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清军入关之前,江南人民为了抵抗,遭受到清军的大规模屠杀,所以在江南地区,百姓的反清意识很强烈。后来清军入关,为了笼络民心,清朝皇帝开始提倡维护满汉关系,至此双方的关系才得到缓和。
到了康熙年间,康熙开始请人重新编修《明史》,并六次南巡,其目的是笼络江南的文人。后来乾隆即位,他视康熙为自己的榜样,于是也六次下江南,不过乾隆六下江南的目的,却比康熙多了几个。
经过康熙、雍正两代明君的努力,到了乾隆时期,江南百姓和清廷的关系已经缓和。当时江浙一带人文繁盛,是最发达的地区,那里的才子学者,也比其他省份多十倍有余。据史料记载,从顺治到乾隆这段期间,共举办了61次科举考试,其中有51位状元,都是出身于江浙一带。
所以江南地区文化、经济都领先于其他省份,这里又是明朝遗民活动的中心,为了得到江南富豪与商绅的支持,皇帝不得不多次南巡。
然而乾隆六次下江南,其目的并不止笼络民心,很多人以为他是为了游山玩水,因为乾隆出巡,每次排场都十分盛大。但大家仔细想想,如果单纯为了游山玩水,乾隆就不会被后世称为明君了。
因此乾隆六下江南,除了游山玩水之外,还有这几大目的。
一、游山玩水
还是先简单说一下这一点,所谓“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艳羡江南,乘兴南游”。乾隆对江南向往,也是人之常情,这样一个风景秀丽、鸟语花香的地方,任谁都想亲自去感受一下。也正是因为江南有美景如此,才让世人误会,乾隆六次南巡,是为了观赏美景。
二、减免赋税
乾隆每次出巡都耗资巨大,也因此得到不少负面评价,到了后面,江南百姓甚至不想他再南巡。因为每次南巡都要重修建筑,乾隆来到江南又必须要乘船,每次请的民工都多达几千名。另外随乾隆出巡的就有2000余人,南巡时长一般在四五个月左右,期间需要用到的马匹就多达6000匹,船就要四五百只。也难怪百姓怨声载道。
所以为了安抚百姓,乾隆曾多次下令,对江南地区免税。百姓有了好处,自然也就欢迎乾隆南巡,而得到百姓支持,乾隆也达到其南巡的目的。这个目的就是,通过减免赋税,来彰显自己是个圣明的皇帝,从而笼络民心。
三、巡视河工
古代时常爆发洪灾,这也是最令皇帝头疼的自然灾害之一,为了防止洪灾,从康熙皇帝开始,就十分重视海防工程。渐渐的,巡视河工,就成为南巡的重要目的之一。
河工兴修规模巨大,所需要的经费也很多,为了保证这些钱都用于刀刃上,皇帝必须亲自监督。为了防止江南地区遭受洪灾危害,乾隆实行了四大工程。
第一是加固大堤,用来防止淮安、扬州等富庶地区遭受洪灾。第二是在陶庄挖一条引河,用来防止黄河河水倒灌引发灾害。第三是在浙江老盐仓一带,修建4100余丈的鱼鳞石塘。第四是加固原有的石塘,保证百姓的安全。
乾隆皇帝一共六次南巡,而对于江南地区河工的治理,就多达上百次,在乾隆的圣恩之下,江南百姓的家园、财产及生命,终于得到安全保证。
四、寻访人才
前面说到,江南地区的才子学者很多,乾隆下江南的目的之一,就是寻访人才。当时的大学士高斌,就是在海防工程中立功,从而得到乾隆赏识,被提拔为江南河道总督。
为了选拔真正的人才,乾隆南巡增录的考试题,都是由他亲自出的。而当时取了一等的5名士子,都是来自江南的人才,其中浙江就有3名。据悉乾隆六次南巡,增加的生员就有5664名。这些人后来有的成为朝中重臣,有的成为文学书法大家。
五、阅兵祭陵
乾隆南巡的时候,曾多次对苏州、杭州、嘉兴一带进行阅兵,并根据阅兵的情况,对军营进行一定调整,训练有方的将领,还会得到赏赐。
康熙南巡的时候,每次都要去祭奠明太祖朱元璋,所以乾隆南巡的时候,每次也要去明孝陵祭奠。
除了以上所说的几大目的外,还有野史说,乾隆的真实身份存在争议,而乾隆对自己的身世也表示怀疑,所以下江南还有一个目的,就是想查清自己的身世。这一说法多出现于野史,还有影视剧中,在此不做过多分析了。
不管乾隆六下江南的目的有多少,至少可以证明的是,随着皇帝南巡,为江南地区带来的益处是很多的。不过后来乾隆愈发讲究排场,导致每次出巡都劳民伤财,对百姓的影响还是很大。
乾隆在位六十年,有过六次“南巡”,也就是下江南。主要去的地方是南京、扬州、杭州等地,后面四次还去了浙江的海宁。那么,乾隆为什么要这多次下江南呢?主要目的有以下几个。
