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毛作品集 梦里花落知多少 《不死鸟》 《明日又天涯》 《云在青山月在天》 《归》 《梦里梦外》 《不飞的天使》 《似曾相识燕归来》 《梦里花落知多少》 《一个男孩子的爱情》 《我的写作生活》 《骆驼为什么要哭泣》 《在风里飘扬的影子》(西沙) 《童话》(西沙) 《 两极对话》 雨季不再来 《序》(舒凡) 《惑》 《秋恋》 《月河》 《极乐鸟》 《雨季不再来》 《一个星期一的早晨》 《安东尼·我的安东尼》 《赴欧旅途见闻录》 《我从台湾起飞》 《骆驼为什么要哭泣》 《翻船人看黄鹤楼》 《平沙漠漠夜带刀》 《去年的冬天》 《三毛——异乡的赌徒》 《访三毛、写三毛》 《飞——三毛作品的今昔》 稻草人手记 《序》 《江洋大盗》 《亲爱的婆婆大人》 《西风不识相》 《这样的人生》 《士为知己者死》 《警告逃妻》 《这种家庭生活》 《塑料儿童》 《卖花女》 《守望的天使》 《相思农场》 《巨人》 温柔的夜 《他们说三毛》 《寂地》 《五月花》 《玛黛拉游记》 《温柔的夜》 《石头记》 《相逢何必曾相识》 《永远的马利亚》 《附录:我不是三毛迷》 哭泣的骆驼 《尘缘》 《收魂记》 《沙巴军曹》 《搭车客》 《哭泣的骆驼》 《逍遥七岛游》 《一个陌生人的死》 《大胡子与我》 《哑奴》 撒哈拉的故事 《妈妈的一封信》 《回乡小笺》 《沙漠中的饭店》 《结婚记》 《悬壶济世》 《娃娃新娘》 《荒山之夜》 《沙漠观浴记》 《爱的寻求》 《芳邻》 《素人渔夫》 《死果》 《天梯》 《白手成家》 送你一匹马 《我的女儿,大家的三毛》 《爱马(自序)》 《蓦然回首》 《惊梦三十年》 《回娘家》 《故乡人》 《看这个人》 《我所知所爱的马奎斯 》 《逃亡》 《往事如烟》 《梦里不知身是客》 《野火烧不尽》 《不觉碧山暮但闻万壑松》 《学期作业报告》 《你是我特别的天使 》 《朝阳为谁升起》 《一生的战役》 《送你一匹马》 《衣带渐宽终不悔 》 《陈老师(跋)》 万水千山走遍 《大蜥蜴之夜》 《街头巷尾》 《青鸟不到的地方》 《中美洲的花园》 《美妮表妹》 《不按牌理出牌的地方》 《附记》 《药师的孙女》 《银湖之滨》 《索诺奇》 《夜戏》 《迷城》 《逃水》 附录 飞越纳斯加之线 倾城 《女儿》 《阿姨》 《我的小姑》 《小姑》 《我的小姑》 《我也叫她小姑》 《一千零一夜的阿姨》 《三毛,一位认真的玩童》 《胆小鬼》 《吹兵》 《匪兵甲和匪兵乙》 《约会》 《一生的爱》 《紫衣》 《蝴蝶的颜色》 《说给自己听》 《爱和信任》 《简单》 《什么都快乐》 《天下本无事》 《还给谁》 《轨外的时间》 《狼来了》 《一定去海边》 《他》 《不负我心》 《夏日烟愁》 《倾城》 《评'胆小鬼'》 《读三毛的'倾城'》 背影 《逃学为读书》 《背影》 《克里斯》 《荒山之夜》 《离乡回乡》 《浪迹天涯话买卖》 《雨禅台北》 《周末》 《永远的夏娃开场白》 《赤足天使》 《亲不亲,故乡人》 《黄昏的故事》 《饺子大王》 《拾荒梦》 《巫人记》 闹学记 《序一》 《序二》 《闹学记你从哪里来》 《如果教室像游乐场》 《春天不是读书天》 《我先走了》 《新天新地重建家园》 《爱马落水之夜》 《我要回家》 《求婚》 《孤独的长跑者》 《长歌杨柳青青》 《导读罪在那里》 《遗爱星石》 《吉屋出售》 《随风而去》 《E·T回家》 《后记》 谈心 《自爱而不自怜》 《祝福中国》 《人生何处不相逢》 《隔离与沟通》 《不满、不满、不满》 《真聪明的好孩子》 《没有找呀》 《教书不是塔》 《最重要的是被爱吗?》 《为什么、为什么?》 《读书和迷藏》 《不弃》 《不逃》 《其实都不是问题》 《不能给你快乐》 《写作不难》 《我喜欢把快乐当传染病》 《狱外的天空也是你的》 《是美德还是懦弱》 《“喜欢”有千万种》 《读书不能只读一个月》 《五个对话》 《如果是我的女儿》 《如果我是你》 《不要也罢》 《小朋友好》 《不会忘记你要的明信片》 《如何死得其所》 《不讲了》 《说朋道友》 《愧疚感》 《少年愁》 《回不出的书信 》 《写给“泪笑三年”的少年》 《后记》
《霍乱时期的爱情》是马尔克斯自己钦定的最好的作品。如果说《百年孤独》是展示了拉丁美洲特定的历史文化图景,作品人物的行为乃至事件发展与结果离不开拉丁文化的影响,虽然这让《百年孤独》成为了只有马尔克斯才能书写出来的杰作,但是也受到作品背景的空间与时间限制。而《霍乱时期的爱情》,正如它这个简单而直白的书名,这个故事也是简单而直白,唯一能够与《百年孤独》联系在一起的作者的书写特质,便是同样的大跨度的时间,这段爱情故事横跨近半个世纪,从19世纪80年代到20世纪30年代,也就这一点,让人们想起了马尔克斯爱写“鸿篇巨制”的特点。但是,除却时间跨度这一点,《霍乱时期的爱情》的主要人物构成,简单而清晰:一女两男,以及围绕于他们之间的家庭成员与朋友。而正是这种简单直白,让马尔克斯认为这是他最好的作品。
