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山东人..我女朋友是福州的..现在打算结婚.不知道福州的风俗是什么?要给女方家多少礼金啊??

我是山东人..我女朋友是福州的..现在打算结婚.不知道福州的风俗是什么?要给女方家多少礼金啊??,第1张

嫁妆是要的,不过现在一般不会再买家电之类的拉,都是直接给现金当是嫁妆了。就算要买什么家电类的,也是从你那3W3里面扣。

女方就是要买新衣服新鞋子还有一些习俗上需要的东西。

我结婚的时候,男方礼金是给了10W3千3

我们家嫁妆就是直接把这钱给我了,等于是没拿,直接回回去。

还有我买新衣服新鞋子等之类的东西都是自己家另外拿钱的。

除了这些,还有男方要出一个什么钱是给奶奶外婆之类的,福州话讲的,我也不会翻译成普通话。不过,每个人家庭不一样,看你运气咯

祭祀。

说到福州地方风俗首先要说祭祀,祭祀是中国古代十分看重的一种仪式。

在婚姻、节日,乡会等举行前都要先祭祀,这是我国的传统文化,至今仍保留,只是它的程序没有以前那么复杂了。

就说福州人逢年过节或举办什么仪式前都要先通过祭祀来求得生活的平安,得到祖宗以及神灵的保佑,让全家人都能够无灾无病,健康长寿。

福州人的祭祀很有自己的特色,他们是以祭祀自己的祖宗为主祭祀神灵为辅,因此福州人祭祀的对象具有现实的意义,更可以看出他们对家庭亲人的深情与怀念。

福州人祭祀时都会先摆上两根香烛和一个小香炉,然后再摆上贡品。

先摆上的是红酒,红酒一般选用福州老酒,有时也用绍兴料酒。

福州人在祭台上一般会摆上十个小酒杯,然后每杯都倒满红酒,这样做的意思是让自己的祖宗在阴间也能够有酒喝。

接下来就会摆上鸡、鸭、鱼、猪肉,扁肉燕和鱼丸等贡品,而鸡、鸭、鱼,猪肉是一定要贡上的,同时肉一定要是猪肉,这个原因很简单,福州人就是喜食猪肉,同时还要在每一个贡品上都放上一小片红纸,至于为什么要放红纸,福州人各有说法。

当贡品都摆好时,主人会点上香(一般为三根),然后吹灭它们再在祭台前拜三拜后就可以将香插在香炉上了。

接下来就会拿一个小铁桶烧纸钱,纸钱上印有各种各样的图案,比如衣服、洗衣机,电视机等,还有金币,意思是愿祖宗们在地下能有齐全的生活用品和足够的金钱,福州人在烧纸钱时最忌讳的就是火会熄灭,因为他们认为火一旦熄灭,就说明他们为祖宗准备的东西已经送完了,这样祖宗一旦得不到足够的东西就会生气以致不再保佑他们了,于是他们必须保证在烧完最后一张纸钱前火都不能够熄灭,这样才能求得祖宗的保佑。

祭祀的时间应放在十二时以前,福州人都有这样的一个说法,十二时以后不祭祀的话,祖宗就会自行离开祭台,因此福州人在祭祀祖宗时都很注重把握时间。

婚姻。

结婚是人生的一件大喜事,福州人对婚姻是特别看重的。

福州人举行婚礼一般是采用中国传统的形式,就算采用西洋形式的婚礼,其中中国传统形式的成分也占有不少。

对于福州人来说,传统的婚姻是这样的:结婚前男女双方都要先订婚,订婚时男方所要准备的礼金都要带有三这个数字,一般为一千三百三十三或者三千三百三十三,“三”是福州人最喜爱的数字,因为“三”与“升”字谐音,意思就是希望男女双方都能够步步高升。

礼金准备完后男方还要准备猪腿作为聘礼,然后男女方再约定结婚的日子,由于福州人比较迷信吧,挑日子也是很讲究的,一般通过算命先生或者看日历来选择吉利的结婚日子,因此婚前挑日子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

当这个环节结束后,男方就会询问女方参加婚礼的人数从而决定婚礼所办的酒席数量。

接下来女方会跟男方讲好结婚时所需的酒钱、糖果、香烟,首饰等的数量。

到结婚的时候,新郎先要去迎接新娘,按照传统习俗,新娘先要躲在闺房里,女方的亲朋好友会在家门口等候,当新郎来时他们就会“戏弄”新郎,比如他们会要求新郎留下一点红包,或者要求新郎请戏班演一出戏,或者请艺人讲一部评话,通过后才可以将新娘接走。

