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代威灵顿公爵阿瑟·韦尔斯利:英国史上的军人首相

第一代威灵顿公爵阿瑟·韦尔斯利:英国史上的军人首相,第1张

英国历任首相里,仅有一人的军事成就胜过作为政治家的名气。这位首相就是威灵顿公爵,阿瑟·韦尔斯利(ArthurWellesley,DukeofWellington)。他发迹于印度和西班牙半岛的战争,在赫赫有名的滑铁卢战役中打败拿破仑,最终成为大英帝国陆军元帅,并获得法兰西王国、俄罗斯帝国、普鲁士王国、西班牙帝国、葡萄牙帝国和荷兰殖民帝国六国授予的元帅军衔,是世界历史上唯一获得7国元帅军衔者。

尽管有不少美国总统是借助卓著军功走向政治巅峰,如华盛顿、杰克逊和艾森豪威尔,世界历史上也有数不清的军 领袖,但放眼英国史,军人首相少之又少。虽然丘吉尔也曾在军校学习,并以带领英国民众取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著称,但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前线战绩却相当糟糕。

威灵顿公爵气宇轩昂的形象,和萨拉曼卡战役场景一起,被放到了D系列的英国纸币上。战功似乎是解读威灵顿一生的最重要线索。但军人首相和其他首相的不同之处在哪里?为什么其他国家的政治高层中有许多军事领袖,而英国特别少?

来自爱尔兰的军人走向政治巅峰

相比其他英国首相,威灵顿公爵除了军功卓著之外,还有一点非常特别,那就是他的出生地。作为仅有的两位出生在爱尔兰的英国首相(另一位是谢尔本伯爵威廉?佩第-菲茨莫里斯[WilliamPetty-Fitzmaurice,EarlofShelbourne]),威灵顿公爵短暂的首相生涯里也展现出了爱尔兰经验对他的影响。

威灵顿从政的起点是爱尔兰的下院议员职位。和丘吉尔这类英格兰望族长子相比,因为家中财力有限,他没有在牛津、剑桥大学求学,攀不上 核心人士的校友圈。但即便如此,韦尔斯利家族在都柏林的势力,依旧足以让这位中等贵族家的幼子以不到21岁的低龄获得一个爱尔兰下院议席,延续家族在当地政治中的影响力。阿瑟·韦尔斯利竞选时不必花费太大的力气,因为他连竞争对手都没有。

在阿瑟·韦尔斯利的议员生涯之初,他并未表现出非常强的政治抱负。和其他从下院议员成长起来的首相相比,他没有在议会辩论中表现出能言善辩、八面玲珑或是纵横捭阖,自然也从未成为过爱尔兰或威斯敏斯特下院的真正***。议员的工作甚至都没让他忙起来。家里非常快又给他在军队里谋了个闲职,再花钱给他晋升。此时,二十出头的阿瑟?韦尔斯利游手好闲,也未表现出什么领兵打仗的天分。

改变阿瑟·韦尔斯利的人生选择的人也在这时出现,那就是贵族**凯瑟琳·帕克南(CatherinePakenham)。当韦尔斯利向自个爱慕的帕克南**求婚后,遭到**的哥哥拒绝,理由是这个年轻人看起来毫无前途。情感上的挫折让这位年轻人决心发奋。他离开了英国,到达法国革命后战乱的欧洲,立志以职业军人的身份成就事业。他的生活方式也发生巨大变化,从散漫的纨绔子弟变成了极为自律的军人。

此后,作为军事名将的阿瑟·韦尔斯利的人生缓缓展开。从欧洲战场归来后,他前往印度,和家族里的兄弟们共同扩大了英国在印度的影响力,驱逐了法国的影响。财富、荣耀和地位纷纷向韦尔斯利招手。凯瑟琳**虽然容颜老去,依旧成为了威灵顿公爵夫人。

之后的滑铁卢战役更让威灵顿公爵声名显赫,路上时常有人对他挥舞手帕,或脱帽致意,得享国王般的尊贵礼遇。他的官衔也步步高升,1827年就任陆军总司令,并进入 核心。次年,当英王乔治四世面对首相空缺的难题时,他选择了威灵顿这位国家英雄出任。就这样,著名的战争英雄成了英国首相。

