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公主的婚姻生活是怎样的?武则天是如何管教她的?

太平公主的婚姻生活是怎样的?武则天是如何管教她的?,第1张

太平公主跟她的第一任丈夫薛绍之间的感情非常好,夫妻二人一共生育了4个孩子。可是由于薛绍卷入了政治斗争里面,所以她被武则天残忍的杀害,于是太平公主只能在母亲的安排下嫁给了第二任丈夫,可是她跟第二任丈夫的感情并不好。

太平公主的婚姻经历非常的坎坷,她在十几岁的时候就被一个外国的君主求婚。武则天不愿意将女儿嫁到遥远的外地,所以就让太平公主出家做了道姑。等到太平公主将近20岁的时候,她的父母还没有想起来女儿的婚姻问题,于是太平公主就在自己的父母面前跳了一段舞蹈,惹得父母哈哈大笑。这时候太平公主问父母,自己如果将这段舞蹈表演给未来的夫婿怎么样?她的父母听说了这句话以后就明白了女儿的心思,于是她们为女儿安排了一门婚事,将女儿嫁给了薛绍。

虽然薛绍只是一个普通的官员,但是他为人比较谦和,而且知书达理,所以她跟太平公主成婚以后,夫妻二人的感情非常好,太平公主先后生下了4个孩子。可是后来由于薛绍的哥哥参与了谋反,所以武则天就把薛绍投到了大狱里面。仅仅过了几个月以后,薛绍就死了。

那个时候的武则天正打算登基做皇帝,她正需要娘家人的支持,所以就将守寡的太平公主嫁给了自己的娘家侄子。虽然这段婚姻看起来非常不般配,但是太平公主也无可奈何,因为她只能听从于母亲的安排。由于太平公主和第二任丈夫成婚以后经常闹矛盾,所以她在一怒之下就将丈夫杀掉了。丈夫死了以后,太平公主再度守了寡,从那以后她也就没有再嫁过人,而是一直跟自己的几个孩子相依为命。

太平公主小的时候十分惹人喜爱,武则天和李治是他的父母,那么出生在这样的贵族之家,也想出生在了蜜罐里一样被保护起来。也被后代人成为最无忧无虑的公主,太平公主是武则天和李治最后一个孩子了,小的时候她生长在了外婆家,她的哥哥贺兰敏一点也不让人放心。

把太平公主随行的贴身丫环给侮辱了,武则因此天动怒,她也是为了免除自己女儿的后顾之忧,武则天则流放了贺兰敏。那么受保护的太平公主一生怎么样呢结局如何呢武则天为了保护她,让太平公主在没有到十岁的时候变身为了女道士,虽然对外称作是出家,可是她却一直在深宫里接受最优质的的教育培养。

到了稍稍大了一点的时候她的美貌的名声也开始在外传播,这时候来了一位吐蕃国的大使要求婚于公主,李治和武则天当然不同意自己的宝贝女儿远嫁那么遥远的吐蕃。我认为,避免任何的危险,成为了太平公主一生的主题。

武则天和李治没办法想到好办法拒绝吐蕃,那么也只好让公主住进了太平观里。在太平公主第一次经历人生大喜的事儿是大概十七岁的时候,李治有个表外甥十分优秀便向太平公主求婚。这场婚礼甚是豪华,把县里的围墙拆除就是为了他们俩的婚车可以顺利的过去。

我认为这些事情都可以看出来可武则天和李治对于她的宠爱。武则天还做了这样一件事情,李治的外甥的嫂子地位并不是太高,武则天便想让他们薛家休妻,薛家也是因为太平公主收到了武则天的保护而十分的不满。

随后薛家人参与了谋反,薛绍的哥哥连带关系被处死,薛家也十分愤怒参与了反叛。武则天也是处死了薛绍。但是太平公主的儿子才百天,俩人之前的日子十分的幸福美满。太平公主虽然被追加封户,但是从小身为公主的她并不缺这些物质上的东西,只期待一个美满的家庭。太平公主的第二次婚姻并不美满,我觉得也成为了她一生的转折点,嫁给了武攸暨的武家,母亲武则天当然继续保护她,在第二次婚姻中武则天顺利登基。

成为了武家儿媳妇的太平公主当然如日中天,武则天的魄当时实在太大了。这次的婚姻武结果让则天看清楚了自己的女儿和自己十分的相似。因位太平公主把自己的丈夫献给了自己的母亲,十分不解。武则天和李治在公主刚出生的时候商量决定一辈子不要让女儿参政,太平公主唯一的一次斗争经验就是和母亲一起陷害了薛家。唐朝武则天时期,武家和李家频繁的产生仇视的火花,李显也被武则天推上了皇位。最后又是故伎重施通过联姻解决的政治上的矛盾,这时候上官婉儿的男人也逐渐掌握了权力。