新郎在接走新娘前两人都要先吃太平面(在碗里放入煮熟的线面,两个鸭蛋,少许鸡肉和香菇,然后再浇入鸡汤而成的),吃完后新郎新娘都要拜过祖宗和女方父母后,新郎才可以把新娘接走,接走时亲朋好友都会以燃放鞭炮的方式欢送新郎新娘。

当新郎新娘到男方家的时候,男方的家人也会以放鞭炮的方式表示欢迎。

当新郎新娘进屋的时候,也要先拜过男方的祖宗和父母,然后也要吃太平面,最后新郎要把新娘送入洞房。

到了晚上举行婚宴时,新郎新娘以及他们的父母要相互见面,亲戚朋友们都会举杯庆祝。

当酒桌上端来太平燕的时候(在大碗里放入扁肉燕、鸭蛋、香菇、玉米笋,香葱等再加上高汤制成的)时,新郎新娘就得出来在一位姑奶奶的陪同下拜见长辈,亲朋好友,长辈和亲朋好友都会给新郎和新娘见面礼(一般以红包或首饰为主),见面礼由姑奶奶暂时保管。

这可以看出福州人举办婚礼所耗费的资金一般是由亲戚以及亲朋好友来共同分担的,这样也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男女双方家庭在举办婚礼时的经济负担。

婚宴后,新郎新娘的亲人在送完客人后就会把新郎新娘送入洞房了。

婚礼结束的第二天,小舅子要在凌晨五点多钟起床拜完自家的祖宗后就开始扛着用红布条扎好的甘蔗到亲家母家里(男方家)去接新娘回娘家。

有人会问为什么要扛着甘蔗呢?甘蔗在这里的意思就是希望两家人的日子都能像甘蔗那样的甜美,生活水平都能像甘蔗那样节节升高。

当小舅子到亲家母家里的时候要叫新娘回娘家,这时亲家母以及新郎都会给小舅子红包,小舅子收完红包吃完太平面后就得把新娘接回娘家,然后在女方的家里吃完太平面后才算完成任务。

这就是福州人的传统婚姻形式,程序多且复杂,但都充分体现了福州人耐心仔细的办事态度,勤劳朴实的精神品质,充满浓厚文化气息的生活习俗和对吉祥、平安,幸福的追求。

地方传统节日

福州人自己的节日很多,过去的福州人每月都会过上一两个节日。

节日里亲戚朋友相互登门拜访,家家户户都会摆设酒桌邀请自己亲人朋友。

福州人对节日的热爱源于对生活的热爱,每个月设一两个节日也是为了丰富自己的生活,同时福州拥有那么多的传统节日也为福州文化增添了不少浓厚的气息和艳丽的色彩。

福州人过节总要和祭祀保平安结合在一起,他们认为有了祖宗神灵的保佑,节日才会过得安宁与祥和,由于福州地方传统节日太多,只好选几个有代表性的节日介绍给大家。

拗九节。

福州人把拗九节定在农历正月二十九,拗九节又称孝顺节或送穷节。

相传古时候福州有一位叫目连的人,他的母亲十分凶悍,死后被送进地狱受苦。

目连长大后,每天都会到她母亲的坟墓前给她送饭,但是所送的饭都会被小鬼给吃掉,目连因母亲吃不到他所做的饭而感到苦恼,后来目连用黑米煮了一碗颜色发黑的粥,那些小鬼们吓得都不敢吃,于是他的母亲终于吃到了儿子送来的粥,在阴间不再受饥饿了。

后来福州人就把这一天命名为“孝顺节”(也就是“拗九节”),在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用糯米和红糖煮拗九粥,里面放上红枣、花生、豆豉、芝麻,马蹄,烧成后先用来祭祀祖宗,祭祀完毕后再作为全家人的早餐。

凡是已经出嫁的女儿,都要送拗九粥回娘家孝敬父母,愿全家都能度过“九”这一关。

把孝顺作为节日反映了福州人在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上所做出的杰出贡献。

冬节。

冬节是福州地方特有的一种时令节俗,它是被定在农历冬至。

冬至的前一天晚上,人们都会在祖先神主的祭台前陈列寿面等贡品,桌面放一支大竹箩,箩中盛有糯米粉(现在都已经改成盛在大瓷碗里了),全家人会团聚在一起,边搓丸边唱福州地方民谣,人们将搓好的丸煮熟后蘸糖豆粉吃,象征着全家都能够团团圆圆,生活都能够甜甜蜜蜜。

