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作为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术,要求有尖锐、集中的戏剧冲突,主要表现为剧中人物的性格冲突。课文所选的第五幕第三场,其尖锐的戏剧冲突可表现为三个主要人物的“急”。
①帕里斯之急。帕里斯是这场悲剧的受害者之一。他深爱朱丽叶,并向朱丽叶的父亲凯普莱特求婚,急性子的凯普莱特强迫自己的女儿三天后就与帕里斯结婚,朱丽叶被逼无奈,只好服下了劳伦斯长老给的假死药,于是婚礼变成了葬礼。帕里斯只好在夜里到墓地凭吊朱丽叶。他遇到了从流放地曼多亚匆匆赶回来的罗密欧,他不听罗密欧的任何解释与劝告,一急之下,拔剑与罗密欧决斗,最终倒在了罗密欧的剑下。
②罗密欧之急。罗密欧与朱丽叶一见钟情,又匆匆与朱丽叶秘密结婚,又因出于无奈而刺死了朱丽叶的表兄提伯尔特,被流放到曼多亚。闻知朱丽叶自杀的“噩耗”,罗密欧悲痛欲绝,从一个贫苦的卖药人手里买来毒药,火速赶回维洛那,不想又撞到了帕里斯,好心的罗密欧劝说帕里斯离开墓地,可此时的帕里斯怎么能听得进去,于是,只好决斗……可怜的罗密欧怎么知道自己的爱人只是假死,抱着与爱人相会的视死如归之信念,罗密欧毫不犹豫,急匆匆地喝下了毒药。命运阴差阳错,使得两个年轻人在不到半个钟点之间先后追随死神而去。
③朱丽叶之急。三个年轻人中,最有个性的当数朱丽叶。朱丽叶出身名门世族,其父凯普莱特时时盘算着怎样把她许配一个好好的人家,而帕里斯伯爵无疑是最好的人选,于是凯普莱特强迫朱丽叶与帕里斯结婚,遭到朱丽叶的拒绝,绝情的父亲威胁说:如果不听我的话,你去上吊也好,做叫花子也好,挨饿也好,死在街道上也好,我都不管。朱丽叶绝望了,急急求助于劳伦斯长老,长老决定用非常的手段帮助她。最难能可贵的是,为了能与罗密欧长相厮守,她毅然喝下长老给的假死药,并且躺到自己家的墓穴,与死者为伍,当最后得知罗密欧已死,她果断将匕首刺向自己的心脏,这是何等的勇气!黑格尔在分析朱丽叶形象时指出:只存在“最艰难的考验”的时刻,她才“好像一朵玫瑰突然放蕊,每一条皱纹都显出来,又好像潜伏在心灵深处的一股清泉突然源源不绝地进射出来”,让我们看到“这个心灵的全部坚强力量。”人,只有在灾难不幸袭击的瞬间,那性格美和心灵美,才能得到最充分的展现。可爱的朱丽叶,勇敢的罗密欧,最终未能挣脱封建家族仇恨的枷锁,他们惨烈的死,把戏剧冲突推向高潮和结局
尽管有不同势力、不同方面的矛盾冲突,但全剧的发展最后落到人心向善的归结点上,表现了矛盾冲突的同一性和人群根性的同一性。在这种同一性之下,人物性格仍显其多富多彩,值得玩味。
同是人文主义化身的罗朱二人,性格有较大的不同。罗密欧性本温和,热情、直率、善良,不够沉稳,缺乏心计。直率的本性和残酷的现实逼使他走向极端的道路。他杀死凯普莱特家族的人(提伯尔特),杀死帕里斯,都是忍无可忍的,或是出于仗义,或是出于自卫。在本文中,我们看到他亲手杀死帕里斯,表现出一个垂死者不可理喻的疯狂。但即使是这样,他还是表现了一个具有崇高理想的人文主义者的品格:他对对手表达了爱心,实在不愿杀死对手;他是为了美好的爱情而死的,死得壮烈,可歌可泣。他的性格既直率,又不乏多样性。他是一个勇敢而不成熟的理想主义青年。
朱丽叶美丽纯洁,忠贞不屈,同时善良温和,也不乏某些心计。她有如一株亭亭玉立的水莲花,虽根植于污浊的泥淖而自有纯洁与明净,虽经摧残仍飘散着经久的芬芳。她不顾家族宿怨的禁忌,大胆地接受罗密欧的爱情,表现了她“离经叛道”精神。为实现美满的婚姻,她用心良苦,靠假死躲过与帕里斯的婚姻,以期与真正所爱的人结成良缘。从“死亡”中醒来的第一句话是询问自己的“夫君”,当得知“夫君”已死,便毅然真的殉情,决不苟活,把爱情看得高于生命。她的理想最终不能如愿,是因为她太天真稚嫩,毕竟才14岁,也是因为现实太黑暗残酷,使她实在无法抗拒命运的错误安排。她是一个热情而柔弱的理想主义青年