历史上的武则天,相比几个儿子来说,确实比较宠爱女儿太平公主,但是她为何会不顾女儿苦苦哀求,执意杀死驸马薛绍?也不是没有原因。因为那时公主的丈夫被牵涉进了一场谋反,而当时的武则天正谋划着获得皇权,为了巩固武家势力打压反对她的势力,武则天想把公主改嫁给武家子弟,因而便执意杀死了薛绍。

武则天在自己四十多岁的时候生下她的小女儿太平公主,高宗和武则天都非常宠爱太平公主。主长大后,高宗便将她嫁给了一表人才薛绍。

太平公主和薛绍结婚以后非常幸福,夫妻二人简直只羡鸳鸯不羡仙,称二人为夫唱妇随的神仙眷侣一点都不为过。太平公主本以为自己可以一直幸福下去,但是朝唐上权力的你争我夺最终波及到了她。

唐朝宗室李冲因不满武则天专权,起兵谋反,薛绍的大哥因帮其招兵买马,在谋反失败后一同被抓,而薛绍便顺势被牵连进来。可是薛绍是太平公主的丈夫,确实也没有确凿证据证明其参与谋反,按理说武则天不必如此绝情非要处决薛绍。可是事实却是,武则天一反常态按不顾女儿哀求,执意杀掉薛绍。

武则天之所以这么做,不是为了别的,而是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力。为了压制反对其专政的势力,武则天需要发展武家势力,这个时候太平公主是最好的棋子。武则天借谋反一事顺势处死薛绍,然后便把太平公主转嫁给了武家子弟武攸暨,以此巩固武家的地位和权力。可能在那时的武则天眼里,她更需要权力吧。

武则天(624—705年),名曌(zhào),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东)人,唐高宗李治的皇后,中宗李显、睿宗李旦之母,高宗去世后,武则天相继废掉两个儿子中宗和睿宗,自己做了皇帝,改国号为“周”,史称“武周”。她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也是唯一的一位女皇帝。武则天统治的前期,重用酷吏,严厉打击反对他的元老重臣,勋贵旧族,就此打破大族控制政局,垄断高官的局面。定都洛阳。690—705年在位。世人据其尊号“则天大圣皇帝”称之为武则天。(则,法则也,以为法则也。则天,即以天为法则,向上天学习,遵循上天的规律和要求的意思。)性巧慧,多权术。唐朝开国功勋武士彟(yue)的次女,生母杨氏是武士彟的续妻,陇右大士族、隋朝宰相、遂宁公杨达之女。

武则天是唐太宗李世民的才人,唐高宗李治的皇后。太宗称其为“媚娘”。她在协助高宗处理军国大事,佐持朝政三十年后,亲登帝位,自称圣神皇帝,废唐祚于一旦,改国号为周,成为中国历史上空前绝后的唯一女皇。从她参与朝政,自称皇帝,到病移上阳宫,前后执政近半个世纪,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史称“贞观遗风”历史功绩,昭昭于世。诚如宋庆龄对她的诚恳评价:武则天是“封建时代杰出的女政治家”。

武则天出生在唐初新贵显宦之家,显赫的权势,豪奢的生活,滋养了她无限量的权力欲。然而,初唐极重士族的门阀之风盛行,而武氏庶族的门第,低微的出身,又使她饱受流俗的轻视,而不甘埋没。这一特殊的境遇与遭际,强烈地刺激着青年时代的武则天,陶冶了她狂妄地去追逐和攫取最高权力,以达唯我是从的欲望,和以冷酷而不择手段地去报复一切的心理。这一点在她以后从政乃至于“南面称孤”的一系列政治斗争中,表现的尤为突出,成为她一生功过参差的修养。品德、性格和心理根源。

则天自幼聪慧敏俐,极善表达,胆识超人。父亲深感她是可造人才,遂教她读书识字,使她通晓世理。史载,则天十三、四岁时,已是博览群书,博闻强记,诗词歌赋也都奠定了一定基础,而且长于书法,字态卓荦不群。

贞观十一年(637年),14岁的武氏以长相俊美,入选宫中,受封“才人”。入宫之后,武氏行事干练,善解人意,再加上姿色娇艳,颇得太宗欢心,遂赐号“媚娘”。但相同时期徐贤妃聪慧过人,武氏失宠,一直在最低才人档次徘徊,后结识李治。