或许是考虑到需要读者去瞥一眼该书的作者,书名上被加上了时代背景“霍乱时期”,但结合到故事本身的至简至真,区区命名为《爱情》或许更能够贴合故事本身。这也是这部作品的伟大之处,剥离掉所谓时代背景、空间限制,每一个时代的每一个人都能够从这部作品中找到相同的感触,仿佛爱情就是这么回事,确实且应当地发生在每一个人身上。从这个角度,我们或许能够理解《纽约时报》为何给了这本小说这样的评语:这部光芒闪耀、令人心碎的作品是人类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爱情小说。
故事以作为主人公之一的乌尔比诺医生起始,一开篇便是年老的他面对多年好友的自杀身亡,虽是好友,乌尔比诺医生也是在好友身故之后,才从好友的遗书中了解到他究竟是怎么样的一个人:逃亡者、重刑犯、隐世埋名苟且偷生者、有一个多年秘而不宣的情人。乌尔比诺医生震惊于好友欺骗了他多年,以致于他的悲伤与不解被愠怒代替,好友的自杀,提醒了他死亡其实离他很近,尤其是他这么一个80多岁的老人,他现在还能够自如地走动,仅仅被看不见的脆弱丝线牵动着而已。乌尔比诺是医生,见过无数因病死去的病患,但他认为那是大自然的力量,人、医生只能尽力拖慢死亡到来的速度,而无法真正地主宰死亡,即使是主动选择死亡,这在以救死扶伤为天职的乌尔比诺医生看来也是不可理解的。但,这正是乌尔比诺医生被好友欺瞒而愠怒的关键,好友与死神擦肩的过往给了他主动选择死亡的勇气,这是乌尔比诺医生从来没想过,也没有遇到过的。但也正是这个事件,让乌尔比诺医生在接下来因意外奄奄一息时,面对死亡时也更加坦然,坦然地说完临终前的最后并且是饱含至深的一句话:
“他用尽最后一口气,对她(妻子费尔明娜)说道:只有上帝知道我有多爱你。”
费尔明娜,陪伴了乌尔比诺医生将近一生,从娇艳的青春时代到人老珠黄的老年,尽管她是在家庭的压力半推半就地接受了乌尔比诺医生的求婚,两者之前甚至没有太长的交往时间,但是婚后她做的很好,是一名人人称颂的合格的妻子,但是他从未向丈夫提起过,她曾与少年佛罗伦蒂有一段单纯但短暂的爱情。那是一段会发生在每一个人身上的初恋,男女双方靠着懵懂但纯粹的感情维系在一起,似乎整个世界的阻碍都能够靠这一份爱恋打破。
古希腊典故,希腊深化中爱上自己影子的美少年那喀索斯,传说艾歌爱上了美少年那喀索斯,但是艾歌只能重复别人的话。也就是说,只有少年对艾歌说出"我爱你",艾歌才能向少年表达出爱意。可是,那喀索斯根本一点也不喜欢艾歌,于是艾歌带着憎恨,给那喀索斯下了"永远对着倒映自己的泉水说着'我爱你'"的诅咒。最后,艾歌因为诅咒带来的邪恶,带着遗憾消失了。而那喀索斯无意搅动水面发现,他爱恋上了自己,却永远不可能实现,于是因而抑郁而死。这个典故,被用来比喻受到惩罚的虚荣、过度的自恋、表象致命的吸引力。这份爱情虚幻性的典故,正好印证了费尔明娜与佛罗伦蒂洛的初恋,费尔明娜的父亲反对这段感情,强制性地将费尔明娜转移到远方的表姐家,虽然这过程中费尔明娜仍然与佛罗伦蒂洛保持着电报联系,字里行间无不浸透者两者的缠绵。但,当几年后费尔明娜归来后,双方在市场不期而遇,费尔明娜眼中的恋人是这样的:
“但与那时不同,此刻她没有感到爱情的震撼,而是坠入了失望的深渊。在那一瞬间,她恍然大悟,原来自己对自己撒了一个弥天大谎。她惊慌地问自问,怎么会如此残酷地让那样一个幻影在自己的心间占据了那么长时间。她只想出一句话:‘我的上帝啊!这个可怜的人!’佛罗伦蒂洛·阿里萨冲她笑了笑,试图对她说点什么,想跟她一起走,但她挥了挥手,把他从自己的生活中抹掉了——‘不,请别这样。’她对他说,‘忘了吧。’”
这对佛罗伦蒂诺是措手不及的晴天霹雳,但是这种结果也是有迹可循,从佛罗伦蒂诺的视角中,我们发现费尔明娜“比离开时长高了,线条更加分明,身材更加丰盈,一种成熟的矜持使她的美更为纯净。她的发辫又长了出来,但不是披在后背,而是斜搭在左肩上,这个简单的变化让她脱去了少女的稚气。”仅是从外表看去,费尔明娜经过种种事情,已经从单纯的少女脱胎成成熟的女人,更本质的改变在于费尔明娜打破了“美少年阿喀索斯”沉迷的水中虚幻,将占据自己心间的一个幻影抹掉了,残酷的是者顺便将佛罗伦蒂诺从自己生活中抹掉了。
回顾他们之间爱情的开端,仅仅是佛罗伦蒂诺在人群中对费尔明娜的惊鸿一瞥,这个单纯的少年便坠入爱河,无论是每日每夜地在费尔明娜窗前拉小提琴,还是饱含真情地给她书写情书,都是陷入爱恋的少年有限但真挚的感情表达。费尔明娜被感动了,少年如愿以偿,进而幻想着与少女喜结连理,保持这份爱情度过一生。虚幻掩盖了现实,即使费尔明娜的父亲极力反对他们,少年也堪堪是个单亲家庭走出来的孩子,与费尔明娜中产家庭的出身格格不入,也并不妨碍少年做着美梦,即使是一个单纯的孩子的梦。佛罗伦蒂诺的悲剧就在于此,懵懂的少女成长为女人可以很快、很彻底,而幼稚的男人成长为男人,却是缓慢而痛苦,这根源就在于那时候少年的“惊鸿一瞥”,或者说,转瞬即逝的瞬间是这份爱情的基石,脆弱而又不公平,当这个基石因为少女的成长被毁掉时,这份爱情便轰然倒塌。