一震慑江南士族,收编江南知识分子明清以来,江南就是繁华富庶之地,经济的繁华带来的是文化的繁荣。由此,江南的知识分子尤其多,文人云集。文化要求自由的空气,文人要求独立的身份,清军入关时,江南的反抗尤为激烈,清朝建立后,江南的反清复明运动也时有发生。这都危害帝国稳定的因素,必须加以抑制。
所以,乾隆下江南还有一个更加深远的用心,就是整合江南的文化、收编江南的文人,在意识形态上彻底将江南纳人帝国大一统的局面。修《四库全书》就是乾隆控制思想一个最好的例子。
二整顿江南官场江南,尤其是江浙地区,虽然面积和人口在当时整个中国都不占多数,但是经济异常发达,为清政府贡献了大量的税收。所谓“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经济的繁荣必定会催生腐败。借南巡之际整顿江南的吏治,加强中央政府对江南的控制也是乾隆的重要目的。
清廷对江南的统治,表面上依赖以总督、巡抚为代表的官僚机构,其实在公开的官僚机构背后还有一个权力更大的机构—苏州织造。普通人以为这不过是向皇上供应奢侈的丝织品的小,,殊不知它却是皇上安置在江南的“眼线”,也就是权力不受地方限制的、能够直接向皇上报告情报的“秘密曹察”。曹雪芹的家族就曾经拥有过“织造”的肥缺,难怪他们权力熏天。乾隆在朱批中留下了不少蛛丝马迹,说明他正是利用“明”的行政机构和“暗”的秘密替察,有效地控制着江
南,并牢牢地将最高权力抓在自己手中。他下江南,并非游山玩水或者摆威风和阔气,而是验证他的权力的有效性。
三视察水利
这是效仿他爷爷康熙皇帝的南巡。在六次南巡中,乾隆皇帝有五次视察了黄河治理工程,四次巡视了浙江的海塘工程。当时,解决黄河水患的关键工程位于江苏的清口和洪泽湖的高家堰,所以,乾隆皇帝每次南巡,都会到这两个地方巡看。然而,和康熙皇帝南巡相比,乾隆皇帝南巡时,游山玩水的目的大大增加,且康熙皇帝南巡时,均轻车简从:“所有巡狩行宫,不施彩绘,每处所费,不过一二万金。较之河工岁费三百余万,尚不及百分之一。”乾隆皇帝南巡时,则是前呼后拥,且排场一次比一次大,甚至造成国库的枯竭。
当然,乾隆下江南,也不全是来“公干”的,游山玩水,寻花问柳,也是他的目的之一。至于各种野史传闻,甚至乾隆下江南是寻找生母之类的,看看就行了,别当真。
因为香妃不仅便体生香,而且容貌长得非常美丽,使乾隆不自觉的便忘记了她的过往,非常的宠爱她。香妃是回族人,当时回族在和清朝的战争中失败了,为了表示自己的臣服,回族像清朝进贡了大量的金银财宝,并将回族部落首长的女儿进献给了乾隆,这就是历史上的香妃。
虽然香妃在之前已经嫁过人,但是对于回族部落来说一女二嫁都是很正常的事情,而乾隆又具备满人血统,对一些礼教也不是很在意。而且香妃还身具异香,还没有走近她的时候便能闻到沁人心脾的香味,每次香妃去御花园游玩的时候,会有很多的蝴蝶跟随在香妃的身边,情景非常的壮观,在乾隆第一次看见的时候便深受震撼,放眼整个后宫,没有一个像香妃这样绚烂夺目。
而且香妃不仅容貌美丽,还充满了异域风情,这是后宫所有嫔妃都比不了的。看惯了中原美色的乾隆,在看到香妃的时候立刻眼前一亮,觉得所有人在香妃面前都黯然失色。香妃不仅容貌倾城,性格也是非常的独特,她在刚入宫的时候并不情愿,只是为了自己族人的安危,所以对乾隆的态度也是非常的冷淡。
可是香妃越是这样不搭理乾隆,越是引起乾隆的注意,自从做了君王以来,乾隆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尤其是对于女人。从来都是他对嫔妃们召之即来挥之即去,像香妃这也不搭理自己的还是第一次遇见,这引起了乾隆的征服欲,他不仅每日都派人对香妃嘘寒问暖,为了不让香妃想家,还在宫里修建了具有回族特色的建筑,对香妃是宠爱有加。
中国古代帝王哪一个最风流?相信很多人立马就会想到清高宗乾隆皇帝。民间古老相传乾隆但凡出宫,他必定是处处留情。比如说电视剧《还珠格格》里的夏雨荷,《戏说乾隆》里的程淮秀,《铁齿铜牙纪晓岚》里的莫愁,那都在民间故事里有原型的。但是,乾隆的风流其实也没有民间说得那么夸张。乾隆一生只有两个,让他最爱的女人。
只是很奇怪的是,他最爱的那两个女人,竟然都留下了死亡之谜。一个怎么死的说不清,一个葬在哪里不知道。乾隆最爱的两位女子究竟是谁?为什么都留下了死亡之谜?
