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本剧 松赞干布向文成公主求婚

课本剧 松赞干布向文成公主求婚,第1张

  公元640年,松赞干布派了个能干的使者禄东赞带了一百人的出使队伍,备了五千两黄金和珍宝数百件的厚礼,到长安去求亲。

  唐太宗接见了禄东赞。禄东赞传达了他们的年青国王想跟唐朝友好的心愿,说得娓娓动听。唐太宗心里挺满意,就在皇族的女儿中,挑选一个美丽温柔的,封为文成公主,把她许嫁给松赞干布。

  据说,使者禄东赞是个绝顶聪明的人。后来,在青藏高原的人民中,流传着一个“五难求婚使”的动人故事:

  禄东赞在长安求亲的时候,各国来求亲的使者很多。唐太宗下了一道命令,要前来求亲的使者先解答五个难题。哪一国使者能够解答,就答允跟那国和亲。

  第一道题目是要求把一根很细的丝线,穿过一颗有九曲孔道的明珠。禄东赞把丝线系在一只蚂蚁的腰部。蚂蚁带着丝线,爬过明珠的九曲孔道,丝线也就带过来了。

  第二道题目是把一百匹母马和一百匹小马驹儿放在一起,要求辨认出哪匹马驹儿是哪匹母马生的。禄东赞把母马和马驹儿分开关了一天,断绝了马驹儿的饲料和水。第二天,再把它们放在一起。饿慌了的马驹儿分别奔到自己的母亲那里去吃奶。它们的母子关系也就认出来了。

  禄东赞通过了一道道考试,最后一道是要从二千五百名美貌年青的女子中,找出谁是文成公主。禄东赞凭他敏锐的眼力,一下子就把那仪态大方的公主认出来了。

  这些传说不大可能是事实,但是却反映了吐蕃人民对唐蕃友好的愿望和完成这个使命的使者的赞美。

  公元641年,二十四岁的文成公主在江夏王李道宗的护送下,动身到吐蕃去。文成公主出嫁队伍非常庞大,唐太宗绪的嫁妆非常丰厚。有珍宝、金玉书橱、360卷经典、各种金玉饰物、许多吐蕃没有的谷物、蚕种、果品、蔬菜的种子,又有很多烹技食物,各类饮料,各种花纹图案的锦缎垫被,卜筮经典300种,用以分别善与恶的明鉴, 营造与工技著作60种,治 404种病的医方 100种,医 学论著 4种,诊断法 5种,医疗器械6种。除此之外,还带去了各种技术工匠和一支宫廷乐队。当时唐朝盛行佛教,文成公主是一虔诚佛教信仰者,所以还带去了一尊“释 迎佛像。

  文成公主出嫁的消息传到吐蕃,从唐朝边境到吐蕃,一路上都有人准备好马匹、牦牛、船只、食物,接送文成公主。松赞干布亲自从逻些赶到柏海迎接松赞干布拜见李道宗,恭谨地奉行子侄之礼,不断叹服大国服饰礼仪之美,俯仰之间均表现出一种愧沮之色。与公主回到拉萨之后,举行了盛大婚礼。松赞干布对自己能娶文成公主为妻十分高兴,他说:“我的父祖辈没有一个人能和上国通婚,我能娶大唐公主为妻,深感荣幸,当为公主筑一城以夸示后代。”。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在那里举行了隆重的婚礼。

  婚礼结束后,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越过雪山高原,到了逻些城。公主入城的那天,逻些人民像过盛大节日一样,载歌载舞,夹道欢迎。松赞干布还在逻些按照唐朝的建筑格式,为公主专门建造了一座城郭宫殿,给公主居住。

  文成公主在吐蕃生活了四十年,她为汉藏两族人民的友好联系和发展藏族经济文化作出了贡献。直到现在,在西藏的大昭寺和布达拉宫,还供奉着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塑像。公元650年,松赞干布死去。

