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 还为大家提供优质的儿童睡前故事、童话故事、神话故事、寓言故事、成语故事、名人故事、传奇故事、美德故事、哲理故事、励志故事、民间故事及爱国故事等多种儿童故事范文,供大家参考!
一天晚上,萧伯纳被邀去参加一个为救济会筹募基金的晚会。这个晚会的主持人是一位奇丑无比的女士,萧伯纳首先就去请她跳舞,女士因为事出意外,欢喜若狂。舞会中女士对萧伯纳说:“你怎么赏光同我跳舞呢不嫌我长得不美吗”萧伯纳狡黠地一笑,说道:“你忘了吗今晚是救济晚会呀,我正为救济服务呢!”
美国舞蹈家邓肯女士向萧怕纳求婚,她说:“假如我们两人结了婚,将来生的子女象你一样聪明,象我一样漂亮,那该多完美啊!”萧伯纳不慌不忙地瞟了邓肯一眼说:“假如生个孩子,面貌象我,脑袋与你一样,那岂不更糟!”
在一次夜总会上,一个妖艳的中年女人问萧伯纳:“萧先生,你看我今年有多少岁了”他仔细地看了她一眼说:“看你的头发,只有19岁;看你的情绪,不过20岁。”那女人听了又惊又喜,于是再问他:“那么你看我究竟有多少岁呢”萧伯纳回答:“合起来还不到40岁呢!”一位美国太太见了萧伯纳时,便夸张地说:“你就是萧伯纳先生吗久仰大名,久仰大名。”他一听到自己在美国已享有大名,便老实不客气的问她:“你说的是哪一个大名我是一个哲学家、小说家、社会家、批评家、政治家、戏剧家,还是一位神学家,共有七个大名呢!”
一天,有个性急的女作家去拜访萧伯纳,恰好他不在家,她便留了张卡片,上面写着:“某女士,决定本星期四下午四时至六时,在家恭候。”萧伯纳回来之后,将那张卡片寄回给女作家,并在下面加上一句:“萧伯纳先生也是如此。”
美国纽约妇女行动委员会为促进世界和平,给联合国捐款,决定举行名作家签名书籍大拍卖。于是写信给萧伯纳,请他将自己出版的书签字拍卖。但萧伯纳回信表示拒绝此一建议,他的理由是:我认为妇女行动委员会无法担任如此艰巨的任务。然而妇女行动委员会做得更有趣,不顾萧伯纳的反对,竟将他的回信与其他作家签名的书籍同时拍卖。结果是,一般作家的书籍每本拍卖至多70美元,而萧伯纳的这封回信却拍卖得到170美元。
萧伯纳(George Bernard Shaw,1856年7月26日-1950年11月2日),直译为乔治·伯纳·萧,爱尔兰剧作家,1925年「因为作品具有理想主义和人道主义」而获诺贝尔文学奖,其喜剧作品《卖花女》(Pygmalion)因被 Alan Lerner 改编为音乐剧《窈窕淑女》(My Fair Lady),该音乐剧又被好莱坞改编为同名卖座**而家喻户晓。
[编辑本段]生平
萧伯纳1856年7月26日,出生于爱尔兰的首都都伯林一个小公务员家里。他的父亲是个没落贵族,母亲出身于高贵的乡绅世家,从小受过严格的上等教育。
萧伯纳年幼时,研究音乐理论的万达里尔李与他们合租了一幢房子。受这位研究音乐的邻居影响,萧伯纳迷恋上了音乐,13岁时,他就能用口哨吹出许多优秀歌剧的片段,由于家里太穷,15岁的萧伯纳不得不辍学。为了维持生活,他进入都柏林的汤森地产公司当学徒。
1876年,他的父母离婚。萧伯纳告别了年迈的父亲,离开了贫困的故土爱尔兰,随母亲来到伦敦。年轻的萧伯纳没有工作,靠母亲微薄的薪水维持生活,十分渴望找到一份称心的职业,他先在爱迪生电话公司外务股找到一份差事,可是不久这家公司倒闭了,别人给他介绍道《大黄蜂》报撰写音乐评论,可不久这份报刊也停刊了。万般无奈的萧伯纳想以写作谋生,但是他并不顺利,他的小说,伦敦和美国的出版商都不屑一顾。在长达九年的时间里所得的稿酬不过6英镑,其中5英镑还是代写卖药广告的报酬。