俄罗斯媒体称他为“黑盒子”,因为清瘦、冷峻的他像谜一般,那么高深莫测;与他私交甚深的俄罗斯著名歌手米盖尔·博亚尔斯基这样形容:“他好比一座冰山:你只看得见顶端,底下有多大谁都不知道。”他,就是50岁的俄罗斯现任总统——普京,一个平民的儿子,一个柔道高手,一个前苏联时代的情报人员。平民出身培养了他对祖国和人民的高度责任感,特工经历练就了他的沉稳和深藏不露,柔道训练造就了他的坚忍不拔。俄罗斯为他而自豪。

◆作为总统有原则也有人情味

◇镜头1 铁腕

“哪里有匪徒,就打到哪里”

2000年5月,普京登上俄罗斯政治舞台的中心,成为俄联邦第三届总统,这一年被俄罗斯人称为“普京年”。上任伊始,他就以重振大国形象为己任,大力推行带有明显实用主义色彩的大政方针,将国力衰退的俄罗斯逐步带上了复兴之路。

无疑,普京是俄罗斯人当前梦寐以求的铁腕人物。他在走路时总是摆动手臂,给人以强健的军人的印象。他开着战斗机掠过战乱的车臣上空,声言:“哪里有匪徒,我们就打到哪里。如果在厕所里抓到土匪,就直接把他塞进便池里。”访问在车臣作战的俄罗斯士兵时,普京没有像往常一样进行视察,而是选择了一个更具象征意义的做法——在猎刀上签名。

◇镜头2 果敢

四度握手修复俄美关系

在国际舞台上,普京频繁出访改善俄罗斯的外部环境,与美国总统布什半年之内“四度握手”,使俄美关系从相互驱逐外交官的恶化态势急剧升温。对于美国单方面退出美苏1972年《反导条约》,普京只是轻描淡写地说,美国的决定是“错误的”。这虽然让人觉出一丝无奈,但普京言语之间包含的主要信号却是:当前奉行灵活务实对外政策的普京政府,“改善对美关系并非战术性外交策略,而是以维护俄罗斯利益为前提的战略性外交政策调整”。牐

◇镜头3 收敛

被日本小姑娘摔倒在地

咄咄逼人不是普京希望给人留下的印象,他是一个知道何时选择退却的聪明人。2000年9月,在日本访问的普京来到东京江道柔道馆参观,接过欢迎的鲜花之后,这位柔道高手和10岁的日本女孩一同走进柔道场地练练身手。结果,普京被小对手摔翻在地。

败给年幼的女对手显然是普京的选择。至少,在日本的柔道场上,俄罗斯总统要显示的不是力量的绝对优势,而是对某种文化的共同认知。当人们从电视和报纸照片上看到普京被摔翻在地的情景时,没有人认为这是失态,而更多地认识了一个坚定中有温和、强势中有灵活的俄罗斯人。

◇镜头4 幽默

为博英首相一笑恶补英语

英国首相布莱尔首次访问俄罗斯时,普京在小酒馆里招待他,俩人像老朋友一样边吃边谈,一起去歌剧院看演出,在酒吧里推杯换盏,还直呼对方的昵称托尼和瓦洛加。

普京还很幽默。一次,普京用俄罗斯语开玩笑地说:“在俄罗斯有这样一个笑话,俄罗斯男人在办公室聚在一起时,他们谈论的都是女人;当他们出了办公室与女人在一起时,他们谈论的都是工作。”遗憾的是,布莱尔听不懂这个笑话。

此后几乎每天,普京都要向一位专职教师苦学一个小时的英语语法。当然,普京知道学习英语还有更多的好处:他希望布莱尔成为美国与俄罗斯之间重要的调解人。

◇镜头5 感性

保护叶利钦不忘知遇之恩

20世纪90年代,普京先后在叶利钦总统办公室和情报部门任职。1999年8月,普京出任俄罗斯总理。4个月后,时世、机遇和天赋让这个普通工人的儿子成为了俄罗斯联邦国家的元首。

