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性的魅力:周莹是如何打败大家闺秀的

野性的魅力:周莹是如何打败大家闺秀的,第1张

       周莹,一个跟着父亲周老四跑江湖的野丫头,竟能嫁入陕西泾阳巨富之家,最重要的是这个完全不懂“礼数”、性如烈马的女子竟然得到了众多男人的喜欢、欣赏、爱慕,既有丈夫吴聘,有沈家二少爷沈星移,有县官赵白石,更有极具西域风情的图尔丹。按照常理,这些大户人家少爷、官员,跟他们门当户对的婚配应该个个都是千金**。可这些少爷们偏偏爱慕周莹,而偏偏是胡咏梅之流本是千金**出身,最后被自己的不得志葬送了卿卿性命。周莹像一条大河,身上始终流淌着一种魅力,这些魅力让她始终成为好男人收割机。

1

不拘封建礼教  周莹PK胡咏梅

       性子如野马,如烈酒一般的周莹与胡咏梅最大的不同就是对封建礼教的藐视和不屑。她喜欢出门,喜欢接触新事物,看到洋人约瑟夫救人,就跟他请教药水。有一次大胆跟着约瑟夫去教堂,见到了电灯和世界地图,完全没有当时女子的惧怕、恐惧心理。

        她的这些野性的行为让公婆知道后,公公看到她与洋人来往,规定她不许出门,罚她抄写《女诫》,也因为灾民的事情甚至想让儿子写休书把她赶走。当时的女子,需要练习女工、茶道、缝纫等基本技能,待人接物一切礼仪都要非常淑女,普遍的价值观是如胡咏梅这样的女子才好嫁人。而在社会上闯荡多年的周莹深知这一切封建礼教的无用和迂腐,用爬树这种行为抗议礼教约束。

       正是这种无拘无束才是契合人本性中的自由,所以,野丫头战胜了千金**,周莹完胜胡咏梅。如果没有周莹出现,胡咏梅是标准的大家闺秀,会如愿嫁给吴聘,青梅竹马的两人会过上举案齐眉的生活。可是胡咏梅因为从小浸润了太多封建思想和教条的约束,不敢大胆追求吴聘,在父亲拒绝她嫁入吴家时,她没有其他办法只能绝食以表决心。后因嫉妒周莹,受恨意驱使,毒死了自己的爱人,在父亲去世之后,败光了家产,走上了自我毁灭之路。一个是大家庭出身,家世好、家境好、守规矩、本分安静、贤良淑德的千金**胡咏梅,一个是行走江湖的流浪女子,家境复杂、不守规矩、活泼好动、古灵精怪的平民女子周莹,后者以一种放浪形骸的野性魅力成功征服吴聘,并得到了吴聘如春天般温暖的爱情。

2 不把爱情当生命    周莹PK吴漪

        回顾周莹的一生,自吴聘时候起,就一直有人爱。自吴聘去世之后,一直萦绕着沈星移,后又有赵白石、图尔丹的倾慕,周莹与稍显羞涩的吴漪最大的区别就是她在人生面临选择的时候,选择的是吴家的生意,没有陷于个人私情。面对图尔丹的求婚,她想的是如何让吴家东院继续赚钱,她不是没有被图尔丹的真诚打动,但更多的是想让家族产业扩大,为自己死去的丈夫洗清冤屈。面对沈星移的上门提亲,她同样也是没有沉浸于儿女私情,而是考虑如何让陕西织布局重建。沈星移对她天地可鉴,她自己也能深切感受到,但为了大局,她宁愿舍弃爱情。这等气魄和胆识非一般女子所有,因此她不但没有失去沈星移,反而坚定了沈星移一辈子为她守候的决心。

        吴漪,吴聘的堂妹,爱上赵白石后不可自拔,给赵白石做菜,三道菜名取自《诗经》,以这样的心思以试探赵白石之心意。被拒绝之后羞愧难当,但痴心不改。这种为爱痴狂,为自己爱的人夜不梦寐、魂牵梦萦、牵肠挂肚的小心思是周莹的性格中没有的,她向来干脆利落,沈星移对她的爱如日月,面对那样炽烈的爱,她也只是心动,并没有拿出抛家舍业的勇气追随他而去。

        这是两种不同的爱情模式,一种面对爱情十分清醒,知道自己要什么,该如何决断。另一种是被传统思想浸润了十几年的少女,认为女人最大的归宿就是男人。遇到心爱的人就方寸大乱,一言不合就恨不得私奔,甚至为了渺茫的爱情抛弃一切乃至生命。周莹是前者,她不怕失去,不怕失去沈星移,也不怕失去图尔丹,虽然失去吴聘让她也死了半条命,但她并不因此颓废沮丧地过下半生。因为她从小过惯了颠沛流离的生活,不怕失去任何人和任何事,深知即使一切都没有了,还可以从头再来。而吴漪则不同,她患得患失,害怕被拒绝,害怕失去。赵白石一拒绝她,她就像失了魂,要不是去向千红取经,她没有任何策略去吸引自己喜欢的男人。即使她最后嫁了赵白石,可以预见到,她的全部生命都是围绕赵白石转的,她缺乏周莹的气度与胸怀。

