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白石最精一幅画

齐白石最精一幅画,第1张

齐白石最精一幅画是《墨虾》。

我们提起白石就会想到他画的虾,墨虾题材的确在齐白石花鸟画中占很大比重,也是最有趣味的一类写生画。齐白石被中国美术史学家薛永年称为“变古为今”大家,与吴昌硕、张大千、黄宾虹、潘天寿并称为中国传统派大师。

齐白石1864年生于湖南湘潭,年少时曾为雕花木匠,这份工作经历也激发出来他的绘画天分,之后他曾靠卖画为生。1919年,已经五十七岁的齐白石来到北京,开始了“北漂生涯”。在这里他结识了陈师曾,一位影响了他艺术后半生的人。

陈师曾鼓励齐白石自创风格,不趋于世俗,并积极推介齐白石的作品到日本参展,为齐名扬海内外立下了卓越功劳。

齐白石将传统文人画生活化,开发了很多过去文人不屑于绘画的题材,《墨虾图》是这类花鸟画中最有趣味的。齐白石这幅《墨虾图》注明“星塘老屋后人齐白石八十七岁时作”,但齐白石此事的实际年龄为85岁。

《墨虾图》七只虾情态各异、灵动活泼、神韵充盈。虾头与水流方向一致,墨色深浅、浓淡变化均匀自然,墨色渗透,呈现干湿两种效果,赋予了虾一种动感。

齐白石是知名度很高的绘画大师,他的绘画技术有很高超的技术,一生都在钻研绘画技术,那么齐白石爱画什么?齐白石爱画虾,整体的布局很自然跟和谐,还能把虾的神态更好展现出来,看着栩栩如生。使得虾可以在虚无缥缈的水里面更加悠然自得,同时还把中国传统里面的留白技艺给展现出来。整幅画给观赏者,带来了很大的想象空间。齐白石对虾的制作,主要还是因为经过了很长时间的观察和研究,从年轻的时候就已经开始画虾,慢慢让虾呈现出简约和细致之美。同时也能说齐白石画虾,已经成为了齐白石的代名词。在这么多的创作之中,也能感受到天真和无限的趣味。

花鸟虫鱼一绝,尤其画虾传神。

  齐白石(1864年1月1日─1957年9月16日),生于湖南长沙府湘潭(今湖南湘潭)人。原名纯芝,字渭青,号兰亭。后改名璜,字濒生,号白石、白石山翁、老萍、饿叟、借山吟馆主者、寄萍堂上老人、三百石印富翁。[1] 是近现代中国绘画大师,世界文化名人。早年曾为木工,后以卖画为生,五十七岁后定居北京。擅画花鸟、虫鱼、山水、人物,笔墨雄浑滋润,色彩浓艳明快,造型简练生动,意境淳厚朴实。所作鱼虾虫蟹,天趣横生。齐白石书工篆隶,取法于秦汉碑版,行书饶古拙之趣,篆刻自成一家,善写诗文。曾任中央美术学院名誉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等职。代表作有《蛙声十里出山泉》《墨虾》等。著有《白石诗草》《白石老人自述》等。

  齐白石在绘画艺术上受陈师曾影响甚大,齐白石同时吸取吴昌硕之长。齐白石专长花鸟,笔酣墨饱,力健有锋。但画虫则一丝不苟,极为精细。齐白石还推崇徐渭、朱耷、石涛、金农。尤工虾蟹、蝉、蝶、鱼、鸟、水墨淋漓,洋溢着自然界生气勃勃的气息。山水构图奇异不落旧蹊,极富创造精神,篆刻独出手眼,书法卓然不群,蔚为大家。齐白石的画,反对不切实际的空想,齐白石经常注意花、鸟、虫、鱼的特点,揣摩它们的精神。齐白石曾说:为万虫写照,为百鸟张神,要自己画出自己的面目。齐白石的题句非常诙谐巧妙,齐白石画的两只小鸡争夺一条小虫,题曰;“齐白石日相呼”。一幅《棉花图》题曰:“花开天下暖,花落天下寒”。《不倒翁图》题“秋扇摇摇两面白,官袍楚楚通身黑。”

  齐白石画虾堪称画坛一绝。齐白石画虾通过毕生的观察,力求深入表现虾的形神特征。

  齐白石从小生活在水塘边,常钓虾玩;青年时开始画虾;40岁后临摹过徐渭、李复堂等明清画家画的虾;63岁时齐白石画虾已很相似,但还不够“活”,便在碗里养了几只长臂虾,置于画案,每日观察,画虾之法也因此而变,虾成为齐白石代表性的艺术符号之一。

  齐白石画虾已入化境,在简括的笔墨中表现了游弋水中的群虾。粗壮、浓厚的茨菇,与群虾的透明、轻灵纤细形成对比,体现出晚年的齐白石画艺的成熟。

  齐白石画虾表现出了虾的形态,活泼、灵敏、机警,有生命力。是因为齐白石掌握了虾的特征,所以画起来得心应手。寥寥几笔,用墨色的深浅浓淡,表现出一种动感。一对浓墨眼睛,脑袋中间用一点焦墨,左右二笔淡墨,于是使虾的头部变化多端。硬壳透明,由深到浅。而虾的腰部,一笔一节,连续数笔,形成了虾腰节奏的由粗渐细。

很多人对齐白石并不陌生,他对中国的绘画有着深远的影响。他一生以勤奋著称,留下了许多著名的杰作。那么齐白石擅长画什么呢?

