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氏,齐襄公的妃子。她是齐国大臣连称的堂妹。这位连称,据说便是后世连姓的始祖。唐代的《名贤氏族言行类稿》便采认这个说法:“左传齐大夫连称之后。”根据这派考证,则连姓家族是发祥于现在的山东省境内,推算起来已经有了2000多年的历史。
齐襄公三年(丙戍,公元前695年),齐襄公为了齐国发展,向周庄王求婚,周庄王答允将自己的妹妹周王姬嫁给他。
按照周礼,齐襄公邀请自己的妹夫,和周天子同姓的鲁桓公主持婚礼。其妹文姜闻讯后,便要求和丈夫一起回齐国,鲁国大臣因曾有耳闻,鲁桓公的夫人未曾出嫁时就与自己的哥哥齐襄公有私情,于是反对齐姜同行。但鲁桓公不顾大臣们的反对,答应了齐姜的请求。
文姜到齐国后,齐襄公便与她旧情复燃。为了达到长相厮守的目的,齐襄公将鲁桓公杀死在回驿馆的路上。鲁桓公死后,齐襄公与文姜便频频来往于齐、鲁之间。而本来十分受齐襄公宠爱的连妃却遭到了冷落。
齐襄公十一年(甲午,公元前687年),齐襄公命连称等人率兵守葵丘(今沂源璞丘,旧属临朐),并允诺甜瓜再熟时换防,时间到期却没有换防。连称再三要求换防,齐襄公就是不准。于是,连称怀恨在心,私通公孙无知等密谋叛乱。而连氏为内应探听消息,公孙无知许诺她:一旦当上国君,就让连氏做自己的夫人。
齐襄公十二年(乙未,公元前686年),公孙无知与连称等人率兵闯入宫中,将齐襄公杀死,公孙无知自立为齐君。但坐上王位不到一年就被雍廪人杀掉。史书上再也没有提到连氏。>
婚姻过程是指结婚时的具体实施阶段。中国古代把婚礼过程分为六个阶段,古称“六礼”,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纳采,即男家请媒人到女方家提亲。若女家同意议婚,则男家正式向女家求婚,正式求婚时须携活雁为礼,使人纳其采择之意。《仪礼.士昏礼》中说:“昏礼下达,纳采用雁。”
问名是男家托媒人询问女方的姓名和八字,以准备合婚。《仪礼.士昏礼》中记载:“宾执雁,请问名。”问名的文辞大多是:“某既受命,将加诸卜,敢请女为谁氏。”若女方同意,则授礼;男家即通过占卜测定吉凶。如果男女八字相合,则进行下一步。
纳吉,即把占卜合婚的好消息告知女方,也是以雁为礼--后世则多以金银首饰等物为礼。相当于现在的定婚,俗称送定、过定、定聘。
纳征,即男家将聘礼送往女家,又称纳币、大聘、过大礼等。古代纳征多以鸟兽为礼,上古时聘礼须用全鹿,后世简代以鹿皮。崔駰的《婚礼文》中记载:“委禽奠雁,配以鹿皮。”《诗经.召南.野有死麋》中说:“野有死麋,白茅包之。有女怀春,吉士诱之。”写的就是用野鹿向女孩子求婚的事。因为古代纳聘多执雁为礼,故送聘礼又叫“委禽”。当然,古代纳征也并非全用鸟兽为礼,象《卫风.氓》中所说的“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就是以布为聘礼的例子。后来,纳征的礼仪越演越繁,成为六礼中礼仪最繁琐的过程之一。
请期,即男家择定结婚日期后,备礼去女家,请求同意结婚的日期。现在民间俗称“提日子”、“送日头”。
亲迎,即迎娶新娘。其方式、礼节各不相同,但一般是男子亲往女家迎亲。回到男家后,新郎、新娘共鼎而食,再将一瓠瓜剖为两半,夫妇各执其一,斟酒而饮,谓之“合卺”--此即后世交杯酒的源起。这一过程,是婚俗文化中最富民俗色彩的事象之一。