第一个女人,她就是乾隆一生最爱的孝贤皇后富察氏。别说在寝宫里秀恩爱,乾隆还曾经把她和富察氏的恩爱,秀到过大殿之上。说是有一回早上起床,乾隆摸到富察皇后的手有点凉,不放心,可是这边急着赶早朝。只好先上朝,可是在朝堂之上,正议着事。乾隆说话说着说着,突然之间跳戏了。赶紧传御医,让他去看看皇后的手,有没有暖和一点。当着满朝文武的面,乾隆都能如此的秀恩爱,在寝宫里撒点狗粮算什么。
1748年春节刚过,乾隆皇帝在皇宫里待不住了。北方的冬天太过漫长,而乾隆在皇宫里已经待了整整一个冬天了,太闷了。于是乾隆带着老妈他的母亲,也就是崇庆皇太后,还有富察皇后出门了。去哪儿?东巡去了山东。他们先到了曲阜拜孔庙,然后登泰山祭天,之后又去了济南游览趵突泉。
一家三口一路走一路玩,据说那次东巡,乾隆很是高兴。当然了,其实他们不是一家三口,一家很多口。说一家三口,那是因为主要人物就是三个。玩了一个多月,该玩的差不多都玩到了,那回去吧。可不料,就在回京的路上出事了。
说是那天,他们走到了山东德州的时候,决定改走水路,准备沿着运河回北京。而就在登船的当天晚上,当时年仅37岁的富察皇后,突然间就去世了,怎么死的呢?这是谜。 历史 上有很多种说法,有人说她是被害死的,有人说她是因为有丧子之痛抑郁而死。有人说她是偶感风寒,感了寒疾病重不治的。民间还有传说,说她是失足落水,溺水而亡。
到底哪些原因是真哪些是假?第一种,说她是被人害死的。咱们都看过清宫剧,清宫里很多女人,光皇后妃子答应常在,这些都算是皇帝老婆就有几十个。那咱们都明白,女人扎堆能干嘛,在宫里就干一件事叫勾心斗角争宠吃醋。有人认为,这是乾隆众老婆当中,有人想上位,故意设计把皇后给害死了。
不过对于这种说法,大多数人认为不可信。为什么?咱们还得再来说说这个富察皇后。富察氏,满洲镶黄旗人,察哈尔总管李荣保的女儿,她只比乾隆小一岁。当初乾隆还没到皇帝,还在做贝勒皇子的时候就娶了她,他们是结发的夫妻。
从资历上来说,在后宫富察皇后资格最老,地位最高。可关键是资格最老地位最高的富察皇后,在后宫还从来不摆资格。据史料记载,富察皇后为人非常的宽和。不仅对其她妃子,同样是礼敬有加,对待其她嫔妃所生的子女,她也是一视同仁视如己出。
一直以来,她的德行口碑都非常好。所以说,有人要害她,这几乎不可能,没有动机。再者说,谋害皇后风险非常之大。按照清朝的法律大清律,谋害皇后相当于弑君,一旦查出凶手,那可是灭九族的大罪。所以说,有人蓄意谋害富察皇后不大可能。
那么有人说,富察皇后是因为丧子之痛,最后忧郁而死的,这又是怎么回事?事情的渊源在哪里?富察氏很早就嫁给了乾隆皇帝。而且,他们在婚后不久就生了一个皇子,取名叫永琏。那时候雍正还在位,名字就是雍正皇帝亲自给取的。所谓琏,也就是暗示继承皇位的意思。永琏是属于长房长子,已经密定为太子。但是9岁的时候,永琏因为伤寒病死了夭折了。
据相关史料记载,这件事情对富察皇后的打击非常大。史料当中说,因为长子夭折,当时富察皇后是整天闷闷不乐。觉得上天对她不公,用今天的话来说,那时的她已经有了抑郁症的倾向。那么,她为什么会觉得是上天对她不公呢?因为作为皇后来说,她宽厚仁慈,在宫中口碑很好。作为儿媳妇,她对婆婆崇庆太后那也是没得说。
太后闷了她说笑话,太后渴了她沏茶切水果。甭管是在宫里还是宫外,她都尽着儿媳妇的责任,把老太太伺候得舒舒服服是妥妥贴贴。作为妻子,那就更不用说了。比如说有一次,乾隆生了病,病得很重,而且据说这个病还会传染。当时后宫其她女人,虽然说也心系天子,可是都不敢靠近。唯独是富察皇后,尽心尽责不离不弃。
富察皇后就干脆搬到了乾隆的寝宫外面的房子里住,一直精心服侍了100多天,直到乾隆完全康复,她才回到自己的寝宫。必须说,皇后能做到这个份上,已经是实属难得了。从好女人的标准来说,她的确是个有德之人,可是好人的儿子怎么会早夭?这是富察皇后抑郁的原因,但是她没有想到,后来紧接着还有更多的噩运在等着她。
