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帝朱祁钰历史评价为什么被称郕戾王

景帝朱祁钰历史评价为什么被称郕戾王,第1张

他是 “明代宗”

景泰八年(1457年),景帝病,曹吉祥、石亨、徐有贞等阴谋拥立英宗,十七日清晨,起夺门之变,英宗复辟。英宗天顺元年(1457)二月乙未,废景泰帝为郕王,软禁在西苑,一个多月后去世,享年30岁。景帝死因不明,一说景帝是被谋害的。英宗毁其所营建的寿陵(后为明光宗泰昌皇帝朱常洛的庆陵),以亲王礼葬于西郊金山(玉泉山北)的景泰陵,以其妃嫔殉之。谥曰戾。成化时明宪宗纳大臣言,上谥号恭仁康定景皇帝,无庙号。南明弘光年间安宗追尊符天建道恭仁康定隆文布武显德恭孝景皇帝,庙号代宗。清朝复称其谥号为恭仁康定景皇帝。明清史书多称明代宗为景帝。

皇位难道是孙太后手中的如意,想给谁就给谁,想收回就收回?大明朝执行朱元璋祖训最严格的就是“后宫严禁干政”,孙太后纵有天大的本事,要轻易让皇权易主,几乎是不可能的。

既然孙太后不可能轻易让景泰帝朱祁钰归还皇位给亲生儿子朱祁镇,为什么当初在“土木堡之变”后要答应拥立朱祁钰为帝呢,当时的情况与景泰帝朱祁钰稳坐皇位的情况有着天壤之别。

明英宗朱祁镇是孙太后的亲儿子,还是明宣宗朱瞻基的嫡长子,他继承皇位合乎法统,他当皇帝的时候才9岁,生母孙氏尊为太后,而左右朝政的是明宣宗留给他的“三杨”内阁,“土木堡之变”之前,朱祁镇基本上不怎么参与朝政,少年时期有三杨,青年时期有太监王振。

土木堡之变是明英宗一生的耻辱,更是大明朝的耻辱。朱祁镇在太监王振的怂恿下亲征瓦剌,率领二十万明军精锐在土木堡被瓦剌大军杀得个干净,皇帝朱祁镇也当了瓦剌的俘虏。

大明朝相当的危险,不要以为瓦剌也先只率领了5万人马,对明朝形成不了威胁,这是个非常错误的观念,瓦剌部不一定要颠覆明朝,他们只要攻下北京城,明朝基本上就可以歇菜了。

帝国的行政中心被占领,朝中自皇帝到官吏被俘虏,给天下人的信心是毁灭性的打击,保不齐有藩王甚至异姓权势者起兵造反,这几乎是肯定的。

明朝廷的当务之急是保住北京城,至于被俘皇帝明英宗的死活那是其次的问题。大明的国祚命悬一线,大多数的朝臣都建议迁都南京,以避瓦剌锋芒。只有于谦等少数忠义大臣挺身而出,坚守北京,力抗瓦剌。

坚守北京很简单,但是谁来扛这杆大旗非常的重要,说简单点就是,明朝是老朱家的买卖,掌柜的被俘虏了,要把这个摊子支撑下去,必须要有个朱家人出来主事。

朱家人来主事相当的重要,这对于国家来说,关乎法统,于谦与众多主战派和当时皇室当家人孙太后商议后,决定拥立朱祁镇的弟弟郕王朱祁钰为帝,继承大明法统,扛起抵抗瓦剌的大旗。

孙太后作为朱瞻基的正妻(废了原正妻胡皇后,再立的孙氏为后),在皇室的法统传承上有一定的话语权,却绝对没有决定权,她当时希望立朱祁镇的儿子朱见深继位,开始因为朱见深当时太小了,才几岁,于谦等重臣不同意。

在那么危机的关头,立一个几岁的娃娃当皇帝,这给天下人的抗击异族信心是一种打击,更让各地藩王对朝中重臣有猜疑,主少国疑,就是这个道理。

孙氏同意了立朱祁钰为帝的方案,景泰帝朱祁钰也非常的能干,与朝中主战大臣上下同心,力挽狂澜,击败了瓦剌大军,保住了北京城,大明江山算是稳当了。

如果明英宗朱祁镇不回来,估计景泰帝朱祁钰的皇位会一直传承到他那一支。鬼使神差,朱祁镇被瓦剌给送了回来了。这个时候,大家都很尴尬。

既然朱祁钰的皇位是非常时期得到的,大位正统皇帝朱祁镇又回来了,为什么不归还给朱祁镇呢?这里面涉及到一个法统问题。

皇位传承不是一个简单物件,想给就给,想让就让。更不是孙太后手上的如意,想给谁就给谁。

自古以来,皇位的争夺本就是成本最大,获利最高,风险最大的事情,没有哪个皇帝想把皇位平白的让出去,权力是所有人的灵魂,皇帝是所有权力的权力,更不会平白出让。

皇位的传承也不单纯是皇帝自己的事情,这关乎到众多的利益方。

朱祁钰的皇位关乎到北京保卫战主战文官集团的利益,首先是他们不会轻易的答应皇权归还给明英宗朱祁镇;孙太后虽然是皇室的宗族共主,但是后宫不得干政是老祖宗的铁条,她更不可能出面让朱祁钰把皇位还给自己的亲儿子。她有那个心思,却没有那个权力。

