阳褚司马 时此公为稚子舞故作是诗 赠宣城赵太守悦 巴陵赠贾舍人 于五松山赠南陵常赞府

赠友人其三 赠闾丘处士 赠僧朝美 淮阴书怀寄王宗成 (一作王宗城 )

宿白鹭洲寄杨江宁 夕霁杜陵登楼寄韦繇 寄弄月溪吴山人 忆襄阳旧游赠马少府巨

赠郭季鹰 赠范金卿其二 温泉侍从归逢故人 僧伽歌

和卢侍御通塘曲 东鲁见狄博通 对雪奉饯任城六父秩满归京 送杨山人归天台

送友人游梅湖 颍阳别元丹丘之淮阳 留别广陵诸公 (一作留别邯郸故人) 别东林寺僧

别韦少府 将游衡岳过汉阳双松亭留别族弟浮屠谈皓 寄上吴王其一 别鲁颂

早过漆林渡寄万巨 题情深树寄象公 寄当涂赵少府炎 自汉阳病酒归寄王明府

江夏寄汉阳辅录事 早春寄王汉阳 寄王汉阳 送王孝廉觐省

送鞠十少府 送储邕之武昌 酬谈少府 酬宇文少府见赠桃竹书筒

答湖州迦叶司马问白是何人 送杨燕之东鲁 金陵送张十一再游东吴 江上送女道士褚三清游南岳

送鲁郡刘长史迁弘农长史 送梁公昌从信安北征 出妓金陵子呈卢六其四 巴女词

送内寻庐山女道士李腾空二首 口号吴王美人半醉 代美人愁镜其一 代美人愁镜其二

寄远其十一 长信宫 嘲鲁儒 寄远其三

白胡桃 巫山枕障 流夜郎题葵叶 题随州紫阳先生壁

白鹭鸶 洗脚亭 醉题王汉阳厅 山中与幽人对酌

对酒醉题屈突明府厅 待酒不至 拟古其四 拟古其五

效古其一 忆东山二首 紫藤树 拟古其八

拟古其十一 感遇其三 江上秋怀 酬裴侍御留岫师弹琴见寄

答裴侍御先行至石头驿以书见招期月满泛洞庭 答从弟幼成过西园见赠 酬崔十五见招 酬裴侍御对雨感时见赠

携妓登梁王栖霞山孟氏桃园中 宴郑参卿山池 同族侄评事黯游昌禅师山池其一 登锦城散花楼

登峨嵋山 登新平楼 谒老君庙 夜泛洞庭寻裴侍御清酌

楚江黄龙矶南宴杨执戟治楼 陪宋中丞武昌夜饮怀古 慈姥竹 丹阳湖

奔亡道中其二 太原早秋 过崔八丈水亭 上元夫人

下陵阳沿高溪三门六剌滩 鹦鹉洲 金陵望汉江 姑孰溪

庐江主人妇 鲁中都东楼醉起作 牛渚矶 灵墟山

寻山僧不遇作 过汪氏别业其二 春归终南山松龛旧隐 与南陵常赞府游五松山 山在南陵铜井西五里

流夜郎至江夏陪长史叔及薛明府宴兴德寺南阁 九日龙山歌 大庭库 陪从祖济南太守泛鹊山湖三首

同友人舟行游台越作 朝下过卢郎中叙旧游 侍从游宿温泉宫作 邯郸南亭观妓

春日游罗敷潭 秋夜与刘砀山泛宴喜亭池 东鲁门泛舟其二 秋猎孟诸夜归置酒单父东楼观妓

酬王补阙惠翼庄庙宋丞□赠别 此水旁 酬岑勋见寻就元丹丘对酒相待以诗见招。 秋夕书怀 感兴其五

感兴其三 求崔山人百丈崖瀑布图 观放白鹰其二 观博平王志安少府山水粉图

寻阳紫极宫感秋作 田园言怀 咏邻女东窗海石榴 南轩松

望月有怀 重忆一首 春滞沅湘有怀山中 拟古其七

忆崔郎中宗之游南阳遗吾孔子琴抚之潸然感旧 拟古其二 金陵江上遇蓬池隐者 时于落星石上 月夜听卢子顺弹琴

清溪半夜闻笛 庐山东林寺夜怀 观胡人吹笛 ( 观一作听 ) 题宛溪馆

题东溪公幽居 题元丹丘山居 题瓜州新河饯族叔舍人贲 莹禅师房观山海图

寄远其四 寄远其五 寄远其六 寄远其七

寄远其八 嵩山采菖蒲者 春怨 代赠远

陌上赠美人 闺情 代秋情 代寄情楚词体

寄远其一 秋浦寄内 出妓金陵子呈卢六其二 在浔阳非所寄内

送张秀才从军 送族弟单父主簿凝摄宋城主簿至郭南月桥却回 灞陵行送别 送贺监归四明应制

送通禅师还南陵隐静寺 送外甥郑灌从军三首 送殷淑三首 送侯十一

答友人赠乌纱帽 送舍弟 送赵判官赴黔府中丞叔幕 同吴王送杜秀芝赴举入京

送郗昂谪巴中 书情寄从弟□州长史昭 都者换分 独酌清溪江石上寄权昭夷 夜别张五

寄上吴王其二 寄上吴王其三 泾溪东亭寄郑少府谔 泾溪南蓝山下有落星潭可以卜筑余泊石上寄何

江夏别宋之悌 南阳送客 窜夜郎于乌江留别宗十六王景 留别龚处士

别储邕之剡中 送崔十二游天竺寺 别山僧 鲁城北郭曲腰桑下送张子还嵩阳

单父东楼秋夜送族弟沈之秦 时凝弟在席 鲁郡尧祠送吴五之琅琊 见京兆韦参军量移东阳其一 见京兆韦参军量移东阳其二

赠丹阳横山周处士惟长 赠韦侍御黄裳其二 赠薛校书 赠何七判官昌浩

赠徐安宜 赠任城卢主簿 山鹧鸪词 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中京

赤壁歌送别 赠瑕丘王少府 赠临□县令皓弟 时被讼停官 名水旁 赠新平少年

赠崔侍郎 (郎一作御) 戏赠郑溧阳 赠张公洲革处士 秋山寄卫慰张卿及王徵君

望终南山寄紫阁隐者 淮南卧病书怀寄蜀中赵徵君蕤 春日独坐寄郑明府 赠友人其一

赠从弟宣州长史昭 赠汉阳辅录事其一 赠汉阳辅录事其二 系寻阳上崔相涣其三

闻谢杨儿吟猛虎词因此有赠 在水军宴赠幕府诸侍御 赠易秀才 江夏使君叔席上赠史郎中

博平郑太守自庐山千里相寻入江夏北市门见访 江上赠窦长史 赠崔秋浦其二 赠崔秋浦其三

望九华赠青阳韦仲堪 游溧阳北湖亭望瓦屋山怀古赠同旅 自溧水道哭王炎其二 自溧水道哭王炎其三

宣城哭蒋徵君华 杂言用投丹阳知己兼奉宣慰判官 战城南 送袁明府任长沙

送客归吴 望夫石 暖酒 元丹丘歌

秋思 高句骊 宫中行乐词其七 宫中行乐词其二

来日大难 大堤曲 黄葛篇 凤吹笙曲 ( 一作凤笙篇 送别 )