富察皇后一生,总共生过四个孩子,两男两女。在清朝的皇后当中,这已经算是高产了。为什么会这样呢?那是因为乾隆心疼她。只要条件允许,就尽可能地陪她,希望她再生孩子,尽早地从抑郁当中走出来。可问题是富察皇后,她实在是一位不幸的母亲,她所生的四个孩子有三个夭折,只有一个女儿活了下来。
其中,让她最难过的是在她35岁那年,才生的七皇子永琮,竟然在两岁不到的时候也夭折了。富察皇后中年时期的画像,从画像中可以看到她面容憔悴,眼睛里全都是悲伤。接二连三失去孩子,实在是让她伤心到了极点。而1748年的这次东巡,正是乾隆为富察皇后做的特意安排,目的就是希望借出游让富察皇后散散心,排解一下心中的苦闷。
从结果来看,东巡的目的并没有达到。因为正是在这次东巡的回京路上,皇后去世了。但是说她是因丧子之痛而去世可以理解,可是怎么会突然去世毫无征兆?这是让人无法理解的。而也正是因为让人无法理解,所以有人提出了第三种猜测病重说。
在《乾隆起居注》里都有记载,说孝贤皇后患了伤寒。她这种伤寒病到了东巡到济南的时候,就已经得病了。一路上逐渐加重,到了德州,在(乾隆)十三年,三月十一日这一天夜里,已经病情急剧恶化致死。说她伤寒致死,这是清代官方的一种记载。但是这个记载同样存在疑点,因为这份档案里还写了:“皇后的寒疾将息数天,已觉渐愈”。
渐愈就是慢慢快好了的意思,既然病都快好了,怎么又会突然病重身亡呢?事实上,关于这个说法,还有一个更加让人可疑的地方在哪?那就是后来在谈到皇后去世这件事情的时候,乾隆皇帝无意中用了一个词“变故”,说皇后去世是一件事故。
咱们试想一下,如果富察皇后真是病死的,那她的离世应该有一个过程。说快也好慢也罢,过程肯定是要有的,而怎么可能就毫无征兆,是一个突发事故呢?所以有人推测,富察皇后的去世不是病故,而是另有隐情。而这个隐情很可能就是她落水而亡。
据说乾隆的东巡队伍,到达德州的时候,乾隆在御舟上寻欢作乐有失体统。孝贤皇后就言辞激烈地进行劝阻,结果遭到了乾隆的一顿责骂。孝贤皇后是又羞又愤就跳水自杀了。这个野史成分,在这里更大一些。从档案上,我们没有找到任何的蛛丝马迹,说孝贤皇后是跳水自杀致死。
如果说野史不可信,也就是说富察皇后和乾隆之间,并没有发生过什么不愉快的事情。那么乾隆皇帝又为什么要把富察皇后的去世,称作是变故或者事故呢?这又该如何解释?如何理解呢?关于这个问题,专家是这么说的:在乾隆皇帝和孝贤皇后到山东去的前两个月,其实他们才刚痛失爱子,所以他们两个人的情绪应该都不是太好,尤其是孝贤皇后。她的两个儿子都相继去世,但是皇后还是陪着他去山东,而且他们一起去岱庙去孔庙,所以其实对于孝贤皇后来说,可能对她的身体是有很很大的负担,但她都没有告诉乾隆皇帝,而且还鼓励他继续游览一些名胜,像趵突泉。所以对于乾隆皇帝来说,当他忽然发现孝贤皇后她的身体,已经病得很厉害的时候,对他是一个非常惊讶的事情。因为皇后还都隐瞒着他,让他继续去游览。
专家认为,很可能是因为乾隆并没有发现,富察氏是一路强行支撑着走下来的,结果油尽灯枯突然去世。他一时无法接受,才把这件事情说成是变故或者事故。这里面有自责的意思,但是就这个问题,还是有人提出了另一种大胆的推测。
说富察皇后并不是病故,而真是因为丧子之痛。让她觉得生无可恋,最终投河自尽。这才是乾隆失口说成变故的原因所在,如果真是这样的话,《乾隆起居注》里的病情记载又该怎么解释?有人认为这些病情记载,很可能是乾隆命人加上去的,为什么呢?因为对富察皇后的钟爱。
