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雉嫁给刘邦,是父母之命,与审食其,却是自由选择,患难见真情。恐怕吕雉的爱情,属于审食其,而非刘邦。吕雉拒绝冒顿的求爱,其实还有一个非常私人的原因。 她心中另有所属。 吕雉的情人就是审食其。 审食其是刘邦的沛县老乡,据说也是第一批参加刘邦革命队伍的老同志。刘邦离开沛县时,留下自己的哥哥刘仲和审食其一起照料自己的父亲和妻子儿女。按理说革命工作无贵贱,只是分工不同而已。但是和流血牺牲的其他人相比,审食其的贡献确实有点拿不上台面,难怪若干年后封侯时遭人非议,说他是靠钻皇后的裙子上去的。 彭城之战后,刘太公、吕雉成了项羽的人质,审食其也作了陪同人质,忠诚相伴,很多议论者都说是这个时候吕雉与审食其产生了生死与共的感情,他们相爱了。 这是不是事实,司马路没有证据,实在难以论证。 明确可知的,倒是刘邦在差不多这段时间遭遇了红颜知己戚姑娘,俨然人生第二春。 那么多人关心的,恐怕还是那个问题——吕雉和审食其什么时候上的床? 嘿嘿,你为何不去问当事人? 《汉书》说:辟阳侯行不正,得幸吕太后。 审食其与吕后的私情,为人所知还是在汉朝立国以后,准确地说,是刘邦升仙以后。 别忘了,刘邦升仙之前,吕雉可是面临戚夫人极大的威胁。如果在这时或者此时以前,吕雉已经和审食其偷食禁果,戚夫人为何不就此大做文章呢?要知道,虽然刘邦冷落吕雉不是一两天,可是一旦知晓皇后给他戴了绿帽子,或者只是蛛丝马迹有点疑问,皇后就死定了。(可以参见英布一段,英布是如何怀疑爱妾与人私通的。) 也有人说皇帝碍于面子,打落牙齿肚里吞。 嘿嘿,说你就不厚道了。皇帝完全可以以其他罪名置皇后于死地,毫不犹豫。 所以司马路的结论是审食其与吕后的肉体关系,开始于惠帝时代。之前完全是柏拉图式的爱恋。 有不同意见,敬请指教。
关于吕后与审食其偷情行为的消息,很快随着宫女私下的窃语、宦官不露声色的暗示,从长乐宫宫墙的墙根爬上墙头,走上大街小巷,走进千家万户,成为大家茶余饭后的谈资,最终上了八卦杂志的头版,且慢,八卦杂志还要若干千年才会出现。 于是,长安人都知道了,也包括吕雉的亲生儿子、当今皇上刘盈。 可以想象皇帝得知这个艳情故事的神情与心情。 倘有妇联的同志在,可以劝解他: “你老爹死了好久,你妈也该找个老伴了,这个老年人的婚姻自由,也是受国家保护地。” 可惜妇联同志不在,皇帝便暴怒了。 当然对老妈没办法,那就把满腔怒火发泄在审食其身上。 据《汉书·朱建传》载:“久之,人或毁辟阳侯,惠帝大怒,下吏,欲诛之。太后惭,不可言。大臣多害辟阳侯行,欲遂诛之。” 吕后无颜面对自己的儿子,为情郎求情,难道就看着可爱的人儿死去? 审食其有一个叫朱建的朋友,施展辩才,走惠帝的幸臣闳孺的路线,晓以利害。 朱建说的很干脆,审食其是太后的情人,你闳孺是皇帝的同性伴侣,皇帝讨厌审食其,将他治罪,皇太后也讨厌你闳孺,就不能将你治罪么?审食其一死,你闳孺还能存在下去么? 结果审食其逃过一劫。
但审食其终究没有得到善终,汉文帝前元三年(公元前177年),他被淮南王刘长用铁椎击打而死。 刘长为什么要杀审食其? 很简单,到了杀人的地步,必有深仇大恨! 什么深仇大恨? 杀母之恨。 但其实刘长的母亲并不是审食其杀害的。 要说起缘由,还是得追溯到柏人事件(见第三节),刘长的母亲本是张敖献给刘邦的赵国美人,柏人事件败露后,她也受到牵连。 于是通过审食其向吕雉求情,但这不是与虎谋皮么?吕雉本来就对这些以戚夫人为代表的小狐狸精们咬牙切齿,当然一口拒绝。 可怜美人生下刘长后就被处死,有关部门把刘长送到皇宫,刘邦后悔莫及,亲自给这个孩子起名,并且让吕雉负责抚养他成人。 英布死后,九江地方成了无主之地,刘邦就把这块地给了苦命娃刘长,封号为淮南王。 因为从小在吕雉身边长大,刘长和审食其很熟,关系也不错。 审食其做梦也没想到,皇帝的这位小弟把母亲的死归罪于他,认为是因为审食其没有尽力说服吕雉,才导致母亲冤死。 汉文帝前元三年(公元前177年),刘长到长安拜见皇帝,陪他打猎,顺便拜访审食其,正寒暄之时,刘长从宽大的袖子里拿出铁椎,突袭审食其。 其实审食其死得很冤,刘长母亲的死,实在不是他老审的责任。但谁叫他是吕后的情人呢?很多人把对吕雉的仇恨,但是你能拿国母怎么样?只好都转移到审食其头上,捶你个面首!
