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记得是一开始小时候翠翠和爷爷走丢,岳云(二老)帮翠翠回家了,这是初见。
大老在翠翠长大后在她家后上山唱歌,唱了整晚,可翠翠和爷爷误以为是二老在唱歌,于是大老有点生气他觉得翠翠和爷爷喜欢二老,然后就“出差”了,结果死在路上。二老虽然喜欢翠翠,但觉得对不起哥哥就放弃翠翠,走了,再也没回来。。。。。剧终
但好像中间有一次二老偷偷说爷爷坏话被翠翠听见了,翠翠很生气,这是一个小矛盾吧。
我觉得翠翠自始至终都是喜欢二老的,大概因为二老俊秀也和她年龄差不多吧,可惜二老是个责任心泛滥的。。。。。就因为哥哥死了也放弃翠翠了,可怜的翠翠。。。。
1816年3月,拜伦与结婚刚一年零三个月的妻子分居了,他虽爱他的妻子,但两人的性格不容他俩长相厮守。
分居后,剧烈的痛苦侵蚀着他的心胸,他常常泪如雨下,浸透诗稿。
当时拜伦29岁,他已因长诗《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摘取英国诗坛的桂冠。
诗坛巨星终于倒地了!
他在诗中抨击资产阶级婚姻制度,遭到了许多人的反对。
还有一个招致责难的口实,人们说他写了一首赞美拿破仑从厄尔马岛回来的诗是卖国贼。
这两件事就足够埋葬拜伦了,他的敌人拍手称快。拜伦出席上议院会议时,在会场被过路的人侮辱。在议院里,几乎没有人与他搭腔。报纸也齐声骂他。
他被整个社会唾弃!
1816年4月25日,拜伦乘船离开英国,永远离开英国。
稍后,他认识了另一个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雪莱。再后来,1818年,拜伦开始写长篇讽刺史诗《唐璜》。再后来,他成为意大利革命组织——烧炭党的领袖。
歌德,这个与荷马、但丁、莎士比亚并称世界四大文豪的德国大师,一生虽只有一位妻子,却和无数女人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他的129部作品多以自己的爱情生活为背景,且有亲笔所写的15卷日记可供索引。爱情之绚烂,与作品之浩淼,相映成趣。周国平就曾说:“没有爱情,就没有歌德。”
全世界研究歌德的学者不计其数,对于他背后的女人,却至多评说一句:“歌德一生不停地爱上新的女人,可又在每次情欲汹涌时逃开了。”
如今,一位笔名“虎头”的中国教授,把歌德身后的女人示于人前。发表在《当代》上的一篇文化随笔《她们的歌德》,讲述了大师一段段鲜为人知的情史:他为初恋写过生平第一部诗集,以情人之一夏绿蒂为原型写出《少年维特之烦恼》,和最后一位情人合写过《西东合集》。“每个女人的来到和离开都会给歌德带来灵感,结出文学的硕果。”
“虎头”本名冯晓虎,是北京对外经贸大学的德语教授。这个一年有三个月呆在德国的“文学老青年”认为,大师也有七情六欲,儿女情长。而自己的文字,是把大师“拉回人间,观察组成他们光辉生命的细枝末节”。于是,从歌德到席勒,从黑塞到尼采,从爱因斯坦到巴赫,这些平日里让人敬仰的圣贤,在冯晓虎笔下却成了痴汉、狂人、情种、浪子。
才子多风流
歌德让冯晓虎印象最深的,就是“他在爱情中总上演不辞而别的戏码”。而失恋,刚好也是催生《少年维特之烦恼》、《意大利游记》这些名篇的主因。
1772年,歌德到威兹拉帝国法院实习。在一次舞会上,他邂逅了十九岁的夏绿蒂。夏绿蒂是个一顾倾城的惊世美人。歌德明知她已是别人的未婚妻,仍不可救药地爱上她。而夏绿蒂叹服的仅仅是歌德的才华。年少的歌德深受打击。每到晚上,他都拿着一把短剑在胸膛上比比划划,体会剑锋投进胸腔,一了百了的痛快淋漓。
当然,歌德并没有把剑刺进去。他只是选择了逃离,且不辞而别。他托人捎给夏绿蒂一封信:“我爱绿蒂。我是幸福的。您知道我的爱情是不会变的。”之后,歌德还以自己跟夏绿蒂五个月的交往为素材,写出《少年维特之烦恼》,面世之后一炮而红,成为德国第一部真正获得世界声誉的作品。
然而,少年成名的歌德并没履行“永不变心”的誓言。没过多久,他在《新爱情和新生活》一诗中写道:“爱情,爱情你放开我!”而这个爱情的对象早不是夏绿蒂,而换作另一位美丽姑娘薛丽莉。
薛丽莉是法兰克福银行家的女儿,也是世上唯一与歌德订过婚的女人。歌德十分依恋这位美女,但正是这种依恋使他恐惧,他深怕自己就此沉溺在薛丽莉的浓情蜜意中。于是,他借由当时创作的剧本《斯台拉》表露心事:“这种环境会窒息我所有的力量,夺走我灵魂的全部勇气。我必须离开。”于是,订婚不过半年,歌德就提出与薛丽莉解除婚约。宣布时,他未敢露面。而是逃离了法兰克福,再一次不辞而别。之后,他写下了《丽莉之歌》和《丽莉的公园》。
在歌德的众多逃离中,最著名的莫过于为期两年、隐姓埋名的意大利之行。歌德研究史称之为“歌德潜逃意大利”。国内很多研究歌德的文章都会提及“潜逃”的结果——写就经典散文《意大利游记》,却对“潜逃”缘由含糊其辞。