白纻辞 其二 白纻辞 其三 古风其二十八 古风其二十九

雉子斑 ( 一作设辟邪伎鼓吹雉子斑曲辞 ) 幽涧泉 古风其五十三 古风其五十

与贾至舍人于龙兴寺剪落梧桐枝望灉湖 夜下征虏亭 春日醉起言志 上清宝鼎诗(前见《东观馀论》,后见《王直

白鼻騧 少年子 送程、刘二侍郎兼独孤判官赴安西幕府 送于十八应四子举落第还嵩山

醉后答丁十八以诗讥余捶碎黄鹤楼(此诗杨慎 游南阳清泠泉 秋浦清溪雪夜对酒,客有唱山鹧鸪者 赠刘都使

醉后赠王历阳(历阳,和州也) 送韩准、裴政、孔巢父还山 鲁郡尧祠送窦明府薄华还西京(时久病初起作 杭州送裴大泽赴庐州长史

酬殷明佐见赠五云裘歌 走笔赠独孤驸马 秋日炼药院镊白发,赠元六兄林宗 句

见野草中有曰白头翁者 姑孰十咏(一作李赤诗)·姑孰溪 姑孰十咏·望夫山 改九子山为九华山联句

古风其五十一 古风其五十二 古风其五十五 古风其三十

古风其三十三 古风其三十八 古风其十三 古风其二十五

古风其二十六 宫中行乐词其四 宫中行乐词其五 空城雀

拟古 凤台曲 豫章行 胡无人行

题许宜平庵壁 题峰顶寺 晓晴 庭前晚开花

宣州长史弟昭赠余琴溪中双舞鹤诗以言志 醉後赠从甥高镇 赠秋浦柳少府 赠崔秋浦其一

赠裴司马 中丞宋公以吴兵三千赴河南军次寻阳脱余之囚 赠卢司户 赠从弟南平太守之遥其一

赠从弟南平太守之遥其二 赠潘侍御论钱少阳 对雪醉後赠王历阳 新林浦阻风寄友人

赠崔咨议 赠升州王使君忠臣 口号赠徵君鸿 此公时被征 对雪献从兄虞城宰

访道安陵遇盖还为余造真录临别留赠 上竹 赠卢徵君昆弟 赠郭将军 玉真仙人词

清溪行 ( 一作宣州清溪 ) 赠范金卿其一 送薛九被谗去鲁 送族弟凝至晏□ 单父三十里 土固

送族弟凝之滁求婚崔氏 送方士赵叟之东平 赠别郑判官 送张舍人之江东

送当涂赵少府赴长芦 魏郡别苏明府因北游 留别王司马嵩 游敬亭寄崔侍御 (一本作登古城望府中奉寄

下寻阳城泛彭蠡寄黄判官 流夜郎永华寺寄浔阳群官 江上寄巴东故人 望汉阳柳色寄王宰

鲁中送二从弟赴举之西京 (一作送族弟金 奉饯高尊师如贵道士传道录毕归北海 录竹 送纪秀才游越 送蔡山人

送长沙陈太守其二 送李青归华阳川 送窦司马贬宜春 送羽林陶将军

送侄良携二妓赴会稽戏有此赠 送张遥之寿阳幕府 鲁郡尧祠送张十四游河北 送崔度还吴 度故人礼部员外国辅之子

送白利从金吾董将军西征 送裴十八图南归嵩山其二 同王昌龄送族弟襄归桂阳其一(一作同王昌龄 同王昌龄送族弟襄归桂阳其二

南流夜郎寄内 思边 浣纱石上女 出妓金陵子呈卢六其三

赠内 寄远其二 平虏将军妻 杂诗

寄远其九 寄远其十 题江夏修静寺 春日独酌其二

自遣 日夕山中忽然有怀 秋夜独坐怀故山 效古其二

拟古其一 鲁东门观刈蒲 览镜书怀 题雍丘崔明府丹灶

感兴其四 拟古其十二 拟古其十 感兴其六

感遇其四 游南阳白水登石激作 寻鲁城北范居士失道落苍耳中见范置酒摘苍耳 东鲁门泛舟其一

同族侄评事黯游昌禅师山池其二 游谢氏山亭 登单父陶少府半月台 杜陵绝句

宣城青溪 (一作入清溪山) 游水西简郑明府 铜官山醉後绝句 游秋浦白苛陂二首

宴陶家亭子 在水军宴韦司马楼船观妓 天门山 望夫山

谢公宅 凌歊台 桓公井 商山四皓

入彭蠡经松门观石镜缅怀谢康乐题诗书游览之 望木瓜山 登敬亭北二小山余时送客逢崔侍御并登此地 登巴陵开元寺西阁赠衡岳僧方外

挂席江上待月有怀 秋登巴陵望洞庭 奔亡道中其三 奔亡道中其四

奔亡道中其五 郢门秋怀 至鸭栏驿上白马矶赠裴侍御 荆门浮舟望蜀江