费尔明娜知道这种成长带来的结果是对佛罗伦蒂诺不公平的,所以,当她面对乌尔比诺医生的追求而心动时,她骂自己是“娼妇”,似乎自己在背叛心中对爱情纯洁性的向往——她十分明白,乌尔比诺医生看上她是因为她的出身配得上自己。费尔明娜更明白的一点是,当她果决地跟过去的稚气少女挥手告别后,面对的爱情将是平淡的家庭生活,无聊透顶的妻子本分,爱情归于亲情的波澜不惊。这是佛罗伦蒂诺不明白,也不想去明白的一点,所以尽管后面他事业有成,爱慕者众多,却仍到老孤身一人,或者说,他到老仍是少年。
这么一个问题摆在了读者面前,青春时期的激情爱恋和成长后的相濡以沫,哪一种才是爱情的真谛?
或许有自信的人会宣称,我既能够在忍受归于沉寂后的爱情,又能够时时唤起深藏在爱情中的激情。我不知道是否有人能够如他宣称的那样做到这一点,但这给了上面的问题一个令人满意的答案:两者都是。
狡黠的马尔克斯,将两者分别赋予了乌尔比诺医生和佛罗伦蒂诺,而费尔明娜成为了最幸运的女人。在乌尔比诺医生对费尔明娜说出那句至真至诚的告白死去后,医生的葬礼上,离开了费尔明娜生活超过50年的佛罗伦蒂诺再一次出现在她的面前:
“’费尔明娜,‘他对她说,’这个机会我已经等了半个多世纪,就是为了能再一次向您重申我对您永恒的忠诚和不渝的爱情。’”
尽管大家是行将就木的晚年,佛罗伦蒂诺依然记得那个少年的自己,他给予费尔明娜人生初始与结束的真挚爱情;乌尔比诺医生陪伴费尔明娜走过了大半的人生,体验了平淡的爱情是怎样的。当然,费尔明娜不是理所当然地接受两个男人如此的爱慕,她将少年佛罗伦蒂诺从生活中抹去,也是在将自己的过去抹去,这个过程是痛苦的;丈夫死去后,费尔明娜本应独自一人走完余生,她对此也是坦然接受的,当少女时的男人又再一次出现在她面前宣称对她的爱慕时,她觉得自己受到了侮辱:“‘你滚开!’她对他说,‘在你的有生之年,都别再让我看见你。’”
向死而生,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就好像是一个轮回,与死亡的距离越近,就更想去体味当初生的滋味,尤其是单纯的青春味道。故事的最后,是什么让费尔明娜坚持了大半辈子成熟女人的矜持,回归到青春时期的激情呢?或许最大的能量来源于,费尔明娜看到了年老的佛罗伦蒂诺心中依然的少年,这唤起了她心中早已远去的少女。这也是小说结尾最后一段话的真意所在,人的一生从出生到结尾,爱情是可以贯穿始终的:
“在五十三年七个月零十一天以来的日日夜夜,佛罗伦蒂洛·阿里萨一直都准备好了答案。
‘一生一世。’他说。”
三毛作品集
--------------------------------------------------------------------------------
梦里花落知多少
《不死鸟》 《明日又天涯》 《云在青山月在天》 《归》
《梦里梦外》 《不飞的天使》 《似曾相识燕归来》 《梦里花落知多少》
《一个男孩子的爱情》 《我的写作生活》 《骆驼为什么要哭泣》 《在风里飘扬的影子》(西沙)
《童话》(西沙) 《 两极对话》
雨季不再来
《序》(舒凡) 《惑》 《秋恋》 《月河》
《极乐鸟》 《雨季不再来》 《一个星期一的早晨》 《安东尼·我的安东尼》
《赴欧旅途见闻录》 《我从台湾起飞》 《骆驼为什么要哭泣》 《翻船人看黄鹤楼》
《平沙漠漠夜带刀》 《去年的冬天》 《三毛——异乡的赌徒》 《访三毛、写三毛》
《飞——三毛作品的今昔》
稻草人手记
《序》 《江洋大盗》 《亲爱的婆婆大人》 《西风不识相》
《这样的人生》 《士为知己者死》 《警告逃妻》 《这种家庭生活》
《塑料儿童》 《卖花女》 《守望的天使》 《相思农场》
《巨人》
温柔的夜
《他们说三毛》 《寂地》 《五月花》 《玛黛拉游记》
《温柔的夜》 《石头记》 《相逢何必曾相识》 《永远的马利亚》
《附录:我不是三毛迷》
哭泣的骆驼
《尘缘》 《收魂记》 《沙巴军曹》 《搭车客》
《哭泣的骆驼》 《逍遥七岛游》 《一个陌生人的死》 《大胡子与我》
《哑奴》
撒哈拉的故事
《妈妈的一封信》 《回乡小笺》 《沙漠中的饭店》 《结婚记》
《悬壶济世》 《娃娃新娘》 《荒山之夜》 《沙漠观浴记》
《爱的寻求》 《芳邻》 《素人渔夫》 《死果》
《天梯》 《白手成家》
送你一匹马
《我的女儿,大家的三毛》 《爱马(自序)》 《蓦然回首》 《惊梦三十年》
《回娘家》 《故乡人》 《看这个人》 《我所知所爱的马奎斯 》
《逃亡》 《往事如烟》 《梦里不知身是客》 《野火烧不尽》
《不觉碧山暮但闻万壑松》 《学期作业报告》 《你是我特别的天使 》 《朝阳为谁升起》
《一生的战役》 《送你一匹马》 《衣带渐宽终不悔 》 《陈老师(跋)》
万水千山走遍
《大蜥蜴之夜》 《街头巷尾》 《青鸟不到的地方》 《中美洲的花园》
《美妮表妹》 《不按牌理出牌的地方》 《附记》 《药师的孙女》
《银湖之滨》 《索诺奇》 《夜戏》 《迷城》
《逃水》
倾城
《女儿》 《阿姨》 《我的小姑》 《小姑》
《我的小姑》 《我也叫她小姑》 《一千零一夜的阿姨》 《三毛,一位认真的玩童》