1999年最后一天的午夜12点,普京带着前总统叶利钦“珍惜俄罗斯”的嘱托,接过了宪法文本和总统权利的象征——祖国一级勋章和核按钮。他感激叶利钦的知遇之恩,他总是在公共场合不失时机的保护叶利钦及其一家,对叶利钦倍加尊敬并给予隆重赞扬;但同时,他也在努力摆脱束缚,开创自行决策的普京新时代。既有人情味又讲原则的普京,赢得了更多俄罗斯民众的心。

◆作为男人

◇俄罗斯女人的偶像

论长相,普京绝不是那种让人一见钟情的美男子,但他却具有一种独特的魅力。在俄罗斯妇女的心目中,普京是全俄最性感、最有魅力的男人。

只要普京总统在电视上一露面,俄罗斯一些妇女就肯定要和丈夫争夺电视频道的控制权,丈夫即便是在看精彩的足球赛转播,也只得忍痛割爱。许多俄罗斯人用普京的名字给孩子取名,普京到过的地方也都成了旅游热点项目。在普京的家乡,人人都记得当年那个无不良嗜好、不喝酒、有礼貌的年轻人,还记得他放松时爱唱俄罗斯民歌。2001年,俄罗斯最抢手的圣诞节礼物是一套2002年挂历,挂历的主题既不是风景名画,也不是妙龄女子,而是普京总统12张不同表情的面孔。

很多俄罗斯人总结说,普京之所以很有女人缘,主要是因为他无论何时出现在公众面前,总是那么精力充沛,阳刚之气十足,而其中秘诀就是他坚持体育锻炼。普京11岁学习桑勃式摔跤,后又爱上柔道,当了柔道教练,甚至两度获得世界冠军的俄桑勃式摔跤运动员阿布杜拉耶夫还是他的得意弟子。

对他的个人崇拜现象,普京尽管有点不好意思,但还是接受了。

不久前,当俄罗斯人从国家血腥的恐怖记忆中苏醒的时候,总统普京这位标准男子的民意认可率飙升。如果你打开收音机的调频立体声台,就可听到莫斯科上空回旋着一首歌:《嫁人就嫁普京这样的人》。

电台播放这首由三名女歌手合唱的歌曲,旨在让全国人民相信普京是领导国家走出那场人质危机的真正的男子汉。

◇女友说他很体贴

时隔多年,与普京依然保持着友谊和好感的初恋女友加林娜这样形容:普京知识面很广,读书很多,尽管貌不惊人,但他的内心世界、情感世界异常丰富,是一个既体贴入微、充满爱心,又不乏幽默感的男人。“我就这样迷上了瓦洛加(普京的爱称)。”

中学时代,加林娜通过妹妹认识了普京。两人经常逛街、幽会,在大街上遇到酒鬼挑衅的时候,会柔道的普京总是挺身而出,保护自己的女伴,从没有让她有过不安全的感觉。在那个年代,普京的穿戴总是十分简单,似乎没有什么像样的衣服,但普京十分大方,从不看重钱财。

如今,加林娜已有自己的家庭,过着相夫教子的平常生活,但当年与普京共同度过的青春美好时光,至今仍深藏在她的记忆中。“即便是现在,我有任何困难,他一定会毫不犹豫地帮助我。他就是这样的人,从来不会忘记老朋友,不会忘记过去经历过的人和事,从来不记仇,不会报复人。”

◇作为丈夫

2001年6月12日是俄罗斯的独立日。当晚,俄罗斯国家电视台首次在黄金时段播放了一部名为《普京,闰年》的个人生活纪录片,领衔“主演”正是俄罗斯总统普京本人:下班前,普京像大多数人一样将自己的办公桌收拾利索,然后和办公室的工作人员一一告别。回到官邸后,他先来到游泳池,尽情畅游。运动之后,此时的他显得很放松,站到电子秤上称体重——75公斤。