  话剧一

  第一场吐蕃使者求婚

  旁 白:在青藏高原一带生活着藏族人的祖先——吐蕃人。吐蕃的统治者松赞干布,敬仰大唐文明于公元640年派遣大相禄东赞到大唐求婚。

  侍 卫:报,吐蕃使者求见。

  唐太宗:宣。

  禄东赞:高原的雄鹰——我们的赞普松赞干布

  使者甲:我国可汗

  使者乙:我国单于

  (齐读)向大唐皇帝陛下致敬。

  唐太宗:免礼。

  禄东赞:我们吐蕃赞普献给皇帝陛下的礼物,请收下。吐蕃愿与大唐修好,臣此行还带上我们赞普最真诚的请求——恳求皇帝陛下恩赐大唐公主入吐蕃连婚。

  唐太宗:可以,但我要考考你们的智慧。摆架御马苑。

  唐太宗:诸位使者先为这一百匹小马找到母亲。

  禄东赞:请皇上给我一天时间。

  唐太宗: 好吧!回宫。

  (旁白):第二天

  侍 卫:报,禄东赞把小马圈起来饿了一天,放出来后,小马就回到各自母亲的身边。

  唐太宗:此法甚妙。出下一题。

  宫女:这里有一颗九曲明珠,几束丝线。请你们想出办法把丝线穿过明珠中间的孔。

  小太监:这颗明珠中间的空弯弯曲曲,所以叫九曲明珠。要想用一根软软的丝线穿过去,谈何容易。(几位使臣拿着丝线直发愁)

  禄东赞:起奏天可汗,吐蕃使者有一办法。我可以找来一只蚂蚁,用一条马尾鬃毛拴在蚂蚁的腰上。然后,把蚂蚁放在九曲明珠的孔内,然后不断的向孔里吹气。蚂蚁不久就会从另一端的孔中钻出来。我再把丝线接到马尾鬃毛上,轻轻一拉,丝线就穿过了九曲明珠。

  旁白:只听见太监这样说到伯牙擅琴,在知音钟子期死后,伯牙摔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伯牙抚琴从来不用这只手指弹,为何?太监边说边举起右手的食指。禄东赞深思了一会儿

  禄东赞:吐蕃使臣已想到答案了,因为这只手指是属于这位小太监的。

  唐太宗:聪明。还有最后一题。

  唐太宗:(哈哈大笑)此法甚好。还有最后一题。请看!(众宫女如仙女般走出来,装束打扮相似)这里有30位美女,其中一位是文成公主)你们要在一刻钟时间内从中找出文成公主。

  禄东赞:(哈哈大笑)赞普久闻文成公主芳名,倾慕公主良久。文成公主出生于皇宫,自然气度不凡,风华绝代,与众不同。臣已经辨认出来。

  唐太宗:(诧异)哦,指出来,给朕瞧瞧。

  禄东赞:公主知喜事而来,额头上有红痣乍现,且祥瑞出现,身后有彩蝶飞来。

  (太宗、众宫女纷纷望着文成公主,文成公主摸摸额头,不仅嫣然一笑)

  唐太宗:(哈哈大笑)吐蕃使臣果然机智非凡,想必赞普更是聪明绝伦。既然吐蕃使者一一破解难题,那文成公主就嫁于吐赞普。

  禄东赞等:谢天可汗!天可汗万岁,万岁,万万岁!!!

  旁白:唐太宗已决定把文成公主赐婚于松藏干布,公元641年,文成公主肩负着促进两国友好交往的重任,起程前往吐蕃。

  唐太宗:女儿呀,路途漫漫,远嫁千里,你一定要好好保重呀。朕怕你思乡心切,特地命人铸造了两面黄金宝镜给你。这两面宝镜名叫日月镜。宝镜能照见中原河山,当你思念父王母后是便可以拿出来,缓解思亲之苦了。

  文成公主:父皇陛下,请放心。女儿会好好保重的,您们也要多保重身体。女儿要起程了。 (悲戚状)

  第二幕 西行入吐蕃

  旁白:文成公主一行人告别唐太宗后便起程前往吐蕃了。数十日后后文成公主一行人来到唐朝和吐蕃的交界地。

  文成公主: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天阔云轻何处觅乡音!

