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的求婚习俗是什么样的呢?结婚习俗是什么呢?

苗族的求婚习俗是什么样的呢?结婚习俗是什么呢?,第1张

苗族都实行一夫一妻制。婚姻比较自由,青年男女通过“游方”、“跳花”等活动,借以认识,相互了解,建立感情,进而确定婚姻关系,再由男方托入向女方说亲,履行定婚、结婚仪式。

草标-苗族民俗

  苗族民俗,流行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苗族青年男女传递爱情用草标作纽带。草标形式各异,却很讲究,都传递着美好的愿望。有的用几根小草,表示几天后相会;有的将草扎成圆圈,表示团圆有望;有的青草夹黄,黄示称场再相会。传说以前有个苗族小伙子阿本和苗族姑娘阿贝相爱,不料,阿贝姑娘被寨主看上并被抢走,当阿本来到的约会地点时,却不见阿贝的踪影,只见路旁有个草标,知道大事不妙,便按草标指约方向,到寨主家救出了阿贝姑娘。从此,他们离开家乡过上了幸福日子。草标的妙用也就从此流传了下来。

 花带与抄带-苗族民俗

  苗族青年表示爱情的信物。云南昭通、大吴、彝良、永善等地的苗族男女青年相爱后,要互赠信物。姑娘送小伙子一根用彩线编织成的花带,长约1米,宽3-4厘米,上面绣着山川花草图案,寓意为“千里姻缘一线牵”。小伙子回赠姑娘一根线吊子。双方定情时,姑娘要送对方一根用雪白麻织成的长约150厘米、宽约30厘米的抄带,寓意为将纯洁的爱情献给对方,对方回赠一把梳子和一个圆镜,表示终身相爱,白头到老。

  坡会-苗族民俗

  传说很久以前,龙牙寨有个山清水秀的马蹄坡。每年春天都有许多姑娘、小伙子在这里放牧。一天,一个主官路过这里,见苗家姑娘漂亮,便叫随从去抢。小伙子见状,一齐吹响牛角,唤来了手握大刀、锄头的苗族人民,他们拥上马蹄坡,赶走了土官。为了庆祝胜利,他们在此唱歌跳舞。从此以后,便形成了传统的坡会。现在每逢节日,人民穿上节目的盛装,汇集在芦笙坪上赛歌、跳舞、爬竿、斗牛,利用这个盛会唱歌今天幸福的生活。

  半路“抓亲”-苗族民俗

  此风俗流行于湘西苗族地区。姑娘结婚时,由六个年轻姑娘和一位40多岁的中年妇女组成送亲队伍。迎亲队伍由六个小伙子和两个姑娘组成。两支队伍都在清晨五更相向出发,相会后,迎亲队伍把挑来的糯米饭交给送亲的大嫂,大嫂把盛新娘用品的竹篮交给迎亲的姑娘,然后起把糯米饭给大家吃。这时迎亲的一个姑娘说:“婆婆,谁是我家嫂嫂啊?”话音没落,送亲的姑娘将新娘紧紧围在中间保护起来。迎亲的小伙子和姑娘们就设法去“抓”新娘。最终新娘还是被“抓”走了,送亲的也便完成了任务。迎亲的带走新娘,双方道别而去。

  踩脚-苗族民俗

  也叫“踩妹脚”。是广西桂北大苗山一带的苗族男女青年表示爱情的一种方式。苗族青年在传统节日里,通过跳芦笙、踩堂舞、对歌等形式选择了意中人,但当众难以启口,男青年便趁人不注意时,脚尖轻轻踩女青年的脚,以试其态度,若女青年也如法回报,就表示接受求爱;否则,也不会责怪对方。经过“踩脚”确定了恋情,便可频繁幽会,互赠信物,然后就由双方父母商定婚期。

  掐指-苗族民俗

“掐指”就是在节假日赶圩时,小伙子对姑娘产生爱慕之情,轻轻地掐一下姑娘的小手指。姑娘真心实意的接受小伙子的爱慕,就背过手来轻轻地掐一小伙子的小拇指,不愿意的话,就不理会。

  相亲风俗-咬手定情。

在海南省苗族中流传着一首古老的歌谣,有这么一句歌词“伸手给哥咬个印,越咬越见妹情深,青山不老存痕迹,见那牙痕如见人。”"咬手"是海南苗族男女青年表达爱情的一种独特方式。

“咬手”是海南苗族男女青年表达爱情的一种独特方式。每逢节假日,特别是三月初三,在槟榔树下,芒果林中,小河溪边,山坡草地上,青年男女唱起美妙而动听的歌曲,抒发自己的理想、情趣和心愿,寻求自己的意中人。

随后,小伙子拿起弓箭、鱼叉到河 溪里抓鱼,姑娘们在溪边烤筒饭和煮鱼,直到太阳落山才散去。如果小伙子相中心爱的姑娘,晚上便用口弓、鼻箫、树叶吹着婉转动听的曲调,来到姑娘的"隆闺"(女青年自住的茅房)外唱开门歌。

