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国内旅游意义深远的目的地,三大旅游景区景点:天安门广场、故宫、八达岭长城,非去不可。此外,金秋十月,丹桂飘香,正是旅游赏秋好时节。推荐如下:
1、天安门广场
天安门广场位于北京市中心,地处北京市东城区东长安街,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广场,记载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五四运动、一二·九运动、五·二〇运动都在这里为中国现代革命史留下了浓重的色彩,同时还是无数重大政治、历史事件的发生地,是中国从衰落到崛起的历史见证。
2、故宫博物院 ( 5A景区 一级博物馆 )
故宫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旧称紫禁城,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是中国古代宫廷建筑之精华,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之一,世界文化遗产。建国70周年,让2019年10月旅游故宫,注定不凡,因为故宫及收藏是中华文明的象征与典范。历史的沉淀,传承的积累,让作为中国人的我们无比骄傲。
3、北京八达岭长城旅游区 ( 世界遗产 风景名胜 )
八达岭长城,位于北京市延庆区军都山关沟古道北口。是中国古代伟大的防御工程万里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明长城的一个隘口。八达岭景区是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以其宏伟的景观、完善的设施和深厚的文化历史内涵而著称于世,是举世闻名的旅游胜地。
4、喀纳斯景区 ( 5A景区 )
秋天的喀纳斯,它比哈利波特的世界更魔幻,比羚羊谷更凌厉深邃,比荷兰更清新秀美。10月的喀纳斯湖畔,山林犹如画屏,分布各异的林带呈现层次分明的颜色,烘托着山顶耀眼的雪白,投映在翡翠石般的喀纳斯湖面,形成一幅光彩夺目的画卷。
这个时候的喀纳斯是一个纯金的时节,天高云淡,蓝天如洗,层林尽染,满目流金。翡翠股的湖泊,色彩随光线变幻,妖娆神秘。
5、南京栖霞山
栖霞山位于南京市栖霞区,古称摄山,被誉为“金陵第一明秀山”,是中国四大赏枫胜地之一。栖霞红叶种类很多,尤以枫香为主,包括红枫、鸡爪槭、三角枫、羽毛枫、榉树、黄连木等,每到深秋,山中漫山红遍,犹如晚霞栖落,蔚为壮观。
扩展资料
去故宫旅游注意事项
1、来北京旅游的人很多,要注意人身财产安全。同时如果住在北京,必须带身份证。
2、第一次去时,建议找个专职导游,通过导游才能了解很多玄机,但是导游也赶时间,所以走的比较快,不能慢慢看。
3、如果去得话,不要忘了带上学生证、军人证、老年证等证件,这些证件在北京许多公园可都是相当有用的。 还有不要忘记带些食物、水以及相机,因为故宫里面的东西是相当昂贵的。
4、参观故宫不让带包,因此参观时最好不要带较大的包(外宾除外)。当然也可以将大包寄存。
5、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游览路线,以防时间不够以至于重点部位无法去。要想把故宫全游览一遍的花费两日的时间。
在广东,客家人真的很强大,真的很服客家人
广东其实也是个小三国,西边的广府,东边的潮汕,还有夹在中间的客家。小时候听妈妈说,客家与潮汕也有过摩擦,不过后来就不了了之(后来客家与广府掐得热火朝天,个中有没有潮汕人的祸水西引也未可知)后来潮汕不断做大做强,下海经商,侨客遍布天下,而广府有官方身份,客家人的处境越来越不利。
客家话本身的特点就表明这个方言形成时间不会早于宋代。客家这个名称以及他们住的区域也说明他们到达南方是比较晚近的事情,跟永嘉之乱其实没啥关系。要论关系,其他南方方言还能扯扯唐以前的历史,客家还真扯不到。我想主要还是语言环境吧。
以前都市还未发展,相对比较封闭的语言环境中,用客家话来做主流贸易语言问题不大。可是客家的勤俭特性注定客家人的聚集地会高速发展,发展意味着开放。当其他语言更为普遍的存在的时候,客家人的适应能力就体现在不排除外来语言。
赣州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富肯定还谈不上。我们客家人从来就不缺乏吃苦耐劳、脚踏实地的品质,扬帆起航的勇气,艰苦环境下客家人一直都是拓荒者。只要我们赣南客家人无论身在何方,每个人都能为自己的生活努力打拼,心系家园,赣州自然而然就能富强,家乡就能越来越好,越来越漂亮。
多向南边的广府看看,我们差的还很远。经济不必说,文化上广府文化和客家文化的影响力相差甚远。再单从客家文化里来说,广东客家文化圈繁荣昌盛、硕果累累,相反赣南客家默默无闻。奋起直追啊,站在多山多水的赣南,眼睛应该要看的更远才对。
我是粤北的客家人,从08年开始几乎年年来广州,在这里似乎说粤语的人都会有一种高人一等的优越感,而客家人则会因为说客语而感到自卑,甚至两个客家人遇见,知道对方是客家人后依然在说普通话,这是对自己的语言多么的自卑啊!