元宵。

元宵也叫上元节,是农历春节的又一 ,福州人说只有过完元宵才算把春节真正过完。

这一天福州地方有舞龙灯、打狮、放花灯、放焰火、猜灯谜,吃元宵等,甚是热闹。

据历史记载,晋安桥就是因为宋时大量东门妇女连臂走进福州城观看舞龙灯而得名,桥上还刻有“乐游古迹”四个大字。

迎年。

迎年又叫“游神”,旧时多在每年农历正月初十后举行,而现在较多农村仍保留这样的习俗。

每到迎年时农村各户都会大摆酒席,邀请亲戚客人,在城里的亲戚好友也会在此时坐车来参加这一节日。

这个节日在农村是仅次于春节的,因此也办得相当的隆重和热闹。

到了这一天各村山中的神庙前都会站满穿着古装的人,这是随神像 的护卫。

神像都长期放在神庙里,到迎年时才被抬出来,神庙里的神像种类很多,如泰山老君、二郎神、白马王、尚书公、哪吒,穆桂英等,这些神像都分别由村长所指定的人来顶着,在护卫队的随行下摇摆而行。

当他们到一户村民家门口的时候就会停候几分钟,该户人家会放鞭炮以示欢迎,烧香祭拜以求今年平安幸福,稍富裕的家庭还会在门口大放烟花,因此这一天站在一个比较空旷的地方朝夜空望去尽是七色多彩的焰火,焰火一放也为节日增添了不少浓厚的气息。

中元节。

农村称这一节日为“七月半”,俗称“作半段”,由古代“郊社”演变而来的,一般在农历七月十五这一天举行。

“七月半”指的是一年的半段,意在庆祝农田的丰收。

农村家家户户都会做丰盛的佳肴邀请亲人和客人,有的甚至到县城请厨师来帮忙烹制。

如果一个家族的一部分成员住在农村,另一部分住在城市,农村的成员就会与城市的成员约好家族的团聚“七月半”时在农村,中秋时在城市举行。

从这五个有代表性的节日可以反映出福州人丰富而安定的生活,同时也客观上为福州地方的风俗文化增添了浓厚的色彩。

嫁女的具体风俗

 嫁女的具体风俗,结婚在全国各地都有不一样的风俗,那么大家知道南方和北方的结婚风俗有什么不同吗?北京结婚风俗有哪些呢?上海嫁女风俗又是怎样的?下面来看看各地嫁女的具体风俗吧。

嫁女的具体风俗1

  一、女儿出嫁有什么风俗

 1、女方在出嫁时,在挑选谁不能够去送亲时都是有目标的,而这个目标就是根据送亲行需要“全活人”这个规定进行。全活人在这个习俗中,所选的送亲人,得父母健在、原配夫妻双全,有兄弟姐妹陪伴,还有儿女承欢膝下。

 2、女方出嫁时,爹妈、姑、姨、舅妈不能送:民间有这么一句流传法,爹妈不送,姑不娶、姨不送,舅妈送一场病的顺口溜,而实际上是怕这些直属亲人在送亲时由于舍不得而会流下眼泪,给新人的带来不好的寓意。

 3、忌孕妇送亲:古时候人们认为孕妇象征着血光,在新娘出嫁之时孕妇不能相送,理应回避,否则孕妇送亲会给新人带来血光之灾。

 4、新娘不可一个人呆着:需全程有人陪同新娘。陪同新娘的人要从亲友中挑选,必须是已婚、父母、公婆健在,并且有儿女,最好是儿女双全,被称为全人。民俗认为,“全人”是比较有福气的人,她们可以带给新人同样的好福气。

 5、忌吃喜饼:分发喜饼给各位亲友,寓意是把喜气带给亲友分享新婚的喜悦,但在过大礼时,男方送来的喜饼新娘不可以吃,新娘吃了喜饼就寓意自己把自己的喜气吃掉了。

 6、婚后三日回门不得留宿娘家,必须在天黑之前赶回婆家,不能留宿娘家,若是有什么特殊情况不能回去,夫妻也必须分开睡,以免新娘蜜月里的血光冲撞娘家。

 7、婚礼百日内不得参加婚礼、葬礼,新郎新娘都还被称为新人,寓意新生活的开始。若是参加婚礼免不了和另一对新人见面,民间认为两对新人见面会产生冲撞,而葬礼则会给新生活带来不吉利。