如果姑娘不唱闭门歌,便会开门走出来,一起到草地上或竹林里点燃篝火对歌跳舞,互表爱慕之情。这时,姑娘听了小伙子的求爱后,便羞答答地拉起小伙子的手咬一口,如果咬得很轻,而且很有礼貌,小伙子便明白姑娘是表示拒绝或暗示自己有了意中人;如果姑娘咬得很重,甚至咬出血印,则表示姑娘对他十分倾心,愿意接受小伙子的爱。

  讨糖-苗族民俗  

“讨糖”就是男女青年在“玩山走寨、行歌坐月”交往过程中,小伙子中意一个姑娘,就以“讨糖”为名向对方求爱:“听说小妹糖很甜,哥想吃糖没带钱。”姑娘如果同意,大都会答:“小妹有糖糖太酸,大哥吃了腰会弯。”小伙子答着说:“大哥想糖眼望穿,小妹糖酸心不酸。”通过几个回合的“讨糖”,姑娘就会给小伙子留下一句柔情的话:“大哥想糖跟妹来,酸坏牙齿莫责怪。”假若姑娘早已有了意中人,就会对小伙子说:“小妹有糖早卖完,大哥吃糖别处尝。”姑娘假如真的不同意,就回答说:“小妹人穷不卖糖,大哥要糖没望场。”

 新婚三晚不同宿-苗族民俗

  旧时,苗族人婚娶,新郎新娘三晚不同宿。姑娘出嫁之日,四邻姐妹相聚一堂,高唱苗歌,抒发离别之情。男方迎亲时,由女方“高亲”(男女各一直系亲属)送姑娘到男方,从侧门进入洞房。三日内由“女高亲”朝夕相陪,足不出新房,茶食均在房内。三日后,拜父母姑嫂,新郎新娘双双到娘家,称“回门”。“回门”返回后,请苗老师安“家先”,并在本“宗表”中写上新媳妇的名字,表示新娘已是本宗族的人了。当晚,新郎新娘方可同宿。

孙渡

姓 名: 孙渡 学 籍: 云南陆军讲武堂步兵科/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十六期

字 号: 志舟 党 派: 中国国民党

籍 贯: 云南省陆良县 军 衔: 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

生 卒: 1898-1967 军 职: 第六兵团司令兼东北“剿共”总副司令

黄 埔 档 案

1898年5月5日,孙渡出生于云南省陆良县三岔河镇新庄村。

1915年陆军小学毕业后入云南陆军讲武堂。

1917年毕业后到滇军警卫第二团任排长,同年随唐继尧入川、黔,晋升连长、营长,在顾品珍等倒戈后仍追随唐。

1922年3月,唐继尧回到昆明,孙渡被任命为独立团团长。

1923年初随滇中镇守使胡若愚入川参与川滇黔之战。十二月滇军败退入黔,升任旅长兼贵州省警务处长。

1924年返滇,任云南省烟草公卖总局局长、云南省宪兵司令。

1927年唐继尧被推翻,孙成为龙云的参谋长。

龙云统一云南后,孙渡于1929年11月21日任为云南省政府委员。

1929年至1930年间,担任云南省团务总局会办。

1930年任第98师第3旅旅长,进兵广西作战。

1931年2月回滇,3月任第十路军参谋长,9月21日,任军事参议院参议。

1935年任剿匪第2路军第3纵队司令,防堵追剿红军,后兼任第二路军总指挥部行营主任。

1936年3月,蒋介石委任龙云为黔滇绶靖公署主任,龙仍派孙渡率第三纵队开到贵州威宁,云南昭通,彝良一带尾追 过滇 的红军二、六军团。

3月下旬,红二、六军团挺进滇北,插入宣威县境,孙渡纵队尾追红军至宣威。红六军团肖克曾写信给孙渡,建议双方缔结停战协定,孙渡置之不理,继续尾追,在宣威来宾铺一带向红军发起猛攻,使红军战士数百名伤亡。

经过两天激战,孙渡纵队重创败退。

4月,红二、六军团突破滇军防线向西挺进,直指普渡河,红军渡过金沙江,孙渡纵队才停止追击。

1936年4月18日授孙渡陆军中将军阶。

抗战爆发后,1938年7月龙云任命孙渡为新编五十八军军长,开赴湖北,参加武汉会战、南昌会战、奉新高安战役、赣北战役、第一次长沙会战。

1938年11月,孙渡与云南部队六十军、新编第三军合编,成立第三十军团。在第一兵团司令张发奎指挥下,三十军团在崇阳一带与日军激战,牺牲参重。

其间曾赴中央军校第五分校受训,并任第16期第18总队总队长。

1939年代理第一集团军副总司令。

1941年参加第二、第三次长沙会战。

1942年参加赣东会战、长衡会战,同年10月16日任第一集团军副总司令。

1945年初升任第一集团军总司令,调驻安庆。

抗战胜利后,于1946年2月率第一集团军总部由安庆调东北锦州,参加国共夺权争利的内战,指挥在东北的滇军部队。

1947年9月改为东北第一兵团,任司令官。

1948年1月改为第六兵团,任司令官,辖60军、93军。

1948年2月,蒋介石以维护军誉为由,调任孙渡为热河省主度。

1948年6月22日调任热河省主席。

1949年12月孙渡调任西南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派回云南活动,企图以云南为国民党的最后基地,负隅顽抗,作垂死挣扎。但卢汉审时度势,12月9日在昆明宣布起义,云南和平解放,孙渡潜藏到昆明郊区。