那个秋林就是我们老家的人在一个县里,那时他来县里演出作为压轴出场,然而他一首歌都还没唱完我的同学就拉着我走了说好俗好无聊,在场的人也是走了快一半。有很多人忘记了客家话怎么说,甚至很多人讨厌客家话,刻意的不教育自己的下一代讲客家话,何其悲哀!我看到客家话在渐渐衰落,作为一个客家人感到深深的痛心。
跟别人说起普宁市,别人第一想到就是潮汕人都是说潮汕话的,然后纠正自己是客家人,大部分人说没听过普宁有客家人,就得解释一通,普宁分客家人潮汕人,主要就这两种语言。普宁好歹还有几十万客家人呢。有时候也是心累呀,像是被社会遗忘,现在出去外面除非遇到老乡才会说客家话,不然都是说普通话了。
客家婚嫁喜庆习俗
核心提示:婚姻习俗各阶层繁简不尽相同,一般要经过“六礼仪式”:⑴说亲;⑵送定;⑶报日子和送聘金;⑷盘嫁妆;⑸接亲与送亲;⑹拜堂与吃面碗鸡。这是客家结婚姻的六个程序,和古之“六礼”大
客家客家婚姻习俗有保留中原民族古风的一面,又有变异的一面,表现在婚俗观念上的几个特点是:
⑴客家是父当权的家长社会,“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对儿女婚姻起主宰作用。婚姻形式以“嫁娶婚”为主,男方向女方求婚,女方嫁入男家成婚。
⑵客家宗族兴盛和传宗接代的观念特别强,希望多添男丁,家大业大。如果膝下无子,就常以女招郎(招赘婚)的办法把男方招入女家,不致断了香火》。
⑶客家女子从事家务和参加劳动的能力较强,所以地位比中原汉族的女子高。在婚嫁礼节上同样受到父母的重视,隆重排场,嫁妆也尽可能丰厚。
⑷客家人一般同族同姓不联婚。乡村基本是按姓氏聚居的,邻村不同姓可以结婚,同村的一母子孙不许结婚,跟仇族也不通婚。
婚姻习俗各阶层繁简不尽相同,一般要经过“六礼仪式”:
⑴说亲;⑵送定;⑶报日子和送聘金;⑷盘嫁妆;⑸接亲与送亲;⑹拜堂与吃面碗鸡。这是客家结婚姻的六个程序,和古之“六礼”大同小异。 说亲说亲合适后,女方提出条件,聘金若干,猪、酒、鸡、鱼若干,桔饼、糖果若干,农村要加上米、豆、粉、面若干;男方则提出要妆奁若干,由媒人在男女双方间调和讲定。农村往往用书面形式,称“写婚约”或“写合婚字”,正面写“文字厥祥”,底面写“天作之合”,由双方家长及媒人亲房签字画押,各执一份。写字时要由男方备办盛宴。在城关则由男方送桔饼、糖果并布料、鞋袜、戒指或手表等到女家,女家回送帽鞋衣服给男方。有的还由男家请一二桌“订婚酒”。从此,女子便是男家的人了。送定以后,逢年过节,男方要送礼物给女方,直到结婚为止。
广东梅州市区(梅江区、梅县区)一带的客家人,除了一般需送的礼品外,还要送一公一母两只“兔子”。“兔子”是用猪肚翻个面,塞入米糠制成,再做上耳朵、眼睛,形象逼真。女方收下公的一只,回给男方一只母的。俗谓“过了兔子礼即可吐子吐孙”。 接亲也称迎亲,旧时多在日间进行,现多在深夜。男方在午间要备猪头、鸡公、鱼及香烛、喜炮声中到女方家中接亲。“我是花轿抬到夫家的!”这是旧时妇女一辈子都值得骄傲的。俗话说:“破扇子扇扇也有风,破轿子坐坐也威风。”同去接亲的人要双数。女方家中看到接亲人员前来要将大门关住,待接亲者连放三次鞭炮以后,接过蜡烛火种,才开门恭迎。女方要备办酒宴款待接亲者,谓之“无块席”,婿郎、陪客稍微动筷,不多吃。出嫁姑娘洗澡后,由媒人和喜娘为之梳妆打扮。女方送客的人也要双数,一般有新人伯娓和新娘的兄弟及其他亲友。出门时,女方父母应回避。到男家后,若入门时候未到,新娘先要在门外等待。入门时,鼓炮相迎,男方父母亦应回避,到拜堂时相见,以避免“相撞”,造成日后不和。跨进大门槛时,由厨子宰杀一只公鸡,叫“拦门鸡”。一些乡间习俗在门槛下放一把斧头,新娘踏着米筛进入新房。