下泾县陵阳溪至涩滩 王右军 姑孰十咏·天门山 安州般若寺水阁纳凉,喜遇薛员外乂

秋日与张少府、楚城韦公藏书高斋作 对酒忆贺监二首 秋夜板桥浦泛月独酌怀谢脁 初出金门,寻王侍御不遇,咏壁上鹦鹉 (可能有重复的哦!)

题元丹丘颍阳山居 赠段七娘 别内赴征三首 雨后望月

白微时,募县小吏入令卧内,尝驱牛经堂下, 历阳壮士勤将军名思齐歌 舍利弗 泛沔州城南郎官湖 登庐山五老峰 送族弟绾从军安西 与诸公送陈郎将归衡阳 摩多楼子

(我只知道这些了)可不可以?

没,不信自己找。。。李白

诗人小传

望庐山瀑布 早发白帝城 将进酒 送孟浩然之广陵

赠汪伦 咏苎萝山 塞下曲六首 静夜思

望天门山 夜宿山寺 登金陵凤凰台 长相思二首

把酒问月 独坐敬亭山 客中行 菩萨蛮

秋登宣城谢眺北楼 行路难 其一 送友人入蜀 渡荆门送别

梦游天姥吟留别 长干行 赠孟浩然 春思

军行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与史中郎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

蜀道难 长门怨 送友人 白头吟

草书歌行 关山月 白马篇 侠客行

秋浦歌十七首 行路难 春夜洛城闻笛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行路难 其二 子夜四时歌:夏歌 古朗月行 古风其二十四

月下独酌其一 古风 其十九 江上吟 登高丘而望远

秋风清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连理枝 金陵酒肆留别

北风行 忆秦娥 峨眉山月歌 清平乐

塞上曲 白鸠辞 怨情 日出入行

独漉篇 山中问答 江南春怀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望鹦鹉洲怀祢衡 劳劳亭 子夜四时歌:春歌 夜坐吟

子夜四时歌:秋歌 金门答苏秀才 学古思边 玉阶怨

妾薄命 结客少年场行 子夜四时歌:冬歌 采莲曲

飞龙引 谢公亭(盖谢脁、范云之所游) 乌夜啼 久别离

送别 远别离 金陵城西楼月下吟 有所思

临江王节士歌 拟古其九 古风其二 古风其三

襄阳歌 上云乐 菩萨蛮 冬日归旧山

哭宣城善酿纪叟 于阗采花 乌栖曲 句

南陵别儿童入京 寄东鲁二稚子 在金陵作 上李邕 ( 此诗萧士□云是伪作 ) 上斌下 赠从孙义兴宰铭

江夏送倩公归汉东 太华观 独坐敬亭山 清平乐

战城南 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 古风其十五 天马歌

扶风豪士歌 玉壶吟 梁园吟 鸣皋歌送岑徵君 时梁园三尺雪

长歌行 清平调词三首 阳春歌 箜篌谣

胡无人 广陵赠别 阙题 上清宝鼎诗

临路歌 感时留别从兄徐王延年从弟延陵 早秋单父南楼酬窦公衡 宣城送刘副使入秦

登广武古战场怀古 答高山人兼呈权顾二侯 至陵阳山登天柱石酬韩侍御见招隐黄山 登梅冈望金陵赠族侄高座寺僧中孚

登金陵冶城西北谢安墩 春日陪杨江宁及诸官宴北湖感古作 月下独酌其二 过汪氏别业其一

南奔书怀 留别贾舍人至二首 自梁园至敬亭山见会公谈陵阳山水兼期同游因 沙丘城下寄杜甫

夜泊牛渚怀古 豳歌行上新平长史兄粲 白纻辞 其一 幽州胡马客歌

梁甫吟 行行游且猎篇 古风其二十 古风其十八

古风其三十四 横江词其一 猛虎行 ( 此诗萧士□云是伪作 ) 上彬下 去妇词 ( 一作顾况诗 )