在古代皇家葬制中,但凡被废或者自杀的后妃,是不允许葬进皇家祖坟地的。因为他们认为自杀这种行为是有辱门风的行为,虽说富察皇后是因为不堪丧子之痛才投河自尽的。但是毕竟这也属于自杀,而乾隆皇帝钟爱她,希望死后仍然可以与她相伴,所以才把她说成是病故的。这种说法是不是也有它的合理性呢?当然了,甭管是哪种说法更合理,到今天都只是推测。富察皇后究竟是怎么死的?这是一个永久的迷。这是乾隆最爱的女人,留下的第一个谜团。
乾隆最爱的第二个女人是谁?这幅画像名叫“香妃戎妆像”,是1914年故宫古物陈列所搞展览时,面世的一幅画像,画像的主人是香妃。相传富察皇后去世之后,她成为了乾隆第二个最爱的女人。说到这,估计很多人会想到电视剧《还珠格格》,因为这里面就有个香妃。
剧中的香妃不仅体有异香,而且还能够与蝶共舞,可谓是美丽神奇至极。不过民间有传言说,香妃不可能跳舞给乾隆皇帝看,为什么呢?乾隆在位的时候,新疆曾经发生过大小和卓叛乱。最终,在定边将军兆惠的率领之下,清军一举平定了这场叛乱。
但是,这件事情还有一种说法。说当年,大小和卓叛乱不假,只不过这个叛乱是因为乾隆给逼的。说这一年,乾隆在木兰围场举行了一场联谊会。满蒙回汉各部族的首领王公贵族都来了,大小和卓也在其间。既然是联谊,当然得有节目,小和卓就让自己的王妃上场表演。可没成想,王妃一出场不仅满场异香,她的美丽更是乾隆看傻了眼。
那结果怎么样呢?你想想都能知道,风流皇帝怎么可能错过美女。结果就是香妃后来被乾隆给硬生生地抢了过去,只不过香妃性格刚烈誓死不从,还一度想要刺杀乾隆皇帝。太后实在没办法,担心儿子的安危,于是赐死香妃。这就是民间传说的香妃传奇。
民间传说千万别当真,因为在史料当中,压根就没有香妃这个封号。后来有人发现,在1914年面世的,这幅《香妃戎妆像》一起。其实还有一个专门的的附录,标题叫作《香妃戎装像原附事略》里面说:“香妃者,回部王妃也。美姿色,生而体有异香,不假熏沐,国人号之曰香妃”。
因为这一点,有关专家在研究后一致公认香妃就是容妃。为什么呢?因为在清史稿《后妃传》当中,关于容妃有这么一段记载:“容妃和卓氏,初入宫,号贵人,累进为妃”。在史料的记载来看,乾隆年间,唯一来自回部和卓家族的容妃,与传说中的香妃的籍贯和族属完全相同,香妃就是容妃无疑。
容妃既然也被称作为香妃,她身体的香味又是从哪来的呢?专家认为,所谓香妃的体香可能不是传说当中说的天生的,而应该和维吾尔族人的生活有关。容妃是新疆喀什人,喀什地处南疆,这里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花草肥美瓜果香甜。这里的维吾尔族人家里,几乎没有一丝的空地,全部都种满了花草。
容妃在这里长大,从护肤护发沐浴装扮,用的全是纯天然的鲜花。从头到脚都是鲜花的滋养,你说能不香吗?容妃虽然进了宫,可是她娘家人每年都给她送来一种独特的花,也就是沙枣树花。所以容妃香气撩人,就不足为奇了。说到容妃进宫,史书上的说法跟传说中的可就不一样了。
原来,容妃家族世代是新疆的贵族。乾隆23年,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容妃一家因为平叛有功进京受封。容妃的哥哥就把美丽聪慧的妹妹带到了京城,献给了乾隆皇帝。据说当时乾隆看到之后,世间竟有如此美丽之女子惊喜交加,当场就给封为了贵人,这是容妃进宫。
进宫之后呢,容妃的生活可就比传说中的香妃,那不知道要幸福多少倍了。首先是皇太后喜欢她。相传容妃入宫那年,宫里从南方移栽的荔枝树,竟然结果子出荔枝了,足足出了二百多颗。当时大家一致认为,这是容妃带来的祥瑞。由此,容妃深得皇太后的喜爱。而对于乾隆皇帝来说,长相俊俏充满着异域风情的新疆女子,那自然也比其她的妃嫔多了更大的神秘色彩和女人的魅力。
