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中国历史大事件

1939年中国历史大事件,第1张

1、1939年1月13日——中共中央南方局正式成立,周恩来任书记。

中共中央南方局,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为适应抗战相持阶段的新形势而建立的,其根本任务就是维护国共合作抗战大局,巩固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推动抗战民主,争取抗战胜利。

在恶劣艰险的环境中,南方局创造性地贯彻执行党中央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进行了长达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为中华民族独立和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建立了不朽的历史功勋。南方局的历史,见证了中国***主张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曲折发展道路。

2、1939年3月11日——国民政府“国民精神总动员会”成立,蒋介石任会长。

精神总动员会是国民党推行“国民精神总动员”运动的组织,1939年成立,蒋介石任会长,隶属国防最高委员会。

全国各省市县均设立此会,国民以行业公会、机关、学校为单位每月集会一次,宣读《国民公约》和《国民誓词》。该会宗旨是,集中一切意识、思维、智慧与精神努力于抗战之中,树立战后建国永久的基础,达到意志集中、力量集中。

3、1939年9月1日——自贡市成立,隶属四川省政府。自贡得名渊源于两座古老的盐井“自流井”、“贡井”。

自贡,四川省地级市,位于四川盆地南部;东邻隆昌市、泸县,南界泸州市、宜宾市,西与犍为县、井研县毗邻,北靠仁寿县、威远县、内江市。

大地构造系杨子淮地四川台坳、川中台拱、自贡凹陷;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侯;2017年,全市总面积4381平方公里,下辖4个区、2个县;户籍人口32394万人。

4、1939年10月7日——第一次长沙战役结束。此役日军死伤13000人,第九战区伤亡25833人。

长沙会战,是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以后,国民党正面战场抵抗日本帝国主义军队侵略,所取得的第一次重大胜利,是抗战爆发以来,中国军队第一次以武力迫使日军回到原战略态势的战役。

长沙会战的胜利,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华军队,粉碎了日本消灭中国军队主力、“以战迫降”的战略目标,振奋了全国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 。

5、1939年12月1日——阎锡山策动晋西事变,揭开第一次反共高潮序幕。

晋西事变,又称十二月事变,发生于1939年12月。在国民党顽固派掀起的抗日战争时期的“第一次反共高潮”期间,国民党第二战区司令长官兼晋绥绥靖公署主任阎锡山,几乎动用了全部晋绥军(旧军)进攻山西新军,镇压与新军一体的牺牲救国同盟会。山西新军在八路军的支援下被迫奋起反抗。

-1939年

铁军,原名陈燮君。1904年3月生于广东佛山。原籍台山,她出生在广东省佛山市一个华侨糖商家庭,妹妹陈燮仪于1908年出生(后改名为陈铁儿)。铁军的青少年时代,正处于中国民主革命的年代。时代的革命洪流不断地冲击着佛山这个小城市,也把革命的曙光带给她们姐妹俩。铁军童年时,便要求家里送她上学,像男孩子一样读书。可是,那些子曰、诗云,

并不是她要追求的知识。当1919年“五四”运动浪潮席卷全国时,许多青年学生从广州到佛山来宣传,十五岁的铁军拉着小七岁的妹妹铁儿在街头听演讲、看传单。当时,有一支由广东省立女子师范学校学生组织的宣传队,特别吸引着她。这些女青年大声疾呼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提倡男女平等,提倡民主和科学,像春雷一样唤醒了铁军幼稚而热烈的心。

一年之后,佛山市出现了第一间新学制的女子小学,名叫“季华两等女子小学校”(现在已改名为铁军小学,位于广东省佛山市),这在当时是很了不起的,却又使很多人看不惯。旧脑筋的人在背后窃窃私议,说该校标新立异。她坚决要求转学,她的父亲是个开明的华侨,便答应她的转学要求。她们勤奋用功,不但在主要科目上,就连手工劳作都非常认真。至于那些新制度新课程,像穿制服,上体育课,一般家长都不大理解,认为穿布衫短裙,有失大家闺秀的体统。但是铁军带头参加。

到陈铁军快要毕业那一年,她遇到一件不愉快的事。她父母生前把她许配给当地一个富商的儿子,这时男家催她完婚,为祖父冲喜治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在旧社会是天经地义的事,何况对方又是富甲全市的巨商呢l不管陈铁军如何反对,家里也不肯给她取消婚约。连她的老师也劝她可以跟对方见见面,要是有共同的思想基础,还是可以慢慢建立感情的。陈铁军只好答应了。在行礼、拜堂之后,陈铁军落落大方地跟对方交谈,发现了对方竟是个庸俗不堪的小老板,失望之余,便把全部精神放在学业上。不久,她在季华女校毕业,便冲出封建家庭,离开佛山,到广州去寻找她的光明出路。

陈铁军到了广州之后,在坤维女子中学(现为西关培英中学,位于广州市荔湾区)读书。不久,铁儿也进了这所学校。这是一所专为大家闺秀而设的学校,陈铁军很快就不满636f7079e799bee5baa6e79fa5e9819331333337386665意它的教育。于是自己另找一些政治书籍来看。广州,既是当时的革命策源地,又是社会矛盾的集中点,各种政治思想斗争很激烈。当陈铁军在各种学说思潮的漩涡中彷徨的时候,中共党员谭天度老师给她指明了方向,把进步的刊物《向导》、《新青年》等介绍给她阅读。陈铁军就和同学们组织了“读书会”和“时事研究社”,结合当前斗争形势,研究同题,学习社会主义理论。

l925年“五卅”惨案发生之后,广州和香港的工人在中国***的领导下,举行了举世闻名的省港大罢工。6月23日,罢工回来的工人和广州革命群众的数万人举行了示威游行,声援“五卅”运动。陈铁军带着同学们冲出校门,满怀激情地挥着旗帜,高呼反帝口号,‘和群众一起参加游行。当队伍经过沙基时,沙面租界的英、法军队,残酷地向游行队伍开枪扫射,造成了流血惨案。在这次游行中,陈铁军感受到群众的伟大力量,也亲眼看见帝国主义的狰狞面目。血的事实教育了她,妇女要真正解放,人类要得到真正的幸福,只有在***领导下进行斗争。陈铁军不久就参加了“新学生社”和广大进步青年一起,高举反帝、反封建的旗帜,为革命斗争不懈。

1925年暑假,陈铁军考进了广东大学(次年改名为中山大学)文学院。她常常把进步的老师和同学带到佛山,宣传革命真理,又把一些同心的姐妹吸引到革命的策源地广州,和她们并肩战斗。区夏民、区梦觉都是她的亲密战友。李淑嫒,是铁军大嫂的妹妹,一直和铁军姐妹干革命,后来也英勇牺牲了。

在中国***领导下,广州的群众革命运动如火如荼地展开。陈铁军自觉地、积极地到工人中接受锻炼。她到手车夫工会劳工子弟学校教书,到罢工工人家属中去工作,跟她们一起打草鞋、缝衣服,支援北伐大军。她连那白上衣、黑裙子的学生制服也脱下来了,换上大襟衫、阔脚裤,像一个普通女工一样。她到女工家里问寒问暖,动手帮忙。工人都把她当成自己人,敬重她又疼爱她。

经过了严格的锻炼,1926年4月,陈铁军加入了中国***。从前,她的名字叫燮君,从这时起,她改名为铁军,表示跟旧我决裂,誓把一切献给党的革命事业。

陈铁军入党前后,正是国民党右派先后制造“中山舰事件一和“整理党务案”的逆风时期。国民党右派在中山大学学生中的右派组织“士的党”和“女权大同盟”此时亦积极活动,妄图篡夺中山大学学生会领导权。陈铁军等一批革命学生,与他们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她的袭现受到了同学的爱戴,被选为中山大学中共党支部委员。与此同时,她积极参加劳动妇女运动,被选为广东妇女解放协会秘书长兼第三届委员,还被选为中共广东区委妇女运动委员会委员。党还派她担任妇女运动干部培训班主任,除聘请党内外知名人士讲政治历史理论课外,她自己还负责讲授《妇女运动的目的、任务和方法》等课,深受学员的欢迎。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背叛革命。15日,广州的反动军阀也对***操起了屠刀。凌晨,大批反动军警包围了中山大学。陈铁军得到情报,在千钧一发的时刻,爬墙头,攀大树,逃出了敌人的魔掌。然而,她并不是只顾个人的安危,而是马上执行组织的命令,以巧妙的化装,逃过军警的耳目,从城内跑到西关,通知因难产而在医院留医的邓颖超撤退。***员为人民的忠诚,感动了那个信奉上帝的医院的女院长,她毅然不顾危险地掩护病中的邓颖超。