白起食华夏

齐白石最擅长的画种是花鸟画和山水画。具体来说,在齐白石的众多画作中,齐白石在以下几个方面是公认的佼佼者。第一个是一只鸟。在齐白石的笔下,每一只鸟所用的笔墨都是丰富厚重的,尤其是鸟的眼睛更是可爱逼真。整个画面看起来像一股清新的生活气息。第二个齐白石最擅长画虫子。画昆虫是细致的,齐白石对这种细腻运用自如。所以他作品中的bug从一幅画到另一幅画都能看得很清楚。

除了鸟和昆虫,齐白石还擅长画虾。他曾感叹,“1978年,人家说我只会画虾,我好委屈”。从这句幽默的自嘲中,不难看出齐白石的《虾》在当时是非常有名的。很多人不知道他还能画别的,只知道他画虾最好。除了这些动物,来自农村的齐白石最喜欢吃白菜,这也是他画得最好的画之一。他能抓住大白菜,它的叶子永远是绿色的。他把大白菜一棵一棵画得水灵灵的,可爱极了。

在这里,齐白石擅长绘画这个问题应该已经有了答案。齐白石虽然留下了很多作品,但这些基本上都是他最好的画作。

齐白石绘画

齐白石和以画马闻名的徐悲鸿一样,是画坛影响深远的画家,也以画虾闻名。但是,擅长画虾只是齐白石绘画的一个特点。除了虾,齐白石还擅长画山水和花鸟。

齐白石绘画

在齐白石的虾画中,最显著的特点是他的用笔力量和笔尖的转动。就这么几下,一只活灵活现的虾展现在人们面前。尤其是生活在水中的小虾,它的形状看起来几乎是透明的,非常逼真,而小虾的触角细长却似乎充满了生命。

可以说《虾》是齐白石最有特色、最成功的画中画。除此之外,齐白石的画也能显示出他深厚的绘画功底。在齐白石的花鸟画中,无论是鸟眼还是爪线,齐白石都能完美的刻画出这些细节。在创作中追求形似,一直是齐白石绘画的宗旨。所以齐白石的很多作品都能给人一种活泼快乐的感觉。与其他创作者相比,这也是齐白石绘画最特别的地方。

齐白石曾对绘画艺术说:“画一千种虫,画一百种鸟,必画自己的脸”。这句话也体现了齐白石对绘画的追求。所以在齐白石的一些画中,即使我们深入研究,也很难发现齐白石的画与现实的差异。齐白石比较著名的作品有《蛙音十里山泉》,《白石老人自传》,《白石诗草》。

齐白石绘画的特点

齐白石最擅长的画种是花鸟画和山水画。不同的画种自然有不同的创作风格,特点也不同,不能一概而论。以齐白石的花鸟画为例,齐白石认为绘画要“妙在异同之间”。他既要追求面部表情的相似,也不能拘泥于平时的所见所闻。所以齐白石的画,精神和行为都差不多。虽然他仔细看了看,似乎觉得完全不在其中,但在远处,他当然把花鸟画得惟妙惟肖。

齐白石绘画

齐白石的画的特点是追求写实和灵性。他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为了描绘成千上万的昆虫,为了创造成千上万的鸟的神,必须画出自己的脸’。这也受限于追求精神上的相似。只有精神上的相似与现实达到平衡,这幅画的主题和意义才能得以表达。齐白石很好地把握了这一点,所以总体来说,这是齐白石绘画的另一个特点。

就山水画的创作特点而言,齐白石曾以绘画为目的四处游历,仔细研究各种景物的特点。况且齐白石小时候家里很穷。这样的生长环境使齐白石能够将淳朴的民间文化融入到祖国山水的绘画创作中。这种将自己的生活经验融入作品的创作风格,被称为中国传统绘画的写意风格。所以真情实感也是齐白石绘画的一大特色。齐白石的花鸟画的特点是笔墨饱满,笔法有力。齐白石在画虫子的时候,也能画出很精细的画,因为它们的体积很小。所以这也是齐白石绘画的特点。

齐白石的画值多少钱?

齐白石是20世纪中国著名的绘画大师,世界级的文化名人。因此,他的绘画和创作一直是许多收藏家的梦想。齐白石的画也是每年拍卖最多的。那么齐白石的画值多少钱?

齐白石绘画

在2010年的一次大型拍卖会上,齐白石共售出455件作品。总成交额达到3亿多元。在齐白石的画值多少钱这个问题上,不同作品的价格相差很大。齐白石的《鱼虾蟹蛙》最终以190万元成交。他的花鸟画《荷花翠鸟》以476万元拍卖。他的《渔父图》更贵,拍了740万张。这些只是一些在2010年拍卖会上公开亮相的著名作品。明年看看齐白石的画值多少钱。

2011年,齐白石的作品在拍卖会上还是很受欢迎的。同时,同年齐白石的作品创下了国内拍卖史上的新纪录。在这次拍卖中,齐白石的《白松高丽谷》开始无底价直接成交。由于其良好的道德品质,这幅作品最终以400多万元被买下。另外还有两幅作品《蝉蜕叶》和《宋梅喜鹊》,分别以504万元和4945万元购得。2012年,他的《风景画册》和《龙芯地图》分别以3762万元和1012万元成交。所以,如果没有相应的作品,齐白石的画值多少钱这个问题就很难有明确的答案。

他有一个淳朴的农民意识,浓厚的乡土气息和一个天真浪漫的童心,是齐白石艺术的内在生命。齐白石的作品有明快的色彩,浑朴的造型,工写兼备的笔法,是他的外在艺术生命。这两种相结合就是齐白石的绘画风格。