3 不为失败所困,靠事业赢得男人

         周莹最大的成功当属带领吴家重振旗鼓,最终成为陕西巨富,建造了一座商业帝国。这种在商场上敢拼敢闯的精神既是她魅力的核心,也是他赢得男人心得法宝。她也经历过失败,但不为失败所困,没有一蹶不振。不管是在吴家被排挤被沉塘差点死掉,还是组建陕西机器织布局遭到重创,周莹有一颗倔强的心。尤其是陕西织布局遭到织工暴动之后,她投入的两千两银子几乎血本无归,她还是不甘心,努力想尽一切办法重建机器织布局。沈星移一直是她的“迷弟”,很大程度上就源于在她身上看到了一个大女人的气魄和刚强。重建陕西织布局也令赵白石对她的爱慕更深了,这种爱慕更多的是一种对强者、能人的肯定和欣赏。这种欣赏并不因“寡妇”之名而减少半分。图尔丹也是因为在做生意交往过程中看到了周莹非凡的能力,认为周莹是一个奇女子,才坚持千里迢迢来到泾阳向周莹求婚。

         当一个女人具备像男人一般的胸怀、气魄以及比男人还强的能力时,这时再强大的男人也会对你刮目相看。彼时女子,能像周莹这样在商战中显出才华和能力的女子凤毛麟角,这样才更显示出周莹超越环境的魅力。而周莹不为小情小爱所困,不为一时的情感耽搁做生意,这种品质才是沈星移、赵白石、图尔丹为她着迷的根本原因。不怕失去,才不会失去。周莹不怕失去任何男人,因为她一个人,已经活成了一个男人。

跟电视剧中不一样,历史上关于周莹感情的记载就只有吴聘这一段。根据《千年秦商列传》记载,为了给吴家东院的公子吴聘冲喜,1885年,17岁的周莹嫁给了泾阳安吴堡吴家东院的吴聘。

  与电视剧不一样,历史上的周莹并不是出生在江湖,而是出生在当地的一个富商之家,有钱,与之后的丈夫吴聘一家是世交,关系很好。吴聘的家世比周莹家要好很多,吴聘的父亲吴蔚文是通奉大夫,官至从二品,并凭借办理淮盐盐务掌握数百盐引之便,在扬州设立盐务总号“裕隆全”,各地设立分号,一年就有数百万两银子收入,是远近闻名的大盐商。

  而周莹的丈夫吴聘则是资政大夫,官至正二品,比他父亲还高一级,但是,在周莹嫁给吴聘三年后,吴聘就去世了,留下周莹一个人。历史上的周莹还与吴聘生了一个女儿,只是,这个女儿早早就夭折了,并没有活下来。

在吴聘与女儿都死了之后,周莹并没有像其他女人一样,就此失去了信心,生活没了重心。相反,周莹靠一个女人的力量,撑起了吴家。

赵白石。

他和周莹的关系,与吴聘的爱,沈星移的情,王世均的分担,图尔丹用金子求婚似乎不同。

甚至与那个早年暗恋周莹的赵白石也不同。

他更上层楼。

赵白石是一个浸泡在诗书礼仪里,奉朱熹为圭臬的儒生。

他不怒而威,正统行政,清廉勤奋,刚直不阿。

按说,这种人棱角太分明,特征就是爱得罪人,牢骚满腹,戴顶小官吏的帽子止步不前到退休。

但赵白石不然,虽几经坎坷却奇迹般地在官场混得顺风顺水。

他到吴漪家提亲时,对准岳父说,我为官却不富裕,但我会尽可能对吴漪好。

岳父对准女婿的这番有担当的表态颇为满意。

赵白石从泾阳县令、陕西知府、陕西巡抚做到陕甘总督。

他关心国计民生,澄清吏治,禁种禁吸鸦片,救灾安民。

是个百姓称道的方正的父母官。

起初他对周莹自由不羁的性格很是讨厌,觉得她不守妇道,站没站相坐没坐相。

为买棉花公然偷婆婆的银子,光天化日之下和洋人打交道有伤风化。

周莹到迪化卖土布,没走出陕西,就被隆升和老板杜明礼暗中通知土匪劫持。

当时的泾阳县令赵白石得知后,带兵攻打相救,周莹一行人脱险。

赵白石也因剿匪有功晋升知府。

在洋务运动中,赵白石奉上面指令要建立陕西织布局,周莹两次排除万难筹银相助。

赵白石被周莹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执着所感染。对周莹行为举止的看法渐渐松动。

一个从街头混混到少奶奶的女人,因为要赚钱,要让吴家翻身。

所以说破嘴,八方拉投资。

一个朝廷二品官员,因为要兴办洋务,所以,要积极筹建,整出政绩成果。

两人的目标都是建立陕西织布局。

赵白石和周莹殊途同归,开始合作。

两人带着一群人急流勇进,配合有加,攻坚克难,开创了陕西织布局的大好局面。

并在此过程中相互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周莹兴奋地把刚织出第一节民富洋布的布头拿给赵白石看,赵白石趁人不备,偷偷塞进袖口,心头翻起阵阵浪花。

布头就一直作为他的心爱之物珍藏着。

赵白石的老师张长清劝阻他不要为女色而动,要多为前途着想。

赵白石搞不清楚和周莹一起干成了机器织布局这件事,自己怎么就晕乎乎地产生了情愫?

