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3条棉裤仍被冻得头疼,边境民警巡逻眉毛挂霜,冬日里该如何温暖他们?

穿3条棉裤仍被冻得头疼,边境民警巡逻眉毛挂霜,冬日里该如何温暖他们?,第1张

每一位民警都是值得敬佩的,一直坚守自己的岗位。边境大家都知道是非常冷的,当我们在家特别温暖的时候,还有家人的陪伴。他们却在站岗,不畏严寒,低温天气肯定是非常难熬的。现在的人们,因为冷,都不出去买东西,就是外卖,过的也是非常的舒服。想想他们的辛苦,默默的守护着我们的平安。 迈着一步一个艰难的脚印,守护群众的平安, 在努力的站岗,真的是非常的伟大。他们在任何时候,都是最坚强的人。

1低温下工作的苦难

他们总是一群最活跃的人,总是在寒冷的天气,给够我们足够的温暖。克服寒冷, 为了人们的正常生活在默默的付出。坚守在工作岗位上, 没有一句牢骚,总是任劳任怨。其实他们也是有家庭的人,却在坚守自己的岗位。人的天性往往会给出各种正确的暗示, 只有坚守自己的工作,相信肯定会有好运气的。生活中在幸福生活中的我们,更应该好好的生活。眼睛熬的很涩也开心 ,最起码也是有了自己的收获。

2边境民警是最值得敬佩

  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人在为服务大众。边境的站岗人员永远都是最辛苦的,一个平凡的角色, 是我最敬佩的角色。 在我的心目中, 是最值得尊敬的人。真正的民警是时刻都会牢记自己的身份和责任, 即使是脱下了他们的制服,变成了一个普通的人,但是骨子里依旧是最伟大的人。为人民服务,得到人民群众的赞扬和赞赏。 相信在他们心目中,这些都是最普通的事情了吧。

3一直在守护我们的安全

他们坚守着,奉献着, 在他们心目中始终都是最自豪的事情了。充分体现了这名基层人民警察甘于奉献的精神。 默默奉献自己的青春, 希望他们在自己的岗位上,一直都是非常荣幸的,不要有任何的危险。吃亏在前甘于奉献的精神 ,对我们的生活还有了保障。边境民警用他们的坚守, 不畏寒冷的精神。始终把奉献摆在第一位,传承红色精神。是他们自己的骄傲,同时也是父母亲的骄傲。总是再为自己的家庭争光,奉献才智 。

渴望在安全的情况下努力工作, 愉快的心情中与家人共同生活, 安全是幸福的守护神 ,把这一份普通的安全送给他们。

在无犯罪情况下,警察不可以缴军人的枪。军人违反职责的犯罪和军队内部发生的刑事案件不被警察管理。

根据〈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

第十四条 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刑事案件由公安机关管辖,但下列刑事案件除外:

(一)贪污贿赂犯罪,国家工作人员的渎职犯罪,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非法拘禁、刑讯逼供、报复陷害、非法搜查的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的犯罪以及侵犯公民民主权利的犯罪案件,经省级以上人民检察院决定立案侦查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其他重大的犯罪案件;

(二)自诉案件,但对人民法院直接受理的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因证据不足驳回起诉,人民法院移送公安机关或者被害人向公安机关控告的,公安机关应当受理;被害人直接向公安机关控告的,公安机关应当受理;

(三)军人违反职责的犯罪和军队内部发生的刑事案件;

(四)罪犯在监狱内犯罪的刑事案件;

(五)其他依照法律和规定应当由其他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

扩展资料:

警察是统治阶级为维护统治秩序而设置的武装性质的治安行政力量,是阶级专政的重要工具之一。接其执行的任务不同,各国分别设有不同的警种,如户籍、交通、刑事、司法、治安警察等。行使警察职能的官吏,是在与国家机器的形成的同时出现的。

军人,是对在国家军队中服役的军职人员的称呼,包括战斗人员和非战斗人员,类似古代的武士,骑士。其职责是保卫国家安全,保卫及守护国家边境,政府政权稳定,社会安定,有时亦参与非战斗性的包括救灾等工作。