乾隆皇帝认为这个西域来的美女是一个福星,所以非常宠幸她。只有好吃的赏赐给她,只要有好穿的也赏赐给她。从档案记录来看,她生活一直比较稳定。
乾隆皇帝给容妃什么待遇呢?最主要的是提拔。容妃当时还不是容妃,当时这个新疆姑娘,入宫不到两年,她就升为了容嫔,从贵人到容嫔。又过了六年,晋升为容妃,也许是因为体有异香,人们就更习惯地将容妃称之为香妃。至于在生活上,乾隆对容妃更是宠得很。
比如说准备个回族的厨师,因为他们是有穆斯林的饮食习惯。皇宫里边也可以穿民族服装,反正什么都依着容妃。如今北京有一个叫做牛街的地方,也叫回回营。据说这条街的来历就和香妃有关。在千里送香妃的途中,这些护送的人,就和善良美丽的香妃,有了深厚的 情感 。那怎么办呢?乾隆就说了:你们作为香妃的娘家人,那就不用回去了就住这。香妃想家的时候,也可以到你们这来走一走。
于是,他们就地建起了清真寺繁衍生息,也就有今天的牛街。而据说,容妃在她的宫廷生活期间,她把维吾尔族的民族音乐和舞蹈带进了宫廷。在宫廷里大为提倡和传播,这对西域和中原音乐舞蹈艺术的进一步融合,对我国近代歌舞的形成,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这个真实的版本里,所谓的香妃也就是容妃,她是怎么死的呢?病死的。
55岁的时候,她在北京病故,不过这位香妃死后,却留下了一个长达近200年的谜团,那就是她究竟葬在哪里?民间一直说法不一,有人说她的遗体葬在了新疆喀什,葬回故乡了。乾隆皇帝按照她的遗愿,用车轿把她的遗体护送到了新疆喀什。当时是派了124个人,三年多的时间才把她遗体从北京护送到新疆喀什下葬的。
也有人说喀什的香妃墓,其实只是衣冠冢。或者说它是当地族人们的一种愿望一种寄托,毕竟香妃是他们的骄傲,大家想以此表达对她的更多的思念。真实的香妃到底葬在哪?后来一次偶然的发现,这个谜在河北遵化的清东陵里给解开了。
1979年10月,当时清东陵墓正在进行维修,可是突然有人发现一个妃子墓上有个洞,什么洞呢?很明显那是盗墓者留下的。没办法,那就把这个墓挖开重修。可就在发掘过程当中,研究人员发现,在棺椁的正面以及两侧,残留着一些手写的伊斯兰文字。而这段文字,清晰地表明了墓室主人的身份,她就是容妃,也就是传说当中的香妃。
这些文字大部分都已经迷糊不清了,只有棺椁的最前面有一句话看得比较清楚。通过专家鉴定,这句话就是古兰经的第一句话,就是以真主的名义。通过这些文字,也证明这个容妃生前是信奉伊斯兰教的。在随后的全面清理地宫的过程当中,又陆续发现了一些遗物和随葬品,特别是吉祥帽和发辫。明确说明容妃是按照满族风俗入葬的,因为清朝的时候不分男女,在穿戴朝帽时都要梳上长辫。但是为了照顾容妃的宗教信仰,下葬的时候只用了椁而没有用棺。所有这些都说明容妃葬在了清东陵。
香妃一个来自遥远边疆的美丽传奇,虽然关于她的故事与传说,有着很多不同的版本。但是每一个版本,都透着善良勇敢和坚贞。 历史 上真实的香妃美丽而贤达,关于她的故事更是民族和睦史上的佳话。
是的,乾隆帝的汉人嫔妃有纯惠皇贵妃、婉贵太妃、芳妃、恭嫔、怡嫔。
1、纯惠皇贵妃
纯惠皇贵妃(1713年6月13日 - 1760年6月2日)苏氏,苏召南之女,清高宗妃,生皇三子循郡王永璋、皇六子质庄亲王永瑢、皇四女和硕和嘉公主。乾隆朝第二位贵妃,生前死后均为皇贵妃。
康熙五十二年五月二十一日(1713年6月13日)出生,雍正年间,入侍宝亲王府为格格。雍正十三年(1735)五月二十五日,生皇三子循郡王永璋。雍正十三年(1735)九月初三,宝亲王弘历继位,即清高宗。
雍正十三年(1735)九月二十四日,诏封纯嫔。乾隆二年(1737),晋封纯妃。十二月初四,行纯妃册封礼。乾隆八年(1743)十二月十四日酉时,生质庄亲王永瑢。