《胆小鬼》 《吹兵》 《匪兵甲和匪兵乙》 《约会》
《一生的爱》 《紫衣》 《蝴蝶的颜色》 《说给自己听》
《爱和信任》 《简单》 《什么都快乐》 《天下本无事》
《还给谁》 《轨外的时间》 《狼来了》 《一定去海边》
《他》 《不负我心》 《夏日烟愁》 《倾城》
《评'胆小鬼'》 《读三毛的'倾城'》
背影
《逃学为读书》 《背影》 《克里斯》 《荒山之夜》
《离乡回乡》 《浪迹天涯话买卖》 《雨禅台北》 《周末》
《永远的夏娃开场白》 《赤足天使》 《亲不亲,故乡人》 《黄昏的故事》
《饺子大王》 《拾荒梦》 《巫人记》
闹学记
《序一》 《序二》 《闹学记你从哪里来》 《如果教室像游乐场》
《春天不是读书天》 《我先走了》 《新天新地重建家园》 《爱马落水之夜》
《我要回家》 《求婚》 《孤独的长跑者》 《长歌杨柳青青》
《导读罪在那里》 《遗爱星石》 《吉屋出售》 《随风而去》
《E·T回家》 《后记》
谈心
《自爱而不自怜》 《祝福中国》 《人生何处不相逢》 《隔离与沟通》
《不满、不满、不满》 《真聪明的好孩子》 《没有找呀》 《教书不是塔》
《最重要的是被爱吗?》 《为什么、为什么?》 《读书和迷藏》 《不弃》
《不逃》 《其实都不是问题》 《不能给你快乐》 《写作不难》
《我喜欢把快乐当传染病》 《狱外的天空也是你的》 《是美德还是懦弱》 《“喜欢”有千万种》
《读书不能只读一个月》 《五个对话》 《如果是我的女儿》 《如果我是你》
《不要也罢》 《小朋友好》 《不会忘记你要的明信片》 《如何死得其所》
《不讲了》 《说朋道友》 《愧疚感》 《少年愁》
《回不出的书信 》 《写给“泪笑三年”的少年》 《后记》
我很喜欢三毛,所以她的作品我大都看过,感觉很独特,你不妨看看。
张爱玲简文集
-----------------------------------------------------------------------------
◎中短篇小说
倾城之恋 金锁记 红玫瑰与白玫瑰
沉香屑·第一炉香 沉香屑·第二炉香 创世纪
多少恨
霸王别姬 鸿鸾禧 色·戒
牛 花凋 浮花浪蕊
谈女人 等 五四遗事
留情 相见欢 琉璃瓦
封锁 茉莉香片 心经
桂花蒸 年青的时候 殷宝滟送花楼会
不幸的她
◎长篇小说
半生缘 赤地之恋 秧歌
小艾 怨女 十八春
连环套
◎散文
张爱玲语录 张爱玲语录
张爱玲经典散文集 都市的人生 红楼梦魇(文学评论)
@遗稿
爱恨倾城 小团圆
艾青文集
主要是诗集,他是诗人
-----------------------------------------------------------------------------
《北方》《向太阳》《旷野》《火把》《黎明的通知》《雷地钻》诗作倾诉着民族的苦难,歌颂了祖国的战斗,渗透着时代气氛,笔触雄浑,气势壮阔,情调奋发昂扬,到了延安以后,创作风格所起的明显变化。
抗战胜利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艾青担任《人民文学》副主编、全国文联委员等职。著有诗集《宝石的红星》《黑鳗》《春天》《海岬上》。
1948年以后发表了《在浪尖上》《光的赞歌》《古罗马的大斗技场》等二百余首诗作。出版了《艾青选集》等。
另有论文集《诗论》《论诗》《新诗论》等著作。
琼瑶经典小说
---------------------------------------------------------------------------------------
还珠格格 在水一方 雁儿在林梢 青青河边草
梅花烙 燃烧吧火鸟 浪花 我是一片云
望夫崖 昨夜之灯 海鸥飞处 失火的天堂
匆匆太匆匆 新月格格 紫贝壳 剪不断的乡愁
烟锁重楼 六个梦 潮声 月满西楼
鬼丈夫 一颗红豆 女朋友 幸运草
金盏花 一帘幽梦 彩云飞 寒烟翠
我的故事 心有千千结 几度夕烟红
水云间 菟丝花 秋歌 翦翦风
却上心头 碧云天 白狐 人在天涯
雪珂 彩霞满天 烟雨朦朦 聚散两依依
问斜阳 星河 窗外 梦的衣裳
水灵 船 庭院深深 月朦胧鸟朦胧
冰儿 苍天有泪 环珠格格续集
http://wwwtianyabookcom/yanqing/qiongyao/qyhtm
点击,全部都在。都是经典。
ps:和她们同一时代的女作家。像庐隐,冰心,林徽因, 萧红,王安忆,丁玲,舒婷,杨绛,杨沫,宗璞,席慕容。
下面再贡献几个简介