我们知道边境民警的条件确实非常辛苦,所以大家对边境民警都特别敬畏,虽然平时关于边境民警的相关报道不是很多,但是大家其实都知道因为边境条件很差,所以边境民警会格外辛苦,这些天有关边境民警极寒天巡逻睫毛挂霜的视频曝光后引发很多网友们的关注,可见当地的气候有多恶劣,这种极寒的气候下如果没有做好自我保护措施就很容易冻伤自己,那么,你知道在极寒天气下的他们该如何更好的保护自己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下吧。据了解,视频中的边防民警来自内蒙古呼伦贝尔,可以看出他们的帽子和身上都是积雪,而且睫毛都挂满了霜,可见当地的气候条件有多么的恶劣,现在因为疫情的关系,为确保边境一线平安稳定和严防疫情的输入,所以这些边防民警需要每天步行对中俄边境一线进行巡逻,确保安全,正是因为有他们的守护我们才能国泰民安,这里必须要为这些一线的边防战士敬礼,根据资料显示当时内蒙古呼伦贝尔的气温是在零下40℃左右,民警们表示穿着3条厚棉裤但是依旧觉得很冷,像这种睫毛挂霜的情况是很常见的,而且因为风特别大所以他们经常会吹到头疼,但是他们还是一如既往的坚持巡逻,因为这就是他们的责任,真的超级佩服他们。那么,在极寒天气下的他们如何更好的保护自己呢?

1、多穿

在这种极寒天气下为了避免冻伤自己这些边境民警只有多穿,他们现在每个人基本都是穿3条以上的棉裤进行保暖,因为气温真的太低了,所以最好保护自己的方式就是多穿,只有多穿才能感到一丝温暖。

2、锻炼

这种极寒天气下除了多穿之外只能不断的进行锻炼,如果一直坐在那不动基本一会身体就会全部冻僵,所以这些边境民警每天都会进行很多的锻炼,从而增强自己的体质,促进身体血液循环。

3、喝热水

为了让自己的身体暖和一些,所以他们还会借助不断喝热水的方式来进行保暖,因为工作性质的关系所以他们没有办法进行其他的保暖措施,所以很多时候只能硬抗。所以我觉得他们主要是靠毅力来保护自己,所以身体素质是非常重要的,平常他们就需要进行大量的训练增强体质,再次向他们致敬!

他们每天都要在海拔五千多米的高原上,顶着炎炎的烈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重复一条巡逻路线。这条路上没有葱葱绿绿的植物,没有嬉戏打闹的羊群。有的只是一眼看不到头的空旷的群山。而且一旦到了晚上还会有狼群,野狗出没。在寒冷无比的北风中,拿手电筒一圈又一圈的巡视。在高海拔地区的边防战士,其实跟沙漠里面没有什么区别。这里由于海拔太高,氧气十分的稀薄。有不少初来的将士还会产生强烈的高原反应。好不容易才适应过来,就要开始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枯燥边防巡视。不仅如此,太过于稀薄,这里是生长不出来什么植物的。明明一片又一片的高山,却只有一堆烂石头摆在那里。沙漠戈壁根本就没有太大的区别。唯一可以暗自庆幸的是,运气好的时候可以有蓝天白云。是由于海拔太高的原因,这里云层稀薄,紫外线要比其他地方强烈的多。这些边防战士常常都是脸被晒掉了皮,皮肤要比寻常普通人黝黑的多。

 “两巴一嘎,谁去谁傻。”这是流传在西藏自治区日喀则的民间顺口溜。“两巴”指仲巴县、岗巴县,“一嘎”指萨嘎县。这个顺口溜暗示的是这3个边境县自然条件的艰苦。通过日喀则边境管理支队在“两巴一嘎”最具代表性的3个单位的巡逻日常,我们可以通过视频,等清晰感受到这些边疆战士的辛苦。要数世界上最困难,最艰辛的工作。青藏高原的边防将士绝对能够站到一票。他们年纪轻轻就远离家乡,听从国家的指挥,独自来到这遥远偏僻的边疆。他们身后是祖国的大好河山,是他们热爱的亲戚朋友。他们都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们将自己的青春奉献给了祖国。值得我们所有人的尊敬和爱戴。

云南省独龙江乡,被称为“中国最后的秘境”。

千百万年来,高黎贡山与担当力卡山一东一西,静穆相望。奔腾的独龙江如蜿蜒巨龙,盘踞在两山之间。

独龙族是中国人口最少的民族之一,他们世世代代生活在此,傍江而居,鲜少与外界联系。70年前,独龙族仍处于结绳记事、刀耕火种的原始 社会 末期;60年前,独龙族人尚以树洞作屋,以弓弩为猎。

直到一个荣誉的集体,把现代文明带到这里——

1952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翻过高黎贡雪山,进驻独龙江;1964年,独龙江边防派出所成立;1983年,武警怒江州边防支队接管防务;2019年,武警边防官兵改制为国家移民管理警察,边防派出所转改独龙江边境派出所。