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太宗死去,则天与所有嫔妃,发送长安感业寺削发为尼。太宗九子李治即位后,因早先与则天暗通款曲,对她极有兴趣,遂经常往来于感业寺,并于两三年后重召则天入官,晋封为“昭仪”。永徽六年(655年),极受高宗宠幸的武则天,在内宫的斗争中稳操胜券,并日促高宗立己为后。然而,在封建社会中,皇后的废立乃国之大事,须与重臣们商定。当高宗把废皇后王氏,立则天为皇后的打算向诸遂良、长孙无忌等忠贞重臣说明后,立即遭到强烈的反对。他们认为武氏出身卑微,不宜为后,且太宗崩时,曾言“佳儿佳妇”,不应废王皇后。但是,高宗的主张也得到武则天的同谋许敬忠以及李义府、等一些朝中奸佞的支持。后武则天亲自杀死自己的女儿,嫁祸王皇后,迫使高宗终于在这年的十月断然颁诏,废皇后王氏,正式册立则天为皇后,册立皇后后,武则天歹毒至极,将王皇后,萧淑妃手脚砍断,醉骨。

则天登上皇后宝座后,机智精明,“通文史,多权谋”的长处,得到长足的发挥和发展,使高宗对她宠爱之余,别眼相看。她亦利用皇后的身份,皇上对己的宠爱,积极参与朝政, “百司奏事,时时令后决之”。从永徽六年(655年)到显庆四年(659年)的五年时间里,她广弄冤案,天下森森,大量清除政敌,贬尚书右仆射诸遂良,使其郁闷而死;黜同中书门下长孙无忌,逼其自缢;罢免朝中诸遂良、长孙元忌的支持者,巩固和扩大了自己的影响和权力,扫除了她参政道路上的障碍,贞观遗风之称的永徽之治结束。

显庆五年(660年),高宗李治因患凤眩,目不能视,遂下诏委托武后协理政事。自此,则天从参政步人执政,“黜陟生杀,决于其口,天子拱手而已”,人虽在幕后,却遥控了朝廷实权。后来,高宗后悔,图谋收回大权,并密令中书侍郎上官仪草诏废后。岂知机事不密, “谋泄不果”,武后手辣心狠,先下手为强,立将上官仪处死。高宗之举,功亏一篑,反使武后更为警觉。

武则天,长子李弘因病去世,次子(据说是高宗与胞姐韩国夫人所生)被流放(杀害),三子被废,四子待武则天登基后,改名武轮

高宗虽厌其独行独断,许多国家大事又不能不倚重她。这样,就使武后逐渐从幕后走向前台,竟与高宗同临紫宸殿,一起接受群臣朝拜。上元元年(674年),高宗号天皇,皇后号天后,天下人谓之“二圣”。自此,高宗形同虚设,唐朝权柄,尽在武后则天掌握之中。

从上元元年(674年),则天以“天后”之尊开始执政,至天授元年(690年)正式称帝的16年中,武氏为当皇帝做了大量的长时间的准备,采取了多种有力有效的措施。首先,在王位的继承上,高宗想禅位于长子李弘。武后则不念母子之情,将李弘毒死,立次子李贤为太子。李贤被高宗委以临国之任,处理政务颇为精干,武后则废李贤为庶人,立三子李显为太子。弘道元年(683年),高宗卒,中宗李显刚刚继位,武后则以皇太后名义临朝称制。一年后便废掉中宗,改封庐陵王,立四子李旦为帝,是睿宗。李显、李旦都是昏庸无能之辈,在皇帝位上也是傀儡,处处受制于武后。

其次,是修改《氏族志》为《姓氏录》,原来连《氏族志》都不能列入的武氏,在《姓氏录》中,却定为姓氏的第一等,这并没有改变门阀观念,只是武则天为了提高武的地位的一个表现。

再次,是变更官名,改东都洛阳为神都,为自己登位称帝,建立新秩序,迈出重要的一步。向举国表示自己大位一统至高无上的权力。武后的这些新政措施,很快遭到皇族李氏和许多士族官僚的反对。柳州刺史,唐初元勋徐世绩之后徐敬业,召十数万兵马率先于扬州发难,名著一时的《讨武曌檄》,遍撒域中。宗室琅玡王李冲在博州,越王李贞在豫州也相继反武,举兵讨伐。则天武后对此毫不手软,坚决镇压,在她的直接指挥下,这些叛乱很快平息,徐敬业、李冲、李贞等主要发难者,或死于战场,或被捕杀,无一幸免。

恐怖的斩杀,广泛的株连,充分地暴露出武后的冷酷果断。

公元690年,武则天认为亲临帝位的条件成熟,先借佛僧法明之口,广造舆论:“武后为弥勒佛转生,当代唐为天子。”接着又一手导演了,以唐睿宗为首的六万臣民上表劝进,请改国号的壮举。至此,水到渠成,则天武后在“上尊天示”、“顺从众议”的“万岁”声中,登临大宝,实现了梦寐以求的夙愿,改唐为“周”,自号“圣神皇帝”。这年,她已是67岁的高龄。

如果说,武则天在称帝前三十余年参政执政的政治生涯中,已显示出惊人的政治谋略和手段。那么,在称帝之后的十余年中,则更充分地显示了她在用人、处事、治国等各个方面杰出的政治才能和政治家的气魄。