少年行其一 结袜子 沐浴子 上清宝鼎诗

句 句 句 经乱后将避地剡中留赠崔宣城

书怀赠南陵常赞府 赠僧崖公 赠王判官时余归隐居庐山屏风叠 赠张相镐其一 时逃难在宿松山作

白云歌送刘十六归山 留别曹南群官之江南 答长安崔少府叔封游终南翠微寺太宗皇帝金沙 登黄山凌□台送族弟溧阳尉济充泛舟赴华阴

越女词其三 感兴其一 天台晓望 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五首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永王东巡歌十一首 赠从兄襄阳少府皓 雪谗诗赠友人

赠清漳明府侄聿 邺中赠王大 (一作邺中王大劝入高凤石门山 闻丹丘子于城北营石门幽居中有高凤遗迹仆离 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

赠宣城宇文太守兼呈崔侍御 句 别匡山 观佽飞斩蛟龙图赞

地藏菩萨赞 句 阙题 栖贤寺

炼丹井 宿无相寺 荆州歌 杨叛儿

野田黄雀行 少年行其二 听蜀僧浚弹琴 渌水曲

门有车马客行 丁都护歌 ( 都一作督 ) 上留田行 公无渡河

古风其七 秦女休行 ( 魏协律都尉左延年所作, 今拟 东海有勇妇 代关中有贤女 横江词其五

同族弟金城尉叔卿烛照山水壁画歌 古风其一 钓滩 洛阳陌

桂殿秋 咏方广诗 题楼山石笋 句

秀华亭 赠韦秘书子春 古意 酬张司马赠墨

赋得白鹭鸶送宋少府入三峡 送别 越女词其四 宣城见杜鹃花

九日登山 陪族叔当涂宰游化城寺升公清风亭 登瓦官阁 越中览古

经下邳圯桥怀张子房 宿五松山下荀媪家 月下独酌其三 游泰山六首(一作天宝元年四月从故御道上泰

答杜秀才五松见赠 感遇其一 送萧三十一之鲁中兼问稚子伯禽 江夏送友人

酬崔五郎中 留别金陵诸公 江夏行 悲歌行

当涂赵炎少府粉图山水歌 赠崔司户文昆季 书情题蔡舍人雄 赠钱徵君少阳 (一作送赵云卿)

献从叔当涂宰阳冰 题宝圌山 自广平乘醉走马六十里至邯郸登城楼览古书怀 赠江油尉

桃源 普照寺 兴唐寺 相逢行

寻雍尊师隐居 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 翰林读书言怀,呈集贤诸学士 上崔相百忧章(时在浔阳狱)

白毫子歌 王昭君其一 王昭君其二 雉朝飞

古风其四 君马黄 从军行 君子有所思行

独不见 北上行 与元丹丘方城寺谈玄作 双燕离

殷十一赠栗冈砚 乌牙寺 桃源 阳春曲

惧谗 赠裴十四 上皇西巡南京歌十首 自金陵溯流过白壁山玩月达天门寄句容王主簿

送崔氏昆季之金陵 (一作秋夜崔八丈水亭送 观元丹丘坐巫山屏风 春日独酌其一 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

望庐山瀑布其一 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三首 金陵凤凰台置酒 金陵其一

望黄鹤楼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奔亡道中其一 安州应城玉女汤作

秋日登扬州西灵塔 自巴东舟行经瞿唐峡登巫山最高峰还题壁 秋下荆门 江行寄远

月下独酌其四 早望海霞边 酬张卿夜宿南陵见赠 友人会宿

越中秋怀 流夜郎闻酺不预 从军行 示金陵子 (一作金陵子词)

越女词其一 越女词其二 五松山送殷淑 送梁四归东平

宣州九日闻崔四侍御与宇文太守游敬亭余时登 寄崔侍御 留别于十一兄逖裴十三游塞垣 北山独酌寄韦六

送温处士归黄山白鹅峰旧居 东山吟 怀仙歌 赠韦侍御黄裳其一

淮海对雪赠傅霭 ( 一作淮南对雪赠孟浩然 ) 横江词其四 赠参寥子 赠崔郎中宗之 时谪官金陵

赠从弟冽 赠张相镐其二 流夜郎半道承恩放还兼欣克复之美书怀示息秀 赠别从甥高五

赋得鹤送史司马赴崔相公幕 小桃源 日出东南隅行 代佳人寄翁参枢先辈

中山孺子妾歌 送别 发白马 东武吟 ( 一作出东门后书怀留别翰林诸公 )