后来,陈铁军和党暂时失掉了联系。她的哥哥想方设法找到她后,劝她不要冒杀头的危险,答应送她到外国留学去。陈铁军断然回答说: “正是革命到了紧急关头,才需要不怕危险的人。为大众的幸福而被杀头,也就是我的幸福。”

不久,陈铁军与组织联系上了,她接受新任务,和周文雍以假夫妻名义租房子,在广州建立地下市委机关。准备广州暴动的时候,陈铁儿也住进机关,担任交通员,掩护铁军和周文雍。

为了揭露汪精卫的假左派真右派的反动面目,周文雍带领失业群众向汪精卫请愿,被捕入狱。陈铁军负责营救,铁儿又是她的助手。广州起义爆发了,广州苏维埃政府的红旗上,有陈铁军的针线,也有陈铁儿的针线。她俩带着女工们,日夜赶制红领巾,以作起义时的标志用。陈铁军是中共广州市委秘书,积极贯彻起义的方针政策,草拟文件。

广州起义失败后,周文雍和陈铁军、陈铁儿都撤退到香港,这是当时的省委所在地。1928年1月初,周文蕹与陈铁军,以知难勇进的英雄气概,扮成夫妻潜回广州,继续战斗,铁儿也一道返回广州工作。由于广州市委发动“春节骚动”的传单落在敌人手里,敌人便在全市_开展大搜查,白色恐怖更加严重。广东省委要陈铁军到香港汇报,陈铁军考虑到广州局势严重,她不能在这个时候离开,便让李淑嫒到香港汇报。当天上午,广州乐安坊的一个秘密机关被破获,叛徒供出了陈铁军的活动据点。下午四时,国民党反动军警包围了住于广州荣华北街的市委机关,陈铁儿被邻居掩护逃脱,而陈铁军和周文雍却落在敌人的魔掌中。

陈铁军和周文雍经受了敌人的严刑拷打和名利的诱惑,但始终坚强不屈。1928年2月6日(即农历正月十五日),党的优秀儿女周文雍和陈铁军,被押送到红花岗刑场上。他们沿途高呼“打倒国民党反动派!”“中国***万岁!”等口号,在《国际歌》声中,从容就义。

在陈铁军和周文雍把生命献给党的最后时刻中,他俩在敌人的铁窗下照了一张合照。这就是他俩留给党和人民的革命英雄儿女最好的纪念证物。

2009年9月14日,陈铁军和周文雍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血色玫瑰之女子特遣队》

第1集

在抗日战争的大潮中,日本军官阿部正南与汪精卫秘密会谈,要签订一份秘密协议在立新政府,重庆政府为了阻止汪精卫的卖国行径组成了一个除奸小队,代号为鱼刺行动。陈璧君劝汪精卫签字,说这是他唯一的也是最后的一次机会与将介石抗衡的机会了,汪精卫还在犹豫。女子特遣队的鱼刺行动小组组长贾正向队员们宣布任务,趁汪精卫与日本人会面时实施刺杀行动。赵滨鹏来找戴笠,向他汇报鱼刺行动小组的情况,小组里一共是十二位女子,为了保密,隐去了他们自己的名字,用《红楼梦》中的金陵十二钗的名字为她们命名的。 行动小组干净利落的打死了门口的哨兵,来到日本人与汪精卫谈判的地方,她来们秘密的来到楼上,日本人与汪精卫正在签字,在一个房间里她们遇到了一个鬼子,为了不打草惊蛇,她们用刀杀死鬼子,戴笠叮嘱赵滨鹏如果刺杀任务失败,为了保密,所有队员将杀无赦。特遣队员顺利的杀死了房间里签字的人,其实那些人都是替身,并不是真正的鬼子军官与汪精卫。她们走到门口,被埋伏的鬼子包围,鬼子让她们投降,并且拉出来抓住的一两队员,这两名队员用唇语告诉大家打爆她们两个人身上的自缢炸弹,这样才能让其它人冲出去,鬼子先开枪了,双方展开了激烈的枪战,鬼子人数众多,又是事先的所准备,所以他们的战斗力是很强的,她们冒着枪林弹雨抢了一辆鬼子的军车,终于冲出重围,贾巧为了掩护大家走,自己打爆了身上的自缢炸与鬼子同归于尽了。鬼子指挥部队让一定在这些特遣队回到军统之前截住她们。 鬼子发现了三位牺牲的特遣队员身上的玫瑰刺身。特遣队员们撤回到了河边约定好的接头地点,可是刚看到船,船就爆炸了。她们只得别寻出路。 汪精卫听了鬼子的安排,让一个鬼子替身替他去参加酒会,为了保证他的安全。 特遣队员们逃到了荒地里,她们都觉得自己是中了圈套,如果真的是圈套那么她们杀死的就不会是真的汪精卫。戴笠叮嘱赵滨鹏这次行动失败了,所以所有参加行动的人都要杀死灭口。鬼子包围了所有队员,大家分头突围。史万春代号老枪受命去参加欢迎汪精卫的酒会。妙玉受伤了,被藏在了草丛里,其它的队员们分散杀鬼子。她们依靠草丛的隐避与高超的身手杀死了很多鬼子,当她们打跑了鬼子回来找妙玉时,却发现妙玉不见了。 赵滨鹏接到了特遣队有队员回来的电话,他马上去审问回来的队长王凤,队长王凤说自己没有杀身成仁是为了要找到这次行动的内奸,要为死去的姐妹报仇。赵滨鹏向戴笠汇报,戴笠说这些人中一定有内奸,所以为了保密要氢回来的人都给秘密处决了。赵滨鹏带着林黛和王凤来到郊区准备处决时被王凤挟持然后跑掉了。戴笠下命令对十二金陵幸存者进行诛杀。 ***收到情报说已经救了针刺行动中幸存的人,并且正在安排她们去上海。戴笠知道了特遣队的女孩都要去上海的消息。

关于女人贞洁贞操的句子_名言名句摘抄_经典语录

女人贞洁

1.在过去的日子里,贫穷让拉丁妇女保持贞洁:坚辛的工作,一点点睡眠,就是这些,让她们卑微的家庭免于崩溃。

尤维纳尔(德西莫斯朱尼厄斯尤维纳利斯;公元60-130年),罗马讽刺作家《讽刺诗歌》,第四卷(公元一世纪)。

2.女人有一个很大的优势一个男人必须要礼貌、慷慨、勇敢、明智。但如果女人能够守身如玉,那么她所有的缺点都能够隐藏起来,她也能扬眉吐气。

菲利普德纳瓦拉。

《男人的四个时期》(13世纪)。

3.一千个女人中只有一个女人天生有生活在贞洁和童贞之中的倾向上帝造就了她的身体,因此她就该与一个男人生活在一起,生育并抚养一个孩子。女人不应该为此而感到羞惭,因为上帝为此而造就了她,并希望她如此。

马丁路德(1483-1546),德国新教徒。

4.铁制,上有一条带子和一块铁片,从下面穿上来,固定在一个位置上,牢牢地固定住。贞洁带制作如此精巧,以至女人一套上它,就不可能放纵性快感,因为只留了几个小孔让她小便。

皮埃尔德布尔戴尔(1540-1614),布汗道姆庄园主,法国作家。

《侠女生活》中对贞操带的描述(16世纪)。

5.没有什么能比贞洁更能让女性受异性尊重的了,不管是因为我们看重那些最难于追求的女人,还是因为除了贞洁和与它相关的品质,像真诚,忠实和始终如一,没有什么能给女人一种品质,使她为男人所钟爱,并因此使他爱她高于一切。

无名氏。

《旁观者报》,1711年6月23日。

6.好处是多方面的。不仅处女的贞操可保,而且妻子的贞洁也无虞。丈夫离开妻子时不必担心他的名誉受损,夫妻感情也可保融洽。

一家法国商号为贞操带作的广告。《贞操带》(艾里克丁威尔),1880。

7.毫无疑问,这种做法是对妇女性行为的压迫和控制。阴蒂环切是妇女心理上的贞操带。

苏阿姆斯特朗,南非记者。

《新科学家》,1991年2月2日。

8.阴蒂环切,这种传统的习俗影响了今天全世界大约八千万名妇女在不同的文化中有不同的做法。最温和的做法作为教规在穆斯林中实行,也是最不常见的是去除包皮或阴蒂头。这是与男性包皮环切术类似的惟一手术。切除还包括除去阴蒂和小阴唇:阴部扣锁法还包括切除整个外阴,缝合阴户,仅留一个小的开口,以便尿液和经血排出。