乾隆十年(1745)正月二十三日,晋封纯贵妃。十一月十七日,行纯贵妃册封礼。乾隆十年(1745)十二月初二,生皇四女和硕和嘉公主。
乾隆二十五年(1760)三月二十四日,晋封皇贵妃。四月十一日,行皇贵妃册封礼。四月十九日,薨,享年四十八。五月,册谥曰纯惠皇贵妃。
2、婉贵太妃
婉贵太妃(1717年2月1日-1807年3月10日),陈氏,陈延璋之女。生于康熙五十五年十二月二十日。乾隆帝妃嫔之一。乾隆帝即位前的侍妾之一,乾隆即位后初封陈常在,累晋婉妃。
嘉庆帝即位后,尊封为婉贵妃。嘉庆十二年二月初二日薨,年九十二(古代虚岁),为乾隆帝后妃中最为长寿的一位。
3、芳妃
芳妃(?-1801年)陈氏,扬州人陈廷纶(一说陈延伦)之女。乾隆帝妃。生年不详,生辰为九月二十四日。乾隆三十一年十一月十六日初封明常在。乾隆四十年晋为明贵人。
直至乾隆五十九年十二月二十二日才象征性地封为芳嫔,并于七日后行册封礼。在此之前的乾隆五十九年十月十二日,臣工们拟了明贵人晋升为嫔的徽号。
乾隆五十九年十月十二日,由臣工们拟了贵人陈氏晋升为嫔的字样,乾隆帝在“茂、翊、芳”三个字里面选择了芳字,于是陈氏由明贵人成为芳嫔。
嘉庆三年四月十五日,嘉庆三年嘉庆帝奉太上皇敕旨,尊芳嫔为芳妃。称太上皇芳妃 ,十月行晋封礼。嘉庆六年八月十三日,芳太妃逝世。十一月二十七日葬裕陵妃园寝。
4、恭嫔
恭嫔(-1805年)林氏,拜唐阿佛音之女。乾隆帝继位之初早期的妃嫔之一。乾隆十三年四月十二日初封林常在。乾隆十六年六月晋林贵人。至此之后,居贵人位43年。
直到乾隆五十九年十二月二十二日才象征性地晋封为恭嫔。同月二十九日行册封礼。当时所拟的徽号有“恭、肃、雍”三字,乾隆帝从中选择了“恭”字,林贵人由是成为恭嫔。
终此乾隆朝一生林氏未受到晋封,可见其并不受宠,她一生也未有生育,只是默默无闻地熬度余生,即使去世之后也并未有任何的追封。嘉庆十年十一月二十七日恭太嫔逝世。嘉庆十二年十一月初三葬入清东陵之裕陵妃园寝。
5、怡嫔
怡嫔(?-1757),柏氏,柏士彩之女,乾隆帝妃嫔,另有一妹为乾隆帝白贵人。传闻是官员进贡给乾隆帝的江南美女。
——纯惠皇贵妃
——婉贵太妃
——芳妃
——恭嫔
——怡嫔
一、治理水患
清朝初期,黄河淮河一带经常发生水灾,再加上前期战争的干扰,百姓民不聊生,老百姓能活着就已经很不错了。康熙就是在这样一个百废待兴的时候上台的皇帝,他励志要为百姓做一点事情,于是六次下江南,实地考察民情,寻求解决水灾的办法,成效颇丰。
到了乾隆年间,清朝更加重视水运,大兴水利,当官员禀报扬州存在水患时,乾隆帝更是找来各地治水官员,共商治水之事,并效仿康熙帝,几次南巡,查看治水成效。
二、体察民情
清朝时期,不乏有一些贪官污吏仗势欺人、欺压百姓,而皇帝长期深居是看不到这些事情发生的,康熙和乾隆下江南的另一大原因就是要体察民情。
康熙和乾隆在下江南沿途会和当地有名望的长者或者是官员聊天,共商当地的治理策略;另一方面,还会体察民情,与当地的百姓一起聊天,了解百姓生活,还会惩治一下那些只拿钱不干活的官员。此外,网罗天下贤士,使他们不用参加复杂的科举考试就可以做官,为百姓干事。
三、搞好群众基础
古往今来,每一任皇帝若是想要坐稳这把龙椅最重要的就是要得到百姓的支持。康熙和乾隆励精图治,但每天深居宫内批奏折是不够的,老百姓是看不见的,老百姓不知道这个皇帝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而康熙和乾隆多次下江南也是想让老百姓知道,这个皇帝心中是有老百姓的,这是一个为民的好皇帝,这样搞好群众基础,笼络人心,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减少国内起义事件的发生,有利于国家内部安定。