紫骝马 古风其三十五 飞龙引其二 古风其四十六

古风其五十九 禅房怀友人岑伦 相逢行二首 长门怨二首

登高丘而望远 前有一尊酒行二首 金陵歌,送别范宣 忆秋浦桃花旧游,时窜夜郎

蔡氏五弄·渌水曲 古风其五十六 古风其四十四 古风其四十八

春日行 司马将军歌 代陇上健儿陈安 古风其三十六 古风其四十

古风其三十一 古风其二十一 古风其十四 折杨柳

侍从宜春苑奉诏赋龙池柳色初青听新莺百啭歌 送贺宾客归越 题舒州司空山瀑布 月夜金陵怀古

寒女吟 南陵五松山别荀七 观鱼潭 叙旧赠江阳宰陆调

赠闾丘宿松 赠僧行融 登敬亭山南望怀古赠窦主簿 安陆白兆山桃花岩寄刘侍御绾 ( 一作春归桃

陈情赠友人 玉真公主别馆苦雨赠卫尉张卿二首 赠崔侍郎 驾去温泉后赠杨山人

早秋赠裴十七仲堪 笑歌行 ( 以下二首 苏轼云是伪作 ) 送友人寻越中山水 口号 (一作口号留别金陵诸公 )

别中都明府兄 寄韦南陵冰余江上乘兴访之遇寻颜尚书笑有此 春日归山寄孟浩然 泾川送族弟□ 金享

洞庭醉后送绛州吕使君果流澧州 ( 果一作杲 五月东鲁行答汶上君 (君一作翁) 以诗代书答元丹丘 酬坊州王司马与阎正字对雪见赠

送杨山人归嵩山 送范山人归泰山 送韩侍御之广德 送裴十八图南归嵩山其一

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 对酒 放后遇恩不沾 题金陵王处士水亭

避地司空原言怀 感遇其二 酬崔侍御 春陪商州裴使君游石娥溪 时欲东游遂有此赠

江上望皖公山 与周刚清溪玉镜潭宴别 潭在秋浦桃胡陂下 冬夜醉宿龙门觉起言志 金陵其二

宿巫山下 金陵白杨十字巷 下途归石门旧居 上三峡

苏台览古 夜泊黄山闻殷十四吴吟 宿虾湖 虾换鱼旁 之广陵宿常二南郭幽居

九日登巴陵置酒望洞庭水军 纪南陵题五松山 (一作南陵五松山感时赠别 金陵其三 过四皓墓

岘山怀古 苏武 寻高凤石门山中元丹丘 九日

九月十日即事 与谢良辅游泾川陵岩寺 登太白峰 登邯郸洪波台置酒观发兵

焦山望松寥山 与从侄杭州刺史良游天竺寺 江上答崔宣城 感兴其二

荆州贼平临洞庭言怀作 咏山樽二首 ( 此首一题咏柳少府山瘿木樽 ) 观放白鹰其一 拟古其三

拟古其六 独酌 夏日山中 对酒

嘲王历阳不肯饮酒 观猎 咏槿 白田马上闻莺

自代内赠 秋浦感主人归燕寄内 出妓金陵子呈卢六其一 越女词其五

送岑徵君归鸣皋山 送长沙陈太守其一 酬中都小吏携斗酒双鱼于逆旅见赠 江夏送张丞

浔阳送弟昌峒鄱阳司马作 饯校书叔云 送二季之江东 江西送友人之罗浮

送陆判官往琵琶峡 流夜郎至西塞驿寄裴隐 寄淮南友人 寄王屋山人孟大融

秋日鲁郡尧祠亭上宴别杜补阙范侍御 江上寄元六林宗 寄从弟宣州长史昭 闻李太尉大举秦兵百万出征东南懦夫请缨冀申

赠别王山人归布山 金陵白下亭留别 留别西河刘少府 送杨少府赴选

金乡送韦八之西京 述德兼陈情上哥舒大夫 读诸葛武侯传书怀赠长安崔少府叔封昆季 赠华州王司士

赠饶阳张司户燧 赠溧阳宋少府陟 赠嵩山焦炼师 月夜江行寄崔员外宗之

秋夜宿龙门香山寺奉寄王方城十七丈奉国莹上 赠宣州灵源寺仲浚公 赠友人其二 赠别舍人弟台卿之江南

江夏赠韦南陵冰 赠柳圆 流夜郎赠辛判官 赠常侍御

哭晁卿衡 金陵新亭 邹衍谷 金陵听韩侍御吹笛

劳劳亭歌 在江宁县南十五里 古送别之所 横江词其六 少年行其三 ( 此诗严粲云是伪作 ) 邯郸才人嫁为斯养卒妇

短歌行 千里思 树中草 枯鱼过河泣

上之回 怨歌行 长安见内人出嫁 友人令余代为之 古风其十六 古风其十七

古风其二十二 古风其二十三 古风其五 古风其三十二

古风其四十一 山人劝酒 古风其四十九 古风其四十五

古风其四十七 古风其五十八 古风其五十四 湖边采莲妇

凤凰曲 秋夕旅怀 代别情人 怨情

捣衣篇 三山望金陵,寄殷淑 草创大还,赠柳官迪 送张秀才谒高中丞

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 张相公出镇荆州,寻除太子詹事,余时流夜郎 襄阳曲 夜坐吟