《罗密欧与朱丽叶》讲述意大利贵族凯普莱特女儿朱丽叶与蒙太古的儿子罗密欧诚挚相爱,誓言相依,但因两家世代为仇而受到阻挠的 故事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 初二 作文 罗密欧与朱丽叶 读后感 ,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初二作文罗密欧与朱丽叶读后感1
本剧不论于古于今,都有着不可复制不可替代的深远影响,是悲剧创作的一座不朽的丰碑。
先不说剧中的伉俪情深、缱绻缠绵,单看莎翁对跌宕剧情的精巧构思,尤其是将药作为一个影响剧情发展的极具悲剧色彩的点,就不得不叹服莎翁浩瀚的 想象力 它让罗密欧殒命,让朱丽叶被埋进象征死亡的坟茔,也最终送葬了他们的感情。
在莎翁的笔下,朱丽叶所饮之药,只是一种让生命在42小时内假死的药,当朱丽叶在坟墓中醒来,看见的却并不是新郎伴她奔向完美的世界,而是罗密欧倒毙一旁的残酷现实,原来罗密欧以为朱丽叶已经香消玉殒,他亦饮下烈性毒药,此烈性毒药纵使有二十个人的气力,也会立刻殒命。
但药本身岂会变成悲剧,只有人才会啊!药的背后,其实交错的是一幕幕爱恨情仇、人情世故,这对有情人最终也是因此而双双奔赴黄泉。
这不得不谈到当时势力强大的封建势力。在那样的时代里,自由婚恋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可说是举步维艰,更何况罗密欧与朱丽叶双方的家族本是世仇,当两人在劳伦斯神父的支持下最后成婚,两个家族之间的世仇也许能够就此消解,可一场突如其来的械斗却如洪水猛兽般将罗密欧推向了被放逐的境地,唉!我是受命运玩弄的人。这真是惊天动地的嘶吼哀号啊!新婚的罗密欧,方才还是春日般的风和日丽,霎时刻,却被一场飞沙走石、狂风骤雨,卷走了一切期望与幸福。之后,亲王的亲戚巴里斯向朱丽叶求婚,朱丽叶被逼出嫁,在被逼出嫁的前夕,朱丽叶服下了神父劳伦斯配制的假死药,可一切却变得阴差阳错,四十二小时后,期望全都化成了泡影,两人生命的篇章也这样永远的完结了。
仇恨是罗密欧与朱丽叶悲剧的根源,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悲剧也是那个时代的悲剧。
初二作文罗密欧与朱丽叶读后感2
在这个寒假中,妈妈送给我一本书。此书是著名的戏剧大师威廉。莎士比亚的著名戏剧之一。书的名字叫做《罗密欧与朱丽叶》。
本书讲述了在一座城市中,身为世仇的两大家族中的两位继承人罗密欧与朱丽叶相爱了。月下定情后,罗密欧到附近的修道院中请求神父为他们主婚。与两大家族交好的神父想借此婚姻消除两家的恩怨。但他却没想到,次日中午罗密欧与朱丽叶的堂兄泰伢尔争吵,并拿出佩剑刺死了泰伢尔。这令公爵勃然大怒,将罗密欧赶出境,并应允了伯爵对朱丽叶的求婚。于是,惊慌失措的朱丽叶向神父要到了一瓶四十二小时即可苏醒的安眠药。不料罗密欧误会了此事,认为朱丽叶已经死了,买好了毒药,饮药自杀。神父听到此事,匆忙赶救,但为时已晚。朱丽叶见此,也自刎身亡。最后,因为这场悲剧两大家族握手言和。
这本书中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因为生在势力强大的封建大家族中,所以最后才双双奔赴黄泉。造成这个悲剧结局的不仅仅是因为他们的自由婚恋,主要的原因是双方家族本是世仇,所以神父的支持对他们来说,也便没有了丝毫的用处。我认为是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死换来了两个大家族的和解,他们如同是两大家族缓和态度的牺牲品,只有失去了才知道握手言和又有什么用处呢那两个深爱着彼此的人也不会回来的。如果在矛盾刚刚开始发生的时候,两家人可以互相宽容、互相体谅,那么结局还会像现在一般吗