古代富家子女结婚,一般都严格遵循六礼的步骤,而普通人家结婚则大多从简。齐鲁之地是古代的文明礼仪之邦,但也并不拘泥于六礼。齐俗不亲迎--现在山东临朐一带还是如此,。《诗经.齐风.著》篇谓:
俟我于著乎而,充耳以素乎而,尚之以琼华乎而。
俟我于庭乎而,充耳以青乎而,尚之以琼莹乎而。
俟我于堂乎而,充耳以黄乎而,尚之以琼英乎而。
诗中所谓的“著”,指大门与屏之间的空地;庭,则指门内、堂前之地;堂,则为室前之厅。结婚时,男子只等在这三个地方,正说明了齐俗不亲迎的婚俗。
后世的婚礼大致沿袭了古代六礼的过程,只是有繁有简,略有差异而已。然不管风俗如何不同,大致都有一个比较统一的步骤:一说亲,二定亲,三迎亲,四成亲--个别婚姻还会有第五个步骤,即退亲。
古代婚礼主持词 婚姻过程是指结婚时的具体实施阶段。中国古代把婚礼过程分为六个阶段,古称“六礼”,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纳采,即男家请媒人到女方家提亲。若女家同意议婚,则男家正式向女家求婚,正式求婚时须携活雁为礼,使人纳其采择之意。《仪礼·士昏礼》中说:“昏礼下达,纳采用雁。”
问名是男家托媒人询问女方的姓名和八字,以准备合婚。《仪礼·士昏礼》中记载:“宾执雁,请问名。”问名的文辞大多是:“某既受命,将加诸卜,敢请女为谁氏。”若女方同意,则授礼;男家即通过占卜测定吉凶。如果男女八字相合,则进行下一步。
纳吉,即把占卜合婚的好消息告知女方,也是以雁为礼——后世则多以金银首饰等物为礼。相当于现在的定婚,俗称送定、过定、定聘。
纳征,即男家将聘礼送往女家,又称纳币、大聘、过大礼等。古代纳征多以鸟兽为礼,上古时聘礼须用全鹿,后世简代以鹿皮。崔駰的《婚礼文》中记载:“委禽奠雁,配以鹿皮。”《诗经·召南·野有死麋》中说:“野有死麋,白茅包之。有女怀春,吉士诱之。”写的就是用野鹿向女孩子求婚的事。因为古代纳聘多执雁为礼,故送聘礼又叫“委禽”。当然,古代纳征也并非全用鸟兽为礼,象《卫风·氓》中所说的“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就是以布为聘礼的例子。后来,纳征的礼仪越演越繁,成为六礼中礼仪最繁琐的过程之一。
请期,即男家择定结婚日期后,备礼去女家,请求同意结婚的日期。现在民间俗称“提日子”、“送日头”。
亲迎,即迎娶新娘。其方式、礼节各不相同,但一般是男子亲往女家迎亲。回到男家后,新郎、新娘鼎而食,再将一瓠瓜剖为两半,夫妇各执其一,斟酒而饮,谓之“合卺”——此即后世交杯酒的源起。这一过程,是婚俗文化中最富民俗色彩的事象之一。
古代富家子女结婚,一般都严格遵循六礼的步骤,而普通人家结婚则大多从简。齐鲁之地是古代的文明礼仪之邦,但也并不拘泥于六礼。齐俗不亲迎——现在山东临朐一带还是如此,早已被风诗所讥。《诗经·齐风·著》篇谓:
俟我于著乎而,充耳以素乎而,尚之以琼华乎而。
俟我于庭乎而,充耳以青乎而,尚之以琼莹乎而。
俟我于堂乎而,充耳以黄乎而,尚之以琼英乎而。
诗中所谓的“著”,指大门与屏之间的空地;庭,则指门内、堂前之地;堂,则为室前之厅。结婚时,男子只等在这三个地方,正说明了齐俗不亲迎的婚俗。
后世的婚礼大致沿袭了古代六礼的过程,只是有繁有简,略有差异而已。然不管风俗如何不同,大致都有一个比较统一的步骤:一说亲,二定亲,三迎亲,四成亲——个别婚姻还会有五个步骤,即退亲。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