咏桂 题嵩山逸人元丹丘山居 寓言三首 赠黄山胡公求白鹇

落日忆山中 万愤词投魏郎中 古风其三十九 古风其五十七

鞠歌行 君道曲 梁之雅歌有五章 今作一章 古风其四十二 古风其四十三

古风其三十七 古风其十九 古风其二十七 古风其六

古风其八 古风其九 古风其十 古风其十一

古风其十二 宫中行乐词其一 宫中行乐词其三 鸣雁行

陌上桑 出自蓟北门行 秦女卷衣 宫中行乐词其六

宫中行乐词其八 入朝曲 ( 一作鼓吹入朝曲 ) 秋思 对酒行

估客行 ( 行一作乐 ) 横江词其二 横江词其三 鸣皋歌奉饯从翁清归五崖山居

南都行 戏赠杜甫 送友生游峡中 春感

鞠歌行 会别离 初月 对雨

自溧水道哭王炎其一 玩月金陵城西孙楚酒楼,达曙歌吹,日晚乘醉 赠武十七谔 宿清溪主人

系寻阳上崔相涣其一 系寻阳上崔相涣其二 狱中上崔相涣 赠王汉阳

赠历阳褚司马 时此公为稚子舞故作是诗 赠宣城赵太守悦 巴陵赠贾舍人 于五松山赠南陵常赞府

赠友人其三 赠闾丘处士 赠僧朝美 淮阴书怀寄王宗成 (一作王宗城 )