文学道路的坎坷并没有使萧伯纳灰心丧气,为了在社会上有立足之地,他更加勤奋的学习和写作,阅读了大量的文学作品,还热心于参加社会活动。但他有一个弱点,就是从小害羞,不敢在大庭广众之下说话,这样怎么可能被社会承认呢?为了克服这个缺点,萧伯纳参加了一个叫“考求者学会”的辩论会。由于经常当众与学者们辩论,不久,他就克服了自身的缺点,为了给别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他特意留起了讽刺家式的发型,对着镜子练习怎样以潇洒的手势来加强演说效果。不久,他便以爱尔兰式的机智幽默赢得了听众,很快就成为了一位令人倾倒的演说家。
19世纪的英国戏剧一蹶不振,萧伯纳嘲笑它们是迎合低级趣味的“糖果店”,他认为戏剧应该依赖对立思想的冲突和不同意见的辩论来展开。不过,当他听了评剧家朗诵了易卜生的剧本《培尔·金特》后,感受到“一刹那间,这位伟大诗人的魔力打开了我的眼睛。”才开始对戏剧产生浓厚的兴趣,安下心来研究易卜生的剧本,并写下了《易卜生主义的精华》一书,这部书在欧洲戏剧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在易卜生的影响下,萧伯纳看清了戏剧这个武器,不仅能扫荡英国舞台的污秽,而且能倾诉自己对这个黑暗现实谁社会的不满,于是,他立志要革新英国的戏剧。
1892年,萧伯纳正式开始创作剧本,他的第一个戏剧集《不愉快的戏剧集》,其中包括《鳏夫的财产》、《华伦夫人的职业》、《荡子》三个剧本;第二个戏剧集包含有《武器与人》等4部剧本;第三个戏剧集《为清教徒而写的戏剧集》包含《魔鬼的门徒》等3个剧本。他的戏剧果真改变了19世纪末英国舞台的阴霾状况,他本人也成为了戏剧界的革新家,掀开了英国戏剧史的新一页。
1896年萧伯纳结了婚,婚姻改变了萧伯纳的一些生活习惯,唯一不变的是他对戏剧的热爱,写出了《英国佬的另一个岛》、《巴巴拉少校》、《皮革多利翁》、《伤心之家》、《圣女贞德》等大量优秀的作品。
1925年,萧伯纳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他把这笔约合8000英镑的奖金捐给了瑞典的穷作家们。
1950年11月2日,萧伯纳在赫特福德郡埃奥特圣劳伦斯寓所因病逝世,终年94岁。萧伯纳毕生创造幽默,他的墓志铭虽只有一句话,但恰巧体现了他的风格:“我早就知道无论我活多久,这种事情迟早总会发生的。”
[编辑本段]思想
萧伯纳的世界观比较复杂,他接受过柏格森、叔本华和尼采的哲学思想,又攻读过马克思的《资本论》。 1884年他参加了“费边社”,主张用渐进、点滴的改良来改变资本主义制度,反对暴力革命。在艺术上,他接受易卜生影响,主张写社会问题,反对奥斯卡·王尔德的“为艺术而艺术”的唯美主义主张。
[编辑本段]作品
萧伯纳的文学始于小说创作,但突出的成就是戏剧,“他的戏剧使他成为我们当代最迷人的作家”(颁奖辞)。 1885至1949年近64个创作春秋中,他共完成了51个剧本。前期主要有《不愉快戏剧集》,包括《鳏夫的房产》(1892)、《荡子》(1893)和《华伦夫人的职业》(1894)等;《愉快的戏剧集》由《武器与人》(1894)、《康蒂妲》(1894)、《风云人物》(1895)和《难以预料》(1896)组成。第三个戏剧集名为《为清教徒写的戏剧》,其中有《魔鬼的门徒》(1897)、《凯撒和克莉奥佩屈拉》(1898)和《布拉斯庞德上尉的转变》(1897)。