则天称帝后,更重视人才的选拔和使用。她认为“九域之广,岂一人之强化,必伫才能,共成羽翼”。凡能“安邦国”、“定边疆”的人才,她不计门第,不拘资格,一律量才使用。为了广揽人才,她发展和完善了隋以来的科举制度,放手招贤,允许自举为官、试官,并设立员外官。此外,她还首创了殿试和武举制度,为更多更广地发现人才,搜罗人才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比如,中唐名将郭子仪,就是“自武举异等出”。这样,在她施政的年代里,始终有一批“文似仁杰”,“武类休武”的能臣干将为其效命,有力地维护着武周的政权。

对于农业生产,则天也非常重视。她说:“建国之本,必在务农”,“务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人富”。她规定,能使“田畴垦辟,家有余粮”的地方官升任;“为政苛滥,户口流移”的“轻者贬官,甚至非时解替”。这样,在她执政的年代里,农业和手工业都得到较大的发展。人口不断增加。据当时统计,永徽时全国户数为38O万户,到则天临终的神龙元年,渐增为615万户,几乎增长一倍。仅此一点即可看出这一时期的农业经济发展情况。

在抗击外来入侵,保护边境安宁,改善相邻各国的关系方面,则天施政时期也做了很多努力。对吐蕃贵族的入侵和骚扰,则天给予坚决的抵御和反击。长寿二年(692年)她派大将王孝杰击败吐蕃,收复安西四镇,复置安西都护府于龟兹。之后,又在庭州设置北庭都护府,巩固西北边防,打通了一度中断的通向中亚地区的“丝绸之路”。在她施政的年代里,坚持边军屯田的政策。天授年间,娄师德检校丰州都督“屯田积谷数百万,兵以饶给”。大足元年(701年),郭元振任凉州都督,坚持屯田五年,“军粮可支数十年”。武氏的这种大范围的长期屯田。对边区开发、减轻人民转输之劳,以及巩固边防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当然,在武曌掌权近半个世纪的较长时期内,也有很多过失。她重用酷吏,奖励告密。使不少污吏横行一时。他们刑讯逼供,滥杀无辜,诬陷于人,使不少文臣武将蒙受不白之冤。虽然对武周政权的巩固起过一些作用,但是,搞的统治集团内部矛盾激化,人人自危,必然影响国家的治理和生产的发展。她放手选宫,使官僚集团急剧。增大,官僚机构膨胀,必然要加重人民的负担。她晚年好大喜功,生活奢靡,耗费大量财资和劳力。这都不同程度影响和延缓了生产力的发展。不过,这些错误和过失,毕竟是武则天政治生涯中的支流。她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能够排除万难,在统治长达半个世纪的年代,形成强有力的中央集权,社会安定,经济发展,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革除时弊,发展生产,完善科举,破除门阀观念,不拘一格任用贤才,顺应历史潮流,大刀阔斧改革的历史功绩相比,功过参半。她的历史功过,恰如她给自己立下的那块“无字碑”一样,只能由历史去作出评论和判断。

705 年,宰相张柬之乘武则天年老病危,拥立中宗复位,尊武氏为“则天大圣皇帝”。同年冬,武氏死,享年82岁,遗诏“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李白把武则天列为唐朝“七圣”之一。

据林语堂先生《武则天正传》,武则天一生共谋杀了九十三人(不包括其受到株连的亲属)。其中她自己的亲人二十三人,唐宗室三十四人,朝廷大臣三十六人(不包括其走狗)。这里面有多少是该死的,有多少是冤案;有多少确为武则天所害,有多少是别人对武则天的诬陷,这笔账,只好留给历史学家慢慢去算了。

24 岁那年,太平公主陷入到焦虑之中。

夜晚,她时常从噩梦中惊醒,用力地抱紧丈夫的手臂。心里有种不祥的预感,很快,她就再也见不到丈夫了。

随着时日推移,太平公主心里的恐惧越来越强烈。她感觉自己必须要做点什么,无论什么,只要能够把丈夫留在身边,任何事她都肯去做。

太平公主,是武则天和高宗李治最小的女儿,也最受到父母的宠爱。还未成年时,吐蕃使者前来求婚,点名要娶太平公主。李治和武则天舍不得爱女远嫁,又不好明确拒绝,就修了座道观,假称太公平主已经出家,这才把她留下。

16 岁那年,父亲李治千挑万选,最后选定了自己的亲外甥薛绍,作为太平公主的丈夫。但是这门婚事,从开始就阻隔重重。

首先是武则天反对,她嫌弃薛绍出身太低。而事实上,薛绍的生母成阳公主,是李世民与长孙皇后的女儿,如果这出身还满足不了武则天的预期,太平公主不知道母亲心目中的高贵,又应当是怎样

好多年后,太平公主才恍然大悟,因为武则天先后侍奉过太宗李世民及高宗李治父子,对李氏男人深恶痛绝。在武则天心里,李氏皇族最低贱,世间无出其右,根本就配不上自己的女儿。

