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语交际:介绍我国的一个民族。要说清楚聚居地区、风土人情、和民俗习惯。

口语交际:介绍我国的一个民族。要说清楚聚居地区、风土人情、和民俗习惯。,第1张

壮族(旧称僮族,壮文:Bouxcuengh),是中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广西、云南、广东和贵州等省区。秦以来,壮族先人历代分别称为西瓯、骆越(雒越)、南越、濮、僚、俚、溪峒蛮、乌浒,在宋代史籍中始称为“撞”、“僮”、“仲”,明清时也有称为僮人、良人、土人的。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统称“僮族”(“僮”与“壮”同音),直到周恩来倡议在1965年改“僮”为“壮”。

多数地区的壮族习惯于日食三餐,有少数地区的壮族也吃四餐,即在中、晚餐之间加一小餐。早、中餐比较简单,一般吃稀饭,晚餐为正餐,多吃干饭,菜肴也较为丰富。大米、玉米是壮族地区盛产的粮食,自然成为他们的主食。 日常蔬菜有青菜、瓜苗、瓜叶、京白菜(大白菜)、小白菜、油菜、芥菜、生菜、芹菜、菠菜、芥蓝、蕹菜、萝卜、苦麻菜,甚至豆叶、红薯叶、南瓜苗、南瓜花、豌豆苗也可以为菜。以水煮最为常见,也有腌菜的习惯,腌成酸菜、酸笋、咸萝卜、大头菜等。快出锅时加入猪油、食盐。 壮族对任何禽畜肉都不禁吃,如猪肉、牛肉、羊肉、鸡、鸭、鹅等,有些地区不吃狗肉,也有些地区却酷爱吃狗肉。猪肉也是整块先煮,后切成一手见方肉块,回锅加调料即成。壮族人习惯将新鲜的鸡、鸭、鱼和蔬菜制成七八成熟,菜在热锅中稍煸炒后即出锅,可以保持菜的鲜味。 壮族喜爱猎食烹调野味、昆虫,对三七的食疗颇有研究,利用三七花、叶、根、须做菜很有特色。壮族还擅长烤、炸、炖、腌、卤成熟法,嗜酒,口味辣麻偏酸,喜食酥香菜品。主要特色菜有:辣血旺、火把肉、壮家烧鸭、盐风肝、脆熘蜂儿、五香豆虫、油炸沙虫、皮肝糁、子姜野兔肉、白炒三七花田鸡、岜夯鸡等。 壮族自家还酿制米酒、红薯酒和木薯酒,度数都不太高,其中米酒是过节和待客的主要饮料,有的在米酒中配以鸡胆称为鸡胆酒,配以鸡杂称为鸡杂酒,配以猪肝称为猪肝酒。饮鸡杂酒和猪肝酒时要一饮而尽,留在嘴里的鸡杂、猪肝则慢慢咀嚼,既可解酒,又可当菜。 典型食品:壮族有许多著名的菜肴和小吃,主要有:马脚杆,鱼生,烤乳猪,花糯米饭、宁明壮粽,状元把,白切狗肉,壮家酥鸡,清炖破脸狗,龙泵三夹。

居住在坝区和城镇附近的壮族,其房屋多为砖木结构,外墙粉刷白灰,屋檐绘有装饰图案。居住在边远山区的壮族,其村落 广西龙脊的壮族山寨

房舍则多数是土木结构的瓦房或草房,建筑式样一般有半干栏式和全地居式两种。 干栏,也叫木楼、吊脚楼。壮、侗、瑶、苗、汉都有。多为两层。上层一般为3开间或5开间,住人。下层为木楼柱脚,多用竹片、木板镶拼为墙,可作畜厩,或堆放农具、柴禾、杂物。有的还有阁楼及附属建筑。一般干栏都依山傍水,面向田野。一个寨子一个群落,既雄伟又壮观。有些村寨,家家相通,连成一体,就像一个大家庭。居室格局,各处自有特点。龙胜县龙脊乡壮族干栏,以神龛为中心,神龛后面,居中是家公住房(以女主人为中心),左角是家婆住房,有小门与家公房相通。主妇房在右角。丈夫房在厅堂右侧外。客房在前庭左角,姑娘房在右角楼梯旁,便于她们与小伙子们交往。这种布局的最大特点,是夫妻异室,沿袭了古俗。现在的干栏,内部结构略有变化,但基本格局不变。