总统的生活是忙碌的,他与妻子和两个女儿在一起的时间非常少。通常是,每天当他上班的时候,她们还在睡梦中,而当他下班的时候,她们又进入了梦乡。

约会迟到还很大男人主义牐

在很多俄罗斯女性眼里,普京是好丈夫的最佳人选。然而普京的妻子、俄罗斯第一夫人柳德米拉在一本名叫《权力之路》的传记中却道出了丈夫的诸多小缺点,不仅约会爱迟到,还是个大男子主义者,他对女人有两条黄金格言,“一个女人必须把家中收拾得干干净净”;“你不能随便赞扬一个女人,否则你就会宠坏她”。

不苟言笑的普京求起婚来也格外有特色:他神色严肃地对柳德米拉讲:“我说,朋友,你知道我的性格很难相处。现在,你必须对生活做出抉择了。”柳德米拉的心一下子凉到了极点,以为普京是要跟她分手,于是她回答说:“你知道我的选择。我需要你。”结果普京马上说道:“既然这样的话,我正式向你求婚。我爱你。你同意嫁给我吗?”“是的,我同意。”“如果你不反对的话,咱们3个月后举行婚礼,也就是7月 28日这一天。”两人就这样定下了终身大事。

嫁给一个间谍老公,日子并不轻松。“也许是他以前当间谍的职业习惯吧,我们在一起的所有日子,我总感到他在拿我做他观察和分析的试验品。要是你在一个间谍的目光下生活一个礼拜,你就明白那是什么滋味了。”

柳德米拉最终选择了普京作为自己的终身伴侣,因为在她眼中,丈夫虽然不是个完人,但的确是个真正的男子汉。

  **:《完美逃亡》 A Perfect Getaway (2009)

  内容简介:该片改编自俄罗斯长篇小说家鲍里斯·阿库宁的同名小说,主要讲述了一对新婚夫妇到夏威夷享受蜜月旅行时被一对冷酷杀手追杀的故事。该片于2009年8月7日在美国上映。

十九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的高峰, 在文学史上享有很高的声誉。主人公聂赫留朵夫是一个忏悔的贵族,他原本具有善良的本性, 热情、积极向上、关心社会进步、具有牺牲精神。但是, 聂赫留朵夫的生活条件和社会环境促使他向另一条道路上滑下去。自从他被提升为军官后, 军人的职务使他堕落、放荡。在这样的生活中,他感到空虚。糜烂的生活就像一张弹簧床,身心陷在其中,虽然知道对自己无益,却难以自拔。幸好,这时候他遇到了一件足以让他的灵魂惊醒的事件——法庭上的审判。

一、法庭上的审判——拨开罪状

十九世纪的俄国可以说是一个十分黑暗的时代,这里一切美的东西都遭到人们的嘲笑,而那些卑劣、丑恶反而成为了人们生活的正确的价值取向。当时的沙皇统治下的官僚系统十分腐败,同时教会也成为了束缚人们的工具。可以说整个社会都是黑暗的,让人看不到一点希望,这里没有人性,而人们也不认为自己的所作所为是冥灭人性的。聂赫留朵夫就是生活在这种社会背景之下。

他的复活,是从审判开始的。虽然法庭上审判的是马斯洛娃,但是,聂赫留朵夫却经历了一次更严峻的灵魂的审判。

在此之前,军旅生活以及世俗的评断使他陷于持续不断的利己主义疯魔状态里。然而这不是他的本性,他早年的真诚与自我牺牲精神毕竟在他的内心存留过,在他的人生道路上留下过痕迹而潜藏在他的灵魂深处。所以,当他听到庭长的问话和“柳波芙”、“卡吉琳娜”、“马斯洛娃”等字眼的时候,他的内心慌乱起来,他的灵魂受了莫大的震动。这位被告就是他当年诱奸的卡秋莎!此时,他的灵魂里在进行一种复杂而痛苦的活动。这次审判不仅审判的是马斯洛娃,更是对聂赫留朵夫心灵的拷问。这种惊人的巧遇使他想起了自己的过去,他一方面想到自己的罪恶,一方面又极力掩盖自己的心虚,他害怕这样的审判继续下去,因为越是往下发展,他的不伦行径越是在他的记忆里明晰起来。