70年里,种之无田,他们开荒凿地;行之无道,他们凿山修路;炊之无米,他们手把相传;学之无堂,他们伐木建盖。 2014年,高黎贡山独龙江公路隧道建成通车,独龙族从此彻底告别人背马驮、溜索滑道的生活;2018年底,独龙族实现整族脱贫;2021年,独龙江乡成为“第二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乡镇”。

如今,独龙江边境派出所共有移民管理警察38名,实习警察3名,平均年龄285岁,他们被亲切地称为“独龙族人民的贴心人”。2019年4月,独龙江边境派出所被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授予“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2019年11月,荣膺全国首批“枫桥式公安派出所”;2021年5月,被中共中央组织部授予“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

高山巍峨,江流滔滔。这个光荣的集体与独龙族人民血肉相连、鱼水情深,用青春和汗水书写了国家移民管理事业和守护边疆、守护人民的壮丽诗篇。

铲不完的雪,下不完的雨

大雪又封山了。

24岁的卜玉鹏去年休年假,遇上大雪封山,等了整整三天才出去。他曾在吉林当过兵,见过积到小腿肚子的雪,但小伙子怎么也想不到,在云南独龙江,雪居然可以把路抹得干干净净。

进出独龙江并非易事,进出的唯一通道,是越过海拔3800多米的高黎贡山。山上每年10月到次年3月是雪季,一夜之间雪高达两米是常事,即便公路开通,挖掘机铲雪的速度仍赶不上下雪的速度。

同样的遭遇也发生在26岁的唐长龙身上,他曾在海南当兵,满心以为“云南与海南的气候差不多”,第一次去独龙江报到,他和其余9位同事就被大雪来了个“下马威”,在山外等了两天才进去。

雪大,弯急,张朋来之前就有耳闻。他当了16年兵,见多识广,但80公里进山路,有749道弯等着他们,平均不足几十米就是一道急弯。他和5个同事摇摇晃晃,6个人吐了5个,连经验丰富的驾驶员都晕车。

一路上,右边是峭壁,左边是深渊,车子只能小心翼翼地行驶,稍有不慎,就会连人带车冲下悬崖。张朋想,这大概是独龙江给他们的第一道考验。

而后呢?而后是永远下不完的雨。

独龙江乡在雪山背后,一整年都是雨季,稠白的雾气挂在腰间,重得恨不得用拳头破开。初来的人以为是仙境,待久了,只觉得压抑,卜玉鹏经常碰上连着下一个月的雨,“人都发霉了”。

独龙江乡年平均降水量近4000毫米,是广州市的三倍。一切都是湿漉漉的,湿冷的被褥,晾不干的衣服,闷坏的点心,白天宿舍门必须开着通风。

人尚且可以凭意志承受,但山不行。

雨下得多了,泥石流和山体滑坡就来了,滚滚而下的泥石压垮电线,就会停电、断网。坏了就抢修,修好了又被砸坏,再抢修,如同一座孤岛,竭力通过线路维持着和外界气若游丝的联系。

漫长的雨季里,阳光是最大的奢侈品。王成鹏记得,有次中午11点出了太阳,他立刻把兄弟们都喊出来,大家欢呼雀跃地抱出被褥,打篮球、跑步、站在院子里晒太阳,“恨不得把能做的都做了。”

虽然阳光仅停留了3个小时就被大雨冲散了,王成鹏仍觉得,那种身上暖烘烘的感觉,就是幸福的感觉。

隐秘而伟大

独龙江西边的担当力卡山,是中国和缅甸之间的天然屏障,37号至43号界碑分列于此。

越往山里走,绿色就越发厚重,森林里寂静无声,一截树枝掉落,都足以令人惊颤。

这里常有野生动物出没,余润强在执勤路上见过缅甸蟒,“泥巴色,碗口那么粗,盘在树上。”黑熊、眼镜蛇,也是常客。比起野兽,肆虐的蚊虫更恼人,余润强曾一天被蚂蝗咬了五次,“刚开始就笔尖大小,但它会一直吸血,变得有小拇指那么粗。”让蚂蝗松口,疼得“像掉了块肉”。