司马路的闲话:
长久以来,吕雉给人的印象,大概就是一个阴险歹毒,手段极其残忍的人,毕竟能够对戚夫人做出那样令人不寒而栗的事情,说不残忍恐怕也没有人会信吧不过戚夫人毕竟是自己惹怒吕雉在先,又为什么要责怪吕雉呢而且在刘邦死后,吕雉还遇到过另一件事,就是匈奴单于向自己“求婚”,那么这位“歹毒”的太后吕雉,又是如何回答的呢
公元前195年,刘邦逝世,匈奴冒顿单于竟然向皇太后吕雉求婚,致书汉朝政府:“孤偾之君,生于沮泽之中,长于平野牛马之域,数至边境,愿游中国。陛下独立,孤偾独居。两主不乐,无以自虞,愿以所有,易其所无。”
翻译:我这个孤独无依的国王,生在荒山草泽之中,长在平野放牧牛羊的地方,多次到过边境,想到中国去玩一玩。如今我一个人住着,你也是一个人守寡,我们两个国君都寂寞得很,没有什么可以使自己娱乐。现在,我想用我身上有的东西,从你身上换来我所没有的。这不是两全其美的事吗,你看怎样呢
吕后收到这份外交文书,大怒,召集群臣商讨国策,想杀掉送国书的使者,并且发兵攻打匈奴。
樊哙说:“臣愿得十万兵,横行匈奴。”
于是吕后问季布,怎么办
季布说:樊哙说出这样的话,应该斩首。平城之围(公元前200年),汉军三十二万士兵被围困在平城,樊哙是上将军,却不能解围,歌谣说:“平城之下亦诚苦,七日不食,不能彀弩”,现在还有人在唱这样的歌,樊哙竟然说自己能率领10万军队横行匈奴,简直就是狂妄自大。夷狄就是禽兽,他说好话给我们听,我们也不要喜悦,他说脏话骂我们,我们也不要动怒。
吕后说:“善!”
于是命令大谒者(相当于现在的外交特使)张泽回了一份国书,说:“单于不忘弊邑,赐之以书,弊邑恐惧。退而自图,年老气衰,发齿堕落,行步失度,单于过听,不足以自污。弊邑无罪,宜在见赦。窃有御车二乘,马二驷,以奉常驾。”
吕后在这份国书中说自己已经年老色衰了,走不动了,不足以侍奉单于,现在只能送你“御车二乘,马二驷”用作陪伴你的座驾。实际上是低声下气的婉言拒绝。
大单于冒顿得到吕后的回复,当然是窃喜,吕后这么看得起自己,不但没有大怒,反而送来了车子自己。还有什么理由向西汉宣战呢后来汉朝一直坚持和亲政策。
堂堂大汉朝的太后,不可一世的吕太后,表现出了一个政治家的胸怀,竟然愿意做如此屈辱之事,不得不说吕雉这个女人虽然对待政敌对待竞争者,手段确实非常毒辣,可是为了国家的休养生息,为了天下百姓,她又愿意让自己受如此侮辱,换取了汉朝生息的机会,真是令人感概!
