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美龄与蒋经国:貌合神离的母子关系,晚年“厮杀”都留了些体面

宋美龄与蒋经国:貌合神离的母子关系,晚年“厮杀”都留了些体面,第1张

“人生真无常,连个招呼也没打就这么爽快地走了。”

1988年1月13日,年近91岁的宋美龄已经睡下了,侍卫轻轻走进来叫醒了她。

需要把年过90岁的宋美龄叫起来的事情,确实是一件大事,她的继子,蒋中正唯一的亲生儿子蒋经国,刚刚去世了。

宋美龄听到蒋经国的死讯后,沉吟了片刻,说出了这句“人生无常”的感慨。

蒋经国比宋美龄小13岁,两人作为继母和继子,几十年来相处起来多少有几分尴尬。

在蒋中正活着时,通过父亲的权威和丈夫的感性,两人尚且可以顶着孝道亲情的大旗和睦相处。

中正死去之后,他们只能靠距离和礼貌,来缓和彼此之间毫无妥协余地的矛盾。

蒋经国和宋美龄为什么一辈子貌合神离,明明有无可调和的分歧,却最终没有撕破脸呢?

蒋经国生于1910年,他的生母是蒋中正的原配毛福梅。

毛福梅比蒋中正大5岁,与蒋中正是奉化同乡,家中还是当地望族,两人成亲时,蒋中正只有14岁。

洞房花烛夜,毛福梅是一个人度过,因为小丈夫抢累了炮仗,就跑去自家老娘床上睡觉,完全没理睬这个刚娶进门的陌生姑娘。

此后几年,毛福梅没过几天安稳日子,从1905年开始蒋中正就不断地东奔西跑,从不带毛福梅同行。

毛福梅就如同蒋中正祖屋中的一件器具,痴痴等在原地,通常要间隔几个月甚至几年才能见丈夫一面。

因为这种聚少离多,毛福梅直到1910年成亲将近10年之后才给蒋家生下第一个孩子,就是蒋经国。

此时毛福梅28岁,因为丈夫冷落和常年离家,成亲之后一直没有怀孕。

不孕不育在封建时代,是一件让家门蒙羞的丑事,旁人才不会管夫妻长期分居的事实,只会在背后嚼舌,女性尤其要承担更多的压力。

毛福梅一直求神拜佛想要孩子,突然得偿所愿,真是大喜过望。

此时蒋中正不过23岁,和当年不知成人夫的意义一样,如今同样不知成人父该承担的责任。

虽然看到可爱的婴儿也有几分喜欢,但蒋中正才不想因为这小小男婴就放弃自己在外面的事业和红粉。

所以蒋经国不但是在母亲一个人的期盼中出生,也是在母亲一个人的关爱中长大,很长时间不知自己的爹到底几个鼻子几只眼。

整个童年,蒋经国都在母亲和祖母的身边快乐自由地玩耍,奔跑在乡间小路时,每次回头,都能看到母亲慈爱温暖的笑容。

大概是因为这份母子之间的牵绊太紧密,蒋经国竟然和毛福梅长得几乎一模一样,完全不像他陌生的父亲。

蒋经国和蒋中正站在一起时,仅从外貌而言,没人会想到两人是亲生父子,反倒是毫无血缘关系的次子蒋纬国和蒋中正长得颇为相似。

不知是不是这个缘故,蒋经国青少年时代,蒋中正和他的感情一直很生疏。

蒋经国12岁时,蒋中正不想让儿子也变成一个被母亲祖母过度溺爱的乡下小孩,所以送蒋经国去上海读书,让他和毛福梅分离。

毛福梅并不是无知愚昧的妇女,她虽然万般不舍,但也还是理解丈夫送儿子去接受更好教育的目的,所以忍痛送儿子出发。

小小年纪的蒋经国却还不能理解这种分别,他只知道自己被迫离开亲爱的母亲和祖母,宛如陌生人的父亲之后也没有亲自照顾他。

当时蒋中正正在忙于争权夺利,身边也有两个姨太太,并没有把从小没有相处过的长子留在身边。

童年和青少年时期的经历,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巨大的,亲情也需要时间和沟通才能变得紧密深厚。