进入 20世纪之后,萧伯纳的创作进入高峰,发表了著名的剧本《人与超人》(1903)、《芭芭拉少校》(1905)、《伤心之家》(1913)、《圣女贞德》(1923)、《苹果车》(1929)和《真相毕露》(1932)、《突然出现的岛上愚人》(1936)等。其中《圣女贞德》获得空前的成功,被公认为他的最佳历史剧,是“诗人创作的最高峰”(颁奖辞)。
萧伯纳杰出的戏剧创作活动,不仅使他获得了“ 20世纪的莫里哀”之称,而且“因为他的作品具有理想主义和人道精神,其令人激励和讽刺往往蕴含着独特的诗意之美”,于1925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是英国现代杰出的现实主义戏剧作家,是世界著名的擅长幽默与讽刺的语言大师。萧伯纳的一生,是和社会主义运动发生密切关系的一生,他认真研读过《资本论》,公开声言他“是一个普通的无产者”,“一个社会主义者”。萧伯纳的戏剧性最突出的特点是紧密结合现实政治斗争,敢干触及资本主义社会最本质的问题,把剥削阶级的丑恶嘴脸暴露在公众面前。在艺术手法上,他善于通过人物对话和思想感情交锋来表现性格冲突和主思想。萧伯纳的戏剧性语言尖锐泼辣,充满机智,妙语警名脱口而出。他的最著名的剧作有:《鳏夫的房产》、《华伦夫人的职业》、《武器与人》、《真相毕露》等。三十年代初,萧伯纳访问苏联和中国,与高尔基,鲁迅结下诚挚友谊。
著名作家萧伯纳的童年、青年时代是很不幸的。他的父亲不仅形象极丑,而且是个谁都不喜欢的懒惰者,多半是整天醉醺醺的,老婆孩子的事情一概不管。萧伯纳15岁时就不得不出去找事做。
20岁时,萧伯纳去了伦敦,却不知到何处寻找工作,后来他参加了许多讨论社团。起初他总是感到困窘,逐渐地情况好了起来,他知道怎么把话说得通晓明白,不久他就被各种集会邀请前去做专题演讲。在12年的时间里,他是靠演讲过日子的。
然而萧伯纳并没有满足于眼前的成功,他想将这新发现的才能应用于写作。
于是,他给自己规定每日必写5页东西,不管好坏,一概不拘。
就这样过了4年,他从自己的那些文章里总共才得到30美元的稿费,这不免使他很失望。
但他仍然没有放弃写作,他接着写了5部长篇小说,全部被60家出版社所拒绝,这令他更加沮丧。
但他吸取了当初演讲从失败到成功的经验,坚信自己这次也不会失败。他鼓励自己,仍然每日写一定数量的文章。
就这样全力以赴,未受过正规学校教育的萧伯纳成了世界上最有名气、收入最多、最为人们所喜爱的作家之一。
成功是主动的进取,不是被动的乞求施舍。
曾写过《贝多芬百年祭》一文。
爱情观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萧伯纳说过:“此时此刻在地球上,约有两万个人适合当你的人生伴侣,就看你先遇到哪一个,如果在第二个理想伴侣出现之前,你已经跟前一个人发展出相知相惜、互相信赖的深层关系,那后者就会变成你的好朋友,但是若你跟前一个人没有培养出深层关系,感情就容易动摇、变心,直到你与这些理想伴侣候选人的其中一位拥有稳固的深情,才是幸福的开始,漂泊的结束。
爱上一个人不需要靠努力,只需要靠“际遇”,是上天的安排,但是“持续地爱一个人”就要靠“努力”,在爱情的经营中,顺畅运转的要素就是沟通、体谅、包容与自制 (面临诱惑有所自制)。有许多人总是被“际遇”所迷惑与苦恼,意念不停、欲念不断、争逐不散,而忘了培养经营感情的能力才是幸福的关键。 所以不要去追问到底谁才是我的MrRight,而是问在眼前的伴侣关系中,我能努力到什么程度、成长到什么程度,若没有培养出经营幸福的能力,就算真的MrRight出现在你身边,幸福依然会错过的,而活在犹疑与遗憾当中,这不就是许多“爱情虚无症”的遭遇与心态吗?