在阅读德文资料时,冯晓虎发现,潜逃意大利的歌德除了厌倦“鄙俗的德意志”,厌倦“懦弱的资产阶级”,他还想逃开一个女人夏露笛。夏露笛比歌德年长七岁,是典型的宫廷贵妇。她精通法语,喜好钢琴、绘画和诗歌,然而她的丈夫,一位整日侍弄宫廷马匹的掌马大臣却对她的才华毫不在意。
就在这时,夏露笛遭遇了歌德的狂热追求。两人虽日日见面,可仍热烈通信。在他们交往的日子里,歌德给夏露笛写了一千八百封信,不乏华彩之章。歌德研究者们认为,在结识夏露笛后,歌德的文学风格开始向平和澄净发展。代表作有《汉斯萨克斯的使命》、《哈尔茨山东游记》、《渔夫》、《魔王》等。
老年时,歌德虽不止一次公开表示,夏露笛对他的影响堪比“莎士比亚诗歌”,但他还是在与之相识后的第六年,秘而不宣地逃到了意大利。原因是,这个像妈妈一样的情人,开始让他喘不过气了。之后,歌德把他在意大利写给夏露笛的信一同编入了《意大利游记》中。
歌德虽对大多女人无情,对妻子伍碧丝的态度却大相径庭。伍碧丝出身低微,歌德则身处魏玛上流社会,两人的爱情一直受到贵族圈的非议。面对歧视,面对歌德时不时的感情出轨,伍碧丝始终忍耐,她让歌德明白:身边的情人随时在变,但真正能使之惦念的,只有妻子一人。在共同生活了十八年后,伍碧丝终于和歌德有了夫妻之名。
二人的结合,也是德国文学史上的一段传奇:德法战争中,法军一度打进魏玛,士兵们闯入歌德家中,险些将这位大师打翻在地。此时伍碧丝站出来高呼:“你们不能打他!他是德国最伟大的诗人!”据说,就是这一刻感动了歌德,使他下定决心,迎娶伍碧丝。当时参加婚礼的,还有他们年满十七岁的儿子。
作为歌德的挚友,席勒虽不像歌德那样滥情,却因为同时爱上冷莎露两姐妹而出名。而他做的最不可思议的事,就是在一封信中向姐妹俩求婚:“我的佳琳和露卿能彻底满足我的所有欲求。”
之后,虽然席勒只娶了妹妹冷莎露,姐姐冷佳琳却在多次恋爱结婚后,最终回到席勒身边,以一个已婚贵妇的身份,与席勒夫妇生活在一起。而席勒当初所构筑的“三人世界”也没有落空。他去世时,冷家姐妹双双守在床前。
虽没能披上婚纱伴随席勒走上红毯,冷佳琳却以另一种方式诠释了她对席勒的忠诚。席勒过世后五年,冷佳琳出版了第一部席勒传记。为保持这位才子的完美形象,她在书中闭口不言席勒的风流韵事,为此不惜篡改三人的通信。也正是冷家姐妹,为席勒和歌德牵线搭桥,成就了“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精神同盟”。
可能是写了太多“八卦事”,有人不免怀疑冯晓虎文字中“戏说”的成分。同为德国文化研究方面的专家,在上海复旦大学德语系教授宋健飞看来,很多人之所以不把冯晓虎的文章称作学术著作,理由恰好是没有“革命性”的发现和评价。“作者是在大量的细节中,重组资料,用独有的角度切入,并以个人化的语言呈现大师的浪漫与才情,个性与尊严。”
天才难免被误解
冯晓虎对于德国文化名人的写作并不限于作家。在搜集有关爱因斯坦的资料时,他发现世人对爱因斯坦的评价,太过神化了。
爱因斯坦教书时是个“蹩脚教授”。当时留下的资料记载,他授课时思维跳跃的程度,类似于从东山琉璃直接扯到西山猴子,且经常抓住某个问题大发感慨,离题万里。几十年后,杨振宁有幸听了一堂爱因斯坦的课。他直言自己根本没怎么听懂。
爱因斯坦晚年与青年学生座谈时曾提出相对论的科普版定义:“如果你和一个美女一起坐了两小时,你会认为仅仅是一分钟;如果你在通红的火炉上坐了一分钟,你会认为已经过了两小时。这就是相对论。”
科普版一出,世人马上给爱因斯坦加了个“幽默大师”的头衔。其实这根本不是幽默。据爱因斯坦留下的资料,他只是想“用大家都能听懂的语言解释”。可是,作为一个“蹩脚教授”,他的科普演说被世人彻底误读了。
德文版:
Ich denke dein, wenn mir der Sonne Schimmer
Vom Meere strahlt
Ich denke dein, wenn sich des Mondes Flimmer
In Quellen malt
Ich sehe dich, wenn auf dem fernen Wege
Der Staub sich hebt
In tiefer Nacht, wenn auf dem schmalen Stege
Der Wandrer bebt
Ich hoere dich, wenn dort mit dumpfem Rauschen
Die Welle steigt
Im stillen Haine geh' ich oft zu lauschen
Wenn alles schweigt
Ich bin bei dir; du seist auch noch so ferne
Du bist mir nah!
Die Sonne sinkt, bald leuchten mir die Sterne
I’, waerst du da!
歌得是德国人,还是看德文版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