刘邦之所以能够娶到吕雉这位千金大**有两方面原因,第一,刘邦能说会道,以此获得了吕雉父亲的信任;第二,吕雉的父亲认为刘邦面相不凡,必能成就一番大事,因此把女儿嫁给了刘邦。
吕雉的父亲吕公本来是砀郡单父县里一位有权有势的人,后来为了躲避仇家,于是带着全家人搬来了沛县。吕公曾经与沛县县令相识,因此关系很好,沛县县令得知吕公全家搬来了沛县,特意带人去迎接他们一家。沛县的其他官员见到县令和吕公关系不一般,于是纷纷前往吕公家中祝贺乔迁之喜。由于祝贺的人很多,吕公干脆办了一场酒宴来感谢大家,并让萧何去分布座次。
当时吕公家的酒宴是按照贺礼多寡来安排座次的,因此贺礼越多离吕公和县令越近。前来混吃混喝的刘邦为了混个好座位,就胡乱说自己贺礼一万银钱。萧何知道刘邦是个骗子,因此禀告吕公要把他赶出去。刘邦便开始吹牛忽悠吕公,刘邦在吕公面前大谈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并且脸不红心不跳,这让吕公很吃惊,于是吕公也让刘邦参加宴席了。
入座以后,吕公一直盯着刘邦看,刘邦依然镇定自若,丝毫没有慌张的感觉。萧何等人知道刘邦脸皮厚,根本不知道脸红为何物,吕公却认为刘邦这个人很不凡,而且从面相上来看是一个能成大事的人,因此主动向刘邦提出要把女儿吕雉嫁给他,一直单身的刘邦得知吕公要把自己的千金**嫁给自己,急忙答应了。
吕公虽然提出了要嫁女儿,但是旁人都是极力劝吕公,不要把女儿嫁给一个混吃等死的人,但是吕公依然坚信刘邦非池中之物,因此不顾反对把女儿吕雉嫁给了刘邦。
刘邦和吕后是怎样的一种夫妻感情呢?
刘邦和吕后之间的感情,可以说是真爱吗?
如果说不是真爱,为什么刘邦和曹氏、和戚姬、和薄姬都只生了一个儿子,但却和吕后生了一个女儿后又生了一个儿子?如果说是真爱,刘邦为什么三番四次地想要废掉吕后生的儿子的太子之位呢?
我认为,刘邦对吕后的爱,应当能够达到真爱的标准了。
首先,刘邦愿意为吕后去做改变,这便是真爱的一个标准。
(高祖)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史记·高祖本纪》
刘邦在结婚前,是从来不跟家人一起参加生产劳动的,简直就是一个双手不沾阳春水的公子哥。然而,在跟吕后结婚以后,刘邦对待生产劳动的态度竟然发生了一百八十度大转弯。
高祖为亭长时,常告归之田。——《史记·高祖本纪》
是不是巨大转变?从一个从来都不参加生产劳动的公子哥,变成了热爱干农活的劳模,动不动就请假回家种地、犁地、拔草、收地等。
如果一个男人愿意为一个女人做如此重大的改变,还能说这个男人对那个女人不是真爱吗?
其次,刘邦愿意原谅吕后。原谅是真爱的另一个标准。
最新的爆料是,疯狂英语创始人李阳的外籍前妻Kim应当已经原谅了有过家暴行为的李阳并与李阳复婚了,为什么Kim会原谅李阳呢?据Kim自己的说法,是因为爱,她不能因为李阳的家暴就停止对李阳的爱。
类似的,刘邦应当也原谅了吕后的出轨。
吕后出轨对象是审食其。
审食其是刘邦西进关中前留在丰沛负责保护刘邦家人的,在那个到处都是草头王的时代,刘邦给审食其兵,让审食其负责保护刘邦家人,而不是带着家人一起西进,是正确的选择。
然而结果是什么呢?是吕后和审食其勾搭成奸。
吕后和审食其具体在什么时间开始了非正常的君臣关系,目前已不可考,但从《史记》所记载的刘邦第七子刘长的相关身世来看,最迟在汉九年,吕后和审食其的非正常关系已为很多人所知,刘邦应当没理由被蒙在鼓里。
然而,刘邦却原谅了吕后。
为什么我可以肯定地说刘邦原谅了吕后呢?因为刘邦既未刁难吕后,也未刁难审食其。
这对于手握权柄的帝王来说,是相当不容易的。
但刘邦做到了。
刘邦为什么能做到?
仅此两件,改变和原谅,还不能证明刘邦对吕后是真爱吗?