  侍 女:这是临行时皇上赐给的黄金宝镜——日月镜。思乡时候,可以照见长安城。

  文成公主:(拿出宝镜东照西照,不禁潸然泪下)离别家乡已千里,举目四望,茫茫苍苍,宝镜使人儿女情长,肝肠寸断,留此物何用呢?(于是忍痛扔掉日月宝镜,继续西行)

  禄东赞:公主殿下,前面有一条河,渡过此河,我们就进入吐蕃地界了。

  文成公主:(回首故土,失声痛哭)天下河水尽向东,惟我一人向西行。

  禄东赞:公主殿下,请勿过于伤心。

  文成公主:(擦干眼泪)说得对,不可以辜负父王的厚望的。我们快过河吧。

  第三场 文成公主在吐蕃

  侍女甲(向文成公主): 公主,这儿就是吐蕃了

  侍女乙(向文成公主): 公主,都城逻些到了

  旁白:吐蕃的男女老少都跑出帐篷欢迎文成公主,争着看公主的花容月貌,观看文成公主的风采。

  旁白:扎西得勒,扎西得勒。(献上哈达)

  松赞干布:欢迎大唐使臣送公主前来,请江夏王明日按照唐朝仪式主持婚礼。

  江夏王:好!好!婚礼明日举行。

  (第二天)

  江夏王:(婚礼音乐起)一拜天地,二拜高堂,三入洞房。(百姓高呼“扎西得勒”三声)

  松赞干布:(对禄东赞)我族我父,从未有通婚大唐皇朝的先例,我今天能得到大唐公主为妻,实为有幸。我要为赞蒙筑一座城池作为纪念,让子孙后代都知道。禄东赞就由你主持布达拉宫。

  禄东赞:臣这就去办。

  文成公主:我从大唐带来许多能工巧匠,各种谷物、蔬菜的种子。

  松赞干布:文成公主从大唐带来许多能工巧匠可以建造舒适的宫殿,织造绚丽多彩的丝绸,漂亮的锦缎,你们要好好向他们学习,还要派人去大唐学习。

  众人:是

  旁白:文成公主嫁到吐蕃后与松赞干布相亲相爱。

  话剧二

  旁白:文成公主是一个促进了唐朝与藏族友好的重要人物,一个为了祖国安定和平作出贡献的女子。今天我们就来看看文成公主入藏的过程。

  禄东赞:尊敬的天可汗万岁、万岁、万万岁。早已听闻大唐人杰地灵,赞普亦久仰中土文明。使臣奉赞普之命,特来大唐请可汗赐婚,以此促进两地友好交往。这里有黄金千两,珍宝数百件,作为聘礼,请天可汗收下。

  唐太宗:大唐与吐蕃早已结成友邦,朕也想两国关系更密切。赞普千里迢迢派使臣向大唐求婚,朕深感喜悦。不过目前已有回纥,突厥等族的使臣前来要求朕赐婚了。众多使臣都来求婚,可文成公主只有一个,这的确令朕左右为难。得想个办法为公主挑选一个最优秀的夫婿。

  唐太宗:(眉头一皱,计上心头)现在朕出三个考题,如果使臣能答出、答好,朕就把公主嫁给赞普。

  太监出题道:御马苑里有100匹小马驹关在左边的马圈里,有100匹母马关在右边的马圈里,请你们找出一个好的方法为100匹小马驹找到自己的母亲。

  禄东赞:起奏天可汗,吐蕃使臣已想出了解决的办法。唐太宗:说来听听。

  禄东赞:此法是:把小马驹饿一整天,然后放他们出来,小马驹定会跑到母马处吃奶。这样既不伤害小马驹性命,又能让其和母马团聚,还能体现天可汗的宽厚仁慈,何乐而不为呢?