同上。

关于卡索耳的句子_名言名句摘抄_经典语录

关于卡索耳的句子_名言名句摘抄_经典语录

芭芭拉卡索耳(布莱克本的卡索耳女男爵)(1910-)英国工党政治家。

她生于德彼郡的切斯特菲尔德,就读于布拉德福女子文法学校和牛津圣胡夫学院。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任食品部执行官员(1941-1944)。

1944年与爱德华卡索耳结婚,次年成为布菜克本下院议员,之后的34年一直担任国会下院议员。在这期间,她还担任了一系列内阁职务,包括运输部长(1965-1968)和就业与生产国务秘书。

她在《在竞争的地方》一书中提出她的对立政策,并使国会通过了《男女同酬法案》,此法案于1975年生效,她也因此而受到人们的纪念。

关于卡索耳的语录

1.当她离开海外发展部的时候,就好像有人切断了电源一样。彼得杜恩(1926-),英国作家,演说家。《周日时间》,1967年7月2日。

2.她彻底的献身精神、她的热情、主动和无畏是她成功的秘诀,带给她非凡的成功。罗伊杰肯斯(1920-),英国政治家。《观察家报》,1984年11月1旧。

3.她是她那一代人中最能干的工党政治家。仅就能力而言,她应该成为英国第一位女首相,但在政治中没有公正可言。保罗约翰逊(1928-),英国编辑。《周日电讯》之《面对竞争》1980年11月28日。

卡索耳语录

4.我是不是总该穿套装和不抽丝的袜子,这可真让人有无穷的烦恼。可怜的老托德指着自己跟我说他的夹克已经破烂不堪了。我的反应是拿出我冬天穿的大衣,因为没有缝补,针脚已经开裂,然后告诉他,当集会上有人坚持要帮我穿上大衣时,我尴尬得无地自容。 1974-1978年的日记。

5.我从没有意地利用过自己的女人身份。即使我知道怎么利用,我都不敢一试。我太尊重我的男同事了,不敢以为他们会被我打动。《观察家报》,1969年10月5日。

6.我从不后悔从政。我喜欢承担责任,也不在乎威信扫地。《星期日泰晤士报》,1967年7月2日。

关于布里坦的句子_名言名句摘抄_经典语录

关于布里坦的句子_名言名句摘抄_经典语录

布里坦的简介维拉·布里坦(1893-1970)英国作家。她的书《青春的见证》(1933),讲述了她早期的教育和在一战期间当护士的经历,表达她对极度痛苦的态度——正如她的未婚夫和哥哥所经历的那样。战后回到牛津,她与小说家温尼菲瑞德·浩特比建立了深厚的友谊——这也被她写进小说《友谊的见证》(1940)中。1937年她成为一名和平组织的负责人;从1958到1964年她一直担任《和平讯息》的董事长并积极支持反对核武器的斗争。她的最后一部自传是《经历的见证》(1957)。关于布里坦的语录1.回想起来,从本质上来说,我的母亲说不上是个小说家,而是她生活的时代的见证人……一位让人们去思考原因的启发者而非一位满是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作家。乔·凯特林《家庭四重奏》。布里坦语录2.这样说也许不错:男人对女人的态度和女人对自己的态度还有最大的改变余地。《从少女到妇女》第十五章。3.以为必须上大学才可能成为一名成功作家,或文字工作者(尽管两者毫不相同)的想法,这是关于作家的错误想法之一。《论成为一名作家》第二章。4.扮演一位贤妻良母不是我的职业,我可以是你的朋友,但绝非你的私有财产。《战争与战后的诗》之“婚后恋”。5.政治通常是人类不成熟的实际表现。《逆反情绪》。 《豪言壮语》的句子_经典语录_名言名句摘抄

《豪言壮语》的句子_经典语录_名言名句摘抄_

豪言壮语

1898年9月24日,谭嗣同在莽苍苍斋被捕。四天后,潭嗣同在菜市口法场就义。在刑部狱中,他在给梁启超的绝笔书中写道:嗣同不恨先众人而死,而恨后嗣同死者虚生也。啮血书此,告我中国臣民,同兴义举。

戊戌变法失败后,康广仁力劝哥哥化装出逃,自己则替兄赴难。康广仁死前留遗言说:今八股已废,人才将辈出,我辈死,中国强矣。若死而中国能强,死亦何妨!康被杀后,曾被暴尸两日,被义人收敛后葬于义冢。南海会馆曾为他立了一个简陋的墓碑,上面一个字也不敢写。直到八国联军入侵后,才有人偷偷在上面凿了一行字:南海康广仁之墓。

陆皓东曾亲手设计了青天白日旗作为起义旗帜,后成为中华民国国旗。临刑前他痛斥清廷腐败:一我可杀,而继我而起者不可尽杀。后被清政府五马分尸,年仅27岁。后来他的同志找到一部分尸体,埋葬于故乡。

1905年《苏报》案后,邹容系于狱中。章太炎赋诗以赠:邹容吾小弟,被发下瀛洲,快剪刀除辫,干牛肉作糇。英雄一入狱,天地亦悲秋。临命须掺手,乾坤只两头。豪气干云,令人神旺。

1906年底,宁调元自日本归国参加萍浏醴起义,次年初在岳州被捕,系狱三年,荣役之余,刻苦治学,赋诗明志,几忘其为囚人。其《丙午被捕作于巴陵县署》诗日:正当腊月与冬残,铁锁郎铛带笑看。赢得卫兵差解事,傍人镇日骂昏官。旧游万里记瀛洲,今日钟期系楚丘。不信洞庭湖上望,断头台近岳阳楼。几生东海填精卫,千古南冠泣楚囚。如此相逢如此死,并时屈贾更风流。

秋瑾临刑前,慷慨言道:我怕死就不会出来革命,革命要流血才会成功。如满奴将我绑赴断头台,革命成功至少可以提前五年。牺牲我一个,可以减少后来千百人的牺牲,不是我革命失败,而是我革命成功。我决不离开绍兴,我不入地狱,谁人地狱!在致王时泽的信中又自道行藏:光复之事不可一日废,而男子之死于光复者,则唐才常以后,不乏其人,而女子则无闻焉,亦吾女界之羞也,愿与诸君交勉之。

1905年12月8日凌晨,年仅31岁的陈天华纵身投向日本大森海湾,壮烈殉国,仅留下一篇长达3000字的震动一时的《绝命书》和致留日学生总会诸干事的短信。在《绝命书》中,陈天华剖示心迹道:诸君勿为鄙人惜也。鄙人志行薄弱,不能大有所作为。将来自处,惟有两途:其一则作书报以警世;其二则遇有可死之机会则死之。夫空谈报国,人皆厌闻,能言如鄙人者,不知凡几!以生而多言,或不如死而少言之有效乎!至于待至事无可为,始从就死,其于鄙人诚得矣,其于事何补耶?中国去亡之期,极少须有十年。与其死于十年之后,曷若于今日死之,使诸君有所警动。去绝非行,其讲爱国,更卧薪尝,刻苦求学,徐以养成实力,兴国家,则中国或可以不亡。此鄙人今日之希望也。然而必如鄙人之无才无学无气者而后可,使稍胜于鄙人者,则万不可学鄙人也。

吴樾说:吾同胞数千年来为暴君污吏所压抑,而满清以外夷人据,其专制之术尤精刻,不有雷霆震撼之威,拔山盖世之气,乌足以旋乾转坤。而警觉吾同胞之梦也?

