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满座大丈夫尽做女儿态
曹操:人世之间 凡是美仑美焕之物 大多都是徒有其名而真正的绝品却总是朴实无华
陈宫:孟德,我们作孽了
曹操:他们要杀的不是我们,是猪!
曹操:要杀就杀,何必犹豫呢,搞的自己很痛苦。
王允:欲除禽兽必先献身于禽兽
刘岱:吾有上将潘凤可斩华雄!
陶谦:我部悍将刘三刀,三刀之内必斩吕布与马下
貂禅:你弄疼我了
孙权:九岁怎么了,见了我这个九岁的娃 难道就不惊讶吗?难道就不感动骂?
曹操:赤兔配关羽,宝马配英雄,绝配!
袁术:叉出去!
潘凤:我的战斧已经饥渴难耐了
曹操:眼皮一眨,老母鸡变鸭。
陈宫:曹孟德呀 我竟没想到你竟然如此皮厚。
曹操:并非我曹操皮厚,而是我把这世上庸俗不堪的纲常伦理都不放在心上了,世人都说我是奸雄,可又拿我这个奸雄莫可奈何,你们这些自诩伪君子的人,也都败在了我这个奸雄手里,如果当君子的代价就是被凌辱,被践踏,被消灭,甚至被杀的话,我宁愿当一个可以实现自己报复的奸雄,自古以来,大奸似忠,大伪似真,忠义和奸恶都不是能够从表面就能够看的出来的也许你们从前错看了我曹操,现在又错看了,但我仍然是我,我从来都不怕别人看错我。
英雄事记
——纷纷千百载,铁血未归来。隐隐几时断,青书忆史怀。
脱离了凡尘,是否可以飞天成仙?躲避了世俗的纷纷扰扰,真的,可以得到自己所渴望的那般境地,独自一人,潇洒自在。或许,原本那世外桃源,就只是人们内心空虚所寄托的之地,明知是虚幻的想像,却还是至死不渝的追逐着那些零零乱乱的片段。最终丢弃的,不是凡尘烟火,而是那些,我们都不愿面对的伤害。
乱世纷争,群雄四起,一度,天下分据。红颜乱,英雄泪,一失足,千古怨,此恨何有绝期?漫漫黄尘土,掩埋多少痴人眷,手握着金色玉方,只为那一块冰冷的石头,那句万岁的呐喊。赢了,能怎样?输了,又能怎样?什么雄心壮志,什么万是春秋,都只是在灯火下一笔残墨,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渐渐被人所熟知,最后其结果,也只是茶余饭后的一句叹惋,一个没有感情的故事。
是否,只有在濒死之时,才能真正的了解到,我们真实的想法,或许,也是一缕槐香的迷恋,就足以令人终身忘怀。争夺,被抢回,再去攻击,又退去,来来回回,只是为了那方尘土的命名,或者姓李,或者名赵。为了什么?能得到什么?只是一个人为自己懦弱的一个借口,完美的,展现在所有人的面前,瞒了他人,骗了自己。谁愿不语金戈铁马的召唤,谁许不思万缕金沙的荣光,谁能不顾家庭挚爱的祈盼。孝如何?义如何?忠如何?到头来,都只是人们为尔所评价的一生,一个不认识你,没见过你,不了解你的人,给你的评价。世人,有千万,每每语不同,亦善之,亦恶之。
谁可以淡看云间,画千鸟,闻万香,不予世俗的礼遇。人云,“予处淤泥而不染,浸乌墨而不浊。笑沧海于云间,闻秋雨,下春秧。两盏淡酒独自斟,吟万物之生,叹四季之色。而后,泼墨淡描此感而赋此诗句,慰吾之心,不枉来此世一遭。然星尘为火,虫鸣为曲,伴余此生,何寂之有?”
笑沧海,叹沧桑,不与乱世英雄作美,隐匿归客,清茶许杯,丝竹野菊,摇椅莺鸣。望,青鸾萌动,采,秋霞花絮,此乃清世才人?笑,清世才人焉能如此避世。若远离尘世,如同不在此生中,无影,无踪,无念,无牵,无恨,无怨,无心,如同透明一般,生,则为己,死,亦为己。既求,不留何物,不留何念,归于尘土,为何来这世间一回?既,看开人世,就不会在乎身,是否处在何处之中;既,看破红尘,何苦喋喋苦诉自己淡看人世;既,望断天涯,何必还躲,世俗的纷争。
何为俗?何为脱俗,都只是人给人的两个字罢了,争什么豪杰,斗什么英雄,也都是在画笔的一瞬间罢了。是不是为争个流芳百世而头破血流才是英雄,是不是盼了灵隐高人幽雅贤士就是个才人。名字,是人取了,亦可取,亦可废。两个字,两张嘴,两句话,两个人。而我们只有一个人生,是不是来争个后世名而纷纷扰扰,清傲万物?