  唐太宗:此法甚妙。出下一题。

  只听见太监这样说到伯牙擅琴,在知音钟子期死后,伯牙摔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伯牙抚琴从来不用这只手指弹,为何?太监边说边举起右手的食指。禄东赞深思了一会儿

  禄东赞:吐蕃使臣已想到答案了,因为这只手指是属于这位小太监的。唐太宗:聪明。还有最后一题。

  只见太监拍拍手后,有几位披着盖头,着装相似的女子走了出来。最后一题便是要从这些女子中找出文成公主来。

  禄东赞:(哈哈大笑)赞普久闻文成公主芳名,倾慕公主良久。使臣从赞普处了解到一些关于公主的事,使臣已知道答案了。

  唐太宗:(诧异)哦,是吗?那么请使臣指出来,给朕瞧瞧。禄东赞:公主并不在内。公主生于皇室,长于宫廷,应有不凡的气质,但使臣在这些女子里面没有感觉到有公主那不凡的气质。

  唐太宗:(哈哈大笑)吐蕃使臣果然机智非凡,贤臣择明君而从,想必赞普是一个明君。既然吐蕃使者能破解难题,那么朕决定赐婚文成公主与赞普。

  禄东赞等:谢天可汗!天可汗万岁,万岁,万万岁!!!

  旁白:唐太宗已决定把文成公主赐婚于松藏干布,公元641年,文成公主肩负着促进两国友好交往的重任,起程前往吐蕃。

  唐太宗:女儿呀,路途漫漫,远嫁千里,你一定要好好保重呀。朕怕你思乡心切,特地命人铸造了两面黄金宝镜给你。这两面宝镜名叫日月镜。宝镜能照见中原河山,当你思念父王母后是便可以拿出来,缓解思亲之苦了。

  文成公主:父皇陛下,请放心。女儿会好好保重的,您们也要多保重身体。女儿要起程了。 (悲戚状)

  旁白:文成公主一行人告别唐太宗后便起程前往吐蕃了。数十日后后文成公主一行人来到唐朝和吐蕃的交界地。

  文成公主:(拿出宝镜东照西照,不禁潸然泪下)离别家乡已千里,举目四望,茫茫苍苍,宝镜使人儿女情长,肝肠寸断,留此物何用呢?(于是忍痛扔掉日月宝镜,继续西行)

  禄东赞:公主殿下,前面有一条河,渡过此河,我们就进入吐蕃地界了。

  文成公主:(回首故土,失声痛哭)天下河水尽向东,惟我一人向西行。禄东赞:公主殿下,请勿过于伤心。

  文成公主:(擦干眼泪)说得对,不可以辜负父王的厚望的。我们快过河吧。

  旁白:经过一个多月的艰苦跋涉,在春暖花开的时候终于来到了逻些城。男女老少奏乐欢舞,欢呼“赞蒙来了”。当地居民还唱民谣来欢迎文成公主。

  旁白:松赞干布见公主来了便说:“欢迎大唐使臣送公主前来。”然后名江夏王按照唐朝仪式主持婚礼。婚礼在第二天便举行了。文成公主就是这样入藏的。文成公主入藏后把许多大唐的礼仪、文化和农作物都带到了吐蕃,使吐蕃人的生活得到改善。两人的生活过得很开心,也促进了唐蕃的友好关系。

  主要人物:文成公主、松赞干布、西藏官员、唐朝送亲官员

  地点:日月山

  主要情节:文成公主一行人,西行到柏海附近,与松赞干布等迎亲队伍相会,主要人物回顾往事,展望未来,愿为唐和吐蕃的世代友好共同努力。

  剧情:

  旁白:现在是大唐贞观十四年(公元640年),我们所在的地方是大唐与吐蕃之间的柏海。自从禄东赞大人传来消息:大唐贞观皇帝同意了我吐蕃的求婚请求,答应将美丽善良的文成公主送到吐蕃与我赞普松赞干布成婚以来,我吐蕃举国欢庆,赞普决定亲自迎接公主到我吐蕃。

  松赞干布放眼眺望远方,禄东赞走上前来:启禀赞普,公主殿下马上就到,这位是大唐的使者、公主殿下的侍从官,请赞普向他询问有关事宜。

  唐朝官员:拜见赞普。

  松赞干布:免礼,大人一路辛苦了,请坐下讲话。

  唐朝官员:多谢赞普。我大唐天子从贵国使者禄东赞大人那里已经感受到了赞普的英明,深感大唐与吐蕃结好,是我们双方的福祉。特派我护送大唐文成公主到贵国,与赞普共结秦晋之好。

  松赞干布:感谢大唐对我的信任,愿吐蕃与大唐世代友好。请大人先为我说一说公主的事吧。

  唐朝官员:赞普,我大唐文成公主知书达理,博学多才,美丽善良,聪明贤惠。愿与赞普共执连理,愿为大唐与吐蕃的友好尽心尽力,更愿吐蕃繁荣富强。公主也了解了赞普统一吐蕃、创立兵制、发展生产、改革文字等丰功伟绩,认为赞普是具有远见卓识的伟大领袖,对赞普钦佩之至。

  松赞干布:公主太客气了,请大人为我介绍一下你们在路上的情况好吗?