壮族服饰主要有蓝、黑、棕三种颜色。壮族妇女有植棉纺纱的习惯,纺纱、织布、染布是一项家庭手工业。用自种自纺的棉纱织出来的布称为“家机”,精厚,质实,耐磨,然后染成蓝、黑或棕色。用大青(一种草本植物),可染成蓝或青色布,用鱼塘深可染成黑布,用薯莨可染成棕色布。 壮族服饰各有不同,男子、女子的服饰,男子、妇女、未婚女子的头饰,各具特色。 男装有右襟与对襟两种,右襟衫反膊无领,衣纽从右腋下开至腰部又转向正中,再开出三四寸而止,衣襟镶嵌一寸多宽的色布边,用铜扣纽,再束上长腰带;对襟开胸,长仅及脐的紧身衫,这是在劳作时穿着的。而女装为无领右襟,只是衣袖比男装大些,宽大近尺,长至膝盖,镶嵌绲边,边条有宽细,一般在二三道以上。肩内贴布反衬在外,起缝三线,名叫“反膊衫”。男女衫的扣钮均铜纽或布纽。男女裤子式样基本相同,裤脚有绲边,俗称“牛头裤”。已婚妇女有绲花边的肚兜,腰裤左边悬挂一个穗形筒,与锁匙连在一起,走动时发出“沙啦吵啦”的响声。男子礼服惯穿长袍,外面套上一件短褂,通称“长衫配马褂”,起先是头戴顶圆帽,后来改戴礼帽。到了现代,壮族的穿着衣式已基本现代化,但老一辈人,仍普遍以穿蓝、黑两色为主。 奇特的头饰 未婚女子喜爱长发,留刘海(以此区分婚否),通常把左边头发梳绕到右边(约三七分)用发卡固定,或扎长辫一条,辫尾扎一条彩巾,劳作时把发辫盘上头顶固定。已婚妇女则梳龙凤髻,将头发由后向前拢成鸡(凤)臀般的式样,插上银制或骨质横簪。现在裹青纱白帕的已少见,多用黑帕或花帕头巾,梳髻多是中年以上妇女,且喜欢戴绣花勒额,冬季妇女多戴黑色绒线帽,帽边花式因年龄而异。男女都穿布鞋,中年妇女上山劳动爱穿自己制的猫耳布鞋,俗称鞋猫,形似草鞋、有耳、有跟,用一条扁纱带将鞋耳和鞋跟串起来,任意绑扎调节松紧。儿童头饰:童帽是用二三寸宽的绣花布条缝制成的无顶遮额帽。古籍中记载壮俗“露顶跣足”、“布帛勒额(束额)”,在童帽上获得再现,这种遮额帽既能保护头部也是一种装饰品。婴儿的背带比常见的汉族的大得多,呈蝴蝶状,“蝶身”长三尺,宽二尺四寸,中绣花样图案或八卦乾坤图,但很少见绣有文字,两边“蝶翼”长九尺,宽一尺二寸,这种背带壮话称“腊”。建国后,这种背带逐渐改小尺寸,有些背带壮话称“腊”。建国后,这种背带逐渐改小尺寸,有些背带身刺绣上如“出入平安”“美满幸福”的文字,代替原有的图案。

壮族是个好客的民族,过去到壮族村寨任何一家做客的客人都被认为是全寨的客人,往往几家轮流请吃饭,有时一餐饭吃五、六家。平时即有相互做客的习惯,比如一家杀猪,必定请全村各户每家来一人,共吃一餐。招待客人的餐桌上务必备酒,方显隆重。敬酒的习俗为“喝交杯”,其实并不用杯,而是用白瓷汤匙。 客人到家,必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给客人以最好的食宿,对客人中的长者和新客尤其热情。用餐时须等最年长的老人入席后才能开饭;长辈未动的菜,晚辈不得先吃;给长辈和客人端茶、盛饭,必须双手捧给,而且不能从客人面前递,也不能从背后递给长辈;先吃完的要逐个对长辈、客人说“慢吃”再离席;晚辈不能落在全桌人之后吃饭。 尊老爱幼是壮族的传统美德。路遇老人要主动打招呼、让路,在老人面前不跷二郎腿,不说污言秽语,不从老人面前跨来跨去。杀鸡时,鸡头、鸡翘必须敬给老人。路遇老人,男的要称“公公”,女的则称“奶奶”或“老太太”;遇客人或负重者,要主动让路,若遇负重的长者同行,要主动帮助并送到分手处。