  二、嫁闺女有什么讲究

 嫁女儿,套喜被是沿袭数上千年的风俗习惯了,这种喜被一般都是由丈母娘亲手动手缝制的,棉花要使用新棉花,用旧棉花缝制喜被会被认为不吉利,老人说有“旧人”的意思,婚姻生活会过的不幸福,也有些家庭条件稍好的人家陪嫁几条蚕丝被作为嫁妆。被子也要是双数,有成双结对的意思,因为单数在礼数方面一直以来是不吉利的象征!

 另外这种喜被在一些地区被称为“合欢被”,因为“被子”的谐音是“辈子”,所以嫁妆里面送被子就代表将女儿的一辈子都交在男方的手里。是一种对即将新婚的夫妻的美好生活的祝愿,希望夫妻二人能够白头偕老,幸福一辈子。除此之外,嫁妆里的喜被数量越多也代表女方家底丰厚。

 嫁妆琳琅满目,但一床质地精良、款式吉祥的喜被必不可少。在旧时江南,殷实人家会拉制几床蚕丝被当喜被,一来蚕丝被舒适耐用、稀少金贵,二来取“缠绵、厮守”的好彩头。

 如今,时代更替,情意却代代相传。蚕丝被的轻盈、柔软、美好,渐渐成为喜被的不二之选。

  三、嫁闺女父母最担心的事

 1、彩礼高了,人家说你贪财,彩礼低了,怕闺女嫁过去受委屈!

 2、没钱的看不上,有钱的怕被看不起!

 3、兄弟少了,担心养老负担重!兄弟多了,担心老人偏心!

嫁女的具体风俗2

  中国各地婚嫁习俗

  北京的婚嫁习俗:

  第一步:聘礼

 男女双方家长说媒、相亲、订婚后男方往女家送彩礼,表明聘定女方为妻。聘礼的一部分是具有象征意义的物品。(下聘礼要送女方茶叶、点心盒、酒、女方衣服钱)

  第二步:陪嫁

 女方在收到男方送来的聘礼后,在出嫁前某天下午将娘家陪送的嫁妆送往男家。有的人家陪嫁有相应还礼之意,原则上以男方聘礼增一倍还礼。(不过现在一般都是男方准备新房,女方的陪嫁一般都是新房的家具电器,实用性强)

  第三步:娶亲

 吉期一到,喜轿执事上门,娘家忙着打发上轿,夫家忙着迎娶进门,排场大又隆重,礼数也多。现代婚礼虽然没有古代的那些讲究,而且也轿子换成了汽车,也有了专门的司仪和婚庆公司来办理婚礼,但是整个娶亲和婚礼的仪式还是一直被沿用了下来了!

  第四步:洞房坐帐

 新人拜过天地后,上炕抓盖头,夫妇才算正式见了面。拜堂后要“闹新房”。新婚夫妇进行同吃子孙饽饽啊、喝交杯酒、撒床、上头等一些仪式。其中贯穿着祝愿新人称心如意,家道兴旺发达的主题。(闹新房、喝交杯酒这些习俗现在也变得越来越明面了,不用到洞房里闹,婚宴的时候闹得是最热闹的了!)

  第五步:回门

 洞房花烛夜后,第二天一早,新婚夫妻要一同祭拜神、佛和宗亲三代,并拜见父母等长辈,定名分,认大小。

 婚礼举行后的第三天,通常新娘要回娘家与父兄亲友行回见礼。这就是所谓“回门”,也叫“回酒”。一般是一大早娘家便派人赶着马车来接新妇,新妇临行前,向公婆叩头,然后与新郎坐马车到娘家会亲。到娘家后,新婚夫妇要向家堂中的神、佛及宗亲牌位行礼,然后给女方父母及长辈们行叩首礼。

 见完礼后,便摆开宴席,请新婚夫妇喝酒。饭后,新郎独自回家,新娘则要到晚上才能回来。(虽然现在这年代已经很少有媒人拉红线,也没有太多繁杂的`讲究,但是精简了的传统还是被流传了下来。)