齐白石(1864年1月1日—1957年9月16日),原名纯芝,字渭青,号兰亭,后改名璜,字濒生,号白石、白石山翁、老萍、饿叟、借山吟馆主者、寄萍堂上老人、三百石印富翁,祖籍安徽宿州砀山,生于湖南长沙府湘潭(今湖南湘潭),近现代中国绘画大师。

早年曾为木工,后以卖画为生,五十七岁后定居北京。曾任中央美术学院名誉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等职。1953年被文化部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也曾入选世界文化名人。1956年被世界和平理事会授予国际和平奖金。1957年任北京中国画院名誉院长,同年于北京医院逝世。

齐白石擅画花鸟、虫鱼、山水、人物,笔墨雄浑滋润,色彩浓艳明快,造型简练生动,意境淳厚朴实。所作鱼虾虫蟹,天趣横生。其书工篆隶,取法于秦汉碑版,行书饶古拙之趣。篆刻自成一家,善写诗文。代表作有《蛙声十里出山泉》《墨虾》等。著有《白石诗草》《白石老人自述》等。

齐白石像

生平与成就:

齐白石(1864-1957),湖南湘潭人,近现代中国画家、书法家、篆刻家、诗人。原名齐纯芝,小名阿芝,名璜,字渭清,号兰亭、濒生,别号白石山人,并有齐大、木人、木居士、红豆生、星塘老屋后人、借山翁、借山吟馆主者、寄园、萍翁、寄萍堂主人、三百石印富翁等别号。他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青少年时代做过雕花木匠,后随胡沁园(1847-1914)学画而成为职业画师,逐渐闻名于湘潭一带; 1917年,因战乱被迫离家,定居北京以刻印卖画为生,结识陈师曾(1876-1923),在其影响启发下,开始衰年变法,成名于20世纪20年代; 1927年以后,任北京艺专、京华美专教授; 1950年任中央美院名誉教授; 1953年,文化部授予他“中国人民杰出的艺术家”称号,并当选为中国美协主席; 1955年,获民主德国艺术科学院授予的通讯院士荣誉称号; 1956年,获世界和平理事会授予的国际和平奖金; 1963年,被选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一。齐白石书法得益于李北海(678-747) 、何绍基(1799-1873) 、金农(1687-1763) 、郑板桥(1693-1765)与《天发神谶碑》最多,吴昌硕大气磅礴的书风对齐白石也产生过影响; 篆刻单刀直入,勇于创新,强调对比、大胆留红、留白,与时人和古人都拉开了距离; 作诗不拘成法,以直抒心境吟咏自然取胜,少有旧文人的酸腐,以画家的视角来观察世间万象,取民间声口融会古诗声调,真率、质朴而多情趣。齐白石写意花鸟,受徐渭、八大山人、石涛、金农、赵之谦、吴昌硕等先辈的影响最深并有所创新与发展,取材广泛,比传统文人画更接近民众,瓜果、蔬菜、花、鸟、鱼、虫,甚至算盘、锄头、耙子等,都被拿来入画,注意花、鸟、鱼、虫的特点,揣摹它们的精神,做到了 “为万虫写照,为百鸟张神” ,作品达到了至“简”至“朴” 、至“拙”至“厚” 、至“刚”至 “柔”讴歌生命的新境界; 写意山水,构图出奇出新,貌似平淡却大气磅礴、简洁纯净,在似与不似之间表现出山水的灵性; 工笔草虫,静中欲动,极为传神,融入了意笔画的笔法和韵律,工细而不拘谨、刻板,不仅注重形似,更注重神韵、动感、趣味和生命力的展示,超越了古今历代画家; 写意人物,用笔减省,意趣横生,不乏善良、朴素、睿智、幽默,形成了特有的稚拙纯朴、凝练平和的个人风貌。齐白石为罕见的诗书画印皆精、工笔写意兼顾,花鸟、山水、人物皆通的全能型现代中国画大师。他将农民的质朴融入到了文人画之中,绘画题材广泛,内容新颖,充满了生活情趣与生命的力量。在众多近现代中国画家中,唯有齐白石一人,把个人的特质,包括超凡的艺术天赋与功力,纯朴的农民气质,倔强、细腻、敏感、睿智、幽默、天真的个性,艰辛曲折的生活历程以及对自然、生灵和人生的感悟与态度,通过中国画这种艺术形式表现发挥得淋漓尽致。他借用文人画的笔墨,融合自己特有的木雕味的笔墨形式,开启了具有强烈生活气息、平民化审美趣味的一代新风,集文人画与民间美术的优秀传统之大成,将文人的修养与农民的质朴自然而然地结合在一起,雅俗兼顾,造就了20世纪传统中国画最后的辉煌,矗立起一座后人几乎无法逾越的艺术高峰。

艺术地位:

吴昌硕之后为传统中国画输入新的生命血液的大师,当首推齐白石。齐白石的总体艺术成就超过了吴昌硕,甚至不亚于古代文人画大师八大山人,成为近现代中国画最具影响力的传统型大师。齐白石的绘画艺术承上启下,受到了近现代持不同艺术观点、代表不同艺术流派的美术大家陈师曾、林风眠、徐悲鸿等人的一致推崇,并对他们的艺术也产生了一定影响,徐悲鸿的写意走兽花鸟,林风眠的某些中国画味较浓的水墨风景及水墨鸟,都或多或少有一些与齐画的神合相通之处。现代一大批有成就的中国画家,着名的有李可染、李苦禅、吴作人、陈子庄(石壶,1913-1976)、张朋(1918-2009)等,更是直接或间接地受到白石艺术的深刻影响和启发。另一位传统中国画大师级画家潘天寿的大写意花鸟,设色使用鲜明的纯色,应是受齐白石用色的启发。他们都是齐白石所倡导的“学我者生” (指学习借鉴齐白石的艺术思想与创新理念)的成功者。可见齐白石在近现代中国画坛上所产生的巨大影响无人能敌,且至今依然长盛不衰。齐白石也是享誉世界的艺术大师,他的作品遍布世界,受到各国人民的普遍喜爱,其精品和代表作完全可以与西方现代绘画大师的名作媲美,还受到西方着名的现代绘画大师毕加索(Pablo Picasso,1881-1973)的赞誉与推崇。