知道对张长清解释,张长清也只会归堆男欢女爱,并加以责怪,所以他干脆没有申辩。

安装机器需要约瑟夫翻译,但织工们不愿接触洋人。

周莹为了说服他们,拉过赵白石的手与约瑟夫的手重叠在一起。

赵白石愕然。

愕然与洋人和女人拉手违背“男女授受不亲”、“洋人会吸人魂魄”这些装在脑子里的正统且杂乱的观念。

但,好像也没啥。

赵白石把自己的手举起来,透过阳光,翻来覆去的看。

他坚持按照协约办,没听从张长清的指令,说服周莹交出陕西织布局全部股份,被诬陷从中渔利而遭革职查办。

周莹也被张长清陷害打入死牢。

赵白石冒险探望,劝周莹放弃股份,留得青山才有让军需冤案大白和吴家复兴的一天。

周莹痛苦不已,泪流面满签字出让全部股份,陕西机器织布局易手杜明礼。

赵白石贵为高官大员之尊,与死牢里的周莹结拜兄妹。

这些举动表明他看清了张长清的伪善与残暴的真相,以及朝廷的腐败和不可挽回的命运。

他领悟了周莹对他的批评:食古不化。对自己的信仰开始动摇。

虽然赵白石还未挣脱朱熹理学桎梏,但周莹一介弱女子,要为吴家伸冤,要重振吴家东院的决心,给了他很大的震动。

周莹从小吃尽苦头,跟着养父周老四到处流浪,自有一套求生存的法则。

她的视野是赵白石还未到达的地方,她的远见是赵白石还未来得及领略的风光。

赵白石不知不觉被周莹所吸引。

在残酷的现实面前,赵白石行事不再只是“伟光正”,而是更加迂回蛇形,贴近实际。

为救周莹,他拿刀威逼杜明礼带自己深入王府。

见到贝勒爷,献上吴家的五百银两和与洋人十年的生丝合同。

并说,留下周莹,可以牵制杜明礼经营的陕西织布局。

这个公堂上端庄肃然的赵白石,此时没了书生气的迂腐。

察言观色,曲意奉迎,该捧捧,该吹吹。说话也是顺着贝勒爷这个害人精的心意来。

贝勒爷见赵白石灵活、机智,是个可用之才,便同意放了周莹,但有一个条件,

就是要他投靠自己,在泾阳监视杜明礼的一举一动。

赵白石没犹豫,接受了贝勒爷这个条件。

他的这种投靠,不是沈四海的忍气吞声的屈辱求荣;也不是杜明礼的泯灭人性,更不是张长清的卖友求升迁。

而是与恶势力的斗胆周旋。

没办法,被逼的。

此刻的赵白石已经懂得在黑暗里潜行,须得保存自己才能打击对手,有内线接应才能助外线事半功倍。

不然,只会像沈星移那样花了银子还把自己的命搭进去,得不偿失,不值当。

他读圣贤书,再也不是拿来抑制内心对周莹的爱慕,也不是对朝廷还报什么幻想。

而是换了视角,有了更多的“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彻悟。

吴漪去世后,赵白石向周莹求婚,周莹考虑再三,没有同意。

编剧苏晓苑在微博里说,观众希望周莹和沈星移在一起,但从她的考虑,倾向于周莹和赵白石好。

可奇怪的是,最后编剧还是让周莹拒绝了赵白石。

不记得亦舒在哪本书讲过:好好的一个男人,把他逼成丈夫,总有点不忍。

也许周莹就是这么想的:赵白石,这么好的男人,儒学深厚,高官厚禄,不好把他活活逼成丈夫的。

周莹背负了吴家兴旺发达的重任,她的前面还有很多路,她需要帮衬、合伙人,不仅仅是一个夫君。

而赵白石,无论周莹的前面有多少艰难险阻,他都会义无反顾,陪她一同前行。

当赵白石重新审视眼前这个新旧交替的混乱世道以后,更新了他的认知,走出了呆板、固执与自负。

他找到了他做官的正确打开方式。

在那个风雨如磐的清廷官场,赵白石以出世之心行入世之事,亦步亦趋,跃升至陕甘总督的位子。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58505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7
下一篇2023-07-1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