1900年,章太炎在致日本史学家重野成斋的信中说:人生处患难时,意气酣恣,其乐乃过于平日。昔人受诗诏狱中,今艰棘尚不至是。与子渐言,亦不出艺文之事,自忘其为逋逃罪人也。

先生闻之,其亦笑吾之迂乎。震旦学术,日以陵迟,过不自揣,以为大儒多出于衰乱,窃以宁人、太冲(指顾炎武、黄宗羲一一编者)自任,虽群嗤点不顾也。

邹容在《革命军》一书中,大声疾呼道:革命者,天演之公例也;革命者,世界之公理也;革命者,争存争亡过渡时代之要也;革命者,顺乎天而应乎人者也;革命者,去腐败而存良善者也;革命者,由野蛮而进文明者也;革命者,除奴隶而为主人者也。又云:呜呼!我中国今日不可不革命;我中国今日欲脱满洲人羁缚,不可不革命;我中国欲独立,不可不革命;我中国欲与世界列强并雄,不可不革命;我中国欲为地球上名国、地球上主人翁,不可不革命。

宁调元系狱后,刘约真时往探视,友人因冤狱繁兴,劝其疏其踪迹,刘约真谓:有命在天,弗计明日生死。

谭嗣同在牢房墙壁上的题诗道: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临刑前,他仰天浩叹: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陈璧君有俄国十二月党人之风,她与汪精卫并不认识,当汪精卫决定去刺杀摄政王时,她作为革命党人鼓励汪说:你去干吧,你明天就要去死,我没有旁的送给你。是夜,她跟汪精卫同居。

赵声论革命大势,擘分两部,一暴动,一狙击。吴樾慨然说:兵革之事,请君任之,君为其难,吾为其易,吾志已经决,愿君自重。赵声说:你不想找个副手吗?吴答说:秦舞阳之前例在,人多转心棼,不如一个人做事专注。声壮其语,一拊手而计定。

徐锡麟刺杀安徽巡抚恩铭被捕后,审问者厉声道:明日当剖尔心肝矣!徐氏大笑道:区区心肝,何屑顾及!他在供词中自称专为排满而来,斥责清廷以立宪为名,行集权专制之实。指称:杀尽满人,自然汉人强盛,再图立宪不迟!翌日,清廷犬牙对其剖腹剜心,祭奠恩铭,肝为恩铭卫队分食。

康有为在海外亡命的时候,其女康同璧曾只身到印度探问父亲。其时中国女子很少出门,休说到外国去。故康同璧自豪于此,尝赋诗道:若论女子西来者,我是支那第一人。建国后,毛泽东接见康同璧,曾吟此诗向其致意。

1912年5月20日,23岁的戴季陶在《民权报》发表措辞激烈的短论《杀》,反对向四国银行团借债,直言:熊希龄卖国,杀!唐绍仪愚民,杀!袁世凯专横,杀!章炳麟阿权,杀!后因之系狱。据胡道静《上海的日报》说,戴氏一出狱,即在编辑室墙上大书报馆不封门,不是好报馆;主笔不入狱,不是好主笔。

梁启超晚年多种疾病并作,仍坚持讲课、著述。他慨乎言道:战士死于沙场,学者死于讲台。

胡适应蔡元培之邀到北大任教,他尝作《沁园春》自勖,其下半阙云:文学革命何疑。且准备搴旗作健儿。要前空千古,下开百世,收他臭腐,还我神奇。为大中华,造新文学,此业吾曹欲让谁?并以一篇《文学改良刍议》(1917年发表于《新青年》)引发出陈独秀甘冒全国学究之敌、以为吾友之声援的《文学革命论》(与胡适相继在《新青年》发表),大力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提倡新道德、反对旧礼教,高举起文学革命的旗帜,一场轰轰烈烈的新文化运动就这样军容浩壮地拉开了序幕。

陈英士几度讨袁护国的义举,遭到袁世凯的深深忌恨,欲置于死地而后快。陈氏也深知袁世凯阴诈残忍,但他面对刀斧鼎镬,无所怛怖;他一再对亲友们明示心迹:袁心未尝忘我,惟不能捕我,终将出于暗杀之一法耳。吾党以能死覆清廷,建国以返,拥节省或稍耽于逸乐,致有不战而逃者,吾耻之,吾必死以雪之。又云:我们革命党,本是抱牺牲主义的,何畏乎暗杀。

现在本党士气颓唐,若我被暗杀,本党士气,一定可应时振作,同志一定奋力除奸,则死了一个陈英士,一定可产生千千万万个陈英士,对于本党、国家前途,非常之好。

1913年,宁调元因讨袁系狱,他于狱中致书刘约真:弟以五号引渡过江,押军法局,提讯数次,尚未定谳,生死关头,已于十年前勘破,至此复何所系,惟默揣中国时局,瓜分之祸,不出三年,吾人迟早不免一死,瞻乌爱止,于谁之屋,后死者重可哀也。

秋瑾住在北京,值义和团运动失败之后,她感慨地说:人生处世,当匡济艰危,以吐抱负,宁能米盐琐屑终其身乎?后来,她对王时泽说:吾自庚子以来,已置吾生命于不顾,即不获成功而死,亦吾所不悔也。

孙中山革命屡屡受挫,有人劝其出示八字占卜一课,孙中山笑道:我的八字是打倒军阀,继续革命。

熊成基在失败被捕招供时说:各国革命之历史,皆流血多次,而后成功。我此次失败也,普通社会中人不知附和也。

推其不能附和之原因,盖因自由之血尚未足耳。比如草木,不得雨露,必不能发达。我们之自由树,不得多血灌溉之,又焉能期其茂盛?

陈其美有一口头禅:丈夫不怕死,怕在事不成。除此之外,他为人题词书赠还爱写以下一类壮词:死不畏死,生不偷生。男儿大节,光与日争。道之苟直,不惮鼎烹。渺然一身,万里长城。有万夫不当之慨,无一事自足于怀。

许春草有个理想,就是要求正义如大水滔滔,公平如江河滚滚,畅流无阻在祖国大地之上。他原是个泥水工,参加过辛亥革命,讨伐袁世凯,讨伐陈炯明,抗日等等各个近代史上重要的斗争。他有几句名言,一日:人民反对暴政不必向政府备案;二日:有公愤无私仇;三日:不与魔鬼结盟,不与罪恶击掌;四日:对付外国侵略,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无钱无力则出命,我出命。

1934年11月9日,吉鸿昌不幸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11月24日,被杀害。殉难前,吉鸿昌从容走上刑场,以树枝作笔,以大地为纸,写下了浩然正气的就义诗: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然后在刑场上慷慨陈词:我为抗日而死,不能跪下挨枪,我死了也不能倒下!给我拿个椅子来,我得坐着死。

1935年,何香凝把自己的一条裙子寄给蒋介石,附上一诗《为中日战争赠蒋介石及中国军人的女服有感而咏》:枉自称男儿,甘受敌人气,不战送山河,万世同羞耻。吾侪妇女们,愿往沙场死,将我巾帼裳,换你征衣去。

张自忠实乃抗日第一名将。1938年5月,张自忠写好最后的信后即挥军渡河,在南瓜店与敌人遭遇,双方兵力既悬殊,武器更不如,张将军指挥部队奋勇进攻,激战九昼夜,日军伤亡惨重,不知道这支中国部队何以这样能打。后来听说其中有张自忠将军在,乃增援反扑,务期要消灭张将军所部,以绝后患。最后张被围于南瓜店之十里长山,敌人以飞机大炮配合轰击,弹如雨下。

到16日,一天之内,从早晨战斗到晚上,张所部伤亡殆尽,将军身中六弹,屡次倒地,屡次爬起冲杀,左右请迁移指挥所暂避,张坚持不许。到了最后弥留时,告左右说:我力战而死,自问对国家民族对领袖可告无愧,你们应当努力杀敌,不能辜负我的志向。

宋美龄在抗战中曾数次不顾个人安危,亲临前线,带去急需的武器弹药及蒋介石的亲笔信。她曾对前来劝阻的将士说:这是中华民族生死存亡之战,我正该上火线。一次,她的汽车在越过阵地时被日本飞机投弹击中,她肋骨折断,脊椎受伤,仍不下火线,坚持完成劳军使命。

在闻一多的形象里,离不开那个大烟斗。传说闻先生在西南联大讲唐诗,先不讲课,却掏出烟斗来问学生说:哪位吸?学生们自然不敢受用。于是,闻自己点上一支,长长舒出一口烟雾后,朗声念道:痛饮酒,熟读《离骚》,方得为真名士。

1938年春,台儿庄大战最激烈时分,第二集团军总司令孙连仲对师长池峰城说:士兵打完了,你就自己填进去!你填过了,我就来填进去!

