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怀集冷坑道路交通不便利,而封开南丰道路宽敞交通便利,所以封开南丰发展好。可前往该地游玩。
2、怀集冷坑人员稀少门客流量也少,而封开南丰客流量大,收入大,所以封开南丰发展好。可前往该地吃喝玩乐。
南丰就是怀集下方话!封川话是怀集上方话!!两县都有标话!我乃日常所曰!即是文言也!!及先秦时期文风似!能悉汉字之原音!!甲骨文时期乃读音今亦能读出之!汉字是原物声拟音能!南丰可能亦多种话!一种可能不属汉语!听不懂的!只有微微土粤共词!我宿舍就有两个讲南丰话!连讲土粤语的人都听不懂!可能不是汉语!网上视频的南丰话就听得懂!
南丰镇位于县境北部,东邻怀集县,南接莲都镇,西南与都平镇相连,西临贺江与渡头、大玉口镇隔江相望,北与金装镇及广西贺州扶隆交界,因地处临贺郡之南,平畴沃野,岁稔年丰,故名南丰圩,又一说,因在县城南门外龙吟桥南为集市,物资丰富而得名。
南丰镇历史悠久,资源丰富,交通、通信、水电、市政等基础设施较为完善。早在南北朝刘宋元嘉三年就于此设置开建郡。
南丰是县内古文化遗迹较多镇之一,古建筑列入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有开建古城、侯村“乡贤”牌坊、李氏大宗祠、大岗老井、金楼状元井、酒井村桥、金岗村井等。
一 、 南中的渊源——学宫和书院
封开县南丰中学的创办与发展,与封开(尤其开建)的古文化(学宫、书院……)密切相关。宋朝熙宁五年(1072),创建开建学宫,于城东半里之荒山大岗。其后屡次修葺。明朝嘉靖三十九年(1560),开建学宫迁于今址(现南丰中学)。
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开建知县姚从智于学宫两侧各盖书室6间作为书院。南靖书院为当时县内较有名气的四大书院之一。现今南丰中学运动场的入口处,有一块石碑,碑文清晰可辨,刻着“书院地界”四个字。
二 、 南中的前身——乡师、简师和联校
南丰中学的真正的前身是 1931 年春创建的开建县乡村师范学校(简称开建乡师)。开建乡村师范坐落在开建学宫原址。南丰中学的校史从 1931 年春算起。
开建乡村师范是李辅豪倡办的。民国二十年( 1931 )春季,经开建县长何克夫(曾参加辛亥革命)批准。首任校长侯文威。
民国二十三年( 1934 )秋,由李辅豪等倡仪,三年制的乡村师范扩建为四年制的简易师范学校(俗称简师)。李辅豪出任校长。
民国二十七( 1938 )年秋,开办简师附设初中班。由中山大学毕业的侯裕昌任初中部负责人。民国三十六年( 1947 ),简师附设初中与简师分离,迁到城肚内的八角楼单独办校,校名为开建中学。初中学生毕业后,多数学生继续到郁南、肇庆或广州求学。
1949 年 11 月 6 日开建解放, 1950 年初,简师、初中重新联合办校,校名为“开建简师初中联校”,邓卓魁出任校长。
三、建国初期到“文革”时的南中
1950—1953 年,学校仍然以联校的形式办学,其中于 1951 年还临时增开了一个一年制的师训班。
1953 年,南方大学学员、县土改工作队干部王林(现居美国)、陈燕飞先后调入学校。争取到把周围的大片荒地、坟岗划给学校。这期间,师训班学生已结业,简师的学生被合并到封川简师,学校实际上只有清一色的初中了, 1954 年秋,学校改名为“开建初级中学”。
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热潮中, 1958 年 9 月,我校首次开办高中,将校名正式定为“南丰中学”。
1961年夏,我校第一届高中毕业生参加全国高考,有 5 人被高校录取,一炮打响,夺得开门红。
1964年,全校师生出动,挑沙运石,修成一道长近 3000 米的学校围墙。
七十年代初,国家实行推荐上大学或推荐与考试相结合的高校招生制度。南丰中学到金塘大队办分校。
四、改革开放后的南中新面貌
改革开放以来,南丰中学的面貌日新月异。
校园分为中心教学区、教师住宅区、学生生活区和体育运动区。教学区内有教学大楼 2 幢、办公楼 1 幢、图书馆 1 幢。教师住宅分东、西两小区,共有宿舍楼 9 幢。学生生活区更是面貌一新。 1997 年新建学生饭堂落成启用。 1998 年,新建成三幢学生公寓,共有套间 78 间,可供 800 人入宿 。 1994 年,在图书馆的南面,建成一个校友园。 1996 年夏,在图书馆前,造了一个孔子塑像。 1997 年,又在新建学生饭堂前,建成一个湖心亭。