蒋中正和蒋经国这对父子从一开始就缺乏温暖的感情牵绊,只留伦理和利益把他们牢牢绑在一起。

蒋经国的性情天生内敛,所以虽然和父亲不亲密,但也没产生过强烈敌意,生疏而又客套的关系持续了好几年,直到他17岁时。

这一年,蒋中正让蒋经国见识了真正的残忍,无论是对民众还是对家人。

1927年,蒋中正身上发生了两件大事。

上半年他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屠杀了大量***人和无辜群众;下半年他为了迎娶宋美龄强行与原配毛福梅离婚。

对蒋经国而言,宋美龄不单纯是继母,也是让他亲生母亲成为“弃妇”的女人。

蒋中正和毛福梅长期分居,身边自然少不了女人,甚至在花街柳巷里染上过性病。

除了毛福梅,蒋中正还曾有姚冶诚和陈洁如两个妾,毛福梅对此都心知肚明,但封建思想禁锢之下,她也只能忍受这些不忠。

其实早在蒋中正把蒋经国从毛福梅身边带走那年,老蒋就开始了对宋美龄的疯狂追求。

宋美龄自幼就被家人送去美国接受教育,20岁才回国。

20世纪二十年代的宋家如日中天,除了几代积累的财富之外,家中子女、姻亲全都是民国各界响当当的人物。

出身奉化地主之家的蒋中正,万分羡慕宋氏家族的深厚根基和强大财力,更不要提宋美龄本人还是个优雅迷人的清秀佳人。

蒋中正在宋子文组织的舞会上初识宋美龄之后,就一见钟情,不顾自己已婚的身份进行热烈追求。

宋家上下对蒋中正的行动抱有三种态度,宋美龄的母亲宋夫人和宋庆龄都表示反对,大姐宋霭龄支持,其他人则是观望。

宋美龄算是顶尖的豪门闺秀,又是接受了完整新式教育的女性,一个有妇之夫嘴里说着追求她,但家中妻妾满满当当,难道打算让她当妾。

所以蒋中正的追求攻势虽猛,但诚意实在是值得玩味,宋家人里除了和蒋中正利益牵扯最多的宋霭龄之外,其他人都是不置可否。

至于宋美龄自己的心思,反倒是没人在意。

毕竟在封建思想还占据统治地位的民国,哪怕是宋家这样的家族,儿女婚事大多还是为家族牟利的“联姻”而非因爱结合。

宋美龄倒也没觉得什么委屈,她本来就是一个实用主义者。

蒋中正比她大10岁,教育以旧式教育和军事教育为主,无论出身背景还是个人喜好,两人完全没有相似之处。

如果是一对普通的男女,想必没有任何共同语言,但两人却在政治野心方面心有灵犀,都对自己的地位野心勃勃。

所以虽然有诸般不协,但关系也还是渐渐亲厚起来,到了1927年已经开始谈婚论嫁。

1927年的蒋中正已经手握重兵,靠屠杀和大炮确立了自己的地位。

他觉得自身实力已经接近成熟,只需把宋家的声望财势再绑上自己的战车就所向无敌。

就在这一年,蒋中正正式向宋美龄求婚,女方的态度则是默认,但要取得家人的同意,而宋家对蒋中正提出一个要求。

那就是蒋中正必须把身边原有的妻妾都处理掉,一个也不能留。

这要求以女方家长的立场无可厚非,哪个正经人家愿意把女儿送去当妾。

蒋中正自然知道想娶宋美龄,必然要付出代价,打发其他女人算是最不值一提的事情,哪怕其中有嫁给他20多年生有长子的原配。

于是1927年的一天,蒋中正难得又回到了奉化祖宅。

此时他的母亲早已过世,儿子也正在外国留学,祖屋中只有一个憔悴的中年妇人操持家务,就是毛福梅。

这几年毛福梅更没多少机会见到蒋中正,突然看到丈夫归家不由得大喜,急忙要张罗给他做一桌家常菜。

蒋中正本来最喜欢吃毛福梅做的饭,毕竟那是和他母亲学会的手艺,是他一辈子都忘不掉的家乡味。

可是这一次蒋中正却不想给这个女人更多幻想,直截了当地提出了离婚的要求。

听到“离婚”二字,毛福梅大吃一惊,她早知蒋中正有其他女人,甚至有的妾室还来祖屋里拜见过。

但婆婆和族人都曾告诉她,作为蒋经国的母亲,又伺候婆婆养老送终,按照礼法,她绝对不会被休弃,就是蒋中正也不行。

正是因为这个保证,让毛福梅接受了“守活寡”的日子,忍受着和儿子的分离,任劳任怨地为蒋家服务。

谁知婆婆刚死没几年,蒋中正竟然说要离婚!