1、妙退英王
爱尔兰作家萧伯纳(1856--1950年)成名之后,门庭若市,使他苦于应付。
一天,英王乔治六世前去访问这位文豪。寒暄之后,出于兴趣爱好和文化修养的悬殊,两人很快就沉默无语了。
萧伯纳看英王还没有离去的举动,便慢慢从口袋里掏出怀表,然后一个劲地盯着表看,直到英王不得不告辞。
事后,有人问他喜不喜欢乔治六世,萧伯纳饶有风趣地微微一笑,答道:“当然,在他告辞的时候,确实使我高兴了一下。”
2、拒绝“收买”
有一次,一个鞋油厂的老板,想了一个发财的鬼点子,他请求萧伯纳,允许用萧伯纳的名字做一种新鞋油的商标名称。
老板对萧伯纳说:“如果你同意这样办,世界上千百万人都会知道你的大名了。”
萧伯纳道:“不,也有例外。”
老板愣住了。
萧伯纳接着说:“你忘了没鞋穿的人哪!”
3、萧伯纳与小女孩
一次,萧伯纳漫步在莫斯科街头,遇到一位聪明伶俐的小女孩,便与她玩了很长时间。告别时,萧伯纳对小女孩说:“回去告诉你妈妈,今天同你玩的是世界著名的萧伯纳。”
小女孩看了萧伯纳一眼,学着大人的口气说:“回去告诉你妈妈,今天同你玩的是莫斯科小女孩安妮娜。”萧伯纳一时语塞。
后来,他常回忆起这件事,并感慨万分地说:“一个人不论有多大成就,对任何人都应该平等对待,要永远谦虚这就是莫斯科小女孩给我上的课,我一辈子也忘不了她!”
4、文豪与出版商
一个英国出版商想得到大文豪萧伯纳对他的赞誉,借以抬高自己的身价。他想:要得到萧伯纳的赞誉必须先赞誉萧伯纳。于是,他去拜访萧伯纳。
当他看到萧伯纳正在评论莎士比亚的作品时,就说:“啊,先生。你又评论莎士比亚了。是的,从古到今,真正懂得莎士比亚的人太少了,算来算去,也只有2个。”
萧伯纳已明白了他的意思,想让他继续说下去。
“是的,只有2个人,这第一个自然是您萧伯纳先生了。可是,还有一个呢?您看他应该是谁?”
萧伯纳说:“那当然是莎士比亚自己了。”
5、无一不晓
有一天,萧伯纳应邀参加了一个丰盛的晚宴。席间有一青年在大文豪面前滔滔不绝地吹嘘自己的天才,好像自己天南海北样样通晓,大有不可一世的气概。
起初,萧伯纳缄口不言,洗耳恭听。后来,愈听愈觉得不是滋味。最后,他终于忍不住了,便开口说道:“年轻的朋友,只要我们两人联合起来,世界上的事情就无一不晓了。”
那人惊愕地说:“未必如此吧!”
萧伯纳说:“怎么不是,你是这样地精通世界万物,不过,尚有一点欠缺,就是不知夸夸其谈会使丰盛的佳肴也变得淡而无味,而我刚好明了这一点,咱俩合起来,岂不是无一不晓了吗?”