时有恒为左联成员,早年曾与鲁迅先生多有交往,鲁迅曾有书信体杂文《答有恒先生》一文,发表于1927年《北新》周刊第49、50期合刊上,影响綦巨。1931年4月,左联五烈士牺牲不久,时有恒因共产嫌疑被捕,羁押于上海龙华,其《被逮赴龙华途中口占》云:囚车争上赴龙华,只望狱牢不望家。莫想逃出华容道,清香一路碧桃花。

汪精卫对蒋介石的牺牲二字继续发挥:牺牲两个字是严酷的,我们自己牺牲,我们并且要全国同胞一齐牺牲。因为我们是弱国,我们是弱国之民,我们所谓抵抗,无他内容,其内容只是牺牲,我们要使每一个人,每一块地,都成为灰烬。我们如不牺牲,那就只有做傀儡了所以我们必定要强制我们的同胞一齐牺牲,不留一个傀儡的种子。汪说得很动情,后来却第一个投降做了傀儡。

1938年5月9日,日军十六师团进攻郓城,二十三师师长李必蕃令六十九旅死守。该旅守城不力,郓城失陷。后日军重兵临菏泽城下,他率师直属部队与敌军肉搏,后菏泽沦陷。他在城郊腹部中弹,临终前用军用地图反盖于胸,上书:误国之罪,一死犹轻,愿我同胞,努力杀敌。

张灵甫是抗日虎将,江湖上有两句话:三李(李延年、李仙洲和李玉堂)不如一王(耀武)。宁碰阎王,莫碰老王;宁挨三枪,莫遇一张(灵甫)。可见张是名将中的名将。他曾给家中兄长写信说:此次抗战,为国家民族争生存,兵凶战危,生死未卜,家人当我已死,绝勿以我尚生,予果死,堂上双亲,清兄奉养,膝下诸子,望兄抚教。予妻守嫁,听其自然。

张灵甫在战役中右腿曾两度被炸伤,在香港疗伤期间,见报上有战时军人不宜出国养病之规定,不顾劝阻,重返战场,并说:军命不可违,军人死不足惜,何惜一足!

1938年底,日本侵略者采取威胁利诱的手段,企图迫使蛰居北平的吴佩孚出任北京绥靖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这一汉奸职位,但遭到吴的拒绝。吴氏还亲笔撰写一副长联,以表心志:得意时清白乃心,不怕死,不积金钱,饮酒赋诗,犹是书生本色;失败后倔强到底,不出洋,不入租界,灌园抱瓮,真个解甲归田。此联有溢美之处,但不积金钱不出洋不入租界等,确系吴氏所为。

1944年,迁至成都的燕京大学请王芸生前去讲演。此时已担任《大公报》主编的王告诫大家:如果因为讲真话而获罪,被抓到刑场,揪住小辫子,钢刀一举,咔嚓一声的时候,小子,你要一声不吭.咬紧牙关顶得住,才算得是一条好汉,一个好记者。

蔡元培出任北大校长后,邀请马一浮来任教,马氏以古闻来学,未闻往教为由,坚辞不就。抗战时期,蒋介石向马请教治国之道,马氏说:唯诚可以感人,唯虚可以接物。蒋闻之愕然。据说当年陈毅造访时,正遇马大儒午休,陈也算是读书人出身,懂得师道尊严,竟在雨中苦等了两个小时。

1933年秋,诗人朱湘应好友柳无忌之邀,去南开的英文学会做了平生最后一次演讲,他慨青道:要想创造一个表里都是中国的新文化,暂时借助西方文化,这不足为耻,西方不也舶去了我们的指南针、火药、造纸术吗?但中国最大的恐慌是怕产生出一个换汤不换药的西方式文化,甚至是也不换汤也不换药的纯西方文化,倘若我们不努力,倘若没有新人的贡献,倘若我们一味地尊从-名,的旗帜,而不树立真的旗帜,那么,中国的文化就无法称其为辉煌!在座的各位文学爱好者们,鼓起勇气吧!临战而逃是懦者,而怯懦绝不是青年人的本色!无论我们走到哪儿,我都会挺直脊梁,向一切不公平呐喊:你们来吧,我在这儿!

杨振宁说:我一生最重要的成就是帮助克服了中国人觉得自己不如人的心理。

名句作为警示自己的句子,希望以上《关于女人贞洁贞操的句子_名言名句摘抄_经典语录》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如果还想获取更多名句内容可以点击 关于伤感经典语录 专题。

正所谓‘自古红颜多薄命’,一个女人拥有了倾城倾国的美貌,受到的诱惑更多,很容易迷失自我,导致命运总是多坎坷。

褒姒是个美人,周幽王不惜‘烽火自诸侯’博她一笑,最终江山丢了,而褒姒上了断头台。杨贵妃‘回眸一笑百媚生’,能够让‘君王从此不早朝’,然而最终命丧马嵬坡。

美貌对于女人来说是资本,更是陷阱。所以女人太漂亮,和男人太有钱一样,不一定是好事。秦清曾是艳绝南京的第一美人,然而年纪轻轻就沦落风尘,后来被高官霸占,受尽白眼与欺凌,命运可谓多舛。

临终前秦清才说出那高官的名字,但是没人敢信。她的悲剧一生,到底是谁一手造成的呢?

秦清生于1926年,南京人,自幼长得漂亮动人。抗战爆发后,父亲的产业被洗劫一空,家道从此中落。

雪上加霜的是,父亲因此一病不起,常年卧病在床。漂亮的姑娘,总有人惦记着。有个老鸨见秦清家生活难以为继,于是主动上门,出高价买秦清。

正所谓‘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秦清万万想不到,自己躲过了日军的暴行,却最终栽在了自己人手里。父母难以拒绝老鸨的开价,也就忍痛答应了,活下去才是最重要的。

就这样年仅14岁的秦清沦落到青楼,老鸨也是机关算尽的聪明人。她并不急于让秦清接客挣钱,而是耐心地培养她,让其粗通棋棋书画,毕竟有钱人都爱附庸风雅。

一年以后,秦清才正式登上亮相。那时的秦清出落得更加婀娜多姿,顾盼生情,千娇百媚。没用多久,秦清就成了头牌,被称为南京第一美人。

秦清的艳名,在南京达官贵人之间传播开来,最终吸引来了一位重量级人物,他就是汪精卫。1940年时,汪精卫在日本的扶持下,成立了汪伪政权,是南京绝对的一把手。

汪精卫见到秦清后,果然被迷住了。他不想和别人分享这位绝色美女,于是提出为她赎身的要求。老鸨自然不愿意,她还指望着靠秦清吸引更多的客人呢。

但汪精卫是南京高官,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老鸨只好说出了一个高得惊人的价格,汪精卫也没还价,两人算是各得其利。

就这样15岁的秦清,从此被汪精卫霸占,沦为这位大汉奸的玩物。虽然汪精卫位居高官,但还是有人敢欺负秦清,她就是汪精卫的老婆陈璧君。

汪精卫素有‘民国美男子’之称,而陈璧君则长得普通。她之所以能嫁给汪精卫,靠的就是锲而不舍的追求。陈璧君本是南洋富商之女,汪精卫去南洋筹款时,让陈璧君一下子沦陷了。