壮族人忌讳农历正月初一这天杀牲;有的地区的青年妇女忌食牛肉和狗肉;妇女生孩子的头三天(有的是头七天)忌讳外人入内;忌讳生孩子尚未满月的妇女到家里串门。登上壮族人家的竹楼,一般都要脱鞋。壮族忌讳戴着斗笠和扛着锄头或其他农具的人进入自己家中,所以到了壮家门外要放下农具,脱掉斗笠、帽子。火塘、灶塘是壮族家庭最神圣的地方,禁止用脚踩踏火塘上的三脚架以及灶台。壮族青年结婚,忌讳怀孕妇女参加,怀孕妇女尤其不能看新娘。特别是怀孕妇女不能进入产妇家。家有产妇,要在门上悬挂袖子枝条或插一把刀,以示禁忌。不慎闯入产妇家者,必须给婴儿取一个名字,送婴儿一套衣服,一只鸡或相应的礼物,做孩子的干爹、干妈。忌筷子跌落地上,认为不吉利。吃饭时忌用嘴把饭吹凉,更忌把筷子插到碗里。夜间行走忌吹口哨。忌坐门槛中间。 壮族是稻作民族,十分爱护青蛙,有些地方的壮族有专门的“敬蛙仪”,所以到壮族地区,严禁捕杀青蛙,也不要吃蛙肉。每逢水灾或其他重大灾害时,壮族都要举行安龙祭祖活动,乞求神龙赈灾。仪式结束后,于寨口立碑,谢绝外人进寨。

壮族人民能歌善唱,壮族的山歌因南北方言不同而有“欢”、“西”、“加”、“比”、“抡”等不同称谓。壮族人定期还举行唱山歌会“歌圩”,以农历三月初三为最隆重,大山歌圩有万人以上参加。右江一带称为“欢”,左江一带称为“诗”,桂北一带称为“比”和“欢”,都是唱山歌的意思。有定期举行的唱山歌会,称为歌圩。歌圩日期各地不同。以农历三月初三为最隆重。大山歌圩有万人以上参加。内容有请歌、求歌、激歌、对歌、客气歌、推歌、盘歌、点更歌、离别歌、情歌、送歌等。被誉为“歌仙”的刘三姐就是歌手的典型代表。广西壮族古老的歌圩集会和绣球一直流传至今。关于绣球最早的记录可见于宁明花山壁画 , 当时是一种球状青铜武器 , 打猎时投出去砸猎物 , 这也是古书上将壮族的绣球称作飞砣 ( 驼 ) 的原因。 歌圩期间,还举行男女间的抛绣球、“碰蛋”等娱乐活动。这期间,各家各户吃五色糯米饭。云南文山一带还唱壮戏,兼办物资交流会。过去,壮族一年种一造(即一季)水稻,三月初三是备耕时间,歌圩就是为春耕农忙做物质的和精神的准备。吃五色饭、五色蛋,是预祝五谷丰登的意思。 唐代,壮族已有舞蹈,如舂堂舞以舂米为内容,以敲击声伴舞。宋代有扁担舞、采茶舞、捞虾舞、春牛舞等。男的舞姿刚健有力,女的婀娜多姿。这舞蹈流传至今。在汉族戏剧的影响下,大约在清代,壮族开始出现戏剧。一种是用壮语演唱的壮剧、师公戏、木偶戏;另一种是在民间歌舞基础上发展形成的歌舞剧。壮剧又分为流行于田林、西林、百色一带的“北路壮剧”,是在滇戏的影响下,于民间说唱曲艺“板凳戏”的基础上形成,吸收了滇戏的唱腔,伴奏的乐器有壮族的马骨胡、葫芦胡、木叶和汉族的笛子、三弦、二胡。流行于青西、德保一代的“南路壮剧”,是在马隘土戏的基础上,受邑剧影响而形成演唱合一的戏曲形式,伴奏乐器除本民族的马骨胡、葫芦胡外,还采用了邑剧的文锣、武锣、大钹、小钹、二胡、三弦、笛子、鼓、梆子,以及龙州县新发掘出的天琴弹拨乐器。 一、歌圩 歌圩盛行于壮族地区。各地圩期不完全一样,但大体上春秋二季为最盛。春季多于春节后的一段时间,为正月初四或正月初七、二月十九、三月初三、三月十六等等;秋季则多于中秋节后的一段时间,为八月十五或九月初九、十月初十等。此外,还有不定期的歌圩,这是经常的普遍的。传说很早以前,一位壮族老歌手的闺女长得很漂亮,又很会唱山歌,远近的小伙子都想向她求婚,于是老歌手提出赛歌择婿。各地青年歌手纷纷赶来赛歌,以期被老歌手和姑娘挑中。从此,形成了定期的赛歌集会 -- 歌圩。 定期歌圩一般一年举行三两次,规模大者上万人参加,小者也有一二千人。不定期歌圩一般是小型的,三五十人,一二十人都可以进行。歌圩上所唱的歌,主要是以男女青年追求美好爱情理想为主题。其内容一般为见面歌、邀请歌、盘歌、新歌、爱慕歌、盟誓歌、送别歌等。歌圩一般为期一天,也有连续两三天的。参加歌圩的除青年人外,也有中老年和少年。老人小孩主要是“观战”、欣赏、品评,有的老年歌手参与活动,但他们不唱歌,而是给青年人当参谋。歌圩非常热闹,除青年们对歌外,还有唱戏的、做买卖的。各种日用百货、绫罗布匹、饮食糕点、鸡鸭鱼肉、蔬菜等,应有尽有。实际上歌圩也带有几分交易会的性质。 二、歌会 歌会与歌圩有所不同,大概是从歌圩派生出来的。歌会的会期不一定,只要有需要,随时都可以进行。参加歌会的人数多者上千,少者三二十。歌会上所唱的歌,主要是以表现壮族人民变革社会、变革生活的思想激情和对未来生活的憧憬为主题。其内容大体从开篇歌开始,进而到献歌、赛歌、评歌、和歌、学歌、团结歌等。参加歌会的一般是对时政有所感的成年人。 三、铜鼓 壮族铸造和使用铜鼓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迄今,在壮族地区的绝大多数县份已发掘出不同时期的铜鼓。铜鼓的类型很多,大小不一。鼓面圆平,鼓身中空无底,装饰着各种图案花纹。在历史上,铜鼓既是乐器,也是权力和财富的象征。从冶炼技术和造型技术来看,在广西田东县锅盖岭出土的属于战国时期的铜鼓,在广西贵县、西林县出土的属西汉时期的铜鼓,均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四、壮锦 壮锦是壮族人民享有盛名的纺织工艺品。它用棉纱和五色丝绒织成,花纹图案别致,结实耐用。壮锦的生产,远在1000多年前的唐、宋时代已有记载。到了清代,壮锦生产已遍及壮族地区,成为壮族人民的被服所需和市场的畅销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壮锦得到新的发展,花纹图案不断创新,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如壁挂、台布、坐垫、沙发布、窗帘等。现在广西靖西、宾阳等地生产的壮锦,畅销国内外。 五、壮拳 在壮乡不仅有悠久的历史和传统,而且还是壮族独特的习俗。如明代桂西壮人,男孩长到十来岁,就要教他练武。当地土司提倡群众习武,群众也崇尚武术,每年冬闲时节,壮乡的各个村寨都延聘师傅传授武艺。这种习俗经久不衰,一直延续到解放前后。而今壮乡的传统武术又逐步恢复发展起来。