这本书令我明白了:学会"退一步,海阔天空"的道理,用一颗宽容的心去对待他人。我们要知道仇恨永远不会使人快乐,只有拥有宽广的心胸才能与他人和谐相处。
初二作文罗密欧与朱丽叶读后感3
最近看了莎士比亚的著作,第一部是《罗密欧与朱丽叶》。从小就有听说过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事,都不全面,只知道他们的爱情很伟大。
可以亲眼看到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事,心里很开心,一些埋藏了很久的疑问也全部解开了。
我利用晚上休息时间看完了《罗密欧与朱丽叶》。结局很凄惨,即使死在一起,也未能在最后一刻和对方说句话。他们的爱情并没有我想像中的伟大,心里有些失望。
罗密欧在未遇见朱丽叶之前,对罗瑟琳爱的很疯狂。在一次舞会上,遇到朱丽叶,对朱丽叶一见钟情。从些忘了罗瑟琳的存在。心转变的如此之快,让我很怀疑罗密欧的爱。他的爱情在我眼中是随便的,容易改变的。或许也可以说,他的爱情是建立在女子美丽的容貌之上。
他们的爱情是闪电式的。假如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没有磨难,而是快乐的生活在一起,有谁可以保证,罗密欧不会在以后的生活中又遇见另一个“朱丽叶”呢毕竟世界上的美丽女子有很多。
罗密欧与朱丽叶真正在一起的时间,少的可怜。然而却可以为了对方付出生命。这点让我很难理解。或许这也就是他们爱情的伟大之处吧!之所以他们的爱情伟大,是因为他们可以为爱情付出最宝贵的东西:生命。在世人眼里,可以为某种东西付出生命,都是伟大的。
每一段爱情都会存在一些缺憾,在当事人的心里,只要可以在一起就是最完美的结局。爱可以包容一切。
初二作文罗密欧与朱丽叶读后感4
看了这部戏剧,很容易把它与中国的《梁山伯与祝英台》作比较。大体内容均是在两个家族的阻碍下双双殉情。在我看来,两部 爱情故事 的不同之处更值得玩味在《罗密欧与朱丽叶》中,两人是在凯普莱特家的舞会上结识的,并且很快便坠入爱河,可谓一见钟情;而《梁祝》却严格遵守了相识相知相恋的过程,这可以从侧面映射出东西方的 文化 差异:东方含蓄蕴藉,西方显得跳跃性强,更加直截了当。
如果说梁山伯与祝英台之间有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那么罗密欧与朱丽叶之间就有一支残破的独木桥。在劳伦斯神父的帮助下,朱丽叶本可通过假死药在墓中相会罗密欧,永不分开。可阴差阳错,罗密欧未得传信,不幸在墓前饮鸩而亡,朱丽叶也随夫而去。那独木桥本可使两人相会,却中途断裂,有情人难成眷属,实在让人扼腕叹息!
在《罗朱》中,戏剧冲突描写得也十分到位。当朱丽叶得知哥哥提伯尔特被罗密欧杀死后,庆夫之生、悲兄之死的感情同时而来,让她不知是喜是悲。“滴滴细流本是悲哀倾注却呈献给喜悦”,这分明是朱丽叶内心的哀号。不过最终罗密欧被放逐的痛苦仍占了上风,进一步表现了朱丽叶对罗密欧的爱。
看书并不是单纯地看书中人物的卿卿我我,或打打杀杀。这是一种很不成熟的阅读方式。一部书籍之所以能够万古流芳,不只是因为它的文学价值,更在于它的历史意义。莎翁生活在文艺复兴时期,因而他的作品中常常闪耀着人文主义的光辉。凯普莱特夫人对帕里斯的赞美,罗密欧对放逐的感慨,可以充分地看出莎翁对人性与人的价值的肯定,这在当时对新兴资产阶级在思想上的反封建斗争是极有价值的。而我想罗朱的死,也是莎翁对封建势力的代表—蒙太古与凯普莱特两大家族扼杀人性扼杀爱情的控诉吧!