四、寻找美女
康熙乾隆多次下江南的另一原因就是要寻找美女。你可能会问,皇帝后宫佳丽三千,怎么还要到江南去寻找美女?而事实上是,皇帝的后宫并没有那么多人,而且大多数也都不是美女。
一方面后宫选妃并不是皇帝一人说了算的,一般是太后、皇后决定的;另一方面,清朝的后妃大多数都是官员家的女儿,后宫这么险恶的地方,官员们是不会让自己优秀的女儿进宫的,他们总是想尽一切办法,送一些不是那么漂亮的庶女进宫,因此,皇帝对自己的后宫并不是很满意。而在下江南的过程中,选什么样的美女完全是皇帝自己说了算的,因此皇帝会在下江南的途中选择自己中意的女子进宫。
乾隆皇帝虽然一生风流,但他肯定是无法接受金发碧眼的漂亮外国女人,因为在当时国内人的审美还是以小巧玲珑的女性为主,他们是不会喜欢身材高挑丰满过度的外国女性。所以身为一国之君的乾隆皇帝,这种思想肯定也是根深蒂固的,我们不能因为我们现在的审美观念,觉得外国的女性比较漂亮,就把我们的审美理念强加给当时的他们,在他们看来他们在当时是不喜欢这种类型的女人的,虽然可能会感到好奇。
但是经过接触之后,他们就会觉得,两者之间的文化和习俗完全不同,是他们所不能接受的。所以乾隆皇帝也不可能接受。当时的清朝可谓是非常的强盛,强盛到他们都有点居高自傲,他们采取了闭关锁国的政策,所有和外国人相关的东西他们都不想要接受,他们认为外国的东西没有我们自己人的好,所以女人也是一样的,他们觉得外国的女人也没有我们中国的女人好看,所以乾隆皇帝是肯定不能接受外国的金发美女的。
并且在我们国家清朝的时候,女性的地位都是非常低的,但是国外不同国外的女性都讲究女士优先,如果乾隆皇帝找了一个外国的女妃子,那么在日常的相处过程中肯定是会有很多的隔阂的。所以他们因为习俗和文化的不同,是不可能接受金发的外国美女。并且在那个时候,外国的女性是不知道中国女性要遵从三从四德的,所以他们在这方面会和我们有很大的冲突,是我们所不能接受的,更不用说如此传统的皇帝。
并且乾隆皇帝这一生他虽然有很多的妃子,但是他并不贪色,它不像其他的皇帝整天去翻牌子泡在后宫,他其实是非常精明的一个皇帝,他很注重自己的身体,所以她不会去和妃子有过度的行为。所以他也是清朝最长寿的皇帝之一,就是因为他对他的日常行为都有非常严格的规定,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他不贪色。
如下:
1、令妃的颜值是非常高的。令妃,原名魏佳氏,是内管领魏清泰的女儿,原属正黄旗满洲包衣,后被乾隆帝抬入镶黄旗满洲,即“抬旗”。
据历史记载,令妃容颜秀美,很得乾隆皇帝的喜爱,她在乾隆十年的正月受封为嫔,此时令妃才只有十九岁,便位列三嫔之一,乾隆帝封其为“令嫔”。而且,从《清实录》中的记载可以看出,晋封时魏佳氏已列众嫔之首,这不得不说是一种极大的荣宠。
2、令妃拥有勇往直前的勇气,头脑非常的机灵,是一个心胸特别开阔的人,性格非常的随和,在成为贵妃的道路上凭着过人的智慧化解了很多困难和危机。令妃也为乾隆解决了很多政治上棘手的事情,这也是乾隆钟爱令妃的原因之一。
真实历史上,乾隆真的爱令妃吗?
据史料记载,虽然令妃生育频繁,却依然是随驾出巡最多的妃嫔,她的两个公主和嘉庆皇帝,都是陪乾隆去圆明园住时生的。十七阿哥才满月,令妃又随巡出游了,正因为令妃总要陪伴皇上,没时间照顾孩子,所以她的几个儿子都有养母。
令妃死后,仪仗多达76件,仅比皇后少一件,按制度皇贵妃只有58件。更重要的是,乾隆把令妃葬入自己的陵寝,安放于自己棺位右侧,仅次于原配皇后。从上面可以看出,乾隆至少很宠令妃。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