壮族的婚姻,有自由恋爱和父母包办的形式,一般婚前享受充分的恋爱自由,但父母干涉包办也时常有。壮族一般实行一夫一妻制。妇女和男子一样都是家庭的劳动力,但仅有男子有继承权。其婚姻制中盛行“不落夫家”或“坐家”,现在有些地方还保持这种习俗。青年男女结婚后,新娘便返回娘家居住,遇重大节日和农忙时节才到丈夫家短暂居住,直到怀孕之后才长住婆家。因此,“不落夫家”的时间为三、五年不等。在历史上,“不落夫家”期间有性自由,近代受儒家文化影响,认为这是一种不正当的行为,遭到严禁,违者或离婚,或赔偿一定的财物。现在恋爱自由,婚姻自主。

吾尔岭。吾尔岭景区,是一个融爱情主题、亲子娱乐、环保教育、企业拓展、公园休闲于一体的“520”爱情主题公园,松鹿部落位于昆明市西北边远离城市的吵闹,有动物陪伴,但是相对于松鹿部落,很多情侣更喜欢吾尔岭,去的人也非常的多,所以吾尔岭更受欢迎。云南吾尔岭旅游有限公司,成立于2021年,位于云南省昆明市,是一家以从事商务服务业为主的企业。

扎尔玛-萨吾尔成矿带东北以额尔齐斯缝合带与阿尔泰成矿省相邻,西南以成吉思断裂带与塔尔巴哈台-谢米斯台成矿带相邻;呈NW向延伸700km,东南部延伸到中国境内。该成矿带是在前寒武纪基底和早古生代褶皱-推覆带基础之上发育起来的晚古生代陆缘构造-岩浆带。

扎尔玛地区的克列伊复背斜及恰尔斯克复背斜轴部出露古老角闪岩相变质岩;在恰尔斯克复背斜轴部分布着蓝片岩、钠长石-绿帘石-绿泥石-蓝闪石片岩、石榴子石-绿帘石-蓝闪石片岩、角闪石片岩、角闪岩、榴辉岩、异剥钙榴辉长岩。在恰尔斯克复背斜出露志留纪硬砂岩-硅质粉砂岩-灰岩-碧石层。加里东构造层底部以早寒武世碧玉石英岩-细碧岩-硅质岩为主,中上部主要为碳酸盐-玄武岩建造和红色磨拉石建造。花岗岩-花岗闪长岩侵入其中。

图24 哈萨克斯坦重要斑岩铜矿的蚀变组合及其分带

a—科翁纳德矿床(据Kudryavtsev,1997):1—晚期石英-绢云母-白云母,局部见电气石;2—硅化岩石;3—石英-叶蜡石-明矾石;4—粘土化;5—早期石英-绢云母;6—青磐岩化;7—钾化;8—含刚玉和红柱石蚀变岩;

