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代,后宫妃子都有一个共同的梦想,那就是得到皇帝的宠爱,有朝一日能成为母仪天下的皇后。若是能实现这一梦想的妃子,不但自己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就连家人也能跟着享福。然而,历史上却有这么一个奇女子,皇帝对她朝思暮想,曾多次向她求婚,却都被她无情的拒绝。后来,此女子出家做了尼姑,皇帝伤心欲绝,发誓从此再也不册立皇后。
此女名叫徐妙锦,出身非常显赫,父亲是明朝的开国功臣徐达。徐妙锦天生丽质,从小接受了良好的教育,长大后满腹诗书,成为色艺双绝的美女,不少王公贵族的公子哥都视她为心中的女神,并派人前来提亲,徐妙锦全都给婉拒了。从此之后,她就一心学习琴棋书画,压根就不考虑婚姻之事。
徐妙锦有个姐姐,名叫徐妙云,也是个出了名的美女,十几岁的时候就嫁给了燕王朱棣,深得朱棣的宠爱。公元1402年,朱棣通过靖难之役夺取了皇位,很快就册封爱妃徐妙云为皇后,对她三千宠爱于一身。奈何红颜薄命,几年后徐妙云就身患重病,不及后就去世了,这对朱棣的打击很大。
自从皇后病逝,朱棣为了摆脱对她的思念,就变得更加勤于政事,对其他后宫妃子看都不看一眼。因为机缘巧合,朱棣偶遇了徐妙锦,虽然她此时已经27岁了,但依旧是美丽动人,比她姐姐还要漂亮。只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徐妙锦一眼,她的模样已经深深地印在明成祖朱棣脑海中,再也挥之不去。
随后,朱棣就命内使与六尚女官前去宣旨,想要将徐妙锦纳为妃子,并且要立她为皇后。若是换作其他女子,肯定是激动的不行,并且会立马入宫面圣。然而,徐妙锦的内心十分平静,称自己身患重病,不值得皇帝如此思念,女官也无可奈何,不敢为难徐妙锦,只能回去复命。
俗话说,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即使被徐妙锦拒绝了,明成祖却没有任何的不悦之情,决定用诚心感动她。于是,朱棣又先后多次派人召徐妙锦入宫,均以失败而告终。徐妙锦对宫廷生活一点都不感兴趣,向往普通百姓那种平淡的生活,但她深知,如果惹怒了皇帝,其家族肯定会受牵连。于是,她就选择了削发为尼,以断了皇帝的念想。
朱棣得知此事后,难过的好几顿都没吃饭,他没有为难徐妙锦,明白了“有一种爱叫做放手”的道理。但是,明成祖朱棣暗暗发誓,从此之后再也不册立皇后,足以看出徐妙锦在他心目中的地位。公元1440年,六十岁的徐妙锦去世,结束了传奇的一生。
结婚,自古而来,一直是件大事。
我国古人从先秦时期开始,就非常重视在婚仪方面的礼仪,并且将婚恋之事写到了《诗经》里。正所谓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如是而已。由于重视礼仪,古人的婚姻是由媒人促成,并经过一系列的流程,而且,各个民族、各个地区的婚姻礼仪更是有所不同。而说起招亲的形式,古代还是有几种比较特殊的方式。
1、比武招亲
从先秦时期开始,我国就将武艺和文化都当作教育的主要内容。在先秦贵族看来,射箭和读书一样,也是需要学习的。自商代到汉代,帝王之家多重视军戎之事,商王后妇好、西汉的海昏侯刘贺的墓地中都有过出土武器的记录。在文武皆重的社会风气下,许多古代的家长也会将武艺当作考核女婿的重要科目。
比武招亲,即通过比武结果选拔女婿,最早应该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时期,公孙楚与公孙黑争妻,公孙黑身穿重甲,想要杀掉公孙楚,反被公孙楚用戈击伤。尽管《左传》最后没有直接点明公孙楚到底有没有抱得美人归,但是自此之后,比武招亲成了许多古代双亲选拔女婿的方式倒成了事实。
南北朝至隋唐时期,北方的贵族家庭延续了比武争妻这一传统,在将女儿嫁出去之前,这些北方的贵族们往往会想出各种方式来考核女婿。比如射箭项目既能考验未来女婿的臂力,又能考验未来女婿的视力是不是达标。唐代的窦皇后的父亲窦毅在选拔女婿之前,特地在门屏上画了两个孔雀。他告诉那些来窦家求亲的青年,想要娶他的女儿,必须射中孔雀的眼睛。为了娶到窦氏,几十个青年轮着拿箭对着孔雀射击,但是没有一个能射中孔雀的眼睛。只有晚到的李渊技艺惊人,两次发箭都能射中一只孔雀的眼睛。窦毅看到李渊通过了他的考试,心中大喜,直接将女儿嫁给了李渊。