1952年在云南清匪反霸运动中被捕。

1963年被特赦释放,任云南政治协商第二、三届会议委员。

1967年4月,在云南昆明病故。享年六十九岁。

“还我河山,洗雪国耻”,这是孙渡将军出征抗日时留给家人的告别誓言,也是向全省人民表示的抗日决心。他是一位智勇兼资,文武双全的抗日名将,也是一位关爱部属,体恤民众的军中楷模。在云南,被称为小诸葛;在全国,被称为大儒将。出征时,他是全国100位军长之一;抗战中,他升为全国40位集团军总司令之一。在华东、中南广大战场,他指挥三迤健儿、云岭子弟58军、新3军全体抗日将士,同来犯的侵华日军血战到底,不但打出了滇军的军威,而且打出了中国的国威,令日军胆寒,使国人感奋。他出征抗战7年零半月,消灭日军10万之众,而自己伤亡不到8万,在40个集团军中,成为斩获最多,伤亡最小的集团军之一。他驰骋于大江南北,转战于湘鄂赣浙,曾经遇到过不少困难,面临过许多危险,但是,总以牺牲的精神,勇往直前;以必死的决心,夺取胜利,而使58军获得代表第9战区司令长官薛岳在南昌接受日军投降的殊荣(战功大的才能受降),新3军获得在九江接受日军投降的殊荣,他自己荣获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授予的最高奖章——青天白日勋章。今天,这位为中华民族的生存而战,为祖国独立自由而战的第1集团军总司令虽然远离我们40多年了,但是,对于了解他的家乡父老和本省、本国以及外国、外域的友好人士,依旧还在追忆他的过去,怀念他的往事:

孙渡(1895~1967),字志舟,陆良三岔河镇小新庄人。官至集团军总司令、省主席,中将。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以省主席龙云为首的云南军政各界已从过去的亲蒋反共转向亲共抗日的道路。因为他们已预见到中日大战不可避免。打胜了,是全国的福气,打败了,是全国的灾难。为了打胜这场大战,免除这场灾难,便倾全滇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抗战的准备。诸如购置新式武器、增加积谷储备、扩充部队,训练壮丁等等。孙渡将军是龙云的重要谋士之一。

1935~1936年,云南面临着一个地方政权能否存在的严重问题,即中国工农红军举行二万五千里长征,要路过云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认为云贵两省军政首脑有贰心,要借围剿红军之机,消灭两省的地方武装。孙渡将军时任龙云第10路军总参谋长及行营主任兼第3纵队司令,对滇军负指挥全责。他权衡利弊,揣度轻重,在不妨碍抗战准备的前提之下,对红军路过云南采取“围而不堵,追而不击”的战略方针。围、追是执行中央命令,使之无借口可找;不堵、不击,是对红军网开一面,让他们尽快离开云南。结果,他的一计之出,而破中央的“双雕”之谋,既使红军胜利地渡过了金沙江,又保住了云南的地方武装,还使前来督战的蒋介石对龙云增加了信任感。而贵州省主席王家烈则缺乏孙渡将军的韬略与谋划,同红军硬打,最后导致“主席亡权,贵州亡省”。

龙云对自己没有成为贵州王家烈第二,十分感谢孙渡将军,特设家宴款待。龙云在高兴之中提问:你是孙志舟,我是龙志舟,你这个孙志舟为何意?孙渡将军回答:我是激流之舟,可以冲破惊涛骇浪,克服千难万险,到达平安的彼岸。敢问主席:你这个龙志舟又为何意?龙云说:我是大旱之云,云能生雨,可以普降甘露,营救众生。说罢,两人相对而笑。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云南组建的第一支抗日出征部队60军,首任军长本应由孙渡将军担任,但是,龙云不让孙渡将军出去,而把任务交给了表弟卢汉将军出去。第二支出征抗日部队58军,于1938年6月组建,龙云还想把孙渡将军留在自己身边出谋划策,而最后是由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点将,于6月6日正式宣布孙渡将军为58军首任军长。他临危受命,以不可动摇的意志和决心,率部出征。出征之前,孙渡将军针对当时社会上存在的“亡国论”、“速胜论”等不利于抗战的种种舆论,特于6月21日在昆明向中外记者发表谈话指出:中国既不会亡国,也不会速胜,“最后胜利应于长期抵抗中求之。”当记者问及如何治军时,回答说:“现时代之军队,须着重于政治训练,务使各个士兵,均能养成抗战必胜信念,然后以之摧敌,无敌不克。”《云南日报》介绍说:“孙军长年华虽逝(43岁),英雄不老,谈及抗战军事,则气态轩昂,神采焕发,厥见解之超越,有如其目光注射之深远。”孙渡将军在谈话中还特别强调:“在此长期抗战过程中,余以为一方面须将现有战斗能力设法保存下去,另一方面须将未来战斗能力,努力培养起来。夫如是,抗战日久,则吾国之抗战力日益强大之兵力,当疲弊之敌军,最后决战,必操胜算。”7月10日,陆良同乡会在云南大学至公堂欢送孙渡将军挥师出征,抗日杀敌,特赠军旗一面,上书“邦家之光”,“以表乡谊,用资策励”。而孙渡将军则把那面军旗视为珍宝爱护有加。