  唐朝官员:好的,赞普。我们告别贞观皇帝,从长安启程,先后经过了鄯州、鄯城、莫离驿、那禄驿,来到了柏海,真是历尽了艰辛。尤其是文成公主,从未走过如此长的路途,其中的艰难是很难想象的。但是,公主为了早日与赞普见面,克服了许多困难。更因为有吐蕃的多位使者悉心照顾,以及贞观皇帝与赞普的洪福保佑,才得以安然无恙。

  为了表达公主和大唐对赞普的敬佩之情,更为了吐蕃在赞普的领导下,更加繁荣,我们特地带来了一些特殊的礼物,这是礼单,请赞普过目。

  松赞干布:粮食种子;农业用具;纺织、缫丝、建筑工具;造纸、酿酒、制陶、碾磨、冶金等工具;各种技术书籍;等等。还有工匠。哎呀,我吐蕃今后发展有指望了。多谢大唐!多谢文成公主!我要立刻见到公主。

  文成公主:拜见赞普。

  松赞干布:公主一路上辛苦了,我松赞干布对公主真是望眼欲穿,今日得见,真是喜出望外。感谢公主能够到吐蕃来与我同甘共苦,一同为吐蕃的发展尽心尽力,更感谢为吐蕃带来如此多的珍贵礼品。我想,有公主的帮助,我吐蕃与大唐的友谊一定会更上一层楼,吐蕃一定会更加兴旺发达。我也一定会尽最大努力照顾好公主的。

  文成公主:多谢赞普。

  松赞干布:只是从这里前往吐蕃还有很远的路程,要经过众龙驿、牦牛河藤桥、唐古拉山和那曲,最后才能到拉萨。而且,从此之后,道路更加艰险,为了安全,公主还要弃轿骑马,我很为公主的身体担心,希望公主能够做好吃苦的准备。

  文成公主:我早已准备好了。

  松赞干布:公主,你怎么哭了,难道你后悔了吗?

  文成公主:不,不后悔。我只是想到从此之后,我再也看不到大唐了,再也看不到我的父皇和兄弟姐妹了。一想到此,我就泪流不止。

  松赞干布:一想到你一个弱女子,为了大唐与吐蕃的友好,远离家乡、远离亲人,来到语言、风俗都与大唐不同的吐蕃,真是太不容易了,我一定会尽最大努力照顾好公主,让公主在吐蕃生活的幸福、美好。为了帮助公主尽快适应今后的生活,我已下令工匠专门为公主修建了一座美丽的布达拉宫,相信公主一定会喜欢的。

  文成公主:多谢赞普的盛情。我一定会为唐与吐蕃的友好尽心尽力。

  旁白:文成公主在吐蕃和睦邦交,促进了汉藏友好,对吐蕃的经济和文化发展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吐蕃人民用诗歌形式来表达他们对文成公主的尊敬和喜爱。

世上千千万万的人之间,两个陌生人相遇的概率是000487,相爱概率是0000049,在这样微乎其微的概率下,遇见的人,这该是多么有缘分的一件事,而在遇见的人之中,又恰好有相爱一生的人,这不失为人生幸事。

那么吉增·佩玛和她的王子吉格梅偶然间相识,而后相爱,最后厮守终身,对他们而言,这便是最美的遇见。

年少时一见钟情

吉增·佩玛一个普通的90后藏族女孩,出生在一个有一定地位的外戚家庭,母亲的家族在当地有一定的势力,母亲出生在当地很有名的世家家庭,父亲是前扎西冈总督的外孙,祖父是前王后同父异母的兄弟。