自此以后陈璧君就常伴汪精卫左右,经常向父亲要钱,支持汪精卫的工作。如此一来,即使汪精卫不喜欢陈璧君,也不好意思赶她走,毕竟“拿人的手短,吃人的嘴软”。

但是两人的关系也仅仅是朋友,无论陈璧君多么猛烈地追求,汪精卫就是不从。直到汪精卫刺杀摄政王前夕,一切都改变了。

那时汪精卫还是热血青年,明知极度危险,但还是毅然参加了刺杀行动。那一晚陈璧君找到汪精卫说道:此次一去九死一生,今晚就让我陪你吧,也算不留遗憾了。

陈璧君‘自荐枕席’,汪精卫也深知可能回不来了,干脆就默认了此事,两人做了一晚的‘露水夫妻’。

刺杀行动失败后,汪精卫被关押在大牢。陈璧君花了不少钱打点关系,还经常去探望他,在物质和精神上都给了汪精卫很大的支持。

等到汪精卫被释放后,两人也就自然而然的在一起了。陈璧君好不容易追到手的男人,岂能容他人染指。

刚结婚不久后,汪精卫风流本性难改,和一位同盟会女会员方瑛走到了一起。方瑛温柔娴静,而且还是革命女杰,自然比陈璧君有魅力的多。

然而陈璧君眼见两人日渐亲密,怒火中烧,不顾脸面的大吵大闹,当众羞辱方瑛,到处宣扬她的丑事。最终方瑛扛不住流言蜚语,自杀身亡。

方瑛自杀一事,让汪精卫彻底看清了陈璧君任性跋扈的一面,一度不再沾花惹草,免得再出是非。

可是汪精卫当了大汉奸后,遇到了一位叫施旦的漂亮女人,像极了方瑛。汪精卫重温旧梦,将施旦收为己用。

陈璧君得知此事后,自然又大吵大闹。但这一次汪精卫真的发火了,他说道:你之前逼死方瑛,我没有说什么。这一次你再胡闹,我就和你离婚。

陈璧君是绝对的女强人,但汪精卫就是她的软肋。听到丈夫这样说,陈璧君哪还敢吵闹。汪精卫将陈璧君镇住后,越发风流,花费高价为秦清赎身,将其霸占。

陈璧君不敢羞辱施旦,但对秦清这个风尘女子倒是毫不手软,经常上门对其辱骂。倒是施旦比较贴心,也许是同病相怜的原因,对秦清照顾有加。

1944年,汪精卫旧伤复发去世,秦清才终于恢复自由身。可是天下之大,哪有她的容身之所,总不能再沦落风尘吧。这时还是施旦伸出援手,将其带到了香港。

抗战胜利后,秦清担心被以汉奸身份清算,于是改了名字匆忙嫁人。后来的日子,虽然平淡,但还算幸福,对于命运多舛的秦清来说,已经相当满足了。

78岁时,秦清身患重病救治无望。在临终前,秦清才对身边的人,说出了自己曾被汪精卫霸占的往事,也算对一生有个交代。

但是秦清的话,没人敢信,都以为老太太重病之下糊涂了呢。但是那时施旦还在香港生活,就有八卦人士找上门去确认此事,这才知道秦清没有糊涂,她确实曾被汪精卫霸占过。

#课件# 导语课件是教学一篇课文的开场白,是教师在新课的开始阶段,从一定的目的出发,用很短的时间,并采取一定的方法或手段,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心理情绪的重要教学环节。下面是 的后续更新吧!

篇一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萧红墓畔口占》课件

 一、题解

 1、口占

 (1)不打草稿,口头述说出来:~电文。

 (2)指即兴作诗词,不打草稿,随口吟诵出来:~一绝。

 “口占”表明,这首诗是作者“情感的自然流露”,不是刻意为之的,而是情感的沉淀和文学的素养聚合在一起产生的一种“裂变”,一种“反应”。特定的时代、特定的场景、特定的倾述对象、特定的心情,这些要素汇流在作者的笔下,由此一挥而就,成就了不朽篇章。

 在中国近现代,以“口占”为题的诗,很少采用现代诗的形式,下面非常有名的两首,都是以古典诗歌的形式出现的。

 口占一绝:李大钊

 壮别天涯未许愁,尽将离恨付东流。

 何当痛饮黄龙府,高筑神州风雨楼。

 (1916年春,日本,李大钊先生送挚友幼衡回国所作。)

 被逮口占:汪精卫

 慷慨歌燕市,从容作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

 (1910年3月31日,汪精卫和同盟会同志刺杀摄政王载沣事败被捕,清法庭判汪精卫“大逆不道,立即处斩”。汪精卫在狱中写下此诗,表明他革命的决心。这首“口占”,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完全不一样的汪精卫,一个烈士,一个革命者,所以,人是很复杂的。)

 2、萧红是谁

 (1)萧红,民国时期最重要的女作家之一。

 萧红(1911-1942),原名张乃莹,中国近现代女作家,“民国四大才女”(吕碧城、萧红、石评梅、张爱玲)之一,被誉为“30年代文学洛神”。

 1911年出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区一个封建地主家庭,幼年丧母。萧红一生命运极为悲苦,也是一位传奇性人物。她的一生是不向命运低头,在苦难中挣扎、抗争的一生。

 1935年,在鲁迅的支持下,发表了成名作《生死场》。1936年东渡日本,并写下了散文《孤独的生活》,长篇组诗《砂粒》等。1940年与端木蕻良同抵香港,之后发表了中篇小说《马伯乐》和长篇小说《呼兰河传》。

 (2)1942年1月22日,萧红在香港的一家法国医院去世(1月12日日军占领香港),时年31岁。1月24日,萧红遗体在跑马地背后日本火葬场火化后,葬于浅水湾。

 (3)展现一组萧红的老照片。

 (4)推荐两部**:

 ①**《萧红》(2013年3月上映)为纪念萧红诞辰百年拍摄,霍建起执导,宋佳主演。故事讲述了民国四大才女之一的女作家萧红凄美的爱情和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生经历

 本片主演宋佳因主演萧红一角先后在金鸡奖、中美**节、温哥华华语**节中共三次获得影后桂冠。

 ②**《黄金时代》剧情介绍:

 上世纪二十至四十年代的中国,那是一个民气十足、海阔天空的时代,一群年轻人经历了一段放任自流的时光,自由地追求梦想与爱情,有人在流离中刻骨求爱,有人在抗争中企盼家国未来……萧红(汤唯主演),一个特立独行的女子,一路流亡,从北方到南方,从哈尔滨到香港,一边躲避战乱,一边经历着令人唏嘘又痛彻心扉的爱情与人生。对生的坚强对死的挣扎在她笔下穿透纸背,她的人生亦是如此。

 2015年4月19日,第3xx届香港**金像奖,许鞍华执导的萧红传记片《黄金时代》获得影片、导演、摄影、美术执导、服装造型设计五项大奖,成为赢家。

 《萧红墓碑口占》赏析(教学设计)

 3、萧红的墓在哪里

 (1)1942年1月22日,萧红病殁香港法国医院,遵照她的遗愿:身后要能看到大海。在萧红去世后的第四天,端木先生带着笔、墨和装有萧红骨灰的一只花瓶来到浅水湾的一个山坡上,他把骨灰瓶深葬之后,亲笔题写了“萧红之墓”的木牌立于坟前。

 (2)1957年8月15日,中国作家协会广州分会将萧红骨灰从香港迁到广州银河公墓,重新安葬。

 (戴望舒先生写这首诗的时候,他去探望的当然是位于香港浅水湾的山坡上的萧红墓。)

 二、关于作者

 戴望舒简介

 戴望舒,1905年11月15日出生于杭州,祖籍南京。1950年在北京病逝,享年45岁。安葬于北京西山脚下的北京香山万安公墓,墓碑上有茅盾亲笔书写的“诗人戴望舒之墓”

 戴望舒能在文学留名的原因是他所创作的优秀诗歌,他本人在二十年代末和三十年代初因为其风格独特的诗作被人称为现代诗派“诗坛领袖”。

 1927年,他的诗《雨巷》显示了新月派向现代派过渡的趋向,而1929年所创作的《我底记忆》则成为现代诗派的起点。

篇二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萧红墓畔口占》课件

 知识与技能

 1诵读诗歌,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

 2结合写作背景,理解五首短诗的主旨和情感。

 过程与方法

 1诵读,体会诗歌的情景、意蕴和诗人的思想感情,理解诗的主旨。

 2分析诗歌的语言,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和画面感。

 3对比阅读这几首诗,理解早期白话新诗的共同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诗人独立不倚的坚强性格和奋斗精神或对友人的深切追思;理解人世间万物相互依存的哲理内涵或相互对立、统一的关系;感悟诗人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担忧。

 重点

 1诵读、理解诗歌内容。

 2揣摩诗歌语言,品味诗句的丰富内涵。

 难点

 联系诗人生平和创作背景,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

 1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运用多媒体为学生再现诗中的画面,帮助学生理解诗的意境,增强直观性。

 2朗读法: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诗人的感情,并感受诗歌语言之精美;让学生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朗读音频以及作者及写作背景资料。

 学生:通读诗歌,解决生字词,初步感知文意,并在课前查阅作者的相关情况。

 2课时

 《月夜》《萧红墓畔口占》

 唐诗宋词,经典“咏”流传;现代诗,风格独特别样红。同学们或许有过这样的感受:现代诗以清新隽永的语言,含蓄优美的意境成为人们心灵栖息的港湾,情感自然流淌的洼地。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徜徉在现代诗这片水草丰美的天地,分享诗人沈尹默在霜风寒月的冬夜的遐想,倾听诗人戴望舒在拜谒友人墓时寂寞地倾诉。

 沈尹默(1883-1971),原名君默,杰出的学者、诗人、书法家。五四运动时期,沈尹默作为北大名教授,和鲁迅、陈独秀等人轮流主编《新青年》杂志。

 戴望舒(1905—1950),现代诗人。1929年4月,出版第一本诗集《我的记忆》,其中《雨巷》传诵一时,因而有“雨巷诗人”之誉。1941年底被日寇逮捕入狱。在狱中写下《狱中题壁》《我用残损的手掌》《等待》等诗篇。