毛福梅坚决不同意离婚,她表示自己生有长子,奉养婆母,是合格的蒋家媳妇,蒋中正没有理由休掉她。

原来毛福梅还以为离婚就是古时候的休妻,自己既没犯“七出”之条,又符合“三不去”之例,蒋中正没理由休掉她。

这个一生都没尝过爱情滋味的女人,却不知此时已经有感情不和即可离婚的规矩,更别提变心的丈夫还有钱有势。

所以蒋中正根本也没和她多纠缠,看她坚决不同意,干脆绕过她直接要求时任奉化县长的徐之圭签了一纸离婚书,二十多年婚姻一笔勾销。

对这个结果毛福梅毫无办法,只能低头求蒋中正给她一条活路。

毕竟是生育了长子的发妻,蒋中正最终给毛福梅的安排是离婚不离家,她可以终身生活在奉化蒋家的祖宅里。

蒋中正就此如愿恢复“单身”,没几个月就迎娶了宋美龄。

毛福梅从此心如死灰,余生唯一的幸福就是和分离了十几年的儿子蒋经国重逢,虽然没多久之后,她就死在日寇的空袭中。

这个可怜的女人,好歹没有带着无法释怀的遗憾,走完自己悲剧的一生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之后,在苏联漂泊了12年的蒋经国终于回到中国,不但见到了自己的母亲,也见到了父亲的新妻。

此时宋美龄和蒋中正已经成婚十年,她的娘家宋家、大姐的夫家孔家都成了蒋中正最亲密的同盟,掌握着民国军政财政诸多大权。

这时候的蒋经国经过异域十几年的磋磨,早已不是那个听到父亲恶行就拍案而起大义灭亲的热血少年。

虽然还未到而立之年,但蒋经国已经没有多少年轻人的意气风发,恭恭敬敬地行礼,唯唯诺诺地向父亲和继母问好。

望着十几年没见的儿子,蒋中正无奈又欣慰,无奈的是和这个儿子确实不亲,虽然血浓于水,但从没培养过的感情也难以说有就有。

欣慰的是儿子到底还是好好活着,并且看起来已经对自己完全顺从,那么蒋家的大业终于也是后继有人。

毕竟蒋中正这时候已经年过半百,宋美龄也是不惑之年,蒋中正一生女人无数,到最后竟然只有毛福梅生下了他唯一的儿子。

宋美龄仔细打量着这个陌生的年轻人,他和丈夫长得一点也不像,五官相貌和那个她只见过几面的“前妻”如出一辙。

看似温和无害,实际上却暗藏着固执和坚韧。

看着蒋中正故作威严,但却藏不住的喜气,宋美龄没有说什么。

当确定自己不可能为蒋中正生下孩子之后,她已经明白,对她和她的亲族言听计从的丈夫,必然会有件大事无论如何不可能随他们心愿。

那就是蒋中正的继承人人选。

无论宋家、孔家或者其他权贵有什么打算,在蒋经国全须全尾回到蒋中正身边那一刻,十来年的盘算全都落空。

无论父子之间曾经有怎样的矛盾,无论相处起来多么生疏别扭,蒋中正也还是会把他的一切留给这唯一的亲生骨肉。

蒋中正也确实如宋美龄所料,自此之后,开足马力给蒋经国铺路,向自己盟友和部署无声地宣告:他的继承人回来了。

“空降”对任何利益体来说都是打破平衡的因素,更别提“蒋家王朝”本来就是依附于外国列强和封建财阀身上的暴发户。

蒋经国虽然作为“大公子”,其“空降”资格无人敢置喙,但既得利益者们也不肯轻易交出手中的蛋糕。

于是蒋经国处处遭遇掣肘,他的理想抱负也在那些看不见的“围墙”之下步步退让,终于和他父亲一起作为失败者逃亡到了一个小岛上。

在整个过程中,蒋经国明白父亲虽然看起来高高在上,但实际上也不过就是旁人手中的棋子,而持棋的手中就有他的好“继母”宋美龄。

当年捆绑住蒋经国手脚的那些无形“力量”背后,也有这位优雅迷人继母的影子。

蒋中正生命的最后二十几年,仿佛要补偿之前几十年的冷落生疏,他和儿子蒋经国的关系异常亲密。

与此同时,蒋中正也竭力想在蒋经国和宋美龄之间建立起更深厚也更真挚的 情感 纽带。

蒋中正甚至假冒宋美龄的语气,发信给蒋经国嘘寒问暖。

对于老蒋的努力,蒋经国和宋美龄都心中有数,他们也相当有默契的配合演出,人前始终表现得亲和有礼,似乎真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看到家庭内部如此“和谐”,蒋中正满意了,虽然快到生命尽头时他还放心不下这对“母子”,希望他们能好好相处。