7块界碑,只有一处可以开车抵达,其余都在原始森林里,要用长刀左砍右劈才勉强通人,疯长的藤蔓和枯枝撕扯着衣裤,被砍去的竹根尖利如锥,稍不注意就扎进身体。

70年里,先后有8位战士牺牲于此,有人修路不慎坠江,有人走访群众突遇泥石流,有人巡边途中遭野兽袭击,最令唐长龙动容的是1964年牺牲的战士张卜。当时张卜在查界途中突发疾病,独龙江缺医少药,又遇大雪封山,周恩来总理得知后特派飞机空投急救包,然而独龙江山高林密,药始终未能找到,张卜不幸牺牲……

“当时的条件太苦了,如果是今天,这样的情况绝不会发生。”唐长龙说。

2006年,大家在半山坡建起烈士陵园,纪念为守护独龙江献出生命的战士。苟国伟是所里的教导员,也是党支部书记,每每有新警来,他总带着年轻人来陵园祭奠先辈,为他们上“入警第一课”。陵园规模不大,正对独龙江,静静地注视着山脚的村庄,园内石碑上题着: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前辈功勋卓著,接力棒薪火相传,所长邓湘河始终在思考,到底能为独龙族群众做些什么。独龙江边境派出所同时承担了边防任务和辖区内的群众工作,换言之,边境管理是他们,辖区办案、社区便民、政策普及工作也是他们。

苟国伟创新性地提出,为偏僻村庄的群众上门建档建卡,凡是来所里办业务的,再免费帮拍一寸证件照,“他们大老远来也不容易,拍了以后也用得上。”这一举措成为边境派出所便民服务的切入点,自此,“夜间警务室”“流动服务车”“流动办证室”“背包警务队”成为常态,累计解决群众困难问题1120个。

众多工作逐渐看得见结果,自派出所成立以来,辖区内治安工作成效显著:独龙族“整族无毒”,独龙江乡“整乡无毒”;疫情防控期间,面对边境输入的压力,独龙江乡实现零输入、零感染。

伟大并非只在壮烈中写就,凭借巧思、真诚,加上一双腿和日复一日的坚守,竟能巧妙地抵达人心的彼岸。

“她应该会为我骄傲吧”

张朋来报到的第一天,恰好是个太阳天,他站在派出所前,感觉“门口的牌子在闪闪发光”。他2003年入伍,2019年本有机会转业,但张朋依然选择来到这里。换上崭新的警服,他觉得“穿这身衣服是一种骄傲”。

或许是多年部队生活的磨炼,民警们依旧保留着军人习性,就连被蚂蝗咬,眉头也不皱一下,当成“军功章”炫耀。王成鹏说:“男娃娃嘛,不会害怕。”

在这里,骄傲有很多种,有的挂在脸上,有的藏在心里。

唐长龙去年10月结婚,“家里有老婆等我”是他最常挂在嘴边的话。最令余润强感到光荣的,是村里的小孩看到他们都会像模像样地敬礼。张朋清早起来,总能在警务室门口看见不知道哪位老乡放的沾着新泥的土豆和蒜苗。

副所长张文顺说,他10岁的儿子考试拿了双百分,趁下课偷偷趴在班主任耳边说:“老师,我和你说个悄悄话哦,我爸爸要回来啦!他可是警察哦!”

教导员苟国伟操心的事最多,为了改善所里条件,他给每个办公室都配了智能感应垃圾桶,“不想让年轻人觉得和外面脱节嘛。”他还把空气炸锅加进了购物车,准备给大家一个惊喜。

尹广丽去年通过国考来到这里,与大家的当兵经历相比,她是个完完全全的“萌新”女孩。一次单独走访,尹广丽来到一个老婆婆家,老人见证了几代戍边人的交替,用布满皱纹的手拉过她,笑吟吟地给她暖手。

“嘿,我可以让他们笑呢!”尹广丽骄傲地说。

贾洪祥不太爱说话,身体不好的妈妈至今还在大连打工,这是他心底最深的伤疤。前年独龙江发生严重的泥石流,书生模样的贾洪祥和同事不顾山顶落石,拼命救下一位被困的民工,大家转身刚走,方才站立的路面立刻塌陷,坠入茫茫山崖。

问及灾后余生的感受,贾洪祥迟疑片刻,小声道:“妈妈应该会为我骄傲吧。”他停下,想了想说, “我觉得她会为我骄傲。”