技法特征:

笔法: 齐白石青少年时期的雕花木匠经历,对其一生的艺术产生了深刻影响,木雕所用的刀法、意趣与韵味,在他的绘画、书法、篆刻中均有所借鉴,也成为区别于其他中国画大家的显着特征。衰年变法后,白石老人用笔如用刀,用粗笔画写意山石、花鸟、走兽、水族带有阔刀凿木的趣味与韵律,用细笔勾勒精细的草虫、画纤细的松针和涓涓的水波,又有用细刀精雕细刻之感; 木雕还练就了他超人的臂力、腕力和手指的灵活性,对其绘画、书法中拙中寓动、刚柔相济这一独特笔性的形成,也产生了深刻影响。齐白石成熟期用笔,指腕灵活,笔笔肯定、气韵相连,行笔稳健,笔速很慢,沉雄饱满,力透纸背。吴昌硕用笔刚健酣畅,以气势取胜,白石用笔刚中寓柔、粗中有细,以木雕感的韵味取胜,更具内涵和形式美。

用墨、设色: 齐白石用墨喜用刚研好的新鲜墨,取其纯净透明,加清水调节浓淡也是为了保持墨的清纯,有时是先蘸浓墨,笔头再蘸清水调节,有时是先蘸清水,笔头再蘸浓墨调节,一笔中有浓谈、干湿的变化,用墨用水的力度,把握得恰到好处,在生宣纸上一笔下去,墨的浓谈变化和谐自然、韵味十足,其用墨之高妙在写意虾蟹中表现得尤为显着,体现出他数十年积累的深厚功力。齐白石用色受赵之谦及民间绘画影响最深,喜欢用纯色,最多也只用两三种颜色调和使用,很少用墨来调色,设色追求纯净、鲜艳,绝少见灰暗脏浊。齐白石的画往往都是色和墨的艳浓处见光鲜、浅淡处清澈透明,达到了色不碍墨、色墨互助、色墨交相辉映的高度。吴昌硕的用墨设色浊气重、清气少,齐白石则是满纸清纯更具韵味。

造型: 齐白石特别注重造型,也是造型能力最强的传统中国画大家之一。他对工笔草虫用功最深,不但造型精准,而且栩栩如生、极为传神,晚年在精细中又大胆舍弃了一些细碎的描绘,工细中见写意。他的写意画主张 “介于似与不似之间” 、“没有见过的东西不画” ,强调对自然万物的仔细观察与感悟,其写意画造型是生活中的观察感悟、文人画的传统以及民间美术热烈夸张的综合体。写意山水的造型,多源自家乡和远游时风景的目视心记,用写意花鸟画的画法结合《芥子园》画谱的一些技法来表现,但又不拘于成法,简约质朴中见神韵,比多数传统文人山水画的临摹抄袭古人脱离生活要高出许多! 写意花鸟画的造型,既有对物象的长期观察写生,如鹰、老鼠、虾蟹、小鸡、牵牛花、樱桃等,也有民间造型的夸张、热烈与变形,如大公鸡、大寿桃、红牡丹等形象,还有些是来自明清文人写意画大师的优秀作品,其中还包括一些不知名的画家,甚至还有学生优秀作品中的造型,只要是他觉得有情趣、有神韵的形象,他都注意广泛吸纳,融为己用。其写意人物画的造型,一些是源于早期的民间人物画作品,如仕女、神仙、观音、佛像等; 一些是来自生活中的观察与感悟,质朴简约,幽默诙谐,充满了平民化的生活情趣与哲理。

构图:齐白石是构图高手,他的画多以传统的卷轴画长条幅为主。构图受八大山人、金农和吴昌硕的影响最大,但又不是师古不化的程式化构图,既强调气势,又注重生活情趣,注重物象间的排列组合与顾盼生情,注重疏密的对比与留白,做到了疏可走马、密不容针,对于题款的位置、字体的大小,题款的文字及用印,都极为讲究,继承和发扬了文人画的优秀传统,融诗、书、画、印于一炉,相辅相成,交映成辉。

不足与遗憾:

由于齐白石是以卖画养家糊口的职业画家,衰年变法吸收了吴昌硕走平民化的成功经验,很多画虽然比吴昌硕更具生活情趣,但为了迎合商人、市民的欣赏趣味,却是以牺牲文人画高雅的格调为代价; 虽然齐画以生活情趣引人入胜,但在格调上要低于八大山人、也不如晚于他的潘天寿。另外,为了卖画,齐白石画了大量不情愿画的重复题材的应酬商品画,如: 大红牡丹、大寿桃、“冠上加冠”等世俗的吉祥祝福题材的商品画。在齐白石一生创作的6万张作品中,绝大多数是应酬的商品画,真正的精品和代表作不足10%。

画作点评:

一是齐白石1894年作《龙山七子图》 (图30)。此画为白石32岁所作,是极为罕见的早期山水画精品和代表作。描绘了白石在家乡与诗社友人在一起欢聚龙山的场景。笔墨精细、缜密,画得很用心,属于精心的艺术创作; 构图也很巧妙,从中可以看到《芥子园画谱》的影响,但又源于生活的观察感悟,不完全是生搬硬套。用笔虽不算老到、成熟,但木雕的韵味已显露无疑。

图30 齐白石1894年作《龙山七子图》

图31 齐白石1880-1890年作花鸟四条屏之一 《梅花双鸭》

二是花鸟四条屏之一《梅花双鸭》 (图31)。此画为白石幽居时期的花鸟画,可以看出扬州八家特别是金农的影响,但用笔偏弱。属于不成熟的早期作品。

三是《怪石图》 (图32)。此画为白石55岁为避家乡匪患第二次来京时所作,从题款中可知,作画时杨潜庵、张正阳、陈师曾、郭保生等友人在场观看。此画虽奇特,却是相对比较简单粗糙的,带有一些表演成分的应酬之作,且笔墨比较拘谨。类似作品,白石当时还画过多幅,都不算成功。

四是《紫藤蜻蜓图》 (图33)。此画是白石1919年左右为朋友齐如山所画,虽然此时白石卖画的生意冷落,但却画得生动异常,画法与后来常见的程式化大写意紫藤的画法迥异。此画中紫藤源于写生,笔、墨、色俱佳,尤其是色彩既丰富、鲜艳、透明又不凌乱,非常协调,并带有西画的光感,有对西画的借鉴,显示出白石对笔、墨、色的独特悟性,为罕见之精品。白石一生画过很多紫藤,20世纪30-40年代成为程式化画法,都不如此画精美动人。

五是《荷花鸳鸯图》 (图34)。白石的荷花鸳鸯题材寓意忠贞的爱情,广受买家青睐,类似构图的作品,他从20世纪20年代一直画到50年代,画了30余年,存世量很大。根据题款和画风分析,此画应画于20世纪20年代早期。虽尺幅较大,但荷叶的用笔略显拘谨,属于白石画的一般的应酬作品。

图32 齐白石1917年作 《怪石图》

图33 齐白石定居北京早期作《紫藤蜻蜓图》

六是《看山寻句图》(图35) 。此画作于20世纪20年代,描绘的是白石眷恋熟悉的家乡一带山水风景。构图饱满中带有空灵,虽无千岩万壑之险绝,却也群峰林立,远近呼应,颇为壮观。浓艳的红树映衬出如醉的秋山,村舍掩映在繁茂浓郁的丛林之中,一位老者带着一位小童陶醉于这一美景中,寻觅着诗作的佳句。这悠闲的老人正是白石老人对自己幽居时期田园生活的追忆与怀念,寄托了他浓郁的思乡之情。作品用笔柔中寓刚,似拙实巧,空灵之中白石独特的木雕味笔性显露无疑,为白石写意山水画之精品。

图34 齐白石20世纪20年代初作 《荷花鸳鸯图》

图35 齐白石20世纪20年代作 《看山寻句图》

图36 齐白石1927年作借山图之十六《小姑山》

七是借山图之十六《小姑山》(图36)。20世纪20年代是白石衰年变法的探索期。此山水小品为白石1927年所画的借山图册页之一,描绘的是白石眷恋的故乡风景之一小姑山。造型极为简约、概括,笔墨粗犷、豪放,墨色交融,痛快淋漓! 简单却不失悠远之意境,正是此画的高妙之处。此册页中的其他页,风格与此画一致。

图37 齐白石1931年作 《灯鼠戏猫图》

八是《灯鼠戏猫图》 (图37)。老鼠偷油是白石晚年爱画的题材之一,但“灯鼠戏猫”类题材画得并不多。此画描绘了一只肥硕狡猾的老鼠爬在高高的灯架上刚刚偷完灯油,一只姗姗来迟的白猫伏在地上紧盯着这只偷油鼠。白石的一双慧眼总是在观察着生活中的有趣景象,并且可以将这些情景直接表现于画中,使其画有意料之外的生活情趣,引发观众会心的感慨和共鸣,构图虽简单却营造出一种紧张的氛围,老鼠带有些挑逗式的机敏,无奈的白猫伏地张望的瞬间,都被老人敏锐地捕捉到,并生动地表现出来。此画白石将生活情趣与幽默发挥到了极致,为颇为罕见的代表作和精品。

图38 齐白石1932年作山水画12条屏之一《雨后云山》

九是山水画12条屏之一《雨后云山》 (图38)。此画为白石70岁时为四川军阀王赞旭所画的12条屏山水组画之一,王赞旭肯出高价又懂画,20世纪30年代是齐画的大买家之一。此画借鉴了米点山水来表现白石家乡一带的雨后云山,又结合了生活的观察与感悟,笔墨以湿为主,干湿互破、浓淡结合,沉稳老到,恰到好处,无一笔败笔与不周之处,将生宣纸水晕墨涨的特点发挥到了极致。不仅此画精彩非凡,其他11幅也画得极为用心、精到,整个12条屏为叹为观止的白石山水画极品,代表了白石山水画的最高水准。与这12幅山水相似的构图,白石也画过一些,但都不如这12幅画得好,可见用心之作的精品与应酬之作的差异之大!