综合来说,吉增·佩玛家中有一定的财力和势力,但是要是比起王室还是有一定的地位悬殊的,但就是两个身份地位不相匹配的人,吉增·佩玛和吉格梅还是结婚了,在他们三十岁和二十岁的最好年纪,说起他们的相遇也是很美好的。

那是一场家宴,作为王室外戚,吉增·佩玛也跟随父亲参加了,当时的吉增·佩玛是七岁的小姑娘,正是最可爱活泼的年纪。

作为王子,吉格梅自然是这场家宴人们关注的对象,面对人们不断的问题,吉格梅一开始还很有耐心的一一回答,但到底还是个十七岁的孩子,他感到十分烦躁,为了摆脱这种让人郁闷的氛围,吉格梅躲进院子里透气,遇见了同样出来溜达的吉增·佩玛。

吉增·佩玛一点也不怕生,主动和吉格梅打招呼,看着面前仰着小脸冲自己笑的小女孩,吉格梅内心泛起波澜,小姑娘笑得过于美好,在两个人的交流中,吉格梅心中不知不觉涌上一个念头,他对面前的小女孩说:“等你长大后,若你未嫁,我未娶,你可愿意做我美丽的妻子?”

或许在别人看来,一个十七岁的孩子对一个七岁的孩子说出这样的话,有些好笑,那时候的吉格梅也不明白什么是爱,只是在那一刻,他的脑子里只有这个念头。

七岁的吉增·佩玛更是不明白,她也不知道面前这个帅气的大哥哥说的话是什么意思,也许就是命中注定的缘分,懵懵懂懂的她笑着点头,于是两个年幼的孩子就许下了一生的诺言。

努力变得优秀

从初次相遇之后,两个人的交集并未中断,只是没有频繁的见面,每年吉格梅会细心地为吉增·佩玛准备生日礼物。

身为王子,吉格梅自然是优秀的,他曾就读于美国波士顿大学和英国牛津大学,继位以后更是把子民放在首位,经常外出观察百姓的生活,与百姓之间没有身份的隔阂,有这样优秀的一个榜样,吉增·佩玛心中也有了动力。

吉增·佩玛的家庭条件是不错的,她从小就学习各种才艺,舞蹈、画画、摄影都很擅长,品学兼优的她考入了印度最好的学校,随后在英国伦敦的摄政大学开始了她的大学教育,主修国际关系心理学。

她对篮球也有很大的兴趣和天赋,在大学期间经常去打篮球,还曾担任篮球队的队长。因为喜欢绘画和舞蹈,也参加了很多学校举办的舞蹈比赛。

热爱摄影,热爱一切鲜活在生命里的事物,同时她也有着语言天赋,在印度的劳伦斯学院学习的时候就学习的英语,除了英语之外,她还能讲流利的印度语。

在校期间,她也主修过很多专业,历史、地理等科目每项都是很优秀,全部拿的A等,可以说吉增·佩玛是一个才貌双全的女孩。

实现当初的约定

就这样两个人共同优秀的成长着,吉格梅三十岁的时候,王室中开始考虑他的婚事,不丹的王后一定要是一个能配得上王子的人,在大臣提出请吉格梅考虑婚事的时候,吉格梅脑海里浮现出的是吉增·佩玛的脸庞,他觉得自己的小姑娘也长大了,是时候履行当初的诺言了。

在吉格梅心系吉增·佩玛的日子里,吉增·佩玛也是一样。吉格梅优秀高大帅气,他也是人们心中的好国王,这样一个人,在吉增·佩玛情窦初开的年纪怎么能不为之心动。

虽然家庭地位不能和吉格梅相匹配,但是好在吉格梅从不是在意身份地位的人,他在意的只是他的姑娘对他的心意,况且吉增·佩玛也是这样优秀的一个人。

在别人询问的时候,吉格梅曾明确地表示:“未来王后的人选必定是要热情善良,愿意毫无保留的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人民与国家的人。”