有一天,著名女舞蹈家邓肯写信给萧伯纳:“我有第一美丽的身体,你有第一聪明的脑子,我们生一个孩子,再理想不过了。”萧伯纳回信说:“如果小孩儿生下来,身体像我,而脑子像你,那不就糟了吗?”萧伯纳的幽默令人忍俊不禁。因此,萧伯纳说“能者干,不能者教”,也许并非恶意中伤,而是在某种场合开的一个小小的玩笑。
萧伯纳说出此话,到底是何用意,本人无从考证,也不想多说。这里只想就“话”论“话”。
妙退英王 爱尔兰作家萧伯纳(1856--1950年)成名之后,门庭若市,使他苦于应付。 一天,英王乔治六世前去访问这位文豪。寒暄之后,出于兴趣爱好和文化修养的悬殊,两人很快就沉默无语了。 萧伯纳看英王还没有离去的举动,便慢慢从口袋里掏出怀表,然后一个劲地盯着表看,直到英王不得不告辞。 事后,有人问他喜不喜欢乔治六世,萧伯纳饶有风趣地微微一笑,答道:“当然,在他告辞的时候,确实使我高兴了一下。”
无一不晓 有一天,萧伯纳应邀参加了一个丰盛的晚宴。席间有一青年在大文豪面前滔滔不绝地吹嘘自己的天才,好像自己天南海北样样通晓,大有不可一世的气概。 起初,萧伯纳缄口不言,洗耳恭听。后来,愈听愈觉得不是滋味。最后,他终于忍不住了,便开口说道:“年轻的朋友,只要我们两人联合起来,世界上的事情就无一不晓了。萧伯纳说:“怎么不是,你是这样地精通世界万物,不过,尚有一点欠缺,就是不知夸夸其谈会使丰盛的佳肴也变得淡而无味,而我刚好明了这一点,咱俩合起来,岂不是无一不晓了吗
饥荒的原因 “一天,瘦削的萧伯纳碰到一位大腹便便的商人,商人讥讽道:“看见你,人们会以为英国发生了饥荒!” 萧伯纳回击道:“看见你,人们就会明白饥荒的原因。” 又有一次,有一个资本家想在众人面前羞辱萧伯纳。他大声宣告说:“人们说,伟大的戏剧家都是白痴。”萧伯纳笑着说道:“先生,我看此时此刻你就是最伟大的戏剧家。”想羞辱别人反而自取其辱,这个人脸都气绿了
拒绝“收买” 有一次,一个鞋油厂的老板,想了一个发财的鬼点子,他请求萧伯纳,允许用萧伯纳的名字做一种新鞋油的商标名称。 老板对萧伯纳说:“如果你同意这样办,世界上千百万人都会知道你的大名了。” 萧伯纳道:“不,也有例外。” 老板愣住了。 萧伯纳接着说:“你忘了没鞋穿的人哪
贵妇的岁数 一位年过半百的贵妇问萧伯纳:“您看我有多大年纪?” “看您晶莹的牙齿,像18岁;看您蓬松的卷发,有19岁;看您扭捏的腰肢,顶多14岁。”萧伯纳一本正经他说。 贵妇人高兴得跳了起来:“您能否准确他说出我的年龄?” “请把我刚才说的三个数字加起来!
侯客 有一天,萧伯纳收到一个有钱的女人寄来的大红请帖:“我将在星期二下午4时至6时在舍下恭候。” 萧伯纳退回原帖,并在上面写道:“萧伯纳先生在同日同时在家恭侯。
外貌和智慧 有一位著名女舞蹈家给萧伯纳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信,信中建议:如果让他俩结婚,那将对后代和优生学都是件好事。她着重指出:“将来,生个孩子有你那样的智慧和我这样的外貌,该有多么美妙!” 萧伯纳在回信中表示不能接受这番好意,他说:“那个孩子如果只有我这样的外貌和你那样的智慧,就槽透了
不值一块钱 在一个晚会上,萧伯纳正在专心地想他的心事。坐在旁边的一个富翁不禁感到好奇,就问道:“萧伯纳先生,我愿出一块美元,来打听你在想些什么。” 萧伯纳回答说:“我想的东西真不值一块钱呢。” 富翁更加好奇了:“那么,你究竟在想什么呢?” 萧伯纳安祥地答道:“我是在想着您啊!”