初二作文罗密欧与朱丽叶读后感5
我从小就喜欢看书,一到寒假,便缠着妈妈到图书馆借了几本书,其中《罗密欧与朱丽叶》特别吸引我的眼球,我一口气把它给看完了。
《罗密欧与朱丽叶》是莎士比亚的传世经典之作,被人们称为西方版的“梁山伯与祝英台”。它讲述了这样一个经典的爱情故事:故事发生在维洛那名城。罗密欧与朱丽叶一见钟情,订下了海誓山盟,但双方家族是世仇。罗密欧在格斗中杀死了朱丽叶的堂兄,被驱逐出城。朱丽叶被父亲逼迫嫁给一位伯爵。万般无奈之下,朱丽叶服用了假死的药。罗密欧得知“死讯”,连夜赶回,在朱丽叶身旁服毒殉情。药效过后,朱丽叶醒来,发现罗密欧己死,她悲痛欲绝,将匕首深深地刺进了自己的胸膛。
当我读到“罗密欧从他怀里掏出毒药,倒进嘴里”时,我的心仿佛被揪了起来:“罗密欧,你等等,你等等,朱丽叶只是服用了假死的药!朱丽叶马上就要醒来!”可是,再喊什么也没用了,毒药结束了罗密欧年轻的生命!
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死,换来了两个家庭的和解,但正是由于家族的仇恨才酿成了这种无法挽回的悲剧。为什么直到众人纷纷的离逝,直到最后一刻,仇恨才化解为什么两家人不能互相宽容,互相谅解一些呢如果双方能够宽容一点,那么结局也许就不会如此。
仇恨使人丧失了理智,丢失了许多人的性命。我想我们应该学会“退一步,海阔天空”,用一颗宽容的心去待人。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同学之间也要学会宽容,这样才能友好相处,共同进步。平时,经常见到同学之间因为一点小事而争吵,最终伤了感情。仇恨不会使人快乐,宽广的心胸才能与人和谐相处。
初二作文罗密欧与朱丽叶读后感相关 文章 :
★ 罗密欧与朱丽叶读后感优秀作文5篇
★ 罗密欧与朱丽叶读后感范文初中
★ 罗密欧与朱丽叶读后感作文精选
★ 关于罗密欧与朱丽叶的读后感作文600字
★ 罗密欧与朱丽叶的读后感1000字作文
★ 红楼梦高中生读后感5篇
★ 初中红楼梦读后感范文
★ 初一红楼梦读后感作文
★ 《巴黎圣母院》读后感作文初中
★ 荆棘鸟读后感5篇600字
尽管有不同势力、不同方面的矛盾冲突,但全剧的发展最后落到人心向善的归结点上,表现了矛盾冲突的同一性和人群根性的同一性。在这种同一性之下,人物性格仍显其多富多彩,值得玩味。
同是人文主义化身的罗朱二人,性格有较大的不同。罗密欧性本温和,热情、直率、善良,不够沉稳,缺乏心计。直率的本性和残酷的现实逼使他走向极端的道路。他杀死凯普莱特家族的人(提伯尔特),杀死帕里斯,都是忍无可忍的,或是出于仗义,或是出于自卫。在本文中,我们看到他亲手杀死帕里斯,表现出一个垂死者不可理喻的疯狂。但即使是这样,他还是表现了一个具有崇高理想的人文主义者的品格:他对对手表达了爱心,实在不愿杀死对手;他是为了美好的爱情而死的,死得壮烈,可歌可泣。他的性格既直率,又不乏多样性。他是一个勇敢而不成熟的理想主义青年。
朱丽叶美丽纯洁,忠贞不屈,同时善良温和,也不乏某些心计。她有如一株亭亭玉立的水莲花,虽根植于污浊的泥淖而自有纯洁与明净,虽经摧残仍飘散着经久的芬芳。她不顾家族宿怨的禁忌,大胆地接受罗密欧的爱情,表现了她“离经叛道”精神。为实现美满的婚姻,她用心良苦,靠假死躲过与帕里斯的婚姻,以期与真正所爱的人结成良缘。从“死亡”中醒来的第一句话是询问自己的“夫君”,当得知“夫君”已死,便毅然真的殉情,决不苟活,把爱情看得高于生命。她的理想最终不能如愿,是因为她太天真稚嫩,毕竟才14岁,也是因为现实太黑暗残酷,使她实在无法抗拒命运的错误安排。她是一个热情而柔弱的理想主义青年。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