在他心中,吉增·佩玛就是这样一个人,虽然年轻,但是早已拥有美好善良的心灵,她配得上王后的位置。

当吉格梅表达自己的心意时,吉增·佩玛无措之余更多的是同样的爱意,于是在吉格梅三十岁的时候,他如愿兑现了当初的承诺,接他的小姑娘回家了。

2011年,在普纳卡堡三十岁的国王迎娶了二十岁的王后,婚礼举办的并不隆重,没有邀请外来媒体,也没有邀请国际外宾,一切流程按照不丹当地的传统习俗,没有豪华的酒店和房间,在当地的一个地方,邀请了双方的亲朋好友以及当地的百姓,婚礼上都是祝福的声音。

不丹虽然是国土面积很小的国家,发展也很落后,但却是幸福指数最高的国家,因为他们的心都是连在一起的。

国王和王后的大婚对百姓来说是大喜事,每个人都送去他们最平凡但又最珍贵的祝福,从此以后,他们的国王身边多了一个爱他的人,百姓也多了一个大爱的王后,以后的不丹的未来由他们两个共同肩负。

等待了十四年的遇见,在那一刻,这份遇见画上了完美的句号。现在他们已经结婚十年了,在十年的时间里他们始终相敬如宾,时间没有冲淡他们的爱情,而是给这份爱添了一个又一个的惊喜,他们有一个四岁的孩子,并且迎来了他们的第二个小生命。

吉格梅也秉承着对妻子的忠心和爱,没有娶其他女子,只有吉增·佩玛一个王后。这是现实版的王子与灰姑娘的故事,灰姑娘的水晶鞋也没有跑丢,因为王子始终在她身边。

小结:

释迦摩尼说:“伸手需要一瞬间,牵手却要很多年,无论你遇见谁,他都是你生命中该出现的,绝非偶然。”

看到吉格梅和吉增·佩玛的爱情,我们是为之动容的,年少的诺言却从未被忘记,这是放在心底深处的在意,也是命中注定的缘分。我们的一生会遇见很多人。

每个人都有他存在的意义,会给我们带来不同的感情,有爱情,有友情,有亲情。他们美好的爱情是可贵的,在感情面前,我们都是普通人,有着同样的追求,找寻着自己的幸福。

希望每个人都是如此,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要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遇见了就好好把握,握住满手星光

藏族的婚姻制度从前是一夫一妻、一夫多妻、一妻多夫制并行,现在则大多采用一夫一妻制,只有偏远的游牧地区由于生活艰辛,少一房妻子可以减少开支,而保留有几个兄弟共娶一房妻子的现象。

藏族年轻男女或自由恋爱,或相亲认识,决定结婚之前必须先合八字,八字相合的话,男方向女方赠送哈达求婚,然后择吉日正式举行订婚仪式,订婚仪式之后便开始准备结婚典礼。

结婚典礼的前一天,男方须将新娘礼服与珠宝首饰先送到女方家,以备第二天使用。结婚当天,男方以一匹有孕的雌马作为新娘坐骑,让迎娶的代表牵去女方家,这匹马的颜色须与新娘的八字相合。迎娶的代表还须带一把装饰明镜、碧玉、珠宝的彩箭,一进女方家,便将彩箭往新娘背后一插,表示她已是新郎家的人,接着把箭上的碧玉取下别在新娘头上,表示新郎的灵魂已附在新娘身上。

当新娘要离开娘家时,家人便爬上楼顶,一手抓着刚才插在新娘背上的那把彩箭,一手抓着一只羊腿,反复地喊着:"不要把我们家的好运带走啊!", 直喊到新娘走远。

接新娘回到新郎家的途中,迎娶的队伍由全身穿白袍、骑白马、手举八卦图的人前导,若是路上遇到背水或挑柴的过路人,表示吉祥之兆,须下马送哈达;若是撞见倒垃圾或是抬病人的,表示有灾,婚后必须请喇嘛念经解除灾厄。

男方在新娘尚未抵达之前,便已将装有青稞或小麦的袋子铺在门前布置妥当,新娘抵达后,踩着这些袋子进入新郎家,然后再献"切玛"、敬酒、挂哈达、长辈祝福等仪式之后,进入洞房。