庐隐:《海滨故人》 庐隐(1898.5.4—1934.5.13)原名黄淑仪,又名黄英,生于福建闽侯。1903年父亲去世,到北京舅舅家居住。1909年入教会办的慕贞书院小学部。信仰基督教。1912年考入女子师范学校,1917年毕业后任教于北平公立女子中学、安徽安庆小学及河南女子师范学校,1919年考入北京高等女子师范国文系。1921年加入文学研究会。1922年大学毕业后到安徽宣城中学任教,半年后回北平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教国文。1925年出版第一本小说集《海滨故人》。1926年到上海大夏大学教书,1927年任北京市立女子第一中学校长半年,几年间,母亲、丈夫、哥哥和挚友石评梅先后逝世,悲哀情绪浸透在这个时期出版的作品集《灵海潮汐》和《曼丽》之中。1930年与李唯建结婚,1931年出版了二人的通信集《云欧情书集》。婚后她们一度在东京居住,出版过《东京小品》。1931年起担任上海工部局女子中学国文教师。36岁时因分娩死于上海大华医院。
冰心: (1900~)现、当代女作家,儿童文学作家。原名谢婉莹,笔名冰心女士,男士等。原籍福建长乐,生于福州,幼年时代就广泛接触了中国古典小说和译作。1918年入协和女子大学预科,积极参加五四运动。1919年开始发表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此后,相继发表了《斯人独惟悴》、《去国》等探索人生问题的“问题小说”。同时,受到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写作无标题的自由体小诗。这些晶莹清丽、轻柔隽逸的小诗,后结集为《繁星》和《春水》出版,被人称为“春水体”。1921年加入文学研究会。同年起发表散文《笑》和《往事》。1923年毕业于燕京大学文科。赴美国威尔斯利女子大学学习英国文学。在旅途和留美期间,写有散文集《寄小读者》,显示出婉约典雅、轻灵隽丽、凝炼流畅的特点,具有高度的艺术表现力,比小说和诗歌取得更高的成就。这种独特的风格曾被时人称为“冰心体”,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1926年,冰心获文学硕士学位后回国,执教于燕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等校。此后著有散文《南归》、小说《分》、《冬儿姑娘》等,表现了更为深厚的社会内涵。抗日战争期间在昆明、重庆等地从事创作和文化救亡活动。1946年赴日本,曾任东京大学教授。1951年回国,先后任《人民文学》编委、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中国文联副主席等职。作品有散文集《归来以后》、《再寄小读者》、《我们把春天吵醒了》、《樱花赞》、《拾穗小札》、《晚晴集》、《三寄小读者》等,展示出多彩的生活。艺术上仍保持着她的独特风格。她的短篇小说《空巢》获1980年度优秀短篇小说奖。儿童文学作品选集《小桔灯》于同年在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评奖中获荣誉奖。冰心的作品除上面提到的外,还出版有小说集《超人》、《去国》、《冬儿姑娘》,小说散文集《往事》、《南归》,散文集《关于女人》,以及《冰心全集》、《冰心文集》、《冰心著译选集》等。她的作品被译成多种外文出版。
林徽因:现代著名文化名人,但是自己搞创作的水平不高 林徽因是中国著名的建筑学家和作家,为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同时也被胡适誉为中国一代才女。三十年代初,与夫婿梁思成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国古代建筑,成为这个学术领域的开拓者,后来在这方面获得了巨大的学术成就。从三十年代初至中日战争爆发,几年间他们走遍了全中国15个省、200多个县,实地勘察了2000余处中国古代建筑遗构。他们的工作为中国古代建筑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并写下有关建筑方面的论文、序跋等二十几篇,另有部分篇什为其与梁思成等合著的建筑论文。在文学方面,她一生著述甚多,其中包括散文、诗歌、小说、剧本、译文和书信等作品,均属佳作,其中代表作为《你是人间四月天》,小说《九十九度中》等。此外,1949年以后,林徽因在美术方面曾做过三件大事:第一是参与国徽设计。第二是改造传统景泰蓝。第三是参加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为民族及国家作出莫大的贡献。只可惜她壮志为酬,在1955年4月1日清晨,经过长达15年与疾病的顽强斗争之后,与世长辞,年仅51岁。
萧红:《生死场》《呼兰河传》 萧红(1911-1942),原名张西(加走字)莹,笔名萧红,悄吟,出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县一个地主家庭。为了逃婚出走,困窘间向报社投稿,并因此结识萧军,两人相爱,萧红也从此走上写作之路,两人一同完成散文集《商市街》。1934年,萧红完成长篇《生死场》,在鲁迅帮助下作为“奴隶丛书”之一出版。萧红由此取得了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萧红带有左翼现实主义风格的小说还有一部长篇《马伯乐》,但质量不高。她更有成就的长篇是写于香港的回忆性长篇小说《呼兰河传》,以及一系列回忆故乡的中短篇如《牛车上》、《小城三月》等。 这位没有受过高等教育却有着写作天才的女性命运悲凉,1942年1月22日死在香港时,她生命中的两个男人都不在身边。