 上海结婚习俗上海旧式婚姻,男女双方的结合,率多为媒的之言,父母之命。上海开埠后,已对此俗加以摒弃和改良,大多是由男女双方,经人介绍,在约定地点,互看人选。此谓之“相亲”。

 也有男女双方自己结识之后,约定地点,请双方家长来识看一下,也称之为“相亲”。双方相看满意后,还要挽请德高望重者来作媒人正式说合,由于此媒人实际并不担任介绍作用,故被称作“现成媒人”,从中亦可见“婚嫁必得有三媒六证”之旧俗的影响。女家表示同意后,男家便要行“小礼”,俗称“裁红”,其中便要送上未来姑爷的生辰八字等。

 再隔一段相当的日子,男家又要行“盘礼”,并宴请亲友,藉此向亲邻告之婚事已定。

  上海浦东风俗:

 在浦东乡下,这一“谒岳”仪式是放在女家担嫁妆前一天的,准新郎挑了装着公鸡、青鱼、猪腿、自鹅以及干果等礼品的“上盘头”到女家去,女家招待准女婿以茶点,然后告诉他女家有多少嫁妆、需要多少普绳、单杠、落担等,因为这是要男方准备好以后,第二天来把嫁妆接去,而不是由女家送去的。

 在浦东乡下 (特别是奉贤一带)男家去女家迎嫁妆,习俗上还有很多花头的。隔夜,女家已把所有嫁妆放在客堂内,就像办博览会一般招徕四邻参观,以显示自己的富有。这里亮妆尚未尽兴,那里从男家出发来迎妆的一群拿着贴有“囍”字扁担、罗筐的青年人(人数须成双),已赶到了女家门口,并放响了迎妆鞭炮。

 按照习俗,男家迎妆者此时一切行动都须听女方父兄的指挥,如迎妆工具要放在固定的地方:杠棒和扁担靠在场院柴堆旁,罗筐和篮子放在场院上。习俗是此时女家要表示“生气”而不发妆,男家迎妆者则敲锣放鞭炮不停地“催妆”。这样便引来更多的观看者,使男女家都感到满足。如是约1~2个时辰后,新娘哥哥征得妹妹同意后开始发妆:先马桶,再铺盖、衣裳箱子……

 这时迎妆者站在门外,至多也只能踏进一只脚在门槛里接妆,以免“抢妆”之嫌。至于发妆先发马桶,因为这在上海习俗中马桶又叫“子孙桶”,旧时妇女生产都是在家进行,孩子便接生在马桶中,故马桶是预祝新婚后瓜瓞绵绵、子孙繁延的重要物事。嫁妆接到后,男家小伙们一路挑回去不能中途停歇,有的从女家出来时还须朝东或朝南方向跑,称之“兜青龙”,习俗以为如此大吉大利。

嫁女的具体风俗3

  黑龙江结婚 习俗一、出发前准备

 1、四彩礼:离娘肉(2根肋条),鱼2条,大葱4棵,粉条4把。

 2、新房楼前楼后的大井用红纸盖上。

 3、接亲人员佩戴嘉宾花,新郎新娘胸花、主婚人胸花暂时不戴。

 4、接送亲人员不算新郎新娘应为双数(一般8人、10人、12人)。

 5、接亲车队总数(录像车除外)应为双(一般6台、8台、10 台)。

 6、新郎由长辈、童男、童女等相关接亲人员乘车出发,一般来说,去时人员是单数,回来则是双数。

  二、到娘家

 1、敲门:新郎敲门喊妈开门、爸开门(娘家人在屋内可难郎 一 下, 不给开门,但时间不宜过长)。

 2、认亲:新娘父母站在门口迎接男方接亲人员,由新郎向岳父岳母介绍接亲亲属(从长辈开始),双方握手寒暄进屋落座,由新娘父母及娘家亲属招待男方接亲人员吃点东西(俗称;不空嘴或甜甜嘴)。

 3、求婚:新郎向新娘单腿跪地献花求婚并说几句能打动新娘的浪漫话语,新娘可为难新郎一下,但时间不宜过长。

 4、互戴胸花:新郎新娘互戴新郎新娘胸花,并合影留念。

 5、新郎改口:新娘父母落座,新郎新娘面向父母站好,新郎正式改口叫爸叫妈并三鞠躬,新郎给爸爸点根喜烟,给妈妈拨块喜糖,父母赏新郎改口钱(一般父母各一份,每份一千零一元,代表千里挑一的好女婿),父母对新郎新娘今后的生活说几句叮咛、嘱托、祝福的话,新郎向岳父岳母保证待新娘,孝敬双方父母,新郎新娘与父母合影留念。