当马斯洛娃把眼光转到陪审席,并且停留在涅赫留朵夫身上时,他的胆战心惊就是理所当然的了。他十分害怕被认出来。但是,这种害怕遭到了另一种心理的抵抗:“他想起那个可怕的夜晚,尤其是想起了将近早晨才升上来的弯弯的下弦月,照着一个乌黑而可怕的什么东西。目前这双虽然瞅着他却又没有看见他的黑眼睛,使他想起了那个乌黑而可怕的什么东西”①。那个夜晚,涅赫留朵夫诱奸了马斯洛娃,把他最后的一点纯洁也糟蹋了,是他该下地狱的时候。在那个夜晚结束时,他还在内心庄重地与卡秋莎告别,那是他在与少年时代的理想、纯洁、道德告别。

法庭上马斯洛娃的眼睛让他想到了夜晚的阴森可怕,实际上这是他的麻木不仁的情感受到了触动,他回忆起他原先不愿想到的事——他感到羞耻痛苦并且急于忘掉的事,想到这种事情令他有下地狱的感觉。较之于他在此之前的麻木的情感状态,这种撕开的面纱的回忆,虽然痛苦,但对于他灵魂的苏醒起到一个促进作用。当马斯洛娃被咬定独自一人犯下了这一切罪行时,聂赫留朵夫忽然发出一种奇怪的声音,那是压抑的哭泣声。但他的灵魂一时无法承受这一痛苦,更是为了自己的虚荣压抑他灵魂的苏醒。于是,他希望赶快结束这种局面。

但是,事情不仅没有结束,而且发展得更加荒唐:就在自己陪审的过程中,有罪的他错把马斯洛娃判成毒死人命罪,并且流放到西伯利亚服苦役。他十分内疚地感到,他已经没有参与审判马斯洛娃的资格,现在他不是要去审判马斯洛娃,而是要接受审判。这种局面加深了涅赫留朵夫内心的焦虑,他感觉到自己是一个羞于见人的罪人,他心灵中本来就存在的羞愧、悔恨的因素终于重新萌发出来。“我一定要做一切能够做的事来减轻她的厄运,而且要赶快做,马上就动手”②。忏悔的灵魂在他的心里萌动,然而他并不愿意就此顺从,他跟律师谈了一番话,再加上他已经采取步骤为马斯洛娃辩护,就越发心安了。一天的审判结束了,不仅把马斯洛娃定为罪犯,更审出了他的过去——向肉欲屈服并且毁坏了马斯洛娃的一生的那个丑恶的夜晚。

在科尔恰金家的宴会上,看到种种丑恶、庸俗、自以为是的行为,他不由得生出了“可耻而又丑恶,丑恶而又可耻”的想法。这是他在意识到自己有罪的时候,意识到自己生活在一个怎样充满罪恶的圈子里。他开始与自己的生活圈子拉开了距离,面对真实的自我:“当初他是生气蓬勃的、自由的人,生活在他面前展开无限的可能;如今他却感到已经被愚蠢的、空洞的、毫无目标的、渺小的生活罗网从四面八方围住,从中看不见任何出路,甚至大概也不想闯出去了”,“随他们(别人)爱怎样评断我就怎样评断我好了,我能够欺骗他们,可我欺骗不了我自己”③。是的,人可以逃避别人的眼睛,但无法逃避自己和上帝的眼睛。这样的解剖让他一步步认清自己,基督教的“原罪论”

④在俄罗斯人心中是根深蒂的,加之他原本就对罪孽感格外敏锐,这种心理机制使得他不时地清洗自己,使之除去污垢,开始忏悔。忏悔,基于人在痛苦之后对自我的一种新的确信,是衡量一个知识分子心理成熟与否的尺度。同时它又是一副沉重的十字架。负着它,人在痛苦的自我折磨中煎熬,又在痛苦中获得灵魂的净化,重新获得自我。

二、马斯洛娃的审判——卸下虚荣与自尊

“马斯洛娃的受审及不公正判决换起了他心中被压抑了的道德追求。这种道德要求一经唤起,就成了难以改变的决心和果敢的行为”⑤。聂赫留朵夫决定为马斯洛娃的案子奔走,从他几次到监狱探望马斯洛娃时的内心活动,读者可以触摸到涅赫留朵夫复杂而又艰辛的灵与肉的交战过程。几次探监、悔罪完全是主动的,但是,每次探监时的心理是不一样的,正是在马斯洛娃的诘问与审判之中,他的灵魂才深入思索,才有了质的飞跃。