下一刻,谁还叹,红颜乱,英雄事。一切的一切,只因存在而存在,因伤感而伤感,因微笑而微笑,因感叹而感叹。
英雄是英雄,称霸世界,傲世群方。隐士是隐士,归匿丛中,不语尘世。只是,这英雄必有英雄之名,这隐士,定有隐士之称。怕只怕,英雄为了英雄名,隐士为了隐士称,得到了名字,丢弃了心思,空消一生多愁,换来一世何必。争只争来无畏,避只避得何须。
刘子骥欣然归往桃源,不得迷踪。项少羽悲然感叹蝼蚁,血洒江河。问世间英雄是故作纷争?问世间隐士只为虚名?然,否也。一段文字,怎述人生一世,几句感慨难讲五千春秋,
只得万古书卷为之点明。英雄,隐士,也只是,书上字,纸上画,也只是,凡尘烟火,他人无异。
(希望对你有用。)
在三国时期,说起枭雄这两个字,第一个想的起来的就是曹操了。从一个宦官之后开始,一路拼搏到割据北方的中原霸主,甚至还在文学上,留下了许多名篇。但是自古以来,英雄就是爱美人的,更何况是这样一个最有可能取代汉室,自己开创未来的霸主呢?而配得上他的人,自然也是要杰出的女性才行。
在这里,个人又想到了一个人,这个女性,可以说是曹操最早遇到的。无论从家世还是才华,从美貌到气质,都能够和正在打拼的曹操,相提并论的女性——蔡文姬。身为蔡邕之女的她,在历史上,是这样被记载的:“博学多才,精通音律,且书籍过目不忘”。
有才有能有貌,再加上和曹操关系亲密,在历史上,曹操甚至为了她,从匈奴人手中,将她赎回,他们之间的关系,的确是很不一般的。因此,在后世,人们对这两者则是议论纷纷,有些人认为这是爱,也有人认为,其实他们就是知音相遇而已。
曹操与蔡文姬的关系。
在曹操早年,就曾经因为自己的才能,和蔡邕非常要好,甚至被称为“管鲍之交”,成为了忘年交,彼此都非常敬重。这关系一紧密,自然曹操就很经常出入蔡家,认识到了蔡邕的女儿蔡文姬。
根据史书记载,蔡文姬的才能早在年轻的时候,就展现出来了,6岁的她,甚至能够听出来,究竟是哪根弦被弹断了。也因此,在蔡文姬成年之后,在当时的京都上下,求婚的人是络绎不绝,而曹操则在外面征战,努力进行自己的梦想。因此,蔡文姬很快就嫁给了卫仲道。
如果就这样一生过下去,才子佳人,讨论诗画倒也不失为一场佳话。只可惜天公不作美,卫仲道本就身体羸弱,在年后还未有其子,便病死故去。空留蔡文姬神伤之余,又被其家族认为有克夫之相,于是百般刁难。
虽然身为人妇,但是心中仍然有着傲气的才女,自然是不堪受辱,一纸休书在娘家安心居住下来。但是命运弄人,蔡邕被暴君董卓所看重,以家族性命为要挟,逼其入宫。不久后,董卓被杀,蔡邕也被牵连,最后整个家族的盛名,都化为乌有。蔡文姬只好随着难民,在乱世之中不断流浪。
蔡文姬颠簸的人生。
而这一流浪,就遇到了胡人。在当时乱世,虽然对胡人的压制力还是有的,但大家都忙着争夺中原,对外敌也不是那么警惕,自然给了匈奴可乘之机。这次的掠夺,就让蔡文姬遇上了。这些难民,就这样作为战利品,送到了匈奴。而蔡文姬气质明显不同,被胡兵所敬仰,于是送给了身份高贵的左贤王为妃子。这一年,她才23岁,却要在这里,度过12年的光阴。
这个时候的曹操,终于稳定了下来,他一回首过去,忽然想起了那段和蔡邕一起谈笑的年华,还有和自己一样有才的蔡文姬。于是开始百般寻找,却毫无消息,直到北上讨伐了袁家的残党,曹操才从匈奴人的嘴里,得知了蔡文姬的下落。最后用黄金千两将她赎了回来。左贤王不敢违背曹操,却也舍不得爱妻,只好将儿子留下,让蔡文姬离去。而蔡文姬在回去之后,又开始了自己的第三次婚姻。
但是好景不长,这场婚姻并不和谐,丈夫也只是畏惧曹操的权势,而同意的。蔡文姬也挂念两个儿子,因此郁郁寡欢。此后丈夫犯法,被曹操问罪,蔡文姬这一次,却是光着脚披头散发,跪在曹操的面前,希望曹操能免去丈夫的罪过。
要知道,她早年可是一个千金**,饱读诗书,心中也是充满尊严,却在曹操面前做出这种姿态。让曹操的心里,自然是很受触动,见到友人爱女的现在的样子,开始对她有了同情,于是亲自批了赦免令,让骑兵追上前面的使者,放过了她的丈夫。
高山流水般的知音
而在闲谈中,曹操无意当中得知,蔡文姬的藏书虽然都遗失了,但是她还能记得起来四百多卷。于是大喜的曹操,就和蔡文姬聊起了诗画,并且让人去帮助蔡文姬,复原这些诗书。此后她丈夫获救,曹操念及蔡文姬的才华,还有他丈夫的功劳。于是免去他的官职,给钱让他们过日子去了。之后史书,对蔡文姬的后半生,再无记载。
对于曹操来说,他对蔡文姬究竟是怎么想的,我们早已是不得而知,但是个人知道的是,在曹操的人生当中,或许在年轻时,对蔡文姬可能是有想法的。但在蔡文姬归来后,从他们的关系来看,更多的,还是曹操对自己恩人蔡邕的报答。还有对有才之人的爱惜之情,其中,也许还有将蔡文姬作为亲人来看待的感情吧。
虽然说蒙恬和曹操这两个人并没有任何的交集,但是,他们的身世非常的像。所以曹操会觉得蒙恬就是自己的一个影子,他很理解蒙恬的苦楚和辛酸。曹操这个人虽然狠毒,但是还是挺忠诚的。一开始他忠心于汉室,怎料时局变化如此之大,他也是经过不断地考虑才走到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地步。