劳动和运动 在一次宴会上,萧伯纳恰好与某纺织厂经理的太太并座。“亲爱的萧伯纳先生,”这位身体肥胖、娇声娇气的阔太太问道:“你是否知道哪种减肥药最有效?” 萧伯纳注视了一下这位邻座,装出一副正经的神态,用手持着长须答道:“我倒是知道有一种药,但是,遗憾的是,我无论如何也翻译不出这个药名,因为劳动和运动这两个词。对您来说是地道的外国字。”
文豪与出版商 一个英国出版商想得到大文豪萧伯纳对他的赞誉,借以抬高自己的身价。他想:要得到萧伯纳的赞誉必须先赞誉萧伯纳。于是,他去拜访萧伯纳。当他看到萧伯纳正在评论莎士比亚的作品时,就说:“啊,先生。 你又评论莎士比亚了。是的,从古到今,真正懂得莎士比亚的人太少了,算来算去,也只有2个。” 萧伯纳已明白了他的意思,想让他继续说下去。 “是的,只有2个人,这第一个自然是您萧伯纳先生了。可是,还有一个呢?您看他应该是谁?” “ 萧伯纳说:“那当然是莎士比亚自己了。
司机妙语 萧伯纳很喜欢自己驾驶汽车。一天,他一边开着汽车,一边和坐在旁边的司机谈起他新近构思的一个剧本来。突然,司机一句话也不说,就从兴致勃勃的萧伯纳手里夺过了方向盘。 “您怎么啦?”事出突然,使作家感到惊讶。 “请原谅,”司机说,“你的剧本妙极了,我真不愿意让你在没写完之前就把命送掉。
越来越年轻的雕像 萧伯纳崭露头角以后,法国著名雕刻艺术大师法朗索瓦·奥古斯特·罗丹曾为他塑过一次雕像。几十年后的一天,萧伯纳把这尊雕像拿出来给朋友看,并说:“这件雕像有一点非常有趣,就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变得越来越年轻了。
Once upon a time, there was a pretty but empty minded actress proposing marriage to
Bernard Shaw
邓肯的幽默。
邓肯与萧伯纳有一段故事,很多人都知道。邓肯写信给萧伯纳:我有第一美丽的身体,你有第一聪明的脑子,我们生一个孩子,再理想不过了。萧伯纳回信:如果小孩儿生下来,身体像我,而脑子像你,那不就糟了吗?萧伯纳以一种玩笑式的回复拒绝了邓肯的求爱。
萧伯纳的爱情是理想的。萧伯纳说过:此时此刻在地球上,约有两万个人适合当你的人生伴侣,就看你先遇到哪一个。如果在第二个理想伴侣出现之前,你已经跟前一个人发展出相知相惜、互相信赖的深层关系,那后者就会变成你的好朋友。
但是若你跟前一人没有培养出深层关系,感情就容易动摇、变心,直到你与这些理想伴侣候选人的其中一位拥有稳固的深情,才是幸福的开始,漂泊的结束。
邓肯的一生,经历了太多的大起大落,欢乐与痛苦。如同她自己所言,生活是一种感受,一种冒险,也是一种表现形式。可这种表现形式,有时真的很残忍:一天之内,邓肯的一双儿女就被汽车送葬于莱茵河中。
她惟一的一次婚姻带给她的是丈夫的早逝;她倾尽一生心力创造的现代舞蹈,沦为他人赚钱的工具。一个女人的一生,有过如此的经历,对人生也就有了不同平常的见地。
扩展资料:
邓肯的感情经历
伊萨多拉邓肯刚开始是和一位演员有着微妙的关系,这位演员叫做贝列吉,也就是这个人带她走出了青涩的年少时光,成为了她人生中的第一个男人。再后来一个叫克莱格的人也和她在一起了,他们生了一个女儿,他和伊萨多拉邓肯前一个恋人一样也是一个演员。
但是他不止是一个演员还是一个设计师,她们俩的感情不是很好,因为在生活中他们曾有许多的纷争,他们最终因为感情不和而分开了。她的下一个男友是一个叫辛格的人,他们孕育了一个儿子,但是很不幸的是她的一双儿女同时在一场事故中去世了。
这也是她人生中最不幸的事情之一。最后她和一个苏联的诗人结婚了,虽说最开始两个人恩爱有佳,但是后来也是因为种种原因没能够走到一起。伊萨多拉邓肯一生有四个情人,她的情感虽然丰富但是也坎坷艰难。
她的情人都是不同时期不同地方的人,因为她在丰富自己舞蹈事业的时候去了很多地方,遇见很多的人,才能在不同的地域找到自己所爱的人。
-萧伯纳
-伊莎多拉·邓肯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