1、第一次写到探监,她媚笑

聂赫留朵夫第一次探监,是以陪审员和公爵的身份通过层层关系在监狱见到马斯洛娃,他来是请求马斯洛娃的宽恕,对她称呼“您”,甚至为了道德方面的圆满而不惜牺牲一切跟她结婚,虽然他没有说出来,但是这样的想法让他特别感动,虚荣心鼓励他去牺牲。可是马斯洛娃根本不理会他的赎罪,反而微微一笑,那是一种令人不愉快的、可怜样的媚笑。甚至还向他讨钱。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情呢?

多年后的重逢让马斯洛娃猛然一惊,她心里有一种断然敌视他的东西,它保护着她的自尊,它使她虽然处在卑贱的地位而不觉得自己卑贱,造成这样痛苦生活的始作俑者,正是他——聂赫留朵夫!她心里掩抑着一种控诉:在那个漆黑的夜晚,他无情地糟踏了他们纯真的爱情,糟蹋了她少女的纯洁。他对她不伦的占有是拿一百卢布来补偿的,他在她最需要他的时候无情地抛弃了她,接下来无穷无尽的屈辱和苦难都是他一手造成的!他现在却来请求宽恕,马斯洛娃觉得毫无必要甚至十分可笑。如今,她想把曾经爱过的青年同眼前的老爷连在一起,实在让她太痛苦了。于是,她只能把他当作其他拿她寻欢作乐的老爷一样,既然他找到这里,她必须尽量利用他为自己谋利益,于是她才对他那样媚笑。她这样精神的堕落无疑给他当头一棒,他对她几乎没有办法了,人的内心总有一个平衡的支点,他认罪并且打算作出牺牲了,却没有得到任何回应,仅仅是看到了马斯洛娃堕落的精神,内心的支点被眼前的事实撼动着。然而他又想到:“为什么看见你弟兄眼中有刺,却不想自己眼中的梁木呢”⑥。不正是自己造成了这样的她吗良心呼唤他从马斯洛娃的角度去思考,去理解她的处境——她心里有一种断然拒绝他的东西,使她甘心作她这样的人,不准他去触碰她的心。这激起了他使她在精神上清醒过来的欲望。

从监狱回来,聂赫留朵夫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开始忏悔,但这种认识是不彻底的,忏悔也是不深刻的。这要从聂赫留朵夫的身份说起,他是“忏悔的贵族”,他有知识、有教养,曾经有一个纯洁而善良的灵魂,能意识到贵族阶级的罪恶,他现在想要通过忏悔来洗涤自己曾经犯下的罪,但是他毕竟是一个贵族,他有心要改变自己的外部生活,却又以“案子还没有解决”等种种理由为自己开脱。再者,他的忏悔一时也无法得到受害者的认同和体谅,马斯洛娃对他的第二次“审判”就是对他最好的试炼。

2、第二次写到探监,她大笑

写到第二次探监时,马斯洛娃为梅尼绍夫母子求情,这足以看出她的善良本性依然存在,这个天使般的姑娘,虽然她的生活堕落了,精神麻痹了,但那也只是在男权社会中备受压迫和奴役不得已做出的选择。而聂赫留朵夫正处在这个社会的顶层,并且是致使马斯洛娃沦落风尘的罪魁祸首,也是把她判为有罪的中心人物之一。然而当她沦为罪犯时,他却像一个圣徒一般来请求她的宽恕。在遭受如此深重而长久的灾难之后,马斯洛娃无法接受这个曾经深深伤害过她的高高在上的“老爷”赎罪,正是他和他那个阶层的“老爷”们,使她成了奴隶制度和“法律神坛”的祭品,现在他还要拿她做上天堂的祭品吗?所以当聂赫留朵夫再次请求宽恕时,遭到痛击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聂赫留朵夫觉得自己在上帝面前应该这样做,“上帝”一词却激起了马斯洛娃心中的千层浪,他想起了她去火车站找他的那一幕:在怀孕后的那个漆黑的、下着雨的、冰冷的夜晚,她认出火车里不知为什么事情在发笑的聂赫留朵夫,就举起冻僵的手敲着窗户,把脸贴到窗户上大声喊他,可他拉下窗帘,随火车疾驰而去。她的心被深深地伤害了,从那一刻起,她已经不再相信善,不再相信上帝。于是就有了她对聂赫留朵夫这样的审问:“上帝?什么上帝?当初那个时候您才应该想起上帝呢”,“可是,我要说你做不到(再也不离开我)”⑦。她说完之后,就大笑起来。这是一种痛彻心扉的笑,她无法相信他的忏悔是真诚的。