1993 年被市评为“初中甲类学校”。在 1997 年 10 月被评为“县一级学校”。
五 、 扩大办学规模 创建等级学校
——南中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2000 年,学校建成了一个 400 米 8 跑道的标准运动场,四个水泥篮球场。
2001 年县进行教育资源合理配置,南丰第二中学并入南中。学校新征地 30 亩。 办学设施日 瑧 完善,办学效益明显提高,形成了“自信、自律、求实、创新”的良好校风和卓有成效的管理特色。
2003 年,全校 52 个教学班,学生 3295 人,教职工 192 人。 2003 年建成了一幢 4500 平方米 40 室的综合大楼。 南中成为名副其实的大校。
2003 年上省线 99 人(其中本科 17 人,重点本科 4 人)。南中的高考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同。
2002 年 9 月,学校办公开通了互联网。 2004 年 2 月,南中有了自己的网站。学校有多媒体电教室两间。电脑室两间( 120 台电脑)。学校教学、办公逐步进入了数字化时代。
2003 年 12 月,南丰中学被评为肇庆市一级学校。 73 年历史的 “ 开建最高学府 ” 进入了新的里程碑。
封开留下了无数古遗址和古建筑。黄岩洞古人类遗址和塘角嘴遗址是著名的考古基地,始建于唐代的大梁宫和明代的泰新桥,是古建筑的代表。具有300多年历史的罗董镇杨池古村,被誉为“岭南第一村”。
1、封川古城墙:位于广东省肇庆市封开县江口镇封川居委会封川街道。始建年代不详,《封川县志》载明正统十四年(1450年)黄萧养乱,典史陈顺因旧址修筑。古城背靠北山,东、南、西南临东山河、西江。北有濠堑,东、西、南三面原有护城河。城廓呈长方形,周长约784米,高928米,厚704米。城墙为青砖砌筑,城砖制作特殊,长34㎝,宽165㎝,厚6厘米,侧面阳印“封川城砖”或“封川军造”等字样。城墙上原修筑有城门楼、串楼、角楼、敌楼、望楼、战窗、串屋、更铺等200余间。此外,城墙内原设有县署、教谕署、城守署、典史署、武庙、城隍庙、万寿宫、常平仓、监狱等建筑。封川古城墙原有东、南、西三个城门,现保存最完整的是南城门。城门之上原嵌有“古封州”石匾(今已佚)。封川古城墙历史悠久,从唐代开始封川古城一直作为当地政府驻地。到解放初,封川县人民政府仍设于该城。封川古城墙直到现在仍保存着基本完好的砖城城廓和石砌城门。它为我们研究历代的筑城工艺及官署布局等都提供了宝贵的实物依据。 1985年4月12日,封开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11月18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纯仁李公祠:位于广东省肇庆市封开县江口镇封川村委会三村一队。坐东向西。清同治癸酉年(1873年)建。两进合院式布局,砖木结构,硬山顶。通面阔116米,总进深235米。明间右侧山墙内部绘壁画“富贵花开满堂长春不老”,落款有“同治癸酉”字样。后座面阔三间进深三间。正脊为龙舟脊。两侧山墙为镬耳式封火山墙。纯仁李公祠是我县西江岸边保存较完整的祠堂建筑之一,对于研究岭南古建筑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3、封川旧街:位于广东省肇庆市封开县江口镇封川村五村,据《封川县志》记载,该街道建于明代。街道全长1913米。南北走向。整条街道由七列石条铺砌而成。原来街道两边都是由前店后居俗称竹筒屋的民居组成。由于建设西江河堤,古街的原始环境遭受到较大的破坏,靠近西江河堤一侧的旧建筑绝大部分已经被拆除。靠近古城一侧尚有部分尚存,共29间。靠西江边一侧尚有15间,残11间。封川旧街为研究封川县的历史提供了一定的实物依据。
4、封川石街:位于广东省肇庆市封开县江口镇封川村委会三村、四村。据《封川县志》记载,该街道建于明代。大致呈南北走向。现存部分总长约2000米。由数百块长167米、宽054米、厚02米的大块石条和近百块长176米、宽054米、厚02米的小石条砌成。封川石街为研究封川县的历史提供了一定的实物依据。