 1《月夜》写作背景

 1917年,正是近代中国历最黑暗的年代,最混乱的年代,却也是思想和文化最迸发的时代,也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新诗诞生了。新诗之“新”首先在于其精神和灵魂的新,即思想的现代性,追求“科学”与“民主”,人的个体的觉醒,思想解放、个性独立遂成为这一时代的普遍追求。概而言之,国人有了主体意识。例如这首《月夜》,不仅是新诗诞生的一个标志,也是真正的新文学诞生的标志。

 2补充介绍萧红的情况

 萧红(1911-1942),原名张廼莹,中国近现代成就很大的女作家,“民国四大才女”(吕碧城、萧红、石评梅、张爱玲)之一,被誉为“30年代文学洛神”。萧红老家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区,她很早就从东北逃亡进关,辗转呼号,1932年开始文学创作,用自己的笔投入了抗日的洪流,1935年发表成名作《生死场》,晚期的主要作品有《呼兰河传》。

 3《萧红墓畔口占》写作背景

 戴望舒与萧红友情深厚。1940年1月,二人在香港首次晤面,却是一见如故。在太平洋战争爆发之际,萧红生病却得不到正常的治疗,死在极度混乱的香港,年仅31岁。这对于当时同样在香港坚持抗日的友人戴望舒来说,自然是一个极大的刺激。这首诗是戴望舒在被日本人释放后拜谒萧红墓时所作。“口占”,说明这是随口吟成。

 品读《月夜》

 1多媒体出示《月夜》,教师播放朗读音频,配乐范读,学生听后描述所想象的画面。

 2美的诗还需要美美地读,请大家想象着刚才所描述的画面,有感情地朗读这首短诗。

 3学生讨论、交流。

 这首诗描绘了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氛围

 霜风、月光、一株顶高的树,营造了霜风寒月的幽静氛围。

 品读《萧红墓畔口占》

 1多媒体出示《萧红墓畔口占》。

 2教师范读,学生听读。

 3学生自由朗读,体会诗中表达的感情。

 《月夜》

 1学生朗读诗歌。

 2多媒体出示问题。

 3学生分组讨论、交流问题,教师归纳明确。

 (1)这首小诗描绘了一幅月夜图景,请用你自己的语言将这幅月夜图描绘出来。

 霜风呼呼地吹着,月光明明地照着。霜风寒月的冬夜中,顶天立地的高树与独立不倚的“我”并排站立着,充满了美的意蕴。

 (2)这是一首很隐晦的诗,看似是纪实,简单地描写记录当时的某种场景,但这又何尝不是对当时现状的描写请你结合这首诗的写作背景,说说对这首诗的象征意象的理解。

 象征意象:这首诗反映了五四运动之前的一个社会侧面——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的某种社会相。“一株顶高的树”象征着古老的观念,传统、稳健、根基深厚、固执而迂腐。“并排立着”是思想的并立。“没有靠着”是挣脱,是倔强,也是追求独立。“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却没有靠着”象征着诗人独立不倚的坚强性格和奋斗精神。

 (3)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在严寒下不妥协,在孤独中不退缩,这首诗表现了“五四”时期觉醒的一代知识分子追求独立自由、崇尚光明的意识和探索真理的精神与人格。

 《萧红墓畔口占》

 1指定学生朗读诗歌。

 2分组讨论、交流下面问题。

 (1)诗歌文本中的“你”和“我”分别指谁二者之间是什么关系

 “我”指作者,“你”指萧红;萧红是作者志同道合、友情深厚的知音。

 (2)作者为什么要“走六小时寂寞的长途”来萧红的墓前放一束“红山茶”

 表达对已逝友人深沉的追思和缅怀之情。

 (3)这是一首“伟大的诗篇”,诗句简短却意味深长。请品味诗句中加点的词语,体会诗中的情感表达。

 第①句:走六小时寂寞的长途。

 “六小时”说明时间之长,“长途”说明距离之远,强调“六小时”和“长途”,是写实,更隐指诗人对已故者友谊的深厚和诚挚。“寂寞”既是诗人当时的实际感受,又是诗人长期以来心境的真实写照,是诗篇最主要的感情基调。

 第②句:到你头边放一束红山茶。

 不说“墓畔”而说“头边”,蕴藏着诗人痛惜她的早逝,希望她仍然活着,幻想她只不过是暂时安睡等丰富复杂的感情。“红山茶”寄托作者对她的深情悼念,也象征她山茶花般热烈、红艳的生命。

 第③句:我等待着,长夜漫漫。

 “长夜漫漫”,写出这种“等待”的漫长、痛苦、难以忍受,也隐喻萧红的生命正是在这漫漫长夜中被摧残的。

 第④句: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

 “却”字,表示诗人与友人虽然天人永隔,逝者却自有其穿透世事的安详与达观。听“海涛闲话”,海陪伴着逝者,虽仍然不免寂寞,但灵魂却超然静观、从容安详,道尽作者的人生感悟。

 (4)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这首诗通过叙写诗人拜谒女作家萧红墓的情形,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深沉追思和缅怀之情,也饱含着二者之间真挚深厚、纯真的友情。

 1《月夜》

 这首诗在艺术上的突出特点是意境的创造,显得清新质朴,含而不露。四句诗含义很广,没有半个字的说教;且诗中的主体情绪与客观意象融为一体,创构出浑整的画面与意境氛围。此外,诗以动词“照”“靠”押韵,却在每行诗末缀以一个轻声词尾“着”,使语气委婉,节奏舒缓自然,富有散文之美。

 2《萧红墓畔口占》

 本诗语言朴素、洗练又富于质感。此外,这首诗篇的层次分明,结构和谐,外在的平和与内在的情感张力互相支撑,时间的连续展开,心情的慢慢沉郁,生者与逝者的对话,在空旷的世界中相互呼应。

 月夜

 沈尹默

 意象——烘托——主旨

 霜风明月高树与树并立独立自主个性解放追求自由

 萧红墓畔口占

 戴望舒

 拜谒友人墓时长路远耐寂寞摆放鲜花寄追思漫长痛苦还等待逝者安详又达观情谊深厚缅怀追思

 《断章》《风雨吟》《统一》

 上一节课,我们一起品味了《月夜》的意境美,《萧红墓畔口占》的情感美。接下来请同学们和老师共同学习《断章》《风雨吟》《统一》这三首诗歌,感受诗中蕴含的哲理、作者抒发的深沉情思。

 1卞之琳(1910-2000),江苏海门人,诗人、翻译家。曾用笔名季陵、薛林等。抗战期间在各地任教,为中国的文化教育事业做了很大贡献。《断章》是他不朽的代表作。

 2芦荻(1912—1994),诗人。原名陈培迪,广东省南海县西樵镇人。出版的诗集主要有《桑野》《驰驱集》《田园新歌》《海南颂》《荻花集》等。

 3聂鲁达(1904—1973),智利当代诗人。13岁开始发表诗作,1923年发表第一部诗集《黄昏》,1924年发表成名作《二十首情诗和一支绝望的歌》,自此登上智利诗坛。获1971年诺贝尔文学奖。

 1《断章》文题解读

 《断章》创作于1935年10月,是一首精致的哲理诗。据作者自云,这四行诗原在一首长诗中,但全诗仅有这四行使他满意,于是抽出来独立成章,标题由此而来。

 2《风雨吟》写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20世纪40年代初期。那是一个风雨飘摇的年代。芦荻久居南国,对中国南方的大风大雨十分熟悉。他将自然的风雨、社会的风雨以及心中的风雨融合在一起,揭示出“我们”所面对的不仅仅是自然的风雨,更是社会的、人生的风雨,鼓励人们敢于搏击风雨。

 3《统一》文题解读

 诗歌题目言简意赅,意味深长,蕴含深刻的哲理,耐人寻味。世间万物,错综纷繁,在对立之中存在统一,通过繁多的现象可以窥见单一的本质。诗人采撷极为常见的事物,透过诗意的语言来揭示深刻的哲理。

 1请听范读录音,注意朗读的感情基调和节奏。

 2自由朗读,读准字音,理解诗歌大意。

 《断章》

 1朗读诗歌,品味画面美。

 诗歌共四行,形成四个美丽而形象的画面。这四个画面之间又有什么联系呢

 前两个画面,“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桥上”“楼上”这两个地点,表面看来似乎互不相关,却因为“看风景”这个动作发生了联系。后两个画面,“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窗子”与“梦”互不相关,却在“装饰”这一点上又发生了联系。十分平常的生活画面,几个毫不相关的事物,经过诗人精心构思与组合,变得十分耐人寻味。