当时李治费尽周折,才说得武则天勉强同意。可是薛家却流露出极大不情愿,拖拖拉拉不想接受这桩婚事。

原来,薛家是担心太平公主来头太大,嫁过来后任性使气,又或是干脆不耐寂寞红杏出墙,实际是对太平公主的品行不信任。太平公主很委屈,不明白他们为什么会把自己想得这般不堪。又是高宗对薛家做说服工作,最终总算是说成了这门亲事。

嫁给薛绍之后,太平公主心满意足。

她打内心深处喜欢这个男人。他谈不上聪明,也说不上优秀,可太公平主就是喜欢他。和丈夫在一起时,四肢百骸,仿佛沉于温泉那般适意舒柔,时间总是过得飞快。眨眼工夫,八年过去了,她对丈夫的眷恋,比之于青涩少女时期,更加痴迷难舍。

八年的温馨生活,让那些怀疑她德品的人,大为沮丧。那些人始终是怀着阴暗的心理,期待着皇家公主的丑闻,但最终他们失望了。

然而太平公主,也在她婚后的第八年,迎来了她爱情与婚姻上的严重危机。这危机是如此严重,足以彻底毁灭她的人生。

这威胁,来自武则天。来自母亲那凝血成石、无可化解的对李氏男人的切齿痛恨。

八年了,武则天已经从当初的权力寄生者,成为权力主宰者。举世之人,莫不是残喘于她的 之下。早在几年前,她就以雷霆风暴般的狠辣,对李氏皇族进行了残酷打击。随着一个个目标的铲除,武则天的目光,终于落到女婿薛绍身上。

就在那一天,母亲召太平公主入宫,以平静的口吻,说道:你是我的亲生女儿!你体内,淌流着高贵的血。低贱的男人,配不上你!

当时太平公主恳求,哀求,央求,如同她小时候那样拉着母亲的手乞求。她不敢就丈夫的血统进行辩白,她只想留住他。只想告诉母亲自己心中所想。他可能真的很低贱,甚至比母亲想象中的更低贱!可他是她心爱的丈夫!纵然他低贱,可割舍了他,她的生命就不再完整。她是那样地喜欢他,喜欢他的低贱以及一切不完美!

但是她的一切努力,所有辩白,换来的只是母亲越显愠怒的脸。母亲个性极刚,从不习惯于别人对抗她。任何形式的对抗,她都不能容忍,必报以雷霆万钧的还击!

最终,她无望地蜷缩于母亲脚下,不敢啜泣出声。她的身体在颤抖,脑子里一片混乱,只一个激昂的念头,挥之不去:必须做点儿什么,无论什么。

只要能把丈夫留在身边,任何事她都会去做。

可是母亲权倾天下,生杀予夺,还需要她来做什么呢偷抬眼,窥视母亲那张苍老、干瘪、失去水分与血色,皱巴巴犹如一团麻布的脸,太平公主心里怦然一声。

是了,她知道母亲最需要的是什么。

24 岁那年,太平公主找来一个精壮的男子。这是她出嫁八年以来,第一次单独与丈夫之外的男人相对。

冯小宝。

此人面貌英俊、身材强壮,闯荡江湖多年,是个心智过人、绝顶聪明的男子。除此之外,这个男人还天赋异秉,具有那种让成 性又喜又怕的特质。豪门香闺深处,悄然流传着这个男人的传奇。

太平公主的身体在颤抖,这应当是母亲最需要的礼物。倘若这个男人能有豪门香阁传说中的一半本事,母亲必然会体会到女儿的这一番孝心,从此收回怨怼愤恨,不再让女儿承受失去丈夫的痛苦。

她希望如此,而事实也是这样。

冯小宝入宫之后,武则天龙颜大悦,单独召见了太平公主。公主看到,母亲的容颜,红润流溢,神采飞扬,已不复昨日之干瘪。武则天透彻体悟到人间情爱之于生命的意义,果然不再提起逐杀薛绍的事情。她顾虑的是,冯小宝这么一个大男人,如何才能正常入宫而不致引人非议

太平公主却早已考虑好了:给他落发,以高僧之名入宫讲法,谁敢说三道四

唔唔,武则天一双眼睛似笑非笑,看着太平公主。母亲太平公主茫然。赐他姓薛。武则天说。

什么太平公主愕然。

赐他姓薛,名薛怀义,武则天强调道,以后你丈夫薛绍,要称他为叔父。儿臣叩谢皇恩。太平公主的声音,因为激动而颤抖。她终于改变了母亲的念头,把丈夫留在了身边。此前这完全是不可能的,但是她做到了。

她说过的,只要留住丈夫,她愿意做任何事!