 6、吃面条:一碗面条两个鸡蛋,新郎新娘相互夹给对方吃。

 7、换踩堂鞋:一般由新娘妹妹完成(没有妹妹也可其他同辈或晚辈亲属代替),新郎将新娘抱上车,新鞋下面铺一块红布,妹妹给新娘穿完鞋后把旧鞋收起新郎赏妹妹换鞋钱。

 8、双方亲属上喜车,娘家亲属先上车,男方亲属后上,不许空车。(四彩礼除离娘肉外,其他物品带回一半)。

男方准备3万3千元,一只公鸡和一只母鸡,喜糖。男方把这些东西送到女方家,女方退回男方母鸡,还有一双袜子、一条裤子。OK!要记的放鞭炮喔!还有两边都要准备太平面喔!

最少是三万三,还可以六万六,九万九和十八万八,那要看男方有没这个钱了!不是福州人小气,有钱的就多出,没钱的就少出福州人就喜欢3(生)

    结婚,是人们比较快乐的事情。但是,如果新人们想要让自己的婚礼完美无瑕,就要对当地的订婚风俗有所了解。那么,对于福州的新人来说,福州订婚风俗有哪些呢?订婚时给的钱是彩礼吗?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下吧!

    一、福州订婚风俗有哪些?

    1男方家

    在订婚的时候,男方家一般需要准备一定的聘金,同时还要准备两条大鱼、两个大猪腿、苹果、橘子、红酒、螃蟹、公鸡等等。同时男方家还要给新娘准备一些黄金,当然这些首饰不一定要订婚的时候送,具体的时间双方家长可以协商。

    2女方家

    福州订婚风俗有哪些?当女方家收到了男方家的订婚物品之后,就要给男方家准备一些回礼。比如母鸡,同时包括男方家送的那只公鸡也要返还。此外,女方家还需要给男方家准备:新郎的内衣、西装、衬衫、袜子、金戒指等等。

    二、订婚时给的钱是彩礼吗?

    1值得肯定的是订婚礼金只不过是彩礼中的一部分罢了。但是因为每个地方的风俗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比如有些地方会把彩礼在订婚当天全部交给女方,而结婚的时候就不再给礼金了。但是也有些地方在订婚的时候只是给女方一些小小的礼金,在结婚的时候再把彩礼全部交给女方父母。

    2我们都知道,结婚彩礼又被称之为聘礼,这个风俗是中国一直流传的。一般情况下,订婚礼金是给女方的,有些地方女方可以自己保管这份礼金。而彩礼钱是男方家给女方家的,一般都由女方的父母所得。其实男方给女方家彩礼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感谢女方父母的养育之恩。当然也有一些经济富裕的女方家庭会把彩礼钱全部交到女儿手中。

福州结婚习俗如下:

" c3 Z W' |' c# {- P! l' _1 N( p(1)首先,男方要去女方家提亲,男方要给女方父亲礼金33000,还要给女方母亲3000或者3000以上不等的肚子疼的钱,原因是女方母亲生出女方来不容易;5 j5 q% l3 E8 S+ }( U, Z/ O

(2)其次,是男方买给女方买结婚的衣服里外各三套,(包括内衣、内裤、秋衣、秋裤以及外面的套装),皮箱、皮包等,因为女方母亲生了女方长那么大了,也要给点费用给女方父母吧;9 u P2 R9 Q8 h3 c' n r

(3)第三,就是如果男方是福州人的话,去接新娘至新郎家还要给所有男方家的亲戚,行跪拜大礼;

' |; K- o( K6 w A' A' P(4)第四:男方去女方接亲时,需要用红伞来遮挡阳光,不能让太阳照到女方脸上;

$ i' @ M) M$ D; n( M(5)第五,男方必须与女方商量后定好酒店,当天结婚时必须在酒店门口迎接宾客; i1 _: O+ v$ G! _ L; q

(6)第六,男方还要买洋娃娃、红桶、红脸盆等一些家庭用具;% H @4 X0 m N D; k x

K" ]$ Q, P' S3 j新娘入门之后,有个“下灶前”风俗。新娘到厨房,扎挂围裙,先烧柴火,后煮鸡蛋,伴房妈口唱:新人下灶前,家产层层“咸”(高)……这是一种示范性的仪式,新娘仅仅做个动作。