9—石英-绢云母-硬水铝石;10—石英-绢云母。b—博舍库利矿床(据Daukeev等,2002):1—绿泥石-绢云母化;2—硅化-绢云母化;3—黑云母化;4—黑云母叠加绿泥石化;5—钾长石化;6—硅化核;7—未蚀变岩石;

8—热液角砾岩;9—矿体边界。c—阿科斗卡矿床:1—未蚀变岩石;2—热液角砾岩;3—硅化-绢云母化;4—黑云母和钠长石化;5—钾化;6—中等钾长石化;7—强钾长石化-硅化;8—硅化核;9—断裂;10—矿体边界

泥盆系广泛分布,其中火山岩占重要地位。在恰尔斯克复背斜,泥盆纪玄武玢岩-安山玢岩-凝灰岩与碧玉岩和玄武岩共生。早泥盆世陆源碎屑岩含蛇纹岩碎屑,弗拉斯阶火山岩直接覆盖在蛇纹岩上。早泥盆世形成的火山类复理石建造不整合覆盖中晚奥陶世滨海-浅海相火山-沉积建造。中泥盆世火山-沉积建造不整合于早泥盆世火山类复理石建造之上。晚泥盆世发育滨海相火山磨拉石建造,并以区域性不整合覆盖在早中泥盆世的火山-沉积建造上。下石炭统为巨厚的火山-沉积岩系,由安山质火山岩与火山碎屑岩和凝灰岩互层组成。上石炭统底部为含煤磨拉石组合,其上主要为陆相红色含煤岩系。二叠系为陆相沉积建造,含煤和油页岩层。矿床类型包括铜镍硫化物型铜镍矿、斑岩型铜矿、矽卡岩型铁铜金矿、海相火山岩型铁铜矿、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剪切带型金矿、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和与花岗岩有关的脉状矿床。重要矿床包括巴克尔奇克超大型金矿、布尔什维克大型金矿、热列克金矿、巴勒德扎尔金矿、库鲁宗金矿、格鲁波基洛格金矿及朱姆巴金矿、南马克苏特铜镍矿、科克萨依金矿、阿拉塔斯金矿、曼贝特喀热金矿、科沙哈拉金矿、阔尔真阔拉金矿、布尔克斯台金矿以及最近发现的恰尔墩巴斯希铁-铜-金矿床。

扎尔玛-萨吾尔成矿带可以划出3个成矿亚带,即西南部的锡列克塔斯-萨尔萨赞铜-金-稀有-稀土成矿亚带、轴部的扎尔玛-萨吾尔铜-金成矿亚带和东北部的恰尔斯克-曼拉克铬-镍-汞-金成矿亚带。扎尔玛-萨吾尔带的成矿作用是受深部构造及各构造带的地质发展特征所控制的。在超基性岩蚀变的蛇纹岩中见有风化壳型镍-钴矿化和线性裂隙风化壳型汞矿化。在恰尔斯克和锡列克塔斯-萨尔萨赞地区有铁-铜-铅-锌-金-钼矿化,与加里东期细碧岩-辉绿岩建造、玄武岩-安山岩-流纹岩建造和花岗岩-花岗闪长岩侵入有关。华力西早期发育与偏基性火山岩有关的层控铁-锰矿化(恰尔斯克、萨吾尔、曼拉克地区)。蚀变的玄武岩-安山岩-流纹岩中产出许多铜-铅-锌和金-银矿床。华力西中期矿化强烈,包括与早石炭世辉长岩-闪长岩-花岗闪长岩和晚石炭世英安岩-花岗闪长岩有关的铜-钼-金-银-砷-锑-钨矿化。在晚石炭世辉长辉绿岩中产铜-镍-钛矿化(马克苏托夫、索克拉托夫矿结)。华力西晚期发育与花岗岩有关的稀有金属和稀有-稀土金属矿化,包括含钨-钼的扎尔玛杂岩、含稀有金属的克列格塔斯-埃斯佩杂岩、埃斯佩、卡劳特克利和杰利别格捷伊矿集区。

镍-钴矿床产于恰尔斯克超基性岩带中,沿着恰尔河和克齐尔苏河之间的分水岭延伸。恰尔斯克铬铁矿矿床产在蛇纹岩中,矿体呈香肠状、凸镜状。滑石菱镁片岩中见铜-钴-镍热液硫化物矿化(锑硫镍矿、辉砷镍矿)。汞矿分布在恰尔斯克-戈尔诺斯塔耶夫汞矿带中,一般产于NW向的恰尔斯克-戈尔诺斯塔耶夫深断裂与横向深断裂的交会地段。汞矿化与沿深断裂带发育的超基性岩侵入体有密切的空间关系,也与沿深断裂带发育的三叠纪辉绿玢岩岩墙有关。克齐尔恰尔汞矿受断裂控制,产在滑石菱镁片岩、蚀变橄榄岩和玢岩中,汞的原生富集作用与超基性岩的蛇纹岩化有关。矿石是角砾化的热液蚀变岩(滑石菱镁片岩、超基性岩)。