十是《双鹰松石图》 (图39)。白石多画单鹰,这幅双鹰图极为罕见。此画白石参考了八大山人的《双鹰图》,并融入了个人的笔墨风格与主观情思。构图宏伟饱满,气质俱盛,一改八大山人的疏简冷逸之风。两只苍鹰,一只立于苍松的主干,一只立于山石,目光机警而犀利; 喙尖锐而弯曲,披铁灰色毛羽,带有利钩的趾爪苍劲有力,似能穿石镂金,羽毛的用笔雄健果断,墨韵变化丰富。根据画风和落款分析,此画应画于20世纪30年代白石艺术创作精力最旺盛时期。鹰是白石花鸟画题材之一,并常赠与重要人物。他1946年送给蒋介石、1950年送给 的画都是以鹰为题材。

十一是《群芳争艳图》 (图40)。此画大约作于白石创作精力旺盛的20世纪30年代中期,为白石为启明夫人所画。表现的是春天怒放的繁花,繁盛、浓郁、鲜艳、多彩,洋溢着春天的朝气与芬芳。画面构图饱满,气势恢宏,所画梅、紫藤、玉兰、牡丹、牵牛,皆从画外伸入画内,四边中有三边几乎被占满,使观者感觉到画外有画,树外有树,花外有花。白石的多数作品以简洁、单纯为特色,此图却反其道而行,显得繁盛、饱满、热烈,颇为少见、新鲜。且画得很认真,很难找到败笔与不周之处,非大师之笔不可能达到此境界。早在20世纪20年代后期启明夫人就曾向白石求过画,是白石的大主顾之一,这种异乎寻常的画法,很有可能是出自启明夫人的意愿。如果求画者与白石老人熟悉,又肯出高价,他就会下大功夫,精心构思、落墨、设色,直到自己满意,求者也满意为止。这种作品被白石称为 “用心之作”的为数极少最能体现其艺术水平的为罕见的大横幅代表作和精品。

图39 齐白石20世纪30年代作 《双鹰松石图》

图40 齐白石20世纪30年代中期作《群芳争艳图》

十二是《观音菩萨像》(图41)。白石以观音为题的作品存世不算太多。此画白石采用了民间的传统美人形象来描绘观音,瓜子脸、柳叶眉、丹凤眼、樱桃口,完全都是世俗化的传统审美取向。观音的面部略施淡彩,恰到好处地突显出面庞的清秀、 与光感,多少可以看出他对西画的借鉴。观音的衣纹勾勒用笔雄健飘逸,一气呵成,带有浓浓的木雕味,为白石画得最美的一幅观音像! 根据落款的笔性与绘画风格推断,大约作于20世纪40年代初,为白石观音像中罕见之精品。

图41 齐白石约20世纪40年代初作《观音菩萨像》

十三是《五工虫四贝叶扇面》 (图42)。此扇面应是懂得书画鉴赏的作国先生,出高价求白石老人所画,全部由老人亲笔完成。扇面上落有少见的双款,五只神态各异的工笔草虫都画得带有拙味和强烈的木雕感,静中欲动。贝叶的勾勒用笔稳健、精细、灵活,设色也运用了大写意画法,轻重浓淡变化显着、对比强烈,贝叶在透明中带有质感与飘逸感。蝈蝈的用笔如木雕刀刻,雕刻感和拙味十足; 知了和蝼蛄的造型、笔性,也都具有强烈的质感与雕刻感; 蛾子画得蓬松透明; 红蜻蜓造型拙朴,翅膀网纹的勾勒浓淡轻重变化自如,有微微颤动之感。

十四是《十力图》 (又称《十工虫秋草图》图43,图44、45为局部)。此画是1945年白石为好友熊十力 (子真先生)所画。将10只工细的草虫画于一画者,在存世的白石工虫画中极为罕见! 此画应是目前发现的白石亲笔工虫中的大幅代表作和精品。白石专门为熊作此画,应与熊十力的名字密切相关,“十力”出自佛典《大智度论》中赞扬佛祖释迦牟尼之语,比喻佛祖有超群的智慧、广大的神通和无边的法力。用10只生动传神的草虫喻意“十力”法力无边,表达了白石对熊十力的钦佩之情。画面上草虫的排列总体呈大S形,局部呈不等边的三角形,草虫间相互顾盼,仿佛是在悠闲地聊天,充满了拟人化的天真与童趣。草虫的刻画精细传神,呼之欲出; 用笔精细、沉稳、果断,带有雕刻味; 造型精准,细微处的描绘略有减化; 用墨洁净透明,对比强烈,融入了写意画的墨法; 阔笔画出两行秋草,既分出陆生与飞翔的草虫,又增添了画面的对比与生活情趣。不少人认为白石老人80多岁,已经老眼昏花,画不了精细的草虫了。实际上从1890年到20世纪40年代晚期,白石一直在画工笔草虫,只是20世纪30年代晚期以后,亲笔画得少了,一般的应酬之作都用代笔。如果客人肯出高价、又是行家,老人依然会亲自动笔。北京画院收藏的无款印《九工虫图》 (图46),虽造型精准,但明显带有西画痕迹,草虫排列凌乱,其中红蜻蜓的身子用色晕散严重,应为王雪涛画的写生稿,供白石老人作参考。近年来,艺术品市场出现 “白石”七八个工虫满天飞,十几个、几十个甚至上百个工虫画于一张画中,除此画外,目前尚未发现其他真迹。