# [! t5 b s3 |5 }' k B

# e8 z! }( Z5 U: C到了第二日,也有在三五日后,新娘要下厨房做饭做菜,叫“试鼎”。所谓“试鼎”,就是对新娘的煮饭、炒菜、煎汤、炖鱼……烹调技艺来个“考试”。这时,母婆、婶婆、姑婆等亲戚长辈都来围观,可以提议这道菜怎么煮、怎么焖、怎么炊等;可以从持刀切菜,剖鱼削肉,到油盐糟酱等使用,进行考察和出题做菜。一般都含有辅导性,以期煮得好,炒得香。如果有一两位亲戚长辈故意出题,新娘就应有自己主见,不能听凭随便说的,免出差错。但作为新娘不便应嘴,采取“说的归说的”,而试厨技艺要有自己的本色。要是人家查问,便说“先试试口味,下次再按你的吩咐办”,或平和谦虚地应声“先吃吃看,以后再依你说的做菜”,避免“顶牛”,节外生枝。 试鼎一般要试煮豆腐,佐以牡蛎、蒜。豆腐汤煮沸后,要调入稀淡的番薯粉,这一步非常关键。入粉太多,会把豆腐汤凝成块状的;入粉太少,豆腐汤不能形成羹状。新娘应沉着试鼎,免得慌张,造成咸酸苦辣甜五味失调。农家重视豆腐,这谐音“务”(有),好兆头;牡蛎,俗称“蛎仔”,谐音“弟仔”(小孩子);蒜,俗称“蒜仔”,谐音“孙仔”(孙子)等,这是喜家所欲的追求和期望。 E" D# c4 n8 e `

x R e0 K/ x# Z

请回门和“撮食”1 K& d# A$ l2 d0 v' v- `9 a

女子出嫁之后,有的翌日,有的第三天,女家派出新娘的弟侄一辈的人,到男家“请回门”。这时,新娘新郎便在晚辈代表引路下,偕行“回门”。如果双方家庭相隔较远,就要坐轿、扛兜、骑车、坐船。现在交通方便,选坐汽车。 / F# n N! D5 K" _1 N/ H( V0 p4 x

! P% h( Y$ ^ ^3 m6 ^; F# `

请回门,古称归宁。只来一天,当晚便回男家的,叫“请赶烛”,定在烛明夜黑时分返回夫家;要是路远,或女家场面热闹,可逗留三五天,既可会见女家的亲戚朋友,又可在热闹场面,人们对新郎(俗称姑爷、姐夫)进行有趣的乐和滑稽的调笑。作为新女婿定要礼貌待人,举止文明,婉转答对,避免被圈入合谋计算的“圈套”,弄得既要受罚,又要被人取笑。如端茶盈杯,就要平稳举喝,不滴不漏。又如食太平面,怎么用筷夹“太平”(鸭蛋),怎么挑夹线面等动作都要讲究,有的以象牙筷子或银箸供新女婿使用,必须开动脑筋,沉着应对。再如酒席间怎么酌酒、怎么夹食、怎么对话等都要留心,稍有差错,都要被“处罚(罚钱)。从单项罚钱,买了礼饼等分给在场亲戚朋友,叫做小”撮食“;到几项罚钱集中起来,办起酒宴请在场亲戚朋友,叫做大”撮食“。新女婿被“撮食”,留下“傻女婿”笑柄,久久作了“话头”。一般岳父母出面干预过重的“撮食”,只要不属于新女婿本身智力低下或洋相百出的。

4 Y: z' a; D! D0 m1 j$ Z7 T

1 n2 g4 k1 U j; _% X5 b2 k媒人婆和伴房妈

2 @4 A0 B- b q& C- v8 x/ : X

) }! @8 O( j2 t" J$ D! F# K" s) Q男大当婚,女大当嫁。怎么婚嫁呢?除了双方父母认识,互相友好,结成姻亲,或男女自幼相识,长大成亲外,一般都要通过媒人撮合。充当媒人的,多是老年的妇女,人们以“媒人婆”称呼,以示敬重。