宿白鹭洲寄杨江宁 夕霁杜陵登楼寄韦繇 寄弄月溪吴山人 忆襄阳旧游赠马少府巨

赠郭季鹰 赠范金卿其二 温泉侍从归逢故人 僧伽歌

和卢侍御通塘曲 东鲁见狄博通 对雪奉饯任城六父秩满归京 送杨山人归天台

送友人游梅湖 颍阳别元丹丘之淮阳 留别广陵诸公 (一作留别邯郸故人) 别东林寺僧

别韦少府 将游衡岳过汉阳双松亭留别族弟浮屠谈皓 寄上吴王其一 别鲁颂

早过漆林渡寄万巨 题情深树寄象公 寄当涂赵少府炎 自汉阳病酒归寄王明府

江夏寄汉阳辅录事 早春寄王汉阳 寄王汉阳 送王孝廉觐省

送鞠十少府 送储邕之武昌 酬谈少府 酬宇文少府见赠桃竹书筒

答湖州迦叶司马问白是何人 送杨燕之东鲁 金陵送张十一再游东吴 江上送女道士褚三清游南岳

送鲁郡刘长史迁弘农长史 送梁公昌从信安北征 出妓金陵子呈卢六其四 巴女词

送内寻庐山女道士李腾空二首 口号吴王美人半醉 代美人愁镜其一 代美人愁镜其二

寄远其十一 长信宫 嘲鲁儒 寄远其三

白胡桃 巫山枕障 流夜郎题葵叶 题随州紫阳先生壁

白鹭鸶 洗脚亭 醉题王汉阳厅 山中与幽人对酌

对酒醉题屈突明府厅 待酒不至 拟古其四 拟古其五

效古其一 忆东山二首 紫藤树 拟古其八

拟古其十一 感遇其三 江上秋怀 酬裴侍御留岫师弹琴见寄

答裴侍御先行至石头驿以书见招期月满泛洞庭 答从弟幼成过西园见赠 酬崔十五见招 酬裴侍御对雨感时见赠

携妓登梁王栖霞山孟氏桃园中 宴郑参卿山池 同族侄评事黯游昌禅师山池其一 登锦城散花楼

登峨嵋山 登新平楼 谒老君庙 夜泛洞庭寻裴侍御清酌

楚江黄龙矶南宴杨执戟治楼 陪宋中丞武昌夜饮怀古 慈姥竹 丹阳湖

奔亡道中其二 太原早秋 过崔八丈水亭 上元夫人

下陵阳沿高溪三门六剌滩 鹦鹉洲 金陵望汉江 姑孰溪

庐江主人妇 鲁中都东楼醉起作 牛渚矶 灵墟山

寻山僧不遇作 过汪氏别业其二 春归终南山松龛旧隐 与南陵常赞府游五松山 山在南陵铜井西五里

流夜郎至江夏陪长史叔及薛明府宴兴德寺南阁 九日龙山歌 大庭库 陪从祖济南太守泛鹊山湖三首

同友人舟行游台越作 朝下过卢郎中叙旧游 侍从游宿温泉宫作 邯郸南亭观妓

春日游罗敷潭 秋夜与刘砀山泛宴喜亭池 东鲁门泛舟其二 秋猎孟诸夜归置酒单父东楼观妓

酬王补阙惠翼庄庙宋丞□赠别 此水旁 酬岑勋见寻就元丹丘对酒相待以诗见招。 秋夕书怀 感兴其五

感兴其三 求崔山人百丈崖瀑布图 观放白鹰其二 观博平王志安少府山水粉图

寻阳紫极宫感秋作 田园言怀 咏邻女东窗海石榴 南轩松

望月有怀 重忆一首 春滞沅湘有怀山中 拟古其七

忆崔郎中宗之游南阳遗吾孔子琴抚之潸然感旧 拟古其二 金陵江上遇蓬池隐者 时于落星石上 月夜听卢子顺弹琴

清溪半夜闻笛 庐山东林寺夜怀 观胡人吹笛 ( 观一作听 ) 题宛溪馆

题东溪公幽居 题元丹丘山居 题瓜州新河饯族叔舍人贲 莹禅师房观山海图

寄远其四 寄远其五 寄远其六 寄远其七

寄远其八 嵩山采菖蒲者 春怨 代赠远

陌上赠美人 闺情 代秋情 代寄情楚词体

寄远其一 秋浦寄内 出妓金陵子呈卢六其二 在浔阳非所寄内

送张秀才从军 送族弟单父主簿凝摄宋城主簿至郭南月桥却回 灞陵行送别 送贺监归四明应制

送通禅师还南陵隐静寺 送外甥郑灌从军三首 送殷淑三首 送侯十一

答友人赠乌纱帽 送舍弟 送赵判官赴黔府中丞叔幕 同吴王送杜秀芝赴举入京

送郗昂谪巴中 书情寄从弟□州长史昭 都者换分 独酌清溪江石上寄权昭夷 夜别张五

寄上吴王其二 寄上吴王其三 泾溪东亭寄郑少府谔 泾溪南蓝山下有落星潭可以卜筑余泊石上寄何

江夏别宋之悌 南阳送客 窜夜郎于乌江留别宗十六王景 留别龚处士

别储邕之剡中 送崔十二游天竺寺 别山僧 鲁城北郭曲腰桑下送张子还嵩阳

单父东楼秋夜送族弟沈之秦 时凝弟在席 鲁郡尧祠送吴五之琅琊 见京兆韦参军量移东阳其一 见京兆韦参军量移东阳其二

赠丹阳横山周处士惟长 赠韦侍御黄裳其二 赠薛校书 赠何七判官昌浩

赠徐安宜 赠任城卢主簿 山鹧鸪词 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中京

赤壁歌送别 赠瑕丘王少府 赠临□县令皓弟 时被讼停官 名水旁 赠新平少年

赠崔侍郎 (郎一作御) 戏赠郑溧阳 赠张公洲革处士 秋山寄卫慰张卿及王徵君

望终南山寄紫阁隐者 淮南卧病书怀寄蜀中赵徵君蕤 春日独坐寄郑明府 赠友人其一

赠从弟宣州长史昭 赠汉阳辅录事其一 赠汉阳辅录事其二 系寻阳上崔相涣其三

闻谢杨儿吟猛虎词因此有赠 在水军宴赠幕府诸侍御 赠易秀才 江夏使君叔席上赠史郎中

博平郑太守自庐山千里相寻入江夏北市门见访 江上赠窦长史 赠崔秋浦其二 赠崔秋浦其三

望九华赠青阳韦仲堪 游溧阳北湖亭望瓦屋山怀古赠同旅 自溧水道哭王炎其二 自溧水道哭王炎其三

宣城哭蒋徵君华 杂言用投丹阳知己兼奉宣慰判官 战城南 送袁明府任长沙

送客归吴 望夫石 暖酒 元丹丘歌

秋思 高句骊 宫中行乐词其七 宫中行乐词其二

来日大难 大堤曲 黄葛篇 凤吹笙曲 ( 一作凤笙篇 送别 )