热液和岩浆型镍-钴-铜矿建造也产于层状暗色辉长岩、辉长辉绿岩和橄长岩中。矿体呈层状—凸镜状,为致密块状和浸染状镍黄铁矿-黄铜矿-磁黄铁矿矿石。矿石含铜、镍及少量钴、银。该建造的典型代表是南马克苏特矿床,位于扎尔玛地区南马克苏特辉长岩类的东部,在构造上属扎尔塔斯向斜。岩体由辉长辉绿岩、辉长岩、苏长岩、斜长橄榄岩组成。硫化物铜镍矿床分布在南马克苏特岩体东部。硫化物铜-镍矿化是含矿辉长岩类中的浸染状硫化物以及不大的致密硫化物异离体。含矿带产于该岩体东部的下部,其形态与岩体底板一致。

铜-钼矿点分布在断裂交会部位,产于花岗闪长斑岩体中。肯赛-克齐尔卡英斑岩铜矿点群产于花岗闪长斑岩穹窿顶部。矿化不均一,矿化岩石与未蚀变岩石呈渐变关系。矿体产在晚期花岗闪长斑岩的内接触带(少数产在外接触带);大部分矿化呈等轴状,其范围根据花岗闪长斑岩岩体而圈定。

Kyzylkain斑岩型铜矿位于萨吾尔岛弧带,出露下石炭统火山-沉积岩建造。石炭纪中基性次火山玢岩侵入地层,早期为闪长岩-辉长闪长岩,晚期为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花岗岩-淡色花岗岩-花岗斑岩。闪长玢岩和辉绿玢岩脉切穿了上述所有侵入体和蚀变矿化带。矿床赋存在肯赛背斜南翼,具典型的中心式火山机构(直径19~3km)。除了最晚期的闪长玢岩脉,火山洼地及其附近的岩石均发生热液蚀变,蚀变强度向中心增强。蚀变表现为钠长石化、绿泥石化、碳酸盐化、绢云母化和黄铁矿化,钾长石化和黑云母化表现较弱,绿帘石化分布范围较广。在火山机构的中心部位发育高级泥化、硅化、石膏化。沿高级泥化的南西边缘圈定了一个铜矿化带,平面上呈蘑菇状。矿化主要与石英细脉有关。原生矿石主要由黄铁矿、黄铜矿、辉钼矿、辉铜矿和铜蓝组成。氧化带中出现黄钾铁矾、蓝铜矿、孔雀石和绿铜矿。

金矿类型包括石英脉型、接触交代型和热液蚀变岩中的金-硫化物矿化。岩浆期后铌-锆-稀土建造发育在扎尔玛-萨吾尔成矿带与成吉思-塔尔巴哈台成矿带相毗邻的地区,其典型代表是上埃斯佩矿床,产于花岗岩体中。交代作用形成长霓岩-微斜长石-钠长石岩。花岗岩和伟晶岩的碱交代作用伴生稀有金属矿化。矿体产于次碱性花岗岩顶部、外接触带的蚀变岩、烧绿石-锆石-钠闪石花岗岩中,呈不规则板状,主要矿石矿物为锆石、烧绿石、氟钠钙石、磷钇矿、氟碳铈矿、金红石、方铅矿。伟晶岩稀土矿化产于次碱性花岗岩体内和外接触带,矿体呈脉状,矿石矿物包括锆石、烧绿石、铌铁矿、褐钇铌矿等。产于花岗岩体顶部的云英岩网脉和石英脉发育浸染状黑钨矿和辉钼矿矿化。角岩化和矽卡岩化碳酸盐岩-陆源碎屑岩中见矽卡岩钨矿化。矽卡岩与早二叠世花岗岩有成因关系。矿化体主要由白云母、石英、黄玉、萤石、电气石组成,呈透镜体和脉状,主要矿石矿物为锡石,其次为毒砂、黄铁矿、方铅矿等。硫化物-锡矿建造产于花岗岩和沉积岩的外接触带。“纪念十月”锡矿床产于杰利别格捷伊花岗岩体的南部外接触带,矿化赋存于EW向和NW向破碎带中。矿体主要由细小锡石和针状电气石集合体构成。