老蒋也清楚,两人唯一的共同交集就是自己,一旦他死去,儿子和爱妻背后不同的势力必然还有一战,若是两败俱伤,那可真要死不瞑目。

事情和蒋中正预料的差不多,在他死去之后,蒋经国和宋美龄就进行了一场没有硝烟的“宫斗”,最终以宋美龄退居美国宣告收场。

虽然如此,老蒋也还是该感动欣慰,毕竟儿子老婆都看在他尸骨未寒的面子上,留下了最后的体面,没有直接对决,只让旁人代劳。

虽然手下人撕得死去活来,但不到半年,宋美龄就举起了白旗,看到继母投降,蒋经国也没有赶尽杀绝。

反倒是在宋美龄退走美国时,客客气气的送行,并且之后从没断了宋美龄的津贴,也常常写信请安问候,挑不出一点毛病。

就如他那知书达理,礼数上不会有一点瑕疵的生母。

十几年后,蒋经国重病时宋美龄从美国回来探望,两人再见时竟然真有几分难以言表的不舍,直到蒋经国1988年1月13日病故。

这对貌合神离的继母继子,无论水面下有过怎样的厮杀,也互相毁了对方怎样的梦想,但最终还是用距离和礼数维持住了最后的体面。

如此而已,仅此而已。

 关于蒋介石的老婆,不禁有人要问蒋介石有几个老婆?在蒋介石的一生中,一共有4个老婆。蒋介石的这四个女人中,唯有宋美龄对他的政路最有帮助。尽管在这四个女人当中,蒋介石的情史看起来颇为混乱,但是他们都曾风光过。

 第一任妻子:毛福梅

 1902 年冬天,15 岁的蒋介石结婚了,举行了盛大的婚礼,据传说婚礼开始就有男女不到头的先兆。

 蒋介石第一任妻子毛福梅——历史网

 毛福梅是蒋介石的发之妻,是岩头村人,生于1882 年,卒于1939 年。从19岁进蒋门到45 岁被休,她与蒋介石的夫妻名分维持了26 年之久。

 蒋介石的第二任妻子姚冶诚

 毛福梅嫁给蒋介石,是由双方家长做主包办的旧式婚姻,毛氏又是缠足的旧式家庭妇女,年纪比他大,长相又一般。因此,结婚以后,夫妻二人感情极其一般,蒋介石对她很冷漠。所幸毛福梅心地宽厚,性情柔顺,“大姐姐”般地悉心照顾心无定性的小丈夫,事夫维谨,同时尽心尽力地辅助蒋母操持家务,极具孝道,深得王采玉疼爱。

 1921 年6 月,蒋母王采玉溘然长逝,毛福梅成了丰镐房名副其实的女主人。虽然外有总管,内有账房,但她事无巨细,均插手过问,里里外外一把手,深得蒋家上下之敬重。然则,蒋母逝世,毕竟使毛氏失去了最强有力的依傍,使原本就不满于这桩旧式婚姻的蒋介石,更加为所欲为。11 月,蒋母的丧葬大典方毕,蒋介石就正式向毛福梅提出离异的要求。 其实,蒋介石提出离婚已非一次,也非最后一次,第一次是因为姚冶诚,第二次是因为陈洁如,第三次是因为宋美龄,事不过三,第三次终于离成了。1927 年9 月蒋介石与毛福梅离婚,后迎娶宋美龄为新婚夫人。

 蒋、毛协议离婚后,毛福梅被孙琴风接到萧王庙暂住,待蒋、宋在上海新婚大典后,毛福梅又回到丰镐房,主持家务,生活费由蒋介石供给。逢年过节,亲友往来,一应乡俗依旧以毛氏为正宗。