意外的事情发生了。

谁也未曾料到的是:薛怀义这个假和尚,太过于聪明了。他的聪明,甚至连武则天都始料未及。

薛怀义不甘心只做女皇的男宠,他说:让我上战场吧,去边关,我有武艺在身,不怕死,你会听到我立功的消息的。

武则天失笑:边关吗那里好像不缺人手。

薛怀义:那什么地方缺什么地方缺人,我就去干什么。我什么都能干,而且干得比你想象的更好。

武则天叹气,她必须要出道难题,让自己的男宠知难而退。你去监修明堂吧。武则天说:建筑,土工,你懂的。你是和尚,这才是最适合于你的。

好!怀义和尚说。

武则天怔了一下。

让武则天和太平公主惊讶的是,薛怀义监造明堂,居然是无法想象的顺利,工程按预期完工。

这是突破正常人想象的怪事,完全不可思议。举凡土工建筑,都是极专业的工种,只有世家传承,才能学到这里边的技巧门道。薛怀义一介江湖游民,向以出入于豪门香闺而自得,按理说他根本干不了这种活儿,可他依凭了自己的聪明,边学边干,居然赢得了这场挑战。

武则天兴奋之余,当即下令:传旨,所有皇族藩王,接旨之日即刻启程赴京,参加明堂落成大典!

太平公主在一边鼓掌欢笑,她又如何能够想到,至今为止她所做的一切,正如一条看不见的绞索,飞快套向她心爱的丈夫脖颈

公元688 年,薛怀义监造的明堂落成,武则天下旨,命皇族亲王入京参加大典。这道旨意下达,李氏皇族顿陷惶恐之中。

所有的李氏皇族都坚信,武则天终于要动手了,借明堂落成庆典之际,聚李氏皇族于京师,斩草除根,全部杀光。哭声,在每户皇族宅楼深处,幽幽响起。也有人不甘束手待毙,力图尝试鱼死网破的挣扎。

李氏皇族中,最聪明的是黄国公李撰。他是高祖李渊第十一子李元嘉所生,幼年时就以文才见长,为一时之选。他同样也认为这是李氏绝灭的最后时刻,唯有武力抗争,才能保李氏皇族不被灭绝。于是李撰就运用自己的文学特长,伪造一纸睿宗玺书:朕遭幽絷,诸王宜即起兵。把伪诏发给琅琊王李冲。

李冲得到假诏,大哭三声,就立即行动起来,约李氏诸王同日起事。到了时间,李冲率先举旗,打响了对抗武氏的第一战——但糟糕的是,除了他父亲越王李贞配合他起兵之外,其余诸王,全都采取了等等看的机智战略。

结果李贞李冲父子惨了,被武则天抬起巴掌,拍苍蝇一样拍得稀烂。

叛乱平定,武则天继续追杀参与叛乱者,战火就这样迅速地烧向了太平公主的床榻。

——薛绍的哥哥薛,被控参加了李冲的谋反,武则天法不留情,按律株连,将薛绍拿下,重打一百杖,关进牢房活活饿死了。

丈夫最终还是死了。而太平公主,被这奇诡的命运吓坏了:

母亲不喜欢她的丈夫,而她想挽留这段婚姻——为讨好母亲,保护丈夫,她推荐怀义和尚给母亲当男宠——怀义和尚督建明堂——明堂建好,武则天召李氏皇族参加庆典——明堂庆典引发李氏恐慌,琅琊王李冲起兵——丈夫的哥哥薛参与叛乱——丈夫受株连,被活活饿死……

这个可怕的死亡圈套,深伏于命运的谷底。一切从她拯救丈夫开始,为救丈夫所做的努力,经过几个环节的递进,最终形成了一条锁链,生生将丈夫勒毙!

看着女儿吓呆了的脸,武则天笑了。

我就是命运。她说。

公元690 年,武则天67 岁。

她下令杀掉武攸暨的妻子。而武攸暨,是武则天伯父的孙子。然后,武则天宣布,把哭哭啼啼的太平公主,嫁给因失去老婆同样哭哭啼啼的武攸暨。太平公主不再是李氏皇族的人,她成了武家的媳妇。

现在,你终于脱离了李家那低贱的血统。武则天欣慰地告诉女儿。但是太平公主,她要的从来不是什么高贵。她只想和喜欢的人在一起,高贵也好,低贱也罢,只要快乐与情爱,一切都甘之如饴!