恰尔墩巴斯希铁-铜-金矿床

萨吾尔山地区火山岩出露在额尔齐斯构造带以南的西准噶尔北缘(图25a)。中泥盆统萨吾尔山组是一套岛弧火山-碎屑岩建造,其上的中泥盆统布尔津组主要由细碎屑岩夹少量火山岩组成,中泥盆统蕴都喀拉组为一套海相中基性火山岩和正常沉积碎屑岩建造,上泥盆统塔尔巴哈台组为一套岛弧浊流相火山复理石建造。下石炭统黑山头组为一套浅海相类复理石陆源碎屑岩建造夹火山岩建造,布尔克斯岱金矿产于该地层中。萨吾尔山地区侵入岩分布广泛,以花岗岩最为发育(图25a)。塔斯特岩体锆石U-Pb年龄为337±4Ma(范裕等,2007),森塔斯岩体为3282±57Ma,沃肯萨拉岩体为3238±62Ma(袁峰等,2006)。阔依塔斯碱性花岗岩的锆石年龄为2979±46Ma,恰其海碱性花岗岩年龄为2907±93Ma(Zhou等,2006)。金矿区内石英钠长斑岩的全岩Rb-Sr等时线年龄为294±13Ma(李华芹等,2000)。

在恰尔墩巴斯希矿区,晚古生代辉长岩、闪长岩和花岗闪长岩侵入到布尔津组火山-沉积岩地层中(图25b),矿化发育在侵入岩和火山岩的接触带内。中泥盆统布尔津组下部为变质砂岩、石英长石砂岩、细砂岩、粉砂岩,向上出现绢云母板岩、凝灰质粉砂岩及结晶灰岩透镜体(含海百合茎);上部由变质粉砂岩、泥质板岩、变质泥质岩、变质砂岩、钙质粉砂质石英细砂岩夹灰岩凸镜体组成。矿区出露玄武岩-安山岩-凝灰岩。玄武岩中斑晶多为单斜辉石和角闪石,基性斜长石较少。凝灰岩个别斑晶较发育,角砾大多为安山质。辉长岩体中见白云母和方解石脉,绿泥石和绿帘石化发育,并常见磁铁矿和磷灰石。闪长岩遭受一定程度的蚀变,角闪石被绿泥石交代,斜长石部分蚀变为绢云母和方解石。花岗闪长岩蚀变强烈。

磁铁矿矿化发育在辉长岩与火山岩的接触带中。矿石类型分为块状磁铁矿矿石、稠密浸染状磁铁矿矿石、中等浸染状磁铁矿矿石和稀疏浸染状磁铁矿矿石。矿石中主要金属矿物为磁铁矿,其次是黄铜矿、赤铁矿和黄铁矿。脉石矿物包括石英、透辉石、方解石、绢云母和钙铁榴石。围岩蚀变主要为硅化、绿泥石化、碳酸盐化和绢云母化。在辉长岩和火山岩的内接触带,辉长岩为斑状结构,大量磁铁矿出现在蚀变的单斜辉石中。在岩体的外接触带见磁铁矿-石英-钙铁榴石脉。孔雀石在磁铁矿较富的地段发育。矿脉中见稀疏浸染状黄铜矿。

铜矿化主要发育在闪长岩接触带的热液角砾岩中(例如071钻孔在40m深度见安山岩和闪长岩的接触带,图26a)。图26b为闪长岩内接触带的热液角砾,角砾呈棱角状,均为闪长岩角砾,被方解石-石英-绿泥石-绿帘石所胶结,胶结物内有少量褐铁矿呈浸染状发育。图26c,d为闪长岩外接触带的热液角砾,既有安山岩角砾,也有闪长岩角砾,胶结物为黄铜矿-黄铁矿-绢云母-绿泥石-绿帘石。

图25 新疆萨吾尔及其周边地区地质图(a)和恰尔墩巴斯希矿区地质图(b)

矿石构造主要为细脉浸染状,其次为充填构造。矿石矿物主要有黄铁矿、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辉铜矿、硫镉矿和孔雀石。脉石矿物主要有石英、方解石、绿帘石、绢云母、葡萄石、绿泥石、钾长石、钠长石和绿纤石。主要围岩蚀变类型包括黄铁绢英岩化、绿帘石化、钾长石化、绿泥石化、硅化和碳酸盐化。绿帘石化和绢英岩化与黄铜矿化关系密切(图26e,f)。闪长岩内部的黄铜矿化主要呈细脉浸染状,安山岩和凝灰岩中则以黄铜矿细脉和气孔充填为主。黄铜矿+黄铁矿+绢云母+钾长石+方解石+石英在热液角砾岩中普遍发育,并伴随有自然金。该阶段蚀变呈细脉状,穿切早期蚀变。方解石-绢云母脉内见浸染状黄铜矿。自然金呈浑圆状,被黄铁矿包裹(图27a,b)。黄铁矿-黄铜矿-绿帘石-葡萄石-绿纤石-绿泥石蚀变广泛发育,特征矿物是葡萄石-绿帘石细脉(局部见绿纤石),在凝灰岩中见黄铁矿-绿帘石脉体(宽01~05cm),在安山岩中发育绿帘石杏仁体,其内部见黄铜矿或黄铁矿,部分绿帘石杏仁体外围见钠长石(图27c)。热液角砾岩的胶结物通常为绿帘石和石英,黄铜矿呈浸染状分布。黄铜矿明显交代早期的黄铁矿。石英-方解石脉明显穿切早期的绿帘石蚀变,其中的黄铁矿较自形,且与方解石和黄铜矿共生,黄铁矿含1%左右的Co。闪锌矿和方铅矿共生,交代早期的黄铜矿,并包裹早期黄铁矿(图27 d)。闪锌矿含Cd较高(6%左右)。