王安忆:《小鲍庄》《平凡的世界》《长恨歌》 中国当代著名中年女作家,八十年代即已成名,其短篇小说《小鲍庄》被视为寻根派代表作。其母茹志娟亦是作家,可谓家学渊源,但我更喜欢后者的作品。王安忆的许多作品以上海为背景,如近期比较有影响的长篇小说《长恨歌》。她是一个讲故事的能手,一段旧事娓娓道来,很有女性的细致感。但也嫌有些絮叨。对细节很执着,总是不厌其烦地从头讲起。她的作品中,我比较喜欢的是一个较短的长篇,叫《米尼》,大概是写一个有偷窃癖的女孩子,很有意思。
丁玲:《莎菲女士的日记》《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丁玲(1904~1986), 现、当代女作家。原名蒋冰之,笔名彬芷、从喧等。湖南临澧人。1927年发表小说《莎菲女士的日记》等作品,引起文坛的热烈反响。《一颗未出膛的枪弹》、《夜》、《我在霞村的时候》、《在医院中时》是解放区文学优秀作品。1948年写成长篇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曾被译成多种外文。1951年获斯大林文学奖金。
舒婷:《致橡树》 舒婷,原名龚佩瑜,1952年出生于福建石码镇。1969年下乡插队,1972年返城当工人。1979年开始发表诗歌作品。1980年至福 建省文联工作,从事专业写作。主要著作有诗集《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始祖鸟》,散文集《心烟》等。 舒婷是朦胧诗派的代表作家之一,与北岛、顾城齐名,但事实上,她的诗歌更接近上一代载道意味较浓的传统诗人,反抗性淡漠了许多。
杨绛:《干校六记》,钱钟书的妻子 杨绛(1911-),原名杨季康,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员,作家、评论家、翻译家。剧本有《称心如意》.《弄真成假》、《风絮》;小说有《倒影集》、《洗澡》;论集有《春泥集》、《关于小说》;译作有《1939年以来的英国散文选》、《小癞子》、《吉尔布拉斯》、《堂吉诃德》等。
杨沫:《青春之歌》 当代女作家。原名杨成业,笔名杨君默、杨默。祖籍湖南湘阴,生于北京。杨沫的作品还有中篇小说《苇塘纪事》,短篇小说选《红红的山丹花》,《杨沫散文选》,长篇小说《东方欲晓》、《芳菲之歌》、《吴华之歌》,长篇报告文学《不是日记的日记》、《自白——我的日记》,以及《杨沫文集》等。
宗璞:《红豆》 宗璞(1928—),原名冯钟璞,祖籍河南唐河,生于北京。乃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先生之女,幼承家学,抗战胜利次年入南开大学外文系,后曾就职于中国文联及编辑部工作。又多年从事外国文学研究,吸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之精粹,学养深厚,气韵独特。 1948年开始发表作品,成名作为1957年的短篇小说《红豆》。
就这些,你看还行不?
再听马尔克斯的“爱情”
20190717
初听,就像是摆拼图,有了总体的印象,但是细节上,还没有确定,画面上总有那么几块是空白的。再听,又重新的审视了一下,对于一些空白,有可能就填充了。
还是按照秋香的故事讲。
李四因为送电报而发现了秋香,所以就一发不可收拾的盯上了秋香,并频频展开攻势,展示他的文采,一封一封的情书,而且还有编号。
开始时秋香不为所动,后来就被打动了,主要的原因是秋香的姑妈。而一旦秋香陷入情网,就彻底的陷进去了,同样的也是一封接一封的回信。然而事有不测,有一天在课堂上,秋香没有做该做的事情,被从后面进来的教师抓了个现形。教师想让秋香说出信是写给谁的,秋香就是不说,无奈,教师只好请出了秋香的父亲。
秋香的父亲破例进入了秋香的房间,找到了秋香与李四的全部通信,事情就明了了。
秋香的父亲带着手枪,到了电报局,找到了李四,说要谈一谈,并威胁李四离开秋香,否则就要吃子弹。
李四也没有屈服,说这件事需要秋香决定。
当然秋香也不会屈服。因为秋香拒不配合,因此学校便停止了秋香的学业,借此机会,秋香的父亲决定带秋香做一次远游,乘坐船运公司的客船,去她母亲,亦或是父亲的老家,想用时间来打破这一对儿年轻人的联系,然而,秋香父亲的设想没有如愿,李四自有他的办法。
秋香的活动貌似神秘,然而百密一疏。他们是用电报通知的对方,然而这也正好落入了李四的掌控之中。在秋香的全部行程中,李四和秋香通过电报建立了新的联系,而且这种联系比以往更加的紧密和炽烈。