白纻辞 其二 白纻辞 其三 古风其二十八 古风其二十九

雉子斑 ( 一作设辟邪伎鼓吹雉子斑曲辞 ) 幽涧泉 古风其五十三 古风其五十

与贾至舍人于龙兴寺剪落梧桐枝望灉湖 夜下征虏亭 春日醉起言志 上清宝鼎诗(前见《东观馀论》,后见《王直

白鼻騧 少年子 送程、刘二侍郎兼独孤判官赴安西幕府 送于十八应四子举落第还嵩山

醉后答丁十八以诗讥余捶碎黄鹤楼(此诗杨慎 游南阳清泠泉 秋浦清溪雪夜对酒,客有唱山鹧鸪者 赠刘都使

醉后赠王历阳(历阳,和州也) 送韩准、裴政、孔巢父还山 鲁郡尧祠送窦明府薄华还西京(时久病初起作 杭州送裴大泽赴庐州长史

酬殷明佐见赠五云裘歌 走笔赠独孤驸马 秋日炼药院镊白发,赠元六兄林宗 句

见野草中有曰白头翁者 姑孰十咏(一作李赤诗)·姑孰溪 姑孰十咏·望夫山 改九子山为九华山联句

古风其五十一 古风其五十二 古风其五十五 古风其三十

古风其三十三 古风其三十八 古风其十三 古风其二十五

古风其二十六 宫中行乐词其四 宫中行乐词其五 空城雀

拟古 凤台曲 豫章行 胡无人行

题许宜平庵壁 题峰顶寺 晓晴 庭前晚开花

宣州长史弟昭赠余琴溪中双舞鹤诗以言志 醉后赠从甥高镇 赠秋浦柳少府 赠崔秋浦其一

赠裴司马 中丞宋公以吴兵三千赴河南军次寻阳脱余之囚 赠卢司户 赠从弟南平太守之遥其一

赠从弟南平太守之遥其二 赠潘侍御论钱少阳 对雪醉后赠王历阳 新林浦阻风寄友人

赠崔咨议 赠升州王使君忠臣 口号赠徵君鸿 此公时被征 对雪献从兄虞城宰

访道安陵遇盖还为余造真录临别留赠 上竹 赠卢徵君昆弟 赠郭将军 玉真仙人词

清溪行 ( 一作宣州清溪 ) 赠范金卿其一 送薛九被谗去鲁 送族弟凝至晏□ 单父三十里 土固

送族弟凝之滁求婚崔氏 送方士赵叟之东平 赠别郑判官 送张舍人之江东

送当涂赵少府赴长芦 魏郡别苏明府因北游 留别王司马嵩 游敬亭寄崔侍御 (一本作登古城望府中奉寄

下寻阳城泛彭蠡寄黄判官 流夜郎永华寺寄浔阳群官 江上寄巴东故人 望汉阳柳色寄王宰

鲁中送二从弟赴举之西京 (一作送族弟金 奉饯高尊师如贵道士传道录毕归北海 录竹 送纪秀才游越 送蔡山人

送长沙陈太守其二 送李青归华阳川 送窦司马贬宜春 送羽林陶将军

送侄良携二妓赴会稽戏有此赠 送张遥之寿阳幕府 鲁郡尧祠送张十四游河北 送崔度还吴 度故人礼部员外国辅之子

送白利从金吾董将军西征 送裴十八图南归嵩山其二 同王昌龄送族弟襄归桂阳其一(一作同王昌龄 同王昌龄送族弟襄归桂阳其二

南流夜郎寄内 思边 浣纱石上女 出妓金陵子呈卢六其三

赠内 寄远其二 平虏将军妻 杂诗

寄远其九 寄远其十 题江夏修静寺 春日独酌其二

自遣 日夕山中忽然有怀 秋夜独坐怀故山 效古其二

拟古其一 鲁东门观刈蒲 览镜书怀 题雍丘崔明府丹灶

感兴其四 拟古其十二 拟古其十 感兴其六

感遇其四 游南阳白水登石激作 寻鲁城北范居士失道落苍耳中见范置酒摘苍耳 东鲁门泛舟其一

同族侄评事黯游昌禅师山池其二 游谢氏山亭 登单父陶少府半月台 杜陵绝句

宣城青溪 (一作入清溪山) 游水西简郑明府 铜官山醉后绝句 游秋浦白苛陂二首

宴陶家亭子 在水军宴韦司马楼船观妓 天门山 望夫山

谢公宅 凌歊台 桓公井 商山四皓

入彭蠡经松门观石镜缅怀谢康乐题诗书游览之 望木瓜山 登敬亭北二小山余时送客逢崔侍御并登此地 登巴陵开元寺西阁赠衡岳僧方外

挂席江上待月有怀 秋登巴陵望洞庭 奔亡道中其三 奔亡道中其四

奔亡道中其五 郢门秋怀 至鸭栏驿上白马矶赠裴侍御 荆门浮舟望蜀江

下泾县陵阳溪至涩滩 王右军 姑孰十咏·天门山 安州般若寺水阁纳凉,喜遇薛员外乂

秋日与张少府、楚城韦公藏书高斋作 对酒忆贺监二首 秋夜板桥浦泛月独酌怀谢脁 初出金门,寻王侍御不遇,咏壁上鹦鹉

题元丹丘颍阳山居 赠段七娘 别内赴征三首 雨后望月

白微时,募县小吏入令卧内,尝驱牛经堂下, 历阳壮士勤将军名思齐歌 舍利弗 泛沔州城南郎官湖

登庐山五老峰 送族弟绾从军安西 与诸公送陈郎将归衡阳 摩多楼子

关于我们|用户服务|合作联系|网站导航|网络广告服务|友情连接

八斗版权所有

感谢诗词总汇提供部分资料

备案号:沪ICP备05001932号

本站作品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Copyright 1999-2004 www8dou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文来自: 八斗诗词大库 poem8dounet) 详文参考:http://poem8dounet/html/poemt/10shtml

1、原文: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出自:唐代·李白《望庐山瀑布》

释义:香炉峰在阳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烟霞,远远望见瀑布似白色绢绸悬挂山前。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几千尺,好像是银河从九天垂落山崖间。

2、原文: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出自:唐代·李白《望天门山》

释义:长江犹如巨斧劈开天门雄峰,碧绿江水东流到此回旋澎湃。两岸青山对峙美景难分高下,遇见一叶孤舟悠悠来自天边。

3、原文: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出自:唐代·李白《早发白帝城 / 白帝下江陵》

释义:清晨,朝霞满天,我就要踏上归程。从江上往高处看,可以看见白帝城彩云缭绕,如在云间,景色绚丽!千里之遥的江陵,一天之间就已经到达。两岸猿猴的啼声不断,回荡不绝。猿猴的啼声还回荡在耳边时,轻快的小船已驶过连绵不绝的万重山峦。

4、原文: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出自:唐代·李白《峨眉山月歌》

释义:高峻的峨眉山前,悬挂着半轮秋月。流动的平羌江上,倒映着月影。夜间乘船出发,离开清溪直奔三峡。想你却难相见,恋恋不舍去向渝州。

5、原文: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出自:唐代·李白《秋登宣城谢脁北楼》

释义:江边的城池好像在画中一样美丽,山色渐晚,我登上谢朓楼远眺晴空。两条江之间,一潭湖水像一面明亮的镜子;江上两座桥仿佛天上落下的彩虹。橘林柚林掩映在令人感到寒意的炊烟之中;秋色苍茫,梧桐也已经显得衰老。

除了我还有谁会想着到谢朓北楼来,迎着萧飒的秋风,怀念谢先生呢?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52494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6
下一篇2023-07-1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