) N/ K; X7 T' X3 j

) d6 M) Q V w& _1 u7 W婚姻大事,依靠媒人通过定礼,有双媒和单媒的区别。所谓双媒,指男家信赖的男媒和女家信任的女媒协作撮合,较能顺利谋成。单媒,指男家咐托到女家说亲的,或女家咐托到男家说亲的。媒人,也称“介绍人”。旧时媒人作为一种社会职业,多是知识浅陋、文化不高的妇女,以说媒谋生,往往不负责任,七讲八骗,单纯撮成,捞取一笔“媒人钱”(今称介绍费),以致“乱点鸳鸯谱”,受人鄙笑,因此’“媒人婆”一词也含些贬意,与民谚“媒人嘴,犬放屁”、“媒人要吃十八顿”等等相应。当然,现今“媒人婆”在一些偏僻地区仍有,而城乡多是亲戚朋友受托充当“介绍人”,起牵线联系和传话作用,这种并非职业的媒人,颇受男女双方的欢迎。因为,男女自由恋爱的,不必依赖“媒人婆”从中了解和说合。不过,许多婚姻介绍所和征婚启事的中介,也是替代“媒人婆”的举措。好多互不相识,到恋爱结婚的过程,男女双方互相了解,互相爱慕,最终还要通过中介式的介绍人传话和撮成。伴房妈,俗称“伴娘”,指女子出嫁,家长要找个陪伴新娘的人。因为新娘初进夫家,人地生疏,多不方便,所以女家要请人随伴。伴房妈多选妇女,以容貌端正,口齿伶俐,熟悉礼规,和气风趣为佳。旧时,伴房妈有单伴和双伴两种,时间上有长伴和短伴区别。短伴几天,长伴逾月。

# Y m: R$ l/ N9 _( \ z# ^4 k

`7 r6 k' s, A8 a) \伴房妈,也是一种社会职业,福州原多由水上人家的妇女承办。从女子婚期前天请来相伴,准备“出门”,教以礼规,到娶亲礼成,陪伴拜见公婆及亲戚人等,常代新娘尊称和致意,言行干净利落,大大方方。尤其闹房时,伴房妈要起临事应变和巧言解围的作用,多方力保新娘不受奚落或嘲弄。每当闹房的亲友戏弄起哄,或发生个别亲友无所不为时,伴房妈就要善于从中排解,好言相劝,尽力维护,即要鼓励新娘随和一些,答应若干文娱性的动作表演;又要排解个别亲友发怒于人,避免“恶作剧”,也不使其“掏砻臂”(指贺新婚闹房而笑谑不遂)。伴娘充当这一特殊环境的协调角色,定要擅长随机答对,别出心裁。因为伴娘年岁稍大,而闹房亲友多是后生的,便呼之为“伴房妈”。

0 F, s J, M f: L3 { Y) f1 t4 T- T b Y$ t

伴房妈还负有照顾新娘熟悉环境和人事的使命,同时也要照顾新娘的生活。洞房之夜,还要指点新娘和新郎喝合欢酒,指导有关新婚的起居饮食的规俗礼例。往往合欢酒后,伴房妈要向新郎要红包。新郎付给一份之后,还要求添包,“添”含添丁发甲的意思,新郎要满足这一“添”的要求。至此,伴房妈工作结束,当夜或翌晨便可离开。

9 u0 V F8 @+ |8 ]3 y/ d6 k# k0 W2 K ~ L" W) |8 x

如果女家有请“回门”,即新娘新郎一齐到女家,就要伴房妈陪同走去。侍到礼成,伴房妈的差事已毕,也就离去了。这时间就稍多一些,富豪人家可聘逾月。

( t" r! M! A% l W

" N; I" n# u! x, g Z/ d伴房妈往往有代代相承的“出口成章”,随着新娘进入男家之后,每个场合都有唱诵传统的歌谣。如《新娘入门歌》:新娘进门,福寿双全,花开四季,孩儿坐盆……《新郎揭盖歌》:揭盖揭得起,家伙(家财)烘烘起;揭盖揭得高,起厝买田抱细哥;揭盖揭正中,四代两公孙……《拍房门歌》:一拍房门一声请,檐前喜鹊报佳音,鸿雁双飞长恩爱,鸳鸯成对永相亲……《合欢酒歌》:新娘食鸡头,家产做上楼;新娘食鸡[骨交],越做越起家;新娘食鸡翼,做事有意值(好兆);新娘食鸡底,明年做娘奶……每当伴房妈唱歌时,唱了一句,众人要喝彩应和:“好呀!”“是啊!”这样互相唱和,气氛热烈,仪式隆重,显示喜庆的祥瑞和欢乐。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68015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8
下一篇2023-07-1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