1938年8月1日,58军4万余众,在孙渡将军的率领下,从昆明出发,开赴抗日前线杀敌。第一仗是参加武汉外围崇阳之战,由于友邻部队缺乏配合,使58军蒙受重大损失。所属新编第11师被取消番号,代师长马奎撤职,孙渡将军记大过处分,新编第3军军长张冲被判刑。这一沉重的打击,对孙渡将军而言,可以说是晴天霹雳。然而,他不气馁,不灰心。失败的原因本来是友邻部队过早撤退,让刚刚参战的58军和刚到湖北才组建的新3军全部暴露在敌人面前,于卒不及防中受到重创。可是,孙渡将军则把全部责任承担下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考虑到孙渡将军过去的声望和功劳,恢复了新11师的番号。他说:失败是成功之母,为抗战而奋斗的军人,是不会被挫折压垮的。于是,在此后的战斗中,充分显示出58军和新3军的英雄本色。

1939年春,58军结束湖南醴陵的整训后,开往江西奉新战场杀敌。为鼓励士气,提高战力,孙渡将军总是穿着他的旧军服,一个人深入战壕,与士兵们谈心。同时,号召全军官兵要把驻地的老百姓当成自己的亲人,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帮助群众解决吃饭问题、上学问题、道路交通问题、环境卫生问题等等。从而使广大民众把58军当成自己的子弟,形成了拥军爱民的良好风气。他在接受老百姓们送行时说:我们一定要把关心爱护父老乡亲的做法作为58军的传统发扬光大。在接受新闻记者采访时说道:“军人唯有拿战利品来报答国人对58军的爱戴和拥护,拿自己的头颅来拯救祖国的战争灾难”。

孙渡将军率部离开奉新后,连续投入了三次长沙会战,即一、二、三次长沙保卫战,与友邻部队密切配合,三次都将侵华日军的大规模进攻打败,胜利地保卫了芙蓉国首府的这座英雄城市,而使参战部队军威大振。孙渡将军因此而于1942年10月16日升任第一集团军副总司令,指挥58军、新3军。

此外,孙渡将军还率部参加了著名的南昌会战、上高会战、常德会战、长衡会战。全国在八年抗战中,一共举行了22次大会战、孙渡将军则参加了其中的八次大会战,是云南出征部队参战最多的高级指挥官之一。

孙渡将军身为军人,却又具文人的风度。他在江西战场上,他爱民如亲,恨敌如仇,盛传一时,很多战地中外记者都争相采访。但是他不习惯在司令部里办公,而是同战士们在一起,实地指挥打仗,所以,他的部队伤亡很小,斩获颇多,不少记者只会跑指挥部,不敢到阵地上,因此,想要见到孙渡将军十分困难,想要采访,更是难上加难。其中的一位西班牙记者则例外,他敢到阵地上采访。在战壕里见到了孙渡将军。当记者自我介绍时说:“我是来自西班牙”,孙渡将军便接过话题就讲西班牙的历史。讲完后记者十分感动,问:“孙将军何时从西班牙回国的?对西班牙历史如数家珍,一定是在西班牙研究过多年!”孙渡将军则幽默地告诉说:“很惭愧,我还没有出过国门。”后来记者在他的采访录中说道:我接触到的中国高级将领很多,但像孙渡将军这样有如此渊博的学识者则很少,堪称中国军队的大儒将。

孙渡将军为了打击日军,扬我国威,远在长沙会战之前,就对侵华日军在华东、中南战场的大本营——南昌进行敌后破坏,由60军和58军各抽一部分兵力,组成游击部队,深入南昌郊区,破坏交通桥梁,伏击后勤辎重,使之指挥中枢一度陷入瘫痪。据当时的不完全统计,破坏重要桥梁十数座,消灭日军数千人,并且还击毙了1名高级(少将)指挥官。孙渡将军在庆捷之余,挥毫疾书,写下了千古流芳的杰作《突袭敌后的一支神军》。

这里还有一小段插曲:孙老太爷去世后,地方中的阴阳先生们都争相为孙渡将军看坟相,念佛经。他们一致赞誉坟相好,福气大。孙渡将军不便直接反驳,乃以自己的体会说:坟相固然重要,但我想再补充3点:第一,要承认遗传基因,第二,要有一定的聪明才智,第三,要有自己的奋发精神。孙渡将军的这三点,实际上是说明一个人要创造人生辉煌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孙渡将军在抗战胜利前为了粉碎侵华日军的扫荡,他以破釜沉舟的钢铁决心,亲率部队,冲入敌阵,展开反扫荡。经过三个多月的苦战,凯旋归来,脸上长满了胡须,消瘦得认不出来。但是,他胜利地回来了,全家都为之庆幸。