现在,她如母亲所愿地变得高贵起来,却永远失去爱,失去欢乐,这高贵又有什么意义

史载,在嫁给薛绍的八年里,太平公主温良循矩,从无不良之迹。但在武则天杀掉她的丈夫,把她嫁给武攸暨后,她突然变得玩世不恭,品行不端,迷陷于与各类男人的欢情欲海,从此成为世人所认为的那种样子。

心已死,她不会再爱了。

此后她就成为像母亲一样的女人。25 年后,她在效法母亲、向权力顶峰冲刺时失败,时杀。死年49 岁。

她本是个家庭型的小女人,临窗读书,对月弹琴,才是她的渴望。但权力的介入,夺走了她的爱,扭曲了她的心。让她变得从此不再是她。后人只以为她放浪,却从不知她的苦。

武则天太平

一共嫁过两个 一个是唐太宗李世民,二是唐高宗李治 。

唐太宗李世民在东都洛阳听闻武则天“蓉之美”将其召入宫中,因其善解人意且撇有姿色,被李世民封其为五品才人,称号为“武媚”,也就是后世所谓的武媚娘。太宗李世民去世后,武则天与其他嫔妃一起被发往长安感业寺削发为尼。后被高宗李治即为后。

扩展资料:

对于武则天,从唐代开始,历来有各种不同的评价。唐代前期,由于所有的皇帝都是她的直系子孙,并且儒家正统观念还没完全占据统治地位,所以当时对武则天的评价相对比较积极正面。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别是司马光所主编之《资治通鉴》,对武氏严厉批判。

程朱理学在中国思想上占据主导地位后,轻女的舆论决定了对武则天的评价。譬如明末清初的时候,著名的思想家王夫之,就曾评价武则天“鬼神之所不容,臣民之所共怨”。

-武则天

你说的是不是《大明宫词》陈红演的那一版呢,武则天是归亚蕾饰。先从你的第一个问题答起:我的回答是电视剧情,不能代表历史。她的第一位老公是被太平公主用剑刺死的,她并不想真的杀死他,可是他的第一位老公不想再活下去了,于是就顺势用太平公主刺在自己身上的剑又插深了几分。第二位老公是太平公主想与自己的母亲作对,赌气把自己嫁给武攸嗣。太平公主忠于自己的爱情,对待爱情的态度真的令人感动。她的爱情至上的观念,至死不变。这部电视剧我看了无数遍了,每次电视播放我都看,百看不厌!我个人喜欢陈红饰演的太平公主,因为她把这位太平公主诠释非常善良!对爱情忠贞不二,尤其是在当今这个快节奏的社会,如果真的能拥有一份那样对爱情忠贞不二的心,真的是太宝贵了!

历史记载如下:

(约665年—约713年)

人物简介

太平公主是我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她不仅仅因为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女皇武则天的女儿,而且几乎真的成了“武则天第二”。

作为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的小女儿,唐中宗和唐睿宗的胞妹,生平极受父母兄长尤其是其母武则天的宠爱,权倾一时,被称为“几乎拥有天下的公主”。有人依《全唐文·代皇太子上食表》一文认为她的本名是李令月。

其实,太平公主一生很不太平,她的血管里流动着的是她那极不安分的母亲的血液。从小,她骄横放纵,长大后变得凶狠毒辣,野心勃勃地觊觎着那高高在上的皇位,梦想像她母亲那样登上御座,君临天下。然而,正如黑格尔所言,历史往往会发生惊人的重复,但如果第一次是以喜剧面目出现,第二次则以闹剧出现。太平公主虽不乏心机和才干,也曾纵横捭阖得意于一时,但终未能承传母志,位列九五,只是在史书上留下许多五颜六色的斑痕而已。

编辑本段人物生平

幼年

太平公主出生年份目前尚无确切说法。根据她第一次结婚的时间和她的哥哥李旦出生的时间推定,她可能生于665年前后,是高宗和武后的最后一名子女。

太平公主5、6岁时,常常往来外祖母荣国夫人家,她随行的宫女(一说为太平公主本人)遭表兄贺兰敏之逼奸,此事引起武则天大怒,加上此前贺兰敏之曾奸污内定的未来太子妃,武则天最终决定,撤销贺兰敏之作为武家继承人的身份,流放并中途处死贺兰敏之。

太平公主8岁时,以替已经去世的外祖母荣国夫人杨氏祈福为名,出家为女道士,太平一名,乃是她的道号。虽然号称出家,她却一直住在宫中。一直到吐蕃派使者前来求婚,点名要娶走太平公主。李治和武则天不想让爱女嫁到远方去,又不好直接拒绝吐蕃,便修建了太平观让她入住,正式出家,借口公主已经出家来避免和亲。

第一次婚姻

681年,太平公主约16岁时,下嫁唐高宗的嫡亲外甥,城阳公主的二儿子薛绍。婚礼在长安附近的万年县馆举行,场面非常豪华,照明的火把甚至烤焦了沿途的树木,为了让宽大的婚车通过,甚至不得不拆除了县馆的围墙。

武则天对女儿非常宠爱,她认为薛绍的嫂嫂萧氏和成氏出身不够高贵,想逼薛家休妻,有人以萧氏出身兰陵萧氏,并非寒门相劝说,才使她放弃了这个打算。薛绍的兄长薛顗也曾因太平公主来头太大而怕惹来祸事。不过太平公主在第一次婚姻期间,安分守己,并未有不轨事件传出。