离家乡最远,离月亮最近

独龙江边境派出所的民警们,大部分来自五湖四海。

2019年,贾洪祥从黑龙江老家横跨祖国对角线来到云南独龙江。派出所建在江边,报到的第一晚,他失眠到凌晨3点。独龙江水哗哗地流,像是隔了几重天河,又像近在耳边。

尹广丽也是第一次离家这么远,想家避免不了,但小姑娘办法多,她会给爸妈买情侣装,还突击视频检查他俩有没有一起穿。

但即使家就在云南,回去也并不容易,还要看天气、大山的心情。

由于长期两地分居,所里有几位民警离婚了;结了婚的,也会偶尔面临亲密关系中的脆弱时刻。

王成鹏去年8月结婚,爱人名字很好听,叫卫蓝,是个柔柔弱弱、腼腆内向的女孩。王成鹏不忍心告诉她关于大雪、暴雨、泥石流的一切,每天拍些小花、小草、鹅卵石的照片给她,说自己在这过得很好。

信息时代的残忍就在于什么也瞒不住,新婚妻子每次送王成鹏离家,眼睛都肿得和小兔子一样。路上,王成鹏问自己,“如果从未遇见妻子,她是不是就不会伤心了?”

年轻人的心路,教导员苟国伟已走过一遍,他2008年就在此工作,调回市区后,去年又主动请缨回到独龙江。苟国伟深知聚少离多的苦,提出民警们可以把家属请进辖区,所里派车,载着姑娘们走一遍丈夫工作的场所,好让她们安心。

派出所渐渐热闹起来,有人在所里求婚,有家属前来陪同守边。家人来了,民警的干劲儿更足了。

每年过年,苟国伟还会张罗所里的民警一起看春晚,吃年夜饭,大家嗑着瓜子,天南地北地聊天。如果有人给家里打电话,一堆人就抢着给他父母拜年。

在村里驻守的人,也有自己的过法。去年中秋那天,在一线疫情防控点连续执勤36小时的余润强,拍下这样一幕: 月亮悬在近在咫尺的地方,同事们坐在月光里。

夜空、地面、群山、树林,连同身上的警服和帽檐,全部闪着若隐若现的银光。余润强完完全全沉浸在那场月色里,这是他离月亮最近的时刻。

刀锋

前方的路途艰辛困苦,如同行走在尖利的刀锋之上。如若必经刀山,前行的代价又为何?

民警们的回答是,不计一切代价。

2020年5月,独龙江遭遇罕见的泥石流,山坡一大片一大片地塌下去,“响得和放炮仗一样。”村民回忆说。

民警梅荷苷先在下游执勤,眼看着江水如烧开般激起数丈高的水花,他和同事连忙把村里360多人聚集起来,转移到警务室。很快,线桩尽毁,道路塌陷,信号中断,村子和乡派出所彻底失去联系。被困一周后,梅荷苷先知道,不能再等下去,必须把受灾情况报告乡里。

开不了车,只能靠一双腿,梅荷苷先天亮出发,沿途中,大雨滂沱,他一路躲过落石,蹚过洪水,原本开车1小时的路,梅荷苷先走了整整9个小时。

人们往往觉得警察无所不能,实际上,一线警察也是人,也会有无助,甚至害怕的时刻。梅荷苷先出发的前一晚整夜未眠,他思来想去,写了封遗书,郑重地揣在警服里,“好歹和老婆有个交代。”很庆幸,遗书没用上。

其他民警也是如此,受灾失联期间,仅有一部卫星电话能用,大家纷纷让村民先打,自己排到队伍的最后面。

在此次泥石流抢险救援中,独龙江边境派出所共出动警力128组,760余人次,转移安置受灾群众650余人,营救受困群众28人,安抚滞留游客及外来务工人员400余人,走访受灾群众2000余人,受到乡政府和群众的一致称赞。

如今,村民们在家门口自发地挂起国旗,家家户户红砖黄瓦,村村马路贯通,草果漫山遍野,大家的腰包鼓了,生活变好了,脸上的笑容更多了。

正因为始终把辖区安危放在心间,把民族团结看作生命去珍视,把人民幸福当成矢志不渝的道路,独龙江边境派出所的民警们 变刀锋为坦途,变大山为归路,唱响了一曲曲“扎根独龙江,一心为人民”的英雄赞歌。

山口风雪弥漫、大雨碍眼,江水湍急如柱、雾气回旋,若一朝不慎,就会误入深渊,立于刀锋之上,该何去何从?

——往最好处努力,壮起胆,昂起头,睁大双眼,一次次冒险奔赴。这便是这群戍边人交给青春的答卷。

蝴蝶飞过,春风不问前路。独龙江的春天不知何时会来,但可爱的人不论在哪,都能造出一个春天。

(代超、吕晴霜、谢鹏对本文亦有贡献)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57648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7
下一篇2023-07-1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