孙渡将军对下面的官兵关怀备至,爱护有加;对驻地的百姓,友爱可亲,慷慨相助,每次移师,都受到广大民众的洒泪送别。而有一次晚饭过后,出去散步,他的秘书发现一名勤务兵偷他的腰包,告诉他转回去抓,而孙渡将军则拉拉秘书的袖子,直出大门,向外走去。秘书不解其意,问道:军长为何不去抓住他?答道:人是有人格的,他这样做,必定有原因,过几天再问他。一礼拜后,孙渡将军不是以首长的口气,而是以兄长的态度温和地问道:最近你家里发生了什么事情?勤务兵顿时双膝下跪,请求饶恕,说:我的母亲去世,无钱送葬,冒犯军法,偷了军长的钱,以后我变牛变马都要赔还,请军长饶我一次!孙渡将军还没等对方说完,就弯下腰用双手把那个勤务兵扶起,告诉他:我们是一个战壕里的兄弟,怎么是偷呢?你的母亲就是我的母亲,我也有这分责任,如不够,我再拿点。帮助每一个战士解决家中疾苦,是每一个指挥官应当尽到的责任。不要说还的话,今后勇敢杀敌就行了。从此,那名战士便死心踏地跟着孙渡将军转战。

常德会战,大显滇军神威。1943年11月1日,侵华日军调集10万之众,对湖南的又一重镇常德发动进攻。他们从华容藕池口沙市间地区,分途南下,进攻常德。我守城部队与之激战7天,曾两度被其攻占。为了从侵华日军手中夺回这座靠近湘西的重要城市,中国军队调集了15个军的兵力,经过47天的血战,于同年12月17日胜利收复常德,打死打伤侵华日军23200余人。而在收复常德的战斗中,由孙渡将军指挥的第一集团军首先攻入常德。入城先锋第58军第10师,在师长侯振邦(云南宣威人)的率领下,犹如猛虎下山,扑向常德。侯师长站在俘获的日军坦克上庄严宣告:常德胜利回到中国人民的手中!并号召全城居民各安生业,勿信谣言。

收复常德,挫败敌锋,这是中国军队在中南战场取得的辉煌胜利之一,也是孙渡将军自指挥58军、新3军以来所获得的数十次辉煌胜利中最辉煌的一次。因此,当捷报传送到中央首脑手中之后,一片欢腾。而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则立刻特电致贺,说:这是滇军继台儿庄大捷、中条山杀敌之后的又一次取得的重大胜利。

此后,随着中国军队的全面反攻,侵华日军已走向灭亡的道路。

1945年8月14日夜,日本天皇裕仁向全世界宣告无条件投降。孙渡将军也和全国广大抗日军民一样,纵情欢呼,兴奋异常。他说:伟大的军事家们有一句共同的格言,叫做“会笑者,最后笑,而最后笑才是真笑。”现在是中华民族笑的时候了。

可是,笑声未落,就从云南传来了不幸的消息;孙渡将军的知己和至交、省主席龙云被解除在滇本兼各职,调任国民政府军事参议院院长。一些不平之士叹息说:日本亡国,云南亡省。同时,全国军队进行缩编:新3军撤销,58军缩为一师,番号58师。孙渡将军调任东北“剿匪”副总指挥。在他前面还有总指挥杜聿明、副总指挥郑洞国、范汉杰、梁华盛、陈铁。而且他是光杆司令,58师留在内地,没有到东北;新3军已不复存在。孙渡将军调往东北,目的虽然明确,还让他兼任第三兵团司令,不久改为第六兵团司令,辖93军、60军。此二军与孙渡将军无缘,他的根在58军。一位没有根的司令是没有办法指挥部队打仗的,因此,孙渡将军虽然充当副总指挥,但是,他在东北两年(1946~1948)时间,还没有指挥过一次战斗,而实际担任副总指挥只是一年,即1947年6月到1948年6月。就在1948年6月调任热河省政府主席,于同年11月热河省解放,他回到了重庆。担任西南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1949年12月9日,与张群、李弥、余程万、龙泽汇、石补天等人乘坐专机回到昆明。这天是卢汉准备起义的日子,他没有参加,说:“忠臣不事二主。”回到了翠湖东路7号他的家里。

他在告老还乡,解甲归田之前,蒋介石动员他到台湾,他婉辞道:“我有家小,只有留下。”蒋介石念及抗日的战功,给他20两黄金回家养老,说:“败局已定,留下备用。”他一两都不要,他想:在过去的日子里,没有给***过不去,恐怕会得到宽容。但是,他没有料到,在1951年的镇反运动中,在昆明被捕入狱。临走时他特意换上一套新服,告诉张夫人说:“我们的生活到此结束,你可以自选生路。”