“情卦”预卜婚姻

"情卦",藏语叫"日梦祷",流行於云南藏族地区。它是某些藏族地区男女青年表达爱慕之心的一种独具特色的形式。但是,藏族青年的"情卦"却不是这麽回事,而是一种以爱情为内容的猜测心思游戏。

凡三加情卦游戏的男女青年,每人拿出一件最能代表自己心思的小物件集中於一人手中。掌管小物件的人将所有的小物件放在手里,轻轻摇晃后,暗中取出一件摆在手里,让人们猜测。于是,其它青年人便猜测物件属谁所有,并针对物主爱情上的处境唱出一串风趣的情歌。

如果物主已经选中了心上人,但却羞于开口,就要用含羞的歌词唱出来。如果物主虽然选中了意中人,但是,意中人却早已与别的青年私定了终身。对此,人们可能用含蓄的歌词唱出来取笑他(她),风趣的歌词五花八门。歌声结束之后,掌握物件的人把手松开,看小物件是谁的,刚才所唱的歌就算是谁的爱情上的预卜。当然,不管预卜结果如何,都会引来青年们一串串充满青春气息的欢乐笑声。

抢帽子中生情

藏族青年在恋爱时,往往采取唱山歌送珍品抢帽子的方式,以表达对另一方的爱慕追求之情。姑娘如看中了一个小伙子,就会把自己身上的一件装饰品,如项珠耳环一类赠送给小伙子。小伙子如果接受了姑娘赠送东西,那麽就表明他也爱上了这个姑娘。

如果是小伙子先看中了姑娘,他就会寻找机会和姑娘接近,并趁机抢走她的帽子。过了几天,小伙子则又去寻找这位姑娘,把抢来的帽子还给她。如果姑娘愉快地拿回了帽子,就说明姑娘也爱上了小伙子,并接受了他的爱。姑娘如果不肯接回自己的帽子,就表明她不爱这位小伙子。

“新娘”嫁青天

以前,青海甘肃地区藏族,姑娘长到十三四岁,便要举行隆重的"戴头"仪式,本是嫁姑娘娶女婿的泛称。 不过,举行"戴头"仪式的姑娘娶的女婿却不是英俊结实的小伙子,不是实实在在的男人,而是蓝蓝的青天,是姑娘们抬头能望得见却不可能与之同枕共眠的天。

因为娶的对象是蓝天,所以又称"戴天头"。实际上,娶青天为"婿"的"戴天头"仪式,是藏族姑娘们的成年礼仪式。

姑娘举行了"戴天头"仪式后,便表示已长大成人,从此有了社交的权力,不但可以自由地谈情说爱,而且可以把所爱的男子领回到家中同眠共宿。

生下孩子,对于"戴天头"后的姑娘来说,是正当的行为,决不会招致社会舆论的非难。"戴天头"后的姑娘日后可以嫁人,也可以终身住在娘家,靠情人不断上门过自由的性生活。虽然终生为姑娘,但却与知其母而不知其父的儿女组成一个母系家庭。

多妻与多夫

旧西藏在婚姻活中,一夫多妻与一妻多夫的现象还比较多。一些有女无子的人家,为了保证家庭完整和宗祧的延续,往往姊妹共娶一夫,入赘男子先后同几个姊妹结为夫妻。这种以男子入赘形式构成的一夫多妻制,除姊妹共夫外,还有母女共夫的现象。如果有着一个年幼女孩的年轻女人死了丈夫,她就会另招男子为夫,支持门庭。等到养女长大成人后,继父又同养女同居,形成夫妻关系。

旧西藏除了一夫多妻的现象外,还有另一种一妻多夫的婚姻习俗存在。有些藏胞因害怕灾害而导致家庭财产的分裂和社会地位的下降,于是会为几个儿子共娶一个妻子。

兄弟数人在妻子的意愿下轮流与其共居,解决性生活。谁与妻子同眠,便将自己的信物置於室外,他夫看见,即行回避。此外有的家庭,妻子半途去世,夫辈未老而子辈业已成年,在征得他家姑娘父母同意后,父子两代可以同娶一个妻子。不过,父子共妻的婚礼,要以独生子的名义举行。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61754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7
下一篇2023-07-1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