 2再读诗歌,理解诗歌的主旨。

 (1)从诗人描绘的四个相互联系的画面中,你得出了什么道理

 人可以看风景,也可以成为别人的风景;明月可以装饰你的窗子,你也可以去装饰别人的梦,人生可以互相装饰,事物之间是相互依存的。

 (2)结合你对诗歌的理解,说说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哲理内涵。

 世间万物本来就是相互关联、互相依存的,人与人之间、物与物之间,不论自觉与不自觉,都有可能产生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风雨吟》

 1朗读诗歌,描绘诗歌画面。

 这首诗虽然只有短短六行,画面感却很强,请结合诗中一些关键的词,如“卷”“奔”“海”“舟”“舵手”等等,想象出画面并做描绘。

 “风”“雨”从大地“卷来”“奔来”,气势十足,风雨中的大地看起来像是波涛起伏的海面,大地上的“房舍”,就像海面上飘摇不定的舟船;“我”面对“大地的海”,要敢于像年轻的舵手一样,树立强烈的责任感,拯救在风雨中飘摇的祖国。

 2结合写作背景,分析语言,提炼象征意义,理解作者情感。

 (1)开头两句“风从大地卷来,雨从大地奔来”中的“卷”“奔”二字有什么表达效果

 “卷”“奔”这两个动词极为生动,描绘出了“大地”动荡的、不安定的和被裹挟着的颇有气势的冲过来的动态。

 (2)诗歌之中的“风”“雨”仅指自然界的风雨吗还有什么象征意义“大地”又有什么深层内涵

 诗歌中的“风”“雨”,不仅仅是指自然界中的风雨,对于“我”这样一个“年轻”没有人生阅历与生活经验的“舵手”来说,它们也象征着人生的坎坷与遭遇。这首诗作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这里遭受“风雨”侵袭的“大地”指的是当时风雨如晦的中国局势。这样来说,“风雨”又有了更深层次的含义:当时的中国社会所承受的苦难。

 (3)面对这样的“大地”,“我”又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我”作为一个有志向的敢于像舵手一样乘风破浪的有为青年,面对苦难中的祖国,产生了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和对中国社会前途、对民族命运的深深的担忧。

 《统一》

 1朗读诗歌,结合题目说说作者是如何表现“统一”这个思想的

 所有的叶与一片叶,所有的花与一朵花,所有的树与一棵树,它们都是多对一的关系,“多”与“一”本是对立的关系,但是作者在此用“是”字将其等同起来,用对立物表现了“统一”的思想。

 2作者为什么认为“多”就是“一”呢为什么说“繁多是个谎言”请你结合作者的回答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作者认为“一切果实并无差异”,因此“繁多是个谎言”。作者先写到了花,又写到了叶,然而花、叶不论它们拥有怎样的万象姿态,它们的本质是为了结出果实,而果实的本质又是为了生命的传递。从这点上看,所有的花、叶、果实都有着自己的本质,且就生命传承的角度而言,这本质也并无不同。因此,繁多是众多生物存在的表象,它们的本质都是相同的。

 3有人说:“因为所有的叶都是这一片叶,所以认识了这一片叶也就能对所有的叶有所认识。”你认同这个观点吗请说说你的看法。

 示例:我认同这个观点,因为所有的叶都有着叶的共同本质。将零散的事物化繁多为统一,通过事物现象归结出事物的本质,从而达到对事物更清晰的认识,这也是人类本身就存在的认知规律。

 1《断章》

 该作品含蓄蕴藉,语言却极朴素、平实,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这首诗虽只短短4行,却试图用简明的意象阐释深刻的道理。诗人通过对“风景”的刹那间感悟,涉及了“相对性”的哲理命题。“你站在桥上看风景”,而相对于楼上的人来说,桥上的“你”就是他们眼中的风景,他们“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而相对于梦见“你”的人来说,“你”则像窗外的明月一样,“装饰”了他们的“梦”。

 2《风雨吟》

 这首诗虽然只有短短的六句,但意象丰富,意境深邃,并借此表达出了诗人的情怀。例如,诗歌选取意象“大地”“风”“雨”一起构成了一种气势恢宏、惊心动魄甚至让人有些畏惧的意境,加之“卷”“奔”两个动词的巧妙运用,让读者可以从这声势浩大的气势中想象到风雨的狂啸怒吼,联想到风雨如晦的国家局势,由此引发诗人决心要像舵手一样乘风破浪,拯救苦难中的祖国,流露出对国家前途命运的关心。

 3《统一》

 这首诗蕴含深刻的哲理,作者用诗意的语言将深刻的哲理诠释得浅显易懂,通俗晓畅。例如,作者将所有的叶与一片叶,所有的花与一朵花,所有的树与一棵树,用“是”字将其等同起来,揭示了“多”与“一”看似对立的关系,其本质是统一的哲理,点明主旨。

 对比阅读这五首短诗,可以归纳出其具备的共同特征,一定程度上也是早期白话新诗的共同特点。

 ①形式上:不拘平仄,不拘长短,没有字数规定;在韵律上,押韵比较松散,没有严格规定,但是一般还是会遵循一定的韵脚,如《风雨吟》中的“来”“海”。

 ②语言上:以白话写诗,不仅以白话词语代替文言,而且以白话的语法结构代替文言语法,并吸收国外新语法,如“霜风呼呼的吹着”“走六小时寂寞的长途”等,语言散文化。

 ③观念上:追求个性与独立,强调作者主体性情、情感与见解,如《月夜》《断章》《风雨吟》等。

 《断章》——哲理:世间万物相互依存

 《风雨吟》——象征:风 雨 大地

 《统一》——哲理:对立之中存在统一

 对《短诗五首》的讲解,基本上达到预期目的,现将成功与不足之处反思如下:

 成功之处:依照教学目标,循序渐进,一步步地引导学生体会、感受并理解五首短诗的内在主旨,将学生比较难以理解的内容深入浅出地讲解出来,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

 不足之处:对“五四”时期以来的白话新诗的对比阅读,受限于学生的知识面和对特定历史背景的了解不足,并没有展开细品,讲解得比较宽泛,学生没有形成清晰明确的见解,收效不大。

篇三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萧红墓畔口占》课件

 1简要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戴望舒(1905—1950),现代诗人。1929年4月,出版第一本诗集《我的记忆》,其中《雨巷》传诵一时,因而有“雨巷诗人”之誉。1941年底被日寇逮捕入狱。在狱中写下《狱中题壁》《我用残损的手掌》《等待》等诗篇。

 萧红(1911-1942),原名张廼莹,身世坎坷而创作成就很大的现代女性作家。萧红老家在黑龙江省呼兰区,她很早就从东北逃亡进关,辗转呼号,1932年开始文学创作,用自己的笔投入了抗日的洪流,1935年发表成名作《生死场》,晚期的主要作品有《呼兰河传》。

 戴望舒与萧红友情深厚。1940年1月,二人在香港首次晤面,却是一见如故。在太平洋战争爆发之际,萧红生病却得不到正常的治疗,死在极度混乱中的香港,年仅31岁。这对于当时同样在香港坚持抗日的友人戴望舒来说,自然是一个极大的刺激。这首诗是戴望舒在被日本人抓走放出来后拜谒萧红墓时所作,“口占”,说明这是随口吟成。

 2朗读诗歌,体会诗中的情感表达。

 (1)走六小时寂寞的长途。

 明确:“六小时”说明时间之长,“长途”说明距离之远,强调“六小时”和“长途”,是写实,更隐指诗人对已故者友谊的深厚和诚挚。“寂寞”既是诗人当时的实际感受,又是诗人长期以来心境的真实写照,是诗篇最主要的感情基调。

 (2)到你头边放一束红山茶。

 明确:不说“墓畔”而说“头边”,蕴藏着诗人痛惜她的早逝,希望她仍然活着,幻想她只不过是暂时安睡等丰富复杂的感情。

 (3)我等待着,长夜漫漫。

 明确:“长夜漫漫”,写出这种“等待”的漫长、痛苦,难以忍受,也隐喻萧红的生命正是在这漫漫长夜中被摧残的。

 (4)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

 明确:“却”字,表示诗人与友人虽然天人永隔,逝者却自有其穿透世事的安详与达观。听“海涛闲话”,海陪伴着逝者,虽仍然不免寂寞,但灵魂却超然静观,从容安详,道尽作者的人生感悟。

 本诗语言朴素、洗练又富于质感,充满暗示;情感表现沉静、克制,而又深挚,平淡中见深厚,委婉中渗透出激情,是戴望舒秀的诗篇之一。

 板书设计

 《萧红墓畔口占》:情感美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53584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6
下一篇2023-07-1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