这里需要记述的是:孙渡将军另一位夫人唐芸赓,即唐继尧的四妹四姑太,早在蒙发爱情之时,她就发誓:“非孙渡不嫁!”曾经不少人向她求婚,包括龙云在内,她都一概拒绝,一直等到1943年36岁,孙渡将军的原配夫人白岩李大管事女儿李小四去世后,她才从香港前往江西与孙渡将军成婚。四姑太十分贤惠,也很能干,一进门就成为孙家的大管家。半年后,孙渡将军又与七年前在丽江相上的张大老爷的女儿孙灿琪成亲。从此,唐、张二位夫人一直亲密无间,和睦共处,彼此以姐妹相称,互相关照。1946年她们一起回到昆明翠湖东路7号,凡是陆良人,无论认识与不认识,唐四姑太都要留在家里吃饭。张灿琪老人的大女儿张沛,面对笔者的采访,还带着非常怀念的心情说道:“唐大妈很好,我是她带大的。小时候我只认得她是我妈妈。”张灿琪老人说:“你们写孙渡,一定要写我的姐姐唐妈妈。太好了,我们永远忘不了她!”可惜,唐四姑太结婚太晚,与孙渡将军没有生育,后来与云大历史系名教授李德嘉生活,更无一男半女。唐四姑太生于1911年,卒于1994年终年83岁。

孙渡将军在长达10余年的战犯监狱里,一直吟诵着《三国演义》开头的那首词——《临江仙》度过的。词曰:

滚滚长江东逝水,

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

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

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

都付笑谈中。

同在狱中的战犯们,对于孙渡将军每天早上吟诵的这首词,群起而攻之,指责他坚持反动立场,不愿改造自己。孙渡将军却问:“国共两党的纷争是哪些年代?《三国演义》上的这首词又是什么时候产生的?难道数百年前的作者就能预见到今天的变化而专为我孙渡填这首词?问得无一人回答。

孙渡将军度过了狱中生活之后,于20世纪60年代前期获释,被选为云南省政协二、三届委员,1967年4月在昆明去世,终年72岁。留下一男二女。

这位抗日名将,度过了威武的前半生,之后永远地离开了自己的故乡,离开了故乡的亲人,驾鹤西去。

1、梦见拆坝流水的预兆

基础运吉而能达有限之成就,但因成功运受到压制,故成功之后便难再伸展了,宜养(仁德雅量),可逃灾害而得平安。中吉

吉凶指数:91(内容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2、梦见拆坝流水的宜忌

「宜」宜回忆老邻居,宜游泳,宜看星星。

「忌」忌争论,忌亲吻,忌猜疑。

3、梦见拆坝流水是什么意思

梦见拆坝流水,带有春天色彩明亮的装扮是这两天让人气运与恋爱运提升的秘方喔。佩带的首饰也以带有透明感的材质更佳。而这两天有个性的你也特别吸引人,即使是平常人会觉得有些“怪异”的特殊兴趣也无所谓,就是因为怪,才能成为你的特色。从事创作的人,也不妨试著加入些现代抽象艺术的创造性。

出行的人梦见拆坝流水,建议可外出无妨,稍有风,添些衣服。

做生意的人梦见拆坝流水,代表得失参半,宜退守重新整理再经营。

梦见从桥上看潺潺流水,在性方面不祥。你的理性将可能抵挡不住欲望。千万小心,不可有大胆的行动。

无论你的梦里出现的是宁静的湖水、滴流的小溪、狂怒的河流、平静的海洋;梦中的水总是喻示着生命的精华,代表了精神的洗礼和重生。一旦你的生活变得复杂,你就有可能梦见自己遇水溺死;湖水象征着你想要尽快从烦乱的生活中挣脱出来,渴望过上宁静安稳的生活。

上学的人梦见拆坝流水,意味着成绩不理想,加倍努力有希望。文科要加油。

梦见在桥上俯看清澈的流水,一切顺利。

怀孕的人梦见拆坝流水,预示生女,冬占生男,慎防延误时间意外流产。

梦见拆坝流水,按周易五行分析,吉祥色彩是红色,财位在正西方向,桃花位在西南方向,幸运数字是3,开运食物是辣椒

本命年的人梦见拆坝流水,意味着经过一段波折之后贵人扶助,顺利如意得财利。

恋爱中的人梦见拆坝流水,说明互上体谅,诚心对待,婚姻可成。

做生意的人梦见坝倒水泄,代表由于不能团结合作,以致事业经营不利。

上学的人梦见水渠溃坝,意味着困难重重难知心愿。

上学的人梦见垮坝逃命,意味着口试及文科成绩欠佳,未能录取。

做生意的人梦见垮坝逃命,代表停止上段时间整顿后再经营,秋来生意好。

梦见彝良小草坝,周围人的气氛让你感觉相当怪异呢!对你冷漠的人,突然热情了不少;与你关系还不错的人,反倒开始与你保持距离。这种感觉越明显,就越显示你的地位和阶层将发生的变化越大。好好观察这种风雨欲来之时的压迫和不安吧,你会知道什么事情就要发生了!