这段时间很长,大概有一年多,忘记了,而秋香的内心已经完全交给了李四,以至于秋香做出了这样一个决定,等到回去之后,不管发生什么事情,秋香都要与李四完成人生的大事,举行婚礼。
秋香回程的时候,他们也做了联络,秋香的一举一动,都在李四的掌控,然而同样是天有不测,偏偏在最后阶段,出现了问题。
秋香的客船在抵达港口的时候,下了大雨,客船无法接近泊位,只能由小船接应,然后再送到岸上。李四紧盯着客船,但是却没有认出由黑人船夫抱着,被大雨淋成落汤鸡似的秋香,使得原本设计好的浪漫付之东流。而这似乎也预示了两个人的关系注定会有波折。
这是故事里的第一次旅行,河上的旅行,这样的旅行没有停止,还会有几次,每一次都会有故事,而故事的结尾也是在河上的旅行。
如果说这只是一场误会,倒不如说是一种命定,必然导致下一个故事的开始。这一次的错过,要等上五十二年才能再一次的接续。
两个人都在想,明明是安排好了的,却偏偏错过了。
两个人没有再联系,但是李四却一直想再见秋香,而且还真的见着了。
这一天,在街上,李四远远的看见了秋香,和仆人在街上走,李四远远的跟着。秋香是出来采买的,第一次。走着走着,就到了代理人门廊,这是一个“灰暗”的地方。秋香并不知道,但是李四清楚。就在秋香流连之时,李四说了一句话,意思是说秋香不该出现在这里。
照理,李四的这句话并无恶意,也是正常的提醒与规劝,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就是这样一句话,惹怒了秋香,使得秋香决定放弃李四,结束这一段感情。
实在是有些莫名其妙,曾经的海誓山盟,只是因为这样的一句话,就完结了,实在是想不明白究竟是为了什么。
不理解是事实,也可能是还有没听明白的地方,再一次形成了空白,但是我想不会,因为也是够仔细了,甚至重新又听了一遍,没有错呀,但就是想不明白,总之,秋香已经决定放弃了。
秋香的决定是有后果的,她把与李四所有往来的物品,信件,信物,统统的还了回去,并且要求李四也同样归还她的。这件事就这样结束了,至少在这一阶段是这样。
或许是因为某种冲击,秋香病了。秋香的家人害怕是得了霍乱,就请了医生过来,这个医生就是张三。
张三从法国学成归来,小有名气,也精通医道,来到秋香的家里,经过一番审视,得出的结论是并不是霍乱。秋香的病没有大碍了,但是医生的病却严重了,当医生几天后再一次来到秋香家的时候,秋香很不客气的冲撞了医生,这也使得秋香的父亲很不高兴,逼着秋香向医生道歉。至此,医生,也就是张三与秋香的故事揭开了序幕。
张三施展他的手段,向秋香发起攻势,甚至为秋香重新争取了学业,这一切收到了成效,秋香果然答应了张三的求婚,并且公布了婚礼的日程。
这一切李四都是清楚的。在得知秋香订婚的消息之后,李四的母亲找到了李四的叔叔,为李四在远方谋得了一个电报员的差事,李四带上了他母亲为他准备的行李,也登上了船运公司的客船,远走他乡了。这是第二个河上旅行的故事。
原本李四是有仓位的,但是由于临时来了一位大员,船长让李四让出了他的位置,李四答应了,住到了一个小的客室。
就在行程最后的某天晚上,李四被一个女人劫持到了一个小仓室里,并夺去了李四的童贞,一切来的如此突然,以至于不容李四反应。过后,李四环顾了这个仓室,这个仓室与一个大的客室相通,大客室里住着三位女性。
李四猜想那个女人应该是三个女人当中的一个,但是最终也无法确定是那一个。
李四还在船上就得知了秋香结婚的消息,这给李四带来了很大的刺激,最后李四决定放弃这份工作,还是回家,回到秋香的身边。李四没有下船,直接就随船返航,并将行李抛到了河里。
第二个河上旅行的故事,结束了李四的爱情,却开启了李四的情爱,从此,李四的爱欲就一发不可收拾,并且持续了五十二年,知道张三离世。
李四回到了家里,张三的婚礼也开始了,随后,张三与秋香一起乘坐客船,开启了新婚之旅,目的地是法国。这次旅行持续了将近两年。
这是第三段河上旅行的故事。在这段故事里,就在河上这一段,秋香完成了蜕变,从女孩变成了女人。这段旅行,秋香还收货了她的第一个孩子。
张三一直在说,他与秋香的故事始于一次误诊,这句话应该是有深意的。
张三与秋香的婚后生活波澜不惊,应该是平平常常的,但是这中间也有波折,而且这个波折险些断送了这段爱情。
在一次就诊时,张三把心,或是说把身体,交给了他的一个女病人,而这一切被秋香很快的就察觉了。
面对这样的背叛,秋香选择了逃避,她独自一人踏上了回她的老家的旅程,当然又是河上的旅行。这次行程的时间并不短暂,张三不得不认错,接回了秋香。
这是第四次的河上的旅行。
张三为了弥补他的过错,也为了弥合婚姻的裂痕,两个人又做了一次旅行,旅行的目的地还是巴黎,而旅行的开始,还是在河上,这是第五次河上的旅行。这一次的旅行,秋香收获了她的第二个孩子,当她返回时,又一次怀孕了。
接下来的事情算是平常,两个人争争吵吵,打打闹闹,总体上还算是相安无事,并且把婚姻持续过了金婚,直到张三因为一个鹦鹉而死去。