太平公主的第一次婚姻结束于688年。因为薛顗参与唐宗室李冲的谋反,牵连到驸马薛绍,武则天下令将薛顗处死,薛绍杖责一百,饿死狱中。当时太平公主还正怀着她和薛绍的第四个孩子。事后,武则天为了安慰女儿,打破唐公主食实封不过三百五十户的惯例,将她的封户破例加到一千二百户。

第二次婚姻

不久,武则天曾打算将寡居的太平公主嫁给武承嗣,因武承嗣生病作罢(一说是因为太平公主看不中武承嗣)。690年太平公主改嫁予武攸暨。这次婚姻被认为是武则天为了保护太平公主而采取的手段,武则天在太平公主第二次结婚的两个月后正式登基,太平公主因为成为了武家的儿媳而避免了危险。

武攸暨性格谨慎谦退。太平公主在第二次婚姻期间,大肆包养男宠,与朝臣通奸,并曾将自己中意的男宠进献给母亲武则天。

武周时期

太平公主“喜权势”,武则天认为她长相,性格都像自己,常与之商议政事,但武则天生前从不让太平公主将她参与政事的事情外泄。太平公主畏惧母亲,因而行事比较收敛,对外只大肆装修府邸,购买别业。武则天朝,太平公主见诸史书的建树只有为自卫而铲除来俊臣势力这一件。(有记载称,薛怀义也是她定计处死的,但也有说法称,处死薛怀义的是建昌王武攸宁。另有记载称,太平公主同相王李旦一起作为李家的代表参与了武李盟誓,同样的,这种说法也存在争议。)

武周末年,武李两家矛盾尖锐化,武则天召回庐陵王李显,立他为继承人,并通过一系列联姻将武李两家联系起来,以图能消弭未来的政治斗争。同时,她也开始让太平公主和上官婉儿以及她的两个男宠张昌宗、张易之掌握权力。太平公主本人虽是武家儿媳,但政治上一直是李家的拥护者。

大足元年(701年),二张因进谗言害死了两家的嫡系继承人而同时得罪武李两家。长安二年八月(702年),李显、李旦与太平公主联名表奏,请封张昌宗为王,为武则天拒绝,改封二张为国公。这次表奏缓和了双方关系。但不久后的长安三年九月(703年),张昌宗诬告魏元忠与太平公主的情人司礼丞高戬,引起武则天大怒,将魏高二人下狱。二张与太平公主及李家的关系彻底破裂。

705年,李家的拥护者、宰相张柬之发动兵变,诛杀二张,逼武则天逊位给太子李显。太平公主由于参与诛杀二张兄弟有功,而受封“镇国太平公主”,其兄李睿封“安国相王”,开府,封五千户。

中宗、睿宗时期

唐中宗复位之后,太平公主逐渐走到幕前,积极参与政治。她受到中宗的尊重,中宗曾特地下诏免她对皇太子李重俊、长宁公主等人行礼。中宗朝,韦后与安乐公主乱权,唯惧太平公主多谋善断。

景龙三年七月(709年),太子李重俊谋反。安乐公主与宗楚客想趁机陷害太平公主与相王李旦兄妹,遂诬告他们与太子同谋,因主审官御史中丞萧至忠对中宗流泪进谏,“陛下富有四海,不能容一弟一妹,而使人罗织害之乎!”,太平公主与李旦而得以幸免于难,但太平公主与安乐公主的敌对已明显白热化。(也有野史记载称,上官婉儿因崔湜的原因,与太平公主成为情敌,并投入韦氏阵营)

景龙四年(710年)六月,唐中宗被韦后与安乐公主毒死。上官婉儿与太平公主一起草拟遗诏,立温王李重茂为皇太子,皇后知政事,相王李旦参谋政事,试图在韦后与皇族之间谋取平衡,但宗楚客与韦后党羽商议,改相王李旦为太子太师,架空了李旦,打破了这一平衡。七月,太平公主派其子薛崇简与刘幽求一起参与了李隆基等诛杀韦后的行动,清除了韦氏党羽,并亲手将李重茂拉下皇位,拥立相王李旦复位,是为唐睿宗。太平公主因此番功劳而晋封万户,三子封王,为唐朝公主权势之顶峰。

太平公主在协助李隆基政变除掉韦后以后,与李隆基发生权争。她曾经要求睿宗废掉太子李隆基,并积极培植党羽。此时,朝中七位宰相有五位是经由太平公主任命,文武百官除了姚崇,宋璟等寥寥数人外,大多数都依附太平公主。睿宗则试图在李隆基和太平公主之间寻求政治平衡,以避免伤害到任何一人。

在此期间,太平公主曾劝说唐睿宗下旨,搜集编撰了上官婉儿的著作,保留了这位才女的作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77840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9
下一篇2023-07-1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