图42 齐白石1941年亲笔作 《五工虫四贝叶扇面》

图43 齐白石1945年亲笔作 《十力图》

图44 齐白石1945年亲笔作 《十力图》局部1

图45 齐白石1945年亲笔作 《十力图》局部2

图46 北京画院收藏的无款印 《九工虫图》

十五是《慈姑群虾》 (图47)。齐白石以画虾最为着名,也用功最勤,一生画得最多,有数千幅。白石画虾数十年,经历了早中晚三期的变法,最终完成了笔精墨妙、神形兼备、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升华。此画作于卖画高峰期的1948年,是白石为民国时期的将军郑挺锋所作。属于白石画虾成熟期的作品之一,下笔从容肯定,笔法劲健老道,12只虾画得形态各异、灵动如生,墨色变化自然丰富,以浓淡分出虾的远近; 阔笔画出的慈姑,看似不经意,却雄健酣畅、生机勃勃。相似的构图,白石老人画过多幅,此画仍属于其中精品。

图47 齐白石1948年作 《慈姑群虾》

十六是《蛙声十里出山泉》 (图48)。此画为白石重要代表作之一,也是公认的杰作,是白石91岁时为着名作家老舍所画,诗句是由老舍指定。白石老人画“蛙声十里出山泉”这个命题,经过了几天的冥思苦想,特殊的艺术联想,运用得恰到好处。画面中没有画蛙,出现的是随涓涓细流山泉而出的小蝌蚪,使观者如闻远处之蛙声。而这蛙声似乎也不是马上可以 “听”见的,而是在数周后出现在这十里山泉之中。构思得绝妙之至,实在令人拍案叫绝,非白石不能为也。老人的艺术想象力的确令人叹为观止! 画面中,阔笔山石与细笔带有涡旋的溪流及灵动的黑色蝌蚪间,形成了强烈对比,更增添了画面的形式美。

图48 齐白石1951年作《蛙声十里出山泉》

鉴定要点:

齐白石作品的存世量极大,赝品也甚多,从上世纪20年代到现在一直有人在作伪。鉴定白石的作品,应对白石各个时期作品风格的变化,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与理解,最好还要了解白石年表,建立起一个不同时期白石作品的标准纪年图谱。在观摩了大量白石早、中、晚时期作品的基础上,总结出不同的用笔、用墨及设色规律,特别要感悟到白石无论题款还是作画,都融入了木雕味的笔法,这种笔性与他早年的雕花木匠生涯密不可分,也是任何仿冒者难以企及的特征。鉴定齐画应把握“一字、二画、三印章”的原则,掌握白石早、中、晚时期字体变化的特征,最好能做到对于没有具体年代的题款,能大致判断出具体年代的熟练程度; 白石画大写意,下笔从容肯定,带有大刀雕木之趣,画工笔草虫,工细中有韵律与节奏,犹如小刀精心刻木; 白石是篆刻大家,一生刻印很多,用印也早、中、晚时期不同,需要多比对标准真迹,找出其中的一些规律。近十余年来,大量白石作品出现在艺术品拍卖市场,经过市场的洗礼,不少人已基本掌握了白石大写意画的规律,真伪鉴定似乎已不成问题。但是,对于落白石亲笔款的工笔草虫亲笔与代笔的鉴定依然很模糊,甚至某些博物馆和大型拍卖公司至今依然不加严格区分,形成了一种惯性。区分白石工笔草虫的亲笔与代笔,是白石作品鉴定的难点,具体鉴定方法,详见笔者的研究专着《齐白石工笔草虫鉴定与收藏》。另外,齐白石是以卖画为生的职业画家,根据客户的需求,以同一底本为蓝本,相同构图、同一题材的画,他一生画了不少,要注意将这些画与高仿复制得一模一样的“鸳鸯对”加以区分。

赝品举例:

一是齐白石1948年款《枇杷蜻蜓》 (图49)。此画落有1948年纪年款,题款从结体到用笔都与白石亲笔款差别明显,结体虽极力仿白石,但写得很做作,只有个别几个字像,用笔枯瘦躁气,与白石沉稳劲健的用笔相去甚远。画的笔法也偏枯瘦,墨色亦缺乏变化,蜻蜓画得更为拙劣,只有“齐大”一方朱文印真。此画应是白石三子齐子如1948年串通门房,用他画的假画盖上白石真印换掉白石真迹,欺骗不懂画的湖南乡亲的典型。后来此画被湖南省博物馆征集馆藏,可见对流传有续的馆藏作品也要认真分析。

二是齐白石款《四工虫三贝叶图》 (图50,图51为局部)。此画虽画工精细、造型精准,但整体感觉偏于轻薄。用笔与白石亲笔工虫也有明显差异,草虫和贝叶的勾勒虽精细流畅,但运笔偏快、缺乏木雕感的拙味和笔锋的轻重变化。粗笔树干和落款,猛一看,老拙劲健,但过于刚猛,行笔偏快,与白石刚中寓柔的笔性略有差异,特别是 “百”字的一折出头,带有王雪涛早年的笔性(图52王雪涛1927年作《丝瓜纺织娘》 ),而落款的总体风格看似20世纪30年代,但却经不起仔细分析比对,“齐璜”二字的结体为20世纪20年代,但用笔却近于20世纪30年代。王雪涛为白石高足,20年代曾跟白石学大写意花鸟画,白石惊叹其模仿能力 “似白石手” (图53,《雁来红》设色也有些晕散)! 此画从落款到画,应全部是由王雪涛代笔,完成于30年代,是王雪涛代笔草虫的典型。

三是无款《五工虫四贝叶图》 (图54,图55为局部)。此画没有落款印,为白石的学生王天池旧藏。工虫和贝叶虽然都是白石40年代常画的造型与构图,但是造型和白石亲笔(图11)相比有些差异,草虫的关节画得死板、刻意,线条勾勒拘谨,画法与笔性疑为曹克家大约1942年为白石画的代笔贝叶工虫一致(图56),故此画的工虫与贝叶绝非白石亲笔,疑为曹克家代笔。