5、井底村古井:位于广东省肇庆市封开县江口镇封川村委会三村村。始建年代不详,按其形制应属明代。系由整块红砂岩石凿成上圆下方的井圈,井圈通高037米。井口圆形,外径07米,内径05米。井口沿高出井台地面01米。井壁砖砌。井台呈梯形,面积约13平方米。井水深约5米,水质清冽,仍可饮用。井底村古井对于研究明代古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6、攀桂坊古街道:位于广东省肇庆市封开县江口镇封川村委五村,又名横街。据《封川县志》记载,该古街道建于明代。全长2465米,宽6675米。街道路面由青砖铺就,两侧分布着清至现代民居8座,大部分房屋已破损。攀桂坊古街道路面青砖基本完好。是封川古城外围保存下来的唯一一条砖砌古街。抗日战争时期,曾被日本侵略者飞机轰炸,损坏清代建筑数间。残墙断壁至今可辨。该街道为研究明代古街提供了实物依据。
7、苏家镬耳楼:位于广东省肇庆市封开县江口镇丰沙村委会上沙村。始建年代不详,按其形制应属清代。坐东北向西南。为两层砖木结构,面阔三间进深一间,镬耳式封火山墙。通面阔1083米,通进深1083米。占地面积1172平方米。正脊为龙舟脊。苏家镬耳楼是县城江口镇典型的晚清民居建筑,为研究这一时期的古建提供了直观的标本资料,具有一定的历史、科学价值。 封开县通用粤语,而它也是粤语的发源地。 古广信作为岭南的首府长达400年,珠江文化经汉化而形成,起源于古广信。到了唐朝,由于唐玄宗开元时宰相张九龄开通了粤北大庾岭南北通道,贺江交通水道褪去了辉煌变得相对闭塞起来。 从《切韵》得知,唐代以前,中原汉语是有浊塞音的,浊音清化是汉语各方言演变的规律之一,现代粤语及普通话是欠缺浊塞音的。然而,封开封川-罗董一带却保存了全套浊塞音,可推定其为两汉时期的古汉语的产物,为古粤语的活化石。
封开北部的南丰话与广西的信都话很接近,甚至能互讲,两者起源于同一语种。两汉至唐前,今南丰地区(旧称开建县)与广西贺州的信都同属封阳县,到了唐初才分出开建县并归封州管辖,由此可推断南丰话也是起源于两汉时期。现今讲南丰话及信都话的人口总数很多,光讲南丰话的约二十万,讲信都话的大概也有一、二十万,总加起来有三、四十万,人多有利于语种的稳定,不易于被“洋化”或“土化”。至于南丰话、罗董话、信都话、封川话哪一种更为原汁原味,人口数量最多的南丰话应为首选。
马王堆出土的古地图所标记的“封中”应位于古封阳附近,沿贺江而下,封阳更靠近中原,人口汉化程度更高;罗董汉代属广信,属郡治县范围,罗董话带有古汉语之浊塞音,但讲罗董话的人数相对较少,从罗董镇保留较多南越语地名上看,古时为少数民族的集散地,罗董话则有被严重“土化”的可能;封川话在江口县城一带,受近代广州话的影响较大,已失古味;信都话受壮语影响较大,说什么完了以后都加个“卖-”字。从南丰话与广州话的差异对比可以看出,宋代以后南雄珠玑巷南下人口对广府文化的二次汉化或入迁人口的接受粤化的份量,可以说,宋代以后更强的是入迁人口接受广府文化的粤化,广州话偏离南丰话不是太远,汉时总郡治还在广信时,粤语已基本定型。
南丰镇,位于广东封开县北部,东经111°47′,北纬23°44′,距县城87公里,东邻怀集县,南接连都镇,西与大玉口镇、都平镇接壤,北与金装镇及广西贺州市铺门镇交界,属低山丘陵区。全镇辖30个行政村和2个社区。
活动内容
一、参观封开品牌农产品展销、品尝封开特色农家茶果美食
时间:9月23日上午9时40分
地点:南丰镇文体广场
二、电商直播展示
时间:9月23日上午9时28分
地点:南丰镇文体广场
三、惠农政策及法治宣传
时间:9月23日上午9时28分
地点:南丰镇文体广场
活动内容:
(1以“乡村振兴法治先行”为主题,广泛开展乡村振兴促进普法宣传活动。
(2惠农强农政策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农机安全咨询、金融知识宣传、农业保险咨询,政策性农业保险知识业务咨询。
四、乡村振兴成果宣传
时间:9月23日上午9时28分
地点:南丰镇文体广场
五、新型农机展示和农机现场表演
时间:9月23日上午10时30分
地点:丰悦蔬菜基地(农机展示和表演
活动内容:
通过农机展示活动让大家认识数字农业、智慧农业、智能农机,为农业生产带来新的发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