当然能证明刘邦对吕后是真爱了。
正因为刘邦对吕后是真爱,所以刘邦虽然好酒及色,但还是跟吕后先生育了一个女儿,后又生了一个儿子,也会因为对吕后的爱,放弃把吕后生的女儿嫁到匈奴去和亲的打算,也会因为对吕后的爱,放弃让吕后生的儿子到战场上和反叛的英布对垒的打算。
吕雉, 汉高祖刘邦的皇后,汉惠帝的母亲,历史上有记载的第一位皇后和皇太后。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第一个临朝称制的女性,开启了汉代外戚专权的先河。就是这样一个响当当的吕后,却有男子敢于挑战她,向已经是皇太后的她递上“求婚信”。
这位敢于“追求”吕后的男子正是当时的匈奴首领冒顿单于。
这位单于出生于公元前 234年,比吕后小了7岁。公元前195年,汉高祖刘邦驾崩,他写信向吕后“求婚”,这一年他39岁,吕后46岁
胆大的冒顿写信给吕后说:“我是孤独寂寞的君主,生在沼泽,长在草原,我多次到边境来,希望能到中原游览一番。你独立为君,也是孤独寂寞,一个人居住,我们两个寡居的君主都很不快乐,无以自娱,还不如我们以己所有,换己所无。”
这内容一看倒还蛮诚恳的,但这求婚对象是吕后,性质就完全不一样了。吕后作为新寡,作为当时大汉王朝的实际掌权人,这封言辞轻佻的“求爱信” 明显是极大的挑衅和侮辱,根本感觉不到半点诚意和爱意。愤怒的吕后准备直接杀掉匈奴使者,发兵征讨匈奴。
许多大臣见吕后如此愤怒,都不敢说什么反对,只一个劲的附和,一时间喊打喊杀,出兵一事板上钉钉。
但当时天下初定,西汉初期经济,社会都不是很稳定,如果硬要与强敌匈奴打起来,打不打得赢还是未知数。打仗需要耗费巨大的兵力财力,这对于刚刚稳定下来的百姓来说无疑是巨大压力。
当时朝臣一边倒,都支持吕后开战,唯有中郎将季布出来劝解吕后。季布曾是西楚霸王项羽手下的一员大将,项羽败亡后,被汉高祖刘邦悬赏缉拿。后在夏侯婴说情下,刘邦赦免了他。汉惠帝时官至中郎将。
头脑清醒的季布从各个方面劝解吕后,让她暂时放下个人恩怨,先为大局着想。吕后虽然愤怒,可想到实际情况不容乐观,最后还是咬牙咽下了这口气。她给冒顿单于回信,表示自己年老色衰,与他不合适,婉言拒绝了他,并挑选了美女和礼物让使者带回去。
这场“求婚”风波在吕后的忍让下宣告结束。冒顿单于写这封求婚信的真实目的我们不得而知,但吕后在此事上的忍让实在不易。吕后在私事上或许是心狠手辣,但在朝政治理上可圈可点,《史记·吕太后本纪》里评价她:“政不出房户,天下晏然;刑罚罕用,罪人是希;民务稼穑,衣食滋殖”,给予吕后施政极大的肯定。
提到匈奴,很多人都会想到一群勇猛的游牧民族,他们勇猛无敌,骑着战马多次侵犯中原。由于影视剧的影响,许多人对匈奴有片面错误的印象,认为匈奴是一个只知道厮杀的民族,他们打仗没有任何战术,而且武器装备非常落后,我想说,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估计早就被中原王朝灭掉了。
匈奴最强盛的时期,要数匈奴冒顿单于所统治的时期。那个时候的匈奴,地盘非常广阔,从长城以北直到贝加尔湖,新疆、中亚一带也在他们的统治下,至于甘肃,河套地区以及内蒙,更是匈奴人的根本地区。
除了地盘广阔,他们还非常猖狂,在汉文帝刚刚继位的时候,匈奴就率军破关直逼长安,但此次前来并不是占领,而且来“祝贺”,在此期间烧杀抢虐,汉国的步兵根本追杀不及。
后来,冒顿单于还写信给汉文帝,蔑视汉文帝,汉文帝顿时火冒三丈,想立马出兵北伐,但是想到刘邦的遭遇,最终还是选择和亲。因为汉文帝没有一点办法,只能选择妥协。
匈奴固然强大,那冒顿单于向吕后求婚是为何呢?
其实,这跟匈奴的习俗有关系,白登之围后,匈奴跟刘邦签订条约:
第一、双方以长城为界,彼此不得闯入对方领土;第二、汉朝定期与匈奴和亲;第三、汉朝每年赠送大量礼品,以换取匈奴不再侵扰边界;第四、汉朝与匈奴约为兄弟;第五、双方进行通关互市。
合约里的和亲、约为兄弟,是冒顿向吕后求婚的原因。因为冒顿在白登之围中已经与刘邦结为兄弟,所以兄长去世后,依照习俗向嫂子求婚是正常的事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