一些一些地区的客家人在迎亲中有“拖青”之俗,即花轿车后面有个人拖着一条寓为百子千孙的榕树枝。当花轿在路上遇上别家的的花轿时,便按俗规互相调换树枝,双方回祝多子多孙,俗称“换青”。然后各自拖回家中,把榕树枝抛到自家屋瓦背上,借榕树多子之意,有些地方则互换红花。
拜堂与吃面碗鸡、交杯酒
这是这是结婚姻最后的仪式,新郎、新娘先同拜天,次拜祖宗,然后夫妻相拜。拜毕同入洞房,洞房内点红烛,桌上放着煮熟的鸡、面条和两个鸡蛋,新娘新郎共同进餐,吃交杯酒。这是新入门第一次与新郎进食,需选吉时。新床上放的东西有讲究,城关一般是放四个柚子,上贴喜字,“柚子”与“有子”谐音。乡间放一个红斗,装满白米,还有尺秤、算盘、剪刀之类,象征婚后生活富裕,会划会算;另有一盏红灯,取“添丁”之意。 闹房闹房不属结婚仪式,或有或无。一般在宾客宴散以后,一些青年男女亲友进新房与新郎新娘逗乐,要新人说唱捧逗,如新郎抱新娘咬红花(红包),新郎新娘合吃一颗糖果,唱歌跳舞等。过去还有“坎压油堆”的陋习,就是一个个压到新娘身上。这种现象多少带有人类早期野蛮群婚的遗风,现已革除。过去有些地方因新房狭窄,闹房改在厅堂举行。闹房连续三天,这三天内不分大小,男女老幼均可参加。客家闹房,还受一种观念的支配,认为越闹越吉祥。广东梅州客家人闹洞房的习俗中特别突出说四句,以吉祥、祝福、禧戏的语言构成押韵四句词,贯穿着整个闹房过程,典雅、风趣。如有的说四句道:
月光光,看新娘,新娘肚屎圆丁当,
今朝下种子,明年八月生出桂子满天香。
这类既带嬉戏又含祝福的四句词常引人拜腹大笑。 台湾台湾的客家人最风趣,圆房之时,新郎新娘刚刚躺下,床底下就会传出公鸡“喔!喔喔!”的叫声,母鸡“咯咯蛋”的报生声。原来是在姑娘谈定婚姻事后其母亲精心地为其喂养一对鸡,随她出嫁之日作为“带路鸡”来到男家,直送洞房婚床底下。鸡叫后,新郎会问新娘:“床下怎么有鸡叫”新娘告诉他:“天快亮了,公鸡啼明,鸡下蛋了。”新郎掀起床单一看,床底下母鸡真的下了个大鸡蛋了。新郎触景生情,紧紧地抱着新娘高兴地说:“果然不错,生了!生了!好兆头,我们也会生的!”此俗俗称“圆房催生”。
不少地旧俗还有圆房验贞之陋俗。南方特别是广东一带,在三朝回门时随送烧猪以示新娘贞节完好,新娘得到男家的尊重,女家为此而感到骄傲。“吃烧猪”成了新娘子是否贞节的代名词。三朝之日新郎伴新娘回门,女方父母翘首盼望,在看到随来的“烧猪”时才放下那颗久悬着的心。女儿是守身如玉的处女,婿家已表示对她满意了,父母才为女儿终身有托而感到欣慰。对此旧俗,有岭南杂咏一首云:
闾巷谁教臂印红,洞房花影总朦胧;
何人为定青庐礼,三口烧猪代守宫。 寡妇再醮与离群众观婚的妇女再婚,过去在社会上受歧视。结婚仪式不能与普通婚姻相同,如不能穿红衣,不能在厅堂正门出门,要提前一两天离开原来的家,有的地方要半路上轿,接亲时间不能在晚上而在白天等。也有寡妇不改嫁他家,招男子来家结婚“打合同”的,多因其有子女并与翁姑有感情不愿离开所致。离婚妇女也有离婚不离家的,与家人照常生活在一起,除了与丈夫脱离夫妻关系外,其地位与离婚前相同。