图26 恰尔墩巴斯希矿床的铜矿化特征

a—071钻孔柱状图;b—发育在闪长岩内接触带的热液角砾,采样位置见a图;c—发育在闪长岩外接触带的热液角砾;d—闪长岩和安山岩接触带的黄铜矿-方解石-绢云母脉,正交偏光;e—黄铜矿-葡萄石-绿帘石脉,正交偏光;f—石英-方解石脉穿切绿帘石蚀变,正交偏光。Ab—钠长石;Cal—方解石;Ccp—黄铜矿;Chl—绿泥石;Ep—绿帘石;Prh—葡萄石;Py—黄铁矿;Qtz—石英;Ser—绢云母;Lm—褐铁矿;Ccp—黄铜矿

图27 铜矿化中部分金属硫化物的产出形式

a,b—黄铁矿包裹自然金,背散射图像(BSE);c—杏仁体中黄铜矿和绿帘石共生,BSE;

d—闪锌矿交代黄铜矿,BSE。Ab—钠长石;Au—自然金;Cal—方解石;Ccp—黄铜矿;

Gn—方铅矿;Py—黄铁矿;Qtz—石英;Sp—闪锌矿;Ep—绿帘石

根据矿化特征、穿插关系、矿物共生组合、生成顺序及矿石组构等特征,将铜矿化过程划分为热液期和表生期(图28),热液期可以划分为4个阶段:阶段Ⅰ主要由石英、钠长石、黄铜矿、黄铁矿和方解石组成,矿石矿物呈浸染状分布。阶段Ⅱ由绢云母、黄铜矿、黄铁矿、钾长石、方解石、绿帘石、绿泥石、钠长石、石英和自然金组成,是铜矿化的主要阶段,呈网脉状分布在闪长岩和火山岩的接触带,或呈胶结物充填在热液角砾岩中。阶段Ⅲ主要由绿帘石、黄铁矿、黄铜矿、葡萄石、绿泥石、绿纤石、方解石、绢云母和石英组成。黄铜矿主要在闪长岩的外接触带中呈细脉状或浸染状分布,或呈胶结物充填在热液角砾岩中。黄铜矿多分布在绿纤石集合体中,并与绿帘石、绿泥石和方解石等脉石矿物共生。葡萄石为角闪石和原生斜长石蚀变产物(保留角闪石和斜长石的假相),或呈脉状发育,在成矿晚期形成葡萄石-石英-方解石脉。阶段Ⅳ主要由方解石、石英、方铅矿、闪锌矿、黄铁矿、葡萄石、绿帘石和绿泥石组成,呈脉状(宽001~10cm)穿切早期的蚀变矿物集合体。表生期矿物组合为石英-方解石-褐铁矿-孔雀石-辉铜矿-铜蓝-硫镉矿。褐铁矿化和孔雀石化是重要的找矿标志。表生期发生了次生富集作用,辉铜矿交代黄铜矿,形成环边,部分与硫镉矿共生。硫镉矿出现在含镉闪锌矿周围。

图28 恰尔墩巴斯希矿区铜矿化的4个矿化阶段和表生期的矿物共生组合

金矿化与花岗闪长岩体密切相关,这些花岗闪长岩遭受了强烈蚀变,并在局部糜棱岩化。常见石英的波状消光、核幔构造、动态重结晶及条带构造。重结晶的细小石英颗粒环绕在残留母晶体的周围(图29a)。残斑石英表现为石英鱼形态,具有显著波状消光。黄铁矿碎裂(图29b),黄铜矿在裂隙内充填(图29c)。矿化蚀变普遍发育在糜棱岩化作用后。金主要出现在黄铁矿-石英脉中,其中的石英显示明显的生长韵律(图29d),石英中的金呈不规则状(图29e,f),自然金在褐铁矿化的黄铁矿中呈浑圆状(图29g),其中含Au 8835%~8982%,除了含Ag外,自然金还含035%~067%的Bi。晚期的黄铁矿-石英-绢云母脉穿切含金黄铁矿-石英脉,或者填隙在自形石英晶体的边界。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56253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7
下一篇2023-07-1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