梦见逃命,会大难临头。

恋爱中的人梦见垮坝逃命,说明掌握时机求婚必有结果,婚姻可成。

做生意的人梦见开车过坝,代表处事起头难,宜退守,有误会宜化解。

做生意的人梦见溃坝,代表筹划周密再进行,否则遭受失败。

李四光(1889年10月26日-1971年4月29日),中国著名地质学家,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批杰出的科学家和为新中国发展做出卓越贡献的元勋,中国地质大学第一任校长,湖北黄冈人,蒙古族[1],毕业于英国伯明翰大学并获博士学位。首创地质力学。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之后李四光的著名事迹也被翻拍为**。1932年任中央大学(1949年更名南京大学)代理校长,之后又任重庆大学教授。为中国甩掉“贫油”帽子,创立地质力学理论和中国“两弹”的研发作出了重大贡献。

李四光(1889年10月26日-1971年4月29日),字仲拱,原名李仲揆。1889年10月26日出生于湖北省黄冈市(今湖北省黄冈市团风县回龙山镇)的一个贫寒人家。李四光是世界著名的科学家、地质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是中国现代地球科学和地质工作的奠基人之一和主要***。他自幼就读于其父李卓侯执教的私塾,14岁那年告别父母,独自一人来到武昌报考高等小学堂。在填写报名单时,他误将姓名栏当成年龄栏,写下了“十四”两个字,随即灵机一动将“十”改成“李”,后面又加了个“光”字,从此便以“李四光”传名于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长春地质学院教务长兼地矿系主任。

光绪三十年(1904)五月李四光官费赴日本留学读大阪高工船用机关科,宣统二年毕业(1910)。因其在日本受了带有汉民族主义的反满革命思想的影响,成为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中年龄最小的会员,以“驱逐鞑虏、恢复中华”为己任。孙中山赞赏李四光的志向:“你年纪这样小就要革命,很好,有志气。”还送给他八个字:“努力向学,蔚为国用。”

1910年李四光从日本学成回国。武昌起义后,他被委任为湖北军政府理财部参议,后又当选为实业部部长。袁世凯上台后,革命党人受到排挤,李四光再次离开祖国,到英国伯明翰大学学习。1918年,获得硕士学位的李四光决意回国效力。途中,为了解十月革命后的俄国,还特地取道莫斯科。

1917年,李四光从英国伯明翰大学毕业,获得硕士学位。

1918年,他回到国内任北京大学地质系教授。

1920年李四光担任北京大学地质系教授、系主任,1928年又到南京担任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所长,后当选为中国地质学会会长。他带领学生和研究人员常年奔波野外,跋山涉水,足迹遍布祖国的山川。他先后数次赴欧美讲学、参加学术会议和考察地质构造。

1928年7月国民政府决定组建国立武汉大学,国民政府大学院(教育部)院长蔡元培任命李四光为武汉大学建设筹备委员会委员长,并选定了武汉大学的新校址(武汉大学内还有李四光选址的雕像)。

武汉大学内李四光选址雕像

1932年任中央大学(后名南京大学)代理校长,1937年任中央大学理学院地质系名誉教授。

1944-1946年,任重庆大学教授,并在重庆大学开设全国第一个石油专业。

1949年秋新中国成立在即,正在国外的李四光被邀请担任政协委员。得到这个消息后,他立即做好了回国准备。这时,伦敦的一位朋友(凌叔华陈源夫妇)打来电话,告诉他国民党政府驻英大使已接到密令,要他公开发表声明拒绝接受政协委员职务,否则就要被扣留。李四光当机立断,只身离开伦敦来到法国。两星期之后,李夫人许淑彬接到李四光来信,说他已到了瑞士与德国交界的巴塞尔。夫妇二人在巴塞尔买了从意大利开往香港的船票,于1949年12月启程秘密回国。

回到新中国怀抱的李四光被委以重任,先后担任了地质部部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全国科联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他虽然年事已高,仍奋战在科学研究和国家建设的第一线,为中国的地质、石油勘探和建设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1951年8月中国长春地质专科学校、山东大学地质矿产学系、东北工学院地质学系和物理学系合并为东北地质学院(后名长春地质学院,现为吉林大学地学部),李四光担任首任院长。1952年李四光再次应邀回到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工作。

1965年,李四光在北京察看矿石标本

1958年李四光经何长工、张劲夫介绍加入了中国***,由一个民族民主主义者成为共产主义战士。60年代以后,李四光因过度劳累身体越来越差,还是以巨大的热情和精力投入到地震预测、预报以及地热的利用等工作中去。1971年4月29日,李四光因病逝世,享年82岁。李四光早年为悼念一个好学生曾写过此诗,亦为其毕生从事地质科学研究的光辉写照。

崎岖五岭路,嗟君从我游。

峰峦隐复见,环绕湘水头。

风云忽变色,瘴疠蒙金瓯。

山兮复何在,石迹耿千秋。

编辑本段

突出贡献

李四光与家人

李四光的最大贡献是创立了地质力学,并以力学的观点研究地壳运动现象,探索地质运动与矿产分布规律,他确立了新华夏构造体系的概念,分析了其特点,并运用这些理论概念探讨了中国的地质条件和石油形成条件。早在20世纪40年代,我国地质学家潘钟祥就明确提出了陆相生油学说,说明中国广布的陆相地层一定有石油,从理论上反驳了西方所持的中国贫油的观点。

20世纪50年代,在李四光部长的领导下,通过我国著名地质学家黄汲清、谢家荣等地质学家的不断理论探索和实践下,肯定中国东部特别是东北松辽盆地具有良好的储油条件。毛泽东、周恩来在认真听取了汇报后,支持了地质部的观点,并根据地质部和李四光的建议,在松辽平原、华北平原开始了大规模的石油普查。1956年,在李四光的主持下,石油普查勘探工作在很短时间里,先后发现了大庆、胜利、大港、华北、江汉等油田,为中国石油工业建立了不朽的功勋。从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勘探部门相继找到了大庆油田、大港油田、胜利油田、华北油田等大油田,在国家建设急需能源的时候,使滚滚石油冒了出来。这样,不仅摘掉了“中国贫油”的帽子,也使中国人提出的陆相生油理论和李四光创立的地质力学理论得到了最有力的证明。