蒙恬在临死之前说了两件事情,一是他以及他的父亲、祖父都对秦国忠心耿耿、全力付出的事实,二是说如果自己真的手握30万大军,想要谋反的话,那么就很容易,也就不必多此一举。
蒙恬这个人非常的有能力,他率兵北击匈奴,然后修筑了长城。因为他能力出色,所以他晋升得非常的快,但是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就会有很多的小人抓住了蒙恬这一点,然后开始陷害他。秦始皇起初非常的信任蒙恬,放心的把自己精良的军队交给了蒙恬。还把最看好的皇子扶苏交给他培养。这样一来,蒙恬就和奸臣赵高站在了对立面上,因为赵高并不看好扶苏,赵高希望胡亥上位。
如果扳倒蒙恬和扶苏,胡亥就可以登上王位。之后赵高就开始陷害蒙恬,他们篡改了秦始皇的遗诏,希望把胡亥扶上皇位。这时候他自然不会放过蒙恬,所以他就想尽方法逼迫蒙恬自杀。蒙恬本来是一个非常有功劳的人,但是死的却非常的不值得。所以曹操觉得他跟蒙恬非常的像,他们祖祖辈辈都是朝廷的大臣,而且自己一直忠心耿耿,但是到最后却没有落到好下场。
《三国演义》第一回中就提到了曹操摘取部分描写(语言、外貌、动作都有了):
为首闪出一将,身长七尺,细眼长髯,官拜骑都尉,沛国谯郡人也,姓曹,名操,字孟德。操幼时,好游猎,喜歌舞,有权谋,多机变。
时人有桥玄者,谓操曰:“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能安之者,其在君乎?”南阳何颙见操,言:“汉室将亡,安天下者,必此人也。”汝南许劭,有知人之名。操往见之,问曰:“我何如人?”劭不答。又问,劭曰:“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也。”操闻言大喜。
翻译为大白话:
为首冲来一员战将,身高约一米六多点,眼睛生得细长,胡须也很长。这人是朝廷里的骑都尉,沛国谯郡(今安徽省亳州市)人,姓曹名操字孟德,曹操在幼年时期,喜欢游玩打猎,尤其爱听歌观舞,自小就灵活多变,反应机警。
当时有个人名叫乔玄,他对曹操说:“天下将要大乱,没有扭转乾坤的济世之才,改变不了国家形势。能安定天下的人,难道会是你吗”南阳人何顒(音yóng)看到曹操后说:“汉室将要灭亡,能够安定天下的人,我看非此人莫属。”
汝南的许劭因为能识人而出名。曹操专门前往拜见,问道:“我将来会是个什么人物?”许劭并不答话。曹操又问了一遍,许劭说:“你是清平政治的能臣,乱世中的奸雄。”曹操听了这句话大喜过望。
三国演义(罗贯中著长篇小说):
《三国演义》(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三国志演义》)是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根据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注解以及民间三国故事传说经过艺术加工创作而成的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与《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并称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
该作品成书后有嘉靖壬午本等多个版本传于世,到了明末清初,毛宗岗对《三国演义》整顿回目、修正文辞、改换诗文,该版本也成为诸多版本中水平最高、流传最广的版本。
《三国演义》可大致分为黄巾起义、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诉说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
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与矛盾的转化,并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群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
《三国演义》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章回小说,是历史演义小说的开山之作,也是第一部文人长篇小说,被列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明清时期甚至有“第一才子书”之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