图49 齐白石1948年款《枇杷蜻蜓》

图50 齐白石款 《四工虫三贝叶图》

图51 齐白石款《四工虫三贝叶图》局部

图52 王雪涛1927年作《丝瓜纺织娘》

图53 王雪涛1926作《雁来红》

图54 无款 《五工虫四贝叶图》

图55 无款《五工虫四贝叶图》 局部

图56 齐白石约1942年亲笔款《四工虫五贝叶图》(工虫贝叶疑为曹克家代笔)

齐白石的画风有浓厚的乡土气息,纯朴的农民意识和天真浪漫的童心,富有余味的诗意,是齐白石艺术的内在生命。热烈明快的色彩,墨与色的强烈对比,浑朴稚拙的造型和笔法,工与写的极端合成,平正见奇的构成,作为齐白石独特的艺术语言和视觉形状,是齐白石艺术的外在生命。现实的情感要求与之相适应的形式,这形式强化了情感的表现,两者相互需求、相互生发、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了齐白石的艺术生命,即齐白石艺术的总体风格。

齐白石原名纯芝,字渭青,号兰亭。后改名璜,字濒生,号白石、白石山翁、老萍等。他是近现代中国绘画大师,世界文化名人。擅画花鸟、虫鱼、山水、人物,笔墨雄浑滋润,色彩浓艳明快,造型简练生动,意境淳厚朴实。所作鱼虾虫蟹,天趣横生。

齐白石书工篆隶,取法于秦汉碑版,行书饶古拙之趣,篆刻自成一家,善写诗文。曾任中央美术学院名誉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等职。代表作有《蛙声十里出山泉》《墨虾》等。

齐白石(1864—1957)湖南湘潭人,名纯芝,小名阿芝,又名璜,字渭清,号兰亭、濒生,别号白石山人,以齐白石名行世。15岁学雕花木工,描摹《芥子园画传》, 27岁始习诗文书画,晚年融合其纯朴的民间艺术风格与传统的文人画风,形成独特的大写意风格,达到了中国现代花鸟画巅峰,开红花墨叶一派。曾任国立北平艺专名誉教授、北平美协名誉会长、中央美院名誉教授、中央文史馆研究馆员、中国人民对外文化协会理事、中国画院名誉院长、北京中国画研究会主席、全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全国文联委员、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等;曾获“人民艺术家”、“世界文化名人”称号和国际和平奖等殊荣。

齐白石诗书画印四绝,尤擅花鸟虫鱼瓜果菜蔬,兼擅人物、山水,与吴昌硕并称“南吴北齐”。他主张艺术“妙在似与不似之间”,曾说:“为万虫写照、为百鸟张神,要自己画出自己的面目。”齐白石石笔下的鱼、虾、蟹、鸟、蝉、蝶以及各类瓜果菜蔬笔简意足、生机盎然,散发着自然田园的芬芳。

齐白石一生勤于创作,留下画作3万多幅。1922年,齐白石的画到东京参加画展大受欢迎,全部以高价卖出。齐白石作品最高拍卖价已高达1661万元,目前,国内一级市场难见齐白石作品,在香港和纽约市场,齐白石作品是被拍卖最多的。

农家弟子出身的齐白石,其创作大多表现家乡的田园景色,关注日常生活中和身边的自然之物。莞城美术馆收藏的齐白石画作,皆为晚期大写意风格,题材丰富,鱼、蛙、蟹、花卉、葡萄皆有,具有较强的代表性,是对齐白石艺术风格的一次展示。

“子非鱼,焉知鱼之乐?”读齐白石的作品《游鱼》,却分明能感觉到鱼儿畅游的快乐。此画创作于白石老人94岁高龄,画中大小七条游鱼皆以水墨画出,浓淡相宜、远近有别,鱼的动态十足,虽然没有画一滴水,却仿佛能感觉到满纸生波,鱼儿们正在水里翩然游动。鱼之乐,人之乐也,这就是生活的真味,是白石老人对生活的礼赞。

作品《荷花双蛙》亦为齐白石晚年之佳作,源于他对故乡的思念。每逢盛夏,家乡湘潭碧荷盛开,蛙声不绝。画家饱蘸浓墨倾情描绘,画面构图别致,红花墨叶,别开生面。宽大的荷叶、盛开的荷花、跃水的双蛙、静静的流水,似有微风拂过,喻有声于无声处,乡情定格在一个炎热的夏日午后。

作品《秋花晚香》也表现了画家独特的红花墨叶风格,以浓墨写叶、以洋红写花,线条流畅有力、用笔老辣朴拙。作品还寄托了齐白石对生命秋天的热爱和赞美,以花喻人、以景写情。

同样,作品《三蟹》和《葡萄》也饱含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浓浓的生活情趣就在这笔墨的无穷变幻之中跃然纸上,原汁原味地再现眼前。

20世纪中国画坛巨匠齐白石先生诞辰140周年。这位生活了近一个世纪的艺术大师,被当今书画界人士称为20世纪中国画的一面旗帜。他在诗书画印的艺术园地里,毕其终生,辛勤耕耘,“共作画数千幅,诗数千首,治印亦千余”,可谓洋洋大观,硕果累累;他创作的草木虫鱼,飞禽家畜,山水人物,形神兼备,气象万千。中年后改为大写意。其画作风格老辣、苍劲、粗犷、豪放。而齐子如画作的风格比较秀丽。这跟齐子如曾拜师著名老画家陈半丁受其风格影响有关。1957年,齐白石去世。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47757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30
下一篇2023-06-3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