比武招亲,其出发点是为了帮助女儿找到一个武力方面特别突出的夫婿。作为一种特殊的招亲方式,它有自己的优点,也有自己的弊端。一方面,比武招亲可以筛除掉许多体质不好或不擅长运动的男青年,帮助女儿找到身体比较强壮、活得可能会长久的夫婿。另一方面,比武招亲主要考核的还是未来夫婿的武艺,只要能够战胜其他参选者就能够娶到考核者的女儿。这样的方式很容易吸引品行不佳但武力惊人的男子也来参赛。而这样的男青年一旦娶到考核者的女儿,没准会在婚后殴打女儿,或者做出宠妾灭妻等事情。到那个时候,吃苦的就是自己的女儿了。可见,比武招亲还是有点不靠谱的。
2、榜下捉婿
北宋时期,官家重视文化之事,担忧武将作乱,因此更加重视提拔文官。对于文官生活方面的点点滴滴,北宋的官家也是经常予以补贴。据说,北宋的官府就连茶钱都向文人发放。文官的收入比较高,更加容易得到提拔,因此北宋的商人以及官员非常喜欢将女儿嫁给文人,而新科进士是个最有潜力股的选择。
那时,发榜之前,北宋的贵人们比举子们还要着急。一到举办科举的年份,他们早早地在择婿车上等待着,选择自己看得上的士人。看到自己相中的士人成了新科进士,这些贵人们会立刻将这举子拥到自己的家里,连士人的八字和家世都不过问,直接将女儿主动许配给他,这种风俗就是所谓的榜下捉婿。而为了顺利地捕捉到中了进士的举子,有的富人还会提前在地上准备好钱币。一旦举子们好奇,捡起了钱币,就会被他们捉走。运用一种类似碰瓷的方式选择女婿,实在是可笑极了。
那么,榜下捉婿靠不靠谱?如果从新科进士的发展前途来看,一般来说还是比较靠谱的。新科进士在比较顺利的情况下会进入地方或者京城做官,只要不被流放,基本上的生活水平还是可以保证的。女婿的生活水平可以保证,女儿自然日子也会过得好。
不过,榜下捉婿也不是没有弊端的。首先,不问家庭背景就捉走士子,万一士子早就结婚了,那自己只能是空欢喜一场,讨一鼻子灰。其次,捉走的士子未必看得上自己的女儿,也可能造成竹篮打水的后果。最后,即便这士子愿意娶自己的女儿,他的人品万一不怎么样,那还是要自己的女儿忍受痛苦。例如,北宋的名臣寇准就曾经捉中高清做侄女婿,这个高清的人品就很不好。
3、诗文选婿
比武招亲、榜下捉婿,都是父辈在帮助女子们选夫婿,都带有强烈的父权色彩。有可取之处,也有不靠谱的地方。那么,古代的女子可不可以自己想办法招亲?当然是可以的,在我国的清代时期,就有自己选择女婿的。
清朝乾隆年间,昭文一带出了一位名叫席蕊珠的女诗人。她文采非凡,有《傍杏楼调琴草》等诗集传世。因为自号佩兰,后人经常称她为席佩兰。在婚姻方面,席佩兰非常敬慕自己的丈夫孙原湘。曾作“人间试官不敢收,让与李杜为弟子”一句,称赞孙原湘颇有诗才,根本不用为了落第苦恼。
说起来,席佩兰与孙原湘的相识也是一出佳话,正是通过诗文选婿这种方式,席佩兰才嫁给了孙原湘。相传,见到孙原湘之时,席佩兰曾经作“雪消狮子瘦”一句,让孙原湘作答。孙原湘答不出来,天长日久,竟然生了重病。席佩兰不忍心让孙原湘魂归九泉,于是提醒孙原湘的父母,让孙原湘看看满月。看到满月之后,孙原湘灵光一现,立刻做出了“月满兔儿肥”一句。答上了席佩兰出的诗句,孙原湘非常顺利地娶到了席佩兰。
诗文选婿,主要考核未来夫婿是不是才思敏捷,是不是和自己一样有着共同的喜好,或者三观。而其他朝代,也有大家公子、闺秀共同举办诗会,以在其中相互考验。而在诗文会中,女子可以仔细观察男子的气质、才思,男子也可仔细观察女子的端庄、素质,这与比武招亲的方式相比,诗文这种招亲方式还是比较靠谱的。
通过对比武招亲、榜下捉婿、诗文选婿等特殊招亲方式的整理与分析,我们可以发现,越是尊重女子感受的招亲方式,越容易选到靠谱的女婿。当然,作为古代的特殊招亲方式,无论是比武招亲、榜下捉婿还是诗文选婿,都存在一个共同的短板,那就是不太重视对品行的考察。在离婚困难的古代,如此选婿还是容易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只有在婚姻法律更加完备,更加重视对婚姻道德的规范的新时代,男人们和女人们才更容易选择靠谱的伴侣。
/来自网络,侵删。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