在此之前,他在心理上仍将自己置于她之上,他在“怜悯”她,他的地位高高在上,现在连精神也高出一般人,他以自己能认罪、敢说出自己的罪为傲,连自己的忏悔都是高高在上的。正是这种施与恩惠的心理再次遭到痛击:“你在尘世的生活里拿我取乐还不算,你还打算在死后的世界里用我来拯救你自己”⑧,马斯洛娃的愤怒发泄,正好证明了他的罪孽深重。这句话震颤了涅赫留朵夫的心灵,在这以前,他一直对自己和自己忏悔抱着欣赏的态度,现在他简直害怕了。他害怕自己曾经的所犯下的深重罪孽的得不到宽恕,更害怕自己刚从罪孽中拔出的右脚再次陷进灵魂的骄傲中去,而马斯洛娃的审判恰似一记耳光提醒了他。

他的忏悔为自己的自义开辟了道路,然而道阻且长,来自上层社会的甚至普通民众的重重的诘问、质疑、打击、甚至讥讽、嘲笑在等待着他。

3、第三次写到探监,她微笑

作者对聂赫留朵夫的心灵复活的描写是实事求是的,这是一个在外界的审判力量和自己的忏悔力量共同完成的心灵复活历程,外界的审判促使他反思与自省,忏悔的心呼他正直的灵魂,善与爱一步步占据他的心,肉体的情欲、眼目的情欲甚至人生的虚荣被一点点地排挤。现在,他的善良的品质和赎罪感远远超过其他的品质,如何才能让这样的品质保持下去而不被自己的“老我”所战胜呢?是爱,是能鼓舞自己为别人牺牲的爱,在托尔斯泰的作品里,“无论何处,结论永远是爱”⑨。这爱激发人去行动,聂赫留朵夫为马斯洛娃奔走,为梅尼绍夫母子的案子张罗,将自己的田产分给农民,从中体会到从未体味过的大爱的快乐,善与爱的荣光在他的心灵闪耀。

作者第三次写他探监的时候,正是这样的光景。他也遇到了完全不同的回应。她仍然没有原谅他,但是她的态度缓和了很多,听说他在为梅尼绍夫的案子张罗,她微微一笑,这微笑虽然没有冰释前嫌,但是发自内心的,她看出他不仅愿意为她奔走,也愿意去帮助与他无关的犯人,可见他的忏悔是来自灵魂深处,是真诚的。可是她仍然没有接受聂赫留朵夫的求婚,这一次的拒绝,一方面是她由于自己的高傲不好改口,另一方面,她不想连累他。爱与善在她的心灵里复活了,她重新爱上了他。她停止了恨他的审判,却开始了对他的爱的审判。聂赫留朵夫能否接受她爱的回暖呢?虽然他每次都口口声声说要跟她结婚,但是他的心里是有压力的。在他姨母家里,他和玛丽叶特谈天时,他就感觉到过这种压力,甚至怀疑自己放弃田产、到西伯利亚去的决定是否正确,他的私心偶尔会出来试探他。他能按照自己想的那样去做吗?

从莫斯科回来以后,聂赫留朵夫听到马斯洛娃与人调情的传言,他的纯洁的灵魂遭到严重的挑战,受了侮辱的自尊心和对这个受苦女人的怜悯心在交战,最终后者战胜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55685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7
下一篇2023-07-1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