在这一段漫长的时间里,李四并没有闲着。自从在船上体验了一种全新的快乐,以及秋香与张三开始了新的生活,也就是弃李四而去,李四也开始了他的全新的生活,这种生活是如此的丰富多彩。其实这种生活,用中国一句俗语,“采花大盗”,来形容,似乎更加的贴切。有统计说,在五十多年的时间里,大约五十一二年吧,李四与至少六百二十二位女性进行了他的快乐的游戏,这个数字是记录在案的,还有一些没有记录的。这些女性各式各样,有各种年龄,各种身份,最小的只有十四岁,也是他的最后一个女人,而这个女人,当知道李四为了秋香弃她而去的时候,选择了自杀。
李四的第二个女人是一个寡妇,是李四的妈妈为他安排的,以排解李四因秋香的离去带来的忧伤,这个女人与李四交往了很长时间。
在所有李四交往的女人,没有一个是因为金钱,或者说李四与她们从来没有直接的金钱交易,或许会有一些小礼物。按照李四的说法,用金钱买来的,不是爱情。
李四把性等同于爱情,显然这是李四的态度。
与李四交往的众多女性中,有一位与李四没有性,他们的交往有几十年,至少三十多年吧,两个人是同事,是李四把她带进船务公司的,也是她央求他这样做的。在他们的最后,李四也曾想做,但是被她委婉的拒绝了,如果早几年,或许还可以。
李四坚强的活着,而支持他的信念是张三一定会死的,他要等到这一天,与秋香再会。为此他做了积极的准备。在他叔叔的船务公司里,从最小的职员做起,直到最后继承了公司,成为公司的主人,一路上有那个知己的帮助,以及自身的信念和努力。最后,李四实现了他的夙愿,张三死了,他还活着。
再一次的追求还是费些周折的,但还是如愿了。
在这个过程中,秋香的态度有些特别。她放弃李四的原因有些模糊,更有些莫名其妙,似乎没有充分的理由,感性多于理性。同样选择张三,同样也是。如果说与李四的开始是出于幻想与懵懂,对于张三及重新对李四的接受,好像完全是出于一种需要,乃至于替代。在秋香的生活中,自主的成分不多,对需求并不明确,却又表现的明确,是第一次旅行以及与那些表姐妹们交往,打开了她的认知,放弃李四不知道有没有这方面的原因,但是接受张三,却有这方面的影响。
李四如愿以偿,再次与秋香交往,热恋之后,两个人决定做一次旅行,就乘坐李四船务公司的客船,李四为此早做了安排。这是第六次河上的旅行。
如果李四与秋香仅仅是完成了旅行,那他们的故事还不够圆满,就在这次旅行中,就在这条船上,李四完成了他的最后一段性事,至此,也就完成了故事全部叙事的主题,霍乱时期的爱情。
听到这里,似乎有这样一种理解,所谓爱情,就是交往加性事,只有交往,或只有性事,都不是爱情。李四完全践行了这样的认知。李四与他的女助理,有几十年的交往,但是没有性事,也就没有爱情。李四有案可查的性事中,的确包含着爱情,而那些露水情缘却不是爱情。
故事大概就是这样,也只是我的讲法,但是马尔克斯却不是这样讲的,他有他的讲法,也因此成为伟大。
巴黎日常生活的情景及其郊外的小镇,是侯麦**里的一道永恒的风景。没有大悲与大喜,也没有大起与大落,他的影像中有的是一份看透世情的老练与细致入微。《女侯爵》一如他**中所共有的简约,令人会心一笑的细微观察和字字珠玑的对话依然还原着本色的生活。
女侯爵马奎斯(Marquise)已经守寡三年。这样的婚姻在她看来是一种撕裂,那是不能不感觉到的痛。意外结识英俊潇洒的俄罗斯伯爵列特里特让她重新点燃爱情的萤火,原本他们可以如愿进入婚姻的殿堂,但又一次意外让整个侯爵家庭的和谐和与伯爵的订婚成为泡影。一段寻亲和寻爱的征途从残酷开始,又以平淡结束。
在马奎斯被确定怀孕之前,列特里特的出现打破了她在前夫死后所立的誓言。当她所企盼的一个完美的男子在父母面前求婚时,她内心的模棱两可与犹豫不决并不如外表所表现的那么冷峻和坚决。她不自觉地从椅子上站起来依偎在母亲旁边暴露了她希望找到另一个人生归宿的意愿,她眼神霎那间流露出的闪烁其辞成为她向心仪爱人示好的佐证。在她看来,拥有天使般面容的伯爵是完美的象征,他年轻、高贵,并且从一群强盗手中挽救了自己的贞节和清白,这些都是俘虏女人的致命诱惑。接受诱惑与坚守誓言之间孰重孰轻的较量很快便演化为一种“权权”交易,父亲答应在伯爵完成自己的任务后就把女儿嫁给他。其实,接受诱惑还是坚守誓言在女儿看来是分处天平两端的载物,马奎斯一方面迷恋眼前这个完美的男子,一方面对这种完美有种不信任。这种不信任一方面源于上次婚姻带来的残缺感,种种迹象表明她还没有从上次婚姻恢复过来;另一方面,她也害怕这样的结合会让原本完美的形象中掺入瑕疵。周国平曾经所过,这种建立在“幻想基础上的艺术性婚姻”是脆弱的,不可靠的。我想,所谓的“艺术型婚姻”就是这里的“完美型婚姻”吧。事实上,脆弱的到来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快,马奎斯意外的怀孕顿时引起轩然大波。两个人之间突然冒出来一个 “子虚乌有”的人物,这个人物或许是伯爵自己,或许另有其人。马奎斯刊登在报纸上的寻人启事已经暗示了尽管她仍然爱着列特里特,但她仍然选择拒绝完美,拒绝破坏列特里特的完美形象。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