最重要的是朱祁钰本人根本就没想过要把皇位还给哥哥朱祁镇,论能力来说,明英宗朱祁镇给景泰帝朱祁钰提鞋都不配;按传承,自朱祁镇在土木堡被俘后,大明朝的皇位就从朱瞻基嫡长子一系传到了庶次子一系中,没有换位归还的先例和祖制。

当然朱祁钰对权力的控制欲才是最关键的,无论是孙太后也好,还是明英宗朱祁镇也罢,不可能在正常的状态下让朱祁钰把皇位让给朱祁镇。

27集。通过查询电视剧《你给我的喜欢》的剧情介绍,第27集中在皎洁的月光下,辛旗捧出准备已久的钻戒向闵慧求婚了。《你给我的喜欢》是由丁英洲执导,王玉雯、王子奇领衔主演,崔奕欣特别主演,李川、马心瑞、陈鑫海、李星瑶主演的都市情感剧。

她不是不想,只是孙太后不能。为什么呢?谁叫她自己儿子朱祁镇不争气,差点亡了大明江山,是人家朱祁钰于危难之中挽救了明帝国,想让朱祁钰还政给朱祁镇,根本就是天方夜谭。

能力不允许

朱祁钰这个皇帝,说起来没人相信,人家原本做亲王做得可舒服了,根本就不想当皇帝,要不是孙太后非得立他为帝,他才不愿意当这个皇帝呢。就是这么牛,还别不信,别说他牛了,谁要是他那处境,谁也不愿意当这个皇帝。

因为当时他哥朱祁镇好好的皇帝不在紫禁城待着,非得御驾亲征去打瓦剌人,结果被人家给俘虏了,于是明帝国的皇帝成了瓦剌人的阶下囚,而且还被瓦剌人绑在阵前,一路打到京城城下,眼看就要攻城灭国了。也就是说,朱祁钰被孙太后扶上帝位的时候,人家屁股下的皇位可是个烫手的火山,不好坐。

不过事实证明,再不好坐的火山,有能力他也能坐稳,朱祁钰就是那种有能力的皇帝。他当上皇帝之后,带着大明将士誓死保卫京城,还真就把虎视眈眈的瓦剌人给打跑了,而且瓦剌人走了之后,朱祁钰也比较会治国,朱祁镇留给他的烂摊子,在短时间内,人家也给收拾好了。于是朱祁镇差点玩玩的明帝国,在朱祁钰的手中起死回生了。

也就是说,等到朱祁钰打败瓦剌人之后,他在明帝国的声望已经远远超过他那哥哥朱祁镇,再加上他确实能力出众,让天下臣民信服,所以人家的皇帝宝座,是凭实力自己坐稳的。他不再是孙太后手上扶持的皇帝,人家是个有威望以及实权的皇帝。也许一开始朱祁钰并不想做皇帝,但他坐稳之后,他就不想不做了。别说孙太后想让他下台,任何人都没办法让一个实权皇帝下台,这就是能力不允许。

孙太后的无奈

自古皇帝讲究名分,不是生得早的嫡子,就是德行十分好的君主,反正占其一,就稳坐皇帝宝座。尤其是在明朝,在经历靖难之役后,明帝国的统治者们格外重视这个皇帝名分,也就是长幼有序。朱祁镇可以当上皇帝,只是因为他是明宣宗的长子。

如果没有他被俘虏这事,他这个皇帝估计一辈子都不会退位,可惜他被俘,不管是身体上,还是德行上,似乎都不太合适在当皇帝,孙太后也是咬着牙,在兵临城下的情况下,很无奈地让儿子朱祁镇退位,成了太上皇。

不管孙太后出于什么样的考量,最后的结果,就是她亲手扶持了郕王朱祁钰登基为帝。在名分上面,朱祁钰就是合法的皇帝。当朱祁镇回到明帝国的时候,如果孙太后让朱祁钰还政给朱祁镇,那么在法统上面,孙太后没有理由可以废掉朱祁钰。除非她来硬的,就是不管三七二十一,非得让朱祁钰退位,然后她儿子复位。

这样做不是不可以,但有严重的后遗症,那就是明帝国的皇位已经没有法统可言,谁都可以坐,。只要有孙太后扶持。也许在孙太后这个掌权太后还活着的时候,这样操作也行,可一旦孙太后,朱祁镇相继去世,那么明帝国的帝位继承就会变得很混乱。甚至都等不到朱祁镇去世,光孙太后死了,朱祁镇都未必能坐稳江山。

简单点说呢,从情感上讲,孙太后是希望皇位还是她儿子朱祁镇的,她肯定想让朱祁钰还政给朱祁镇,但现实就是,当她扶持朱祁钰登基之时,她儿子就已经与皇位再无关系,而且朱祁钰也不是个废物皇帝,他也不允许朱祁镇回头来跟他抢皇位。所以不是孙太后不想,她是真的没办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53756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6
下一篇2023-07-1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