 1939 年12 月12 日,日本侵略军的6 架飞机突然出现在溪口上空,滥施轰炸,以蒋家故居丰镐房和武岭头文昌阁乐亭别墅为主要目标。毛福梅本来逃出房外,发现房门钥匙未带,又急忙回去取。待她再次跑出后门,刚到后墙弄,3 枚炸弹便在她周围炸开了,与毛氏同时遇难的还有担任丰镐房账房的外甥宋涨生和其他六七人。

 辛亥革命后,蒋介石在上海活动,认识了一位娘姨,并与之同居,即他的侧室姚冶诚。姚冶诚生于1887 年,由于父母双双故去,为叔叔姚小宝收养。

 蒋介石与姚冶诚结合的第二年,便将姚氏送回奉化溪口家中,与蒋介石的发妻毛氏一同住在丰镐房。由于毛福梅的宽容大度,加上姚氏乖巧,对婆婆王采玉十分孝顺,对毛福梅也极尊重,从不“僭越”,因而一家人相处融洽。

 姚冶诚与蒋介石结婚后,一直没有生育子女,后来蒋介石在上海收养了戴季陶过继来的儿子蒋纬国。1919 年,蒋纬国4 岁时,被送回奉化溪口,交由姚冶诚抚养。 在姚冶诚携蒋纬国搬至上海,住在张静江的别墅时,蒋介石的新欢陈洁如也在上海。蒋纬国有时去陈洁如处,称她为陈家姆妈。

 自从蒋介石新娶三夫人陈洁如后,尤其是1924 年蒋介石出任黄埔军校校长离沪赴穗,与陈氏长住广州,姚氏带纬国留居上海,蒋介石便对姚氏彻底疏远、淡忘了。姚冶诚于1966 年病逝。

 第三任妻子:陈洁如

 陈洁如是蒋介石继毛福梅、姚冶诚之后的第三个妻子。从1921 年与蒋介石结合,到1927 年被蒋介石抛弃,陈洁如与蒋介石夫妻一场,共同生活了7 个年头。陈洁如原名陈风,1906 年出生在浙江镇海,自小随父亲到了上海,住在 路33 号。1921 年12 月5 日,蒋介石陈洁如的婚礼在上海永安大楼大东旅馆的大宴客厅举行。证婚人张静江,主婚人戴季陶,经办律师是江一平。订婚时,蒋介石为陈风改名为陈洁如。时年,蒋介石34 岁,陈洁如15 岁。

 1927 年8 月19 日,蒋介石委托杜月笙安排陈洁如出洋“考察”,临行前给了陈洁如10万元旅行费,叮嘱陈:“要好好学习,回国后可以更好地尽到总司令夫人的职责。”陈洁如在蒋介石的侍从秘书陈舜耕以及张静江的两个女儿张荔英、张倩英的陪同下,乘坐美国大来公司杰克逊总统号轮船启程赴美。1928 年春天,由江一平律师与陈洁如洽谈离婚条件,经虞洽卿从中劝解,陈洁如看木已成舟,才被迫同意与蒋分手,正式离婚。陈洁如出国时,年方20 出头。由于遭此感情悲剧,矢志终身不再嫁人。留美5 年多,以全副精力深造,苦修英文、养蜂和园艺,并在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

 第四任妻子:宋美龄

 1927 年8 月13 日,蒋介石下野,开始了全力向宋美龄求婚的努力。9 月16 日,上海宋霭龄寓所热闹非凡,一个别开生面的记者招待会正在这里举行。宋霭龄向记者和摄影师介绍了蒋介石和宋美龄,并宣布“蒋将军将同我小妹喜结伉俪”。第二天,世界许多报纸和杂志都预先刊出了蒋宋携手并肩的照片,并配文字解释“蒋介石与孙夫人的妹妹即将婚配”。

 12 月1日,为人们广泛关注的蒋介石与宋美龄的婚礼在上海隆重举行。婚礼分两次举行。第一  次是在当天下午3 时5 分,在上海西摩路宋家的宅邸内举行的基督教式的婚礼,第二次是下午4 时20 分在戈登路豪华的大华饭店举行的规模宏大的中国传统的婚礼。第一次婚礼庄严肃穆,安静平和,充满了宗教气息。那天清晨,当慕尔教堂的大钟撞响的时候,宋霭龄、孔祥熙、宋子文、宋子良、宋子安等51 名基督教徒和至亲好友已经聚集到西摩路宋家的私邸。