一、请媒人:明媒正娶少不了媒人
传统的客家婚礼,青年男女双方(包括双方家长同意)欲成夫妻,手续上必须聘请媒人婆来撮合牵线,否则婚姻无效。旧时候在客家地区,一般人家男孩长到17岁左右,女孩子长到15岁,便由家长出面请媒人说媒(媒人上门说亲的情形也不少见),媒人从中得到主人家的介绍费。
二、相亲家:相对开明的盲婚哑嫁
作为媒人婆,也不是简单把未婚男女简单配对在一起,而是会经过挑选。当年的媒人婆会按照小伙姑娘的家庭、地位去牵线,所谓“竹门对竹门,木门对木门”这样的配对原则,成功率较高。也有部分父母十分关心自己的儿女婚事,儿子快到婚龄时,便在邻村暗访合适女孩,当发现理想的人选后,便请媒人撮合。
假如是媒人撮合的,男女双方家长满意后,媒人会想办法让男女双方“偷窥”,了解对方情况,这比起一些地区的“盲婚哑嫁”也算是进了一步。当然,在“偷窥”的过程,双方都会掩饰自己的缺陷与不足,虽然不如自由恋爱般清晰明了,但也是相当开明。
三、下聘礼:由双方父母按下指模
如男女双方“年庚八字”和顺,男家就要下聘礼,请来女方父母、女方至亲、媒人、写字先生、自家长老、叔伯到酒楼参加“文定”(双方家长商谈确定聘礼的数目)。唇枪舌剑之后,确定聘礼的数目,确定后由写字先生用红纸写下男方要给女方的“身价钱”,包括礼金、金银首饰,衣物等,乃至花轿,乐队情况,何时迎亲,宴请亲友人数,都一一写上,由双方父母按下指模,以防日后反悔,这样这门亲事就算定下来了。迎亲前几天,男家按照“文定”把礼品礼金送到女家,一般会出动11人以上,浩浩荡荡前往女家,鸡、鸭、猪、谷物、酒及礼物清单一同呈上,让女方收下。
四、备嫁妆:床被首饰看经济状况
女方在“文定”之后,即开始筹办嫁妆了。嫁妆一般有床、衣柜、木箱、桌椅、衣物、首饰等。嫁妆的多少,一看男方送的聘礼,聘礼重,嫁妆自然也会多。二看女方家庭经济状况,家庭富裕,嫁妆会多,家庭贫寒,嫁妆就少。出嫁的前几天,村中的女伴和**拥集到待嫁姑娘的闺房,她们在这里一是依依不舍叙友情,二是学唱“哭嫁歌”,三是帮助姑娘美容扮靓。
五、去迎亲:出门带一对“带路鸡”
旧时客家人婚嫁对良辰吉日很讲究,认为嫁娶的日子和出嫁的时辰会决定这起婚姻的好坏。因此,迎亲一定要提前作准备,不能有误。去迎亲的队伍领头的是媒人,带着挑着箩筐的人,她一头挑着一对“带路鸡”(通常一公一母),一头是一埕米酒。娶亲的人数也有讲究,去时单数,回时包括新娘在内要双数,这叫好事成双。客家传统婚礼会有规模不小的“八音”乐队,一行人一路吹吹打打到女家。
六、回门:回门仪式不可少
养女千日,嫁在一时。为了感恩娘家养育,新人在婚礼后通常进行回门仪式。在客家婚礼习俗中,新人回门的仪式是由新娘家就派来一男一女(多是新娘的兄嫂或叔婶),接新婚夫妇回娘家,同时送去一只烧乳猪。新女婿首次拜见岳父岳母,新婚夫妇带去食的糖果分发给自家或邻家的小孩。新人回家时父母会送利是、衣物等礼物给女儿,富家会送田契、耕牛。这样,新婚大礼才算圆满完成。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