1918年,他回到国内任北京大学地质系教授。这时,他已年届而立,虽然事业有成,但因一直在求学,还没有找到自己的意中人。

李四光结婚照

到北京后,他认识了温柔娴静而又高雅漂亮的才女许淑彬。许淑彬少有大志。由于家庭开明,她从小便走进学堂。父亲去世后,她由母亲和已经成家立业的哥哥供应上完了大学。虽然许淑彬比李四光年龄稍小些,但也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了。

经过两年多的交往,四光和淑彬两人感情融洽,都感到对方志同道合,找到了自己的知音。但是,碍于男子汉的自尊和青年女子的矜持,两人都没有向对方提起个人的婚事。许淑彬在和李四光单独相处时,曾多次想借题发挥,试探李四光对她的态度,但鼓足的勇气一到临场就没了,演讲时的口才也“不翼而飞”了。李四光也曾下了几次决心,试图当面向她表明心迹,但一见到她,年轻的教授常常找不到话题,只好“顾左右而言他”。

面对如此僵局,李四光很苦恼。他写信给父亲——湖北黄冈乡间的一位开明的知识分子,征求父亲的看法。

父亲很快回信了,信中说:大丈夫要志在四方,以学业为重。过去从湖北到东洋(日本),又从东洋到西洋,为寻求科学救国的道路,你没有考虑个人的婚事,这是对的;今天已学业有成,应该找一个终身伴侣成家了。“既然你和某人相识两年多,相互又都了解,况且你已经是三十多的人了,如果她家人同意,就订婚吧!” 李四光看完回信,原先苦思冥想找不到的求婚方式突然间找到了。他想,何不把这封家信转寄给许淑彬,再征求她对此的看法?这样既可以曲折地表示自己内心的想法,又可以避免直言道出的难堪。

许淑彬看完李四光的家信后,觉得心跳加速,脸上发烧。她明白,尽管四光没有把她的名字告知父亲,但信中说的某人就是她。四光用这样一个巧妙的方式向她求婚了。 怎么答复李四光,许淑彬想到自己的家人:母亲含辛茹苦把她拉扯大,哥哥也如父亲般呵护她,虽然终身大事自己做得了主,但还是应该征得他们的同意。于是她写信给母亲和哥哥。她没有像李四光那样用“某人”来含混,而是写明了恋人的姓名、学识、职业和人品。 许淑彬的家人经过反复考虑,同意了她的选择,并很快回了信。这样,许淑彬拿着双方家人的回信,一言不发地交给了李四光,然后扭身走了。 李四光和许淑彬两人没有海誓山盟,却很快走进了结婚礼堂。他们相敬如宾,开始了共同的人生旅程。

李四光在农村生活了近14个年头。从五六岁起,他就在父亲教书的私塾里读书,还要帮着母亲打柴、舂米、推磨、提水……艰苦的生活培养了他刻苦奋斗的精神和倔强的性格。

太平天国革命运动之后,洋务派兴起,湖北办起了许多新学堂,以讲新学而标新立异。李四光被深深地吸引,他只身前去投考,以优异成绩被录取。

在新学堂里,他如饥似渴地学习新知识,由于每次考试都是第一名,被省里选作官费留学生,送到日本学造船。

李四光在日本度过了7年,在那里,他参加了孙中山先生领导的中国同盟会。

李四光回国后第二年,辛亥革命爆发,他参加了汉口的保卫战,作为新被任命的湖北军政府理财部参议,他亲自组织码头工人和人力车夫运军火、上前线。随后,他被选为湖北军政府实业部部长。正当李四光准备大干一番事业之时,辛亥革命失败了。他发愤专心于科学技术的研究,走“科学救国”之路。他去英国留学,先是学采矿,以后转到地质。他祈盼着有一天,得见政治清明之世,为祖国贡献自己的青春和热血。

留学生活并不轻松。为了维持不断上涨的学费,李四光假期到矿山去做工。在伯明翰大学的6年里,他不仅专业学习成绩优秀,而且熟练地掌握了英语,先后获得了学士学位和博士学位。毕业后,他婉言拒绝了一家矿山的高薪聘请,接受了蔡元培先生的邀请,回到祖国,在北京大学地质系担任教授。

地质学家李四光的名字真正为普通大众所熟知是在唐山大地震之后。那次大灾发生后,坊间流传着李四光能够预测预报地震的说法,据说李四光曾经提醒从事地震研究的科研人员要注意河北河间、沧州,要注意渤海,要注意云南通海,要注意四川炉霍,要注意云南的彝良大关,要注意松潘,要注意唐山等等,这些被李四光点了名的地方后来大都发生了地震,不过,李四光是不是讲过这番话,何时讲这番话至今众说纷纭,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李四光主张地震是可以预测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55776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7
下一篇2023-07-1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