 当教堂钟声再次响起的时候,婚礼正式开始。人们聚集在耶稣像前,新人蒋介石和宋美龄站在最前排。第二排是宋氏家族的人,其次是宋氏家族的亲朋。婚礼进行得颇为顺利,中华基督教青年会全国协助会总干事余日章主持婚礼,他带着新郎、新娘跪着一起祷告。

《来不及说我爱你》没有原型,是匪我思存虚构的小说。

内容简介

昔日列车上,为躲避一场严密的搜查,尹静琬地舍命相助慕容沣。原本两条平行线就这样交织在一起。

以为无缘再见的两人,却阴差阳错地重逢。此时的慕容沣是裂土封疆的军阀,只是救夫心切的痴情女子。她动情却又不能,因为已是待嫁女子。

而爱情不分先后,就在静琬新婚前夕,慕容沣宁愿抛下半壁江山带她离去,不畏世俗人言。静琬逃婚弃家,也只因爱他。烽火乱世,枭雄佳人,她随他转战杀场,无惧生死。

是乱世缔结了姻缘,也是乱世成就了毁灭。他可为她弃江山不顾,亦可为江山逼她流落他乡。一纸未婚声明,从此斩断情丝。

多年后再遇,慕容沣已为人夫,静琬已为人妇。旧日情缘难了,以为能再续前缘,怎奈命运的捉弄,最终他永久地痛失挚爱……

扩展资料

角色介绍

1、慕容沣

字沛林,北地九省督军慕容宸之子,人称慕容四少。在慕容宸去世后,接任承军统帅,实际上是割据北地九省、独揽一方大权的年轻军阀。少年英气、风度翩翩,有天生的军事才能、大将风范。

慕容沣幼时在军中喝狼奶长大,充满狼子野心,立志在乱世中争夺天下,打下一片江山送到心爱的女人面前。亦正亦邪,为了夺取天下,也会不择手段,心狠手辣,甚至牺牲爱情。

慕容四少浑身散发着大男人的野性和霸气,对女人有着致命的吸引力。但是他自来放荡不羁,风流成性,从来没有对女人认真过。静琬的出现却冲破了他的防线,他在共度患难里,对静琬动了真情。对于心爱的女子,他流露出了冷酷的外表下,从未有过的情深意重、细致柔情。这段爱情伴随了他的一生,也影响了他后面的政治抉择。

2、尹静琬

南方闺秀,临水照花般的人儿,古都乌池富商尹楚樊之女,自幼接受父亲的中西合璧式的教育,俄国留学归来。性格温婉,娴静,但骨子里却很独立、坚强,带着飞蛾扑火、玉石俱焚一般的浪漫本性。

她原本只想过上安稳平静的一生,却又被强烈的、浪漫的爱情所征服,决然的迎向茫然未知的命运。她明知和慕容四少的爱情会让她身在悬崖,可能毁灭到她的根本,却依然放弃了她原本的所有奔向了他。

这场轰轰烈烈的爱情最终让她伤痕累累,她在经历过刻骨铭心的创痛之后,渐渐的从小情小爱的苦厄中解脱了出来,看到了更开阔的身外的世界,渐渐成长为乱世中胸怀天下的新女性。在慕容四少落魄之后,她却选择了回到他的身边,和他一起归隐田园,过清贫的日子。

静琬身上体现的,是民国奇女子的成长史,是从爱恨交织到恩仇泯灭的恬淡心境,她是乱世里一枝亭亭的兰花,幽香绵长。

3、许建璋

平静、谦和,性格温柔的南方公子。家中父亲早亡,只剩老母弱弟,他作为长子,很早就担起了操持家业的重担,主持许家上下的生意。许家的生意以药材运输为主,可是偶尔也暗地偷运一些违禁物资,导致了后来的一场牢狱之灾,改变了他的一生。

许建璋和静琬从小青梅竹马一起长大,原本两个人已有婚约,应该可以过上安稳的一生,结婚、生子,过富裕殷实、与世无争的生活。可是婚礼当日,静琬却为慕容沣私奔了。

夺妻之恨令许建璋改变了性情,成为了一个心机深重,仇恨满腹的人,他决心不择手段的壮大自己的力量,直到有朝一日,可以拆散慕容沣和静琬,置慕容四少于死地。

然而,几年后,在火车站的月台,许建璋却见到了多年未见的静琬,那些遥远的温柔的记忆又回来找他了,他就这样倒在了一场蓄谋已久的暗杀行动中。一切都只源于对她的爱,这一路却已走得面目全非。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759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14
下一篇2023-06-1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